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19年(已纠错)

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19年(已纠错)
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19年(已纠错)

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但唯有汉字沿用至今。这不应该是侥幸,而是源自于汉字的特质。

早期文字大都是象形、表意的,其表音符号很多都是衍生自象形表意符号。即便是汉字,占绝大比例的形声字的声符,也大多来自表意成分。在长期发展中,汉字表音的因素在汉字体系中大大增强,表现出明显的表音化倾向。但为什么汉字的表音化倾向停滞了?为什么表音的声符没有进一步简化、抽象化,像很多拼音文字那样发展成为纯粹表音的字母?汉字的生命力何在?

若在汉字和汉语的关联中寻找原因,这首先是因为汉字的适用性。汉字能够很好地记录汉语,这是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之一。汉语是词根语,不用改变词首、词尾或词中间的语音来表示语法关系。印欧语言很多“性”“数”“格”都要求有小而频繁的词形变化,这是方块汉字难以如实记录的。汉字作为语素文字,一个字表示一个意思,在语音上也没有什么变动,和汉语匹配十分得当。

其次是汉字具有时空包容性。汉字的“包容性”是一种巨大的弹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一是时间包容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一看就懂,但如果当年有录音机录下老夫子的话,我们可能难以听懂。因为语音是不断变化的,春秋时代的语音系统和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大不一样。然而,不管语音发生了何种变化,字仍然是这些字,意思始终不会改变,这就是时间的包容性。对于英语、法语或其他拼音文字,几百年前的作品现代人可能就看不懂了,因为语音的变化直接反映到了文字的拼写上。汉字承载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比较容易解读的文献,这也成为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

二是空间包容性。同样一张《人民日报》,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都能毫无障碍地阅读,他们使用同一个汉字系统,字形和字义是一样的,但读音却各行其是。中国疆域辽阔,方言繁杂,汉字可以起到统一沟通的作用。汉字及汉字文化的联系使中华民族成为统一的文化共同体。试想,如果历史上使用的就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要反映实际语音,那么各地的拼音文字就会各不相同,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就像今天欧洲或印度,语言纷繁复杂。据统计,印度有1600多种语言,宪法规定的联邦官方语言就有18种。可以想见汉字的包容性,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起着何等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产生了何等强大的凝聚力。

最后是汉字具有文化积聚性。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沉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它反映了中国早期的生产、商业、政治、战争、家庭、饮食等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隐藏着一部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可以作为历史考古的线索。例如买、卖、贵、贱、资、费、财、货、赚、赔等字,都有“贝”字,这反映了早期社会“贝”曾被作为原始货币的历史。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汉字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成为不可抛弃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汉字展现出其科学性、艺术性,闪烁着独特的智慧光芒,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选自黄国营《中国汉字的开放性与生命力》,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体系之一,汉字是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是中华文

化的主要载体和象征。

B.汉字在发展中曾呈现出明显的表音化的倾向,表音的声符来自于表意成分,但没有进

一步抽象化为纯粹表音的字母。

C.汉语是词根语,没有“性”“数”“格”等词形变化;汉字是语素文字,与不通过改变

语音来表示语法关系的汉语十分匹配。

D.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认同作用,具有着强大

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指出汉字能够沿用至今,源于汉字的特质,汉字虽然也有表音化倾向,但这

并不是汉字的生命力所在。

B.文章在汉字和汉语的关联中寻找汉字不废的原因,那就是汉字具有适用性、时空包容

性和文化积聚性特点。

C.文章第5、6段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阐述汉字的包容性,将汉字与拼音文字进行比较,是为了证明语音变化不会影响汉文化的传承。

D.文章论证上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问题,从三方面分析汉字特质,最终得出汉字

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汉字发展的表音化倾向没有停滞,发展成纯粹表音的字母,它也有可能像楔形文

字、圣书字等一样失去沟通交流的作用。

B.虽然汉字的读音可能受时间和地域影响而产生很大的变化,但因字形和字义是确定的,

所以不会影响人们的理解。

C.如果汉民族历史上使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各地的拼音文字就会受实际语音影响而各

