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第一篇 综述篇

第一章 工程概述

一、工程背景

XXX道路工程经XXX批准,由XXX筹资建设。

本工程是XXX配套道路。由于XXX项目已启动,作为配套道路的本工程必须同步实施。为此,加快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XXX道路工程共分主、次两条道路(按规划要求均为次干道,为本工程描述方便,称之为主、次干道),主干道西起洪塘中路,南至北外环路,按本次招标要求,设计全长1268.49米,道路标准断面宽36米,断面布置为:

4.5米人行道+10.5米车行道+6米绿化带+10.5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

次干道西起主干道(K0+920.277),东至西外环路,全长449.26米。路基断

面同主干道,主、次干道设计车速均为40公里/小时。

2.设计内容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投标设计需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主要包括:

道路工程,主要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设计。

排水工程,主要是雨、污水平、纵断面设计标高、管基等设计。

桥涵工程,主要是主干道1×20米及次干道1×13米简支梁桥各一座。

交通工程,主要是交通标志标线、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组织方案设计及停车站站点等设计。

其它设计,主要包括景观、附属配套道路配套设施,其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道路空间景观、绿化及设施的方案设计和主要街景景点等设计。道路配套设施主要是指沿线照明、环卫、路名牌等公共设施及人行道、无障碍等设计;

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等设计。

3.设计总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设置合理、完善的排水管线,为道路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

(4)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6)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第二章 设计依据、标准和规范

一、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

1.设计依据

(1)XXX。

(2)XXX

(4)地质勘察报告。

2.设计标准

(1)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XXX道路为城市次干道,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标准横断面宽为36米。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2年。路面结构计算荷载为BZZ-100。

(2)排水设计标准

按规划要求进行设计排放。

(3)桥梁设计标准

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人群荷载计;

XXX道路桥梁规划梁底标高为2.93米;

二、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准则》(CJJ 11-93)

4、《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013-95)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

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019-98)

11、《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 021-89、022-85、023-85、024-8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实用手册》(GB5768-1999)

16、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第三章 气象水文与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XXX道路位于XXX,沿线均属第四纪滨海淤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貌类型单一。XXX道路其他区域基本上为稻田,地面高程为1.85m左右。

二、水文气象

X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分明,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4-9月主要受温暖湿润的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11月-次年3月主要受干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区内历年平均降水量1322mm,主要为4-9月的春雨、梅雨和台风雨。多年平均气压1014.1。多年平均雾日30.9天,年最多雾日55天。多年平均湿度79%。多年平均气湿16.3℃。

三、区域稳定性

本工程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东北域,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带北段,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北东向、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裂及北西向张性断裂、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互相交织,形成区域主要构造格架。

XXX地区位于XXX——小港北东向、长兴——奉化北西向、宁海——镇海北北东向、昌化——普陀东西向等四组较大断裂的交汇处,这些断裂规模、下切深、延伸远、发展历史长,构成了XXX市区和邻区错综复杂的断裂格架。

XXX市地处我国华北地震带与东南沿海地震带之间的过渡带内,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其特点是强度小,频率低,是相对较稳定地块。

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内。在勘探范围的15m深度以内,尚未发现易液化土层。

四、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揭露的地层成因年代、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作为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依据。

由浅至深的顺序评述如下:

1-2层粘土:灰黄、褐灰色,硬-软塑状,由上至下土质渐差,厚层状构造,中-高压缩性,为浅部物理力学性质相对稍好的土层。

2-1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状,厚层状构造,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

4-1层淤泥质亚粘土:青灰色,流塑,薄层状,高压缩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约厚10米。

4-2层淤泥质粘土:灰色-青灰色,流塑,薄层状或鳞片状构造,高压缩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约厚15米。

6-1层亚粘土:灰色,软塑,薄层状构造,中偏高压缩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好,

厚2~3米。

勘察结果表明:1-2层淤泥质土是路基主要压缩层,该层有机质含量0.79~1.70%,6-1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好,可作为桥梁桩端持力层。区域资料表明,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第二篇 道路设计

一、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在尽量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线形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根据规划和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标准横断面。

3、保证路面横向排水需要,并且不影响行车安全。

4、保证路面在衔接处高程顺畅,不影响竖向设计整体性。与平面、纵断面协调保证景观的连续效果,并与总体规划相协调。

5、便于施工放样,便于雨、污水管线布设。

二、线形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车速V=40km/h。

2、最小平曲线半径R=200m,超高缓和段长50米,在进入圆曲线前过渡完毕,超高值为3%,内侧加宽1米。

3、最大纵坡为1.2%,最小凸曲线半径2000米,最小凹曲线半径为4000米。

三、 路基路面设计

1、地基参数选取

根据地质报告,一般路段土基回弹模量E0=16Mpa,填河段土基回弹模量E0=8Mpa。XXX地区属软土地基,为粘性土,地下水位较高,根据XXX市材料供应情况,普通路段垫层材料设计采用塘碴,为了加强基层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道路结构设计

车行道结构采用:3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型)+4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型)+5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I型)+3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50厘米厚溏渣垫层。

人行道结构采用:6厘米厚荷兰砖+3厘米厚1:3干拌水泥沙浆+1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25厘米厚溏渣垫层。

各层设计弯沉控制值

层位结构层名称车行道计算弯沉(1/100mm) AC-13I沥青砼细粒式沥青砼 37 AC-20I沥青砼中粒式沥青砼 38.5 AC-20II沥青砼粗粒式沥青砼 42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 220 路基塘渣 320

3、结构材料说明

路基填筑前,应进行场地清理,清表厚度一般20cm 为宜(若清表厚与填筑厚仍不满足最小塘渣厚要求时,清表厚度可适当加厚)。挖除稻田、旱地种植表土,清理后进行碾压。

塘渣填筑应慢速、均匀、分层铺筑。在一般地段,塘渣每层填筑压实厚度宜为30cm,含泥量不大于20%。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摊铺碾

