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鼠尾草属叶片和叶柄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4页

11种鼠尾草属叶片和叶柄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4页
11种鼠尾草属叶片和叶柄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4页

11种鼠尾草属叶片和叶柄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鼠尾草属Salvia L.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有84种,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西南地区最多[1]。中国鼠尾草属植物多作为中草药或民族药应用于临床[2],据记载鼠尾草属药用植物约33种,其中弧隔鼠尾草亚属Subg. Salvia和荔枝草亚属Subg. Sclarea的全部25种药用植物都作为中药“丹参”应用[3]。此外,近年来对于鼠尾草属植物观赏价值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野生种类已经成功引种[4-5]。

笔者调查发现各地药材市场上中药“丹参”来源混杂,药农种植和采集也十分混乱,这都给丹参的质量控制和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此外由于鼠尾草属植物分布广、种类多、形态变异大,造成了植物来源不清,也为该属分类学研究与药材鉴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研究表明,植物叶部解剖学特征常作为植物鉴定和分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而得到广泛应用[6-11],但目前关于鼠尾草属植物叶部解剖学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来自于弧隔鼠尾草亚属和荔枝草亚属的11种鼠尾草属植物叶部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探讨适用于该2个亚属的特征分类性状,也为该属植物鉴定和分类学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1材料

实验材料的编号和来源见表1,所有供试样品由四川农业大学周永红教授鉴定,凭证玻片存于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标本室(SAU)。

2方法

样品采集后用流水小心冲洗干净,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将叶片和叶

柄分别切成长0.5~1 cm的小段,FAA固定液固定,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切片厚度为8~12 μm,番红-固绿染色,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选取结构完整、染色效果好、图像清晰的切片进行拍照。每个样品分别观察叶片主脉部、叶柄部横切面各15个切片。用Olympus显微成像系统测量各部分解剖结构,平均值表示。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构建聚类树。

3结果与分析

3.1叶片解剖学研究通过对11种鼠尾草属植物叶片横切面的观察,发现鼠尾草叶片表面均覆有毛被,见表2,图1。叶片上下表皮均为1层细胞构成无角质层;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厚度差异较大,占叶片厚度的8.10%~16.67%;下表皮明显薄于上表皮且细胞排列较为疏松,占叶片厚度的3.89%~12.18%。从叶肉结构上看,鼠尾草属植物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为典型的异面叶。样品中毛地黄鼠尾草、橙色鼠尾草和圆苞鼠尾草为1层栅栏组织,其余样品均为2层栅栏组织,厚度为36.77~92.77 μm,占整个叶片厚度的16.96%~46.49%;除三叶鼠尾草海绵组织薄于栅栏组织外,其余鼠尾草海绵组织均厚于栅栏组织,厚度为53.20~159.90 μm,占整个叶片厚度的35.19%~60.07%。样品栅海比为0.30~1.29,主脉导管直径为5.67~25.90 μm。

通过对11种鼠尾草属植物叶片中脉横切面的观察,发现鼠尾草叶片正面叶脉处均有不同程度下陷,背面叶脉处全面突起,此外叶脉在叶片背面构成的网络也比较清晰。对于解剖结构而言11种鼠尾草叶片中脉处均由大量的薄壁细胞构成,维管束位于中央位置,见图2。

3.2叶柄解剖学研究通过对样品叶柄横切面的观察,发现不同鼠尾草属植物叶柄表面与叶片类似也都覆有绒毛,但是在内部结构上鼠尾草种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见表3,图3。其中丹参和血盆草中央维管束数量最多为2个,其余鼠尾草样品为1个。在叶柄研究中,位于叶柄两侧的小型维管束也是重要的解剖特征,本研究发现不同样品小型维管束总量和左右两侧的数量都不尽相同,其中黄花鼠尾草小型维管束总量最多为9个,血盆草最少为2个。不同鼠尾草导管直径不尽相同,范围为16.53~31.90 μm。样品木质部厚度为60.97~196.93 μm,占维管束总厚度的39.17%~72.57%;由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中间所夹的1层形成层很薄,在本研究中忽略不计;不同鼠尾草韧皮部厚度为48.07~152.47 μm,占维管束总厚度的27.43%~60.83%。样品木韧比 0.64~2.65。

