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影响研究报告

伊拉斯谟影响研究报告
伊拉斯谟影响研究报告

欧盟伊拉斯谟国际交流项目影响效应研究报告

2014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对伊拉斯谟国际交流项目所

产生效应的研究报告(Erusmas Impact Study,EIS)——《国际交

流对学生技能与就业及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研究》。报告的发布受

到各国媒体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该研究是欧委会委托,由德国CHE咨询、布鲁塞尔教育服务、CGU(Compostela Group of Universities)及伊拉斯谟学生网络联合承办的。研究不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还为深入研究与进一步讨论提供基础。在欧委会关于伊拉斯谟项目的一系列委托研究中,伊拉斯谟影响效应研究是过去25年

中的最后一个研究项目。该研究集中在伊拉斯谟国际交流项目对学生的技能、就业、自身规划、个人能力、性格特点、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本研究也关注该项目对促进高等教育机构走向国际化的作用。

1 简介

由于处于全球经济危机与低就业率的大环境中,欧洲亟需创造就业岗位,提高社会就业率。在高等教育期间所注重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对高质量人才及高素质市民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进而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欧盟通过《2011现代化议程》为其成员

国及高等教育机构设立一系列课题,以期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这些课题包括,向毕业生及研究人员推送欧洲的人才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高等教育水平以及他们与社会发展的关联程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将高等教育、科研与产业

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使知识成果产业化达到最优;并促进区域发展,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等等。

高等教育机构(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HEIs(高等

教育机构))在欧盟制定重要战略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

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国际流动及人口迁移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的现有模式。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及其加强项目(Intensive Programmes,IPs)也对现有高等教育模式的改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

作用,并且对于实现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提高欧洲人民的知识技能,提高欧洲就业率,进而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体来说,在对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及该项目对个人及对HEIs (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经验与数据仍然不够充足,并且即使是对可靠的研究结论与数据的研究,也远远的超出了感知分析,只侧重于伊拉斯谟项目影响与结果的计量分析。

EIS研究的开展正是为弥补现有项目的不足,兼顾研究伊拉斯谟项目对个人与HEIs(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而开设的。EIS采用了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目标组与对照组都大规模地采集了出国与未出国人员的信息。按照以往经验,感知类与态度类的信息应综合起来研判,用以探索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及其加强项目对关联因素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基于伊拉斯谟项目在各不同国家的推进,同时探索研究了项目开展在对个人和对机构存在成果上的差异。

个人层面,EIS的研究聚焦伊拉斯谟项目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就

业率提高的影响上。对个人的研究,EIS聚焦研究不同的留学类型对个人的能力及知识技能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机构层面,EIS的研究聚焦伊拉斯谟项目及加强项目对员工技能、机构发展及HEIs(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的影响。

2 伊拉斯谟项目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及就业率的影响

2.1 对伊拉斯谟项目内的留学生来说,提高其在国外的就业率越来越重要。

研究发现,近年来学生出国留学或参加培训的主要动因仍旧是:在国外生活及有机会认识新朋友、提高外语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值得一提的是,85%的学生希望通过留学而提高自己在国外就业的几率,这个动因排在第六位。

为了更好地研究出国留学对就业的影响,EIS分析了三类学生(学习、工作、参加IP项目)出国留学的原因,并与CHEPS项目1的研究做了对比。如下图所示:

12010年欧洲议会对促进对伊拉斯谟项目的参与度进行了研究,称为“CHERPS研究”。

2.2 学生通过留学提高综合素质广受用人单位欢迎

总体而言,伊拉斯谟学生比普通学生就业率高,留学学成后,其就业率平均上涨42%。81%的伊拉斯谟学生毕业后综合素质大幅提高,52%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自身优点。几乎所有人的进步都超出自己预期。

EIS分析了伊拉斯谟学生留学后性格特征发生的改变。可以看出,学生留学期间,在以下罗列的所有性格特征方面都有进步,伊拉斯谟学生与所有留学生及未出国学生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学生留学归国后性格特点的变化

2.3 大多数用人单位欢迎有较高综合素质、学术拔尖、有工作经验的学生

约有64%的用人单位看重国外工作经验,92%的用人单位更偏重拥有综合素质的员工,这些素质包括:性格开朗、对新的挑战充满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宽容等。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在留学期间培养的技能在应聘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相比没有出过国的学生,留学生在学期间会有更多的业余活动与实践经验,并且他们对待工作更积极主动,因此这样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EIS对用人单位偏好的人才特征与之前的VALERA研究2结果进行了对比,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改变,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22006年,由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INCHER-Kassel)

进行的“伊拉斯谟交流项目的专业价值研究”(Professional Value of Erasmus Mobility)被授予欧洲委员会,称为“VALERA研究”。