不相同,甚至可能会导致汉语演化成多种语言,而不是方言。

D.汉字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早期社会生活历史

考古非常重要的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老人崔立

①早上,阳光缓缓地照射在马路上,老人佝偻的背影,缓步地前行中。微风从老人的身边轻轻滑过,都像比老人的速度要快。老人,是要从人行道的一端,走到人行道的另一端。有一个年轻人,急急地走过老人的身边。年轻人走过去时,带起了一阵风,也碰触了老人柔弱的肩膀一下,是风要刮倒了老人,还是年轻人撞到了老人,老人的

身子踉跄地顺势往前仰了一下,像是要摔倒,摇摇晃晃地要倒下了,还是艰难地撑住了。匆匆而过的那个年轻人,在老人的眼睛里早已不见了踪影。

②又一天,老人走着同样的路,缓缓地,在那条人行道上蹒跚着步子,缓缓行走在人行道的中间。一个女孩,越走越近,很快已经到了老人的跟前。老人站在人行道的中间,挡住了女孩前行的路线,女孩几次想走过去,但空间太窄,还是走不过去。女孩咬了咬牙,想说什么,又憋了回去。反复犹豫,女孩终于是忍不住开了口。女孩说,阿姨,你能让我一下吗?有好几秒的停顿,老人缓缓转过了身,看向女孩。顺势地,女孩在老人转身时多出来的空档,匆匆忙忙地走了过去。女孩真的是太匆忙了,连一声“谢谢”也忘记说出口,人已走出去好远。

③……

④再一天,老人还在那里行走,缓慢地,继续缓慢地行走在这条路上。①天是有些冷的,哪怕阳光是高高挂着的,也难以抵挡冬日的寒冷。老人缓缓地在行走,不知不觉间,本来围得就有些松的围巾悄无声息地滑落。老人毫无察觉,②老人丝毫感觉不到因围巾掉落后的寒冷,老人本来就很冷,冷与再冷之间差异不大。身边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女人已经到了老人的身旁。女人喊了声:阿姨!老人听到了,老人是有几秒钟的停顿,老人缓缓地转过身,老人以为还是要让开路,然后有一个人会像阵风般匆匆忙忙地从她身边走过。这次,没有风,要是风,也是空气中的寒风。女人停在了老人面前,女人说,阿姨,这围巾,是您掉的吗?老人看到了女人手上的围巾,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脖子间空荡荡的。无疑,眼前的这条围巾是老人掉的。老人从女人手上接过了围巾,说,谢谢。老人轻轻地摸索着往脖子里围,老人围得很艰难。女人说,阿姨,我帮您围吧。女人为老人围上了围巾,围得很严实,让那寒风吹不进脖子里。女人还说,阿姨,您是要往前面走吗?我送您过去吧。老人脸上挂起笑容,说,谢谢你。女人扶着老人缓慢地往前走,③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是春天快要到来的暖意。

⑤这是电视台做的一个节目,老人是电视台请的一位演员,表演得很到位。演员在这条短短的人行道上行走了一个星期,没有人怀疑她是假的老人,也没有人关注过老人。女人是这个星期最后一天出现的。电视台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找到了愿意帮助老人的女人。

⑥这个节目很快就在电视台播出了。

⑦同时播出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个诈骗故事:一个未经证实的儿童募捐,竟引发了全市高达数十万的捐款,若不是警方的及时介入,捐款数额还在不断地增长。为什

么我们市民的防范意识是如此的薄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发出善心善念踊跃捐款呢?如果需要捐款的不是孩子,是老人呢?

⑧两个故事放在了一起播放,是刻意,还是无心之举?

⑨这个节目什么都没评论,只是原生态地播出了。

⑩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城市一下子多了许多主动帮扶老人的年轻志愿者们。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9月9日,第11版,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很多语句看似平淡,内涵却很丰富。如“这次,没有风,要是风,也是空气

中的寒风”,暗示女人没有匆匆忙忙走过老人身边。

B.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年轻人、女孩与女人的做法形成了对比,再如,电视台两个节目的内容也形成了对比。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老人“缓慢地前行”、“踉跄地顺势往前仰”、“缓缓地转过身”、

系围巾“围得很艰难”等动作,表现了扮演老人的演员演技的高超。

D.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是电视台的节目策划,是小说出人意料之处,但其中也蕴含着

作者对当下社会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也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小说第④段中三次写到“冷”,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5分)

6.小说结尾“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城市一下子多了许多主动帮扶老人的年轻志愿者

