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第一篇后半部分+

人大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第一篇后半部分+
人大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第一篇后半部分+

16.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4月IMF通过了以该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以美元为中心,国际储备多元化的浮动汇率体系,但它不像布雷顿森林体系那样有约束性的条款和内容,它是无规则,无体系的。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明确规定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今后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最终取代黄金和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69年为解决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而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和计账单位,代表成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特别提款权按照成员国在基金组织认缴份额比例进行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可通过基金组织提取外汇,可同黄金、外汇一起作为成员国的储备,故又称“纸黄金”。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17. 名词解释: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投资是以资本增值或其他经济目的所进行的超出国界的投资。是资本的国际流动的主要方式。国际投资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两种。

国际直接投资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政府、企业或个人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国外资本合营企业,并对企业拥有全部或部分管理控制权的投资。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在国外直接经营企业的投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实体性、控制性、渗透性和跨国性。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

?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进程,促使国际分工的深化。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东道国而言,可以弥补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经济发展;影响国际收支;也有消极影响。

?对资本输出国而言,可为国内过剩资本找到出路,并获得丰厚利润,但也有不利的一面。

三、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及特点: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由单向流动变为相向流动。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日趋活跃。

?区域内相互投资日趋扩大。

?国际直接投资部门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再投资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投资是海外子公司以其利润和在当地筹措的资金所进行的投资。

7. 1990年代后,跨国并购成为主要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公司、合作开发、补偿贸易、BOT方式、跨国并购

国际间接投资

一、国际间接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

国际间接投资指投资主体所进行的各种贷款和在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方面进行的投资。与直接投资相区别,国际间接投资一般对于投资标的不具有实质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只是通过投资获得利息性收入。从定量的角度看,即便是直接投资形式,只要未拥有投资企业所有权的25%,也被认为是间接投资。

二、国际间接投资的特点:

1、国际间接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无控制权;

2、流动性大,风险性小。

国际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因为无控制权),随着二级市场的日益发达与完善,证券可以自由买卖,流动性大,风险性小。

3、投资渠道不同。

国际间接投资必须通过证券交易所才能进行投资。直接投资只要双方谈判成功即可签定协议进行投资。

4、投资内涵不同

国际间接投资又可称为“国际金融投资”,一般只涉及到金融领域的资金,即货币资本运动。/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的投资,它不仅涉及到货币资本运动,还涉及到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运动及其对资本使用过程的控制。

5、自发性和频繁性。

国际间接投资受国际间利率差别的影响而表现为一定的自发性,往往自发地从低利率国家向高利率国家流动。国际间接投资还受到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经常在国际间频繁移动,以追随投机性利益或寻求安全场所。

6、获取收益不同。间接投资的收益是:利息和股息。直接投资的收益是:利润

三、种类和形式

分为国际信贷和证券投资,国际信贷中包括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证券投资包括债券和股票。

四.国际间接投资的市场机制:

1. 利益机制

2. 汇率机制:

国际间接资本流动与汇率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国际收支逆差,经济实力弱,外汇:供 < ,汇率下跌,本国对外汇需求增加,外国资本流入;国际收支顺差,经济实力强外汇:供 > 求,汇率上升,外国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资本流出。

18. 简述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

见上题

19. 简述跨国公司的产品经营策略和价格经营策略的基本内容.

(1)跨国公司的产品经营策略:

?实行定点生产、定向销售的企业内国际分工策略:

?产品的供应与分配策略:

?产品多样化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任何一种新产品一旦上市,便开始了其生命的周期,这个周期可以划分为四大阶段:创新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跨国公司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2)跨国公司的价格经营策略:

制定转移价格,以达到逃税、规避风险和调高利润等目的。

20.简述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政府、企业或个人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国外资本合营企业,并对企业拥有全部或部分管理控制权的投资。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在国外直接经营企业的投资行为。

