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一)

《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一)
《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一)

《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一)

引言

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应负的责任是当代国际法的主要问题之一。

①2001年联合国大会第56届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的条款草案》(简称《国家责任条款》)决议明确指出:“鉴于此专题的重要性,考虑是否可能召开一次全权代表国际会议来审查条款草案,以期就此专题缔结一项公约。”②如果国际社会能够就国家责任制度达成一项公约,将是继1961年《外交关系公约》及1963年《领事关系公约》、1969年《条约法公约》、1982年《海洋法公约》,当代国际法编纂的又一重大进展。2004年联合国大会第59届会议又通过决议:“敦促秘书长邀请各国政府对该条款的任何修改递交书面意见”。

③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征集各方建议;我国国际法学界也义不容辞,积极献计献策。本文将从中西文词义辨析、“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划分评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解析三方面,对《国家责任条款》中“国际不法行为”的含义、条件与归责,尝试作一些粗浅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国际不法行为”的含义

《国家责任条款》第1条规定:“一国的每一国际不法行为引起该国的国际责任”。④“国际不法行为”的英文为internationalwrongfulacts。如何理解wrongful?为什么中文本将之译为“不法”?⑤国际法委员会的《国家责任条款评注》)(简称《评注》)⑥在解释该第1条中“国际不

法行为”这一术语时,侧重于“行为”,而非“不法”,且比较了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并不论及中文。据参与该条款起草的贺其治教授介绍,国际法委员会在二读《国家责任条款》征求各国意见时,曾有过是否要在第1条中增加“受害国”的争论,但是,对“不法”一词没有任何争论,且最终未对第1条作任何修改。⑦因此,不难理解国际社会已公认,以“wrongful”作为国家承担其国际责任的前提。可见,这是无可争议,且极其重要的措词。

在现代国际法的文献中,“wrongful”的用法至少可追溯到“国际法之父”格老秀斯于1604年秋至1605年春写就的《捕获法》。格老秀斯在谈到国际法上应有的法律和规则时,写道:“我们已明白何为‘权利(right)’〔法(ius)〕,由此概念而演绎出‘不法(wrong)’或‘损害(injury)’之定义,这种推论以如下基本信念为指导,即该术语是指任何与权利相悖的行为。相应地,根据许多规则(rules)和法律(laws),某一权利理应赋予一当事人,其行为则是正当(just)的,性质相反之行为则是不正当(unjust)的。”⑧这里所说的“权利”(right)与“法”(ius)同义,反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西方法理念——法(ius)源于正义(justice);法与正义的观念导致各种规则和法律(lex,人定法);法律赋予人们一定的权利;合法行使其权利的行为是正当的,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是不正当的。按照这样的推演,正当行为是符合权利的行为,当然也是合法的,反之,就是不法行为。“不法行为含有对他方造成‘损害’的意义”。⑨由于“损害”与“侵权”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国际法学界前

辈周鲠生教授在谈到国家之直接责任时,曾将违反国际义务的国家自身行为,称为“国际侵权行为”(internationaldelinquency),⑩并认为“引起国家责任的国际侵权行为,首先是指国家的政府或其他机关或者被政府授权的个人侵害别国权利的不法行为”。(11)

根据《国家责任条款》第2条(b)款,就国家责任而言所涉“不法”(wrongful),泛指“对该国国际义务的违背”。这不仅指违背对该国有拘束力的条约义务之“不法”,而且包括违背依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承担的义务之“不法”。可见,相对于本源意义上的“法”与“权利”而言的“不法”,在英文上以“wrongful”,而不是“unlawful”表示,显然说明《国家责任条款》所说的“法”,决不限于具体的条约法。事实上,《评注》引用了许多国际习惯法,而传统意义上的习惯法,又与当代国际法上的“强行法”(juscogens),密切相关。

由此产生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国家责任条款》的适用范围究竟有多大?这涉及“国家行为”(theactsofstate)和“国际义务”(theinternationalobligations)的两方面范围。相比《国家责任条款》第一部分第二章第4条至第11条对前者及其类别的较详尽界定,第一部分第三章第12条至第15条对后者的界定仅限于“时间性”,而且引人瞩目地通过第二部分第三章第40条单列“依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承担的义务”,作为“违背国际义务”的特殊一类。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3条,“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相抵触者无效”。

