《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2、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三段

1、牛朗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怎样?

3、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1)王母娘娘更是气的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2)王母娘娘趁牛朗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朗家里,来抓织女。

(3)五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

(4)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朗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心狠手辣、不讲骨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的感情。

6、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织女与牛朗的句子。

(1)朗读“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意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2)“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赶紧、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门就飞起来……)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1)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2)闯入人家,抓走织女。

(3)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

9、让学生根据上述3个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二、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布置作业:

1、用下列词语造句。

心急如焚、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后笔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

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棚()咧()梭()酿()

腮()偎()眶()礁()拗() 解释词语: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靠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六、讲读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部编版《11.牛郎织女(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

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结合《资料袋》,学习古诗词 1.读课后《资料袋》。 2.学习《乞巧》《秋夕》《鹊桥仙》 四、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牛郎织女(二)痛失老牛 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 【教学反思】: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再深入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体会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新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教案带设计意图(2课时)

第三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猎人 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篇略读课文 组成。《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 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 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 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 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 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 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 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11 牛郎织女(二)(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关键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重点、难点)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复述《牛郎织女(一)》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情节要完整。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下篇《牛郎织女》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下篇《牛郎织女》教案教案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进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体会的进程。教师透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肯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潜力就必定会得到提高。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 《牛郎织女(一)》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掌控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知道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寻求新生活的决心,知道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掌控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寻求新生活的决心,知道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掌控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进程: 一、豪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模糊中不难发觉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觉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

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观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取自己爱好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番朗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 小组合作,探究摸索: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爱好的部分。 5.在交换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第一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写,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控了复述的要点。期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默写生字词。 2.连续浏览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寻求新生活的决心,知道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郎织女(二) 教案

课题牛郎织女(二)课型略读课文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 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 女(二)) 【设计意图:用生动形 象的描述,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探究欲 望。】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 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部编统编五上语文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会认“偎、衰”等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能感受到古代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寓的美好理想,并能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课文主旨,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托的美好理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最后在一起了,那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字:衰拗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2.学习第1-2自然段。 师:第1自然段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从这段可以看出,织女非常喜欢人间的生活。看这个句子: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这个句子写出了织女对人间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我们接着看故事的发展,第2自然段讲述的是老牛去世了,牛郎听老牛的话留下了牛皮。 3.学习第3-6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是牛郎织女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织女私自下凡被王母知道了,

王母很生气,于是来到凡间带走了织女。牛郎靠着老牛留下的皮去追织女,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划出了一道天河隔开了牛郎织女。从此牛郎和织女就只能隔河相望。 师:请大家结合词语:“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内容说一说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习第7-8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是课文的结尾部分。织女和牛郎两个人的执着最终让王母妥协。于是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之上相会,这就是“七夕”或者是“乞巧节”。 师:七夕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很多诗人留下了诗篇来表达了情思。比如像林杰的《乞巧》、杜牧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等。 5.让学生再整体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牛郎织女一》,说说故事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提示:牛郎、织女和王母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课文小结】 本文接《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的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最后只得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见这些事情。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代表的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板书设计】 婚后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1) 牛郎织女老牛死了,牛郎留下了牛皮(2)追求幸福(二)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用天河隔开牛郎织女(3—6)敢于斗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7、8)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故事中人物形象所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分析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领会这些动作描写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在回顾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2(二课时)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2(二课时) [教学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也就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程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在支撑着

教学预案的设计】1.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开始就将课堂的气氛渲染起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轻松。] 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 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浏览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方式之一,这是新课程阶段目标中所提倡的。]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 人物:牛郎老牛织女王母娘娘 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舔拽 新词:嫂子牛棚衰老趁挣扎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牛郎织女(二)(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牛郎织女 (二)(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研究缩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法: 1.故事复述法:在研究课文时,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和 人物对话,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以让学生分组,互相讲述故事,或者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语言风格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故事情节。例如,在研究《牛郎织女(一)》时,可以让学生扮演XXX、XXX等角色,模拟故事情节,让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3.启发式教学法:在研究缩写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缩写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摘录故事中的关键词语,然后通过删减、改写和概括等方式进行缩写,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4.多元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故事复述和缩写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进行反思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2.学生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发音和通 顺的语调,对于难读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词语,先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例如:节俭、富丽堂皇、依偎、衰老、珊瑚礁、泰山、两个筐、拗不过(重点指导生字“拗”的n发音,“筐”为后鼻音;“衰、珊”为翘舌音) ②让学生指出哪些词语容易读错或难读,然后反复读。 2)研究多音字:得(dédeděi) 练①读句子,找到多音字。 例如: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de挺美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教学教案

11*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俭、皇”等9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简单复述 语文要素 1.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郎织女(二)》。 (2)提示方法: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关注故事叙述中的一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概括小标题,梳理故事的脉络。 提示:抓住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如“从此、一天、从此以后”“人间、天上”等,来把握故事的脉络,完成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

