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翻译

《孟子三章》翻译
《孟子三章》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节令比不上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地形,有利的地势、地形比不上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节令比不上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地形啊。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 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势、地形比不上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诚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 在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翻译中英文对照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名称中英文翻译对照 (2009级培养计划)

实践环节翻译 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大学物理College Physics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Functions of Complex Variable and Integral Transforms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Probability and Random Process 物理实验Experiments of College Physics 数理方程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电子信息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计算机应用基础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电路原理Principles of Circuit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s C语言程序设计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信息论基础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heory 信号与线性系统Signals and Linear Systems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Marxism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Thoughts of Mao and De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dern Chinese History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Moral Education & Law Basis 形势与政策Situation and Policy 英语College English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odern Global Economy and Politics 卫生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sychological Health Knowledge Lecture 公共艺术课程Public Arts 文献检索Literature Retrieval 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 普通话语音常识及训练Mandarin Knowledge and Training 大学生职业生涯策划 (就业指导)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of Employment ) 专题学术讲座Optional Course Lecture 科技文献写作Sci-tech Document Writing 高频电子线路High-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s Theory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现代通信技术Moder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西方翻译理论

一.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早期北美翻译学派) Development: ①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began to study the human’s brain function in the translation . ②It also put forward the nature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ranslation ③It purposed many questions about epistemology which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 translation study and practice. ④It also doubt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evaluation. ⑤The scholars in NATW subverted many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chool and expressive form. ⑥It believed tha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literary criticism. While opening up new perspectives, the general approach as practiced in 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might be characterized by a theoretical naive and subjective methodologies that tend to reinforce whatever theoretical values individual translators hold. 1.I. A. Richards Richards is a critic, linguist, poet, founder of New Criticism. He is often labeled as the father of the New Criticism, large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his first two books of critical theory, The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ractical Criticism. Richards’s initial premises remain intact: he still believed that the field consists of texts containing a primary body of experience that readers could discern; with the proper training, a consensus could be reached regarding what that experience might be. Richards’s aims were threefold: (1) to introduce a new kind of documentation in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 (2) to provide a new technique for individuals to discover for themselves what they think about poetry; (3) to discover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2. Ezra Pound Ezra Pound’s theory of translation focused upon the precise rendering of details, of individual words and of single or even fragmented images; Pound’s theoretical writing fall into two periods: an early imagist phase that, while departing from traditional forms of logic, still occasionally contained abstract concepts and impressions; and a second late imagist or vorticist phase that was based on words in action and luminous details; Pound's emphasis was less on the "meaning" of the translated text or even on the meaning of specific words. Instead, he emphasized the rhythm, diction, and movement of words; Pound supposes that we can have a creative translation beside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 Western translation history 翻译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5次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当时最著名的译作为《希腊文旧约圣经》(Septuagint). 据说该译作由72名学者在72天内从希伯来语译为希腊语,以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学习《圣经》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希腊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发展中的罗马,罗马文学家将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和大批希腊戏剧作品译为拉丁语或用拉丁语改编希腊戏剧,打 开了欧洲翻译的局面,使古希腊文学得以传播和继承。 第二个高潮发生于公元4世纪至6世纪之间。它与基督教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圣经》 是基督教的经典,要传播基督教必须将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的《圣经》译为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接受,于是各种译本相序问世,其中杰洛姆(Jerome)翻译的《圣经通用本》(the Vulgate)最具权威性。出于对宗教的狂热和对上帝的敬畏,当时许多译者认为忠实地传达 原文意思必须采用直译的方式,所以他们的译文难懂,而杰洛姆(Jerome)的思想比较开明,他坚持“在不损害意思的前提下,应当使译文符合译语的韵律和各种特征”,因此他的译文流畅自然,易于读者接受。 第三个高潮是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由于基督教与穆斯林对彼此的文化深感兴趣,大 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希腊语译成古叙利亚语,西班牙的托莱多因翻译活动的繁荣 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这一高潮持续了近一百年。 14-16时机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思想、文学和艺术的革新,引 起了翻译的第四次高潮,翻译活动的高潮,又推动了思想、文学和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发展。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将《圣经》译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德语,为现代德语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路德翻译《圣经》的原则之一是:“译者必须同家庭主妇、街上的儿童和市场上的 普通人谈话,了解他们怎么说话,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使民众明白并意识到有人在用德语 同他们谈话。”路德的这一原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圣经翻译摆脱宗教 思想的禁锢,顺应民意的重大突破。他的人文主义观点,无疑影响了《圣经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的译者。1611年英王詹姆士一世钦定的这一《圣经》译本,以通俗、优美、