一、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占国际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是指所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非股权安排,在两个或更多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以从事跨国生产和经营的现代企业组织。是集生产、贸易、金融活动及科研开发于一身的经济实体。

二、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是海上和陆上石油合作勘探开发的简称。它是目前国际上在自然资源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其最大的特点虽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合作开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勘探、开发和生产阶段。合作开发比这种方式,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所占比重很小。

三、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国际贸易中以产品偿付进口设备、技术等费用的贸易方式。它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买方以赊购形式向卖方购进机器设备、技术知识等,兴建工厂企业,投产后以所生产的全部产品、部分产品或双方商定的其他商品,在一定期限内,逐步偿还贷款本息。

四、BOT方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五、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cross-board M&A,简称 M

—A方式)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21.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国际间接投资指投资主体所进行的各种贷款和在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方面进行的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信贷与证券投资

一、国际信贷

国际信贷(International Credit)是一国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公司企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国际信贷包括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investment in securities)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债券分为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国际债券还可分为传统债券与欧洲债券。传统债券指借款人在其本国以外的某一个国家发行的、以发行地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在美国发行的外国债券(美元)称为扬基债券;在日本发行的外国债券(日元)称为武士债券。欧洲债券是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际组织在国外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22.当代国际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国际金融市场是在国际范围内从事各种金融交易活动,从而实现国际资金的融通、国际债权债务的清理,以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交易场所。

当代国际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最主要部分。它大大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即由本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信贷中介变为与市场所在国国内金融体系相隔离而主要由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从事境外交易的国际信贷中介,其交易所使用的货币与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不同,其交易活动既不受所使用货币的发行国管制,也不受市场所在国国内金融体系的有关规章制度管辖。

23.名词解释:外债;偿债率;出口债务率;经济债务率(负债率);偿息率。

外债

外债是本国公共、私人部门欠下非本国居民债务的总称。(一国居民按照契约规定,应向非居民偿还的各种债务本金和利息的统称。)广义外债指一国外资的净流入。狭义外债指外国私人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的贷款。

偿债率

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总额与出口额之比。它是分析、衡量外债规模和一个国家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般国家的偿债率的警戒线为20%,发展中国家为25%,危险线为30%。

出口债务率

出口债务率指当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安全线为100%。

经济债务率(负债率)

经济债务率(负债率)指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常值应低于10%,安全线为30%,警戒线50%。

偿息率:债务付息与出口额之比。反映一国借款成本及债务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区别一国有无债务困难的依据之一。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为l0%左右。

第三篇思考题:

1.试述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60年代末: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平行并存。

第二阶段:70年代—80年代末,美、苏、日、欧四极格局。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多极化加速发展。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

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不同判断:

1.以美、日、欧为中心的三大区域经济组织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世

界经济新格局。

2.认为东亚尚不足以与美欧抗衡成为世界经济第三极。

3.美国居首,美日欧多极并存,北强南弱的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未来趋势:欧美继续保持优势,但优势地位不甚突出,金砖四国引领全球发展,日本逐渐没落,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以较快速度增长,占世界比重增大,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并逐渐摆脱西方经济控制。

(自己找的)

2.发达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宏观调控的重心是需求,又被称为“宏观需求管理模式”

特点:

1. 私人垄断企业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

2.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容置疑。

3. 必要的宏观调节着眼于维护自由经济。

从国家、企业和市场三者关系上看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

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特点: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资源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资源的配置实施引导。政府对经济干预和调

节的范围、力度以及时间之长都明显强于其他国家。

从国家、企业和市场三者关系上看:政府既调节市场,又直接引导企业,并把重点放在引导企业上。

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特点: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是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鼓励和发展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防止垄断、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以达到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实现大众的福利。简而言之,是市场的自由原则和社会公平原则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弊端:

1.高福利产生大量无竞争力的劳工。

2.社会福利负担重,政府开支庞大,财政赤字。

3.高税收抑制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精神。

3.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及其产生原因。

一、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解释:

