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理解惊异、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鲁迅的了解。

2.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从课题中你可以获取什么信息?(生谈、师点拨:本文的作者是鲁迅先生的的侄女周晔,“先生”是广大人民鲁迅的敬称,表现了作者对伯父鲁迅的敬仰和热爱之情。)本文是1945年作者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而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生前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走近鲁迅先生,更多地了解他。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如“悼”、“冠”、“嗽”等。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对四字词语的理解,读通课文。

2.小组交流,互助学习:通过互读纠正读音,通过讨论、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文中难懂的字词。

3.师生交流,共同学习:

(1)分辨多音字,如:“北风怒号”的“号”,“数不清”的“数”,“张冠李戴”的“冠”。

(2)注意字型,如“嗽”(中间要封口,右边是“欠”),“囫囵”两字要注意看清里面的字型等。

(3)理解较难懂的词语,如“吊唁”、“追悼”、“恍然大悟”、“爱抚”、“硼酸水”等。

三、梳理课文

1.默读课文,概括出每段的段意,用简介的语言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出完整答案。(课件出示)

痛别伯父笑谈《水浒传》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四、学习第一段

(放鲁迅追悼会图片边说)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上万名上海民众自发前来吊唁和送葬。让我们同周晔一起回顾那万人同悲的场面······

生读:他的遗体······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1.面对这样的情景周晔惊异了,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她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

2.是呀,伯父是个受人爱戴的伯父。“我”从哪里看出大家对伯父的爱戴?(大家都来追悼伯父,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失声痛哭”是怎样的哭?(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在那样庄严肃穆的场面,许多人都悲伤得情不自禁的大声哭泣,这种场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大家对伯父的——(爱戴)

3.文中还有一句话能说明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广泛的爱戴?是哪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4.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小组交流意见,回答问题:(参加追悼会的人多、送来数不清的花圈挽联、送环圈和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随机解析“爱戴”、“挽联”的意思。)

5.齐读第一段最后一句,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板书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痛别伯父

谈《水浒传》为自己想得少

受爱戴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渲染感情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所了解的鲁迅先生是怎样的?(生谈: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师:你觉得课文中的哪几件事最能体现鲁迅先生为别人着想的品格?

二、救助车夫(重点)

师:出示“救助车夫”的图片,问:这幅图是哪一件事中的场景?(板书:救助车夫)师: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救助车夫”的段落。

师: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齐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

师:这段话连用了几个动词?是哪些,用你喜欢的方式在文中标记出来(用九个动词──“跑、扶、蹲、半跪、拿、夹、洗、敷、扎”)

请同学们再观察图片,结合课文,想一想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

生1:半跪着。

生2:半跪着。

生3:半跪着。

师: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

生1:双膝盖快接近地面了。

生2:一个脚接触地面,一个脚在站着。

师:孩子,你能试一试吗? (生2上台来演示“半跪着”的动作)这样半跪着,你有什么感觉?

生2:身体变得很低了且比较难受。

师: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孩子们,你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半跪着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那可是当时的名流之辈,那可是当时受全国人民景仰的鲁迅先生。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生1: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人民的关爱。

生2:跪出了鲁迅先生关心劳苦人民和平易近人的品质。生3:跪出了他的热心肠。

师:一个跪字,我们体会到了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体会到他对车夫这样的劳动人民那深深的——生:爱,带着这些感受我们再读第18自然段。

师:让周晔记忆犹新不仅仅是这些细节,还有——(课件出示,齐读)

这时候,······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作者一口气,一下子用了两次。

生:“清清楚楚”

师: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

生1: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地看见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的亲情景。

生2: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地记得伯父严肃的表情。

师:(指名读)

师:那变得严肃的表情背后是怎样的一颗心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从鲁迅的表情、动作中去感受那份情感。

资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做黑暗时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封建礼教的毒害,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工人,农民,车夫,报童……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拼尽苦力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鲁迅先生痛恨这个不公平的黑暗社会。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先生会想?来——

生1:当时的社会黑暗、腐败,仅仅救助一个车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有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在受苦受难;

生2: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全体劳动人民得到解放;

生3:鲁迅先生忧国忧民,所以表情严肃。表现了鲁迅先生同情、关心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生4:表达了先生对旧社会的憎恨。

师:他是在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而叹息!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哭泣。此时他的内心思潮起伏,都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的叹息!(老师用语言引导学生朗读)

三、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师:从救车夫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怎样的品质?(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师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1.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小组合作自学笑谈“水浒”和“关心女佣”两个故事。(学生读书找疑,用笔勾画,合作解疑。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小组学习、引导)

2.教师梳理笑谈“水浒”

(1)伯父知道我读《水浒传》说明什么?

(2)为什么伯父的记性比我好?

(3)怎样理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