西安翻译学院各专业主要课程一览表

西安翻译学院各专业主要课程一览表 类型 层次开设院系专 业 名 称 专业代码主要课程 计划内本科外国语学院英 语 050201 基础英语、英语听 力、英语口语、英 语写作、英语泛 读、高级英语、英 汉、汉英翻译、英 语语言学、英美文 学等。 日 语 050207 基础日语、高级日 语、日语视听、日 语口语、日汉翻 译、日语写作、日 本文学选读、日本 概况等。 德 语 050203* 基础德语、语言训 练、德语听说、德 语写作、德语泛 读、德语国家概 况、德语语法难 点、高级德语、德 汉-汉德翻译、口 译、德国文学作品 选读等。 #p#分页标题#e# 计划内本科经济管理学院财 务 管 理 110204 基础会计学、微观 经济学、宏观经济 学、统计学、管理 学、审计学、市场 营销、中级财务会 计、中级财务管 理、高级财务管 理、资产评估、财 务分析、管理信息 系统、投资学等。国 际 020102 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国际经济

经济和贸易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人力 资源管理110205 管理学、人力资源 管理学、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 统计学、基础会计 学、社会保障制 度、经济法、财务 管理、劳动关系管 理、市场营销学 等。 市 场营销110202 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管理学、 货币银行学、经济 法、基础会计学、 统计学、财务管 理、市场营销学、 消费者行为学、广 告管理、市场调查 和预测、服务营销 学、物流管理等。 计划内 #p#分页标题#e# 本科信息工程学院 电 子 信 息 科 学 和 技 术 071201 电路原理、模拟电 子线路、高频电子 线路、数字电路及 逻辑设计、通信原 理、信号和系统、 微机原理和接口 技术、数字信号处 理、自动控制原 理、计算机网络和 通信、天线和电波 传播等 计 算 机 科 学 和 技 080605 电路原理、线性代 数、模拟电子线 路、概率论和数理 统计、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字电路和逻辑 设计、汇编语言程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翻译理论在现代尤其是20世纪50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熟知翻译理论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和翻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会有重要的帮助和价值。鉴此,这里将简单介绍西方的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研究可以粗略地分成五个部分: 1.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 2.语言学中心阶段 3.系统翻译理论 4.文化研究的面面观 5.翻译的哲学理论 6.综合性学科翻译研究 一.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 背景知识 20世纪以前的漫长时间里,翻译理论建立在语文学基础之上,许多哲学家,语 文学家,作家和诗人研究的重心是如何翻译经典文学作品。 1.核心 A、直译与意译的交锋 B、忠实,精神和真理的定义 2.代表人物 A. 西赛罗 他坚持他是以演说家而不是以解释者来翻译的。他倡导意译 B.哲罗姆 他采取意译而不是直译的翻译方法 C.多雷 他提出了翻译五原则 D.约翰德莱顿 提出了翻译三分法:逐字对译,活译,拟作 E.亚历山大泰特勒 在他的文《翻译的三原则》中提出了翻译的三个原则 F. 马丁路德 通过翻译将精英通俗化 G.施莱尔马赫 提倡保留原作的原味 H.弗朗西斯纽曼 强调原作的异味 I. 马修阿诺德 提倡透明的翻译方法

