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简述

公文语言简述
公文语言简述

公文语言简述

一、公文语言特点

(一)大量运用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即介词词组,它在公文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并由此形成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的表达句式。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表达根据、方式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通过?等;二是表达对象、范围的,如?对?、?对于?、?关于?、?将?等,其中?关于?的使用在公文标题中已经成为定型化的词素;三是表目的、原因的,如?为?、?为了?、?由于?等。这些介词通常与其后面的宾语并连使用而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状语。

(二)专用词语和文言词语的广泛运用

如前所述,公文写作中要经常使用专用词语,主要有如下几类:1.称谓语。

即公文中对不同的行文对象的特定称谓用语。常见

的有?贵?、?该?、?各?、?本?、?我?、?你?、?他?等。写作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行文方向和隶属关系,恰当选用,不可随意为之。

2.起首语。

即公文的开篇语,它在文中的位臵,关系重大。公文写作不可不重视起首语的运用,因为它是行文先锋(开头)的?尖兵?,直接关系到全篇公文的命运。公文中常用的起首语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其一,表目的的,如?为?、?为了?等;其二,表根据的,如?根据?、?遵

照?、?按照?、?依照?等;其三,表原因的,如?鉴于?、由于?、?随着?等;其四,表态度、方式的,如?兹定于?、?兹有?、?兹派?、?兹将?、?兹介绍?、?欣闻?、?欣悉?等。

3.经办语。

常用的有?拟?、?拟定?、?拟于?、?拟子?、?草拟?;?布臵?、?部署?、?计划?、?决定?、?安排?、?审定?、?审核?、?审批?、?审签?、?批阅?、?批复?;?出示?、?出具?、?赋予?、?付诸?、?会同?、?会签?、?会审?、?会晤?;?实施?、?施行?、?公布?、?颁布?、?发布?、?颁发?、?颁行?;?报请?、?报告?、?报批?、?报呈?、?呈请?、?呈阅?、?旱签?;?递交?、?申报?、?递送?、?送审?、?传阅?、?提请?;?准予?、?签发?、?签署?、?签证?、?签字?;?业已?、?业经?、?报经?、?业于?,等等。这类专业术语数量颇多,不胜枚举。

4.时间语。

常用的有?最近?、?目前?、?不久前?、?迅即?、?时限?、?时效?、?时宜?、?顷刻?、?过去?、?现在?等等。这些时间语,多系表量模糊而表意准确的模糊语言。

5.期清浯。

常用的有?请?、?务请?、?恳请?、?即请?、?请子?、?请示?;?希?、?希望?、?务希?、?即希?、?尚希?、?尚祈?、?尚盼?、?尚望?;?接洽?、?商洽?、?商定?、?商议?、?商酌?;?须即?、?须经?、?务须?、?应子?、?应当?、?悉力?、?悉心?等。

6.向问浯。

常用的有?当否?、?妥否?、?可否?、?是否可行?、?是否同意?、?是否妥当?、?意见如何?等。

7.表意语。

常用的有?应?、?拟?、?责成?、?批准?、?同意?、?欠妥?、?不妥?、?照办?、?禁止?、?取消?、?力戒?、?力避?、?切勿?、?切记?、?严惩?、?严厉?、?查询?、?查勘?、?查证?、?酌定?、?酌办?等。 8.谦敬语。常用的有?承?、?承蒙?、?不胜?、?大力?、?通力?等。

9.过渡语。即公文层次或段落以及语句前后之间的连缀语。常用的有?为

此?、?现将?、?特作?、?基于?、?对此?、?据此?、?总之?、?由此观之?等。

10.结尾语。即位于公文结尾部分的固定性语句,具有使行文显得简洁凝炼、典雅庄重的功用。常用的有?此令?、?此复?、?特此通知?、?特此报告?、?希照此办理?、?请即遵照执行?、?现予公布?,?妥否,请批示?、?请予函复?、?为荷?等。

除此之外,公文中还要运用大量的文言词语,如?拟请?、?承蒙?、?为荷?、?兹有?、?值此?、?经由?、?贵(厂)?、?此布?、?是否?、?为此?、?尚?、?悉?、?若干?等,不胜枚举。这些文言词语多是由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成,并且经过长期发展,在公文中使用广泛,且具有专门性。

(三)句式的灵活多样

这是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又一显着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类:

1.文言句式。现行公文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不是很多,但其使用频率相当高,最常用的是?凡……者(的)?。例如:

(1)?这些人员中,凡有一技之长,而无反动行为或严重劣迹者,民主政府准予分别录用。?(《平津前线司令部约法八章》)

(2)?凡进入或者经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人和外国的航空器、船舶、车辆、物资、生物等,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环境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上述两例中的?凡……者(的)?是文言句式的一种,从逻辑角度讲,具有表?全称判断?的功用,表明所有这一类型的人或事物全部包括在内,毫无例外。同时,它还使行文具有庄严色彩。此外,应当注意,?凡—…〃的?除具有表全称判断的作用外,还往往带有贬义。

2.非名词性词语充当宾语的句式。一般来讲,作动词宾语的应当是名词性宾语,但公文语体中却有一些带非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如?严禁?、?予以?、?禁止?、?给予?、?严加?等。它们与被支配动词组成动宾结构,如?严禁公款私存?、?给予适当奖励?等。如果动词性宾语不止一个,使用时应注意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以使表达趋于周密、庄重。例如?分别予以教育、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语意由轻至重依次递增,视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

3.无主句。无主句也属常用的句式,它多见之于法规性文种之中,如条例、规定、办法、章程、守则等。其作用在于既能明确表义,

又能使文字表达简洁凝练。这些文书的执行主体或遵行者通常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对于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应当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其执行主体显然系国家机关及有关人员,不言自明。’

4.长句。长句是指字数多、形体长、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句子。公文中长句的使用频率颇高,主要能使语意表达详尽充实,准确严谨、气势畅达;还可使全文结构紧凑,语势坚定有力。例如:?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衷心敬爱的领导人,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前驱,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宋庆龄同志。?