压,塘渣填筑总厚度一般应≥50cm。

沥青砼面层:沥青要求采用AH—70,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规定。

水泥稳定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控制在 5.5~6%,人行道中水泥含量控制在

5.0~5.5%。

4、道路结构层设计参数:

道路各结构层力学指标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5、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1)新建道路一般路基段

本工程路基填方平均填高为1米,经计算全线填方路段工后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一般路段在施工期内沉降基本稳定。

(2)填河段路段处理

本工程建议采用土工格栅及用嵌挤型级配回填材料的办法处理填河段湿软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后期的沉降量。

(3)桥头段路段处理

为避免由于路基沉降而引起路桥衔接处的错台现象发生,本次设计在桥头两端各设现浇半拱式弧形搭板,使路堤与桥台平顺连接,搭板长度根据填土高度为5米。拱形搭板实现桥台与道路的无缝连接,较好地解决了桥头跳车问题。

(3)其他处理

中央绿化中设置盲沟,每隔一段距离将水引入路基边集水井内,防止雨水渗入路基。

第三篇 排水工程

一、雨水管道设计方法

1、根据排水区域分析,确定分区排水原则,充分利用1号桥和2号桥以及XXX 道路西侧河道,做为排水出口。

地面道路部分采用雨水篦收集降水,管道排水方式;

跨线桥部分采用桥面泄水孔集水,桥侧挂管排入绿化中管道的方法。

2、设计暴雨强度公式:I=()

808.0132.13log 539.15239.20++t P 车行道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年,平均径流系数0.6,初始汇流时间15分钟。人行道暴雨重现期为2年,平均径流系数0.7。雨水泵站经计算设计流量为80l/s 。

二、雨水管道位置和规格

1、雨水管道位置

XXX 道路雨水管道管位:东西侧雨水管位于东西侧集散车道内,距外缘石2m 处。

2、雨水管道规格和管基

本次设计雨水管径为Φ300—Φ1200,本工程范围内有雨水出水口3座。

雨水管道管径,坡降根据计算进行设计。

Φ700—Φ1200雨水管均采用国家标准钢筋砼I 级管(承插口),O 型橡胶圈接口,采用180°砼管基。Φ300雨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碎石管基。

窨井采用砖砌窨井。各类窨井结构及管道基础均套用《XXX 市排水管道图册》、《XXX 市市政排水工程通用图》。

雨水口采用侧立式,与窨井连接管为Φ300国家标准钢筋砼I 级管(承插口),O 型橡胶圈接口,i ≥1%,360°砼管基。

雨水管道均采用大开挖施工。

3、污水管道

污水管管径为30mm ,布置在道路的西南侧,污水管均采用国家标准钢筋砼Ⅱ级管(承插口),O 型橡胶圈接口,采用135°砼管基。过河段设倒虹吸一座。倒虹吸管长25米。分两侧分别向洪塘中路和机场路排入。

4、给水管设置在道路的北侧,总长为1768米,埋置人行道下。

三、管道特殊路段处理

由于道路沿线有部分填河路段,管道埋设后会形成管基和检查窨井的不均匀沉降,势

必会带来管道破损,为保证填河段管道的使用效能。设计中采用以下措施:

1、调整检查窨井的位置,使其避开填河段。

2、填河路段内的管道基础均改为钢筋混凝土管基,并在基础断开处设置铰结缝,加强管道的整体性和基础防拉能力,抵抗不均匀沉降。

四、其他处理

1、窨井四周采用天然砂砾处理,回填料采用水泥稳定层。

2、设计采用复合材料井盖。桥梁工程

XXX道路工程范围内有主干道1×20米、和次干道1×13米号空心板简支梁桥二座。

第四篇 桥梁

第一章 设计原则及标准

一、桥梁设计原则

1、设计应符合国家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初设深度要求。

2、跨河桥梁满足桥梁处规划河道的泄洪、通航要求。

3、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前提,设计经济合理的桥跨结构。

4、在满足交通功能及近远期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力求结构形式简单,受力合理,尽

量采用定型化、工厂化构件,本着安全、美观、适用、经济的原则进行桥梁设计。

二、设计标准

1、根据规划及《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桥梁设计荷载采用:汽车荷载

为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人群荷载考虑。

2、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位于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0.05g区内;场地类别按Ⅳ类(软弱场地土)考虑。

3、桥梁梁底标高根据桥位处河道通水、通航及道路净高规划要求确定。

第二章 桥梁

一、主干道桥梁中心桩号为K1+158.5,桥梁与河道斜交60°;次干道桥桥梁中心桩号为K0+159,桥梁与河道斜交80°。

二、根据河道宽度,主干道桥跨布置为1×20米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桥;次干道桥跨布置为1×13米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桥。按规划要求跨中梁底控制标高均为2.93米,桥梁两侧采用6米长XXX

...作为路桥过渡段。

三、桥梁横断面同道路。标准断面布置形式为4.5米人行道+16.5(10.5米次干道桥,

下同)米车道+6米隔离带+10.5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为减少造价,隔离带处均不设桥梁。桥面设1.5%双向横坡。

五、桥梁上部结构:预制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板厚0.85(0.55)米。桥台采用盖梁式,单排Ф100厘米钻孔灌注桩基础。

六、桥面防水采用新型防水剂HM1500,它是一种无机水性水泥密封防水剂,它能渗入混凝土内部,生成不溶于水的凝胶体,填补水泥混凝土内部细小微孔和缝隙,封闭毛细孔道,形成完整、理想又具有一定厚度的防水整体。

