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在古诗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杨柳在古诗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杨柳在古诗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2016年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1.(1)①寤寐思服②不求闻达于诸侯③采菊东篱下④天涯若比邻⑤感时花溅泪⑥浊酒一杯家万里⑦野芳发而幽香⑧千里共蝉娟(任选6句作答,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6分)

(2)《泊秦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任选一篇作答,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共4分)

2.(1)àng nèn韧(每空1分,共3分)

(2)陶治陶冶(每空1分,共2分)(3)拟人反复(每空1分,共2分)

(4)示例:就是一次对周围环境的抗争(句式一致1分,语意连贯1分,共2分)

3.(1)尼德·兰儒艮(每空1分,共2分)

(2)祥子虎妞(每空1分,共2分)

4.(1)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②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每点2分,共4分)(2)【示例】B: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句式一致1分,语意连贯1分,共2分)C:给予我们勇气

促使我们进取(句式一致1分,语意连贯1分,共2分)

(3)①水平意识(每空1分,共2分)

②删去“此致敬礼”;将“2016年5月3日”与“学校团委”互换位置。(每点1分,共2分)

5.每个有志者都需要占领一座制高点。(不用文中语句不得分)

6:(1)普通人要从杰出的人手里夺取制高点。

(2)比喻在事业上取得的别人无法逾越的最高成就。

7.不能(1分)。(1)第②段列举了李杜等在各自的领域占领了制高点,承接(或证明)第①段中“每个杰出的人都是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制高点”(1分);(2)第③段列举苏辛等在诗歌领域拥有各自的制高点(或论证“这并不是说别的人一点儿出头的机会都没有了”)(1分);(3)第②③段按照由“杰出人物”到“每一个有志向的普通人”的顺序安排,富有逻辑性(2分)。

8.举例论证(1分)。列举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潜心研究多年,终于创造了韵味独特的“草隶”体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占领一座制高点,‘关键要选准方向,找好突破口’”的观点。(2分)

9.D

10.①女孩子的父母在家做农活、家务,照顾她和弟弟(2分)

②幸福(1分)

③满足(幸福)(1分,答出1个即可)、难过(1分)

11.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一下子”准确地写出因为离家时间久,孩子认不出爸爸的陌生感(1分),“一把”“抱”准确地写出爸爸迫不及待地搂抱孩子的情态(1分),表现了爸爸对孩子深切的爱及愧疚之情(1分)。.

12.第12段的流泪是因为女孩子对父母离家不舍而难过(2分)。

第13段的流泪是因为老师为女孩子的经历感到心酸、同情,同时对家人特别是儿子感到无比思念和愧疚(2分)。

13.插叙(1分);交代了“她”的身份、支教时间、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1分),表现了她无私奉献、默默牺牲的精神(1分);引出下文“她”打电话给家人的感人情节(1分)。

14.①题目中的“怕”既指文中的女孩子怕父母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一年之后才能回来;②又隐含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爱的渴求;③还表现了作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15.(1)已经(2)等待(3)最终(4)热水(5)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题1分,共5分)

16.(1)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用。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主人”“再”“以”“中”“口体之奉”不译或错译各扣0.5分,每句2分,共4分)

17.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1分)。②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分);以中有足乐者(1分)。

18.①“色恭”“礼至”或恭敬、虔诚。(1分,用文中的词句或自己的话均可)

②示例:赞成(1分)。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老师应尊重;“严师出高徒”,严格也是老师责任感的重要体现(1分)。反对(1分):我认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援疑质理”(1分)。(赞成或反对答其一即可,要阐明理由)

