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

>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呢?为是什么中国要离开国际大部队而自己建造自己的国际空间站?这是中国的深谋远虑,因为在国际空间站中,有很多的过家对于自己的技术都是保密的,中国从中不能学到真技术,所以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这个问题也一目了然了。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的无人发射神舟八号成功后再进行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1年11月的载人神舟九号再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2012年6月,载人神舟十号。之后将发射建设更多的空间站,天宫2号和天宫3号,预计在2020年左右,建设出更大的空间站。现在只有一个运行使用的空间站就是------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核心模块是在1998年推出。国际空间站被分成两个主要部分,该俄轨道部分(ROS),以及美国的业务部分(USOS)。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那么问题来了,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而是自主要建一个空间站。其实中国是愿意参与其中的,但美国阻挡中国参与其中任何项目。因为他们将此当做新的太空竞赛在政治上,美国和俄罗斯政府都不愿意帮助中国。这也许是在中国是远远落后的唯一领域了。既然如此华盛顿和莫斯科就没有任何理由缩小与我们之间的知识差距。这也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得答案之一。

在2011年2月,维基解密透露,中国和美国是一个幕后空间僵局。中国在2007年进行了反卫星试验,证明我们能够发动在轨道战争。

国际空间站各舱段介绍

国际空间站作为国际合作空间探索项目,其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先进。该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 一、“曙光”号功能舱(Zarya) 简介:“曙光”号(Zarya)功能舱为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于1998年11月20日由俄罗斯“质子-K”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曙光”号是国际空间站的基础,能提供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压的小气候环境等多种功能。它由“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演变而来,寿命13年,电源最大功率为6千瓦,可对接4个航天器。 命名由来:Zarya名字源于俄语Заря,用英语解释是dawn,Sunrise的意思。“曙光”号功能舱源于俄罗斯当年为“礼炮”号空间站所研制的TKS飞船,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命名为“Zarya”的含义在于此功能舱的发射标志着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新时代的到来。 二、“团结”号节点舱(Unity)

简介:“团结”号(Unity)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组件,也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节点舱,于1998年12月4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舱体长5.49米,直径4.57米,重11612千克,用于存贮货物和调节电力供应,是国际空间站上负责连接6个舱体的主要节点舱。 命名由来:由于该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节点舱,因此也常被称为“节点1”(Node 1)。根据NASA国际空间站计划主任兰迪?布林克利的解释,“Unity”这个名字代表了NASA、波音还有全世界国际空间站团队的共同努力,反映了国际空间站计划中的国际合作。 三、“星辰”号服务舱(Zvezda)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国际空间站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国际空间站是在国际合作基础上建造的最大载人空间站,为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天文观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will be a little “city in space” orbiting (沿 轨道运转) 250 miles above the earth. About the size of two football fields, the space station will be a place where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can live and study in space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The ISS is an extremely expensive project, but it will someday serve as a stepping-stone for future space exploration. Sixteen countr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re working together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These international partners are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Canada, Japan, Brazil and European Space Agency (Belgium, Britain, Denmark, France, Germany, Italy, the Netherlands, Norway, Spain, Sweden, and Switzerland). Risking the dangers of space, the sixteen countries are spending billions of dollars and many years building the space station because they believe they can benefit a lot from it.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benefit is that the space station allows humans to live and study for long periods in microgravity (微重力), or a “weightless” environment. Think of the space station as a stepping-stone to the stars. If humans are ever going to travel to other planets, such as Mars, we must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such long journeys on the human body. We’ve learne d from past space travel that living in microgravity leads to the weakening of bones and muscles. The space station will allow scientists to understand these effects and study possible solutions for long-term space travel. But studying in microgravity is not the only reason for the space st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we will be able to observe the earth from different angles (角度)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The space station will allow us to watch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对我国的启示 1 国际空间站的历史回顾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开辟了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新时代;1961年第一位宇航员成功遨游太空开启了人类载人空间活动的新时代。这两次全球振奋的历史性事件都是在苏联实现的,这对于自认为执全球科技牛耳的美国政府和百姓无疑是难于承受的惨重精神灾难。为此,美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空间探索计划,美、苏也由此开始了载人登月的空间竞争。1969年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稳稳地落到月面,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这个名垂千古的科学探索活动,使美国在美、苏空间竞争中盈得完美的胜利。以后的20年,苏联致力于研发载人空间站,美国致力于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苏联的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于1971年升空,第二代的礼炮-4号于1974年发射,同时研制了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载货飞船。经历了10年难苦历程,1977年发射的礼炮-6号和1982年发射的礼炮-7号才建成了比较成熟的载人空间站系统。1986年,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它是当时最大的空间设施,有6个对接口,可以联结4个工作舱和两艘飞船。和平号空间站设计寿命8年,实际工作寿命15年[1]。 美国在完成阿波罗计划后全力发展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其在太空中可作为空间实验室,返回时可以像飞机一样着陆,火箭发射时可以回收燃料箱。航天飞机的高技术特征体现了美国引领空间最前沿技术的国策,也显示了美国在空间领域的霸主地位。航天飞机的首航由哥伦比亚号于1981年完成,先后建成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梯斯号和奋进号5艘,1986年挑战者号发射时失事烧毁,2003年哥伦比亚号返回时失事烧毁[2]。 在苏联解体以前,人类的空间活动的主旋律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美国在发展航天飞机的同时,于1973年利用阿波罗技术发射了天空实验室,于1975年实现了阿波罗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航的对接,这些都是某种形式的空间站。美国里根政府也提出了建立“自由号”大型空间站的建议。在美国航天飞机运行以后,苏联也研制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并于1987年和1988年进行了两