们”的安排是否必要?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要求,中国高铁运行时速覆盖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四个速度等级,在同一个高铁路网中同时运行如此多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今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重新成为世界铁路运营时速最高的国家。

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运营规模大,截至2016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逾2.2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长了1.4倍,稳居世界首位。

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快捷方便的轨道交通需求的同时,中国高铁越来越注重布局的均衡,五年来,我国中西部高铁营业里程从2012年底的0.3万公里增加到2016年底的1.3万公里,增长了3倍多,在路网中占比超过半壁江山。到2020年,我国高铁运营规模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衔接,以高铁为大动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材料二:

材料三:2016年,中国高铁旅客发送量超14.7亿人次,平均每天403万名旅客乘坐高铁出行。支撑如此大规模运输量的关键,就是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实力。也正是因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迈出了高铁强国的铿锵步伐。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新跨度。作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北盘江大桥主跨445米,距离江面300米,需应对相当于10级狂风的峡谷风速。然而,当动车组以时速

300公里疾驰而过时,桥面变形只有3毫米,远低于10毫米的世界前沿标准。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新速度。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超过420公里的时速在郑徐高铁上交会,创造了高铁列车交会、重联运行速度的世界最高纪录。交会

时产生的压力波相当于1平方米瞬时受重近200公斤。如此高的压强,车内的工作人员和体验者却没有任何不适感。

目前,中国铁路在勘察设计、工程建造、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领域已经取得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其他国家发展高等级高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展现了我们的实力。“从跨越大江大河到穿越山谷溶洞,从有砟到无砟,从有缝钢轨到无缝钢轨,从追求建设完美到兼顾生态及文物保护……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建设者,会遭遇如此复杂的设计挑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玉泽说。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铁不仅安全、便利、快捷地服务着中国旅客,同时也惊艳着世界。

材料四:有人说“没有高铁,城镇就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铁,城镇就是项链上的珍珠。”比如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区长距离高铁——哈大高铁运营以来,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从梦想变成现实,东北三省真正融为一体。再如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把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城市圈、武汉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及环渤海经济圈等中国从南到北的五大经济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带动沿线的28个城市间彼此往来不超过8小时,时间距离的缩短让人们的空间感觉更为接近。十年前,中国首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我国由此进入动车时代;十年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以350公里的世界高铁最高商业运营时速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上飞驰。可以说,中国高铁改变着中国,震撼着世界。短短十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基本成型的“四纵四横”,到规划中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高铁带来的美好生活极大地刺激着中国人的想象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想象力将会转变成伟大的创造力,实现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中国是世界铁路运营时速最高的国家,中国铁路不同等级的运行时速,有针对性地满足了不同旅客的出行要求。

B.截至2016年末,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运营规模最大的高

速铁路网。

C.从2012年底到2016年底,我国中西部高铁营业里程增长了3倍多,规模超过全国铁

路总营业里程的一半。

D.在高铁建设方面,中国能提供针对复杂地形情况的、覆盖各种速度等级的,从勘察设

计到建设运营的经验,是当之无愧的高铁建设强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根据材料二,到2020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高铁在铁路运营里程中

将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B.北盘江大桥建设和中国标准动车组两车交会都创造了世界纪录,充分证明了自主科技

创新推动中国成为高铁强国。

C.自主创新实力是中国成为高铁强国最重要的保障,正是因为总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D.“通了高铁,城镇就是项链上的珍珠”是说高铁路网对中国的城市及经济区的联通发挥

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E.根据材料四,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的建设奇迹,改变

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9.中国高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悲感未视事,昭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

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B.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C.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D.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书,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字体,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B.“察孝廉,举茂才”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察举制的主要科目,孝廉指孝顺父母、品行方正之人。茂才即秀才,汉时因避刘秀讳改称茂才,与后代科举中的“秀才”意同。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有“视事三年”语,其中“视事”意即为此。本文中“权悲感未视事”指的是孙权因为哀痛兄丧不能亲自办公。

D.幅巾,是指用一块帛巾束首,是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用葛布制成,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细绢制成,称为“缣巾”,多为王公雅士戴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昭年少好学,素有才名。他二十岁时被推荐为孝廉,后来又被推举为秀才,都没有接受,甚至因不应召而遭到捕系。