二.语言学中心阶段 背景知识 在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了普遍语言学理论,既为语言学提供了基础,也促使了翻译的语言学研究的建立。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布卢姆菲尔德的结构语言学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都为翻译理论家进行语言学方向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基础。 主要理论1:对等和等效(1950s-1960s) 1.代表人物 (1)罗曼雅各布逊 A.描写了翻译的三类型: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B.提出语际翻译指用一种语言替换另一种语言种的整个信息 C.强调对等的差异性 (2)尤金奈达 A.提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B.提出著名的读者反应理论 C.他的理论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基础 (3)皮特纽马克 A.提出语义对等和交际对等 (4)韦内科勒 A.区分了对应和对等 B.描写了五种对等:外延意义,隐含意义,文本规则,语用及形式对 等 主要理论2:翻译级转换理论(1950s-1970s) 1.翻译级转换:将原语翻译到目的语过程中发生的语言方面的小改变。 2.代表人物 (1)韦内和达贝尔 在韦内和达贝尔的模型(1958)中,他们定义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 俩种翻译策略 (2)凯特福特 A.区分了形式对应和文本对等 B.考虑了俩种级转换: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主要理论3:功能理论(1970s-1980s,起源德国) 1、代表人物 (1)凯瑟琳莱斯 A.强调文本层次上的对等,将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联系 起来。 B.总结了四种文本:信息,表达,使动,和视听媒体文本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详)

翻译学必读 1语文和诠释学派 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 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 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 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 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M.K.Halliday(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 4目的学派 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Reiss,Vermmer,Nord 等。Reiss(1971,1988,2000)强调的是文本层面的对等,主张文本的类型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Holz-Manttari(1984)则认为在翻译过程是一个交际、互动的过程,涉及各种各样的角色。Vermmer(2000)继承并发展了Reiss的观点。 5文化学派the Culture School Even-Zohar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将文学翻译视为文化的,文学的和历史的过程或系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是更加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其中,Lefevere (1992)逐渐从系统理论转向文化学研究,将翻译看作‘重写’的过程,审视围绕着翻译文本的意识形态冲突等课题。Simon(1996) 和一些女权主义者则重点研究文化学研究中的女性意识。后殖民主义文化学方向的代表人物是Bassnett和Trivedi (1999),他们认为,无论在殖民化的过程中还是在被殖民的社会,翻译都十分活跃。文化学派的研究有着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各自的侧重点,丰富了翻译研究的内容。 6解构学派 本雅明本人不属于解构学派,但他的著作《译者的任务》通常被看作解构学派对翻译研究的缘起和根据。本雅明率先指出,翻译不可能与原作相等,因为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作,况且,没有蜕变,也就不会产生‘后起的生命’。本雅明认为,译者的任务不是在目标语中复制原文,而是颠覆原语的体系,把潜藏于原文的精神内容表达出来。德里达则更进一步,在他的著作《巴别通天塔》中,翻译被看作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学界认为德里达将翻