国际空间站上使用的两种计算机

国际空间站上使用的两种计算机 周 林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北京 100086) 文 摘 欧空局为国际空间站研制了两个新型的计算机:容错计算机(FT C)和标准有效载荷计算机(SPL C),它们 可以满足空间站对计算机的需要,可以方便地构成各分种布式数据管理结构。文中介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计。 主题词 国际空间站 容错计算机 有效载荷计算机 前 言 在过去10年期间,商用电子设备和专用微处理器、存储器芯片以及随后的硬件设备的寿命变得越来越短了。事实上,每隔半年,计算机的性能就翻一倍。在使用新技术方面,地面与太空应用新技术的间隙变得越来越宽了。 在将商业产品应用在空间领域时,特殊的空间环境约束不允许将新技术集成在具有安全性、关键性、高可靠性要求的系统功能中。其主要原因是太空环境对专用处理器和存储器芯片具有高可靠的、抗辐射EEE性能。于是,只好采取为每一项特殊的空间任务专门设计一种解决方案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成了制定研制计划、增加费用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软件工程也成了特有的、专用的产品,并且需要专门研制地面支持设备和软件设计的开发环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欧空局从加快研制进度和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大胆改进了以往传统的设计方法,使地面系统和飞行器上的软件都可使用商业上的产品,将飞行器上的硬件结构制作成标准组件并具有可重构性,使它既能够完成多种太空任务,又能够与商用硬件和软件接口。对于安全性、关键性任务,最好的设计思想是要求设备容忍故障而不是避免故障。 1 新的设计概念 在空间电子学和地面电子学之间(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技术鸿沟将长期存在,这是因为空间电子设备必须经受辐射的考验,因此,某些对辐射敏感的技术就不能用在空间设备上。从而引起一种新的脱离先前的专门设计的理念,欧空局提出了研制通用型标准计算机的思想。这种计算机可以普遍应用在空间飞行器上,达到了减少工程费用,缩短设计、开发周期的目的。这种计算机首先在国际空间站计算机设计中得到了验证。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具有下列关键特性: 1在两级水平上积木化:即首先在EU RO标准尺寸的基板上集成基本功能;然后,用钩将第二层板固定在基板的上部,该板称为夹层板; o开放式计算机结构; ?可以选择寄存在一个主板上的功能,便于改变各板的连接方式; ?精密的设备接口标准:VEM(工业内部计算机总线标准),MIL-STD-1553B接口,以太网接口,RS-422接口,视频接口。 ?选用商用宽温型处理器(SPARC),使其具有抗辐射的能力。但是,在设计CPU计板结构时,应考虑使其将来能够适应小型化设计的变化。 ?使用标准商用实时操作系统,确保与商用软件产品、地面设备和软件开发环境兼容。  收稿日期:2004-03-22