B.张昭受孙策礼遇,并被委以重任。孙策待他犹如并肩共事的旧友,军政大事全都托付给张昭办理,临终时又让他辅佐孙权。

C.张昭忠心耿耿,直言敢谏。孙权冒险射虎,饮酒作乐,他都毫不留情地批评,孙权都接受了他的批评并立即改正,但也据此认为张昭不堪丞相之职。

D.张昭甚有威仪,受百官拥戴。他曾两度被群臣推举为丞相人选,虽然孙权认为他不能胜任丞相之职,但对他仍敬畏有加。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5分)

(2) 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写”同“泻”,言用水漂洗,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②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自”精妙传神,写出西蜀樱桃应季而红,却无人欣赏的落寞,与“映阶碧草自春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B.“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C.颔联上句写诗人担心樱桃碰破,表现了西蜀樱桃娇嫩易破的弱点,平添一丝哀愁;下

句写樱桃形体“匀圆”,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

D.全诗可分三层:前两联写“今日”,第三联忆“昨日”,第四联回到“今日”;引起

第三联诗人回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一小小事件。

E.这首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

活细节的深情忆念,拓宽了生活层面,增添了感情厚度。

15.“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有人评价此联“门下省、大明宫”两个专有名词的使用,点铁成金,意蕴丰富。试结合此联与尾联诗意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5分,每句1分)

(1)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

“,

”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淳朴的民风。(2)

“,,

”,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也才能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最近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因为一个演讲视频火了。视频中单院长对故宫的各种藏品如数家珍,被大家誉为有智慧、金句多的“段子手”。

②唐朝诗人王维被边塞的奇景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样的风光作过描写。

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详细周密的总体规划,零敲碎打的改革不能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

④短短十天的军训过去了,但我们忘不了教官不胜其烦地重复单调的动作,更忘不了烈日下我们共同奋斗的身影。

⑤短暂的20分钟节目浓缩了王华同志对新疆、农四师、家庭的热爱,他在事业上的坚守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冰壶秋月的松柏胸襟。

⑥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一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侃侃而谈,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12月16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将在南京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3台歌剧剧目将参演,为历届之最。

B.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创造新思想、模仿人类思维、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

C.在全国各个电视台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或许无法承受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但至少也应该减少庸俗乃至低俗的打趣的价值定位。

D.因不满过去的制度而弃考,因受到当下改革的激励而复考,“白卷考生”徐孟南重返

高考考场的举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对今日高考改革的一种认同。

19.阅读下面材料,选出四项推论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心理学家德威克用10年时间对400名五年级小学生进行实验,发现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缺乏自信、不敢冒险。后来她重复实验时把不同社会阶层都纳入了自己的实验,都发现了相同的结果,不论男女,连学龄前的孩子也未能幸免被表扬后带来的负面效应。

A.研究表明,表扬并不一定都具有积极作用,效果因表扬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有天壤

之别。

B.一份关于表扬的综合调查结果显示,被表扬聪明的学生变得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和缺乏

独立精神。

C.一项对积极表扬组和无表扬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比研究显示,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异

不显著。

D.研究发现,表扬对最聪明的女孩影响最大,她们大部分在一项“失败反应”的测试中崩溃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长久以来,农村的发展方式相对单一,主要通过第一产业向市场提供农产品。而如今,

①,改变田园的生活。旅游不仅能够重塑农村的面貌,②。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是产品思维,③,围绕旅游所提供的服务都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因此,旅游的参与将会从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让田园生活更加美好。

21.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三处错误,按要求完成(1)-(3)题。(5分)

邀请函

亲爱的校友:

①光阴荏苒,斗转星移,②汇文中学进入了建校五十周年。为了凝聚校友力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③学校决定于2019年3月1日隆重举行建校五十年庆典活动。④昔日您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您为荣,⑤请您届时务必拨冗出席,⑥与全校师生共襄盛典,⑦同贺母校五十华诞。

汇文中学校庆委员会

2019年1月10

(1)有语病的是第处,修

改:

(2)不得体的是第处,修

改:

(3)邀请函中缺少的重要信息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12月2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7”结果揭晓,“享”、“初心”、“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一个字,一种生活;一个字,一年记忆。如果用一个汉字或一个汉语词来总结你的2017 年,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呢?

