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修订稿

如何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修订稿
如何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修订稿

如何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一个人的心情好坏直接影响到对人对物的态度,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情绪,怎么可能微笑的面对生活呢有些人面对新的人和物都会产生一种害怕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纠缠着人们,对人们的影响特别大。那么,怎么消除害怕焦虑情绪下边为大家详细介绍。

1、自我反省: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2、增加自信: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能最终驱逐焦虑.

3、自我放松: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用自我松弛的方法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可以想象自己在碧波荡漾的海边或湖边,沐浴温暖和煦的阳光.

4、良好的自我心态: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南昌第八人民医院王毓瓘医生提示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

5、自我疏导: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4-26T11:32:21.5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作者:刘淑兰 [导读]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 刘淑兰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内蒙古霍林郭勒 029000)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并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14%),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64-02 目前,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但是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与生活环境、遗传、自身调节等因素相关。如今,医疗界公认的是焦虑症属于患者的心理疾病,如果未对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加重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我院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26~54岁,平均年龄为(40.5±2.5)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3例,广泛性焦虑症4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25~54岁,平均年龄为(41.5±2.2)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4例,广泛性焦虑症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病情变化给予详细观察和记录,并告知患者和家属焦虑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医院的相关工作。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焦虑症的基本治疗流程和最终可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以便患者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2)护理人员最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因为大部分焦虑症患者内心会存在很多的想法,只有通过与其不断的交流,才能够使其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在倾听患者诉说的时候,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患者体会到来自于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信心。(3)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患者一般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情况,并将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讲解给患者听,从而帮助其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4)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居住环境,对病房每日定时通风。待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以更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1.3 临床指标观察 (1)焦虑评分:借助SAS焦虑状态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如果焦虑评分<40分,则说明患者无焦虑症状;焦虑评分在40~47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轻微焦虑; 焦虑评分在48~55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中度焦虑;评分>56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重度焦虑。(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7.0 统计包对两组患者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和%表示,组间比较借助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常表现坐立不安,并伴有失眠现象,临床上多见于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常服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及抗抑郁药,单纯使用药物控制焦虑性失眠起效慢,故对病人配合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表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心悸,并常伴有失眠,对自己夜间睡眠担心、惊恐,往往询问要吃了安定药还睡不着怎么办?经常询问医生护士药物有没有副反应等。经医务人员保证后仍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知所措。 焦虑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觉察到的症状,要警惕它可能掩盖着的重要疾病。因为焦虑失眠的原因可能在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焦虑现象见于神经症病人如恐怖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强迫性障碍,临床上许多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焦虑症状,如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病、长期应用激素、手术前应激等。 焦虑病人进行心理放松护理措施。是指导焦虑伴失眠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护理——放松训练。用呼吸放松运动、紧张放松运动能使焦虑失眠病人焦虑情绪改善,缓解失眠状态。 心理放松护理首先要与病人一起分析出现焦虑失眠的起因,让病人认识到睡眠前的焦虑紧张情绪是造成焦虑失眠或醒后再次无法入睡的很重要因素,如学会运用一些放松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再次入睡,其次让病人认识到放松是心理行为的放松,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放松,而不是强制性的放松,认识到焦虑失眠病人越是强迫自己入睡越是会出现焦虑无法入睡现象。 在心理护理中辅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是必要的,简单地进行深呼吸放松运动,每次30 min~40 min,指导病人进行深而慢有规律的呼吸,健康教育结合有控制的腹式呼吸对失眠症病人有独特疗效。有的病人不放心,可以观察到这时病人的上眼睑有轻微跳动,这时应鼓励病人进行下去,1次、2次……慢慢地病人就学会了呼吸放松技巧,感到眼睑越来越沉重,同时指导病人掌握控制紧张放松的方法,如捏紧拳—松开,体会松弛的感觉。当然,用肌电值测验紧张放松前后肌电值能使病人能更好地放松,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地帮助病人放松,缓解焦虑[4]。放松护理中病人可能无法坚持10次~30次的放松训练,其中可能疗效有反复。但充分让病人认识到心理放松护理是建立在行为条件反射基础上,是一种放松学习的结果,掌握主动建立条件反射原理,使病人焦虑失眠现象得以缓解。 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咳嗽、躯体扭动、呼吸不均匀往往提示放松不成功。需要减慢心理放松护理的进程。在每次放松训练结束后与病人进行讨论,了解放松训练中的感受,解除阻抗情绪,让病人认识到放松训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除病人的恐惧,鼓励病人及适当的保证对护理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及时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以免病人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

