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最新 WORD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9月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一、课内阅读:(共39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5*3=15分)

1. 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A. “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2.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 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3. 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4.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请将你的脂.

膏/不息地流向人间(2)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3)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4)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搜入巨石的罅.

隙。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装◆◆◆◆◆◆◆◆◆◆◆◆◆◆◆◆◆◆◆◆◆订◆◆◆◆◆◆◆◆◆◆◆◆◆◆◆◆◆◆线◆◆◆◆◆◆◆◆◆◆◆◆◆◆

最新 WORD

(5)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A.zhǐjíshuòmǎo fǒu zhì

B.zhǐjièlìliǔfǒu zhì

C.zhījíshuòliǔxiàchì

D.zhījièlìmǎo xiàchì

5.“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

(二)课内诗歌鉴赏(共24分)

I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8分)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6.这首词的上阕中“看”字引出的意象有哪些?(3分)

7.上阕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多个角度,请作简要分析。(6分)

8.下阕中的“同学少年”这个群体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9.“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何作用?(6分)

II阅读《红烛》,完成后面的问题。(共6分)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最新 WORD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

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

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0.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

11.“红烛”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请写出这一意象的三个特点,并分析其内涵。(3分)

二、默写:(11*1=11分)

12.名句默写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与同学一起畅游橘子洲,青春无限、满怀青春,意气风发的一句:,;,。

(3)《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

(4)指点江山,,。

三、课外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七律·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注]

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作诗那天正好是毛泽东生日,在冬至后的第四天。1962年冬,中国刚经历了三

年特大灾荒,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反华的浪潮。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大雪横飞、乌云滚滚、万紫千红都已凋零的茫茫冬景,是对自然景象的客观描写,没有象征意味。

B.作者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驱一切“虎豹”“熊罴”,“虎豹”“熊罴”都指反动邪恶势力,在诗意上又与冬景相协调。

C.作者以在最寒冷的时节独傲霜雪的梅花,象征作者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

的精神。

D.此诗将险恶的环境与抒情主人公的坚强意志进行对比,将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

挺立的“梅花”进行对比,加强了表达效果。

14.请你联系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10分)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5.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6.“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9分)

游子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

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

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

他沈浮在鲸鱼海蟒间: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游

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还

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唔,

永远沈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17.下列是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

想起了家园。

B.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他沉浮在鲸

鱼海蟒间”,处境如此艰险,自然顾不得家园,只得“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C.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

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D.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探求,另一方面又有

着无法摆脱的茫然若失、怅惘疲惫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便有所流露。

18.诗人在第二节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5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

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

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

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

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

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1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

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

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D..“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20.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1.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五、微写作:(8分)

22.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岁,它是一个人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生机勃发、朝气蓬勃。十五、六岁的你可曾感受过青春的酸甜苦辣?请你以“青春”为话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150字左右。

23.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11.411.4.202019:0919:09:50十一月-2019:09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四日2020年11月4日星期三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19:0911.4.202019:0911.4.202019:0919:09:5011.4.202019:0911.4.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11.4.202011.4.202019:0919:0919:09:5019:09:50

5、三军可夺帅也。星期三, 十一月 4, 2020十一月 20星期三, 十一月 4, 202011/4/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7时9分7时9分4-十一月-2011.4.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11.420.11.420.11.4。2020年11月4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四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19:0919:09:5011.4.2020星期三, 十一月 4,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