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 系统由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污染净化设施运行监测系统、预警预告系统、初级控制执行系统、紧急控制执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对排污数据和环境治理设备运行状况同时进行监测,综合分析两方面的数据,确保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真实可靠,污染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对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环保设备偷停不运转的情况,系统会启动生产控制执行程序,远程下达命令,分层断电,及时制止排污行为,改变了传统设备“只监不控”的方式。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和污染物泄露事故,系统会立即执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排污单位的紧急ESD系统,紧急规避危险,预防灾难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如果企业排污超标,系统会在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同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手机上,督促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系统监控设备监控一体化功能,使排污单位必须自觉维护好系统,因为一旦运行不好,上传数据不正确,没有数据上传视同违法,系统仍然会报警,有效遏止人为破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 2功能设计 方便的污染源管理 本模块利用GIS技术把环境污染源应用软件构筑于污染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之上,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能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有关的评价、预测、规划、决策等服务。其检索查询功能,可对行政区划、年份等进行条件统计汇总,统计结果可用表格、统计图、文字等多种方式表示。 动态数据成图 系统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自动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表现,提供描绘全场平面、立体等值线图,各种数据可生成饼图、柱状图、线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动态外挂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环境质量监测 系统分为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及农作物等方面的监测,其主要功能:专题的监测点位图的显示、点位查询、区域查询、信息查询、全区环境分布、全区或个别点环境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并实现了数据地图化功能,可自动生成交通线上的噪声

国际空间站介绍

国际空间站介绍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领域的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在80年代初期为抗衡苏联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而提出来的,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上一些投资大、风险高而一个国家又无力承担的大科学研究项目逐渐走向国际合作。在这一背景下,继承了苏联航天科学成果的俄罗斯转而成为这个大的科学项目的重要伙伴。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航天局、加拿大等共同建造,计划耗资将超过630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计划最早是美国提出的,当时名为国际自由号空间站计划,并于1984年得到美国总统里根的批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十亿美元的耗费,这项计划没有取得进展。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提出将自由号空间站计划由美国独自建造改为国际合作建设,使这一计划得以生存下来。1993年11月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与俄罗斯宇航局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轨道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俄罗斯加入空间站计划后,反对使用这个有“创始”和“第一”之意的名字,因为俄罗斯1971年发射的礼炮1号才是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故现在国际空间站没有名字。)1998年1月29日,来自15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一系列协定和三个双边谅解备忘录。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和科研部长或大使在文件上签字。这些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式启动。

1998年3月7日,俄罗斯与美国就合作建设空间站达成协议,并签署了有关的一揽子基本文件。根据协议,国际空间站80%的建设资金由美国负担,工作语言为英语,并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牵头,负责从总体上领导和协调计划的实施以及在空间站运行期间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具体指挥。 空间站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总工期为10年。但由于资金短缺,计划一再推迟实施。 第一阶段从1994-1997年,为准备阶段,主要进行联合载人航天活动,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多次对接;将美国宇航员送到和平号空间站上,以训练他们在空间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为和平号空间站运送新的太阳能电池板,缓解该站严重缺电的状况;在空间站上增装两个有美国仪器的实验舱,以便美国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取得微重力、生命科学、地球资源探测和轨道交会与对接等方面的经验。1996年11月27日,俄罗斯完成了国际空间站核心部分——第一舱的制造工作。 第二阶段拟从1997年11月开始,实际从1998年11月开始。为国际空间站的初期装配接段,也是建立国际空间站的关键阶段。它于1998年11月20日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用一枚“质子─K”火箭发射一个重量为19.5吨,13米长,内部容积约72立方米(可用面积达40平方米)的俄罗斯曙光号功能货舱(FGB)。曙光号是一个与和平号空间站类似的大型舱体,用作空间站的基础,能提供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压的小气候环境等多种功能。它由和平

