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量词否定》教案3 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中数学《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量词否定》教案3 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中数学《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量词否定》教案3 新人教A版选修2-1

1.4.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二)量词否定

教学目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数学的命题介绍对量词命题的否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作用.

教学重点: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命题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隐蔽性否定命题的确定;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数学命题中出现“全部”、“所有”、“一切”、“任何”、“任意”、“每一个”等与“存在着”、“有”、“有些”、“某个”、“至少有一个”等的词语,在逻辑中分别称为全称量词与存在性量词(用符号分别记为“ ?”与“?”来表示);由这样的量词构成的命题分别称为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在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逻辑关系中,,p q p q ∨∧都容易判断,但它们的否定形式是我们困惑的症结所在。

二、活动尝试

问题1: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

(3)?x ∈R ,x 2-2x+1≥0

分析:(1)?∈x M,p(x),否定:存在一个矩形不是平行四边形;?∈?x M,p(x)

(2)?∈x M,p(x),否定:存在一个素数不是奇数;?∈?x M,p(x)

(3)?∈x M,p(x),否定:?x ∈R ,x 2-2x+1<0;?∈?x M,p(x)

这些命题和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结论:从命题形式上看,这三个全称命题的否定都变成了存在性命题.

三、师生探究?

问题2:写出命题的否定

(1)p :? x ∈R ,x 2+2x +2≤0;

(2)p :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p :有些函数没有反函数;

(4)p :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分析:(1)? x ∈R ,x 2+2x+2>0;

(2)任何三角形都不是等边三角形;

(3)任何函数都有反函数;

(4)对于所有的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不可能互相垂直或平分;

从集合的运算观点剖析:()U U U A B A B =I U 痧?,()U U U A B A B =U I 痧?

四、数学理论

1.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一般地,全称命题P :? x ∈M,有P (x )成立;其否定命题┓P 为:?x ∈M,使P (x )不成立。存在性命题P :?x ∈M ,使P (x )成立;其否定命题┓P 为:? x ∈M,有P (x )不成立。 用符号语言表示:

P:?∈M, p(x )否定为? P: ?∈M, ? P (x )

P:?∈M, p(x )否定为? P: ?∈M, ? P (x )

在具体操作中就是从命题P 把全称性的量词改成存在性的量词,存在性的量词改成全称性的量词,并把量词作用范围进行否定。即须遵循下面法则:否定全称得存在,否定存在得全称,否定肯定得否定,否定否定得肯定.

2.关键量词的否定

例1 写出下列全称命题的否定:

(1)p :所有人都晨练;

(2)p :?x ∈R ,x 2+x+1>0;

(3)p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p :? x ∈R ,x 2-x +1=0;

分析:(1)? P :有的人不晨练;(2)? x ∈R ,x 2+x +1≤0;(3)存在平行四边形,它的的

对边不相等;(4)?x ∈R ,x 2-x+1≠0;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 所有自然数的平方是正数。

(2) 任何实数x 都是方程5x-12=0的根。

(3) 对任意实数x ,存在实数y ,使x+y >0.

(4) 有些质数是奇数。

解:(1)的否定:有些自然数的平方不是正数。

(2)的否定:存在实数x 不是方程5x-12=0的根。

(3)的否定:存在实数x,对所有实数y ,有x+y≤0。

(4)的否定:所有的质数都不是奇数。

解题中会遇到省略了“所有,任何,任意”等量词的简化形式,如“若x >3,则x 2>9”。

在求解中极易误当为简单命题处理;这种情形下时应先将命题写成完整形式,再依据法则来写出其否定形式。

例3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 若x 2>4 则x >2.。

(2) 若m≥0,则x 2+x-m=0有实数根。

(3) 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是0。

(4) 被8整除的数能被4整除。

(5) 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解(1)否定:存在实数0x ,虽然满足20x >4,但0x ≤2。或者说:存在小于或等于2的数0x ,满足2

0x >4。(完整表达为对任意的实数x, 若x 2>4 则x >2)

(2)否定:虽然实数m≥0,但存在一个0x ,使20x + 0x -m=0无实数根。(原意表达:对任意实数m,若m≥0,则x 2+x-m=0有实数根。)

(3)否定:存在一个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其末位不是0。

(4)否定:存在一个数能被8整除,但不能被4整除.(原意表达为所有能被8整除的数都能被4整除)

