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技术于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应用

数据可视化技术于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应用
数据可视化技术于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应用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数据可视化技术于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应用
范 楠 王 登 潘海滨 李海东 陈 光 宫 亭 张 帆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100007
【摘要】数据可视化技术作为大数据中重要的一环,可以从大量数据 中获取知识,提高洞察力进而产生价值。本文通过阐述数据可视化技 术在网络优化工作中的研究、方案和实际应用案例,论证其可行性和 实施意义,令网络优化工作轻松感受到“数据之美” 。 【关键词】大数据 数据可视化 网络优化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分布式处理、数据挖掘、流计算技术逐步成熟和普及, 大数据的理念逐渐由移动互联网、应用型企业向运营商等传统企业延展。大数据简单 来讲,就是通过强大且廉价的云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利用广义的数据挖掘技术,将 数据价值最大化,其有三个特点:数据量巨大,数据种类繁多,实时性要求高。
图 1 大数据演进
作为拥有数亿用户海量信息和行为模式的通信运营商,具备天然的优势,已经不 再满足于仅仅对数据进行管理,而希望能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从大量数据中获取
·593·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知识提高洞察力。网络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网络质量的呵护、用户感知的提升都与 网络优化工作息息相关。伴随着 3G、4G 和 WLAN 网络的建设和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网协同优化和流量经营乃是迫在眉睫。面对着这几张庞大的网络,以及数千万用户 每天产生的上亿条信令、数千万话单、数百万话务统计,网络优化工程师常常迷失在 数据的海洋中,用 “数据海量、知识贫瘠”基本可以概括。工程师们同时面临着数据 整合展现能力弱、分析工具欠缺、工具能力受限等问题。 而作为大数据分析中重要的一类技术,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是直观展 示和表达数据的工具,经常用以阐述事物重点特征和潜在关联。这项技术其实数年甚 至数十年前就开始在各类分析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但是近 年来随着大数据格局清晰化而高速发展,各种前沿技术层出不穷。其对于网络优化涉 及的维护、监控、优化分析等工作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技术方案
目前网络优化数据主体仍然是包括数据库、文件等标准接口在内的结构化数据, 针对这些数据我们使用 ETL 过程进行加载。而针对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我们使 用大数据方式加载入分布式存储中,然后使用各类引擎和前端可视化工具进行分析和 展现。同时通过外部系统接口进行数据的分享和流转。 (一)实现方案
图 2 数据可视化技术方案
图 2 技术架构中包含了诸多分层、引擎和可视化工具。以下对其中主要分层和工
·594·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具的技术特点简介如下: 1、数据层和服务层 数据层涉及的配置灵活性和数据质量可控性与前端可视化体验密不可分,采集模 块和多维数据集模型均使用图形化设计界面,无需编写代码,通过拖拽和配置向导, 可快速全功能支持各类数据自动采集和各种维度度量配置。 服务层的技术核心在于配置化和流程化。针对数据层共享、开放出来的数据,服 务层负责实现业务分析逻辑、流程和规则配置以及单点搜索等服务。服务层提供的接 口不限于 Web Service、WCF、Json 等,实现方式如 WPF、Workflow 等,使用常规编程 语言 Java、.Net 均可。 2、呈现层 呈现层包括 5 大类可视化工具,其特点如下。 传统分析工具,以微软公司 Office 系列产品最为典型。其内置的统计分析和可视 化功能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对于稍大型数据量支持欠佳。近来传统厂商也在可视化 方面投入了巨大成本,如 Excel 2013 新增的 PowerView 功能大大增强了自助分析能力。 通用可视化工具,包括单机和在线等多种开源或商业软件,如近来较为流行的 TableAu、Spotfire 等产品。其能够连接各种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通过拖拽方式,几 分钟就能生成意义明确的图表、泡泡图、仪表盘和报告。