19.略

初中古诗词常用意象整理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高洁、气节、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蒸蒸日上,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 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 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 ?兰花:高洁、美好。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 ?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浅析古诗文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古诗文中的月亮意象 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陈希凤 【摘要】古诗文中,月亮是个常见意象,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她是人们情感的载体,意蕴十分丰富:她的阴晴圆缺,象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她清幽柔和的月光,既能表现人的悠闲自在,也能烘托人的凄凉心情;她亘古不变,蕴含时空永恒,人生短暂……这种种不同的意蕴,形成了不同的意境,也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 【关键词】月亮相思离愁感伤悠闲永恒 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对古代诗文情有独钟。考察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就会发现,“月亮”这个意象频频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教学之余,我便有意无意地搜索资料,对这一现象作了一个粗浅的分析。 月亮,作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她的阴晴圆缺,象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她清幽柔和的月光,既能表现人的悠闲自在,也能烘托人的凄凉心情;她亘古不变,蕴含时空永恒,人生短暂……月亮的种种不同意蕴,形成了不同的意境,也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 一、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从月亮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何等相似!月亮的圆缺,自然会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宁静的月夜,沐浴在清幽的月光之下,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游丈夫的闺情诗。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流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杜甫的《月夜》,安史之乱中,他流离失所,寄居长安,这里借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思念自己,实际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诗人通过望月把自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 月亮还寄托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李白的《静夜思》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客旅他乡,夜不成眠。这时月亮悄悄地升起了,皎洁的月光穿堂入户,来到诗人的面前,恍如在地上下了一层霜。诗人不禁抬头仰望,那凝然不动的月亮似乎也在深情地看着他呢!这样的情景何其熟悉!自然而然,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朋故友,想起了曾经熟悉的一切的一切。这样的望月思乡的过程,很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水调歌头.中秋》是苏轼的咏月名篇,其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上是埋怨月亮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实际上表达了对弟弟子由刻骨的思念。但很快,词人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 第1页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教学内容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2、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 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兰花:高洁、美好。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哀伤,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沙鸥: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鸟:象征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梦蝶: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蝉:古人以为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39407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 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愁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如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二.象征着爱情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有抒发爱情的文学作品,而古典诗歌中的爱情,往往都是抽象式的抒发,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的意义。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写道“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诗中用梧桐的“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象征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的永恒爱情诺言。又如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诗词句都是把“梧桐”这一意象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与节操的高尚,梧桐就是其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诗人词人往往赋予了梧桐高洁、孤直、虚心等等高尚品格与君子风度。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衬托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解忧的高洁品质。无论是诗人以梧桐来称赞别人,还是以梧桐自况,都说明了梧桐这一高尚的品格所带有的价值。 ( 四.象征着友情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时,诗人们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如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说到“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宋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赏析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赏析 摘要:月亮挂在夜空,离我们那样近,又那样远,始终可望而不可及。这中间 隔着的,是文化的距离,是情思感悟的距离。也许,透过下面对古诗词中有“月亮”意象的相思情歌的赏析,我们可以看清月亮的复杂表情,缩短与月亮之间的心理 距离,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 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月亮相思意象 傅绍良在《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哲人风范》一文中这样说过:“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 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相思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一、有离别和思念的相思。白居易曾叹息“商人重利轻别离”,可生性浪漫的 诗人们正好相反,常常为生离死别而叹息不已。不管是与亲人、友人、恋人还是 与故国家园的分离,当时的情怀都会在诗人心中久久萦绕——成灰亦相思,从而 创作出大量的离怀诗。早在诗经《陈风·月出》中,月亮就已经用来寄托恋人间的 相思之情了,可见这一象征意义的渊源之久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则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只能望着月亮排 遣相思之情。杜甫在他的《月夜》中也曾写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 的一开始是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突然写起鄜州的 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超越常规,但仔细品味,却很有一番深意。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 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诗人通过望月把自 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借月抒发相思之情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莫 过于南宋吕本中的那首《采桑子》了:“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作者写一位思妇夜不能寐,独立江边楼头,对着一轮明月,产生了无尽的离愁。 同是一轮明月,它有着皎洁明亮、南北东西处处随人的特征。可恨我的夫君,他 却不能像这轮明月,总是离家别妇远走他乡,让我独守闺房、孤单寂寞。 二、有对故乡和友人的相思。在众多的诗词中,诗人思乡、怀友的情思常寄 托与明月,真可谓“明月千里寄相思”。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 出来的。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 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 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 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 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思念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清风代劳去夜郎转达自己的问候,寄托自己对老友的牵挂与思念,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三、有“边塞”相思。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 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