七、桥头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报告,桥梁位于软土地区,地面以下约20米范围内为地基承载力低、压缩量大的淤泥质土。为改善桥头沉降,同时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工程造价。

在软土地基处为避免由于路基沉降而引起路桥衔接处的错台现象发生,本设计在桥头两端各设现浇半拱式弧形搭板,使路堤与桥台平顺连接,搭板长度根据填土高度为6米。拱形搭板实现桥台与道路的无缝连接,较好地解决了桥头跳车问题。但在桥头路基回填中,填料选用密度小、透水性好、容易压实的级配中粗砂,将填料的沉降量减少;为加强填料的整体性,填料中加铺钢塑土工格栅。

八、本设计提供2个栏杆方案供业主选择。栏杆方案一为古典式栏杆,栏片及立柱均采用青石;栏杆方案二为现代式栏杆,采用铸铁栏片,混凝土栏柱。

第五篇 交通工程

一、设计标准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3、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为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等。

1、标志

本项目标志设计的原则,在交叉口设置指示以及指路标志,结构形式为单柱式、单悬臂、双悬臂、F杆。在指路标志版面采用中英文对照。按夜间反光要求设计,标志牌底色采用三级反光膜,图案、文字采用高强级反光膜。在制作时各类标志地图案、文字、颜色均须按GB5768-1999标准严格执行。

2、标线

本项目主线车行道宽度单侧为10.5米,双车道加非机动车道,行车道分界线为长2米,间隔4米的白色虚线,行车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线宽均为15cm。

3、交通信号灯

交叉口采用交通信号管制,信号周期可根据交叉口交通量分布情况设置。

三、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交通标志在施工时,应按图纸桩号进行放样,当路基施工原因或其他原因的变化,标志位置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可视具体情况挪动标志位置,使其更趋合理。

2、为确保标志的视认性,标志的汉字、阿拉伯数字应符合GB5768-1999标准的要求,不得采用其他字体。

3、标志基础一定要使砼标号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安装立柱等上部结构。

第六篇其他设计

第一章 景观方案设计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日新月异,城市干线道路作为快速交通线,以其定时性、舒适性及安全性成为国民经济以及现代生活的重要交通枢纽,它所带给人类社会的不止是舒适、安全、高效、便捷,还包括环境保护、景观改善、社会效益等。XXX 道路位于XXX道路与南外环路交叉口,其景观设计正是体现这一思路,借以展现XXX经济发展的形象窗口而进行的一次有效尝试。

二、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3)现状1:1000电子地形图

(4)XXX道路设计招标文件

2、指导思想

在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需要、有效改善行车条件的同时,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改善公路自身及其周边环境景观,结合XXX地方特色,使XXX道路环境景观成为集功能性、观赏性、景观游览性于一身的环境体系。

3、设计原则

根据XXX道路现状地形地貌及生态特点,遵循“因地制宜、景观协调、易于养护”的原则,努力克服不利因素,通过植物植栽与景观营造,将XXX七千年文化与景观有机结合,使XXX道路景观在提供一个高效和谐的交通环境的前提下,成为XXX北大门的景观,和展示XXX经济发展的形象窗口。

三、景观构思

XXX道路景观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对XXX“七千年古文明史”的热爱与向往。以“凤舞千年、我心翱翔”立意,通过吉祥物――“凤凰”的抽象图案为主题,凝固为篆文的“七”“千”二字,以动感的旋律,隐喻出XXX七千年文明史的源远流长!也预示着XXX时代经济的腾飞。同时,通过东西两侧绿化丛林的大面积绿化,折射出XXX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整个景观构图线条流畅,层次丰富,开朗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催人奋进的动感旋律。色彩上红、黄、绿三色为主调。特别是大量运用XXX市花-茶花,借以体现地方特色。中心以张拉膜亭式景观增加层次,丰富了立交景观的夜景特色!人行通道与匝道交接的四个通风口,被设计为具有现代特色的硬质景观,为整个立交景观增添了实体的景观内容。

四、绿化设计模式

1、道路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车带绿化以诱导视线、防眩、抗污,创造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为主要目的的种植设计。树种均在1.2M以下,不遮挡视线。

2、两侧人行道

路基两侧人行道每隔一定间距种植一株树木,以诱导视线、防眩创造舒适、安全的行人环境为主要目的的种植设计。

整个设计尽量做到简捷明快、美观大方、经济实用、易于管理。

五、树种选择

1、道路中央分车带:树高低于1.2M,抗逆性强、易植、易成活、易修剪、见效快、自身污染小的树种。如桂花、茶花、紫叶李、月季、龙柏、结缕草。

第二章 附属配套设施设计

附属设施以概念性设计为主,提供多种形式,可根据不同形式运用不同的附属设施、小品。

一、照明设计

1、设计机动车道路面平均维持照度大于15 LX,均匀度0.4。

2、路灯采用双侧单挑和双挑结合布灯,灯高12~14米,间距约35米。中央绿化带中设置2座高杆灯。

3、灯具采用半截光型灯具,灯杆选用合适选型,光源采用高压钠灯。

4、在人非混行道两侧间距约20米,装设庭园灯,光源采用金卤灯,即作为人非混行道照明,兼作为景观点缀。

5、本工程用电负荷约180 KW,采用专用路灯变压器,电缆穿管敷设,路灯采用光电

和时钟结合控制。要求末端电压降小于10%。

二、其他附属设施

1、指示牌:主要放在各人非混行道地下交叉口处,既方便过往人流,又具有强烈的标

志、引导作用。

2、垃圾桶:各人非混行道以大约每100米道路两侧成组布置。

3、草坪喷灌系统:采用90~360度直角至全圆自动喷灌系统,有选择的在局部地段布

置。

4、盲道设计:盲道设计主要为盲人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充分展现了设计“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

