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四单元)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四单元)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四单元)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第四单元)

1.材料:2016年6月21日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昆明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 -2020年)》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每年推进20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A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积极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活动:通过播放红色经典电影,弘扬精忠报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开展传承诚信为本活动,建设诚实待人村风;宣传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建设和谐乡村。A村重视乡村文明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大大提升了村民文明素养,同时促进了本村改革和农业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A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意义及其依据。(12分)

(2)某校高二(5)班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主题班会。请为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两条建议。(4分)

2.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会议强调,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会议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

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诸多充满社会正能量的网络文艺作品进入到网民视听,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网络文艺发展良莠不齐,夹杂着许多负能量的网络文艺作品,给人们思想造成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污浊了社会风气,妨碍了社会和谐。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承担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神圣使命。(9分)

(2)“网络文艺”作为大众文艺的一个阵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网络文艺如何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6分)

3.材料:近年以来,某省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约5000个。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推进文化礼堂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承载乡愁、展现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庄客厅”。全省加大“文化三送”(送戏、送电影、送出版物)、“文化走亲”等文化惠农力度,依托文化礼堂,将农村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并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结合材料,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分析该省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做法的理由。(12分)

(2)假如你是报社记者,需要就该省的上述做法写两篇新闻报道,请你任意选择两个角度拟出新闻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4.材料: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家庭的带动,能够影响周边的家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

启示意义,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的时代当然远非明代所能够比拟,在家风建设中,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地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家风建设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重视家风建设。(10分)

5.材料: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市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标兵;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A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10分)

6.材料:201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推出《大国工匠》八集系列节目,讲述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不同岗位的平凡劳动者,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引发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央视还连续播出《东北抗日联军》等多部剧目,推出《寻找最美教师》、《寻找最美医生》等系列“最美”活动;开发《发现?诚信》、《中国好人》等栏目,凸显社会主流价值。

结合材料和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新闻媒体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作用的必要性。(10分)

7.材料:“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总号召。

材料《S省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于2015年10月起正式实施。依据精准扶贫的要求和S省文化发展实际,《方案》中明确,到2017年,完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6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各类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面貌极大改善,文化惠民扶贫集中攻坚取得关键突破。《方案》同时明确将加强农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维修,指导其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藏羌彝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以此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其中举措的原因。(12分)

8.材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H 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H 市的实践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12 分)

主观题专练(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1.(1)①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促进村民全面发展,因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3分);

②有利于促进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产生反作用(3分);

③有利于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④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分);

⑤有利于增强村民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3分)。(每个点3分,意义及其依据分别为1分和2分,作答四点得12分)

(2)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必须在继承中发展中华优秀文化;③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国外文化建设好的做法;④必须坚定中华文化自觉和中华文化自信。(只需要回答两条建议,每条建议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①要顺应时代发展,锐意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3分)

②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3分)

③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文艺创作,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发展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2)①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②网络文艺的创作者,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③网络文艺工作者应弘扬主旋律,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创作充满正能量的健康网络文艺作品。(每点2分)

3.(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有利于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4分)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该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等方方面面。(4分)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因此,该省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参考标题:诗书礼乐沁心田,打造美丽乡村;打造文化礼堂,建设精神家园。

4.①优良的家风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注重家风建设能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分)

②家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分)

③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4分)

5.①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动力;(2分)

②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模范引领作用;(3分)

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2分)

④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3分)

6.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分)

②央视推出引导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大国工匠》等节目,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分)

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3分)

7.①《方案》立足文化惠民文化扶贫,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3 分)

②《方案》强调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3 分)

③《方案》强调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3 分)

④《方案》指导农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以文化品牌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3 分)

8.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3 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继承,交流中推动法治文化融合与创新。(3 分)

③立足法治建设实践,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3 分)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建设法治文化传播主阵地。(3 分)

文化生活主观题题型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 一、原因依据类 1、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东盟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仅在2009年,中国—东盟青年营、泰国风情节、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摄影大赛、中国—东盟电视论坛等系列活动成功在举办。目前,中国已在东盟国家建立18所孔子学院和14个孔子课堂,参加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人数达15万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加强与东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依据。(8分)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各个领域的合作。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国在东盟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断加强与东盟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双方开展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8分) 2、作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省在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需、增加就业等各项措施时,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规划了“三区、三园、三带” (三区:以为龙头,打造东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为中心,打造中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为支点,打造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三园即鲁文化产业园区、齐文化产业园区和红色文化产业园区。三带:黄河文化产业带、运河文化产业带、滨海文化产业带)的文化发展产业布局。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省把发展文化事业放到重要位置的理由。(7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发展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省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扩大需、增加就业。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能够激发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规划“三区、三园、三带”产业布局,有助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7分)