此例中宾语的中心词?宋庆龄同志?之前是由六个部分组成的大联合词组,全面、具体而又高度概括地对宋庆龄同志的伟大一生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使用长句要注意句中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既要按恰当顺序排列,又不能彼此包容和交叉,同时,还要避免顾此失彼,照应失周,搭配不当。

(四)大量使用联合词组充当句子成分

联合词组是现代汉语词组的基本结构类型之一,一般由两个或几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有并列、顺承或选择关系,它在公文中尤其是在法规性文种中被广泛使用,不仅能使论述周全、严密,而且还能使

表意明确、简要。

联合词语在公文中可以充当下列各种句子成分:

1.作主语。例如?工厂、企业、机关、学校、街道里弄都有责任积极宣传禁止赌博的法律、法令?。(XX市公安局《关于禁止赌博的通告》)

2.作宾语。例如?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作宾语。例如?严禁非法制造、私藏、贩卖和携带枪支、弹药、雷管、炸药、土枪、匕首、刮刀等凶器。?(XX市公安局《关于收缴犯罪凶器的通告》)

4.作定语。例如?严禁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中的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充当不同句子成分的各个联合词组,其内容各组成部分都按一定范围依一定逻辑顺序排列,由?类义词?组成;同时,它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的,从而在句子成分配合关系上改变了该词组各成分跟组外其余成分分别配合的状况,简省了句子的重复成分,使表意简洁精炼,概括性强。

(五)?的?字词组的广泛使用

?的?字词组的多用是公文语体词语运用的明显特征之一。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本条所列四项内容,均在句末省略了中心语?行为?,褒贬分明且用语简洁,因而被大量使用。

二、公文写作中的简称用语

简称又称缩略语,是现代汉语中词组的基本结构形式之一。它是事物的名称或固定词组简化了的称谓。简称不单纯是全称在数量上的减少,而是全称的科学概括和浓缩。使用简称以后,丝毫不影响全称的特定含义。在公文写作中,为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富于概括性和表现力,往往要使用简称。特别是那些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公文,诸如会议纪要、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综合性简报等,更是如此。

一般来讲,公文写作中使用的简称,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标数概括。

这种简称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总的特点是由数词加名词或名词化的词、词组这样两部分组成,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简称为?三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简称为?四项基本原则?等;在这一总的特点之下又可将其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单重式。这种标数概括简称通常由一个数词加名词或名词化的词、词组构成,例如?两个务必?、?五条禁令?、?三个代表?等;二是双重式,即由两个数词加名词或名词化的词、

词组构成,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双增双减?、?一国两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荣八耻?等;三是多重式,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构成,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两参一改三结合?、?五有六定七不准?等。

(二)取前舍后。

如?清华大学?简称为?清华?、?蹲点调查?简称为?蹲点?;?蹲坑守候?简称为?蹲坑?、?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等。

(三)舍前取后。

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为?解放军?、?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为?禽流感?等。

(四)选取全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

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简称为?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为?国家语委?,?科学技术?简称为?科技?、?调查研究?简称为?调研?、?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等。

(五)合并相同成分。

亦即省略两个词中的一个相同的语素,如"32业、农业?简称?工农业?,?企业、事业?简称为?企事业?,?三反、五反?简称为?三五反?,?离休、退休干部?简称为?离退休于部?,?复员军人、转业军人、退伍军人?简称为?复转退军人?;?病害、虫害?简称为?病虫害?、?敌情、社情?简称为?敌社情?等。

(六)标义概括。例如1987年公安部颁发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

案件程序规定》简称为?一百二十条?,它没有从表面上将其简称为?规定?,而是根据该法规的条款数目(共计120条)而进行归纳,此即所谓?标义概括?。

(七)取全称首尾。

亦即将全称的首字和尾字保留,省略其余的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扫除文盲?简称?扫盲?,?归国华侨?简称?归侨?,?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整顿党风?简称?整风?,?外交部长?简称?外长?、?军人家属?简称?军属?、?烈士家属?简称?烈属?等。

(八)舍全称首尾。

例如?中央企业?简称?央企?,?快速记录?简称?速记?,?物理化学?简称?理化?,?历史地理?简称?史地?,?人民警察?简称?民警?等。

公文中运用简称,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要有可接受性。亦即所使用的简称必须是已经约定俗成或者为公众所认可的,否则不宜使用。

第二,新创简称应力求表意准确、清晰,切忌含糊隐约,生僻晦涩,令人难解其意。例如?整办?,究竟指?整党办公室?,还是?整顿市容办公室?,令人费解。据报载,?文革?时期,哈尔滨市一机构的门前挂有?三两办?的牌子,?三两办?所指究竟为何,让人莫名其妙。后经询查,方知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斗争办公室?。这种含混模糊的简称,还是以不用为好。

第三,使用简称,尤其是新创或较少使用的简称,除?知名度?较高者如?一国两制?、?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外,必须先用全称,并用括号标注说明。对此,《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六项已作出明确规定。如不予标注说明,就会给人以突兀之感,不知所指。如有一篇会议纪要写道:?五月份除搞好选举和开好人代会外,集中精力,认真抓好经济工作<包括县、乡、镇企业,两户一体和农业)。县四大部门及咨询处的领导同志分片深入下去,直接听取乡、厂长的汇报。重点抓新建厂、大厂、亏损厂、倒退厂和第一季度进展不大的地区。看责任制和‘三权、?三制’是否落实。要开展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超半的竞赛活动,对好的单位要进行表彰。?这段简短的文字,总计使用了?两户一体?、?四大部门?、?三权?、?三制?等四个简称。这些简称,其具体含义究竟为何,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如不作出必要的说明,往往容易造成文势不通,前后阻滞,给阅者准确理解和把握公文内容带来困难。