可以自主选择字词,也可以参考以下汉字“爱、梦、强、搏、读”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B.以偏概全,形声字的声符大多来自表意成分。)

2.【答案】C(C.并非意在证明语音变化不影响汉文化传承,而是要证明汉字的时空包容性是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

3.【答案】D(D.夸大了汉字的作用,原文为“汉字可以作为历史考古的线索”。)4.【答案】C(C.刻画老人的动作,是为了表现老人行动迟缓,引发读者对老人需要帮助和关爱的思考。)

5.【答案】①阳光难以抵御冬日的寒冷,写出了冬天的天气和环境的冷清,(1分)也营造出老人独自缓缓行走,无人关注的孤寂氛围。(1分)

②“老人本来就很冷”,呼应了上文对冬日寒冷的描写,(1分)老人围巾掉落却感觉“冷与再冷之间差异不大”,暗示出人们对老人的普遍冷漠,衬托老人内心的凄寒,(1分)也为下文“女人”关心老人的情节转折蓄势。(与下文“女人”关心老人的情节形成反差。)(1分)(此点2分,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得2分)

③天气寒冷依旧,但因“女人”对老人真诚的尊重和帮助,带来了内心的温暖和感动,赞颂了人情之美,暗示了小说的主题。(1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6.【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个结尾有必要。①从情节结构上看,这个结局交代了节目播出后的反响,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也通过这个情节体现了社会上的爱心,使人们热情为儿童捐款的情节更具真实性。②从主题上看,众多志愿者的出现表明出社会上本不缺少爱心,人们原本只是忽略了老人的需要,弘扬了人性之美,体现了社会正能量,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③从表达效果上看,这个喜剧性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光明的想象空间,符合人们对社会公德的期待,给读者带来内心的欣慰、愉悦。

示例二:我认为这个结尾没有必要。①从情节结构上看,老人是电视台的节目设计的交代已经使情节完整了,人们愿意为儿童捐款却忽略老人也需要关爱的内容对比更引人深思,加上这个结尾,反而冲淡了小说反思社会现实的力量。②从主题上看,“把截然相反的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播放,是刻意,还是无心之举”暗示了主题,社会本不缺少爱,但人们更容易忽略老人的需求,呼吁人们尊重和关注老年人群体。③从表达

效果上看,没有“志愿者”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蕴更加丰富。

7.【答案】C(C.中西部高铁营业里程超过高铁路网里程的半壁江山。)

8.【答案】CE(C.强加因果,且“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E.“八纵八横”的铁路网还在规划之中。)

9.【答案】①运行速度快,运行时速覆盖不同等级。

②运营规模大,布局均衡。

③技术依靠自主创新,且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④发展速度快,运营里程及在铁路运营占比逐年增长。

(每点1分)

10.【答案】A

11.【答案】B(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人才的办法,秀才与后代科举中的含义也不同)

12.【答案】C(“立即改正”错误,据此认为张昭不堪丞相之职也不准确)13.【答案】(1)做人君的人,是说能驾御英雄,任用群贤,哪里是说在原野上驰逐,和猛兽一较勇力的呢?(驱使,译为“差遣、任用”,校勇,译为“较量勇力”,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2)担任丞相的事很烦杂,而此公性情刚直,臣下所说的话,他不采纳,就会产生怨责,这样并不是对他好做法呀!(领,兴,益,各1分,句意2分)

14.A(2分)C(3分)(A“自”理解错误,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是喜悦。C“弱点”的说法不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并非“平添一丝哀愁”。)

15.这一联是在小小樱桃基础上引发的回忆:诗人当时在门下省任职,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大明宫门。“门下”、“大明”两个专有名词既表现了时间、空间的纵深感,也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给人以堂皇之感,(2分)与“赐沾、擎出”两个动词连用,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戴(2分);对比尾联,衬托出诗人今日如蓬草般漂泊天涯的无奈。(2分)

16.【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17.【答案】B(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使用正确。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多用于贬义。褒贬失当。零敲碎打:指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使用正确。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使用错误。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使用正确。侃侃而谈: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不合语境,应为“娓娓道来”。)

18.【答案】D(A.偷换主语,“为历届之最”前应加“数目”;B.语序不当,应为“模仿人类思维、创造新思想、解放生产力”;C.搭配不当。“减少”与“价值定位”不搭配。)