1.认为美国90年代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三低一高”现象已超出了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的解释能力,故称其为“新经济”。如“菲利普斯曲线”

断定,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存在着反相关关系,失业率低,通涨率就高,反之亦然。

2.是指已经存在多年的两种广泛的趋势: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

命。

3.OECD认为,新经济表现有三:长期增长趋势,而不是周期性增长;

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增长的源泉扩大。

4.克林顿认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美国所经历的这段经济扩张和

经济转变堪与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相媲美;二是信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

5.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以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为基础,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经济增长突破传统模式,可以稳定增长的一种新型经济。

6.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和知识为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

经济。具有四个特征:

7.是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形态之后的又一崭新的经济形态。

二、产生原因:

1. 美元利益带来的财富效应的支撑作用。

美国具有单方面发行美元的特权。(铸币税)

2.积极利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增加了出口并得到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利用美圆优势,通过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为其发展提供资金和商品;

依靠其多方优势通过GRE考试吸引和跨国公司海外录用等方式猎取各国人力资本。

3. 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是主导力量。

4. 经济全球化为美国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规模和资源。

信息化和全球化是新经济发展的两大推动力。

5. 强劲的消费增长势头刺激了生产和服务也的效益剧增,激活了美

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6. 制度创新的推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重要原因。

经济政策上,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推出了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对外贸易新战略,对失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从企业制度上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创新,如模糊经营范围和缩小企业规模等;从市场方面看,创造了一系列新市场形式:如纳斯达克市场、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等。

7. 发达的金融业促进了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中风险投资功不可没。

风险投资被称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4.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是什么?

产生背景(ppt上没有,我也不知道这个对不对…):

总体背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生产力水平低;生活水平低下;经济结构畸形,单一;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对外的依附性。发展中国家面对这些经济特征,根据不同的国情,产生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

产生背景:进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主要内容:是一种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它要求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地依赖自己的劳动力、原材料和技术,生产本国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以替代这些产品的进口。其核心是通过保护主义政策,发展满足本国市场需要的制造业,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替代原来需要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并逐步实现工业化。

出口导向战略:

产生背景: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这些国家的经济一般具有的经济特征是二元经济,即一部分是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而另一部分却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特征。它们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主要内容:是一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比较利益为原则,充分发挥本国的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借助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力量,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出口工业,以工业制成品出口来替代农矿初级产品的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速工业化的实现。

5.什么是“拉美模式”和“东亚模式”?

东亚模式是一种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探索中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混合经济+自由市场+集权或分权型的现代国家机构。东亚的迅速崛起和东亚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东亚现代化已经取得或接近成功。

在经济领域,东亚模式有以下特征:(1)最主要的特征是高经济增长率;(2)倡导经济立国,以经济建设及追赶欧美为国家战略的中心任务;

(3)实行外向型经济;(4)国家对经济适度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5)收入分配相对均等。

在政治领域,东亚模式有如下特征:(1)实行积极、进步的威权主义体制,稳定社会秩序;(2)对政局采取强制性稳定;(3)受到良好教育、有专业特长、在政府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精英和政治精英主导经济生活,即专家治国;(4)反腐倡廉;(5)强调法治;(6)经历集权向民主政体的转型。

在文化领域,东亚模式植根于强调人际和谐、服从集体、伦理道德的儒家传统文化。儒家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也存在专制特权等糟粕,需要一分为二。东亚模式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实现优势互补和交融并进。

拉美模式是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陷入通胀和债务危机中。

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研讨会提出了振兴拉美的华盛顿共识,运用新自由主义治理拉美。

拉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1)贸易自由化,降低和逐步消除关税壁垒;

(2)放松外资管理,投资领域更加开放,外资优惠政策不断增加;(3)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包括直接出售、资本市场股权出售、企业内部向职工股权转让、合资、清理出售和租赁等六种形式,私有制范围广、规模大和外资参与程度高;(4)财税体制改革,实现税制简单化、税收管理现代化等;(5)金融改革,取消利率管制,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地位。

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拉美模式帮助拉美摆脱债务危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过分强调市场机制,忽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改革模式较为激进,造成私人资本外国资本的生产不断集中,国有资产流失加剧,失业问题严重,引发社会分化和收入分配不公,加剧了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6.什么是“休克疗法”?