3.3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11种鼠尾草叶片和叶柄所有解剖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都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

83.36%,表明前4个主成分已经把11种鼠尾草的20个叶部解剖特征的85.36%的信息反映出来,见表4。11种鼠尾草叶片和叶柄解剖特征相关矩阵的特征向量,见表5,每一列代表一个主成分作为原来变量线性组合的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则该变量对主成分的影响越大[12]。在每一个主成分中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前3个解剖特征,即上表皮厚度和比例、栅栏组织厚度和比例、海绵组织比例、栅海比、叶柄导管直径、叶柄木质部厚度和叶柄韧皮部厚度共9个解剖特征数据,见表5。然后进行以鼠尾草种类为变量的主成分分析,11种鼠尾草属植物主成分分析得分图见图4,样品明显集中在2个区域内,每个区域内鼠尾草均来自于同一个亚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腔称髓腔,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口、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唇形科鼠尾草属新植物

植物研究 2011,31(1):1~3 Bu lletin of Botan ical R esearch 第一作者简介:祝正银(1945 ),男,教授,主任中药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教学兼科研工作;植物、药用植物分类研究等。收稿日期:2009-09-08 唇形科鼠尾草属新植物 祝正银1 闵伯清1 王秋玲 2 (1.四川省中药学校,峨眉山 61420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系,北京 100102) 摘 要 描述了四川(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一新种,即川西鼠尾草。新植物毛被与花冠管内被长柔毛而独特,接近于粘毛鼠尾草(Salvia roboro w skii M ax i m .),其区别在于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径1~2c m;花萼较长,长1~1.2c m;花冠较长,长约2.1c m,内面离花冠筒基部约2mm 处,向上长约5mm 一段全被长柔毛(非毛环),花冠筒近中部向上近直弯曲而逐渐扩大,冠檐上下唇具紫红色斑点。关键词 川西鼠尾草;新种;中国 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02(2011)01-0001-03 Taxa Nova Salvi oru m l abiat aru m ZHU Zheng Y in 1 M I N Bai Q i n g 1 WANG Q i u Ling 2 (1.S i chuan School of Ch i neseM ateri a M ed i ca ,Em eis han ,S i chuan 614201;2.Beijing Un i versit y ofC h i neseM edici ne ,B eiji ng 100029) Abst ract A ne w species of the fa m ily(Labiatae)Salvi a Linn .Salvi a chuanx iensis Z .Y.Zhu ,B .Q.M i n et Q. L .W ang ,fr o m B aox ing sic huan,Ch i n a i s descri b ed .Co m pared w ith Salvia roboro w sk ii M ax i m .,t h e ne w species is a perenn ial herb w ith t h icker roo ,t 1~c m i n dia m eter ,and l o nger calyxes ,1~1.2c m l o ng ,and longer coro lla ,about 2.1c m long ,further m ore ,about 2mm near the tube base ,there is a 5 mm long part o f v illous surface i n si d e t h e corolla(but not annu lar ha ir).Last but not leas,t fro m the m i d d l e part of the cy li n derica l coro lla ,the tube stretchs upw ard ,expanding and cur v i n g gradua ll y ,and w ith purpc lish red speckles found in the upper and l o w er li p s o f the coro lla l o be ,wh ich disti n gu ishes th is ne w species fro m S.roboro w s k ii M ax i m ..K ey w ords Salvi a chuanx iensis Z .Y.Zhu ,B .Q.M i n etQ.L .W ang ;ne w species ;China 川西鼠尾草 新种 Salvi a chuanxiensis Z .Y.Zhu ,B .Q.M in e tQ.L .W ang sp .nov . Species pr ox i m a S .roboro w skii M ax i m .a qua herbis perenn i b us ;radic i b us robustis 1-2c m dia m .;calyci b us l o ng i o ri b us 1-1.2c m long is ;coro llis l o n gioribus c irc . 2.1c m l o ng is ,t u bis i n tus basi c irc .2mm longis sursu m c irc .5mm long is partibus ubique v illosis(non annu latis),subm ed iis subarrectis curvatis sensi m a m pliati s ,li m bor um lab iis superis i n ferisque pur pureo puncticultis d iffer.t H erba perenn is 60-100c m al.t ,cau lis fo li u m rhach is ped icella calyxque g l o co g l a ti l o ngipila g l o co glati brev i p ila v illosa pubescentiaque ,radice r obusta 1- 2c m dia m .rubeo fusoa .Cau lis erecta vel suberecta basilaris sursum mu ltira m osa densa pavce paucora m o sa quadrangularis quadrisu lcata .Fo li a basilaria an t h e si e m orientia ;fo lia cau li n a m u lta ,hastata vel hastato triangulari a ad hastato lanceolata vel lanceolata (2.5-)4-8c m longa (1-)3-4c m lata longa lataque sub aequ ilonga ,apice obtusa ve l pavce acuta ,basi subco r data ve l subcordato truncata ad truncata ,m arg i n e ir regu lari crenata vel obtuso dentata supra v iridia sub tus pa lli d e v iri d ia ,costa supra concava subtus conv exa ;peti o lis (1-)3-7c m l o ng is ,vel la m i n is subae quilong is vel long isri b us pavce brev i o ri b us .I nflores centiae vertic illatae 2-6(-8) florae parce disso c iantes race m osae ve l panicu latae co m positae apicales 15-30c m long is ;fo liis bracteane is f o liace is petio l u