案例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大科学工程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一、国际空间站简介 国际空间站的蓝图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自该设想提出之后,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设计,经历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实施。该空间站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国际空间站研制开发涉及包括空间物理学、机械动力学、空间测绘学、太空生物学、燃料动力学等众多跨学科科学与研究领域,需要物理学家、化学家、空间技术专家等并肩合作,携手攻关。同时,它的技术应用和工程实现环节上的人、财、物的投入都相当巨大,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际空间站投资总额已超过1500亿美元,而在当今运送1千克物品到空间站的费用为2.2万美元,“养”一个空间站耗资惊人,据估计每年至少需10亿美元,若在轨工作10年则为100亿美元,对于单个国家宇航局而言无疑负担重大,因此,通过国际航天合作将是全球航天领域发展趋势,这也是大科学工程特征所决定的。 二、国际空间站案例分析 (1)国际空间站知识产权问题 空间探索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各个国家在进行外太空活动时不可能完全独立行事,它需要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资源、专家和许多人员的努力,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促进自身和相互间的利益。国际空间站因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高科技性进一步彰显了国际合作的需要,空间站的建设涵盖空间站设计、建造和运行多个环节,其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外空活动商业化的发展。但随着外太空活动商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空间站涉及的财产、合同、侵权(赔偿)、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法律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国际空间活动过程中,由于空间站研制、开

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趋势

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趋势 在线监测这一设想由来已久。早在 1951 年,美国西屋公司的约翰逊针对运行中发电机因槽放电的加剧导致电机失效,提出并研究了在运行条件下监测槽放电的装置。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难度较大,数十年来,它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子和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水平。近 20 年来,由于压电元件灵敏度的提高和低噪声集成放大器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超声传感器的信噪比和监测灵敏度,使其得以广泛用于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在线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研制了不同类型的监测装置。 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系统的组成不论监测系统是什么类型,它均应包含以下基本单元。 (1)信号的变送一般由相应的传感器来完成,它从电气设备上监测出那些反映设备状态的物理量,例如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气体成分等,并将其转换为合适的电信号传送到后续单元,它对监测信号起着观测和读数的作用。 (2)信号的处理其功能是对传感器变送来的信号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将信号幅度调整到合适的电平,对混叠的干扰采用滤波器、极性鉴别器等硬件电路进行抑制,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3)数据采集对经过预处理的信号进行采集、A/D 转换和记录。 (4)信号的传输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到后续单元。对固定式监测系统,因数据处理单元远离现场,故需配置专门的信号传输单元;对便携式监测装置,只需对信号进行适当的变换和隔离。 (5)数据处理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对获取的数字信息作时域和频谱分析,利用软件滤波、平均处理等技术,对信号作进一步的处理,以提高信噪比。获取反映设备状态的特征值,为诊断提供有效额数据信息。 (6)诊断对处理后的数据和历史数据、判据及其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后,对设备的状态或故障部位做出诊断。必要时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例如安排维修计划、是否需要退出运行等。整个监测系统可归纳为以下 3 个子系统: (1)被检测设备和传感器,在设备现场; (2)信号预处理和数据采集子系统,一般在被监测设备附近,也在现场; (3)信号处理和诊断系统,实则是一台计算机和监测系统专用软件,位置在距现场约数十至数百米的主控室内。 系统的分类监测系统按其使用场所分为便携式和固定式;按监测功能可分为单参数监测系统和多参数综合性诊断系统;按诊断方式可以分为人工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各功能舱段及设备图释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各功能舱 段及设备图释 Zarya-曙光号功能货舱Unity-团结号节点舱Zvezda-星辰号服务舱Destiny-命运号实验舱Quest Airlock-寻求号气密舱Pirs-码头号对接舱Harmony-和谐号节点舱Columbus-哥伦布号实验舱Kibo-希望号实验舱Tranquility-宁静号节点舱Cupola-穹顶舱Rassvet-晨曦号迷你实验舱Leonardo-列奥纳多号永久性多功能舱Integrated Truss Structure-综合衍架结构Z1 Truss-Z1 衍架P6 Truss-P6 衍架S0 Truss-S0 衍架S1 Truss-S1 衍架P1 Truss-P1 衍架P3-P4 Truss-P3-P4 衍架P5 Truss-P5 衍架S3-S4 Truss-S3-S4 衍架S5 Truss-S5 衍架S6 Truss-S6 衍架Radiators-冷却器Solar Arrays Wing-太阳能电池翼Canadarm2-加拿大臂2 Dextre-特殊微动作机械手Robonaut2-机器人宇航员2 Strela-箭头号吊臂Mobile Base System-移动基座系统OBSS-轨道器遥控臂传感器系统AMS-2-阿尔法磁谱仪PMAs-加压对接适配舱PMA-1-加压对接适配舱1 PMA-2-加压对接适配舱2 PMA-3-加压对接适配舱3 ESPs and ELCs-外部储物平台和快速后勤舱ESP-1-外部储物平台1 ESP-2-外部储物平台2 ESP-3-外部储物平台3 ELC-1-快速后勤舱1 ELC-2-快速后

