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研究进展课

植物保护研究进展课
植物保护研究进展课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5 个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 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 、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 ( 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东 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 土层的危害及 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 、喷雾 C、拌种 D 、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 龄 B 、3 龄 C、4 龄 D 、5 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整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植物保护专业 农药应用与管理实验实习指导书 二〇〇九年五月

农药应用与管理实验实习规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 2.实验时应细心听教师讲解,进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爱护公共财物,药品、器材不得擅自带出实验室。 4.室内不准放置食物,不准抽烟。 5.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炸、防触电、防中毒等事故的发生。有机药剂、溶剂与远离火源,加热必须在水浴锅中进行。点燃酒精灯不能两灯相碰,喷灯高度要适中,防止酒精外溢飞溅,火柴残杆不许随便乱丢。易燃易爆药品操作要谨慎,处理安放要妥当。烘箱、电炉等用完后应立即截去电源,所有开关、电路及电线不得沾水弄湿,插、拨电插头时要小心。移、吸剧毒药剂时要用吸液器,毒剂的废液和含药培养基不得任意处置,必须倒入废液缸中。实验完成后要用肥皂洗手,喝水或饮食前要刷牙或漱口。一旦发生事故,应镇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 6.实验结束后,清理并归还所有器材,如有损坏应进行登记,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经教师审阅后,方能离开实验室。实验报告按时缴送,结果误差较大或有请假手续而未进行实验的学生,应在教师指定日期补做。

实验一农药物理性状测定 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各种不同剂型农药的物理性状鉴定方法,以使了解农药质量测定方法和物理性状对农药药效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粗、细硫磺,50ml平口烧杯,100m量筒,粗天平,500ml 烧杯,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白纸,秒表,40目筛,试管,移液管,试管架,吸耳球,显微镜,测微尺,硬纸片。 三、实验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杀螟松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粗细硫磺粉、硬水。 四、实验方法: 1.粉剂—貌似密度法测定: 取一只已知重量的平口烧杯,将粗细两种硫磺粉先后装满,用硬纸片轻轻刮平,称重,求出粉剂重量,然后把硫磺粉全部倒出,将烧杯装满水,再将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记录毫升数,求出貌似密度。 同容积粉剂重量(克) 貌似密度= 同容积水的毫升数(毫升) 2.可湿性粉剂—湿润速度测定 取二只500毫升的烧杯于恒温水浴锅中,在烧杯中加入硬水,使水面与水浴锅的水平面平齐,待烧杯中的水温和水浴锅的水温达30±1℃的时,分别取经过40目筛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硫磺试样5克,置于120×120mm的白纸上,然后将两边卷起成园筒状,捏住约筒,在距离烧杯水平面约10cm,不断摇动纸筒,将试样在3—4秒内,均匀撒在水平面上,撒粉开始并立即用秒表计时,直至样品全部湿润为止,记录湿润时间,如此重复5次,取平均值,即为湿润速度。 3.乳油: 1.一般观察:乳油以外观透明,不分层,无沉淀为合格品。分别将甲胺磷、敌杀死等乳油自水面1cm高度滴入水中,不加搅拌,若能自动迅速分散,形成乳白色乳液者,则乳化性能良好,如果乳油油滴沉入水底,说明乳化性能不好,乳油药效期已过,不能应用于农田,沉积油珠越多,说明破坏愈严重。观察结果用文字记载。 2.油珠直径检查 质量好的乳油,稀释后油珠直径很小(一般以平均油珠直径在5um以下乳油质量较好)。方法是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油珠直径大小,每一样品取样50个油珠,测定直径,分别记载,取平均值比较各种乳油质量。 五、抽样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 抽查三位同学,分别鉴定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的物理性状。从三位同学操作过程中,发现不足,督其改正。并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农药物理性状测定有何实践意义? 2.比较粉剂和可湿性粉剂被水湿润难易程度,并说明原因。 3.通过实验,你能得出粉剂颗粒大小和可湿性粉剂湿润速度的快慢同质量好坏的关系吗?