(5)否定:存在一个四边形,虽然它是正方形,但四条边中至少有两条不相等。(原意表达为无论哪个四边形,若它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中任何两条都相等。)

例4 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命题与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性。

(1)p :若x >y,则5x >5y ;

(2)p :若x 2+x ﹤2,则x 2-x ﹤2;

(3)p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4)p :已知a,b 为实数,若x 2+ax+b≤0有非空实解集,则a 2-4b≥0。

解:(1)? P :若 x >y ,则5x≤5y; 假命题

否命题:若x≤y,则5x≤5y;真命题

(2)? P :若x 2+x ﹤2,则x 2-x≥2;真命题

否命题:若x 2+x≥2,则x 2-x≥2);假命题。

(3)? P :存在一个四边形,尽管它是正方形,然而四条边中至少有两条边不相等;假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假命题。

(4)? P :存在两个实数a,b ,虽然满足x2+ax+b≤0有非空实解集,但使a 2-4b ﹤0。假

命题。

否命题:已知a,b 为实数,若x2+ax+b≤0没有非空实解集,则a 2-4b ﹤0。真命题。

评注: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其理由:

1.任何命题均有否定,无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而否命题仅针对命题“若P 则q”提出来的。2.命题的否定(非)是原命题的矛盾命题,两者的真假性必然是一真一假,一假一真;而否命题与原命题可能是同真同假,也可能是一真一假。

3. 原命题“若P 则q” 的形式,它的非命题“若p ,则?q ”;而它的否命题为 “若┓p ,则┓q”,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

六、回顾反思

在教学中,务必理清各类型命题形式结构、性质关系,才能真正准确地完整地表达出命题的否定,才能避犯逻辑性错误,才能更好把逻辑知识负载于其它知识之上,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后练习

1.命题p :存在实数m ,使方程x 2+mx +1=0有实数根,则“非p ”形式的命题是( )

A.存在实数m ,使得方程x 2+mx +1=0无实根;

B.不存在实数m ,使得方程x 2+mx +1=0有实根;

C.对任意的实数m ,使得方程x 2+mx +1=0有实根;

D.至多有一个实数m ,使得方程x 2+mx +1=0有实根;

2.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分数”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非以上错误

3.命题“?x ∈R ,x 2-x+3>0”的否定是

4.“末位数字是0或5的整数能被5整除”的

否定形式是

否命题是

5.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1)p :?m ∈R ,方程x 2+x-m=0必有实根;

(2)q :?∈R ,使得x 2+x+1≤0;

6.写出下列命题的“非P”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若m>1,则方程x 2-2x+m=0有实数根.

(2)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都为0.

(3)若ABC ?是锐角三角形, 则ABC ?的任何一个内角是锐角.

(4)若abc=0,则a,b,c 中至少有一为0.

(5)若(x-1)(x-2)=0 ,则x ≠1,x ≠2.

八、参考答案:

1. B

2.C

3.? x ∈R ,x 2-x+3≤0

4.否定形式:末位数是0或5的整数,不能被5整除

否命题:末位数不是0且不是5的整数,不能被5整除

5.(1)?p :?m ∈R ,方程x 2+x-m=0无实根;真命题。

(2)?q :?∈R ,使得x 2+x+1>0;真命题。

6. ⑴ 若m>1,则方程x 2-2x+m=0无实数根,(真);

⑵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不都为0(假);

⑶若ABC ?是锐角三角形, 则ABC ?的任何一个内角不都是锐角(假); ⑷若abc=0,则a,b,c 中没有一个为0(假);

⑸若(x-1)(x-2)=0,则1=x 或2=x ,(真).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三章教案汇编吉林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教案汇编 目录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1) 2.2.2椭圆第二定义教案 (4) 2.2.3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11) 2.2.4 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14) 2.3.3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25) 2.4.1抛物线及标准方程教案 (29) 2.4.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32) 3.2空间向量及其运算(2)教案 (34) 3.2空间向量及其运算(2)教案 (39) 3.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教案 (42) 3.4空间向量的数量积(2)教案 (45)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预习与引入过程 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 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 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 ,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新课讲授过程 (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 〖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M 时,椭圆即为点集P ={} 12|2M MF MF a +=. (ii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提问: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 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 设参量b 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a b c 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2 2210y x a b a b +=>>. (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 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22?? - ?? ?,求它的标准方程. 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 b c .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