2.4 伊拉斯谟学生更容易找到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并促进

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约有1/3的伊拉斯谟学生能够被其留学期间工作过的公司雇佣,约1/10的伊拉斯谟学生在国外工作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3/4的学

生有创立公司的打算。相对于未出过国的学生,有过留学经验或接受过国外培训的学生处于长时期失业状态的人数要少得多,且毕业五年后,其失业率会降低23%。

关于毕业生就业及其职业生涯的研究对象,主要选取毕业的校友。研究表明,伊拉斯谟毕业生在找第一份工作时更有优势,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大约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找第一份工作。伊拉斯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风险要小得多,约为未出国留学学生的一半。毕业后超过12个月未找到工作的人群中,伊拉斯谟毕业生占2%,而未出

国学生占4%。伊拉斯谟学生与未出国留学的应届生找第一份工作时间如下图所示:

留学期间在用人单位学习,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当中,有9%的人实现了创业,创业成功人群中有7%是伊拉斯谟学生。而对留学期间学生所做的研究显示,学生的创业意向较高,所有留学生中有创业意向的约占46%,伊拉斯谟学生的创业意向更高一些,并且约30%的伊拉斯谟学生创业意向十分强烈。总体而言,伊拉斯谟计划下的留学生中约3/4的人在国外找到工作后再进行创业。

2.5 伊拉斯谟毕业生因为有在国外的学习工作经历,更倾向于移居国外

伊拉斯谟学生毕业后约有40%移居国外,而未出国留学学生毕业后移居国外的为23%。93%的留学生有移居国外的意向,而未出国留学的学生有移居国外意向的为73%。伊拉斯谟毕业生选择异国配偶的占33%,未出国留学学生毕业后选择异国配偶的占13%。27%的伊拉斯谟毕业生表示是在留学期间遇到现在的终身伴侣。

EIS研究显示,超过40%的留学生及伊拉斯谟学生至少一次改变移居国家。在所有留学生当中,59%的人选择居住在原国家,相对于未出国留学的学生,77%的人选择居住在原国家。很明显,在学习生涯中留学国外能培养一个人余生移居国外的兴趣。

EIS研究显示,出国留学能够发展出一项长期的人际关系——人生伴侣,留学生找到异国配偶的机会更大,在这一方面留学生的机会要比未出国学生高出2倍。32%的留学生会选择异国配偶,33%的伊拉斯谟学生选择异国配偶,而未出国留学学生这一比率仅为13%。

2.6 伊拉斯谟交流项目的开放与包容性

46%的伊拉斯谟学生来自非知识分子的家庭,未出国留学学生中有62%来自非知识分子的家庭。出国留学的最大阻碍就是缺乏资金,这就使得留学期间无法负担除学业以外的花费,如社会交际等。

3 学生及员工出国对HEIs(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及对员工本身的影响

3.1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对参加出国交流项目的员工的影响

伊拉斯谟员工交流项目同留学生交流项目一样,不仅改善了员工的心理素质,还提高了教学与研究的水平,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人际关系网,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适应不同的文化与异国

人群等。有关对受访者亲身体验的调查显示,出国交流时,他们能去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学到不同的处事方法。受访员工多次提到,伊拉斯谟是最有名的学习交流项目,它最大的优势是使员工得以对两国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学习到新技术,建立合作关系等,除此之外,项目还加强了教师与HEIs(高等教育机构)在研究项目间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选取6个性格特征对员工的心理素质进行评分,未出国员工的5个性格特点(自信、好奇心、果断、平和心、充满活力)的得分均低于出国员工,宽容与进取心得分两者持平,可以看出,出国员工与未出国员工的性格特征确实有显著的差异。出国员工的总得分高于未出国员工4%。

出国培训与未出国培训员工性格特点得分对比

除心理素质之外,参加出国培训项目员工的知识技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研究对三种类型的出国员工(STA为以教学为目的、STT为以培训为目的、IP为参加加强项目)进行了知识技能,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如外语能力)、人格特性、社交与跨文化能力四个方面

的对比。总体上看,参加IP项目的员工获益最大,且效果显著。

三种类型出国员工学到知识技能对比

3.2 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对HEIs(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影响

员工对外交流是伊拉斯谟交流项目中推进HEIs(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参加交流的员工认为伊拉斯谟项目最大的贡献是加强了各机构中个人之间的合作(有此认知员工占85%),其次是加强了项目合作与交流(有此认知员工占83%),也为伊拉斯谟多边合作项目奠定了基础,以及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际合作框架(有此认知员工81%)。促进了个人与机构、公司间的合作(有此认知员工79%),提高了项目的创新性(有此认知员工77%)。

3.3 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对HEIs(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及其战略制定的影响