第七篇施工说明

第一章 施工技术重点说明

一、道路路基和路面基层施工要点

1、路基

填基路段填塘渣前,原地面上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蚀土、垃圾等必须全部

清除,一般清除厚度为20cm。路基和塘渣垫层应提前施工,桥头高填路基应近早施工,尽

可能将路基填料堆在桥头两侧,作为堆料场,以获得较长的超载预压期。

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填筑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

一般每层塘渣填筑厚度不应超过30厘米,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上一层施工。路基填筑压

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以便最后削坡,严禁贴坡。

2、路基施工过程中严禁路基浸水,应做好路基排水措施。

3、路基施工技术要求:

最小填筑高度 40cm 路基深度范围(0~80cm)

压实度(%) 95

4、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含量为建议5%~6%。

基层应分层摊铺压实,每层最大摊铺厚度为20cm,最小摊铺厚度为8cm。

摊铺前应根据试验或有关经验确定松铺厚度,当基层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要根据有关规范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修补。

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7天抗压强度(MPa)≥3.5

压实度(%)≥95

集料压碎值(%)≤30

水泥稳定层材料及集料的级配范围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的规定。施工过程中应限制交通。

二、排水工程施工要点

本工程属软土地基,地质条件较差,开挖时注意沟槽的支撑,保障槽壁稳定。支撑采用的类型、构造均应根据现场条件,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胸腔及管顶回填土应在管座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才可进行;沟槽两侧应同时回填,两侧高差不得超过30cm。管顶50cm以上直至道路垫层底部范围内,应采用塘渣和土各50%分层整平夯实。管道回填土压实度应大于90%。本工程所有污水管道,包括各支管和预留管都必须做闭水试验。窨井处的管道四周采用3:7石灰土处理,窨井四周的回填料采用水泥稳定层。

管道接口使用的橡胶圈性能应符合:邵氏硬度50±5Mpa,伸长率≥50%,拉断强度≥16Mpa,永久变型≤20%,老化系数≥0.8。

五、桥梁工程施工要点

1、严格按照现行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2、土工格栅摊铺前应将场地平整好,摊铺时应尽量张紧但不得损坏土工格栅。

3、桥头地基处理时,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按设计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固,做到既经济又有效。

4、钻孔灌注桩需穿越淤泥层,施工时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以防坍孔。

5、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取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校对。

6、钻孔灌注桩应进行清孔,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应小于设计要求。

7、应防止雨水浸泡基坑,若被浸泡,应挖除被浸泡部分并用与基础同的材料回填。

8、板梁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存梁时间不宜太长。

9、板梁预制时应注意板梁预制方向和角度。

10、预应力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放张时混凝土强度须符合设计规定。

11、盖梁浇筑及箱涵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模板或支架不均匀下沉产生裂缝。

12、模板和支架应采用钢材、胶合板或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制作,钢材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中的标准。

13、预制板顶面混凝土要按施工要求进行拉毛处理,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冲净,以利铺装与其结合。

14、未完成桥面铺装以前不容许车辆在梁板上行驶。

15、台后如采用回填土,必须级配良好,直径在0.25-2mm的中粗砂分层夯填,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轻型击实标准)。

16、施工中余土石均应予以清除,以免淤塞河道,影响环境。

第二章 施工保证措施

本工程道路、桥梁、管道工程施工将历经各种季节气候,特别是雨季、夏季和冬季,不可避免地给施工质量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影响,特别是对桥梁结构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及路基密实度等的影响,因而施工项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将季节性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以提高整个工程施工质量。

一、夏季施工措施

1、高温季节施工应注意操作环境、安全通道,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并在施工场地分设茶水棚,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安全。

2、桥梁混凝土浇捣应避开高温,如下午十二点到三点,以防止水份蒸发过快,给混凝土浇捣质量带来影响;也可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项采用泵送混凝土则输送泵管应覆盖草包并浇水。混凝土浇好后应及时派专人进行浇水养护,避免出现收水裂缝,确保混凝土强度。

3、配备足够蓬布,薄膜等遮雨材料,做好防雷阵雨措施。

4、对初凝较快水泥应通过试验测定水泥的硬化过程,用加入外掺剂调节混凝土初凝时间,以适宜的施工参数满足施工操作质量要求。

二、雨期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时,现场周围做好排水沟,边坡上做截水沟,现场排水系统应贯通,并派专人进行疏通,保证排水沟畅通。

2、道路出入口做泛水,防止地面水流入,保证施工道路不积水,潮汛季节随时收听气象预报,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防台防汛的应急材料。

3、做好防雷、防电、防漏工作,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4、若雨季必须连续施工的混凝土工程,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备足防雨物资,加强计

量测试工作,及时正确地测定砂石含水量,从而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5、沥青路面施工遇雨应及时通知拌和厂停止供料,已出厂和已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立即快铺快压,抢工铺筑完毕,如细粒式或中粒式混合料施工遇雨,除已铺筑的做齐施工缝抢压外,其余不得继续铺筑。

三、冬季施工措施

1、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即需按冬季施工措施进行施工。进入冬季后,应与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2、冬季施工时,现场应备好防冻保暖物品,防冻剂、草包等,临时自来水管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采用稻草泥纸筋包裹。现场严禁烤火,宿舍内严禁使用电炉。

3、要注意沥青面层施工的温度、时间。

第三章 施工安排意见

一、工程实施时可先实施主干道路段,次干道可先期实施左半幅(即北面半幅)。

二、道路、排水工程实施首先施工排水管道和下穿人行道工程。管道施工时依据同路段先施工较深、较难管道,然后施工较浅、较易管道的原则安排施工。排水管道回填夯实完成后,清理表面建筑垃圾及耕填土,弃土全部外运,整理土路基,塘渣垫层、水泥稳定层及时铺筑。下穿人非混行道工程先实施U型槽、地道和挡墙部分、再铺筑路面。