老年焦虑心理治疗和护理

老年焦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多种因素叠加诱导形成的。焦虑症是神经症中发病率较高的心理障碍而老年患者又是精神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患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焦虑症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约4%~ 10% 的老年人存在焦虑障碍, 有焦虑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约有15% ~ 20%。 1.焦虑症的概念 焦虑症(anxiety)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通常情况下,老年焦虑与躯体疾病并存,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躯体症状表现更为突出,易忽视焦虑的存在。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情况,老年焦虑症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躯体化症状较突出,如头痛、头昏、胸闷、游走性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感等;常与躯体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合并症同时存在[2老年焦虑症漫谈王润芳]。 2.心理治疗 2.1支持性心理治疗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支持、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提供健康指导,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耐心听患者的倾诉,同情、体贴、安慰患者;提供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困境,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2.2认知行为治疗(CBT) CBT 包括心理教育、自我监测、放松训练、解决问题、暴露于恐惧或消除刺激、行为活化、睡眠卫生和认知重建技巧[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结合病历了解患者存在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并与患者共同分析其焦虑症状的非理性、非客观性;提出问题让患者思考,指导患者认识焦虑症状的根源及症结所在,从而产生顿悟,自觉放弃非理性的认知,重建科学、理性的认知。 2.3催眠疗法 通过与患者潜意识交流, 了解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焦虑根源, 使其暴露于意识之中, 让患者了解并进行疏导、发泄, 以利缓解焦虑症状[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 。 2.4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的发生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焦虑的一种象征和取代的表现, 被直接体验就表现为焦虑障碍。治疗者通过对患者的联想分析或梦的分析,唤醒患者早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患者在分析中有所领悟,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害怕、为什么焦虑,从而缓解或消除其紧张和恐怖症状。[3老年焦虑症综合心理干预临床分析竹道平] 2.5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关爱与治疗。音乐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主动性,对症状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音乐应该是平静的,并能配合放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二、护理问题 1、睡眠障碍 2、抑郁 3、语言交流障碍 4、知识的缺乏 三、评估 1、入院评估 2、心理状态评估 四、辅助检查 1、行为-认知治疗 2、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五、护理措施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六、健康宣教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 2、戒烟酒,有规律生活,进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进糖尿病饮食。 3、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长时间独处 4、危险因素的控制: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药,掌握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5、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等症状及时就诊。