(12)究竟什么是“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该公约第53条仅规定:“就

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范始得更改之规范”。李浩培教授在评析了国际法学界对该公约之定义的不同见解后,认为:“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就是《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一款(三)项规定之“各文明国家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并将当代的“各文明国家”解释为“联合国会员国”。(13)但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六款,“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范围内”,非联合国会员国也必须恪守使用武力为非法之原则。如今,这已“成为对非会员国也具有约束力的习惯法,并具有了强行法的特点”。(14)可见,作为强行法的“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产生的国际义务不限于成文的条约法。因此,本文认为,一旦《国家责任条款》成为公约,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就必须承担包括已加入的条约法义务和强行法义务在内的国际义务,以及因其国家行为违背这些义务所产生的国家责任。这是我国政府在提供《国家责任条款》意见时,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国际不法行为”的条件

《国家责任条款》的基本前提是划分有关国家责任的国际法“初级规则”(primaryrules)和“次级规则”(secondaryrules)。(15)《国家责任条款》本身并没有关于该划分的任何规定或解释,但是,《评注》前言解释了该划分对于起草该条款的至关重要意义,并指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分别涉及国家责任的国际法实质内容(content)和形式条件(condition),前者可能包括所有国家责任的习惯国际法或条约国际法,

既不可能也无必要通过该条款加以编纂,后者仅假定在已有“初级规则”的前提下,如何认定国家责任的“一般条件”。(16)

这种划分,前人在不同的语境下已采用过。在现代国际法理论的形成初期,曾有过“初级自然法”(primarynaturallaw)和“次级自然法”(secondarynaturallaw),以及“初级国际法”(即“次级自然法”)和“次级国际法”(即实在国际法)的划分。格劳秀斯在《捕获法》中认为“神意之体现即法”是唯一的初级自然法,由此演绎出次级自然法,即初级国际法,如“公意所体现之人类共同同意即为法”、“每个人所作的意思表示就是关于他的法律”、“应当允许保护(人们自己的)生命并避免可能造成其伤害的威胁”和“应当允许为自己取得并保有那些对生存有用的东西”,等,然后是次级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为了普遍利益而共同接受的规则,包括“所有国家表示的意志,即为关于所有国家之法律”。(17) 但是,格劳秀斯在后来的《战争与和平法》扬弃了这种将国际法划分“初级”和“次级”的理论,而认为国际法由自然法的原则与意志法的规则(包括条约与习惯)所构成。(18)这一基本观点为以后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所接受和证实。如联合国《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规定:解决当事国争端时可适用的国际法包括双方接受的国际条约法、国际习惯法和公认国际法原则及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等。(19)在迄今为止的多边或双边的国际条约中,似乎还没有明确将国际法规则划分为“初级”、“次级”的先例,如上所说,即便《国家责任条款》本身也没有这一划分的任何规定。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法哲学的解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法哲学中,英国著名的新实证主义法学家哈特教授在1961年发表的《法律的概念》中,系统地阐述了法律体系中的“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理论。他认为,法律制度的中心问题是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初级规则是设定义务的规则,要求或禁止人们做出某种行为,而不论人们希望如何。在任何法律制度中,这种义务性规则都是基本的或首要的。次级规则是关于初级规则本身的规则,包括提供法律渊源和赋予法律效力的标准的“承认规则”,授权某人或某机关提出或废除初级规则的“变化规则”,授权个人做出有关初级规则是否被破坏的权威性决定,并进一步授权法官依照一定的司法程序裁决个人之间的争端的“调整规则”。(20)

1962年继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关于起草《国家责任条款》的特别报告员阿戈最初划分国际法中设置国家义务的“初级规则”和认定未履行国家义务的国际不法行为的“次级规则”时,是否明确地以哈特的规则分析说为理论基础,尚不清楚,(21)但是,阿戈的划分与哈特所说设定义务的“初级规则”与认定某义务规则是否被破坏及做出司法裁决的“次级规则”是如此相同,以致可以推断其划分的理论渊源。

不过,应特别留意,哈特的规则分析说强调任何法律制度的中心问题是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然而,按照阿戈的划分,并为此后国际法委员会奉为“定律”,《国家责任条款》的制定严格区分设置国家义务的初级规则与认定犯下国际不法行为的条件的次级规则。这样近似“不越雷池半步”的做法已受到人们的质疑,“因为这太抽象而在现实国