高中数学选修3-1知识点电子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3-1知 识点

数学选修1-1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高中数学【北师大选修1-1】教案全集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2)312 >吗? (3)312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x<; (5)2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p,则q”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 巩固练习: 教材 P4 1、2、3 4.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 ②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高中数学选修2-3教案全集

高中 数学教案选修全套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第一课时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1)提出问题 问题1.1: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够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问题1.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发现新知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 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 种不 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N += 种不同的方法. (3)知识应用 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 两所大学各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A 大学 B 大学 生物学 数学 化学 会计学 医学 信息技术学 物理学 法学 工程学 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分析:由于这名同学在 A , B 两所大学中只能选择一所,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专业,又由于两所大学没有共同的强项专业,因此符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条件.解:这名同学可以选择 A , B 两所大学中的一所.在 A 大学中有 5 种专业选择方法,在 B 大学中有 4 种专业选择方法.又由于没有一个强项专业是两所大学共有的,因此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 5+4=9(种). 变式:若还有C 大学,其中强项专业为:新闻学、金融学、人力资源学.那么,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多少种? 探究:如果完成一件事有三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3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不同方案,在每一类中都有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一般归纳: 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m m N +???++=21 种不同的方法. 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完成一件事要分为若干类,各类的方法相互独立,各类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 例2.一蚂蚁沿着长方体的棱,从的一个顶点爬到相对的另一个顶点的最近路线共有多少条? 解:从总体上看,如,蚂蚁从顶点A 爬到顶点C1有三类方法,从局部上看每类又需两步完成,所以, 第一类, m1 = 1×2 = 2 条 第二类, m2 = 1×2 = 2 条 第三类, m3 = 1×2 = 2 条 所以, 根据加法原理, 从顶点A 到顶点C1最近路线共有 N = 2 + 2 + 2 = 6 条 练习: ( 1 )一件工作可以用 2 种方法完成,有 5 人只会用第 1 种方法完成,另有 4 人只会用第 2 种方法完成,从中选出 l 人来完成这件工作,不同选法的种数是_ ; ( 2 )从 A 村去 B 村的道路有 3 条,从 B 村去 C 村的道路有 2 条,从 A 村经 B 的路线有_条. 第二课时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提出问题 问题2.1:用前6个大写英文字母和1—9九个阿拉伯数字,以1A , 2A ,…,1B ,2B ,…的方式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 总共能编出多少个不同的号码?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16.01 2) 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 是多少? 1 212) ()(V V V r V r -- 问题2 高台跳水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 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 0()5.0(s m h h v =--= ;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 1()2(s m h h v -=--=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 65 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 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高中数学 1_3《组合》教案1 苏教版选修2-31

1.3组合 课题 1.3组合 组合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组合的意义,能写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所有组合。明确组合与 排列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组合数的意义,理解排列数m n A 与组合数 之间的联系, 掌握组合数公式,能运用组合数公式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要领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明确组合与排列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 理解排列数m n A 与组合数 之间的联系,掌握组合数公式,能运用组合数公 式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能理解组合的意义,能写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所有组合。 m n C m n C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高二(1)班从甲,乙,丙三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代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从1、 2、3三个数字中选两个数字,能构成多少个不同的集合? 这两个问题与上一节中相应的排列问题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学生活动 1.排列定义: 2.这两个问题与上一节中相应的排列问题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发现上面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排列的第一个步骤的结果也就是将元素取出。 建构数学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不同元素的一个组合 数学应用 例1、判断下列问题是组合还是排列 (1)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上,有多少种不同的飞机票?有多少种不同的飞机票价? (2)高中部11个班进行篮球单循环比赛,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3)从全班23人中选出3人分别担任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三个职务,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选出三人参加某项劳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4)10个人互相通信一次,共写了多少封信? (5)10个人互通电话一次,共多少个电话? 问题:(1)1、2、3和3、1、2是相同的组合吗? (2)什么样的两个组合就叫相同的组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第一章统计案例 第一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体重. (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一步:作散点图第二步:求回归方程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提问: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左右. ③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和身高x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函数y bx a 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57kg和61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 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结果e(即残差变量或随机 =++,其中残差变量e中包含体重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 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3. 小结: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套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伸缩变换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四、知识链接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研究曲线与方程间的关系? 五、学习过程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某信息中心接到位于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巨响的时间比它们晚了4s。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是1020m,试确定