各专业课程英文翻译

各专业课程英文翻译(精心整理) 生物及医学专业课程汉英对照表 应用生物学 Applied Biology 医学技术 Medical Technology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医学 Medicine 生物学 Biology 护理麻醉学 Nurse Anesthesia 进化生物学 Evolutionary Biology 口腔外科学 Oral Surgery 海洋生物学 Marine Biology 口腔/牙科科学 Oral/Dental Sciences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骨科医学 Osteopathic Medicine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耳科学 Otology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理疗学 Physical Therapy 口腔生物学 Oral Biology 足病医学 Podiatric Medicine 寄生物学 Parasutology 眼科学 Ophthalmology 植物生物学 Plant Physiology 预防医学 Preventive Medicine 心理生物学 Psychobiology 放射学 Radiology 放射生物学 Radiation Biology 康复咨询学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理论生物学 Theoretical Biology 康复护理学 Rehabilitation Nursing 野生生物学 Wildlife Biology 外科护理学 Surgical Nursing 环境生物学 Environmental Biology 治疗学 Therapeutics 运动生物学 Exercise Physiology 畸形学 Teratology 有机体生物学 Organismal Biology 兽医学 Veterinary Sciences 生物统计学 Biometrics 牙科卫生学 Dental Sciences 生物物理学 Biophysics 牙科科学 Dentistry 生物心理学 Biopsychology 皮肤学 Dermatology 生物统计学 Biostatistics 内分泌学 Endocrinology 生物工艺学 Biotechnology 遗传学 Genetics 生物化学 Biological Chemistry 解剖学 Anatomy 生物工程学 Biological Engineering 麻醉学 Anesthesia 生物数学 Biomathematics 临床科学 Clinical Science 生物医学科学 Biomedical Science 临床心理学 Clinical Psychology 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Cellu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精神病护理学 Psychiatric Nursing 力学专业 数学分析 Mathematical Analysis 高等代数与几何 Advanced Algebra and Geometry 常微分方程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数学物理方法 Method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计算方法 Numerical Methods 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弹性力学 Elasticity 流体力学 Fluid Mechanics 力学实验 Experiments in Solid Mechanics 机械制图 Machining Drawing 力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 气体力学 Gas Dynamics 计算流体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弹性板理论 Theory of Elastic Plates 粘性流体力学 Viscous Fluid Flow 弹性力学变分原理 Variational Principles inElasticity 有限元法 Finite Element Method 塑性力学 Introduction of Plasticity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西方翻译理论有着严格的方法论、精确的理论描述、细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战后西方翻译研究更是欣欣向荣,翻译流派异彩纷呈,翻译大家层出不穷,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异。译介和引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成果,加强中西译论的交流与对话,无疑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大有裨益。 正如奈达所说,翻译理论应“兼容并包,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翻译中的种种难题”。积极地了解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打破翻译研究的地域、学科、流派的限制,形成跨学科综合、多元互补的研究格局,汲取一切译论研究成果,这无论对初涉译事的后生或对有相当经验的译者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西方翻译理论也包括古典译论、现代译论、当代译论,尤其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更是流派林立,如美国翻译培训派: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翻译科学派: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威尔斯:翻译的科学、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早期翻译研究派: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霍姆斯、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多元体系派: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瓦解、通加诺夫:文学的演变、佐哈尔:系统内部文学的联系、图里:目标系统;解构主义派:福科:解构原文、海德格尔:重新认识命名、德里达:系统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解构与创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大家包括奈达(三个发展阶段、对等概念、逆转换理论)、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翻译的界定与分类、翻译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威尔斯(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交际过程、翻译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文本类型与翻译原则)、纽马克(语义结构、翻译原则、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斯坦纳(翻译是理解的过程、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步骤)、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的定义及实质、翻译理论的定位、语义与翻译、翻译的层次)、费道罗夫、v.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理论、穆南(语言与意义、“世界映象”理论与可译性、意义交流与翻译、可译性与限度)、塞莱丝柯维奇和法国释意理论(释意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另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也典型地体现在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及其它以“解构为方法论”,以及以对“权力话语”的关注为重点的各种翻译理论,代表性的译论家有西门、巴巴拉.哥达德、凯特.米勒特、艾德里安.里奇、玛丽.艾尔曼、桑德拉.吉尔伯特、苏桑.格巴与埃莱娜.西苏、罗宾逊、巴斯奈特、特里弗蒂、韦努蒂、尼南贾纳、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根茨乐、玛丽亚.提莫志克、本雅明、德里达、保尔.德曼、欧阳桢、Luise Von Flotow, Denison Norman, Graham Joseph F, Van Gorp Hendrik, Asad Talal, Brisset Annie, De Lotbinière-Harwood Susanne, Cheyfitz Eric, Chamberlain Lori, Spivack Gayatri Chakravorty, Niranjana Tejaswini, Mehrez Samia, Jacquemond Richard, Rafael Vicente L., Williams Patrick, Laura Chrisman, Vieira Else Ribeiro Pires, Sengupta Mahasweta, Lambert José, Franco Aixelā J avi er, Von Flotow Luise, Kathleen Davis. 李文革在《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将西方的翻译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解构主义阶段,比较简洁地概括了西方译论的整体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他又从类型上对翻译的文艺学派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翻译阐释学派、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法国释意理论派等八个派别进行了逐一论证,分析和研究。具体来说,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包括:20世纪以前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如俄国翻译的文艺学派、前苏联翻译的文艺学派,以及20世纪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包括布拉格学派与雅可布逊、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美国结构学派与奎因、交际理论与奈达和威尔斯、德国功能派与诺德、前苏联的语言学派与费道罗可和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研究学派则包括早期翻译研究学派与霍姆斯、多元系统学派与埃文——佐哈尔、描写学派与图里、文化学派与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综合学派与斯奈尔——霍恩比、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翻译的阐释学派包括两种翻译途径与施莱尔马赫、阐释学翻译模式与斯坦纳、阐释学理解观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翻译的解构主义流派包括“异延”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德里夫、“纯语言”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本亚明、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与韦努蒂。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包括翻译培训班的理论基础与理查兹、细节翻译理论与庞德、翻译的矛盾观与威尔。法国释意理论派则包括释意理论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翻译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 西方翻译理论的渊源表现在三大模式探究,两千多年的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史是霍拉斯等人开创的。霍拉斯(Horace)拒绝绝对的忠实和对等。西塞罗(Cicero)认为译者“不应以僵化的理念为原则来指导翻译中的模仿”。杰罗姆(Jerome)代替了意义“独尊的”单元翻译观,进入了西方古典译论的鼎盛时期。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所创立的诠释派对意义求本溯源,反对对<圣经>的神权论教条主义解释。 研究西方翻译理论就应该研究它的梗概、变迁和发展,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翻译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陈述了自己意见,既吸收当代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突出重点,对西方翻译领域各历史时期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领域的代表人物、代表译作、思想流派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加以叙述与评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相互间的促进、演变和发展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讨论,对于翻译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性质及方向,又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认识和见解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两大转向 三大突破 1)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 的研究,也即从“怎么译”的问题,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提出了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中的等值论等研究,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它对翻译所作的微观分析,无疑使人们对翻译的过程和目标,看得更加清楚了,更加透彻了。 2)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作者和接受者身上。它借鉴了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等理论,跳出了对译文与原文之间一般字面上的忠实与否之类问题的考察,而注意到了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还注意到了译者在这整个的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当代翻译研究的最大突破还表现在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研究者开始