际生活中难以起到实际作用”。(22)

如今国际法委员会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在许多国家责任领域缺少设置国家义务的条约性初级规则,或者即使存在,也未被某些国家接受;至于无须接受而普遍设置国家义务的“强行法”仍是颇有争议的概念。因此,一般而言,在这样情况下,如果有相应的认定国际义务是否违反及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的次级规则,也难以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沿着原先制定关于国家对外国人的责任条款的路径,编纂某一方面或全面性的实体性国家责任条款,那么其难度之大,简直令国际法委员会根本无法从事这项工作。怀着关于国家责任的初级规则逐渐增多并为各国所接受的良好愿望,近40多年,国际法委员会根据阿戈的划分“定律”,持之以恒地起草《国家责任条款》,以期国际社会最终接受公认的关于认定国际不法行为的一般条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具有程序意义的次级规则。

本文认为,如果在《国家责任条款》现有起草基础上,循着“次级规则”的制定方向继续完善认定国际不法行为的一般条件,那么应该考虑主观条件。按照国际法委员会的目前解释,这种一般条件包括(括号内为本文的归纳):

1.在考虑该行为不法性时,国际法区别该国家国内法的作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2.认定在什么情况下,该行为可归责于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家(行为的客观条件);

3.具体确定何时、在什么时期内,发生或已存在某国已违反某国际义务(客观条件中的时间性);

4.认定在什么情况下,某国可对另一国不符合该另一国的国际义务的行为负责(一国与另一国的关系);

5.界定根据国际法可免除该行为不法性的条件(免责条件);

6.具体确定国家责任的内容,即,由于某国的国际不法行为的实施而引起的新法律关系,也就是说,停止不法行为和任何所致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补救条件);

7.认定任何一国提起对另一国应负责任的程序上或实体性前提条件,以及提起追究责任的权利可能丧失的情况(补救的程序或实体前提条件);

8.制定某国有权采取反措施应对违反国际义务,以使负有责任的国家根据这些条款履行其义务的条件(反措施的条件)。(23)

其中,显然缺少了通常在认定不法行为时的行为人主观条件。这是与国际法委员会起草《国家责任条款》的理论导向,尤其是严格区分“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教条主义,密切相关,因为按照这种区分,在什么条件下,国际不法行为具有恶意或疏忽的主观过错,均属于国际义务本身的内容,因而不在国家责任的“次级规则”范围。

如上所述,当代国际条约法或习惯法本身并没有“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划分的规定或实践。一旦涉及国家责任的国际争端发生后,解决争端必然涉及国际义务的内容以及相应违反义务而产生的国家责任。负有国家责任的一方往往以其不法行为的非故意性作为免责的抗辩理由。

譬如,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盟国武装干预前南斯拉夫国内的民族冲突,炸毁我国驻前南大使馆,并造成我人员伤亡。北约盟国以使用地图陈旧导致“误炸”为由免除其违反外交公约法基本规则的国际不法行为之国家责任。2006年7月,以色列军队在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军事冲突中轰炸了联合国观察员驻地,炸死具有包括中国等国国籍在内的4名观察员,以色列也以非故意为由推卸其违反国际法公认规则的国际不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国家责任。诚然,《国家责任条款》包括免责条件,但是,作为国际不法行为的认定本身,首先涉及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家犯下国际不法行为的主观与客观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某一不法行为就不可能成立。只有在确认了不法行为本身性质之后,才谈得上是否具有免责的条件。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既然《国家责任条款》按照“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划分,旨在有助于认定国际不法行为成立的一般条件,那么,将行为的主观条件作为形式要件加以明确,是完全必要的。譬如,《国家责任条款》可规定:“国际不法行为的性质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说,不论国际不法行为是在故意或过失的主观条件下发生,该行为归责的国家必须承担相应国家责任。进而言之,既然该《国家责任条款》可以抽象地列出诸多一般客观条件,那么何尝不能抽象规定其一般主观条件呢?本文认为,现有《国家责任条款》回避国际不法行为的主观条件,不利于区分两者,不利于防止某些国家随意以非故意为由逃避其国家责任。