第四,要尽量避免使人产生歧义。例如将?上海市测绘研究所?简称?上测所?,?人造肉加工厂?简称?人肉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简称?社精办?、?继续教育学院?简称?继院?、?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办公室?简称?打经办?等,应当坚决加以避免。

三、公文写作中的模糊语言

公文的语言从总体上讲可分为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两大类。精确是公文的基础和生命,是公文用语的基本要求;但在某些特定的语言

环境或特定的条件下却又必须使用模糊语言。从这个层面上讲,公文用语是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的对立统一。所谓模糊语言即指外延小而内涵大的语言,例如?通过这次政治学习,使全厂大多数职工受到了深刻教育?,其中的?大多数?即为模糊语言,它具有不定指性,其表量是模糊的,但表意却是准确的,这是模糊语言的基本特性。如果将其改为?使全厂一千三百二十三人全部受到了深刻教育?,反而不够准确,也难以令人臵信。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时间。常用的有?最近?、?不久前?、?近年来?、?过去?、?现在?、?将来?、?一直?、?曾经?、?已经?等。

2.表示地点。常用的有?附近?、?一带?、?周围?、?左右?等。

3.表示方式、方法。常用的有?严格认真?、?逐步?、?多种形式?、?合理?、?斟酌?、?适当?等。

4.表示主观评价。即用判断的语言形式,表达一种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态度,这种认识往往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例如?这篇报告的主流是好的,是比较符合要求的?,用?好的?、?比较符合要求的?等模糊语言,对报告进行了恰当的评价。

5.表示频率。常用的有?反复?、?多次?、?往往?、?再三?、?三令五申?等。

6.表示分寸、程度。常用的有?个别?、?大部分?、?基本上?、?显着?、?更加?、?相当?、?大体?、?较大?、?十分?等。

7.表示条件。常用的有?对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

?经领导批准后?、?在可能情况下?、?符合下列条件者?、?确因工作需要?等。

需要注意的是,模糊语言不是含糊语言。两者相比,模糊语言具有定向的明确性,委婉、含蓄不是模棱两可,灵活自然不是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简明规范不是含混不清,信手拈来。

公文中运用模糊语言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恰当、得体。模糊语言表现力极强,内涵极其丰富,使用时应注意恰当得体,该用则用,切忌滥用;否则,将有损于公文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二要注意模糊语言的相对性。在实际写作中,模糊语言往往要与精确语言配合使用,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否则,模糊语言充斥全篇,势必一塌糊涂,乱人耳目。

公文写作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公文写作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不仅要用词准确、更要简练严谨;因此公文写作不需要太过华丽的辞藻,而是多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公文写作中,惯用语有很多,可以酌情使用,下面就是公文写作的语言特点及要求,请参考。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办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材料。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写作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语言习惯,其主要特点是在用词上要准确贴切,句式要简练严谨,文风要朴实庄重,有一些固定的习惯用语。 一、用词准确贴切 用词准确贴切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公文的写作如果选字用词疏忽大意,一旦把关键词语用错,将会给工作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公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让读的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要说的是什么。要想把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必须在词义辨析上下工夫。因为汉语词汇相当丰富,词语运用也极为灵活,表述同一事情可用不同的词语,使用同一词语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这些特点都会给选用词语带来很大的困难。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能力。 言简意明,把事情表达得一清二楚,这也是对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但有时公文也要把话说得委婉灵活,表达意思留有余地,这就需要适当地使用模糊词语。如:“原则上今年不安排发放地方企业债券”,“存在着一定差距”,“尽快将会议精神传达下去”,“采取适当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分不同情况,予以妥善处理”,其中“原则上”、“一定”、“尽快”、“适当”、“妥善”均属于模糊词语。在公文中,当需要做模糊的表达时,选用恰当的模糊性词语也属于用词准确贴切的范围。 二、语句简练严谨

公文写作常用词汇和用语

公文语言的词汇 (一)称谓语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常用“你”,如“你省”、“你部”。如是平行文则宜用敬辞“贵”,如“贵部”、“贵局”、“贵市”、“贵会”、“贵社”、“贵公司”、“贵单位”等。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我”、“本”,如“我省”、“我部”、“我局”、“本公司”、“本会”等。 公文中间接称呼有关的人或单位常用“该”,如“该同志”、“该人”、“该地区”、“该单位”等。 (二)起首语 对下级机关或人民团体来文有所批复时,起首常用“关于《……的报告》收悉”、“关于……的电文已悉”等。 《通知》常用“为了……”开头。 (三)承启语 在公文的缘由表述完毕后,常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此命令你们”等领起下文。 (四)结尾语 是各类公文正式结尾时表收束、强调、祈请等的用语,可用“以上各项,望各地遵照执行”、“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是否有当,请予批复”、“当否,请批示”、“请予审批”、“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三、公文用词的特殊性 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开头用语有:“按照”、“为了”、“根据”、“鉴于”、“依照”、“据查”、“关于”、“报告悉”、“电悉”、“奉”、“查”、“前奉”、“据”、“……报称”、“……电称”、“制定”、“特派”、“任命”、“兹聘”、“派”、“惊悉”、“阅悉”、“谨悉”等。 结尾用语有:“望”、“请”、“特此函告”、“为盼”、“是否可行”、“当否”、“请批示”、“祈请批复”、“盼回复”、“望遵照执行”、“特此通知”、“请批转……执行”、“特此布告”、“此复”、”此致”、谨呈”、“谨报告”、“特此电陈”、“此令”、“此批”、“此布”、“为荷”等。 过渡用语有:“为此”、“为此……特……”、“对比……”、“为……”、“结合……”等。 称谓用语有:“贵省”、“贵局”、“该地区”、“我市”、“我县”、“本镇”等。 表时间的模糊词语有:“最近”、“近期”、“适当时候”、“现在”、“将来”、“曾经”、“同时”、“有时”、“一直”等。 表范围的模糊词语有:“有关”、“各部门”、“乡(县、市、省)内外”、“国内外”、“左右”、“上下”等。 表条件的模糊词语有:“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情况下”、“在……基础上”、“符合一定条件”、“在特殊情况下”等。 表数量的模糊词语有:“许多”、“多数”、“广大”、“某些”、“有此”,“一些”、“个别”、“部分”等。