3.借助思维导图,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意在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通过快速默读,学生及时捕捉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任务,了解故事的结局。 板块二关注字词,识记生字 1.辨析字形,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 俭(俭朴)——检(检查)偎(偎依)——喂(喂养)衰(衰老)——哀(悲哀)礁(礁石)——瞧(瞧见)筐(箩筐)——眶(眼眶)拗(执拗)——幼(幼小) 2.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 ●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 ●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 ●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提示:“俭”的意思是节省,不浪费。文中“勤劳节俭”赞扬牛郎织女努力劳动,生活俭朴。“皇”有“大”的意思,文中“富丽堂皇”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衰”有事物发展转向微弱之意,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niù,是固执的意思,文中“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可以感受到织女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结合生字特点和课文语境进行针对性指导。“俭、偎、筐、拗”等字,可借助学过的熟字辨析字形,理解字义。“俭、皇、衰、拗”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板块三联系前文,梳理情节 1.引导:我们现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试试联系《牛郎织女(一)》,说一说《牛郎织女》完整的故事情节。 2.梳理出故事的完整情节,包含次要情节。 示例: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哥嫂霸占家产,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得老牛相助→遇见织女,互诉衷肠→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 牛郎织女(二)》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1* 牛郎织女(二) 本课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讲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预下,被天河隔开,从此天各一方,但牛郎织女不忍离别,隔河相望化作星辰。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部分学生学过画画,有着较为丰富的绘画经验。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绘制连环画比较容易,难在绘画内容的选择与描述上。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设置了梳理主要情节图、示范描述画面的环节。 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再联系上一篇课文,抓住整个《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最后讨论如何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通过给连环画配文的形式,练习缩写故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

自由和幸福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古诗《乞巧》。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结局。 2.联系上一课,把握完整的故事情节。 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结局。 难点 联系上一课,把握完整的故事情节。

一、导入揭题 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知道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相见相识,并决定一起生活。他们后来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的后半部分,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2.教师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三、了解故事内容 运用上一单元学过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故事的脉络。 1.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怎么发展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故事的脉络。(提示:抓住故事叙事中的一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婚后幸福生活—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牛郎织女天河相隔—七月七鹊桥相会。 2.故事的结局怎样? (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预下,被天河隔开,但牛郎织女不忍离别,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会。) 四、联系《牛郎织女(一)》,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1.默读《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提示:故事主要讲的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一些次要的人物、情节可以忽略。)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喜结良缘—男耕女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教案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讲的是牛郎织女婚后生活美满,可惜好景不长,就被王母娘娘发现并亲自下凡将织女抓回天庭,但夫妻两人痴心不改,加之织女的极力反抗,王母娘娘最终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的故事。课文中有不少内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如,王母娘娘拔下金簪就划出了天河;七夕那天喜鹊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等。 二、学情分析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陌生。另外,五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部分孩子学过画画,有着较为丰富的绘画经验。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描述连环画,并配上文字画出来比较容易,难在绘画内容的选择与描述上。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设置了梳理主要情节图、示范描述画面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俭、皇、偎、衰、泰、珊、瑚、礁、筐、拗”这10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难点: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五、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将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尝试运用与实践。本课则引导学生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用《牛郎织女(一)》所学会的“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来归纳本篇课文主要情节,为绘制连环画奠定基础。在绘制连环画的环节,教师先示范一幅,剩余部分皆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旁适当点拨。以下设计都是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调控运用,已达成教学目标。 板块一:资料补充,揭示课题 1.以牛郎织女故事创作的诗歌《乞巧》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资料袋。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被赋予了“牛

《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2、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三段 1、牛朗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怎样? 3、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1)王母娘娘更是气的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2)王母娘娘趁牛朗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朗家里,来抓织女。 (3)五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 (4)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朗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心狠手辣、不讲骨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的感情。 6、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织女与牛朗的句子。 (1)朗读“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意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2)“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赶紧、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门就飞起来……)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1)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2)闯入人家,抓走织女。 (3)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 9、让学生根据上述3个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二、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布置作业: 1、用下列词语造句。 心急如焚、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后笔记:

小学语文五上《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牛郎织女(二)》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整个单元的创造性复述指导中,最具有创意的莫过于这篇课文导语提出的为文章绘制连环画,为连环画配文字的要求。这样教学以连环画为载体,实现单元学习的目标。连环画是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一种形式。原先的故事是连续性文本,如今的复述要先构思成连环画,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这是一种很创意的方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读熟、读透课文,要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把书读薄,这样才能把故事浓缩为几幅图。从这个角度看,连环画还具有倒逼回读的作用。同时,本单元的体裁是民间故事,而民间故事就是口耳相传的一种口头文学。这样的文本最适合引导学生讲故事,让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也和“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紧紧相连,让学生运用新的形式进行复述,体验创造性复述的乐趣。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默读导读内容——明目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去学习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二)》(板书:牛郎织女)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默读导语部分,动笔画一画。导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 (学生快速默读,知道学习课文的目标:一是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二是绘制连环画并给图画配上文字) 师:下面,我们就用上上个单元学习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读一读文章。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单元

