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制度

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制度
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辩识、评价、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作业环境存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管控安全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工作。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明确开展公司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分析的方法,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应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4、职责

3.1总经理全面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建立风险评价组织,明确人员组成、任务、职责分工,进行风险辨识、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2安全部负责安全风险辩识、评价、分级和控制措施的协调工作,汇总所有隐患危害辨识评价与分级记录,保存相关台账和资料,并保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全面性、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和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3.3各部门负责将本部门范围内所有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辨识与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向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教育培训。

3.4从业人员负责各自工作过程和自己责任区域内的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或参与到相应的专业风险辨识、评价组,承担相应的工作。

5、工作程序

5.1评价组织建立

5.1.1公司成立风险辨识、评价、分级管控小组,人员构成如下:

组长:总经理

成员:安全部供销部、综合办、单位等部门负责人及技术工人代表。

5.1.2风险评价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对全公司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价和分级。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机、物、法、环等几个方面的风险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5.2安全风险辩识、评价、分级的时机

5.2.1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初次进行时。

5.2.2常规活动每年12月底。

5.2.3作业活动、场所、环境发生变化时。

5.3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范围

5.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应覆盖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包括所有生产场所、所有设备、所有人员的活动等。

5.3.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应包括生产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改造与运行阶段、常规与非常规活动、企业周围环境等。

5.3.3隐患危害辨识应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缺陷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辨识。

5.4风险辩识、评价方法

5.4.1风险点的辩识方法

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进行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5.4.2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

5.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程序

5.5.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划分作业活动(或称单元,下同):编制作业活动表,内容包括厂址、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流程、设备运行、人员、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并收集有关信息;

b)辨识危害:辨识与作业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

c)评价风险: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评价;

d)依据风险可容许标准,确定出不可容许的风险;

e)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针对不可容许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计划;

f)评审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合理性、充分性、适宜性,确认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在可容许范围。

注意: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产生新的危害。

5.5.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记录

小组宜设计一种简单的、能记录评价发现的表格。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a)作业活动;

b)危害因素;

c)潜在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d)风险等级;

e)现有控制措施;

f)根据评价结果所采取的措施;

g)评价人员、审核人员、日期等。

5.6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

按照《秦皇岛市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实施办法》要求,公司根据矩阵分析法分析的R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分成四级。

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如下:

A级R= 17~25: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B级R=13~16:橙色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部和

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C级R= 8~12: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生产负责C级危害因素的整改或控制管理,所属单位、班组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D级R= 4~7和R= 1~3:蓝色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单位、班组应引起关注,风险因素所在班组负责D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并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5.7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对4个级别的风险实施多种措施控制:A\级红色风险,B\级橙色风险,C\级黄色风险,D\级蓝色风险。公司、部门、班组根据风险等级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

5.7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公司对风险分级管控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绩效奖金发放依据。

5.8风险隐患的管理

针对公司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按照事故隐患的大小进行分级管理,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重大隐患项目做到五到位(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执行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综合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对确定的B级及以上风险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风险评价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治理后的验收报告。

5.9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安全部应建立风险辨识、评价、分级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并明确提出每个记录表格的填写要求及保存期限。

6、相关记录

6.1风险辩识记录

6.2风险管控台账

7、附件

附件1 风险辩识与评价方法

风险辨识方法(安全检查表SCL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一、安全检查表法(SCL)

1、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

2、检查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等。列出标准之后,还应列出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

二、工作危害分析评价方法(JHA)

1、工作危害分析流程

2、

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3、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4、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5、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6、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7、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提出安全措施建议。(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工艺技术及流程,操作技术、防护用品,监督检查、检查人员培训)

8、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三、作业风险分析法(风险矩阵)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英国石油化工行业最先采用。就是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R=L×S。

其中:

R—代表风险值;

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C.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

对照表C.1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

C.2 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S)取值

对照表C.2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

C.3 风险矩阵

确定了S和L值后,根据R=L×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依据表C.3的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注:风险度 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至少不能低于国家或地方法规要求。)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

R=L×S=17~25:关键风险(Ⅰ级),需要立即停止作业;

R=L×S=13~16:重要风险(Ⅱ级),需要消减的风险;

R=L×S=8~12:中度风险(Ⅲ级),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

R=L×S=4~7:低度风险(Ⅳ级),需要关注的风险;

R=L×S=1~3:轻微风险(Ⅴ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

表C.3 风险矩阵(R)

C.4 风险分级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