对参与伊拉斯谟项目的HEIs(高等教育机构)所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5%的机构认为国际交流交换生对自身的国际化产生很大影响效应,57%的机构承认课程的国际化与来本国的交换生对自身的国际化影响显著,认为修外国文凭的学生与国际收入来源重要性对HEIs (高等教育机构)有显著影响的机构数量占比分别为41%与36%。

交换生与课程国际化关系到85%HEIs(高等教育机构)的战略发

展,资金问题与修的外国学位的学生则与69%-76%的HEIs(高等教育机构)关系密切。在所有相关出国交流的项目中,伊拉斯谟交流项目是公认的与高等教育机构战略发展最具相关性。大多数研究机构承认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在以下四个方面对HEIs(高等教育机构)产生的重要影响:建立新的合作关系(53%)、提升学生出国留学的质量(52%)、改善与合作伙伴的关系(52%)、提供联合学位(51%)。

如何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综合----分析----结论首先要选题,选择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之后大量的占有素材,通过亲身的接触和广泛的了解(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方面客观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以便获得某些规律性的认识。之后进行综合,把所得的素材进行归纳,条理化。综合后开始分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不能就事论事,要提高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分析完成后,对全篇作出结论,要一分为二,既要讲它的正面,又要谈它的反面,让人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调查报告一、调查报告概述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上某一个问题或事件进行专门调查研究之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一)特点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2、材料性强,夹叙夹议。3、结构严谨,有条不紊。4、语言简洁,笔调明快。(二)类别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2、归纳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3、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4、考察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5、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6、表现其他内容的调查报告。二、怎样进行调查研究(一)立场、观点要正确搞调查研究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二)调查态度要端正要想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三)调查目的要明确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批判错误的倾向,使我们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四)调查方法要讲究为了获得丰富的材料,还要讲究调查的方法。按照工作的步骤来说,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调查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思想武装。(2)选定调查研究题目。(3)似定调查提纲。2、调查时灵活运用有效的调查方法。(1)开会调查。(2)个别访问。(3)现场观察。(4)蹲点调查。(5)阅读有关书面资料。3、调查后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发现遗漏疑问的地主,再作调查补充。二是分析、思考,提示材料的内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三、调查报告的写作(一)精选材料,突出观点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用典型事例。2、有对比方法。3、用精确数字。(二)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结构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一般根据本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决定,除标题外,通常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1、开头。一般来说,调查报告常常在正文的前面,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为开头,类似消息中的导语。调查报告的开头起“提示”全文的作用,必须简明概括,以帮助读者正确、深刻地理解全文。2、主体(正文)这一部分写的是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为了眉目清楚,常常列出纲目,用小标题标明,常见的安排有如下几种:(1)按事情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2)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来写。(3)根据内容的特点,把问题的几个方面列举出来。3、结尾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即全文的结论。 挑战杯的作品的形式一共有三种: 1、科技发明 2、学术论文 3、社会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案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特点体现为: (1) 真实性:它的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2) 客观性:客观性,指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3) 针对性: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实效性: (5)评价性: 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社会调查是课堂教案的沿续和补充。教师帮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 (一)翻译史发展 1.西方最早译作 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 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英最伟大译著” 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 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 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主要体现在:兴办高等翻译教育;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 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成为新时期翻译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 (二)翻译理论的发展 1.西方最早翻译理论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首次把翻译区分为“作为解释员”和“作为演说家”的翻译两种基本方法,并因此开拓翻译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园地。 在古代:西塞罗的“直译”和“意译”;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 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 奥古斯丁《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波伊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风格优雅”的直译主张和 译者应当放弃主观判断权的客观主义观点; 但丁的“文学不可译”论。 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谟的不屈从神学权威、《圣经》翻译考译者的语言知识; 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观点; 多雷的译者必须理解原作内容、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词对译、 采用通俗形式、讲究译作风格的“翻译五原则”。

学前教育史在线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第1题. 恩物是(B)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 A. 约翰杜威 B. 福禄培尔 C. 德可乐利 D. 蒙台梭利 第2题. 谁的《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B ) A. 柏拉图 B. 夸美纽斯 C. 伊拉斯谟斯 D. 维吉乌斯 第3题. 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是(C ) A. 皮亚杰 B. 马卡连柯 C. 加德纳 D. 维果茨基 第4题. 美国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B ) A. 约翰杜威 B. 安娜布莱恩 C. 德可乐利 D. 蒙台梭利 第5题. 伊丽莎白皮博迪于1860年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 A) A. 英语幼儿园 B. 德语幼儿园 C. 法语幼儿园 D. 西班牙语幼儿园第6题. 伊丽莎白皮博迪于1860年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 A) A. 英语幼儿园 B. 德语幼儿园 C. 法语幼儿园 D. 西班牙语幼儿园 第7题. 克鲁普斯卡娅出版的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B) A. <民主主义与教育> B.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C. <幼儿园规程> D. <儿童的世纪> 第8题.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费里法案》规定:以实施母性养育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将国内幼教机构改称为(A ) A. 儿童之家 B. 保育学校 C. 保育所 D. 母育学校 第9题. 福禄倍尔幼儿园引进后,法国开始(C ) A. 为上层社会创设托儿所 B. 为下层社会创设托儿所 C. 为上层社会创设幼儿园 D. 为下层社会创设幼儿园 第10题. (C )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A. 卢梭 B. 福禄倍尔 C. 蒙台梭利 D. 杜威 第11题. (B )认为人之所以成人,不是因为老师的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广辉摘要 本试验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以16名华东师大学大二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注意分配的测试,并用excel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的刺激材料反应时分别采用对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C套实验材料与其他实验材料的反应时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第一组实验与第二组实验的实验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由此验证了Stroop效应的存在。 一、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称为Stroop效应。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 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 二、目的 1.了解什么是Stroop效应。 2.比较四类字色组合条件的反应时,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三、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与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共16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社会调查的现实意义