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和对 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温习导入 一、同窗们,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进那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一一《牛郎织女》。 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咱们已经明白那个故事的主人公有哪些?(板书: 牛郎织女老牛王母) 3、昨天咱们已经学过课文第一末节,谁能说说在文字里你感受到什么?让咱们一齐带着这种感受读好第1末节。 二、感受人物形象 一、自读课文2—5末节,试探:牛郎织女走到一路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老牛的撮合一一"老牛跟他也很亲热……"让咱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末节牛郎——心眼儿好(板书:心地仁慈)、能吃苦(板书:吃苦耐劳) 从文中哪些地址能够看出?(1 )照看老牛很周到(老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热"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2 )坦白,老实,不隐瞒。牛郎心地仁慈,吃苦耐劳,坦白老实正是织女所欣赏的。 二、咱们来看前文“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明白了牛郎的遭遇。”织女是什么样的人?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困困苦) 3、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低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困、劳苦、低微、处惩、乃至付诞生命的代价) 冒着专门大的风险,她应该明白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宝贵,爱情、自由价更高。”(相机板书:期望真情、 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4, 织女下定决心留在凡间,可是,她的姐妹确信会劝她,同窗们想象一下她们之间会如何对话呢?(练习说话) (1 )织女啊,咱们擅自下凡,已经违背了天规,你假设私嫁凡人那可是死刑,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她决可不能饶你,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呢,仍是跟咱们归去吧。 (2)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行,你嫁给她会过上好日子吗?咱们仍是回天庭享受荣华富贵吧! (3 )你也要替咱们想一想。你被发觉了没关系,咱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4)织女啊,若是你被王母娘娘发觉了,你会被打入大牢的。 5、小结:姐妹们的劝说并未改变织女的决定,牛郎的仁慈拉近了天上人世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山和真情的期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三、生活美满 牛郎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如愿以偿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了吗?从哪些地址看出他们的生活“挺美满” ?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师:教师这儿有一段黃梅戏的唱段,请同窗们边听边想象,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美满吗?你的眼前恍如显现了如何的画面?(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学生想象交流) 师:同窗们想象得真好。牛郎织女恩恩爱爱,你种田,我织布,虽苦也甜,如此的生活真令人羡慕,谁来有情感的朗诵第六段? 四、分离——王母 一、欢乐美好的日子老是这般短暂。俗语说得好,“天有意外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上的王母娘娘明白此事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 请同窗们潜心读读9至10节,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句子或词语能让你有了感受,圈画出来做点批注,一会儿咱们来交流。学生念书圈画。 交流:王母之狠(你从哪里体会到王母的狠?)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王母之狠——闯、推、拽、拔、划 牛郎之急(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找、披、放、挑、跑、飞 (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他现在的心情?)心急如焚、心如刀割 织女之痛(挣扎) 体会写作方式的运用:恰本地利用动作、心理描述能令人物形像更生动、饱满。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优秀教学设计

11*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 2.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结合前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牛郎织女整个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牛郎和织女,一个是凡人,一个是仙女;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在老牛的帮助下他们结婚了,婚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跟随作者继续走进《牛郎织女(二)》这个民间故事,去感受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音字。

转⎩⎪⎨⎪⎧ zhuǎn :转眼 转败为胜zhuàn :转动 转来转去 挑⎩ ⎪⎨⎪⎧ tiāo :挑选 挑毛拣刺tiǎo :挑战 挑拨离间 (2)重点词语释义。 美满:感到幸福、愉快;美好圆满。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衰老:年老而精力、体质衰弱。 尊严:尊贵的地位和身份。 惩罚:惩戒;责罚;处罚。 拗不过:无法改变别人的意见。 (3)同音词。 厉害——利害 厉害:①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心跳得厉害、天热得厉害。②严厉。如:这个阿姨十分厉害,学生都害怕她。 利害:利益和损害。如:不计利害、利害得失。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分课文层次,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牛郎与织女结婚后辛勤劳动,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第二部分(2):老牛临终留言,夫妻二人痛哭一场将老牛尸骨埋在草房后的山坡上。第三部分(3、4):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留在人间,派天兵天将察访,并抓织女上天请罪。第四部分(5):牛郎披上牛皮,挑着儿女追赶织女。第五部分(6~8)):牛郎和织女只能隔河相望,每年七月七相逢一天。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牛郎与织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异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并强行将织女带到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的牛皮,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划了一条天河,从此牛郎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在七月七相逢一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牛郎织女婚后生活怎样?请具体说一说。 明确:牛郎织女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讲些天上的故事。织女喜欢这人间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 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在感悟中受到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品德熏陶。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集。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呼牛郎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词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专制残暴,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定是极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间?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语文《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通用3篇)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6) (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