2017年新高考政治主观题分类(经济生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经济生活》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一、经济意义 ㈠对国家 1.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需,促进经济增长; 6.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 实现; 7.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方面的作用(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8.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9.有利于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的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0.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 国、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共赢、多赢。 12.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 13.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更好地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㈡对社会 1.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3.有利于刺激消费,扩需,稳外需。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6.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㈢对企业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4.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5.有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㈣对个人 1.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有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4.有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6.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7.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主办全运会将给我们山东带来哪些影响?(18分) ①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全运会能推动山东社会的进步。(4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全运会能促进山东经济和政治的发展。(4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先进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运会将促进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 ④全运会能促进山东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文化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4分)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钱老忧虑的原因?(12分)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4分)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4分) ③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4分) 事例三:曾有不少人希望给钱学森写传记,都被他拒绝了,对于别人给他的赞誉,他总是说“我不敢当。” (3)上述事例,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何启迪?(10分)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6分) 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崇高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分)

(1)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民族节日? 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结合《文化生活》谈谈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作为法定节日的依据。(10分)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3分) (2)“三节”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3分)(3)将它们作为法定节日,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民俗,有利于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分)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10分) ①表明我国重视保护民族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 方式确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给予保护。(6分) ②“端午申遗”是我国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端午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6分)③“端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6分) ④“端午申遗”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端午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分)(若答:“端午申遗”,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或综合国力可加1分)

高中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高中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角度内容例题 商品货币价格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 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 值,必须生产消费者需要的质量 上乘的剩余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 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3.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 货币量为限度。否则可能导致通 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 济发展。 4.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 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 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 式。 5.价格变动的影响:①对生活消 费的影响:需求定律;需求弹性; 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②价格 的变动能够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 的投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海南2013-26)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我们已经很少看见 人们排队购物的情景了。有人将其归功于市场经济,认为: “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上涨消除排队购物现象的。”试运用 经济学常识分析这一看法的合理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排队购物现象反映商品供不应求,而商 品供不应求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商品价格上涨将刺激供 给,抑制需求,使商品供求趋向平衡,从而消除排队购物现 象;价格上涨消除排队购物现象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 具体表现形式。 (重庆201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判断“大友邮 票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这一观点正误,并 说明现由。 ①错误。②龙票能够满足人们收藏和欣赏等需要,属于商品 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价格的基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龙票供给有限、需求 较大,导致供不应求,这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 消费1.消费的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对 生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 产的动力。消费热点带动产业的 出现和成长;④消费创造新的劳 动力。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消 费、投资、出口。)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①根本: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②主要:居(广东2013-37)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①促进生产的发展,抖动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供给,推动产业扩张。(2分)②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③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带动与新型汽车相关的产业发展。(2分)④创造新的劳动力。产能扩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姓名: 材料: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因乘客刘某错过站与司机发上争吵,进而互殴致使车辆失控坠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有学者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但法治意识还没跟上,因此法律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材料一: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国战略竞争重回国际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大国竞争背后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的实力,在高度全球化分工的格局中,我们只能占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排徊一一这就是新时代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特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向科枝强国迈进必须跨过的门槛。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提升新时代科技创新实力的意义。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近日,天门市举办“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来自全市各地各单位的25位参赛选手围绕家风家训主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朴实而感人的故事,时而言简意赅、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饱含深情,精彩的演讲赢得一阵阵热烈掌声,让大家感同身受、受益匪浅。本次比赛是本市推进清廉家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进一步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家风建设,以好家风促好作风,为建设美好“五城”、营造天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推进廉政建设、培养务实作风的强大助力,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多植入好的元素,当好反腐倡廉家庭“监督员”和“守门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天门市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的依据。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姓名: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工作部署。 材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材料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古诗词里对乡村的咏叹,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田园梦。某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5、从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启动,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再次亮相北京,18年的时间见证了中非投资的一路“风云”,也积淀了中非贸易的合作经验。