机组在线监测的组成与实现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作者:汪晓兵单位:长沙华能自控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各子系统的介绍,提出分布式、渐进式实现对机组安全监测的配置及功能实现的观点,并就其实际应用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摆度;汽蚀;局部放电 一、概述 水轮发电机组故障的发生总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目前机组配备的保护主要是机组故障发生后采取紧急停机的措施,如过电流、过电压、过速、过温等。但机组的故障已经发展到质变阶段时,为了防止故障的产生,常用的办法就是计划检修。也就是“到期必修”,这样做经常需要大拆大装,不但造成了人、材、物的大量浪费,有时还会出现设备拆修损坏,造成“劳而有罪”。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能准确监测机组的各种信息,为机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机组状态监测系统应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机组振摆状态监测子系统、机组效率状态监测子系统、机组汽蚀状态监测子系统、机组电气状态监测子系统。并且包括将这些系统整合起来进行数据管理、诊断及网络发布的状态诊断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可使电厂各生产单位及管理部门随时灵活地管理机组状态信息,从而达到为生产和检修服务的目的。 二、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组成 水轮机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由五个子系统组成,如图1。

图1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组成 1.机组振摆状态监测子系统 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是以水轮机为原动力,水的势能是激发或维持机组振动的最根本能源。从结构上讲,水轮发电机组可以分成两大部分:转动部分和固定、支持部分。它们中任何一个部件存在机械缺陷时都可能引起机组的振动,而这些缺陷可能是由设计、加工、安装等任何一个环节所引起。因此,一般来说水轮发电机组有四大振动部件:上机架、下机架、顶盖、转动部分;异常情况下还有其他振动部件,如定子铁心等。 振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机械类振动 机械部分的平衡力引起的振动称为机械类振动。例如,转动部分重量不平衡、轴线偏差、摆动过大等。其主要特点是振动频率与机组转速一致,有时振幅与转速成正比。 (2)电气类振动 由于电气方面的原因造成发电机磁场不平衡而引起的振动称为电气振动。 例如,发电机在三相电流不对称情况下运行磁场不均匀,发电机短路故障等。其主要特点是振幅与励磁电流大小成正比。 (3)水施类振动 由于某些原因引起水轮机蜗壳内受力不平衡而造成的振动称为水施类振动。