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公文词语、公文语句、公文表达、公文修辞中。 公文词语的选择 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应注意: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注意词语间的正确搭配,遵循语言法则;注意公文具体使用场合对词语风格的要求,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及强制执行性;注意针对公文具体收受对象的特点选词,以“有的放矢”便于理解和执行;注意根据公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的特殊性质选词,以获得更加鲜明直接的表达效果;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词,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有效性;注意根据文种的不同特点选词,以保证语言得体而有力;注意词语的规范性,以提高公文沟通的效果,扩展沟通的范围。 公文中特殊事物和概念的表达要求 在对公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概念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则、逻辑规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要求。其中特别需要注意:时间的表达;空间的表达;职务、姓名的表达;数量的表达;范围的表达;程度的表达;语气、神态的

表达。 公文修辞 公文修辞在其所追求的效果方面,重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轻浮造作,重内在美而不只求形式美;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审慎使用修辞格。 公文专用词语 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些词语词形确定,词义精确特定,用途稳定专门,并为从事公文工作的人们所熟悉,它们就是公文专用词语。正确地使用公文专用词语可使写者顺手,读者便当,保证表意精当得体,理解精确周严,可提高制发和处理公文的质量与效率。 依照具体用途的不同,公文专用词语可被划分成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称谓词语、领叙词语、追叙词语、补叙词、承转词语、祈请词语、商洽词语、受事词语、感盼词语、令知词语、告诫词语、见解词语、判定词语、时态词语、目的词语、报送词语、颁行词语、核查词语、结尾词语等。 公文语言表达的简化 简化公文语言表达的方法主要是:取消、压缩、替代、合并。 公文中避免歧义的一般方法 歧义是指语句有两歧或多歧意义,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文件中,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

公文怎么写:公文写作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公文怎么写:公文写作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不仅要用词准确、更要简练严谨;因此公文写 作不需要太过华丽的辞藻,而是多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公文写作中,惯用语有很多,可以酌情使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公文写作的语 言特点及要求,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办理公务活动中形成 的各种文书材料。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 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 经验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写作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语言习惯,其主要特 点是在用词上要准确贴切,句式要简练严谨,文风要朴实庄重,有一 些固定的习惯用语。 一、用词准确贴切 用词准确贴切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公文的写作如果选字用词 疏忽大意,一旦把关键词语用错,将会给工作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公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让读的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你 要说的是什么。要想把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必须在词义辨析上下工夫。因为汉语词汇相当丰富,词语运用也极为灵活,表述同一事情可用不 同的词语,使用同一词语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这些特点都会给选用 词语带来很大的困难。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能力。 言简意明,把事情表达得一清二楚,这也是对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但有时公文也要把话说得委婉灵活,表达意思留有余地,这就需 要适当地使用模糊词语。如:“原则上今年不安排发放地方企业债券”,“存在着一定差距”,“尽快将会议精神传达下去”,“采取 适当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分不同情

况,予以妥善处理”,其中“原则上”、“一定”、“尽快”、“适当”、“妥善”均属于模糊词语。在公文中,当需要做模糊的表达时,选用恰当的模糊性词语也属于用词准确贴切的范围。 二、语句简练严谨 简练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明白;严谨是指词句紧凑,表达 意思确切缜密。简练严谨也是对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做到 这一点呢?除了在造句时避免句子残缺不全、句式杂糅外,还须避免语 句重复啰嗦,避免句子冗长,避免句子关系不清和避免句子前后无序。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避免重复啰嗦 要使语言简洁,必须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去掉,力求做到词 无可删、句无可减,使公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有其作用。如: 同时也发现有少数单位的领导对防火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着管理 十分混乱,制度也不够健全,并且存在违章操作等问题。 有些字、词,如“也”、“并且存在”删去后,并不影响句意。 2,避免句子冗长 句子有长有短,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长句有表达意思周密的优点,但结构复杂,包含意思较多,不够简明;短句结构简单,句意单纯,让人一目了然。要使公文言简意明,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少用长句,多 用短句。老舍先生写文章很注意用短句,他说我自己写文章,总是希 望七八个字一句,或十个字一句,不要太长的句子。……当我写了一 个较长的句子,我就想法子把它分成几段,断开了就好念了,别人愿 意念下去;断开也好听了,别人也容易懂。”老舍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

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大全

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大全 常用短语 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完善) 明显提高(好转) 进一步形成不断加强(增效,深化) 大幅提高显著改善(增强) 日趋完善比较充分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全过程、贯穿各方面 切实抓好/减轻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落实从严控制 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 规改进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积极稳妥 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 做深做细做实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常用动词 积累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推进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取决于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调整规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指导 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 就 常用名词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重要性紧迫性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集约化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力度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