三、“国际不法行为”的归责《国家责任条款》第2条(a)款规定:“由作为或不作为构成的行为依国际法归于该国”,才可能是该国的国际不法行为。这与第2条(b)款规定的“该行为构成对该国国际义务的违背”,组成认定存在国际不法行为的两项基本条件。国际法委员会在解释“可归于”(attributable)这一术语时指出,这避免涉及任何有关“归咎”(imputation)与否的法律程序,而仅规定该国际不法行为“可归于”某国家。(24)本文使用“归责(于)”一词试图更清晰地说明由某国家承担某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

国际不法行为的归责是区分国家责任与非国家责任的关键。国家作为国际不法行为的主体,其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说,是拟制政治实体。国家行为是通过其代表实施而体现,成为可证实的客观事件。国际法的“一般规则是只有国家政府的机关或作为国家代理人的行为才可归于国家”。(25)《国家责任条款》第4条2款规定:“机关包括依该国国内法具有此种地位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因此,在决定哪个机关为承担国家责任的机关时,国内法及其实践具有首要的重要性。

譬如,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哪些机构有权实施可归责于国家的行为?首先是中央政府的组成机构,包括国务院以及所属各部委与直辖机构,同时,全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大以及常委会与下属各机构)、政治协商机构(全国政协与下属各机构)、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也行使不同的国家权力;其次是地方国家机构,其中以省一级为主和数量众多的区县一级乃至农村乡镇的国家机构,

包括地方政府、人大、政协、法院和检察院或相应机构。(26)对于地方国家机构可能引起的国家责任问题,国际法委员会根据已有国际法实践指出:《国家责任条款》第4条所说的国家机构“具有最宽泛的意义。这不限于中央政府的机构,也不限于高级官员或负责国家对外关系的官员。这种机构扩大到无论什么类别或范畴的政府机构,以及无论履行何种职能与处于什么层级的政府机构,包括省一级乃至地方的政府机构。”(27)

尽管那些机构是可归责的国家机构,首先由国内法决定,但是,《国家责任条款》原则上对这种国内法予以严格限制,该条款第3条规定:“在把一国行为定性为国际不法行为时须遵守国际法。这种定性不因国内法把同一行为定性为合法行为而受到影响。”这不仅指国际不法行为本身的性质由国际法决定(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28)而且指不能以国内法所规定的不可归责国家机构为由不承担应负的国家责任。为此,《国家责任条款》对可归责的国家机构作了如下延伸规定,包括,但不局限于:(1)行使政府权力要素的个人或实体,(29)即,不是国内法规定的政府机构,但从事了国际法上可归责国家行为的个人或实体,因为“这些实体履行着国家机构的政府权力要素,以及处于以前国家公司私人化后仍保留公共或管制职能的实体”,(30)即便这些实体逾越权限实施了可归责国家的国际不法行为;(31)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一章

Chapter 1 Introduction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Historians of economic thought often describe ___________ written by _______ and published in __________ as the first real exposition of an economic model.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76 “Wealth of Nations,” David Hume, 1758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58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76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58 Answer: E From 1959 to 2000, the U.S.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the share of US Trade in the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as compared to U.S. exports. U.S. ex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Answer: C 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dependent on trade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is a “Superpower.”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ng.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swer: A Ancie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rom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are: not relevant to current policy analysis. are only of moderate relevance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re highly relevant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 l economy. are the only theories that actually relevant to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y modern mathematically oriented theorists. Answer: 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业经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合作研究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科学技术人员立足国际科学前沿,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条合作研究项目包括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重大合作研究项目和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 第四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鼓励以下合作研究项目的申请: (一)利用国际大型科学设施开展的研究工作; (二)组织或者参与国际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和计划。 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合作研究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并发布项目指南; (二)受理项目申请; (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批准资助项目; (五)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六条合作研究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组织间协议对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管理有特殊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基金发展规划、国际(地区)合作政策和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制定合作研究项目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项目指南应当体现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发展战略,明确鼓励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 第九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合作研究项目年度项目指南应当广泛听取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年度项目指南应当在受理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十条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合作研究项目: (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或者承担过3年期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三)与国外(地区)合作者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第十一条申请合作研究项目的数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合作研究项目不得超过1项;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 案例分析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货币金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证明,货币金银及贵重金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贵重金属的流入可以增强国家的国力,流出则是国家的损失,主张对贵重金属的流动进行经济干预以增加贵重金属存量。重商主义前期,重商主义这较为注重限制贵重金属的流出,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后期,重商主义更加注重重金属的顺差,此时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是贸易差额理论。 1.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每单位所需的劳动(小时) 酒棉布 英国 4 2 葡萄牙 2.5 5 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情况 上图表示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分别所需的时间,及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时间的倒数,分析出英国在生产棉布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分别生产其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向对方国家进口比国内原来生产的产品更为便宜的同类产品,这样两国的综合生产率就得以提高,同时资源也得到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两国的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这样的绝对优势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重商主义的否定,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划下了历史新的一页,重商主义的没落,世界走向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性,解释了在一个国家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2)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再各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在两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人为障碍 (4)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5)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6)产品的夹着仅由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 (7)两国的劳动数量是给定的,而且是被充分利用的,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剩余(8)当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换时不存在机会成本 (9)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 (10)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存在货币之间的交换,只有物物交换 劳动数量(小时/ 年)劳动生产率(单位/1小时) 酒棉布 英国1000 0.1 0.2 葡萄牙1000 0.5 0.25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标准协议书撰写说明及标准范本英文.docx