1、社会调查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加强决策能力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社会调查就是具体的实践活动。毛泽东的社会调查理论告诉我们: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否对路,通过社会调查就可以得到答案。实践经验证明,大凡正确的决策无不源自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客观实际的周密社会调查。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光凭老经验、想当然、拍脑袋办事,把主观意愿强加于客观现实,那就不是理论联系实际,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60年代初,为了解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的严重困难,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社会调查之风,毛泽东在《大兴社会调查之风》这篇文章中说道:“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社会调查工作做了,要是不做社会调查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所以,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社会调查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小要卜决心”。[]j?见社会调查足力}_}强决策能力的重要保证。 2、社会调查是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能力的重要方法 社会调查是一项很强的社会活动,就是深入到社会客观实际中,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对调查来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要说明情况和原因,重要的是提出意见,作出决策,为解决问题提供条件。1962年l月30日,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关于如何认识客观世界时,毛泽东回顾了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过程,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一识问题,再一次阐明了社会调查对于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毛泽东曾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社会调查,一经社会调查,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坚持社会调查,就能准确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将出现大量原来没有的问题。诸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等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必须掌握关于这些问题的基本情况,情况不明确,就不能采取准确的对策。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前进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一刻也离不开社会调查。 3、社会调查是党在执政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 学习和研究社会调查思想,还在于能促进党的自身能力建设。现在,机关干部中往往缺少务实作风,制定发展大计,出台重大措施,闭门造车,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坏风气时有出现,社会调查有利于改变这样的风气,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领导干部要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社会调 查,刁?能克服本本主义,形式主义,把理论与实际、上级指示和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刁…能克服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漂浮作用,把工作和要求落实到实处;刁…能克服自以为是想当然的工作方法,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加强自身建设。 4、社会调查是党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要真正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因为目前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个人的利益价值需求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只有通过社会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刁…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刁能够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 正把社会调查这一最基础性的工作做深做透了,好处很多。可以使我们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保持同群众、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重视以社会调查结果作为制定各项方针、路线、政策的依据。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调查理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确的决策来源于社会调查:推行社会调查是转变领导作风和改善工作方法的基础;领导干部要亲自从事社会调查;

高效《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对外合作窗口中国计划》之

《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对外合作窗口中国计划》之 “技术与管理规定”要点 名称: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对外合作窗口中国计划(EMECW,China Strand) 项目目的: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通过与中方建立持久的校际关系促进中欧学生、学者交流,加强高校能力建设。 项目出资:总投入约2736万欧元,其中70%用于中国学生、学者赴欧洲学习、进修,30%用于欧洲学生、学者来华学习、进修。项目总投入中,欧盟出资2600万欧元,中欧高校联合体出资约136万欧元。 项目征集:欧盟委员会公开招标,中欧大学组成联合体参与竞标。要求联合体中至少有来自三个欧盟成员国的五所院校和至少来自两个不同省份的中方院校,并优先考虑有欠发达地区学校或中国西部省份学校参与的竞标联合体。 项目管理:欧方“集中直接管理”,由欧盟委员会委派教育视听文化执行局(EACEA)进行监管。欧盟委员会同中标的大学联合体的欧方牵头大学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包含赠款协议),联合体中的其他院校再同牵头大学签署授权协议。 项目内容: (1)40%用于本科生、硕士生交流,本科生6-10个月,硕士生6-22个月;

(2)60%用于博士生、博士后和学者,博士生6-34个月,博士后6-10个月,学者1-3个月。 重点合作领域:由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协商确定。 经费拨付:赠款主要用于: (1)高校联合体组织项目所需的运作经费:以机构为单位拨付,每所合作院校1万欧元; (2)交流经费:用于资助参与交流项目的学生、学者的国际旅费、生活费、保险费等。 项目期限:项目执行期为6年,分为两个阶段:具体执行阶段,从财务协议生效起5年;结束阶段,第6年。针对2009-2010年度的项目招标信息将于2008年10月下旬发布。 监督和评估:由欧盟委员会聘请外部机构进行监督。