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1 总体设计 系统由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污染净化设施运行监测系统、预警预告系统、初级控制执行系统、紧急控制执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对排污数据和环境治理设备运行状况同时进行监测,综合分析两方面的数据,确保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真实可靠,污染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对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环保设备偷停不运转的情况,系统会启动生产控制执行程序,远程下达命令,分层断电,及时制止排污行为,改变了传统设备“只监不控”的方式。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和污染物泄露事故,系统会立即执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排污单位的紧急ESD系统,紧急规避危险,预防灾难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如果企业排污超标,系统会在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同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手机上,督促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系统监控设备监控一体化功能,使排污单位必须自觉维护好系统,因为一旦运行不好,上传数据不正确,没有数据上传视同违法,系统仍然会报警,有效遏止人为破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2 功能设计 2.1 方便的污染源管理 本模块利用GIS 技术把环境污染源应用软件构筑于污染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之上,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能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有关的评价、预测、规划、决策等服务。其检索查询功能,可对行政区划、年份等进行条件统计汇总,统计结果可用表格、统计图、文字等多种方式表示。 2.2 动态数据成图 系统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自动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表现,提供描绘全场平面、立体等值线图,各种数据可生成饼图、柱状图、线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动态外挂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2.3 环境质量监测 系统分为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及农作物等方面的监测,其主要功能:专题的监测点位图的显示、点位查询、区域查询、信息查询、全区环境分布、全区或个别点环境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并实现了数据地图化功能,可自动生成交通线上的噪声污染图,功能区噪声图等。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宁波智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邓立林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由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系统、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组成,系统涵盖了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参数的监测,监测参量多、功能齐全。系统也可以灵活配置,由其中的一套或两套装置组成,必要时也可选配变压器油色谱监测系统。 1、系统集成: 通过工控机及系统集成软件,对各监控装置的动态参数进行集成,建立变电站设备状态综合数据库,自动生成设备状态参数报表和变化趋势曲线,对设备状态的历史参数进行“横比”缺,趋势分析和相对比较相结合,实现设备状态的初步诊断,为专家诊断系统提供开放性平台,通过网络,现设备的远程/现场状态监测、诊断和评估。 2、系统特点 ◆配置灵活,扩展性好,功能齐全,性能优异 ◆测量准确,数据可靠,安装简便,维护简单 3、真空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 ZD-1000型断路器综合在线监测装置包括一套或多套断路器安装单元、一个共同的服务器,通过现场总线与后台连接。断路器单元部分包括若干个传感器,一个或多个监测器,一个通信总

线转换器,支持多种标准通信协议。 系统能实时采集断路器运行数据,及时获得断路器的运行状态。通过对断路器运行状态的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有效排除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稳定性。 3.1、监测参数 1、分合闸波形、速度、时间、超程、开距、弹跳、同期; 2、线圈电流、电压、铁芯动作时间、功率; 3、电机电流、电压、功率; 4、触头温度; 5、参数的报警、警报功能; 6、监测参数统计、趋势分析。 4、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装置适用于110kV~500kV电压等级的主变套管、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 4.1、监测参数 介质损耗、泄漏电流、等值电容、母线电压、环境温度和湿度 4.2、系统功能 ◆实时监测

国际空间站 ISS 建设历程

国际空间站建造过程图文详解

航次1 - 1AR 发射日期:1998年11月20日 运载火箭:质子火箭 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 FGB) 曙光号(FGB)是可独立运行的主动式飞船。它提供控制能力和推进动力以通过早期组装阶段。它提供燃料储存能力和交会对接能力的服务模块。 01.【“曙光”号功能货舱】-Zarya (dawn) Functional Cargo Block

俄罗斯制造的“曙光”号功能舱发射于1998年,是国际空间站的首个组成部分。图中,它正孤独地翱翔于太空之中,守望着其余的部分以及人类宇航员的到来。这一功能舱可以提供电能和燃料存储等功能,可以作为一个集结点,为“联盟”号和“进步”号宇宙飞船提供对接功能。 航次2 - 2A 发射日期:1998年12月4日,12月6日与“曙光”号对接。 运载火箭: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STS-88 组件:团结号节点舱; 2个加压对接适配器连接到团结号节点舱