精品文档合作研究协议书撰写说明及范本 基本内容(但不仅限于如下部分): 1.合作研究题目 2.双方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 包括合作双方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的列表。 3.合作研究计划、分工和进度 简述研究课题的内容,清楚阐明合作双方分别承担的研究工作和相应责任, 必要时需提出时间表。 4.经费来源和使用 简述双方合作研究的经费来源和如何使用,必要时外国合作方需提供相关证 明或书面承诺 5.知识产权归属、使用和转移 阐述合作研究成果的归属、使用或共享等有关约定; 6.研究期限、变更和退出 写明合作研究的起止日期,如何处理项目结题前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的 变更等。 7.协议法律效力的约定 协议生效、有效期、中止等的有关约定 8.双方项目主持人签字及协议的签署时间与地点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greement Basic parts (but not limited to these parts): 1.Collaborative Research Title 2.Principal Investigators and Main Participants from Both Sides List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and participants of each side 3.Research Plan, Division of Labor and Timetable Briefly describe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methodologies and approachesof the research. State clearly which part is “ PartnerA”’works and which part is “ Partner B”’s. Include time frames in this part if necessary. 4.Sources of Funding and Its Use Describe sources of funding for th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the mechanism to use it. Provide certificates or written commitment of the foreign collaborator if necessary. 5.Ownership, Use and Transf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learly state who shall ow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how to use or share it. 6.Duration, Amendament and Withdrawal Clearly state the specific dates that th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tarts and ends and the process to deal with changes concerning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and main participants before the research terminates. 7.Legal Validity Effective date, period and termination. 8.Signature by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of Both Parties, Date and Place The Agreement shall be printed on paper that contains the name of the either collaborator ’ s institution and contactiformation (address, telephone, fax and email).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 案例适用:比较优势理论 案例内容: 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现摘录如下: 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析: 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而比较优势理论有力的压倒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的故事更有力的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可以看作是能高效生产太阳光的厂商,生产成本为0。由于有了这个“厂商”使得国内“太阳光”厂商失去了国内市场,倘若没有太阳,国内会生产并出口人造光。根据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光威胁到了国内人造光市场,应该禁止使用太阳光。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会禁止使用太阳光,而自己进行生产。原因就在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国应该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太阳光。一国的资源是有限的,该国停止生产“太阳光”会节约资源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商品。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 案例名称:埃尔切事件 案例适用: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案例内容: 位于西班牙东南部阿利坎特省,人口约20万的埃尔切市,一直为欧洲的鞋业中心之一,鞋业作坊有六七百家之多,依靠发展制鞋业一度富庶。中国鞋商1998年才正式进入埃尔切市,由于中国产的鞋子款式、设计制作美观新颖,再加上价廉物美,在欧美很受普通百姓的欢迎。该市由华侨华人开的鞋业公司、制鞋工厂和仓库式批发零售商店已增至60多家。在西华人鞋商的销售额占当地的20%左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B )。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 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9.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1月3日委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经费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财政法规,结合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经费是国家财政拨款,受资助单位必须指定专门银行帐号,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任何单位、部门不得自立章程,截留挪用。 第三条各受资助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财政法规和外事财务规定,并依据本办法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经费进行管理,接受上级财务、监察、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审计。 第二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经费范围 第四条资助经费范围 1.有在研科学基金项目的受资助单位组织的在华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经费; 2.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需要邀请的外藉学者在华合作研究和讲学期间的接待费和确有必要的国际旅费; 3.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者出国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的国际旅费和出国(境)交流的国际旅费及境外的生活费;