德国专题史复习

德国史 阶段一:统一前的德国概况 一、统一前的德国 1、政治状况: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 四分五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果说统一前的德国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也不算过分。18世纪中后期,普鲁士和奥地利改革,国力增强,其中,改革后的普鲁士实力发展迅速,从原来相对落后的国家跃居欧洲强国之列。为了维护本国以及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普、奥积极干涉法国大革命,是反法同盟中的主角。 2、经济状况:15世纪莱茵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普鲁士经济发展较快。 3、思想状况: ①文艺复兴: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到德国(代表:伊拉斯谟),自然科学也随之出现(代表:开普勒)。 ②宗教改革:16世纪早期开始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打击了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领导人物:马丁·路德,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 主张: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因信称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僧侣也可以婚配和还俗;还对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提出了异议;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授予的,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用德文进行翻译《圣经》。 B 性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C 影响: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教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逐渐削弱;它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阶段二:德国统一和向帝国主义过渡 一、确立的政治前提:——德意志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背景原因 ①封建割据状态阻碍了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民族、民主意识觉醒,要求统一的思想产生并发展。 ③普鲁士的强大,促进统一条件的成熟 ④目的:统一国家,发展经济,加强国际竞争力。 2、统一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①1864年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②1866年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结果奥地利退出联邦,普鲁士最终确立了统一大业的领导地位,这是完成统一的关键一步;次年北方统一。 ③1870年普法战争(了解色当战役)。南方基本统一;不久南北合并。 ④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标志统一。 3、评价: ①进步性:结束了封建割据的状态,形成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STROOP效应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学研大厦A座8层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 实验名称STROOP效应指导老师孙世月班级心理12-1 学号120724103 学生姓名杨长宾实验日期2013 年11 月28 日 摘要:本实验通过要求被试念字和唱色来测被试面对不同材料的反应时,从而验证Stroop效应,即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在本实验中,有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和字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四种材料,发现,被试在字色矛盾时,唱色和念字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STROOP效应,念字,唱色,反应时 1、引言 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本实验在Stroop所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多加了几种实验材料来更加确切的证明其干扰效应的存在。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STROOP被誉为研究注意的“黄金标准”(Macleod,1991),通过操纵各式各样的实验材料和设计方案,许多不同变式的Stroop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它还被广泛用做诊断工具来探测注意和执行控制的缺乏所导致的各种神经疾病。 2、方法 2.1 实验被试: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学生81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口吃。 2.2 仪器材料:计算机,心理实验系统,符合要求的字色七组 2.3 实验过程: ①、在心理实验系统中选择Stroop效应实验 ②、被试阅读指导语:“下面有两种任务要你完成:

调研的意义和目的

调研的意义和目的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一、调研的意义 和谐共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高效低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人类正在追求的目标。“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2007年我国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的形势下,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2010年全国两会3月3日和5日召开。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关注发展低碳经济。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推出多项措施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后做出多次批示,要求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着力点和抓手,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试先行”排头兵作用。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促进节能减排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国际社会有目共睹。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面临着碳排放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靠改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积极引导农民过低碳生活。农村能源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能源低碳化是大势所趋。所以进一步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开发农村新能源,是支撑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战略措施和重要任务,也是发展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的新兴产业。 因此,这次三下乡调研活动对农村能源低碳化,积极引导农民过低碳生活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并且很好地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二、调研的目的 1调研配合“三下乡”活动队伍的其他板块,更有针对性、更为具体化地开展调研活动,促进此次活动主题的深化,进而更好地完成此次“三下乡”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通过调查,了解在农村能源低碳化的贯彻情况。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在贯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为弘扬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能源低碳化出谋献策。 3 在新时期、新阶段下,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伊拉斯谟影响研究报告

欧盟伊拉斯谟国际交流项目影响效应研究报告 2014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对伊拉斯谟国际交流项目所 产生效应的研究报告(Erusmas Impact Study,EIS)——《国际交 流对学生技能与就业及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研究》。报告的发布受 到各国媒体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该研究是欧委会委托,由德国CHE咨询、布鲁塞尔教育服务、CGU(Compostela Group of Universities)及伊拉斯谟学生网络联合承办的。研究不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还为深入研究与进一步讨论提供基础。在欧委会关于伊拉斯谟项目的一系列委托研究中,伊拉斯谟影响效应研究是过去25年 中的最后一个研究项目。该研究集中在伊拉斯谟国际交流项目对学生的技能、就业、自身规划、个人能力、性格特点、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本研究也关注该项目对促进高等教育机构走向国际化的作用。 1 简介 由于处于全球经济危机与低就业率的大环境中,欧洲亟需创造就业岗位,提高社会就业率。在高等教育期间所注重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对高质量人才及高素质市民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进而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欧盟通过《2011现代化议程》为其成员 国及高等教育机构设立一系列课题,以期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这些课题包括,向毕业生及研究人员推送欧洲的人才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高等教育水平以及他们与社会发展的关联程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将高等教育、科研与产业