关注翻译研究中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因素。他们一方面认识到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形式,注意到它不仅与语言学,而且还与文艺学、哲学甚至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翻译研究最终关注的当然还是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诸如文化误读、信息增添、信息失落等。 两大转向 1)语言学派的转向 2)从文化层面来审视翻译的转向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语言学派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出现了一批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功能理论、话语理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学者,他们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交际学等角度,提出了相对严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开拓出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给传统的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他们是当代西方翻译史上名副其实的翻译理论家,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雅 可布逊(Roman Jakobsor)尤金?奈达(Eugen A. Nida )卡特福特(J.C. Catford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是这批学者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史上的理 论层面。

大学各专业名称英文翻译——理科SCIENCE

大学各专业名称英文翻译——理科SCIENCE 理科 SCIENCE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矩阵分析 Matrix Analysis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Design Methods of Object oriented Program 李代数 Lie Algebra 代数图论 Algebraic Graph Theory 代数几何(I) Algebraic Geometry(I)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 论文选读 Study on Selected Papers Hoof代数 Hoof Algebra 基础代数 Fundamental Algebra 交换代数 Commutative Algebra 代数几何 Algebraic Geometry Hoof代数与代数群量子群 Hoof Algebra , Algebraic Group and Qua numb G roup 量子群表示 Representation of Quantum Groups 网络算法与复杂性 Network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组合数学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代数学 Algebra