4.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者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费用; 5.我国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的国内接待费和经过特殊批准的国际旅费。 第五条国际合作交流资助经费类型 1.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交流所需的人民币; 2.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交流所需的外汇额度。 第三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经费拨款程序 第六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审核批准的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的人民币,经综合计划局财务处复核后依据资助通知书将资助款拨入资助项目所在单位指定的银行帐号中。 第七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的外汇额度,由受资助者携带本人工作证或身份证、资助通知书及相应数额(外汇额度匹配)的人民币(工作单位在北京者可带支票)到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划局财务处领取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到中国银行换汇。在银行领汇后,将申请书第四联送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划局财务处。 第四章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 第八条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的人民币、外汇额度,均按批准资助项目拨(或领)到受资助单位,在单位财务部门管理、监督下,由受资助者按批准资助用途使用。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一1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当一国开始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 A.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 B.贸易条件改善 C.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外移 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的趋势是()。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有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正确的是()。 A.H-O理论可以解释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假定生产成本是递减的 C.一国生产并出口什么商品由生产效率决定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贸易 4.大国发生经济增长,对贸易产生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 B.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 C.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增长” D.净福利效应总是正的 5.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各自的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1,6 B.2,4 C.3,4 D.4,7 6.不属于H-O理论假设的是()。 A.成本递增 B.2个国家生产2种商品 C.无贸易壁垒 D.产品差异 7.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减弱; B.解释了政府不愿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的原因; C.反映了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 8.在比较优势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9.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生产要素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10.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11.主张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 C.李斯特 D.魁奈

同等学力国际经济学练习题(一)含答案word版本

同等学力国际经济学练习题(一) 一、单选选择题(请从A、B、C、D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1.不属于国际贸易当代理论的是__C______ 。 A.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B.战略政策贸易理论 C.技术差距论 D.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某国产商品价格为1000元,其中500元为进口原料(不征收关税),500元为新增价值,如果对同类进口货物征收20%的从价税,但对原料尽快免税,该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为D________ 。 A.20% B.25% C.30% D.40% 3.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包含_A_______项目。 ①货物②服务③收入④资本转移⑤投资⑥国际赠款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二、名词解释 1.绝对利益 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2.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3.边际进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4.幼稚产业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这类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5.提供曲线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这类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6.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 7.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在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及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商品的价格是Px/Py,而y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完整word版)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协议书撰写说明及范本(英文)

合作研究协议书撰写说明及范本基本内容(但不仅限于如下部分):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greement Basic parts (but not limited to these parts): The Agreement shall be printed on paper that contains the name of the either collaborator’s institution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address, telephone, fax and email).

Sample Agreement: Agreement on Joint Research I.Collaborative Research Title The title of th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s ***. II.Leading Scientists Party A: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rof. Dr. Cai Yuanqi E-mail: Tel.: Fax: Address: Main Participants (Participating Universities/Institut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Prof. Dr. Qian Er Prof. Dr. Sun San Dr. Li Si Party B: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rof. John Doe E-mail: Tel.: Fax: Address: Main Participants (Participating Universities/Institut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Prof. Dr. Jeo Bloggs III.R esearch Plan, Division of Labor and Timetable The project aims to design a ***for ***. It will focus on *** and will be developed in the following units:

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

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试题-题库-试卷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题库,试卷,根据,相互,需求,原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A两国的a绝对优势b两国的比较优势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a易发生于()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A上升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A外国企业b非盈利机构c国际经济组织D政府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A在国外设立分公司b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d)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d) 4.列昂惕夫反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保护。(d) 5.按照技术差距贸易论,技术差距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 6.穆勒认为,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7.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从基期到报告期,通货膨胀的差异应该等于汇率的差别。()8.牙买加体系基本特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及黄金货币作用的削弱。(d)9.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会引起劳动力的国际流动。(d)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