三、在与人行道施工结点不冲突的位置的XXX道路和左转匝道垫层可安排尽早实施,可借助左转匝道作为施工难度较大的右转匝道的便道,南外环路跨线桥也许借助XXX道路垫层搭设支架。

四、工程进程安排中,下穿人行道较低路段和排水工程施工应在X月~X月地下水位较低的季节完成施工,车行道道路路基和道路垫层应在次年X月完成,计划到XXX年5月建成通车。

五、桥梁工程实施中钻孔灌注桩和梁板预制同时施工,为加快施工进度,安排钻孔桩与桥台流水作业。整理并压实桥台附近位置,浇筑预制梁板的底模,预制梁板,便于吊装梁板施工。

六、根据工程建设要求,施工由XXX开始到XX月结束。

七、本工程建设总造价XXX万元。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思路和方法论文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思路和方法【摘要】道路与道路相交时即形成交叉口,它是城市道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并进行转向分流。因此在交叉口处的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到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根据调查资料统计说明,约有半数以上的交通事故是发生在交叉口。所以,正确、合理的进行交叉口设计,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叉口形式;交叉竖向设计abstract intersects the road and the roa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road network, urban transport throat. intersecting road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should be compiled in the intersection, through, and steering shunt. therefor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apacity of the intersection to the capacity of the entire road.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statistics more than about half of the traffic accident occurred in the intersection. therefore, the correct and reasonable for intersection design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the road.key words intersection of city roadway; intersection form; cross vert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侯俊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侯俊 发表时间:2018-03-27T15:32:52.9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侯俊[导读] 为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保证和技术保证,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效果,满足城市道路设计的实际需求。 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26001 摘要:随着城市道路建设数量的增多,城市道路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对城市道路建设的了解,在城市道路建设之前,掌握正确的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是做好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的关健。因此,应结合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实际,认真分析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城市道路设计的思路,对城市道路设计技术要点进行探讨,为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保证和技术保证,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效果,满足城市道路设计的实际需求。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技术 1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交通的本质目的在于实现人或者是物的整体交换,道路是载体,车辆是工具。所以说,城市道路服务对象的根本应该是人,要依据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所以说,在针对道路规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以人为本的观念,设计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用地设计思路。从城市的用地和功能出发,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2)空间设计思路。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空间,为道路使用人员提供综合性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除了要求符合传统的交通功能,还应该符合景观功能、生活功能、管线功能,从整体上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需要承载的功能,合理布置相关的设施,有效的改变了传统道路设计内涵的缺陷。同时,根据空间功能,将道路空间划分成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机动车道这四部分空间,从整体上实现空间与系统的相结合。(3)路权分配思路。城市道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从机动车交通中心考虑,从公共交通、行人、机动车等交通方式着手,根据道路等级和优先权的不同,合理分配交通设施的路权资源。从整体上保障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出路权资源的合理分配。(4)交通需求思路。在进行交通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功能,将其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予以重视。在传统道路设计中,应该着重对各个设施功能进行细致分析,突出重点。与此同时,交通设计应该通过量化分析策略针对交通系统的设施的供应能力,提出合理的组织设计方案,保障后续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合理性。(5)风貌控制思路。在针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强化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的衔接,充分结合城市的情况,根据规划提出远期目标和近期实施指导性要求,从而针对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等进行综合性的设施。并且,要求强化城市的绿化设计,从整体上使道路和建筑物形成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6)精细化和人性化思路。在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从对人的关怀,障碍设施等。要求必须将城市功能和环境景观融合为一体,从而提升人在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从总体上让人获得舒服、方便、和谐的感受。并且要重视细节化处理,针对台阶、树木、土墙等进行精心设置,从而体现出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2城市道路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2.1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关系到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发挥道路的通行作用,并与城市现有的规划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兼顾的重要内容。因此,目前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理念主要表现为自身功能的突出与城市建设的融合。掌握这一技术理念对提高城市道路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2重点控制要素由于城市道路关系到城市交通通行情况,掌握道路的基本信息,并利用道路实现城市交通的疏导以及发挥道路的通行作用,是城市道路设计中所必须满足的指标。因此,了解并掌握重点控制要素,对城市道路设计而言十分重要。在道路设计中应突出重点控制要素的理念,加强对城市道路的了解,强化道路的控制功能。 2.3道路空间综合布局城市道路在设计中要与城市现有的交通和建筑物进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道路空间的综合布局成为了关系到道路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城市道路设计应合理考虑道路空间综合布局,提高布局的合理性,使道路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融合,提高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 2.4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设计城市道路在设计中,应合理考虑机动车、自行车与人行道的分布,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出公共设施空间,使城市道路不但具有良好的通行功能,同时还能承接城市交通的其他功能,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的现实要求。所以,合理地规划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的空间,是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2.5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目前城市公共交通设计理念逐年成熟,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公共交通空间需要预留出来,保证城市道路功能的完全实现。在此基础上,应当合理考虑道路对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的影响,把握正确的设计原则,满足城市道路交通通行的实际需要。所以,应在道路设计中采取正确的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理念。 2.6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考虑到城市道路的建设需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还应进行合理的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这些作为道路的辅助功能,在设计阶段都需要进行明确,便于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配套施工。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做好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完善道路设计方案,保证城市道路设计能够在完善性和合理性上达标。结语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某片区城市道路方案设计说明

