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溢流面施工技术措施》

《大坝溢流面施工技术措施》
《大坝溢流面施工技术措施》

1概述

1.1 概述

大坝设有3个溢流表孔,每个溢流表孔净宽10m,溢流面厚度2~3.5m,溢流面水平距离41.877m,溢流面砼为标号等级为C35W8F100,砼为抗冲耐磨砼、砼内掺钢纤维,3个溢流表孔砼工程量为5398m3。

1.2 编制依据

1)溢流坝段体型图(EL.718m以下);溢流坝段钢筋图(EL.718m以下);

2)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3)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2施工布置

2.1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

设首部的1#砂石砼系统作为砼供应站,混凝土集中在1#砂石砼系统生产。混凝土的运输采用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至工作面。

2.2 混凝土入仓

溢流面砼的入仓方式全部采用泵送入仓,人工振捣。

2.3 模板的选择

溢流面为曲线型永久外露面,收仓时对表面的外观及准确度相对要求较高,同时、溢流面施工工期紧,要求的施工速度较快。为此、溢流面的模板采用拖模,拖模用A3钢板和型钢制作成定型模板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拖模在砂石系统工程部加工成型后,用自卸车运输至消力池底板上,从消力池上安装拖模。拖模安装前,需在每个表孔的闸墩上设拖模轨道,轨道采用Ⅰ20工字钢,轨道的固定方式为:在表孔每边闸墩上打设Φ32mm插筋固定(预埋插筋由于准度低而不采用),插筋沿溢流面上方182mm位置打设一排、插筋深入砼内80cm、外露20cm、间距1m,工字钢轨道直接焊在插筋上,轨道与溢流面完全平行,且轨道安装精度决定了溢流面的浇筑精度,故插筋打孔与轨道安装均需用全站仪进行放样控制。拖模上没有设专门的施工平台和抹面平台,等拖模安装完成后,再用1.5寸钢管在拖模上焊简易的施工平台和抹面平台。

2.4 钢筋加工厂

在大坝右坝肩平台上设一个临时钢筋加工厂。钢筋在钢筋厂加工好后,用15T自卸汽车运输至工作面上下游,然后人工搬运和绑扎。

2.5 通信联络及指挥

在现场配备6台对讲机作为现场生产组织与施工协调的通信联络之用,管理和施工人员手机作为辅助通信。

3 溢流面混凝土施工

3.1 溢流面混凝土施工顺序

溢流表孔设有弧形工作闸门和板式检修门,为尽快形成工作门槽和检修门槽的金结安装工作面、同时也尽量减小相互间的施工干扰,施工时先将闸门段的溢流面浇筑完成,闸门段的溢流面较为平顺、高差小,用普通小钢模板便可施工完成。闸门段的溢流面浇筑完成后,在每个门槽边设一个5T手拉葫芦作为拖模的牵引系统,然后浇筑下游段的溢流面砼,施工按1#溢流表孔→2#溢流表孔→3#溢流表孔的顺序进行。溢流面闸门段砼的浇筑为常规砼浇筑方法,下游拖模浇筑段的施工方法见下述。

3.2 溢流面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为:

→→→

3.3 溢流面混凝土施工措施方法

3.3.1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包括:仓面清理、仓面验收和测量施工样等,在施工前应对仓面进行人工清理并将仓面清理干净后,进行初步验收。

施工前需用全站仪对溢流面进行准确定线,将溢流面曲线用红油漆标注在两侧闸墩上。

混凝土施工前,砂石骨料的备料应充分,骨料仓内至少应具有1000m3合格骨料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拌制,确保砼供应。

3.3.2 拖模插筋打设及轨道安装

在两侧闸墩上、沿溢流面上方打设一排插筋Φ32mm、L=100cm、深入闸墩砼80cm、外露20cm,再将Ⅰ20工字钢弯曲成溢流面曲线,然后分段焊接的插筋头上,形成溢面拖模轨道,焊接好的拖模轨道必须与溢流面平行。

2

3.3.3 钢筋制安

钢筋在钢筋加工厂按设计图纸进行分批制作,由15T自卸汽车将已加工好的钢筋运输到施工现场工作面,并且按钢筋编号有规律的堆放,之后人工进行搬运、绑扎;钢筋绑扎与焊接作业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为确保施工质量,钢筋严格按设计要求焊接接头。对于不同直径钢筋的焊接,一律采用搭接焊。在各排钢筋之间,用短钢筋支撑以保证位置准确。在进行钢筋绑扎前,可先将架立钢筋架子搭设完成。溢流面钢筋必须一次绑扎焊接成型。