植物保护专业解读:跨学科特色明显

植物保护专业解读:跨学科特色明显 植物保护专业曝光度并不高,这个专业有什么特点?就业前景又如何呢? 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植物生产专业类下设的一个专业,且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综合性很强。作为农学门类中4个与种植业有关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与种植业中的作物学、园艺学等紧密相关,还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专业是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的学科,它是植物界的医学。植物保护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专业,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仿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生产、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培养科技人才和提供技术保障。 “植物保护分为两大块:一个是病,一个是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庆昌说,“植物保护是针对植物主要的病害、虫害,研究怎样防治,从而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简单来说,植物保护专业的任务主要是治疗植物疾病和害虫。就好比医学,只不过它是植物界的医学,不仅要治好植物的疾病,还要研究相关药物,甚至是帮植物做手术。所以过去的植保站有的叫植物医院,实际上和医院的工作是一样的,只不过对象不同。” 跨学科特色明显 植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衍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多数开设该专业的高校都会为学生们安排五门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植物保护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农产品有机安全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农用化学品研发及营销、进出口植物的安全生产监控及植物产品的检疫或报检、植物有害生物疫情监测与控制、现代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 二、专业与就业 就业率及就业流向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不可能仅靠进口粮食。除了吃饭,还有食品安全、植物检疫等一系列问题也要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所以上至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十二章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23次课第十章第一、二节学时: 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 第12章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概念与危害 ▲概念:杂草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广义地说,杂草是指长错了地方的植物。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凡害大于益的植物都可称为杂草。 ▲危害:①与农作物争水、争肥;②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③杂草是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④杂草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⑤防除杂草将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⑥杂草混杂在收获物中;食用后影响人畜健康;⑦影响水利设施。 第二节除草剂的选择性与使用方法 一、除草剂的选择性 概念:除草剂只杀杂草不伤作物,或只杀某种或某几种杂草而不伤害其他杂草和作物的特性。 原理: (一)形态选择性植物由于形态的差异,即生长点位置、叶片形状、表皮结构、叶片直立程度等的差异导致对药剂附着或吸收量的不同,从而产生的选择性。 (二)生化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作用。 1.酶促活化作用这类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或毒害较小,但经植物体内代谢后成为有毒物质。如用二甲四氯丁酸防除豆田中的蓟、藜等阔叶杂草。 2.除草剂的钝化作用除草剂本身虽对植物有毒害,但经植物体内酶或其他物质的作用,则钝化而失去活性。由于药剂在不同植物中的代谢钝化反应中速度与反应程度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了选择性。如用敌稗防除稻田的稗草。 (三)生态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部位和植物生育时间的差异,从而安全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 1.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根系、种子在土壤中分布深浅的不同或利用作物和杂草生长部位的不同形成的选择性。 2.时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发芽、出土时间差异或施药与播种的时间差异所形成的选择性。 二、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按施药时间分播前处理、播后苗前施药、苗后处理。 (二)按施药对象分土壤处理、茎叶处理。 (三)按施药方式分涂抹施药、撒施、泼浇、滴灌、点状施药。 三、稻、麦、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体段,每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我国的植保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昆虫头部的附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昆虫的体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咀嚼式口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五部分组成。 8、与咀嚼式口器相比,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_____ _________。 9、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虫态;而不全变态昆虫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虫态。 10、昆虫的触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节构成。 11、根据蛹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类型。 12、昆虫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中,为害玉米的是________。 14、由于昆虫的头部分布着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所以说头部是昆虫的______中心;胸部是昆虫的________中心;腹部是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中心。 15、农业害虫主要口器类型有__________(如粘虫)和__________(如蚜虫)。 16、植物的抗虫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昆虫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_。 18、螨类属于__________门,__________纲。 19、鳞翅目昆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蚜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 20、昆虫中胸上着生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黑光灯诱杀害虫是依据许多昆虫对__________光反应敏感而设计的。

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862植物保护学考研大纲及出题思路,考研参考书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中国农业大学862植物保护学考研大纲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5%、"理解"为30%、" 应用"为55%。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3:3:3:1.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第二部分考试范围 1.绪论 1.1植物保护的概念(重点) 1.1.1植物保护的定义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1.2植物保护的对象、目的和方式 1.2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2.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关系 1.2.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关系 1.3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重点) 1.3.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1.3.2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题