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使知识成果产业化达到最优;并促进区域发展,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等等。 高等教育机构(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HEIs(高等 教育机构))在欧盟制定重要战略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 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国际流动及人口迁移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的现有模式。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及其加强项目(Intensive Programmes,IPs)也对现有高等教育模式的改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 作用,并且对于实现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提高欧洲人民的知识技能,提高欧洲就业率,进而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体来说,在对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及该项目对个人及对HEIs (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经验与数据仍然不够充足,并且即使是对可靠的研究结论与数据的研究,也远远的超出了感知分析,只侧重于伊拉斯谟项目影响与结果的计量分析。 EIS研究的开展正是为弥补现有项目的不足,兼顾研究伊拉斯谟项目对个人与HEIs(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而开设的。EIS采用了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目标组与对照组都大规模地采集了出国与未出国人员的信息。按照以往经验,感知类与态度类的信息应综合起来研判,用以探索伊拉斯谟交流项目及其加强项目对关联因素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基于伊拉斯谟项目在各不同国家的推进,同时探索研究了项目开展在对个人和对机构存在成果上的差异。 个人层面,EIS的研究聚焦伊拉斯谟项目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就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 10教科1 第9小组 余华、黄文静、吴芸、王红娥、钟健友摘要该实验通过测定和比较被试对七类不同刺激子的反应时,检验念字和唱 色(颜色命名)这两个认知过程之间的差异,揭示在念字和唱色的认知过程中 的干扰作用,表明了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明显快于对颜色的加工过程,由此验 证Stroop效应。 关键字Stoop效应念字唱色自动加工 1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由J.R.Stroop于1935年首次提出。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说颜色的干扰。 麦克劳德(Mecleod)在1991年总结stroop 效应(斯特鲁普效应)发生机制的5种理论或模型。像早期的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 的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出现时间的最早,它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而加工速度不同。读词总快于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当字词的颜色和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产生干扰。 自动化理论受到高度认同的原因,在于它强调区分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两个概念,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的参与,控制加工则需要有意的控制。在stroop 任务中读词是自动加工,颜色命名是控制加工,所以读词能对颜色命名产生促进或干扰,反之则不会。知觉编码理论强调stroop 的干扰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加工阶段则不发生。有证据说明stroop的干扰不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还发生在加工阶段。 Logan 的平行加工模型改变过去那种强调加工的系列性,而把stroop 效应看作是收集 证据进行决策的过程。刺激的每个维度的加工速度是由其权重决定的,权重影响每一维度对决策的贡献大小。如果来自某一维度的证据和要求的维度一致,就会降低阈限,从而加快要求维度的加工时间,反之则减慢要求维度的加工速度。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PDP)又称为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模型,是对以上几种理论的升华,能解释Stroop 效应中的许多结果。它认为PDP 系统包含很多相互联结的模块,每个模块由许多简单的相互联结的加工单元,每个加工单元负责接收来自其他单元的输入并提供输出。几组模块可以组成通路,每条通路包括一组相互联结的模块。当6D6 系统进行任务操作的时候,就会选择一条通路,通路中的联结组确定了这条通路的强度,从而通路的选择也确定了信息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 而2003 年Robert等提出较新的stroop效应的建构理论。stroop效应的建构理论认为在选择性注意中,基于记忆的两个结构—维度的不平衡性和维度的不确定性引导注意选择那些在刺激维度内或者附近的那些显眼的、奇怪的、或者与任务相关的

社会调查研究的3个目的(与意义相同)