1998年12月6日,在浓厚云层的背景下,俄罗斯建造的“曙光”号功能舱正在接近美国造的航天飞机“奋进号”以及“团结号”(下方)。在奋进号内,STS-88任务的乘员正作好准备操纵遥控操作装置(RMS)与黎明号的对接,进行轨道会合。

1998年12月,执行STS-88任务的美国宇航局“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团结”号节点舱与“曙光”号功能舱对接。“团结”号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组成部分。 1998年12月6日STS-88航天飞机的乘员开始构筑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吉慕斯-纽曼正在将美国造的团结号轨道舱连接到俄罗斯找的“曙光”号功能舱(Zarya)模块上。宇航员带了一架高分辨率的IMAX照相机,这就是那架照相机拍摄的照片。

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 系统由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污染净化设施运行监测系统、预警预告系统、初级控制执行系统、紧急控制执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对排污数据和环境治理设备运行状况同时进行监测,综合分析两方面的数据,确保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真实可靠,污染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对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环保设备偷停不运转的情况,系统会启动生产控制执行程序,远程下达命令,分层断电,及时制止排污行为,改变了传统设备“只监不控”的方式。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和污染物泄露事故,系统会立即执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排污单位的紧急ESD系统,紧急规避危脸,预防灾难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如果企业排污超标,系统会在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同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手机上,督促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系统监控设备监控一体化功能,使排污单位必须自觉维护好系统,因为一旦运行不好,上传数据不正确,没有数据上传视同违法,系统仍然会报警,有效遏止人为破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2功能设计 方便的污染源管理 本模块利用GIS技术把环境污染源应用软件构筑于污染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之上,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能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有关的评价、预测、规划、决策等服务。其检索查询功能,可对行政区划、年份等进行条件统计汇总,统计结果可用表格、统计图、文字等多种方式表示。 动态数据成图 系统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自动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表现,提供描绘全场平面、立体等值线图,各种数据可生成饼图、柱状图、线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动态外挂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环境质量监测 系统分为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及农作物等方面的监测,其主要功能:专题的监测点位图的显示、点位查询、区域查询、信息查询、全区环境分布、全区或个别点环境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并实现了数据地图化功能,可自动生成交通线上的噪声污染图,功能区噪声图等。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与网络的构成解决方案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与网络的构成解决方案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传统意义上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一般有以下各系统组成:站房、采水系统、配水系统、测试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控制系统等。 水站的监测指标 河流上水站的标准仪器配置为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自动分析仪。湖库上的水站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了总磷、总氮和叶绿素。在某些区域根据当地的污染特征还可以增加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和重金属。在饮用水源地的水站则可以增加生物毒性和粪大肠菌群。 水站的监测频次 国家水站每4小时采样分析一次,每天每个监测项目可以得到6个监测结果。水站运维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软件自行设定监测频次,最大监测频次为每小时一次,全天24次。 国家水站建设的目的 国家水站的建设是为了实现环境管理部门对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实时掌控。 国家水站的选点原则