植物学(Botany)形态解剖学名词

植物学形态解剖名词: 植物学(Botany) 植物形态学(Plant morphology) 植物解剖学(plant anatomy) 原生质体(protoplast) 细胞壁(cell wall) 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 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超微结构(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质体(Plastid) 叶绿体(chloroplast) 类囊体(thylakoid) 基粒(granum) 基粒间膜(基质片层,fret) 基质(stroma或matrix) 有色体(或称杂色体,chromoplast)白色体(leucoplast) 造油体(elaioplast) 前质体(proplastid) 液泡(vacuole) 液泡膜(tonoplast) 细胞液(cell sap) 纹孔(pit)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 后含物(ergastic substance) 淀粉粒(starch grain) 淀粉体(amylop1ast) 脐点(hilum) 拟晶体(crystalloid)

糊粉粒(aleuronegrain) 糊粉层(aleurone layer) 胞质分裂(Cytokinesis) 成膜体(phragmoplast) 细胞板(cellplate) 微管周期(microtubule cycle)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反分化(或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组织(tissue) 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或meristem)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 侧生分生组织(lateral meristem) 居间分生组织(intercalarymeristem) 形成层(cambium) 木栓形成层(cork cambium或phellogen)原分生组织(promeri-stem) 初生分生组织(primary meristem) 次生分生组织(secondary meristem) 保护组织(protective tissue) 薄壁组织(parenchyma) 机械组织(mechanical tissue) 输导组织(conducting tissue) 分泌结构(secretory structure) 表皮(epidermis) 周皮(periderm) 气孔(stoma) 皮孔(lenticel) 保卫细胞(guard cell) 吸收组织(absorptive tissue)

11种鼠尾草属叶片和叶柄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4页

11种鼠尾草属叶片和叶柄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鼠尾草属Salvia L.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有84种,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西南地区最多[1]。中国鼠尾草属植物多作为中草药或民族药应用于临床[2],据记载鼠尾草属药用植物约33种,其中弧隔鼠尾草亚属Subg. Salvia和荔枝草亚属Subg. Sclarea的全部25种药用植物都作为中药“丹参”应用[3]。此外,近年来对于鼠尾草属植物观赏价值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野生种类已经成功引种[4-5]。 笔者调查发现各地药材市场上中药“丹参”来源混杂,药农种植和采集也十分混乱,这都给丹参的质量控制和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此外由于鼠尾草属植物分布广、种类多、形态变异大,造成了植物来源不清,也为该属分类学研究与药材鉴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研究表明,植物叶部解剖学特征常作为植物鉴定和分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而得到广泛应用[6-11],但目前关于鼠尾草属植物叶部解剖学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来自于弧隔鼠尾草亚属和荔枝草亚属的11种鼠尾草属植物叶部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探讨适用于该2个亚属的特征分类性状,也为该属植物鉴定和分类学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1材料 实验材料的编号和来源见表1,所有供试样品由四川农业大学周永红教授鉴定,凭证玻片存于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标本室(SAU)。 2方法 样品采集后用流水小心冲洗干净,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将叶片和叶