植物保护技术结业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3%,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0.3 B:0.5 C:0.6 D:1.5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小麦吸浆虫和葡萄透翅蛾一年均发生一代() 2、苹果腐烂病菌侵害树干时引起粗皮病。() 3、防治地老虎应重点防治第一代() 4、小麦在齐穗后的20天最易感染赤霉病。() 5、玉米大小斑病发病重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多湿、时晴时雨。()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农药的基本概念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3章第1节学时:4 班级:1、19 授课内容:农药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 掌握农药的含义与常规分类方法。 2.掌握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对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3.重点掌握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 4.了解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剂量的概念。 2.农药、防治对象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毒力、药效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⒈无机农药 ⒉有机农药 按用途分类: ⒈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⒉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⒊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的药剂。 ⒋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⒌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⒍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⒈胃毒剂;⒉触杀剂;⒊熏蒸剂;⒋内吸剂;⒌拒食剂;⒍驱避剂;⒎引诱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 ⒈保护性杀菌剂;⒉治疗性杀菌剂;3. 铲除性杀菌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 ⒈输导型除草剂;2、触杀型除草剂;3、选择性除草剂;4、灭生性除草剂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的毒性程度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有害生物防治对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作用效果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 一、药剂毒力的测定 农药毒力单位 ⒈致死中量(LD50) ⒉致死中浓度(LC50) ⒊抑制中量(ED50) ⒋抑制中浓度(EC50) 二、药效与防效的计算 ⒈杀虫剂;⒉杀菌剂;⒊除草剂 第三节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药施于农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 一、农药是否产生药害的决定因素 ⒈农药的性质 ⒉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⒊环境条件 植物药害的症状 1)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在喷药后短期内产生,甚至在喷药数小时后即可显现。症状一般是

我对树木与观赏植物保护专业的认识

我对树木与观赏植物保护专业的认识 树木与观赏植物保护学,又称森林保护学,是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森林病虫害及其有害生物防治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它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及方法为基础,肩负保护森林的重耍任务,对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森林有益作用和合理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首先要保护好森林,为其创造优越的生长环境,同时还必须控制一切不利于森林生长发育的条件,保护森林免遭病、虫、鼠、火等灾害。 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的祖先最初生活在森林,森林提供给他们生存的一切,人类从森林起源,如今,森林依旧为我们提供着生活和生产的的必需品。同时,森林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缓解“温室效应”。我国造林绿化事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已经超过8亿亩,森林面积达26.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然而,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1950年代为100万公顷,1960年代为140万公顷,到了1990年代上升至1100万公顷,平均年递增25%,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全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占总森林面积的8.2%,占人工林面积的23.7%,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生长周期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轻者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质量变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森林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 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究其原因是: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导致病虫危害加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也在增大。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很多地区的病虫灾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地区几乎年年暴发。如果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在课上,我认识了几种常见的森林病虫,如松材线虫,烟粉虱等。松材线虫会导致松树患上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病原线虫侵入树体后,松树的外部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变色,松脂停止流动,萎蔫,而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的针叶红褐色,当年不脱落。松树从出现症状至死亡约需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时间,发病和死亡过程的时间是该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寒冷地区,松树当年感染了松材线虫也可能在第二年才枯死。松材线虫侵入树体后不仅使树木蒸腾作用降低,失水,木材变轻,而且还会引起树脂分泌急速减少和停止。当病树已显露出外部症状之前的9-14天,松脂流量下降,量少或中断,在这段时间内病树不显其他症状,因此从泌脂状况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松材线虫病症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量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接着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为害和产卵的痕迹;再就是大部