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9-22T15:26:26.57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1期作者:杨本英 [导读] 两组的护理效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并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必要的院外指导等护理措施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杨本英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精神病人疗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31 【摘要】目的:研究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8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都接受了半年的护理,对所有患者使用SAS评分,对照组的轻度焦虑评分452,中度焦虑评分534,重度焦虑评分605,总体满意度80%,观察组轻度焦虑评分451,中度评分465,重度评分548,总体满意度100%。两组的护理效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并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必要的院外指导等护理措施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29-01 焦虑症属于神经症范畴,在神经科中比较常见,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急性焦虑(惊恐状态)和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一般女性多于男性,约为 2∶1。该类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引起焦虑的因素比较多样化,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自身情绪调节因素,这些都会让患者的内分泌出现异常,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让患者产生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就是紧张、恐惧、心悸、盗汗、发抖等。焦虑症会迁延,难治愈,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本组研究中,选择6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法探究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5年6 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焦虑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中焦虑症的诊断,其中住院患者24例,接受门诊治疗和护理指导44例。住院患者中惊恐发作35例,男15例,女2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33例,男 13例,女20例;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无1例死亡,68例住院患者痊愈出院,门诊治疗患者回访康复情况良好。 有资料表明,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焦虑症占神经症总数的 16.8%;焦虑症患者的发病在患者近亲中患病率为 15%,明显高于一般患者的5%。此外,有调查显示,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为2%~4.7%,而在某些特定人群中高达 10%以上。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对患者实施药物指导、健康教育[1]、环境护理等常规措施,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 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情况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其焦虑总分及精神、躯体等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对观察组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总分及精神、躯体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抑郁情况 干预前两组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焦虑症属于一种功能性的精神科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多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强烈的难以忍受的恐惧,有濒死感和失控感以及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而惊叫、呼救,可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震颤、手脚麻木等。发作突然,一般 5 min~10 min 可自行缓解,如果反复发作,1个月内发作 3 次者,可诊断为惊恐发作。而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心慌、心跳加速、胸闷气急、头晕、多汗、吞咽阻塞、喉头异物、胃部不适等。焦虑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公认的是遗传因素和乳酸学说。由于焦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甚至发生自杀等极端事件,在整个患病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整个病程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会给临床的有效治疗带来某些方面的困难。 因此,针对不同个体、不同心理状态施行恰当的护理措施[2],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惊恐发作比较紧急,护士必须镇静、稳重,态度平和,及时让患者离开原来的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动作轻巧。明确对患者说“不要害怕,没有生命危险,几分钟就会过去,一会就好!”并要主动陪伴在患者身旁,耐心倾听和安抚,对其表示理解、同情并认同支持。尤其对有敌意倾向的患者,护士绝不可大声呵斥,对其后果要有预见性,可与同事一起给予适当的限制,并将患者带入监控病房与其他患者隔离开,以免互相影响。如患者坐立不安,不愿独处,又不愿到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尊重患者意见,允许保留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及时将其安排认为与自己要好的病友住在一起,必要时由专人陪护,把危险降到最低。对此类患者当班护士要全面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最少15min 巡视病房1次并做好查房登记。另外,针对病因做好针对性的护理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患者,首先,作为护理人员,不要认为遗传病治愈率不高[3],就丧失治疗的信心,告诉患者“只是与遗传有关,并不是治不好”。正确使用体态语言、肢体语言等,尽量传达能治愈的正性信息给患者,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现代人的压力比较大,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会出现各类情绪疾病,如果不及时的宣泄和调节,就可能会引起精神疾病,对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焦虑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时因为患者的紧张情绪长期无法获得宣泄,持续存在所导致的精神障碍[3]。焦虑症是