xinzi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3个目的(与意义相同): 1、建立科学的社会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得出科学理论> 2、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决社会 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3、在实践中检验政策、计划和理论。<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调查研究的3个工作准则: 1、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困难。 2、坚持事实求是的态度。 3、采取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在现实工作中,作为一名调查研究 人员应努力做到(6点): 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不畏艰苦,勤奋工作。 3、尊重被调查者的权益、利益和名誉。 4、主动与被调查者建立关系。 5、具备专业知识和调研能力。 6、努力扩充自 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 四、西方社会研究方法论4个不同的观点:——<重点> 1、关于社会规律性对立: <1>实证主义者强调社会现象有规律; <2>人为主义者强调社会现象不具有规律。 2、社会现象的三大对立: <1>实证主义强调宏观研究,强调整体认识和客观检验(代表人物:孔德),主张在宏观层次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 查和统计来研究社会现象。 <2>人文主义强调微观研究,强调个体认识和主观判断(代表人物:狄尔德),主张在微观层次上通过实地调查来直 接了解具体的社会生活状况。 3、如何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对立:<1>客观解释;静态分析及定量分析;实证主义者主张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 的解释,这种解释是象自然科学那样客 观说明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外部原因。 <2>主观解释;动态分析及定性分析;人文主义者则认为影响社会现象的因 素除外部原因外,还有内在原因。 4、在分析方法上的对立: <1>实证主义者强调静态分析和数量 分析;<2>人文主义者强调动态分析和 定性分析。 五、马克思方法论4个的基本观点: 1、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 活的灵魂,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即“静态和 动态相结合”。 3、对立统一的观点,即对任何事物及 现象分析都要“一分为二”。 4、质与量相结合的观点,即要求“定 量和定性、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六、社会调查分类3个的目的: 1、从具体调查中归纳类型,通过各种 类型优、缺点的分析,对调查经验进行 总结。 2、依据各种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的认 识,指导今后调查研究。 3、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认识,系统地学 习和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七、理论研究与社会研究的比较<二者 的联系> 1、区别:与应用性调查研究相比,理 论性调查研究更注重分析社会现象的 一般性和普遍性。 2、应用性研究与理论研究是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的(联系): <1>应用性研究能够为理论研究提供 大量的感性材料,理论研究的成果又有 助于应用性研究。 <2>在具体的社会调查中,理论性与应 用性很难截然分开,因为一项调查研究 的任务有可能是双重的。 八、个案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1、个案调查是通过深入“解剖麻雀” 来描述各个“点”的情况。(典型调查 的作用也在于此) 2、抽样调查则是要了解“面”上的情 况,它试图详尽地分析各个“点”之间 的相互联系,以便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现 象的规律性。 九、调查研究的总结阶段的4个主要任 务: 1、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2、将调查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 践或理论领域。 3、总结调研工作中的优缺点,为今后 的社会调研提供正反两面的经验。 4、对调查研究报告及其成果进行评估。 十、调查研究方案8个的内容: 1、明确调查任务目的、意义和研究课 题。2、调查研究范围和分析单位。 3、确定研究类型和调查方式、方 法。4、制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 方法。 5、确定调查内容,设计调查表格或调 查提纲。6、确定调查的场所、时间和 进度按排。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与按 排。8、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 组织。 十一、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的关系<2 个区别和4个联系>:——>>>重点 1、区别: <1>社会指标,具有衡量、监测社会经 济发展数量关系,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各 要素的现状、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的手 段,对社会生活具有描述、评价和预测 未来的功能。调查指标,是指具体的调 查研究中所使用的,籍以衡量或指示某 一抽象概念的数量指标和分类指标。 <2>社会指标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 理论研究制定从来的,是用于衡量、监 测宏观社会现象,主要指数量指标。调 查指标是研究人员在某项调查中选择 和制定从来的,衡量性质差异的分类指 标(或事物)。 2、联系: <1>二者都用于衡量社会现象;<2>社 会指标是通过调查指标而发展、完善二 来的。<3>社会调查指标可以作为制订

外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简史一、史前美术与古代美术 史前美术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古埃及美术 古希腊美术 古罗马美术 二、欧洲中世纪及拜占庭美术 早期基督教美术 拜占庭美术 罗马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美术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美术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美术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美术 四、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美术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巴洛克 佛兰德斯和荷兰的巴洛克 法国和英国的巴洛克 法国的洛可可 其他国家洛可可 法国古典主义美术 五、十九世纪欧洲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西班牙和英国浪漫主义美术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印象主义美术 新印象主义美术 后印象主义美术 19世纪美国美术 19世纪德国美术 六、十九世纪俄罗斯美术 19世纪上半期美术 19世纪下半期美术 七、现代美术 20世纪欧洲现代派美术 墨西哥壁画运动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雕塑家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八、欧洲之外的美术 印度美术 东南亚与日本美术 非洲与美洲美术 伊斯兰教美术