柄分别切成长0.5~1 cm的小段,FAA固定液固定,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切片厚度为8~12 μm,番红-固绿染色,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选取结构完整、染色效果好、图像清晰的切片进行拍照。每个样品分别观察叶片主脉部、叶柄部横切面各15个切片。用Olympus显微成像系统测量各部分解剖结构,平均值表示。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构建聚类树。 3结果与分析 3.1叶片解剖学研究通过对11种鼠尾草属植物叶片横切面的观察,发现鼠尾草叶片表面均覆有毛被,见表2,图1。叶片上下表皮均为1层细胞构成无角质层;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厚度差异较大,占叶片厚度的8.10%~16.67%;下表皮明显薄于上表皮且细胞排列较为疏松,占叶片厚度的3.89%~12.18%。从叶肉结构上看,鼠尾草属植物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为典型的异面叶。样品中毛地黄鼠尾草、橙色鼠尾草和圆苞鼠尾草为1层栅栏组织,其余样品均为2层栅栏组织,厚度为36.77~92.77 μm,占整个叶片厚度的16.96%~46.49%;除三叶鼠尾草海绵组织薄于栅栏组织外,其余鼠尾草海绵组织均厚于栅栏组织,厚度为53.20~159.90 μm,占整个叶片厚度的35.19%~60.07%。样品栅海比为0.30~1.29,主脉导管直径为5.67~25.90 μm。 通过对11种鼠尾草属植物叶片中脉横切面的观察,发现鼠尾草叶片正面叶脉处均有不同程度下陷,背面叶脉处全面突起,此外叶脉在叶片背面构成的网络也比较清晰。对于解剖结构而言11种鼠尾草叶片中脉处均由大量的薄壁细胞构成,维管束位于中央位置,见图2。

解剖学考试必背

简明人体解剖学重点知识点 绪论 一、人体器官组成及系统划分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 细胞间质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结构。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器官是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系统是一系列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二、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三、人体切面术语 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通过身体中轴,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矢状面。 2、横切面——与人体或器官长轴呈直角的切面。其中,与地面平行的横断面又称为水平面。 3、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四、轴 1、垂直轴 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2、矢状轴 位于矢状面内,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 3、冠状轴 位于冠状面内,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 第一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对人体起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 骨————杠杆作用 关节———枢纽作用 骨骼肌——动力作用 骨骼——全身的骨与骨连结共同组成,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支 撑作用。 第一节骨学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骨206块。其中有200块属于运动系统。 躯干骨

按其在身体的位置,颅骨 可分为上肢骨 下肢骨 长骨 按骨的形态, 短骨 可分为扁骨 不规则骨 1、长骨 长骨呈长管状,有一体和两端。体又叫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两端膨大称骺,往往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骨干与骺接连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期,长骨的骨干与干骺端之间夹有一层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软骨细胞构成的骺软骨或骺板,它使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板处仅遗留下一条线形的痕迹称(骨)骺线。骨表面的小孔称滋养孔,有血管及神经通过。2、短骨 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运动较复杂的部位(如足踝、手腕等处)。一般呈立方形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几块骨构成多个骨连结。 3、扁骨 呈板状,多分布与头胸等处常构成骨性腔的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的作用。 4、不规则骨 多分布于身体的中轴,外形不规则。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含气骨内的空腔称为窦。 二、骨的构造 每一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在骨的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覆盖,而且部分骨都有节,所以较早期的教材也把关节软骨归入骨的基本构造。 1、骨质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由骨板层构成;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呈海绵状,构造疏松,骨松质的腔隙内充满了小血管和红骨髓。 颅盖骨分内、外板,外板较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较薄而松脆;两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 2、骨膜 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生长、发育、营养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3、骨髓 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是脂肪组织 .成年人只有各种骨的骨松质内含有红骨髓,并保持终身。 三、骨的理化性质 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在成人约占1/3,使骨具有弹性;无机质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在成人骨约2/3使骨质坚硬。 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相对较多,因此弹性较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而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相反,有机质较少而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华东地区鼠尾草属药用植物资源