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各观测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问题1: 思考1:问题1:用什么方法描述发生的位置? 思考2: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才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问题2:还可以怎样描述点P的位置? B例1.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b2+c2=5a2,BE,CF分别为边AC,CF上的中线,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探究BE与CF的位置关系。 探究:你能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标系解决这个问题吗?比较不同的直角坐标系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直角坐标系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选择适当坐标系的一些规则: 如果图形有对称中心,可以选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 如果图形有对称轴,可以选对称轴为坐标轴 使图形上的特殊点尽可能多地在坐标轴上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思考1: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sin2x? 坐标压缩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纵坐标不变,将横 坐标x 缩为原来 1/2,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21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压缩变换。 思考2: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3sinx?写出其坐标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横坐标x 不变,将纵坐标y 伸长为原来 3倍,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3' '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伸长变换。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高中数学31《复数的概念》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2)

复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以及符号表示; 2.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和几何表示法,理解复平面、实轴、虚轴等概念的意义掌握复数集C 与复平面内所有点成一一对应; 3.理解共轭复数的概念,了解共轭复数的几个简单性质. 教学重点: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的表示和共轭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复数概念的理解,复数与复平面上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知道,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当 时,没有实数根.我们能否将实数集进行扩充,使得在新的数集中,该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呢? 二、授课 1.引入数i 我们引入一个新数i ,i 叫做虚数单位,并规定: (1)i 2= -1 ;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根据前面规定,-1可以开平方,而且-1的平方根是 . 2.复数的概念 根据虚数单位i 的第(2)条性质,i 可以与实数b 相乘,再与实数a 相加.由于满足乘法交换律及加法交换律,从而可以把结果写成a +bi . 形如 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复数. 复数的代数形式、复数、虚数、纯虚数、实部、虚部. 全体复数所形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一般用字母C 表示,显然有: N* N Z Q R C . 数的分类 复数?????????????虚数(特例:纯虚数) 无理数分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3.相等复数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 a,b,c,d ∈R, 则a+bi=c+di ?a=c 且b=d

注意:两个复数中若有一个是虚数,则它们不能比较大小. 4.复数的几何表示法 任何一个复数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a,b) 唯一确定.而有序实数对(a,b) 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由此,可以建立复数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集之间的一一对应. 复平面、实轴、虚轴等概念,并结合实例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一说明. 由此可知,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组成的集会是—一对应的,即 这就是复数的几何意义.这时提醒学生注意复数中的字母z用小写字母表示,点Z(a,b) 中的Z 用大写字母表示. 复数的向量表示. 5.共轭复数 (1)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虚部不为0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做互为共轭虚数. (2)复数z的共轭复数用表示,即如果,那么.三、例题 例1实数分别取什么值时,复数 2 2 6 (215) 3 a a z a a i a -- =+-- + 是(1)实数(2) 虚数(3)纯虚数。 例2 设(),,当取何值时, (1)z1=z2;(2) 例3设复数和复平面的点Z(a,b)对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点Z位于:(1)实轴上?(2)虚轴上?(3)上半平面(含实轴)?(4)左半平面(不含虚轴及原点)? 例4 计算. 四、作业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选修全套 【选修1-1教案|全套】 目录 目录 .................................................................................................................................................................... I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 第一课时 1.1.1 命题及其关系(一) (1) 第二课时 1.1.2 命题及其关系(二) (1) 第一课时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 (2) 第二课时 1.2.2充要条件 (3) 第一课时 1.3.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一) (4) 第二课时 1.3.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二) (5) 1.4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及其否定 (6)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6)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6) 2.1.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7) 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8) 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9) 2.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一) (10) 2.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二) (11) 2.3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 (12) 2.3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二) (12) 2.3.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13) 2.3.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14)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16) 第一课时 3.1.1导数的概念(一) (16) 第二课时 3.1.1 导数的概念(二) (16) 第三课时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7) 第四课时导数的四则运算 (18) 第五课时复合函数的导数(理科) (19) 第六课时导数的计算习题课 (20)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教案

新人教版 高 中 数 学 选 修 1-2 教案全套

第一章统计案例 第一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身高/cm 165 165 157 170 175 165 155 170 体重/kg 48 57 50 54 64 61 43 59 求根据一名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她的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 (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一步:作散点图 第二步:求回归方程 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 提问:身高为172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 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 左右. ③ 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 和身高x 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函数y bx a =+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 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 、57kg 和61kg ,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 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 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结果e (即残差变量或随机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其中残差变量e 中包含体重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 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1020304050 6070150 155 160 165170 175 180 身高/cm 体重/k g