园艺植物保护学各论

1.苹果和梨锈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和幼果。 受害叶片:叶正面产生橙黄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表面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粒点(性孢子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干燥后小粒点变黑色。叶背面隆起,长有灰黄色毛管状物(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黄褐色粉末(锈孢子),病斑后期变黑干枯。 转主寄主:桧柏等的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黄色小点,后肿胀,形成膨大的纺锤形菌瘿,翌春产生褐色圆锥形角状物(冬孢子角),干燥时干缩成污胶状物,暴雨后可形成橘黄色舌状胶质物 2)病原物:担子菌门胶锈菌属,梨:亚洲胶锈菌;苹果:山田胶锈病 3)病害循环:不完全型转主寄生锈菌(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4种类型)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冬孢子角—担孢子(随风传播,只侵染梨树)→性孢子器→锈孢子器(不能危害梨树,而是转主寄主,越冬越夏) 4)防治:因为病害循环有两大特点:无再侵染;具有转主寄主,所以防治策略为:消灭转主寄主和及时喷药保护 2.葡萄灰霉病 1)症状:从伤口处开始发病,初产生黄色、凹陷的病斑,逐渐扩大至全果及果橞,导致果粒软腐,病部长出灰色的霉层,散出霉臭味。 2)病原物:半知菌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 3.茄科蔬菜灰霉病 1)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叶、茎、花、果等所有地上部分均可感染。 叶感病后多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病斑呈V形扩展,初呈水浸状,后为浅褐色,边缘逐渐变为黄色;果感病后变灰白色,软腐。病部表面均可产生一层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病原物:灰葡萄孢 3)防治:a、调节棚室环境条件;b.减少侵染源;c.药剂防治;d.生物防治 问:以灰霉病为例说明广寄主、高抗药性风险病害的遗传变异与防治策略。 答:合理用药。 方法是:①轮换用药:一个地区,一块园地,切忌长期使用单一的或性能、作用机理相似的农药,为了避免抗药病虫种群的形成,最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几个农药品种轮换交替使用。 ②混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施用,可以避免或减缓病原物产生抗药性。 4.苹果和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 1)症状:○1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的暗褐色病斑,中央呈瘤状突起,周围组织凹陷,边缘开裂。翌春,病斑中央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抱子器或子囊座)。 ○2多年生主干或主枝:病斑多限于皮层,少数可达木质部。 2)病原物:子囊菌门葡萄座腔菌属葡萄座腔菌 3)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在下雨时散出,引起初次侵染; 4)防治: ①培育和选用无病苗木; ②加强栽培管理; ③消灭菌源; ④病部治疗; ⑤生长期喷药保护;

(完整版)华中农业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902-植物保护通论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一、名词解释(共20 分,每题4 分〉 1.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2 .单主寄生与转主寄生; 3 . 休H民与滞育;4. 初侵染与再侵染;5 . 世代与年生活史 二、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 答题纸相应位置处。共20分,每题1分〉 1. 病毒是一类(〕活养生物 A . 单细胞B. 多细胞C. 非细胞结构D. 死养 2. 媒污病的病部易长黑色霉层是( A . 植物B. 茵物C. 动物D. 原核生物 3. 细菌病害的病征是() A. 粉状物 B. 霉状物 C. 溢版 D. 锈状物 4 . 菌核的主要作用是() A . 繁殖B. 抵御不良环境C. 传播 D. 寄生 5. 不属于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是() A . 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B. 机械压力 C. 生长调节物质 D. 寄主植物固有的形态特征 6. 以下袍子属于无性袍子类型的是() A. 卵子包子 B. 游动包子 C. 子囊袍子 D. 接合袍子 7. 接合菌亚门的菌丝通常是() A . 变形虫状B. 有隔菌丝C. 无隔菌丝 D . 原生质团 8. 某种植物发病以后在叶部出现斑点属于以下(〉一类病状A. 变色B. 腐烂C. 坏死 D . 畸形 9. 以下子包子属于无性袍子类型的是() A .卵子包子B. 分生袍子C. 子囊抱子 D. 接合袍子 10. 植原体对()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 A .井冈霉素B. 四环素 c. 赤霉素D. 阿维菌素 11. 半翅目昆虫的口器属于(〉 A . 虹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c. 嚼吸式口器 D . 刺吸式口器 12.在食物条件好的情况下,虫牙虫可以不经过产卵和交配直接产生若呀,这种生殖方式为() A . 多胚生殖B. 两性生殖 c. 孤雄生殖 D. 幼体生殖 13. 细胸金针虫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属于() A .金龟甲科 B. 吉丁甲科C. 叩甲科 D. 象甲科 14. 在昆虫消化道中,进行消化作用和吸收养料的主要部位是() A .中肠 B . 前肠 c . 后肠 D .口 15. 烟粉虱对下列有很强趋性的色板是(〉 A . 黄色板 B . 蓝色板 C . 黑色板 D .白色板 16.K对策昆虫一般比r对策昆虫的繁殖力()、生活周期() A.弱、短 B.强、长 C.弱、长 D.强、短 17.“芦苇起锥,向棉田迁飞”,这句谚语预测的是下列哪种害虫() A . 棉铃虫B. 甜菜夜峨 c. 棉呀D. 小地老虎 18. 由于〈)见光易分解,一般不用于喷雾。 A . 辛硫磷 B . 灭幼腺 C . 乐斯本 D . 澳氨菊酶 19 . 能促进杆插枝条生才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 A.赤霉素 B.口号!味乙酸 C.矮壮素 D.乙烯利 20.农药可湿性粉剂的组成通常不含有以下组分()A. 乳化剂B.原药C.分散剂 D.载体 三、填空题(共40 分,每空1 分) 1. 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原有真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等类型。 2. 病原物侵入寄主的方式和途径,包括被动侵入和主动侵入,被动侵入包括、和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关于试卷评阅、试卷分析等.doc