半群理论 Semigroup Theory 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 图的对称性 Graph Symmetry 代数拓扑 Algebraic Topology 代数几何(II) Algebraic Geometry(II) 微分几何 Differential Geometry 多复变函数 Analytic Functions of Several Complex Varian les 代数曲面 Algebraic Surfaces 高维代数簇 Algebraic Varieties of Higher Dimension 数理方程 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Equation 偏微分方程近代方法 The Recent Method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 ns 激波理论 The Theory of Shock Waves 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解的存在性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Non-linea r 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 粘性守恒律解的稳定性 Stability of Solutions for Viscous Conservation Laws 微分方程数值解 Numerical Methods fo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小波理论与应用 Wavele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Numerical Methods for No-linear System s of Eq uations 网络算法与复杂性 Network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Graph Theory 60

大学各专业名称英文翻译——理科SCIENCE

大学各专业名称英文翻译理科SCIENCE 理科SCIENCE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矩阵分析Matrix Analysis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Desig n Methods of Object orie nted Program 李代数Lie Algebra 代数图论Algebraic Graph Theory 代数几何(I )Algebraic Geometry (I) 泛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 论文选读Study on Selected Papers Hoof 代数Hoof Algebra 基础代数Fundamental Algebra 交换代数Commutative Algebra 代数几何Algebraic Geometry \ /

Hoof 代数与代数群量子群Hoof Algebra , Algebraic Group and Qua numb G roup 量子群表示Representation of Quantum Groups 网络算法与复杂性Network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组合数学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代数学Algebra 半群理论Semigroup Theory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 图的对称性Graph Symmetry 代数拓扑Algebraic Topology 代数几何(II ) Algebraic Geometry (II ) 微分几何Differential Geometry 多复变函数Analytic Functions of Several Complex Varian les 代数曲面Algebraic Surfaces 高维代数簇Algebraic Varieties of Higher Dimension 数理方程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Equation

大学各专业名称英文翻译(一)——工学_ENGINEERING

大学各专业名称英文翻译(一)——工学ENGINEERING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高等数理方法Advanced Mathematical Method 弹塑性力学Elastic-Plastic Mechanics 板壳理论Theory of Plate and Shell 高等工程力学Advanced Engineering Mechanics 板壳非线性力学Nonlinear Mechanics of Plate and Shell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 弹性元件的理论及设计Theory and Design of Elastic Element 非线性振动Nonlinear Vibration 高等土力学Advanced Soil Mechanics 分析力学Analytic Mechanics 随机振动Random Vibration 数值分析Numerical Analysis 基础工程计算与分析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Founda tion Engineering 结构动力学Structural Dynamics 实验力学Laboratory Mechanics 损伤与断裂Damage and Fracture 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 有限元与边界元分析方法Analytical Method of Finite Element and Boundary Element 最优化设计方法Optimal Design Method 弹性力学Elastic Mechanics 高层建筑基础Tall Building Foundation 动力学Dynanics 土的本构关系Soil Constitutive Relation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Emerging Communications Theory and Technology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网络理论与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医用电子学Electronics for Medicine 计算微电子学Computational Microelectronics 集成电路材料和系统电子学Material and System Electronics for In tegrated Circuits 网络集成与大型数据库Computer Network 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Large scale Database 现代数字系统Modern Digital System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Design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Moder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网络信息系统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图像传输与处理Image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图像编码理论Theory of Image Coding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虚拟仪器系统设计Design of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Signal Processing for Biology and Medicine 光纤光学Fiber Optics

★西方翻译理论史解析

1.1古代翻译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古罗马时期的翻译活动室西方翻译史上第一次大的翻译高潮,带有明显的文学活动性质。及至进入罗马帝国后期,宗教翻译逐渐成为西方翻译界的主流。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1.2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 公元四世纪出现了《圣经》的多种拉丁文译本,其中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1.3中世纪西方翻译 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门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与巴格达的“翻译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1.4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

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大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阿米欧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传》),查普曼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罗里欧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社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西方翻译史的第五次高潮 文艺复兴后,从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二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继续向前发展。虽然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这一时期的翻译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但仍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译著。其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的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1.6西方翻译史的第六次高潮 第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