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2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选修2-2教案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 )(r r V π=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完整版)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一) 【内容分析】: 归纳是重要的推理方法,在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如数列、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等等)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方法加以总结,上升为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归纳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例,加深对归纳这种思想方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体会并实践归纳推理的探索过程 (2)归纳推理的局限 【教学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从已知的线索中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与测试】: (基础题) 1)数列2,5,11,20,,47,x …中的x 等于( ) A .28 B .32 C .33 D .27 2)从2 2 2 576543,3432,11=++++=++=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定义,,,A B B C C D D A ****的运算分别对应下图中的(1)、(2)、(3)、(4),那么下图中的(A )、(B )所对应

的运算结果可能是( ). 4 A.,B D A D ** B.,B D A C ** C.,B C A D ** D.,C D A D ** 4)有10个顶点的凸多面体,它的各面多边形内角总和是________. 5)在一次珠宝展览会上,某商家展出一套珠宝首饰,第一件首饰是1颗珠宝, 第二件首饰是由6颗珠宝(图中圆圈表示珠宝)构成如图1所示的正六边形, 第三件首饰如图2, 第四件首饰如图3, 第五件首饰如图4, 以后每件首饰都在前一件上,按照这种规律增加一定数量的珠宝,使它构成更大的正六变形,依此推断第6件首饰上应有_______________颗珠宝,第n 件首饰所用珠宝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颗. 6)已知n n a n n a 1 1+= +(n=1.2. …)11=a 试归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1)B 523,1156,20119,-=-=-=推出2012,32x x -== 2)2 * 1...21 2...32(21),n n n n n n n N ++++-+++-=-∈ 注意左边共有21n -项 3)B 4)(n-2)360 5) 91,1+5+9+…4n+1=2n 2 +3n+1 6) a 1=1,a 2= 21 a 3=31… a n =n 1 (中等题) 1)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n 个图中有 个小正方形. 2)-1 .3 .-7 .15 .( ) ,63 , , , 括号中的数字应为( ) A.33 B.-31 C.-27 D.-57 3)设平面内有n 条直线(n ≥ 3),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表示 n 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 f (4 )=( ) A.3 B.4 C.5 D.6 4)顺次计算数列:1,1+2+1,1+2+3+2+1,1+2+3+4+3+2+1,的前4项,由此猜测123...)1()1(...321++++-++-++++=n n n a n 的结果. 答案: 1)1+2+3+4+…+(n+1)= )2)(1(2 1 ++n n 2)B 正负相间,3=1+2,7=3+22 ,15=7+23 ,15+24 =31,31+25 =63 3)C 4)依次为,1,22,32,42,所以a n =n 2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全部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高 中 数 学 教 案 选

修全套

人教版选修2-3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部乘法计数原理 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 1.2排列与组合 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3二项式定理 小结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 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正态分布 信息技术应用μ,б对正态分布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统计案例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实习作业 小结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第一课时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1)提出问题 问题1.1: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够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问题1.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发现新知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 种不 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N += 种不同的方法. (3)知识应用 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 两所大学各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A 大学 B 大学 生物学 数学 化学 会计学 医学 信息技术学 物理学 法学 工程学 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分析:由于这名同学在 A , B 两所大学中只能选择一所,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专业,又由于两所大学没有共同的强项专业,因此符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条件.解:这名同学可以选择 A , B 两所大学中的一所.在 A 大学中有 5 种专业选择方法,在 B 大学中有 4 种专业选择方法.又由于没有一个强项专业是两所大学共有的,因此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 5+4=9(种). 变式:若还有C 大学,其中强项专业为:新闻学、金融学、人力资源学.那么,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多少种? 探究:如果完成一件事有三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3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不同方案,在每一类中都有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一般归纳: 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m m N +???++=21 种不同的方法. 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完成一件事要分为若干类,各类的方法相互独立,各类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 例2.一蚂蚁沿着长方体的棱,从的一个顶点爬到相对的另一个顶点的最近路线共有多少条? 解:从总体上看,如,蚂蚁从顶点A 爬到顶点C1有三类方法,从局部上看每类又需两步完成,所以,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选修1-1全套教案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 选修1-1全套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课时 1.1.1 命题及其关系(一) 教学要求: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教学重点:命题的改写. 教学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12 >; (3)312 >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5)215 x<;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p,则q”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

高二数学选修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命题及其关系 1.1.1 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