东欧中亚的经济转型是指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变,既包括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也包括对所有制基础的根本改造。

在东欧中亚经济转型过程中,休克疗法是最主要的转型方式,以俄罗斯和波兰为代表。休克疗法本来是一个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创始人是萨克斯。

休克疗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稳定化:通过紧缩政策稳定宏观经济,改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2)自由化: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3)私有化:通过私有化改造原有的所有制结构,转换基本经济制度

休克疗法有三方面的作用:(1)摧毁旧制度,使得制度演变不可逆转;

(2)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办法,休克疗法在具备条件下可以取得成效;(3)负面影响:作为快速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并不可取。

休克疗法虽然完成了经济转型,但是代价惨重。(1)生产大幅度下降;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3)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外贸恶化,外债增加。

休克疗法造成惨重代价的原因是:(1)激进的改革方案不符合国情;

(2)经互会和苏联解体破坏了原有的经济联系;(3)政局动荡,加大了经济改革的难度。

7.转型国家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转型国家的经济转型是指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变,既包括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也包括对所有制基础的根本改造。

转型国家经济转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激进的休克疗法转型方式,以俄罗斯、波兰为代表,指的是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另一种是渐进的转型方式,以匈牙利为代表。但激进与渐进只是相对而言。

转型国家经济转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稳定化:通过紧缩政策稳定宏观经济,改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2)自由化: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3)私有化:私有化是指把公有财产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私有财产,其中以股份制为主的法人私有形式居多。其最终目标,是要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成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使社会制度变迁,包括有偿私有化、无偿私有化和重新私有化(退回原主)。

私有化改革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公有制范围和规模过大,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不适合现有生产力发展要求;(2)笃信西方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3)为了让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变,必须改造原有制度的经济基础。

经济转型的结果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确立,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发生转变,经济全面开放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 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B.经营环境 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 B.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C.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D.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 A.全面性和世界性 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 A.对外贸易总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 C.保护贸易政策 D.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等政策 11.米德冲突发生在()。 A. 固定汇率制度下 B. 浮动汇率制度下 C. 任何汇率安排下 D.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 12.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Word版

填空(10*2)单选(5*2)多选(5*3)名解(4*5) 简单(2*10)论述(1*15) 一、填空 1、当今世界的国际三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种贸易效应: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3、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分类 以时间的长短为标准: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 以资本的来源为标准:官方的资本流动、私人的资本流动 以资本的特性和作用分: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4、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市场的扩大 5、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实体性、控制性、渗透性、跨国性 6、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及其基本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 职能:汇率监督、提供信贷 7、国际贸易产生的必备条件 (1)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2)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8、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 9、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10、跨国公司的分类、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 分类:横向型水平型多种经营、垂直型多种经营、混合型多种经营 要素转移效应、国际收支效应、就业效应、主权效应、稳定效用 11、国际分工的主要类型: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 12、国际汇率制度的形式演变: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中心汇率 国际货币的形式演变:金本位、银本位、现代货币 13、金融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金融国际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资本跃出国界的现象 二、选择 1、历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蒸汽机第二次:发电机第三次: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 2、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发动机” 理论(罗伯特逊)、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技术差距理论(波斯 纳)、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费农) 新型:规模经济理论(保罗·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理论:重商主义、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李斯特)、新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理论模型(高德莱)“中心—外围”理论 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海默、金德尔伯格)、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小岛清)、市场内部化理论(巴克利、卡森、拉格曼)、贺希模式、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小规模技术理论(威尔斯)、战略联盟理论(技术协调论、市场权力论、交易