公文语言规范

1.公文的语言特色 (1)语言风格 ①庄重 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主要借助庄严的语言表明严正的立场和严肃的态度,要对受文者产生必要的强制性。用语不能轻佻。 ②精确 表达意思务必真实确切,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无虚假,无错漏,褒贬得当,语言明确,没有它种理解和歧义,无懈可击。 ③朴实 用语平实自然,通俗易懂,明白通畅,通俗易懂。遣词造句不浮华夸饰,无权力渲染之能事,不矫揉造作,剔除想象成份。忌堆砌词藻,滥用辞格,半文半白。 ④精炼 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每一字句都有实实在在的意思。要务去浮辞,当详则详,当简则简,忌冗长空泛,但又不苟简。 ⑤严谨 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语意模糊,含混不清。 ⑥规范 符合现代汉语规则及一般逻辑规律(少数民族的公文为民族语言)。 (2)词语特点 公文所用词语,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忌生造词语,忌半文半白词语。 词语含义确切。一般以双音节词为主,少数庄重、典雅、含义精确的单音节词,如此、何、悉等。使用频率稍高。应使用词形确定、含义精确的特定的公文专用词语。 介宾词组、联合词组、“的”字词组使用频率较高。 (3)语句特点 语句应完整确切,在文中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性的文句,脱离上下文仍不生歧义、不易被曲解、歧解。 纯粹起启承转合作用的语句极少。有专门表达公文主题的主题句。用陈述句多,祈使句居其次,疑问、感叹句式又其次。单句常有较多限定性、修饰性成份。泛指性无主句较多。用“是……的”判断句式较多。复句用得较少。 (4)表达特点 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才式在不同文种中侧重点不同。 要求直陈其意,不渲染、不婉曲。反映问题全面真实,不事虚构加工。只表述对解决现实具体事

公文写作语言要求

一、准确 (一)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这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创造性语言又因其个性和素质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词语是绝对准确的。这话用于公文写作,倒是比较确切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写作公文,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二)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份,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份,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份。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份也不是必不要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份。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是不通。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上纳入了计划轨道。”“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词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 二、简练 (一)用语精确,一以当十

2020年最新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0年最新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年最新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1)。 A.同级机关 B.同一系统的机关 C.三个以上的机关 D.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2)。 3.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2)。 A.语气词表述 B.惯用的句式表达c.感叹词表达D.无主句表达 4.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3)。 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3)。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6.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4)。 A.传播知识 B.具备查考价值c.书面文字材料D.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7.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3)。 8.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3)的方式。 A.越级行文 B.直接行文 C.多级行文D,同时行文 9.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3)。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c.越级行文D.直接行文 10.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2)。1 A.公文处理 B.收文处理c.发文处理D.办毕公文处理 A.会商 B.审核 C.注发 D.签发 A.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B.标题、正文、落款 c.开头、导语、主体、结尾D.标题、正文、结语 13.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1)。 A.规范性文件 B.领导指导性文件c.呈请性文件D.证明性文件 1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4)。 A.平行 B.加急件 C.特急件D,急件 A.党政机关联合发文 B.会议讨论之后才能发文c.政府部门制发D.党、政府领导机关制发 17.通报的表达方式侧重于(1)。 A.叙事 B.说理 C.说明 D.说明、说理 18.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3)公布周知。 A.被动发文 B.主动发文c.是对报告的批件D.下级没有请示,用 来指导工作的 20.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1)。 A.公文发布的时间 B.公文撰写的时间 C.公文打印的时间 D.公文 讨论的时间 21.新的规范性公文产生了,对同一事物约束、规范的旧文件应(4)。 A.两法并存 B.新不废旧 C.相辅相成 D.废止旧法 A.领导指导性文件 B.规范性文件 C.公布性文件 D.商洽性文件

公文中的常用词语

公文中的常用词语 下边介绍一些公文写作中的常用语。 按语或称“案语”。以发文单位的名义对所发文件、材料加以指导、说明的一种公文形式。按语对下级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按语可分为四类:①说明性按语,说明材料来源和编发原因或特别说明何人要发和发至什么范围;②提示性按语,指出材料的中心、要点或提纲挈领地介绍其内容;③批示性按语,对下发单位作出指示、提出具体要求;④评论性按语,对编发的材料进行评论、表明意见和态度。 针对全篇材料的按语,一般置于正文之前,注明“编者按”或“按”;针对材料的某一部分的按语一般夹在文中加括号注明。 表态用语。公文中表示作者意见、态度的词语。据表态用语的轻重程度可分两类:明确表态用语,如“应、应该、同意、不同意、责成、批准、支持、反对、不妥、照办、请核查、照此办理、遵照执行、贯彻执行、迅当办理、业已颁布、组织实施、贯彻落实、取消、禁止、取缔、作废、阅处、存查、存疑、存档、”等。模糊表态用语,如“原则同意、原则批准、似应、拟应、拟同意、研究执行、参照执行、供参考、可借鉴、酌情处理、酌情执行”等。 称谓用语。公文中表示对机关、单位、集体、个人不同人称称呼的词语。一般性称谓用语用于上对下、下对上、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本(厅)、我(厅)、该(厅)、你(厅)、本署、各有关部门”等。表示尊重的称谓用语多用于下对上、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贵(厅)、××长”等。党内一般称“××同志”。

承启用语。公文中承上启下的词语。常用于通知、决定、报告、计划、规章制度等文种。其特点是前以一介词结构承接上文后用一固定的结构形式引起下文,如“根据……特作如下决定”、“为了……提出如下意见”、“为此、对此”等。承启用语的上文一般较简短,下文是文中内容的主体部分并多用条款形式表达。 告知词语。指公文中表示告诉使知晓的用语。如“见告、速告、电告、转告、收悉、得悉、已悉、示知、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等。 公布词语。指公文中表示将法令、文告、指示、事项等公开 布告、明令”等。 简称用语。指公文中经过简化的词语。其作用是可使行文简洁,内容概括鲜明便于掌握和记忆。地名、机关名称使用简称必 种方式:(1)节缩式,如“外长”。(2)统括式,如“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简称为“三不主义”。(3)选点式,如“九·一八事变”“南昌起义”等。 结尾用语。公文中表示全文结束的词语。不同的文种结尾用语也不同。如请示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妥否,请批示”“上述意见如果可行,请批准”等。报告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等。 申报备查、待备案、请核准、见复、查复、此复、示复、请复、请复示、盼予答复、切切此布、此令、此据、请照办、请予审批、望予审批、函告、专此函达、特再重申、特再函询、谨致、谨报、特先函商、特先联系“等也都是常用的结尾用语。