城市次干路方案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为常宁市宜阳路、朱家山路等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工程项目位于常宁市南一环以北,夏风路以西,宜乐路以南,常宁市八中以东。具体道路指标见下表: 设计道路一览表 二、设计采用规范、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8、《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GB5768-2009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10、《土工实验规程》 JTG E40-2007 1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 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1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 1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设计规范》 GB50332-2002 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1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 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1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20、《工业和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 22、国家及地方行业有关法规、规范和文件 三、主要技术标准及指标 主要技术标准表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 李浩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李浩 发表时间:2019-07-19T15:58:45.5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李浩[导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随着车辆的增加城市堵路的建设需求更大。 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阳和工业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广西柳州 545003摘要:在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随着车辆的增加城市堵路的建设需求更大。与大城市相比较,部分城市市政道路设施仍然存在着设计不合理、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设计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为了加快对城市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的效率,需要不断的提升城市道路设计水平,实现城市道路规划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方法;思路 1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 1.1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范畴 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宏观要求,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了道路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等内容。道路规划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根据道路规划设计的工作特点可以划分成道路规划的前期和设计两个环节。道路规划的前期工作主要有道路规划的项目建议书、道路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等。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主要包含着初步设计、道路的施工图设计等内容。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作为后期施工的两个重要内容,规划是设计的依据,设计是规划的实现。市政道路规划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起着系统的指导作用。设计又是是道路规划的实际体现与行动依据。 1.2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差异 在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规划一般是由城市的规划部门委托其他单位实施的,这就容易出现道路规划设计责任主体差异的问题。而且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随着道路施工条件与现实需求的变化,道路规划方案变更经常发生,而导致变更发生的原因,就是因为规划设计阶段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受到城市一部分审批人员工程专业知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对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阶段性施工、局限性认识不足,往往会出现盲目的捍卫规划文件等现象,不能够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缺陷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技术层面,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等依据存在不同,这也容易造成道路规划设计参数的差异性出现。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对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 2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道路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感 自从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时代之后,我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快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带动之下,给城市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也是当前城市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之前建设的道路与城市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存在着非常明显反比。道路设计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到整体性,也没有考虑到交通处理功能与社交功能所存在的协调性,所以有些城市地区中存在有一定的矛盾问题。比如,在道路两旁还存在有很多的商贩在经商,虽然城管加大管理力度,也容易存在很多的社会问题。城市道路没有整体性的设计,道路管理的难度比较高,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道路资源的浪费。 2.2城市道路的人文价值功能难以体现 城市道路中的人文功能主要体现的是民族文化特色方面,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的整个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此时的传统道路中所存在的人文特色全部消失。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只是考虑到功能性与技术性方面,没有考虑到当地文化特点,所以很多城市从整体布局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雷同性,盲目的建设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文化内涵。城市道路的大力建设使得原有的小巷小弄逐渐的被宽阔马路所取代,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价值的消失。道路涉及到实践价值增强,没有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人文特色。 3城市道路设计方法 3.1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理念 城市道路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总体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应当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将道路的通行效用发挥到极致,同时把其和城市的现有规划融合在一起,让其自身的性能可以更好的和城市建设相呼应。 3.2重点控制要素分析 城市道路会影响到城市的实际交通通行状况,对此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掌握较为全面的道路基本信息内容,利用好道路,完成城市交通的各项疏导性的工作,展现出道路的通行效用,更好的达到城市道路设计的指标。突出重点的控制要素,深入的了解城市道路,以此来不断的提升道路的控制性能。 3.3公共交通空间设计分析 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设计理念已经开始出现了变化,其理念变得越发的成熟。在实际的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需要提前预留出公共交通空间,使得城市的道路功能可以更好的实现出来。并以其为基准,深入且全面的分析道路给城市公共交通空间所造成的影响,对其设计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把控,从根源上,满足城市道路交通通行的各项需求,正确的使用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理念。 