附录二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 典故归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

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诗中有意重复“巴山夜雨”四字,将实有与虚拟之景绾合在一起:雨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写作时的现实环境,又是诗人设想将来回到故乡、与妻子灯下相对时谈论的话题。短短二十八字,既展现了客途霖雨、归期无定的凄凉,又暗含着夜雨剪烛、西窗共话的温馨。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场景与情绪,恰恰构成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基本内涵。 战国晚期诗人屈原以“雷填填兮雨冥冥,猨(yuán即猿)啾啾兮狖(yòu猿的一种)夜鸣”的阴冷环境,映衬美丽忧伤的巫山神女形象(《九歌·山鬼》),以“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涉江》),极言放逐之地的凄凉,都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但是这种以雨景烘托气氛的诗句在接下来的汉魏时期并不多见,直到南朝诗人何逊写出“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的名句,通过对挑灯长谈、静听夜雨滴在台阶段之上的情景的描写,表现离别的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情。可以说,何逊发现了雨意象的细腻情味,并以清丽传神的笔调加以表现。从此以后,作为自然现象的雨在诗词中几乎固定地用于渲染凄清的氛围,表现寂寞的情感,经常与离别、漂泊、孤独这类主题联系在一起。 虽然现实中的离别未必发生在雨中,但是以雨为背景的诗歌显然更具艺术魅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江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一夜寒雨之后的黎明舟中送客,骤雨初歇的傍晚与情人分别,雨不仅带来自然的寒意,更增添心理上的凄凉,而在晚钟中迎着微雨送人登舟,那打湿衣衫的,不知是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7.怀桔 指孝顺双亲。 "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8.湘竹 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9.枫 枫意象最早出现于《楚辞·招魂》,它浸渍着抒情主体悲哀的情思。后世诗人反复沿用,用以表现忧伤、愁虑的情感。枫意象,累积着历代文人的愁苦悲怨,不论是送行惜别,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 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 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 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

解读古诗词中月亮意象.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 导读: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 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用庞德的话来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见,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能表达“秋愁”的意象颇多,如秋风、秋雨、秋霜、秋月、衰草、枯木、枯荷、落叶、鸿雁等等,“梧桐”这个传统意象更是纷繁出现,且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下面,笔者仅就古诗词中梧桐这一意象所蕴涵的悲愁加以解读。 古诗词中“梧桐”意象的分析 一、丧偶之痛 梧桐,一种普通的树种,青干绿叶,枝干扶疏。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死,因此,我国民间通常以梧桐来象征男女之间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然而,梧桐落叶早,“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古人深信“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由物及人,见梧叶飘零自然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因此,古人常以梧桐半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以梧桐象征丧偶,最早可近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后人由此加以引申联想,产生了许多名篇佳句。贺铸在为其爱妻所作的悼之词中写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半死桐》)就是以清霜之后的半死梧桐象征丧偶之痛。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你我一起来这里,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成为枝叶凋零的半死梧桐,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也经历了失伴之苦!留下的一半该是多么孤单、凄凉啊!因为“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烈女操》)李清照在遭遇家破人亡后感慨:“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此时那片片落叶就象用哀愁锻铸的锤子,一下一下重重地敲打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更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二、离愁之苦 离愁别绪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人常借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离愁的凄凉、悲怆。梧桐就是被运用得最为频繁的载体之一。 1、离人之思 求官远游是大多数古代文人都要经历的生活,这样,他们就不得不与所爱之人天各一方,由此就产生了许多抒发思念离人的作品。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李玉《贺新郎·篆缕销金鼎》)思念离人已苦,立于黄昏中疏桐下思念更苦,夜深人静之时,听着窗外雨儿嘀嗒嘀嗒,一声声地滴在梧桐叶上,思念的人儿缠绕心中,思而不见,挥之不去,则苦不堪言了。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就刻画了这份极苦:“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在华美的画堂之中,玉炉飘香,红烛堕泪,好像有意和愁思无寐的人过不去,偏将烛光投到她身上,使其更为难堪。涂在眉毛上的黛色已经稀薄,乌云一样的头发散乱不整,在那漫长的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