《世界经济概论》选择判断1-6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金陵科技学院《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

《世界经济概论》 名词解释 1、国际直接投资: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 2、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3、结构性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快的部门便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而发展不快的部门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的停滞膨胀现象。 4、国际分工: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5、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6、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7、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8、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选择题 1、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模式:美国是传统市场经济模式;日本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国家干预主导型的模式;法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 3、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载体。 4、发达国家在技术转移中占据主导地位。 5、战后国际分工的形式主要是水平型分工,特点是 6、特别提款权是IMF创造出来的。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3)实行可调节的固定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8、紧急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

《世界经济概论》第1章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 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各自取决于哪些条件?2.简述1929—1933年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 4.试述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5.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深层次矛盾? 思考题解答 1.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国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和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自然条件的差别虽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和通信业的发展,(4)世界货币的出现。 2.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简称大危机)。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2)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德、日、意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3)国际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总之,为了尽快从1929—1933年大危机中摆脱出来,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干预和调节,而德、意、日则采取了法西斯统治。大危机致使国际金融领域混乱无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了更多的阻碍,由此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其主要有如下表现如下:(1)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瓦解。(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与美国、日本大发战争财促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形成鲜明对照,英国、法国、德国的综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试卷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每题50分,共100分) 1、什么是知识经济,其内涵是什么?试述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 产物。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核心是知识生产,本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经济本源角度考察,知识经济具有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创造性脑力劳动是核心动力、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三个本质特征。 知识经济的定义及内涵:“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 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业经济,虽然也离 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内涵一般概括是,建立在知识及信息的生产和使用上的经济。生产,即创新生产,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重含义。而使用,即扩散。应用,是知识经济的第二重含义,经济的基本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材料和能源等。而引导、发挥并提高生产要素回报率的是以应用技术、基础科学为代表的知识。知识是经济增长状态中最活跃、最根本的生产动力和要素,是使报酬递增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 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知识为竞争核心的知识经济作为更高的经济形态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口 号和新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并还将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改变

人类以往在社会经济中形成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知识的创新、生产和扩散、应用必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拥有标准性、垂直型、等级性的工业社会理念将让位于多样、水平与网络的知识社会理念。知识经济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如果说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以制造工具为主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体的转变。那么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知识及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 答: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趋势,是一个牵动世界全局,影响长期发展,引发世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实际是经济国际一体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战日趋激化,科技发展日益迅猛,区域集团化、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加剧的现代经济大背景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转移时人为限制逐步消除的过程与状态。即经济资源愈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世界经济愈加相互融合,各国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愈加相互影响和制约。 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主要有: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我们应当将它看作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而世界市场的分割首先是主权的分割。当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经济活动突破国界的限制,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并且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成为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需要“国际惯例”和一定范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 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 18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后3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 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型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 5、特别提款权是(D)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世界银行B本国中央银行C国际金融公司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20世纪80年代以来(B)以成为国际经济直接投资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A绿地投资B跨国并购C建立战略联盟D项目合作 7、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 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 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B) A总理事会B部长级会议C秘书处D货物贸易理事会 9、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是(A)它是由维纳首先引入的。 A关税同盟理论B大市场理论C交易费用理论D规模经济理论 10、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成为(D) A康德拉捷夫周期B库兹涅茨周期C基钦周期D朱格拉周期 11、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C)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欧盟自由贸易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2、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B)是政府主导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 13、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D)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 1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蒂芬.海默创立了(A)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垄断优势B产品生命周期C市场内部化D国际生产折衷 1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B)理论。 A雁形模式B产品生命周期C市场内部化D产品差异 17、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A)通货膨胀。 A结构性B混合型C需求拉起的D成本推动的 18、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A)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 一、名词解释 1.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 2.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 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岀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 条件的工业 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 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5.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 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6. 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 “外贸系数”。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 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即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 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发生变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 指标 7. 重商主义::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产生于16 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岀,增加金银输入。早期重商主 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 8. 国际金融组织: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机构。 二、简答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内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内容:20世纪末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现和使用为主要标志, 特点:这次科技革命涉及领域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既在自然科学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又在生产技术上有全面的创新,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整个 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了全盘现代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达到新的水平 影响:1、科技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世界经济的工业化程度得到提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科技革命使先进国家普遍获益。产业内部分工得到发展规模经济收益十分明显3、科技革命使产品日益复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 1个正确选项,每题 1.5分,共 30分 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 A. 中东模式 B. 雁形模式 C. 东亚模式 D. 拉美模式 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 。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 A .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 .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 .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 .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 A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扩大了资本积累