19.B【解析】论点: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缺乏自信、不敢冒险。论据:不同社会阶层,不论男女,都不能幸免被表扬后带来的负面效应。A.说明表扬的效果受到内容和形式的影响。B.说明了被表扬的学生会倾向于规避风险和缺乏独立精神,解释了论点成立的原因,为正确选项;C.涉及的学习成绩与论点无关,属于无关选项;D.说明被表扬对最聪明女孩负面影响最大,至少说明了论点对于最聪明女孩是成立的,加强了论点,但力度极弱。

20.①旅游可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旅游可以丰富农村的发展方式

②更重要的是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

③而旅游则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思维(人文思维)

(每句2分)

21.(1)有语病的是②,修改:在“周年”后加“的历史时

刻”。

(2)不得体的是⑤,修改:去掉“务

必”

(3)缺少的信息是:校庆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每空1分,写出修改后的语句也可。)

22.写作(60分):参考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内

20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

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表达20 分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体工整字体较工整字迹清楚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特

2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新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提议”项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颖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五)对不够字数的作文的评判规定

1.600字以上但不足800字的,结构完整,按每50字1分的标准扣分,结构不完整,35以下评分;

2.400字以上但不足600字的,结构完整,30以下评分,结构不完整,25以下评分。

3.400字以下的,20以下评分。

有题目,写300字以内的,给15分。

有题目,写200字以内的,给10分。

有题目,写100字以内的,给5分。

4.只有题目,其他没有的,给2分。

其它:1.缺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高不超过5分。

评分建议:将试卷分为四大类:一类卷:60—50分,二类卷:49—43分,三类卷:42—36分,四类卷:35分以下。以4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参考译文】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铜山县治)。自幼好学,善写隶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和琅邪赵昱、东海王朗,都有名声,彼此很友善。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就任。和王朗共同议论旧君名讳的事情,同州里的才士陈琳等人都称赞他。刺史陶谦推举他为茂才,他不接受,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于是就逮捕了他。赵昱尽力营救,他才能免罪。

孙策创立帝业时,就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郞将,入堂拜见孙策的母亲,就好像并肩共事的旧友一样,不论政治或军事,孙策全都托付给张昭办理。孙策弥留之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众属下立了孙权,加以辅佐。孙权因为哀痛兄丧没能亲自处理政事,张昭就亲自扶孙权上马,列军出巡,然后众人的心才晓得有所归属。张昭还是做孙权的长史,授受的职权一如从前。孙权每次去打猎时,常常骑着马射杀老虎,老虎也常突然向前攀住马鞍。张昭变了脸色向前说道:“将军哪里值得这样做呢?做一个人君的人,是说能驾御英雄,任用群贤,哪里是说在原野上驰逐,和猛兽一较勇力的呢?一旦发生祸害,怎奈天下人的嘲笑?”孙权向张昭道歉说:“年纪轻,考虑事情不够深远,这件事我对您觉得很惭愧。”但孙权还是不能罢手,他就制作一部射虎车,开个方洞,中间不加盖子,一人驾驶,自己在车中射杀老虎。时常有离群的猛兽侵犯车子,每次孙权都用手去搏击,当作乐事,张昭虽然极力进谏,孙权常笑而不答。

孙权在武昌(今湖北武昌县治),登钓台,喝酒大醉。孙权命人用水喷洒群臣说:“今天畅快痛饮,只有醉倒台中,才可以停止。”张昭正色不说话,走出去,坐在车里。孙权派人叫张昭回来。说道:“为了一起作乐而已,公为什么发怒呢?”张昭答道:“从前纣王积糟成丘,以酒为池,长夜痛饮,当时也以为很乐,并不认为是坏事呀。”孙权默默无言,脸色惭愧,就停止了酒会。起初,孙权要设立丞相,众议归属张昭。孙权说:“现在天下多事,统领的人责任重大,这样,并不是对他优厚啊!”后来孙邵死了,百官又推举张昭,孙权说:“孤岂是对子布有所私爱呢?担任丞相的事很烦杂,而此公性情刚直,臣下所说的话,他不采纳,就会产生怨责,这样并不是对他好呀!”就用了顾雍为相。

张昭容貌矜持严肃,很有威风,孙权常说:“我和张公说话,不敢妄言。”全国的人都怕他。年八十一岁,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死。遗言命人头束幅巾,棺木不必加饰,以常服入殓。孙权穿丧服来吊丧,谥为文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