2014届高三上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最新主观题知识归纳

2014届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新) 2013.10.18 (预测指数★★★★,同学们一定要逐题过关) CPI、PPI、房价) 1 ①价值(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价格,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 2、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影响供给即生产、二影响需求即消费) (1)价格变动对供给(生产)的影响(新修改):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2)价格变动对需求(消费者)的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替品价格变动成正相关变动。 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5、宏观调控—价格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国家实行价格管制(如限制药品最高价、保证粮食最低价、实行阶梯水价) 6 1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正比)。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完善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此外,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⑥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的质量监管,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 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 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 创造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①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 1 。一方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个体经济、民营(草根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2、怎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高考政治主观题角度及答题术语:《文化生活》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角度及答题术语 一、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1.文化的社会作用 【关键字】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 【关键字】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1.文化创新的举措 【关键字】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原因 【关键字】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关键字】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及答题技巧

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及答题技巧 一、文化的作用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或“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的发展不同。不同 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 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相互交融: A:与经济的交融:在经济发展中,a.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提高 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与政治的交融: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b.随着世界多极化, 世界范围内的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A、为什么: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其他:大力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个人: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①作用的双重性:优秀文化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文化阻碍,把人们引向歧途。 ②对人的影响: 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在:a.交往方式和 交往行为,b.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影响人的作用——(优秀)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主观题解题技巧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 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 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动社会的发展,腐朽、落后的文化则防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准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要增强文化自身建设,增强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精神武器。 B.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理解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和长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动人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准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动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4)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3.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坚持准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增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准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山东潍坊寿光渤海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主观题训练

2020年高考之经济生活材料题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力通过关税减让和各种优惠措施,促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在当前全球化遭遇波折,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经济亟待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吹响了“制度型开放”号角。2019年11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制度型开放就是对标、对照国际先进规则与做法,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2013年以来,我国以自贸试验区为重要平台,试点和推广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放宽市场准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2019年新出台的外商投资法,从制度层面对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给予了法律规定和制度保障,全面落实透明度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坚持内外资一律平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统计显示,2019年前9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871家,实际使用外资6832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现阶段我国更加注重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勾勒出明年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攻防图”。三大攻坚战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必须迈过的三道关口。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会议指出,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领域所面临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会议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显示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决心。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还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防控金融风险,要使金融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会议认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打赢三大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V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智能经济、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深圳应如何建设先行示范区。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很多“超级小镇”,让大家大开眼界。这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比如,江苏泰兴黄桥镇是世界最大的小提琴出口基地;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生产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

《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考点1.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3.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1:《战狼2》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最热门话题。片尾一幕“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常常使影院掌声雷动。它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下面是有代表性的网友评价: “龙的传人”: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它唤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理念! “北方的狼”:《金刚狼3》国内公映时,制片方特别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战狼2》则没有做到,而是过于直接的血腥暴力、刀刺屠杀等场面,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精神影响。这启发中国电影人追求票房时,也要在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的细节上更加精细用心。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角度,分析影片《战狼2》上映的意义。(6分) ①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战狼2》上映有利于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②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上映不断刷新票房纪录,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它的的上映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三个角度各2分)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一般知识点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一般知识点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一、如何做 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 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强权政治。 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3.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5.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角度内容例题 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 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 产品。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 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 培养出来的。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 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 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 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 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 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 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政治人教版高三经济生活主观题典型例题(带答案)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典型例题一、关于“企业经营”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2018年我国GDP总量与减税降费情况 (注:“减税降费”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部分。)材料二2019年4月1日,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改革再次开启。此次减税降费,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通过多方措施,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部分行业税负有所降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増。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改革对当前我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2)有人认为,只有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力度,我国实体经济才能得以不断发展。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 二、关于“消费”类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私家车时坚持讲求实惠、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这使得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也渐趋成熟。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还与不限购、免征购置税、购置补贴等多项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有关。 材料三为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加政府支出,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同时不断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

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结合材料二和三,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说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9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消费总量继续扩大,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多增1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结合材料和经济知识,分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什么会不断提高。 三、关于:“就业”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说,当前就业结构性压力较大,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要把握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趋势,做好各个就业人群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匹配。过去,更多地从民生角度强调就业政策,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就业指标将会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发挥更大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必要性,并就政府如何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文化生活主观题总结

期末复习 “文化生活”主观题总结 1、文化的作用(对社会和人)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和作用) 3、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4、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作用、态度、继承与发展) 5、文化创新(为什么、怎么办) 6、中华文化的特点 7、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8、爱国主义的认识(地位、作用、特点、主题) 9、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的“忧” 1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1、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12、全面认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13、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4、优先发展教育(为什么、怎么办) 1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和措施” 16、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 17、全面认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重在“为什么和怎么办”。 18、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渊持久的特点。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加强文化的交流”常用答题术语★★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4)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文化交流” 1)意义: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也可以促进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怎样加强交流?——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②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