3.4道路绿化以及景观设计 在设计城市道路时,需要合理的开展道路的绿化以及景观的设计工作,其会给道路起到一定的辅助效用,明确设计的目的,适时的开展配套的施工活动,不断的完善城市道路的设计方案内容,切实的保障城市道路设计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 3.5道路设施的设计 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必须要坚守人文主义,把功能和环境融入和在一起,提升人们的舒适感,营造出一个舒适且和谐的环境氛围。比如说,在人流集中的商业街附近,应该有充足的停车位方便车辆的停靠;在高大乔木或花坛之间适当的点缀休息座椅,使得人在休息时可以亲近到自然,也能减少夏日的阳光对人的伤害;林荫小道、座椅、路灯以及电话亭等,则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小憩休闲的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仅应该考虑到普通人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考虑在内,营造出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城市道路设计应当合理考虑道路空间综合布局,提高布局的合理性,使道路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融合,提高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 3.6道路设计体现美学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李源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李源 发表时间:2019-09-17T09:22:15.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李源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道路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市政道路设计的工作和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相关工作人需要对其高度关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察目前是的道路存在的问题,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将道路设计的方法做出改善,使整个城市能够因此获得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道路在设计方面的对策和技术。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道路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市政道路设计的工作和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相关工作人需要对其高度关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察目前是的道路存在的问题,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将道路设计的方法做出改善,使整个城市能够因此获得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道路在设计方面的对策和技术。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思路;要点 目前大部分的城市道路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当中,没有使用先进的方法合理的对道路路网进行计划,而仅仅是过于担心道路在建成之后可能会存在的宽度问题,对于一些道路等级的划分及其结构以及密度,也并没有按照先进的方法充分的进行探索,特别是对于贯通性支路的建设,这些支路并没有形成网络或是系统,不仅如此,有一些山地城市道路往往呈现出比较立体自由的形态特征,虽然在外观上层次感较为丰富,空间变化也更多,但是对于道路设计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正常的出行已经有了更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道路设计和建设方面提出了更加精确的要求,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一能够发现目前存在很多道路设计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道路的实用性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道路城市道路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发现市区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个别道路路面已经出现了裂痕和碎裂,但是往往很久都无法得到修复,让车辆在出行的时候遇到极大的阻碍,而得不到管理,相对而言也较为混乱。道路两旁绿化景观的设计并不符合人们实际的需要,也让道路实际价值难以发挥,而这些都体现出道路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城市一些路段线条已经十分模糊,设计也缺乏合理性,并且没有按照相关规范,特别是道路交叉路口,因为拥堵现象而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这些道路上的问题,都很容易让城市基础建设难以发挥其价值,甚至可能造成浪费[1]。 2、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和整体性 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很大程度都是受到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道路设计的合理性欠缺,一些城市主干道设计往往无法符合相关规定,大部分城市过于依赖主干道,而对于一些次干道往往比较忽视,这就很容易在出行密集的时间容易发生主干道交通堵塞,并且车辆无法及时疏散的现象,交通压力很难得到缓解,而次干道设计不足就会使其失去了道路分流的作用,降低城市道路使用效率。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会让交通运输效率较低,而且目前一些城市的道路设计,并不拥有足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格局设计工作并不完善,包括一些绿化等环保问题,一些城市道路设计没有和实际交通状况相结合。 3、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层次感和安全感 城市道路的功能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可是,目前大部分道路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具有极端统一性,缺乏全面实际相结合的层次感,一些大型城市主干道极为宽敞,可是两边的建筑物分布高低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建筑和道路宽度并不匹配,这就使城市的道路缺乏需要的层次感,不仅如此,道路设计往往将车辆运行作为根本任务,特别是对于车辆运进行持续的需要全面进行考虑,极端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对于车辆安全问题以及行人安全问题并没有过多重视,这就很容易使得交通环境和城市发展不协调,而道路的安全性也难以达到标准[2]。 二、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1、重视道路路肩的设计 一般来说,在道路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路肩一般是带状,主要是在车辆运行道路的外延位置,一直到路基边缘进行设置。分为土路肩及硬路肩两种不同的类型,道路路肩主要是为了能够让车行道受到一定的保障,不仅如此也可以在临时停车或是路面横向支撑的时候进行使用,因为路肩自身的特征,就需要其在道路铺设的时候,对其结构有一定的要求,使其能够满足相应的承载力,对于结构导线的组合方法以及施工材料也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这样才能够让路肩以及行程道路面有效的相结合进行运行,缓解因为降水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如此,路肩也要具有合理的排水功能,这样才能够使得路面结构的水能够获得及时的排除,一般来说使用水泥混凝土及沥青面进行路肩的设置工作,这样才能够全方位提升路肩铺面的可靠度,在使用水泥混凝土的时候,需要路肩面层等厚度和行车道的面层基层能够保持相协调的状态,而使用沥青的时候主要是使用密实型混合料,一般来说需要基层材料等各方面材料能够结合起来相互配合,但是如果在行车道路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排水施工,那么沥青面层以及不透水基层的厚度,就需要低于行车道面层的厚度,而对于基层中的一些填充料,则必须使用一些透水性较高的材料全面铺设起来。 2、进行道路的平面设计 道路的平面设计一般来说就是将道路的中心线以及边线之间进行一定的设计,道路的平面设计一般来说是对地面道路的整体形态,以及沿线地形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表现,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具体位置,以及人工构筑物等也有一定的表达。而道路平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却很容易被工作人员忽略,再进行道路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平面线形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全面考察,并且要满足其基本要求之后再进行设计工作,而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需要对于道路沿线周边的具体环境及地形进行充分的掌握,使设计能够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配合,第二,需要对于纵断面及横断面进行大致的考察,第三,防止出现大角度急转弯的情况,对于弯道设计也要重视起来,使其能够更加平缓,第四,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曲线,而对于一些高填方路段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使用直线或是较为平缓的坡道进行设计[3]。 3、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 城市道路的直观感受就是城市道路的绿化功能,而对于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城市道路的绿化甚至比交通功能更加获得其关注,那么如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市政设计总说明