浅谈焦虑的心理护理

浅谈焦虑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22T08:47:37.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3期供稿作者:许丽杰 [导读] 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在诸多护理诊断中,焦虑是最常见的诊断。 许丽杰(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医院 024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347-02 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在诸多护理诊断中,焦虑是最常见的诊断。现代医学和护理学认为减轻病人焦虑,是促使病人痊愈和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因素之一,因此,对病人所产生的焦虑现象进行认识、治疗、护理以及预防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将有关内容探讨如下: 1 产生焦虑的有关因素 人在患病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压力和情绪变化,但是不同疾病、年龄、性格、文化素养、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同样刺激、即使相同的条件,情绪的变化和行为表现也会因人而异。有的病人能自行调节情绪达到基本稳定,而不产生焦虑。但是多数病人会引起严重情绪变化。常见原因有:①人际关系人紧张,环境陌生;②诊断不明确;③疗效不明显;④病人是家庭支柱,对老人孩子牵挂惦念;⑤经济负担重;⑥恐惧情绪的延续;⑦疼痛;⑧怕推动事业,怕失去生活能力等。 2 焦虑病人的临床表现 (1)心理改变和行为改变:有的表现心神不安、心烦意乱、精神紧张过敏、哭泣、敌意,有的表现情绪消沉、忧郁、沉默寡言,不理睬人,不愿别人关心他的疾病或其他问题。 (2)生理改变:主要心慌、脉速、血压升高、肌肉紧张,最常见是两手颤抖,出汗多以前额部和手掌最明显。语言改变:声音发颤或说话快而不间断,也可出现用词不当,甚至口吃。 3 减轻和防止病人焦虑的护理方法 (1)判断产生焦虑的原因:焦虑乃是一个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这种威胁是一种躯体的完整性受到威胁,一是个性受到威胁。因此,护士在采集资料时,靠机智敏锐的观察,查明原因,进行疏导。 (2)获得病人的信任:护士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应注意措词、语音、语调的艺术性和灵活性,多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愿意谈出心理话。对病人不愿谈的事情,不应强求,此时应注意如何使病人信任自己,而切忌引起病人的反感。 (3)创造廊环境:良好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可预防或减轻焦虑心情。当病人生活于安全、舒适、整洁、美好的病室内,可较好地防止和缓解情绪和精神上的压力。 (4)倾听病人的诉说,焦虑所致的情绪不安又无法解脱时,病人常表现为哭泣,当眼泪流出后,情绪能得到缓解。有时护士见病人落泪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安慰。此时不要走开,用陪伴方法来缓解病人的心理,病人多于此时将心里的痛苦向护士讲出。倾听病人诉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病人的同情可不须用过多的语言表达,只需耐心倾听就可使病人得到宽慰。 (5)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当病人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爱护,尊重和重视时,会产生安全感,焦虑心情即可减轻。反之,没礼貌的语言和行为,或不理睬、冷淡态度,都可加重其焦虑心理。护士对那些“不合作”的焦虑病人,应给予理解。 (6)分散和转移注意力:在病情允许下,多与病人谈话,让病人之间互相交流,在病房护士进行卫生知识宣传,组织病人看电视、听广播等,都可减轻焦虑心理。 (7)作好操作时的解释:治疗前向病人提供有关资料,让病人知道虽有一些疼痛,但对身体是有利的。护士技术高超,操作熟练对治疗疾病充满信心时,病人会增加安全感,可减轻或预防病人的焦虑心理。 (8)施行松弛疗法:可采用足浴、理疗、按摩等方法减轻病人的肌肉紧张度,用以减轻焦虑心理。进行必要的消遣活动,如散步、娱乐等,以解除病人无聊乏味的孤寂心情。 焦虑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行为表现也多种多样。护理好焦虑病人,使其病人心理平衡、情绪稳定,以达到发挥自身作用,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防止因焦虑而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早日康复的目的。

焦虑的护理

1.保护能力改变容易受伤:与惊恐发作有关。病人在出现急性惊恐发作时,可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对自己的保护能力降低。若是年老体弱的病人,或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疾患,病人惊恐万状,甚至奔跑高声呼救,在无人监护下就容易造成病人摔伤、磕伤、骨折或继发其他躯体疾患。护理措施: 2.活动无耐力表现坐立不安,做事有始无终:与焦虑症状有关。由于焦虑和躯体不适,病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地去做一件事情,或完成一项简单的工作。护理措施: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不能自己料理日常生活,与严重焦虑发作有关。因无名的恐惧、紧张等,病人整日忧心仲忡,再加上诸多的躯体不适,病人除关注自身的焦虑体验外,无暇顾及其他的日常生活料理,包括洗浴、更衣,甚至一日三餐的饮食。护理措施:4.不合作表现拒绝接受治疗护理:与绝望感或药物副反应有关。由于惊恐发作时的失控感和濒死感,病人自认为活不成了,一切治疗护理都对他无效了,有时病人伴有因服药引起的药物副反应,从而加重了焦虑体验。病人有时表现出不服从医嘱,拒绝接受打针、服药和参加各种活动等。护理措施: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一、病人严重焦虑时,应将其安置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干扰。 周围的设施要简单安全,最好能有专人看护。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二、密切观察躯体情况的变化并记录。待病人情绪稳定时,应不失时机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以安慰、镇定病人的情绪。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三、对伴有躯体疾患者,要向其讲明激烈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让病人能从主观上控制情绪反应。注意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四、对有严重躯体疾患的老年病人,除应严密监测外。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增加钙质食物的补充,以防骨折发生。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五、平时运用良好的护理交流技巧。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允许焦虑症病人有适量的情绪宣泄。以防恶劣情绪暴发而影响身体健康。 以上介绍了焦虑症的护理措施,焦虑症病人在出现急性惊恐发作时,可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对自己的保护能力降低。若是年老体弱的病人,或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疾患,病人会惊恐万状,甚至奔跑高声呼救,在无人监护下就容易造成病人摔伤、磕伤、骨折或继发其他躯体疾患。 焦虑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之一、要让病人感受到家属对治疗的信心 焦虑症的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有些病人的病情会有反复,家属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疑虑,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这些疑虑和困惑,家属可私下找医生咨询有关问题,在病人面前应表现出积极、有信心、配合治疗的态度。 焦虑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之二、对病人的关心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不要过度关心