华东地区鼠尾草属药用植物资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调查华东地区鼠尾草属药用植物资源情况。方法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结果整理出华东地区鼠尾草属植物26种、8变种、4变型。结论为该植物合理利用、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华东地区;鼠尾草属;植物资源 鼠尾草属(Salvia L. )为唇形科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1 000种,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约有八十余种,分布于全国各地[1,2]。该属药用三十余种(含变种、变型),其中丹参S. miltiorrhiza Bunge、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 Maxim.、云南鼠尾草S. yunnanensis C. H. Wright等多种植物的根作为丹参药用,不仅入药历史悠久,且药用价值高、用途广,成为目前中药领域研究、应用最为活跃的一些品种[3]。这些丹参类中药普遍含有丹参酮等二萜醌类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等功效[4]。除此外,本属尚有红根草S. prionitis Hance、华鼠尾草S. chinensis Benth.、荔枝草S. plebeian R. Br.等,也是常用中草药[2]。

华东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福建、上海等六省一市,作者对该地区内的鼠尾草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鉴定标本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1 华东地区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品种记载 据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1,5~10],华东地区有鼠尾草属植物26种、8变种、4变型,分别隶属于4亚属5组,其中入药者13种,7变种,4变型,现分别将其分布及药用情况介绍如下。 1.1荔枝草亚属 1.1.1荔枝草组荔枝草S. plebeian R. Br. , 华东各省都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沟边、田野潮湿的土壤上;全草入药,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 1.1.2丹参组 ①丹参S. miltiorrhiza Bunge, 产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等省;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根入药,可活血调经,祛瘀生新,养血安神。白花丹参S. miltiorrhiza Bunge f. alba C. Y. Wu et H. W. Li, 产安徽省亳州、太和、临泉、嘉山、全椒、铜陵、山东省章丘、莱芜等地。生于山坡草丛或溪边草地;用途同丹参。单叶丹参S. miltiorrhiza Bunge var. charbonnelii (Lévl.) C. Y. Wu,产山东省蒙山、海阳、牙山等地;生于山坡、路边草丛;用途同丹参。②南丹参S. bowleyana Dunn, 产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生于山地、山谷、路旁、林下或水边;用途同丹参。二回羽裂南丹参S. bowleyana Dunn var. subbipinnata C. Y. Wu, 产浙江省永嘉及乐清县;生于林下;用途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更多20XX年贵州事业单位招考信息请关注贵州中公教育贵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考试科目,中公卫生人才网对解剖学基础知识进行了梳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相关复习重点内容!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7.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8.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9.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0.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1.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2.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3.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4.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5.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 1.矿化作用:在非绿色植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 2.碳素循环:自然界中的有机和无机含碳化合物在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下,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过程。 3.氮素循环:自然界的氮及氮素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的一系列相互转化过程。 4.植物学: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5.植物解剖学:研究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规律,结构与功能以及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6.植物分类学:按照植物进化的程序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 7.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体内部活动及各种过程,以及植物体在个体发育中因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的物质变化的科学。 8.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人工选择的理论及实践。 9.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相关知识点 1.一般将植物界的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 2.藻类、菌类和地衣统称低等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统称高等植物。 3.根据植物体内是否含有叶绿素,把植物区分为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体内部具叶绿素,属于非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具叶绿素,属于绿色植物。 4.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能利用光合产物进一步合成脂肪、蛋白质、多糖等复杂的有机物。 6.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内。 7.中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 8.亚里斯多德和阿弗芮斯特被公认为植物学的奠基者。 9.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创立了植物分类系统和双名法,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10.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首次提出“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11.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影响。 12.植物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进化与分类,植物资源利用等。 13.植物形态学是植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14.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可简要地概括为描述、比较和实验三种方法。 三、综合知识