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大全

常用短语 全面分析全面贯彻全面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持续推进逐步扭转基本形成基本建立普遍增加 更加完备(完善) 明显提高(好转) 进一步形成不断加强(增效,深化) 大幅提高显著改善(增强) 日趋完善比较充分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自觉按规律办事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全过程贯穿各方面有重点分步骤 切实抓好/减轻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落实 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注重强化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深入开展积极争取积极发展率先发展努力建设规范改进依法实行积极稳妥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做深做细做实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常用动词 积累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推进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调整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指导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逐步实现取决于 常用名词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体制机制理念意识秩序要务核心主体水平方针结构力度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事权需要规模能力基础比重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正气热点情绪内涵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特点规律阵地水平合力 主旋律科学性协调性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重要性紧迫性结合点出发点落脚点覆盖面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竞争力 主体作用重要保证重要进展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决策部署突出地位突出位置 本质属性管理格局职能作用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积极因素紧迫任务基本方略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政策措施制度保障

公文写作知识点选择题

公文写作知识点选择题 1. 公文主题要求“以意役法”,其含义是()。 A. 要讲究“一文一事” B. 主题一经确定就调动一切手段来表现它 C. 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要统统删去 D. 文章的开关、结尾、分层、划段应突出主题的需要 2. 议案的正文部分在陈述提出议案的根据时,一般包括()。 A. 政策依据 B. 法规依据 C. 事实依据 D. 历史依据 3. 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 A. 命令 B. 决定 C. 通知 D. 通告 4. 公文的标题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 发文机关名称 B. 公文接受单位名称 C. 公文内容 D. 文种 5. 下列有关公文成文日期的说法何者正确()。 A. 成文日期,以印制的日期为准 B. 成文日期,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C. 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D. 标准成文日期要求用汉字写全具体的年、月、日 答案: 1.BCD 2.ABC 3.AC 4.ACD 5.BCD 6. 书写公文时,应使用的字迹材料为()。 A. 铅笔 B. 墨汁 C. 碳素墨水 D. 蓝黑墨水 7. 可用来签批和书写公文的字迹材料有()。 A. 墨汁 B. 碳素墨水 C. 蓝黑墨水 D. 纯蓝墨水 8. 在决定中,应该特别注意做到切实可行的内容包括()。 A. 对事物性质、程度、范围的划分 B. 有关职责的划分 C. 权利义务关系以及有效时空范围的确定 D. 所提各项措施和要求 9. 决定的内容必须做到()。 A. 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B. 请求单位各个领导人审批同意 C. 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D. 与本机关原有的各项规定紧密衔接,不要相互抵触或前后自相矛盾 10. 下列有关内容,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 A. 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 B. 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 C. 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 D. 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答案: 6.BCD 7.ABC 8.ABCD 9.ACD 10.ABCD 11. 签收文件的工作由()完成。

行政公文写作常用词汇汇总

行政公文写作常用词汇汇总

告诫:切切,毋违,切实执行,不得有误,严格办理 经办:经,已经,业经,兹经,现经,一经,拟经,一俟,业于,业已,查,经查,复查,查询,拟,拟请,拟定,拟于,本拟,径报,径送,擅自,核准,以资,呈送,呈报,悉,办,悉数,责成,责令,承转,承诺,事宜,申报,申述,申明,申诉,会商,商洽,商榷,会同,协同,连同,酌办 审核:审订,审定,审阅,审查,审理,审批,审核,审议,核查,核实,核对,核定,核准,核减,查,查实,查照,查办,查询,查对,查访,查证,查理,查收,查复,查究,复核,复议 执行:实行,实施,施行,遂行,贯彻 征询:妥否,是否,能否,可否,当否,定夺,斟酌,酌情,酌量应答:函告,速告,见告,得悉,悉知,示知 表态:同意,可行,准予,应予,不予,不当,不妥,不宜,酌办,务求,务期,务须,均须,均应,切勿,切切,不可,不得,毋庸,准予备案,特此批准,请即试行,按照执行,迅即办理 强调:特,要,应,须,需,必须,必需,须即,需经,无应,应将,应予,严防,严禁,严谨,严加,一概,一律,一并,务期,务必,务求,切忌,责成,责令,亟,亟待 综合:纵观,鉴于,基于,据此,为此,故此,总之,鉴此,有鉴于此,综上所述 过渡:为此,据此,特,鉴于,以致,以至 告知:悉,收悉,已悉,阅悉,电悉,知照,函告,函笔,奉告 颁布:颁布,颁发,颁行,宣布,发布,暂行,试行,条文,条目,对照,参考,参照,奉,奉命 受事:蒙,承蒙 一、常用排比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 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

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刷新革新变新创新更新 寻找新角度确立新定位发现新趋势打造新观念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系统性时效性机制性特殊性体制性多变性 保障性危险性准确性阶段性流动性盲目性目的性 层次性稳定性实用性预见性启发性全局性科学性 警示性局部性局限性苗头性根本性约束性普遍性 倾向性理论性典型性经常性精确性系统性示范性 思想性果敢性完整性必要性知识性坚韧性多样性 重要性趣味性敏感性服务性先进性随意性警惕性 指导性优越性反复性技术性思想性创新性指导性 目标性可操作性

公文的语言

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一、公文的语言特点 1.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2.公文词语的主要特点:大都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 3.公文语句的主要特点:含义完整确切,在文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4.公文表达的主要特点: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方式 5.公文修辞的特点:重准确鲜明,审慎使用修辞格。 二、公文词语的选择 应选择最准确、最贴切而有效表情达意的词语。 1.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正确地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 3.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 4.注意词语间的正确搭配,遵循语言法则。 5.注意公文具体使用场合对词语风格的要求,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及强制执行性。6.注意针对公文具体收受对象的特点选词,做到“有的放矢”,以便理解执行。 7.注意根据公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的特殊性质选词,以获得鲜明直接的表达效果。 8.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词,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有效性。