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关于试卷评阅、试卷分析等 工作的暂行规定 一、试卷评阅 1.试卷评阅是考试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要求做到严肃、认真、客观、公正。 2.由若干教师同时开课的学科基础课和其它有条件的课程(特别是专业选修课 程中的学位课),原则上应实行集体评卷制度,每位评卷教师只能批阅其中 的部分试题。 3.试卷一?律用红笔评阅。评阅教师在复查中如发现评阅错误,需当场及时 修改,且一律要签上自己的名字。 4.在评卷过程中,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如雷同、笔迹前后不-?等情况,应详细 记录并及时报学院分管领导。 5.在考试结束后三天内,任课教师应把成绩表上交到学生所在的学院,并同时 在网上登录成绩。 二、试卷分析 评卷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扬州大学试卷分析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对考核工作及教学情况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 三、试卷材料整理归档 1、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及时将试卷及相关材料整理后一?并送交各系分工 教务员处,要求做到(1)提供试卷审批表、试卷分析表、本科教学记录表或平时成绩记载册、A、B卷空白试卷及相应的标准答案、考试成绩记载表(复印件)、试卷材料教师审查登记表;(2)按学号顺序整理好学生考试答卷,有补考的须在补考完毕后提供补考答卷。 2、教务员收到试卷全部材料后,要当场做好登记,并抽出试卷材料教师审查登 记表单独存放。试卷由学院统一装订归档,并根据学校规定送交兄弟学院。 四、试卷抽查 学院在新学期初,组织教学督导组和相关教师,对上学期的试卷进行抽查分析,抽查结果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本规定自公布之口起执行。 附:1、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试卷材料教师审查登记表 2、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试卷抽查评价表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答案教案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 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大学专业介绍之植物生产类1(农学、园艺、植物保护)

大学专业介绍之植物生产类1(农学、园艺、植物保护) 1.农学 培养具有宽厚的农学基础,熟练掌握作物遗传、育种、栽培、耕作、生理生化、种子生产及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从事与作物有关的教学与科研、生产与管理、推广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科技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的规划、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植物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耕作学、生物统计、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生物技术概论、农业生物工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有关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国家机关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生产和经营等工作。 2.园艺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园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园艺植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采后处理和营销等方面基本能力训练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015年扬州大学880植物保护学考研真题(A卷)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扬州大学880植物保护学考研真题(A卷)及详解

扬州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880 科目名称:植物保护学 满分:150分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个2分) 1.翅脉相 答:翅脉相又称翅脉序,是指昆虫尺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在不同的种类间变化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同科、同属内有比较固定的形式。 2.血淋巴 答:血淋巴是指无脊椎动物开放性循环系统血腔内流动的血样液体,无色,具血液和淋巴样组织液的特性,内含血细胞,间质液和血浆,起营养物质运输,温度调节和创伤愈合的作用。 3.孤雌生殖 答: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过受精作用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包括没有雄虫或雄虫极少,完全或基本上以孤雌生殖进行繁衍的经常性孤雌生殖;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进行一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一次两性生殖的周期性孤雌生殖;以及正常进行两性生殖的昆虫偶尔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偶发性孤雌生殖3种情况。

4.种群 答: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同种个体的集合,同一种群内的个体能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种群的特征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比、基因型比率、滞育率和种群分化等特征。 5.迁飞 答:迁飞是指昆虫通过飞翔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形成的遗传特性。 6.防治指标 答:防治指标又称经济阈值,是指有害生物种群达到必须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经济阈值是由经济危害允许水平衍生而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具体的防治情况。 7.农业防治 答:农业防治是指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以减少有害生物危害损失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8.农药 答: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或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