解剖学100个重点知识点

解剖学100个重点知识点1.骨的数量 全身有骨二零六, 配布四肢一二六。 上比下肢多两块,① 余下八十在中轴。 面颅十五脑颅八, 每侧鼓室藏着仨,② 加上躯干五十一, 中轴八十刚好齐。 [注释] ①上比下肢多两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②每侧鼓室藏着仨:每侧鼓室有三块听小骨。2.椎骨的一般形态 一体一弓围椎孔,① 椎体在前弓在后。 椎弓前根后为板,② 椎弓根间椎间孔。 两侧弓板愈合处, 向后伸出成棘突, 弓根弓板结合处, 上下关节和横突。③

[注释] ①一体一弓围椎孔:椎骨的前方为椎体,后部为椎弓,二者围成椎孔。 ②椎弓前根后为板:椎弓的前部为椎弓根,后部为椎弓板。3腰椎形态特征椎弓发达体粗壮, 棘突宽短呈板状。① 相邻棘突裂隙宽, 便于临床行腰穿。 [注释] ①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4椎间盘 成人间盘二十三,① 居于相邻椎体间。 周围部称纤维环,② 与邻椎体紧密连。 中部偏后是髓核, 白色胶样弹性垫。 [注释] ①成人有23个椎间盘,第1和第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

②周围部的纤维环坚韧而富于弹性,紧密连接两个相邻的椎体。5颅骨 颅骨共有二十三, 关节软骨逢来连。① 保护支持脑耳眼, 后上脑颅前下面。② 前窄后宽形卵圆, 邻骨之间逢相连。 顶枕相接人字缝, 顶间矢状额顶冠。 ①关节软骨逢来连:颅骨之间借关节、软骨、逢连接。 ②后上脑颅前下面:颅骨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脑颅骨和前下方的面颅骨。6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不平整, 前中后窝阶梯形。① 凹凸不平多孔裂, 大部都与颅外通。 [注释] ①前中后窝阶梯形:颅底内面自前向后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7颅的侧面观 外耳门、居中间,

人体解剖学重点知识

人体解剖学重点知识点 一、人体器官组成及系统划分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 细胞间质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结构。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器官是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系统是一系列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二、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三、人体切面术语 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通过身体中轴,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矢状面。 2、横切面——与人体或器官长轴呈直角的切面。其中,与地面平行的横断面又称为水平面。 3、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四、轴 1、垂直轴 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2、矢状轴 位于矢状面内,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 3、冠状轴 位于冠状面内,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 第一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对人体起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 骨————杠杆作用 关节———枢纽作用 骨骼肌——动力作用 骨骼——全身的骨与骨连结共同组成,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支 撑作用。 第一节骨学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骨206块。其中有200块属于运动系统。 躯干骨 按其在身体的位置,颅骨 可分为上肢骨

下肢骨 长骨 按骨的形态, 短骨 可分为扁骨 不规则骨 1、长骨 长骨呈长管状,有一体和两端。体又叫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两端膨大称骺,往往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骨干与骺接连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期,长骨的骨干与干骺端之间夹有一层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软骨细胞构成的骺软骨或骺板,它使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板处仅遗留下一条线形的痕迹称(骨)骺线。骨表面的小孔称滋养孔,有血管及神经通过。2、短骨 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运动较复杂的部位(如足踝、手腕等处)。一般呈立方形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几块骨构成多个骨连结。 3、扁骨 呈板状,多分布与头胸等处常构成骨性腔的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的作用。 4、不规则骨 多分布于身体的中轴,外形不规则。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含气骨内的空腔称为窦。 二、骨的构造 每一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在骨的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覆盖,而且部分骨都有节,所以较早期的教材也把关节软骨归入骨的基本构造。 1、骨质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由骨板层构成;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呈海绵状,构造疏松,骨松质的腔隙内充满了小血管和红骨髓。 颅盖骨分内、外板,外板较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较薄而松脆;两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 2、骨膜 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生长、发育、营养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3、骨髓 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是脂肪组织.成年人只有各种骨的骨松质内含有红骨髓,并保持终身。 三、骨的理化性质 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在成人约占1/3,使骨具有弹性;无机质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在成人骨约2/3使骨质坚硬。 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相对较多,因此弹性较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而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相反,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故易发生骨折。 骨的生长,当胎儿在母体子宫时,坚韧的软骨便开始形成,这种