9.注意词语的规范性,以提高公文的沟通效果,扩大沟通的范围。 10.注意根据文种的不同特点选词,以保证语言得体而有力。 三、公文语句的组织 公文写作中的语句组织,指语句要通顺、合理,获得最好表达效果,这涉及语法、逻辑、修辞三方面的问题。 (一)对公文语句的基本要求 1.含义明确、清晰、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义。 2.句子成分搭配得当。 3.句子成分要完整。 4.语序安排要妥当。 5.合乎事理。语句必须符合实际,合乎逻辑规律。 6.句式合理并力争有最佳表达效果。 (二)语序的安排 安排语序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注意尊重语序的习惯性;二是注意事理的逻辑次序;三是注意语序的强制性;四是注意语序的选择性。 (三)句式的选择 句式是指句子的构成形式。以下几组句式的选择与调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主谓句与非主谓句 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是主谓句,由主谓词组以外的其他词组或单词构成的句子是非主谓句。 2.主动句与被动句 句子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生者,这种句子就是主动句;而主语为动作、行为的接受者时,句子就是被动句。 3.长句与短句

政府公文常用语

政府公文常用语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 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在……方面是思想明确、准备充分、行动有力和富有成效的。 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党员意识,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 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要求。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必须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进入了易发、多发期。 以非比寻常的决心干劲,以非比寻常的过硬措施,以非比寻常的工作成效,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成果,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样的大部制有利于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统筹兼顾、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真正做到党在心中,民在心中,法在心中。 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建设一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政法队伍。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公文语言简述

公文语言简述 一、公文语言特点 (一)大量运用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即介词词组,它在公文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并由此形成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的表达句式。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表达根据、方式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通过?等;二是表达对象、范围的,如?对?、?对于?、?关于?、?将?等,其中?关于?的使用在公文标题中已经成为定型化的词素;三是表目的、原因的,如?为?、?为了?、?由于?等。这些介词通常与其后面的宾语并连使用而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状语。 (二)专用词语和文言词语的广泛运用 如前所述,公文写作中要经常使用专用词语,主要有如下几类:1.称谓语。 即公文中对不同的行文对象的特定称谓用语。常见 的有?贵?、?该?、?各?、?本?、?我?、?你?、?他?等。写作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行文方向和隶属关系,恰当选用,不可随意为之。 2.起首语。 即公文的开篇语,它在文中的位臵,关系重大。公文写作不可不重视起首语的运用,因为它是行文先锋(开头)的?尖兵?,直接关系到全篇公文的命运。公文中常用的起首语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其一,表目的的,如?为?、?为了?等;其二,表根据的,如?根据?、?遵

照?、?按照?、?依照?等;其三,表原因的,如?鉴于?、由于?、?随着?等;其四,表态度、方式的,如?兹定于?、?兹有?、?兹派?、?兹将?、?兹介绍?、?欣闻?、?欣悉?等。 3.经办语。 常用的有?拟?、?拟定?、?拟于?、?拟子?、?草拟?;?布臵?、?部署?、?计划?、?决定?、?安排?、?审定?、?审核?、?审批?、?审签?、?批阅?、?批复?;?出示?、?出具?、?赋予?、?付诸?、?会同?、?会签?、?会审?、?会晤?;?实施?、?施行?、?公布?、?颁布?、?发布?、?颁发?、?颁行?;?报请?、?报告?、?报批?、?报呈?、?呈请?、?呈阅?、?旱签?;?递交?、?申报?、?递送?、?送审?、?传阅?、?提请?;?准予?、?签发?、?签署?、?签证?、?签字?;?业已?、?业经?、?报经?、?业于?,等等。这类专业术语数量颇多,不胜枚举。 4.时间语。 常用的有?最近?、?目前?、?不久前?、?迅即?、?时限?、?时效?、?时宜?、?顷刻?、?过去?、?现在?等等。这些时间语,多系表量模糊而表意准确的模糊语言。 5.期清浯。 常用的有?请?、?务请?、?恳请?、?即请?、?请子?、?请示?;?希?、?希望?、?务希?、?即希?、?尚希?、?尚祈?、?尚盼?、?尚望?;?接洽?、?商洽?、?商定?、?商议?、?商酌?;?须即?、?须经?、?务须?、?应子?、?应当?、?悉力?、?悉心?等。 6.向问浯。

公文常用词语汇释

公文常用词语汇释表 按语:领导机关转发下级来文来函,对其文函有所说明、评议或要求时,就在文函前面以“按(按语)……”的形式加写一段文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文按语。多用天通报、简报、调查报告、经验介绍和转发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人民群从众来信。 按照:依据照办,表示某项公务是依据某一要求办理的。如:“按照市委的要求,开展了‘反盗窃’的宣传活动。” 颁布:公布、发布。多出现在命令、令等指令性文体中,用以公布条例、规定、守则、办法、制度等法规性文件。例如《关于颁布〈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令》。: 背景:主要指问题的原委和问题的提出。 必须:言明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属指令性中吻,以示只得这样,不得违反。多用于通知、通报、指示、命令等指令性文体的主张部分,例如:“必须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的规定” 部署:安排部署,多用以表示某一重要工作已经做了传达贯彻和安排布置,如“接到中办发[2000]57号文件后,我们及时向下做了部署”。 参照:表示某些做法有可借鉴之处,希望别人加以参考与仿照,此语用于上级批转下级来文时的结尾处,与执行相连一并使用,例如:“现将***(下级机关)《关于***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呈请:向上级呈报请3gr螺杆泵示事宜。例如“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