方案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述 香雪大道东段是郴州市新老城区间联络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它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新城区的开发,该道路处于特殊交通区位,有效地将旧城区的交通线路向外延伸,缓解了旧城区的交通压力,并通过与京珠高速公路和郴资桂高等级公路相接,加强了城市的对外联络,并促进了新城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其沿线的土地利用与开发。 二、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 1、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2)《关于香雪大道东侧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批复》(郴规审[2004]9号);(3)《香雪大道东段道路新建道路工程第三次方案深化设计》; (4)《郴州市规划局关于香雪大道东段道路规划设计与立体交叉口设计条件与要求的通知》(2008年6月19日) 2、主要设计规范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 7)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8)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9)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 10)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17)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99) 1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9) 《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 23)《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2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26)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27)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28)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关键点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关键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15T17:50:13.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朱鑫银 [导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重庆 401147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也逐步提升。道路设计不仅仅需要满足交通需求,还需要满足经济文化、历史特点、城市特色、人文享受等各方面的需求。对此需要结合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以实际经验为指导探究对道路交通成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 关键词: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统筹规划;优化完善 1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遇到的困境及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城市扩建、道路发展呈现了大幅度增长的模式。出现了道路冗杂,辅路过多等现象,进而导致财政资金、资源浪费、维修费用增长、还使得人们在进行道路使用时出现了混乱。另外,部分城市进行扩建,出现了发展的开发区,部分居民居住在开发区工作在市中心,这就导致上下班路车遥远,堵车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城乡交汇的地段,由于缺乏管理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道路利用的不合理,部分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程度的偏差。 2.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用地要求 道路修建跟城市内的土地资源资源实质上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因为修建道路必然就会占用一部分城市土地资源,但是反过来看,道路本身也属于城市资源的一部分,所以如何根据具体道路的功能等级,规划不同的道路用地要求,这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实际问题。 2.2空间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是为了扩宽整个城市的道路资源,那么如果不合理的设计反而使得局部地区的空间变得更加狭小,这是得不偿失的。从如今的工程技术来讲,修建道路也不再仅仅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地下隧道、地上的高架桥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把整个立体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才能让道路成为优质城市资源的同时,也没有挤占其他资源的空间。 2.3路权分配要求 道路交通的通行客体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说只考虑到机动车交通的便利性,而不考虑其他客体的需求,像行人、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也都需要使用城市交通网络,所以道路的使用权并不是只有机动车,我们要考虑具体每一条道路周边的环境情况、过往路面情况,来均分路权资源,让每一种客体都享有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2.4交通设计要求 交通功能是交通设计的首要实现目标。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交通功能的考虑应当是放在首要地位的,但是其实过往的老式交通设计并没有很周全的考虑到这一点,因为考虑问题的时候没有从全局来看,道路设计方案只顾着自己本身这条路的功能,反而使得功能的实现并不完整。对于现在来讲,交通设计要考虑到整体和局部的协调,才能给出一个较为中肯的设计方案,之后才能有行使有效的施工建设。 2.5风貌控制要求 道路网络是一个城市主体面貌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美学因素,道路不仅仅是要良好的行使自己的功能,对于城市的美化也要起到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就是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如何将道路跟城市本身良好的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协调美感,这是我们的城市道路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的一方面。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 3.1功能划分 交通设计是对道路工程进行功能设计的过程,确定功能区的类型、数量、尺寸等,然后再将这些功能区组合起来,而标线的作用是将这些功能区进行区分或标识出来。这些功能区或供某种出行方式专用,或行驶在该区域的车辆拥有某种权限或不具有某种权限等,例如公交专用道、潮汐车道、左转专用道、停车位等。由此可见,标线设计的核心要求是将路面范围各个功能区划分清楚,不能有遗漏或者在功能上有冲突(冲突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其他的交通设施予以区分,如信号灯、标志牌等)。因此在标线设计时除了依据设计规范进行设置外,主要应核查上述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余区域,则应辨别是渠划设计所必需的区域或者是完全多余的区域,前者应采用相应的标线进行渠划,规范车辆行驶轨迹,后者则应核查总体设计是否有必要去掉以节约投资;若划分的功能区范围不足,则应根据需要的尺度拓展道路范围,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 3.2标线形态设计 标线形态包括标线的平面、立面形状、颜色、尺寸、厚度等,一般标线应严格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设计,但对于没有固定形状的标线如导流线,应根据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确定,确定车辆行驶轨迹时应充分考虑车辆的行驶条件,例如右转车速应尽量控制低速,以利于交通安全,而左转应尽量采用高速,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对于城市道路,由于交通运行的特殊性,交通标线的设计形态除了满足一般规范规定外,还应考虑其特殊性: (1)标记尺寸。由于城市道路视线干扰大,地面标记太小或者不清晰,不利于标记被识别,如导向箭头、地面标记等应根据规范选取较大尺寸进行设置,若根据车速选择尺寸的标记,则建议提高一档进行划施。 (2)标线厚度。城市道路维修周期比公路长,因此应对交通标线的耐久性提出特殊要求,除了材料性能外,标线较厚时,磨损时间较长,其耐久性较好,因此城市道路标线应采用较厚的施工厚度(其他磨损较严重的标线也应进行加厚设计)。 (3)颜色、反光性能。应根据道路的夜间照明条件来确定标线的颜色、反光性能,对于照明条件较好的路段,则不必特殊强调其反光性能,而应提高其可辨识性、抗污性能等。 3.3对道路绿化进行科学设计 道路及道路两旁建筑还有绿地和小品等设计需要与道路具体特点相符。对交通干道及快速路而言,汽车速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对商业街和步行街来说,在对其进行绿化设计时,如果树木比较高大且种植密度比较高,无法将其繁华特点反映出来。在对道路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会受比较多的因素制约,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景观优美。在对道路绿化进行设计时,要和地面交通及建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新三路是高新区横贯东西的一条城市道路,设计路段为高十二路至高十三路段,现状为8m 宽沥青路面,旧路挖除不利用,新建道路。 新三路在高十三至高十四段设计实施时,已将该段道路由城市主干道调整为次干道,本次设计高十二路至高十三路段时,延续调整后的标准。 本次设计路段全长1.104Km,道路等级为Ⅱ级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道路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二、设计依据 1、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 2、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专项规划; 3、有关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TT 37-90) 三、设计原则 1、遵循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应用技术指标,降低造价,减小工程实施难度。 2、设计时与开发区总体规划、道路专项规划相结合,合理设置道路标高,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本项目按城市次干路,Ⅱ级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用40Km/h。 四、设计要点 1、路线走向及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线为新三路主路面中心线。 新三路设计路段走向为自东向西,起点为高十三路(K0+773.51),路线向西跨越运粮专线铁路(K1+591),终点与高十二路(K1+877.312)相交,路线为直线,道路新建。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高程为主路面中心高程。纵断面设计时,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及规划部门的总体要求,合理采用纵向高程,最大限度的满足技术、经济等指标的要求。 自高十三路开始,设计标高接高十三路现状路面边缘高程,为10.06m;设计路段终点接高十二路现状路面边缘高程,为11.25m。 设计路段标高控制与规划高程对照后,基本与规划相符。 3、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设计道路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绿线控制宽度42m,红线宽度21m,具体组成为主路宽度15m,两侧人行道2×3m,外侧绿化带2×10.5m; 道路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横坡为向内1.5%。 五、路面结构设计 1、主路路面结构 经现场踏勘及调查,并根据本道路等级,预测交通量等,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施工方便、便于养护的原则,本道路主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的结构厚度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4),采用专用设计程序(HPDS),按设计弯沉与容许拉应力指标控制进行验算;其计算结果见“路面结构组成一览表”。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