焦虑病人的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的护理措施 焦虑是现代人们的一种常见状况,就现在的都市生活而言,焦虑并不完全算是一种病。焦虑不严重的,人们可以自己调节,可以通过旅行来放松心情,缓解焦虑。但是如果焦虑严重者,就需要到医院进行心理疏导,来缓解焦虑。那么对于焦虑的病人,我们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护理措施呢。 措施一、1、病人严重焦虑时,应将其安置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干扰,周围的设施要简单,安全,所以,焦虑护理最好能有专人来进行;2、密切观察躯体情况的变化并记录。待病人情绪稳定时,应不失时机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以安慰、镇定病人的情绪;3、对伴有躯体疾患者,要向其讲明激烈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让病人能从主观上控制情绪反应。注意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4、对有严重躯体疾患的老年病人,除应严密监测外,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质的摄入,增加钙质食物的补充,以防骨折发生;5、平时运用良好的护理交流技巧,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允许病人有适量的情绪宣。以防恶劣情绪暴发而影响身体健康。

措施二、为病人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但应明确,护士为病人提供的活动内容目的只是一种达到治疗方案的方法,是评价病人情绪改善的尺度。所以,要求有严重焦虑的病人去完成护理所制定的活动内容有时是困难的。为病人安排的活动内容,原则上要简单、轻松、有趣味性。注意一定要考虑病人的兴趣爱好和病人的焦虑程度,不可千篇一律。 措施三、帮助病人逐步先完成短期活动目标,再制定下一步的活动内容.目标的指定一定要逐步进行,不可操之过急。每日评估病人的活动情况。包括活动量和活动持续的时间。同时对有进步的病人及时给予口头或物质的奖励。使病人能接受活动无耐力的症状.主要是告诉病人即使增加少量的活动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恢复自信,有利于减轻焦虑症状。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举措。方法:选取焦虑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向患者进行有关忧郁症知识的讲解、具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心理分析及必要的心理护理等内容。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方式的护理干预,即有关基础知识的讲解及心理指导,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时间。采用焦虑状态评分表(SAS)对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33%,参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5.00%,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焦虑症患者实施科学的心理分析,同时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可以让患者的焦虑和害怕等消极的情绪获得缓解,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值得将此种治疗方式推广应用。 标签:焦虑症;心理分析;综合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的同时,也不断的增加了工作及生活中的诸多压力,致使焦虑症患者人群呈现出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焦虑症患病人群具有年轻化的发展形势[1]。引发焦虑症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周围的生活环境、自身调节及遗传等均有一定的关联性。患有焦虑症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有紧张、不安、恐惧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具有发抖及心悸等情况[2]。本次研究采用分组的方式,探讨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在治疗焦虑症患者期间发挥的价值,所作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26~48岁;参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5~50岁。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相关的焦虑症诊断标准[3],同时所有患者无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情况、严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焦虑、不安、紧张和慌张等情绪。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实施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讲解,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使其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