的意见呈请上级批准后再予以答复。” 承蒙:得到的意思。多用于便函的结尾用语,例如:“承蒙贵校大力协助,特表示谢意。” 此复:指答复给你这些内容,主要用于批复和复函的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复”。 此令:指令这些内空,主要ZYB型系列渣油泵用于命令、令的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令”。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阅。 第一手材料:指通过调查和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直接材料。 段旨:即段落的中心内容。 对:公文中常用的介词之一,主要用以表明对象、范围。例如:“对因上当受骗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必须追究其领导的责任。” 对于:公文中常用的介词之一,主要用于表明对象、范围。例如:“各级政法部门,对于那些重大投机诈骗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_ 发布:公开发表、宣布。公文写YHB润滑齿轮泵作中多用于命令、令、指示及各种法规(如条例、规定等)的前面,从而组成动宾结构。 防止:防范住。公文中的祈使用语。多用于指示、通知的今后意见和要求部分及“灾害”、“事故”、“案件”的发生等词语前面。如:“坚决防止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分块式:公文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即全篇公文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

公文写作标准用语

公文写作标准用语 (一)称谓语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常用“你”,如“你省”、“你部”。如是平行文则宜用敬辞“贵”,如“贵部”、“贵局”、“贵市”、“贵会”、“贵社”、“贵公司”、“贵单位”等。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我”、“本”,如“我省”、“我部”、“我局”、“本公司”、“本会”等。 公文中间接称呼有关的人或单位常用“该”,如“该同志”、“该人”、“该地区”、“该单位”等。 (二)起首语 对下级机关或人民团体来文有所批复时,起首常用“关于《……的报告》收悉”、“关于……的电文已悉”等。 《通知》常用“为了……”开头。 (三)承启语 在公文的缘由表述完毕后,常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此命令你们”等领起下文。(四)结尾语 是各类公文正式结尾时表收束、强调、祈请等的用语,可用“以上各项,望各地遵照执行”、“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是否有当,请予批复”、“当否,请批示”、“请予审批”、“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三、公文用词的特殊性 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开头用语有:“按照”、“为了”、“根据”、“鉴于”、“依照”、“据查”、“关于”、“报告悉”、“电悉”、“奉”、“查”、“前奉”、“据”、“……报称”、“……电称”、“制定”、“特派”、“任命”、“兹聘”、“派”、“惊悉”、“阅悉”、“谨悉”等。 结尾用语有:“望”、“请”、“特此函告”、“为盼”、“是否可行”、“当否”、“请批示”、“祈请批复”、“盼回复”、“望遵照执行”、“特此通知”、“请批转……执行”、“特此布告”、“此复”、”此致”、谨呈”、“谨报告”、“特此电陈”、“此令”、“此批”、“此布”、“为荷”等。 过渡用语有:“为此”、“为此……特……”、“对比……”、“为……”、“结合……”等。 称谓用语有:“贵省”、“贵局”、“该地区”、“我市”、“我县”、“本镇”等。 表时间的模糊词语有:“最近”、“近期”、“适当时候”、“现在”、“将来”、“曾经”、“同时”、“有时”、“一直”等。 表范围的模糊词语有:“有关”、“各部门”、“乡(县、市、省)内外”、“国内外”、“左右”、“上下”等。 表条件的模糊词语有:“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情况下”、“在……基础上”、“符合一定条件”、“在特殊情况下”等。 表数量的模糊词语有:“许多”、“多数”、“广大”、“某些”、“有此”,“一些”、“个别”、“部分”等。 表程度的模糊词语有:“很”、“一般”、“更加”、“进一步”、“基本上”、“显著”、“一定……”、“较”等。 表频率的模糊词语有:“经常”、“不断”、“有时”、“反复”、“再三”、“多次”、“偶尔”等。 四、公文写作常用词语 在长期的公文写作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词语,现简要介绍如下: A [按期]按照规定的期限。

公文语言概述

公文语言 正像学习其它文体的写作一样,学习公文写作也要求掌握外在形式之一语言的特点,否则就会将公文写成不伦不类的东西。有不少初学者,以为古代公文是现在写作公文的楷模,仿写出带有个人色彩特别是个性化、感情化语言的劣作。与公文的本质特性紧密相联,公文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规范化特色,有利于公文的写作和处理。【您现在阅读的文章来自“我要看看写写网”,请记住我们的永久域名:】 第一节公文语言概述 前文已将公文比作一个精神个体生命,其核心是主旨,血肉是材料,骨胳是结构,我们还可以这样说:细胞是语言,皮肤是表达方式。 不同体裁的文章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总的来说,语言可以分为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两类。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犹如走路和跳舞,但是都建立在基本的语言文字修养--即字、词、句的功夫之上。字是最基本的写作材料。汉字据统计约有10万个,但是,一般写作掌握3000个常用字就完全可以了。据数理语言学运用电脑统计,《毛泽东选集》1至4卷用字2981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用字2413个,就连《红楼梦》也才4200个字。字要从音形义3方面掌握。词则多多益善,最好在5000个以上。拜伦用词8千,莎士比亚16000个。注意:单音词一般是动词,简截有力;双音词量大,

匀称稳重;三音词,激宕起伏;四音词,庄重大方,常有历史性的内涵,如成语典故。句子只有30余种,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比较容易学会。 科学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语言形式,是社会实践的工具,因此,语言最重准确规范,词语一般要求单义,还要求鲜明、生动。而文学作品则是语言艺术,目的是为着个体生命及人类群体生命层次的提高,必须写真实的个性心理感受,因此,语言最重形象性,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如诗歌的语言要求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和音乐性。 作为科学语言的代表,公文语言十分规范,讲究语法,一般来说语气庄重,平实概括。行政公文的语言要体现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威性。 第二节公文表达方式 文章细胞即语言的组织形式是表达方式。词汇和句式进一步组成了表达方式(或称表达手法)。正如身体具有各部位的皮肤一样,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方式可以交织在一起,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特定文体。可以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