国家水站的选点原则是在重要河流的干支流省界;重要支流汇入口及入海口;重要湖库湖体及出入湖河流;国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周边等。 国家水站的经费来源 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网络水站的建设与运行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 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网络 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9月开始,在我国部分主要流域开展了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并分别在松花江、淮河、长江、黄河及太湖流域的重点断面建设了10个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在试点的基础上,从2000年9月份开始,经过“十五”、“十一五”十年的努力,陆续在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太湖、巢湖、滇池流域等十大流域的重点断面以及浙闽河流、西南诸河、内陆诸河、大型湖库以及国界出入境河流上建成了149个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初步形成了覆盖我国主要水体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 国家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 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发布水质自动监测的实时数据和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 自动监测数据由控制系统自各台分析测试仪器上采集存储之后通过VPN方式传送到各水质自动站的托管站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发布。托管站也可以通过VPN和电话拨号两种通讯方式实现对所托管子站的实时监视、远程控制及数据采集。各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其他经授权的部门也可随时从总站的数据库中调阅各水站的历史监测数据。与常规水质监测相比较,水质自动监测的监测频次高、监测结果传输及时,除便于环境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水环境质量外,还可根据需要形成日报、周报等各种形式的报告。 托普云农水质在线监测仪/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水质在线分析仪是用来监测监测质量变化的专业仪器,该仪器可以监测水体溶解氧、浊度、pH值、电导率、水温等参数。在环境保护、水质的检测和水资源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质在线监测仪功能特点 1、采用高精度传感器。 2、低功耗设计,增加系统监控和保护措施,防止电源短路或外部干扰而损坏,避免系统死机。 3、带SD卡,可无限存储数据。 4、数据监测: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水体溶解氧、浊度、pH值、电导率、水温。 5、数据传输: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监测点所采集的数据通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摘要:冷战的结束为美俄间的航天合作提供了政治条件。在原“自由”号空间站和“和平”2号空间站的基础上,联合建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现称“国际空间站”)。 关键词:天文生活科学网络 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000千克,长108米。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专供美俄等国家的宇航员们在这里进行科研和试验。如果一切进展和预期的一样,国际空间站将在2010年建成时迎来第一批太空实验研究者,这

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对外开放。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 国际空间站 一、国际空间站状态 乘员:6 截至2009年5月 近地点:319.6 km " 远地点:346.9 km " 轨道周期:91.20 分钟 " 轨道倾角:51.63° " 每日绕地圈数:15.79 " 日均轨道 高度损失:约65 米 " 载人天数:3186 2009年7月数据 今公转天数:3897 2009年7月数据 今运行距离:约2,000,000,000 km "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上海领萃环保科技公司

一、方案概况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CEMS)、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物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适应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二、方案架构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构成: 1、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环境空气)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 2、中心站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编制报告 与图表,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查询; 3、收集并可长期储存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案检索; 4、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 5、具有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 6、运维状态测试,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三、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1、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在线自动监测,能全天候、连续、自动地监测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实时变化情况,迅速、准确的收集、处理监测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环境决策、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1.1系统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子站、中心站、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子站的主要任务是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由采样装置、监测分析仪、校准设备、气象仪器、数据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以及站房环境条件保证设施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参数主要包括SO2、NOX、O3、CO、PM10(2.5)、气象参数。 1.2系统特点 1.2.1系统集成优势

(完整版)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上海领萃环保科技公司

一、方案概况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CEMS)、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物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适应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二、方案架构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构成: 1、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环境空气)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 2、中心站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编制报告 与图表,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查询; 3、收集并可长期储存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案检索; 4、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 5、具有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 6、运维状态测试,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三、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1、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在线自动监测,能全天候、连续、自动地监测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实时变化情况,迅速、准确的收集、处理监测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环境决策、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1.1系统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子站、中心站、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子站的主要任务是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由采样装置、监测分析仪、校准设备、气象仪器、数据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以及站房环境条件保证设施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参数主要包括SO2、NOX、O3、CO、PM10(2.5)、气象参数。 1.2系统特点 1.2.1系统集成优势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范本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 解决方案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上海领萃环保科技公司

一、方案概况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CEMS)、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物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适应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二、方案架构 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构成: 1、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环境空气)各监测参数及 其变化状况; 2、中心站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 数据,编制报告与图表,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查询;3、收集并可长期储存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 料备案检索; 4、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 5、具有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 6、运维状态测试,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三、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1、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在线自动监测,能全天候、连续、自动地监测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实

时变化情况,迅速、准确的收集、处理监测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环境决策、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1.1系统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子站、中心站、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子站的主要任务是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由采样装置、监测分析仪、校准设备、气象仪器、数据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以及站房环境条件保证设施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参数主要包括SO2、NOX、O3、CO、PM10(2.5)、气象参数。 1.2系统特点 1.2.1系统集成优势 核心仪表采用该领域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厂商产品,具有多项认证,如USEPA,TUV,CE,CPA等; 可提供不同类型空气站解决方案,如四类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站、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站、移动空气质量监测站等; 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痕量级分析仪,最低检测限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