药用植物学1

本科课程简介及课程辅导教案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药用植物学》是本科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学习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在着两部分内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植物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正确的鉴定药用植物、调查和探索用药植物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有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认真学好理论课,又要重视实验课及野外实习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内容多,时间少,在学习时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重点掌握与药用植物鉴定和生药鉴定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整理提高祖国中医药学宝贵遗产,为使我国的中药走向世界,做出应有贡献。 二、目的要求 通过《药用植物学》的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自学讨论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 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显微结构、类型特征及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 2.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常见科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植物标本的方法和技能。 3.学会使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各种临时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显微绘图及显微测量方法、腊叶标本的制作。 4.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并熟悉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熟悉植物界的分类系统及各大类群的主要特正。 (这里的各大类群指:常见并与药用植物关系密切的类群如低等植物、高等植物、藻类植物的蓝藻、绿藻、褐藻和红藻门;菌类植物的真菌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 5.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组织培养及生物新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等知识。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La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冀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

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腹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淮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领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 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孟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大,关节孟下而浅,周缘有孟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 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肚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健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健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植物学 植物学botan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的科学。它的主要分科有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地理学等。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分支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以植物为研究对象。早期人类的食、住、衣、药、装饰物、工具等乃至巫术用品无不取自植物。绿色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养育了一切生物,而今日人类及许多生物所需的氧气全系35亿年以来植物借光合作用所产生。原始人先是采集植物,以后进而种植植物,自农业人口定居之後才出现了人类文明。人类在这些活动中积累的知识便构成今日植物科学的基础。今日常称亚里斯多德的弟子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300BC)为植物学创立者。西元1世纪,希腊的迪奥斯科里斯(Pedanius Dioscorides)将植物分为芳香、烹饪及药用3类。西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中也记载不少植物知识,但谬误甚多。中国的药草书出现甚早,但对西方植物学无直接贡献。印刷术流传後,西方的草药志(herbal)才於15~16 世纪逐渐出现。16世纪研制出光学镜头和复式显微镜,开创了一个新纪元。17世纪的植物学家不再偏重於研究药草,鲍欣(Gaspard Bauhin)提出许多至今有效的新概念。胡克(Robert Hooke)、格鲁(Nehemiah Grew)及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等人的工作创立了植物解剖学。胡克创「细胞」一词。18世纪,实验生理学初步证明,植物在阳光下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增加植株重量,并放出氧气。1753年林奈(Carolus Linnaeus)发表《植物种志》一书,确立了双名制,并将生殖性状(花)用为重要分类根据。19世纪达尔文和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的工作为植物进化观奠定了基础。至20世纪植物学进展更为迅速,这包括:光合作用机理的阐明;光敏色素的发现;植物激素的发现;微量元素作用的研究;遗传育种技术的进步;同位素计年法的建立;前寒武纪岩石中藻样及细菌样化石的发现;抗生物质的分离等。 研究领域 主要领域 植物学有下面4个主要领域: ⑴形态学研究植体(由细胞到器官各个层次)的结构及形状。分支学科有细胞学、解剖学、组织学、生殖形态学、实验形态学等。 ⑵生理学研究植物功能,与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密切相关。 ⑶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在某些方面与生理学相近。 ⑷系统学研究植物的鉴定和分类。 特别分支 此外,还有些特别分支,如细菌学、真菌学、藻类学、苔藓植物学、蕨类植物学、古植物学、孢粉学、植物病理学、经济植物学、人种植物学等。在形态研究方面,显微镜及相应的制片技术具决定性作用。相差显微镜使人们得以观察活组织,而电子显微镜则将人带进超微领域。组织培养法可用於研究植物的形态发生。在生理学领域,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技术大量应用,这包括超离心、电泳、层析、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各种电子仪器以及各种光谱波谱技术。X线衍射则有助於了解大分子的构造。生态学将许多生理学方法应用於户外研究,常需精确测量大量环境参数,而且可能需要电脑帮助来处理数据。群落生态学则采用统计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