C .增加了就业 D .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 A .保护本国的市场 C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 .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 .积累资本或资金 6. GATT 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 A .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 A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 .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 30年的探索,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具体表现在 ( 。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世界经济格局,作何思考? 一、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 (一)世界经济依然是西方主导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是从总体上看,冲击并未根本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1.经济实力 本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有所下降,但其在世界经济实力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在体现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贷款等方面,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2.科技实力 毫无疑问,各发达经济体仍是全球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上的巨大优势,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最为重要的凭仗之一。 3.国际经济事务 一国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力;二是对世界经济中重要事务的影响力。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中一些重要事务的影响能力,也远远强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发达国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就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一方面,由于跨国垄断的大规模发展,发达国家对诸如计算机、汽车、黄金、原油等商品的国际价格,都有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决定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商品价格的发布也基本上来自于发达国家能够控制的市场。不仅如此,主要西方大国由于充当着国际本位货币的发行者,还不断收取高额的铸币税。 (二)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金砖五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由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普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20年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和人均GDP日益上升;其二是发展中大国在要素国际流动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其三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发言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经济实力的显着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首的一些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世界贸易组织秘书长候选人甚至已经能够在2013年5月7日击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所支持的候选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的“二十国集团”在经济事务方面的影响力正在超越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发达国家的投票权向发展中国家做了些转移。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组织中发言权的变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的相应变大。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试题

×××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二)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 D.融合化 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 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 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 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 11. 欧洲货币体系包括()。 A. 欧洲货币单位 B. 稳定汇率机制 C.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D. 联合浮动 12. 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A. 汇率目标区 B. 浮动汇率制度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汇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容和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A.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 B.本国的就业结构 C.本国的经济状况。 D.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12.到上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每题1分,共20分 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 B.北美 C.东亚 D.地中海沿岸 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后30年 D.20世纪50年代 3.(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跨国公司 D.各国消费者

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 B.经济转轨国家 C.欠发达国家 D.先进国家 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活动主体多 B.国民价值增值机制 C.经济调控手段差异 D.经济边界长 6.国际贸易流向中的主要部分是(。 A.南北贸易 B.东西方贸易 C.北北贸易 D.南南贸易 7.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贸易,可以解释的主要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产业贸易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 B.品牌 C.资本 D.专利 9.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 A.海默 B.卡森 C.邓宁 D.斯蒂芬斯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风起云涌,从地区分类看,主要发生在(之间。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市场经济体 D.转轨国家

世界经济概论试习题及答案.

欢迎阅读《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 B.非政府组织 C.跨国公司 D.各国消费者 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 B.经济转轨国家 C.欠发达国家 D.先进国家 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B.要素禀赋理论 C.产业内贸易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 B.品牌 C.资本 D.专利 9.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 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 A.东亚地区 B.拉美地区 C.中东地区

D.中东欧地区 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小工业的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竞争,这是(的核心内容。 A.比较成本理论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利率互换 D.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15.下列国际经济组织中,不属于联合国系统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贸发会议 16.关贸总协定推动的八轮多边关税减让谈判中,议题最多、范围最广、规模最大、进程最难、成果最多的一轮是(。 A.肯尼迪回合 C.交易费用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19.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目标是要建立(。 A.关税同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