史前美术与古代美术 一、史前美术 洞窟壁画: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受伤的野牛》、”史前西斯廷教堂”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大牡牛图》、史前卢浮宫 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的特点: 1、表现对象以动物为主体,手法-写实 2、没有环境描写,彼此间没有必然联系 3、常出现重叠画面,人工痕迹明显 小型雕像 伦道夫的维纳斯像、人类雕塑的艺术开端 塞尔的维纳斯/持角的维纳斯 原始雕像的特征: 1、多为裸体;2形体夸张;3、突出女性特征;4、面部,四肢异常简化 岩画: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 拉文特岩画特点:1、由洞窟—露天岩壁2、人类生活运动成为主要绘画对象 3、表现人物动物特点 4、以剪影的效果表现 5、富有生活气息 6、多为单色涂绘,以红色为基调 巨石文化—英国斯通亨治巨石阵 二、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建筑 塔庙:被称为“吉库拉塔”苏美尔—乌鲁克神庙 雕刻 苏美尔—《萨尔贡青铜头像》、《纳拉姆辛浮雕石板》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亚述—拉玛苏(人首翼牛神兽)、《垂死的母狮》 绘画—乌尔城出土的军旗 工艺美术—牛头竖琴 三、古埃及美术 建筑:古王国时期-胡夫金字塔 雕塑:《狮身人面像》《拉赫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 狮身人面像狮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塑巨像 新王国时期:《埃赫纳顿肖像》《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壁画 古王国时期埃及浮雕做的特点: 1、正面律; 2、横带状排列结构; 3、根据人物地位安排构图; 4、填充法; 5、固定的色彩程式工艺美术: 古埃及美术的特点: 1、贵族奴隶主是美术的服务对象 2、美术为宗教服务 3、建筑体量大,有强烈崇高感 4、表现方法遵循正面律 5、绘画线条流畅

《学前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史复习 2014年6月 一、基本概念 1、“行为课程”:我国现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2、1996 年我国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 1989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试行和修改而成的。《规程》包括总则、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卫生保健、教育、园舍、工作人员、经费、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及附则。《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还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等。《规则》体现了时代的新需要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 3、《儿童教育论》: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的代表作。在该书中,他就胎教以及初生婴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张成人教育儿童时,要经常赞扬儿童好的行为、宽容细小过失,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充满赤诚和爱;指出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认为儿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的礼仪教育。这些教育思想重在通过对幼儿进行人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级的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和商人。 4、自然后果法: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所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他反对洛克那种"和儿童讲理论"的方法,反对进行道德说教,同时反对实行体罚。他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这种自然后果法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 5、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6、柏拉图的优生优育论 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问题。(1 分)他认为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而且只有 25~55 岁的健壮男子和 22~40岁的健壮女子才能生育优秀的后代。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院,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孩送入该院由专人照管,用摇篮曲、儿歌对婴儿施加影响性教育; 3 岁后送入附设在神庙里的儿童场,对儿童进行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7、奥伯林编织学校 这是法国牧师奥伯林于 1776 年创设的保育所,在学前教育史上,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它以 3 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的学童为对象,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幼儿和学童,一周开放两次。该校有两名教师,一名指导手工技术,另一名指导文化、游戏,还挑选年龄大些的女孩作"助教"。学习都是游戏性或娱乐性的。在该校教育比保育地位更重要。奥伯林把该校作为开发他的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进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手段,具有创新意义。 8、开端计划 是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署提出的旨在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该计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具体做法是,由联邦财政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 4~5 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到 1 年的保育。为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的差异,一般对 4岁儿童进行 1 年的长期课程教育,对 5 岁儿童进行为期 8 周的短期课程教育。该计划规模大、历时长、效果显著。 9、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 蒙台梭利强调感官教育的重要性(或者具体地说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应加强适当的教育,不失时机地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门)。她设计了一套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感官练习材料”对儿童进行了各种感官教育,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

stroop效应 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 一、 问题 1、判断中文颜色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 有差别吗?stroop 效应真的存在吗? 2、判断英文字义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 有差别吗?反转stroop 效应存在吗? 3、当字色矛盾的情况下,(例如,用蓝色墨水写的“绿”字),要求字义判 断或颜色判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为什么? 4、这种字义和颜色的冲突在汉字和英文之间是否会有差别? 5、对于颜色和字义判断任务,哪个快? 完成这两个任务的心理过程有何差 别? 二、 假设 H0:如果判断中文颜色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 件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不显著,那么无stroop 效应。 H1:如果判断中文颜色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 件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显著,那么存在stroop 效应。 H0:如果判断英文字义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 件下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不显著,那么无反转stroop 效应。 H1:如果判断英文字义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 件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显著,那么存在反转stroop 效应。 三、 预期 中文条件下,判断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字的颜色 反应时差异显著,即存在stroop 效应,且字色矛盾条件下反应时> 字色无 关条件下反应时>字色一致条件下反应时。 英文条件下,判断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字的字义 反应时差异显著,即存在反转stroop 效应,且字色矛盾条件下反应时> 字 色无关条件下反应时>字色一致条件下反应时。 四、 方法 1、被试:38个浙江理工大学13届应用心理学学生(男:10人,女:28人, 年龄:19—20岁) 注:2男5女由于准确率太低,且在三个标准差之外,分别为被试2、10、 班 级 13应用心理学 姓 名 张雨佳 学 号 2013326601011 实验日期 2014.12.01 指导教师 严璘璘 实验名称:s t r o o p 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