3.3.4 拖模安装

拖模在砂石系统加工成型后,用15T自卸车运输至消力池平台,然后用25T吊车进行吊装。拖模滑板与轨道间涂抹黄油进行润滑、达到拖模滑升顺畅。拖模上的施工平台与抹面平台在现场焊接简易结构代替。拖模安装安完成后,溢流面一次浇筑完成。如果施工过程中,可在模板上加钢筋或砂袋以增加配重,防止模板浮起。

3.3.5 混凝土混凝土拌制、运输和入仓

混凝土在1#砂石砼系统进行拌制,用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工作面,然后采用砼拖泵进行泵送入仓,当泵管出料口高于仓面1.2米以上时,要求在仓面与泵管出料口间用铁皮搭设溜筒(槽)进行辅助入仓,防止骨料分离、确保施工质量。

3.3.6 混凝土振捣

人工平仓后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严禁用振捣代替平仓。混凝土浇筑时,下料应按一定的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最大摊铺厚度控制在0.5m左右,且浇筑层面平整。入仓的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分布在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浇筑过程中,模板工和钢筋工要加强巡视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振捣器操作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一般40cm),距模板的距离不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一般20cm),插入位置呈梅花形布置,尽量避免触动钢筋和预埋件,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固密实。振捣宜按顺序垂直插入混凝土,如略有倾斜,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振。每个位置的振捣时间以15~30秒为宜,严禁过振、欠振,具体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为止。

混凝土施工时,如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禁在

模板上开孔赶水,防止带走浆液而影响混凝土质量。对已入仓的混凝土,不许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则加强振捣以保证质量。混凝土浇筑须保持连续性,已开仓段要求一次浇筑完成,如因故中止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对混凝土面进行冲毛或凿毛并冲洗干净,才能进行下一次混凝土浇筑。

3.3.7 拖模牵引滑升

拖模的牵引滑升力靠设在两侧的5T手拉葫芦。施工时,在两侧闸墩上每边设一个5T手拉葫芦,手拉葫芦与拖模间通过φ16钢丝绳连接,然后两边手拉葫芦同时牵引滑升拖模。

3.3.8 混凝土收仓、抹面

在混凝土终凝前,需及时牵引拖模滑升,牵引时以砼表面手按有痕的原则进行及时抹面,抹面要求准确光滑,溢流面的高差需控制在设计范围以内。

3.3.9 混凝土拆模、养护

溢流面砼浇筑完成后,及时将拖模吊运拆除,然后将最后浇筑的砼进行抹面收仓。溢流面浇筑完成后,对已经终凝3小时以上的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28天。在上部门机大梁等坝顶施工过程中,溢流面上铺设竹跳板进行保护,防止上部施工对溢流面造成损坏。

3.4 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和冷缝必须进行处理,可用机械刷毛和人工凿毛等方法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乳皮及松动骨料(以露出砂粒、小石为准)。处理合格后,先均匀铺一层厚1~1.5cm的同标号水泥砂浆,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根据技术要求,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刷毛较为合适。

4资源配置计划

4.1根据大坝溢流面砼施工强度的要求,我部似投入一个专业的混凝土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具体人员配置情况如下:

表4-1施工人员配置表

4

4.2根据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强度的要求,我部似投入以下施工机械设备:

表4-2主要设备配置表

5 工期安排

溢流面砼的浇筑与闸门金结安装相互交差作业,同时、与坝顶结构施工存在上下同时作业问题,进行工期安排时,尽量减少相互间的施工干扰与金结安装的工期问题,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1)、2008年3月6日~3月11日,1#溢流表孔上游闸门段溢流面砼浇筑;

2)、2008年3月12日~3月17日,2#溢流表孔上游闸门段溢流面砼浇筑;

3)、2008年3月17日~3月22日,3#溢流表孔上游闸门段溢流面砼浇筑;

4)、2008年3月23日~3月30日,1#溢流表孔下游拖模浇筑段溢流面砼浇筑;

5)、2008年4月1日~4月8日,2#溢流表孔下游拖模浇筑段溢流面砼浇筑;

6)、2008年4月9日~4月15日,3#溢流表孔下游拖模浇筑段溢流面砼浇筑;

6 质量保证措施

(1)、实行“三检制”,使施工的全过程均受到控制。

(2)、所有用于施工的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材质证明,并对运到现场的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试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