其特点是速度极快,通过特 色的数据引擎,支持反复切换透视直到找到有助于分析的组合。通过在网络优化的实 际应用发现,此类工具确实比较容易掌握。其在线版本需要评估其安全性酌情使用。 综合呈现工具, 主要包括各类门户软件和综合仪表盘类呈现, 如微软公司 Sharepoint 产品。其在各类商业智能平台中较为多见,将各类图表包括折线图、直方图、饼图、 表格、仪表、时间轴等可视化元素综合在一起,以支持关联和钻取的方式提供呈现, 大可把握全局,小可查看细节。 数据挖掘工具, 以 IBM 公司 SPSS 系列产品最为典型。 这些工具内置了强大的运算、 统计和数据挖掘能力,也能够针对海量数据进行可视化。但入门难度较高,往往需要 专业的统计学背景知识。 专题可视化工具,包括社交分析、专业 GIS、可视化编程等多种专题分析和展现工 具,主要针对特定的分析专题酌情使用。形式多种多样,下文有部分阐述。
·595·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以上工具各有侧重,往往要按需组合发挥其最大价值。 (二)典型可视化案例 以下列举数据可视化技术在网络优化工作中若干应用,其中包含多项专题分析。 这些案例和分析方法在网优工作中已广泛使用,其中一些为网优中心自主研发,另一 些借助了业内开源和商业软件。无法逐一罗列,还有更多创新性思路期待共同研究。 1、通用可视化 新颖的轻量级可视化工具可支持以类似多维分析操作方式,轻松、方便的进行数 据可视化、规律分析和数据挖掘,以图形、数字、线条粗细或文本的大小表示不同信 息进而挖掘数据的价值。
图 3 通用可视化软件界面
图 3 为使用可视化软件连接到各类数据源后,左侧列出各种维度和度量(亦支持 计算) ,右侧为行、列、筛选等区域。通过将维度和度量拖拽到对应区域或颜色、形状、 大小等属性区域,并选择对应可视化展现方式(一般至少包括折线、直方、饼图、表 格等) ,可快速获取可视化结果。并支持钻取、跳转、明细查询以随时调整和优化分析 思路。 2、综合仪表盘 可视化展现中,综合仪表盘是一个乍看简单,实际上非常有意义的功能,它能以 图形代替数字,以操作代替统计。统计中有很多指标并不常用,例如图 4 中 Iu 口拥塞 率为 2%,大家并不清楚高低,而可视化可根据指导标准,通过颜色、箭头、色域、形
·596·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状这种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指标的当前状态和变化趋势,为优化 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撑。
图 4 综合仪表盘
3、数据挖掘 通过特定类型的图表,可以将数据挖掘晦涩难懂的结论以直观的方式展现,比如 关系图就能直观反映事物间的关联关系。图 5 中反映了各类业务发生的相关性,常用 于购物篮分析模型,可以看出 A 业务用户同时使用 B 业务的概率较大相关性强,而 B 业务用户中会有很大比例使用 C 业务等规律,并有明细数据支撑。
图 5 数据业务相关性图
4、专题可视化 针对不同分析命题,需要各种可视化专题进行支撑,此处列举一些常用分析。
·597·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1)分解树以树状结构展现事物的从属关系并以顺序反映其比重。图 6 中各类数据业 务在全网及各时间段中流量占的比重和位置, 可以流量或者其他指定度量进行倒序排列并 标识其占比,在实际的分析工具中可钻取任意单项到任意维度,分析思路十分灵活。
图 6 业务分解树
2)树形图每个节点可以有零个或多个子节点,每个节点都显示为一个矩形,大小 和着色根据指定的值。尺寸和颜色的值相对于图中的所有其他节点,可以指定同时显 示多少个级别,并选择性地显示更深层次的方式。图 7 用尺寸和颜色反映出各手机品 牌下具体型号的用户数和户均流量,可以一目了然发现明星机、落伍终端等。
图 7 终端品牌型号分析树形图
3)传统的标签云一般反映用于反映关键字的潮流热度,这种方式近来用于对传统 图表难以展现的大量数据进行展现。标签云的颜色、大小甚至字体都可用于体现不同 度量。图 8 以颜色代表终端品牌的户均流量或流量增幅,而大小代表存量或增量用户 数,对于当前网络终端情况可以快速概览。
·598·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图 8 终端品牌标签云
4)常规的 Mapinfo、Arcgis 等工具有较多应用,此处不再列举。近年来有多种软件 支持 3D 方式的地图展现以及播放型分析,图 9 中以热图和 3D 柱状图的方式对流量增 幅较大的区域进行可视化动态呈现,能够一目了然的获取数据业务热点和价值洼地。
图 9 流量增幅 3D 分析
5) 数据链接图使用可视化工具设计出监控或管理的视图, 并将各元素与数据源 (包 括 Excel 文件、关系数据库、多维数据源、门户列表等)相连接,根据自定义设置的条 件添加颜色、图标、符号或者数据条,可以单击查看也可发布至平台在 Web 界面实时 自动或手动刷新查看图表和相关数据。 图 10 将员工优化工作信息的数据库连接至图表, 将其处理的网元数量、工单、告警数量和工作进度一并在展现在 Web 界面上,并可以 随时手工刷新或自动刷新。让管理层对员工工作一目了然有效控制。原有的管理方式 无法量化和及时更新,新颖的可视化方式员工进行绩效管理和合理的督促激励机制用 于管理工作十分有益。
·599·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图 10 优化工作进度
三、效果评估
此方案为网络优化大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了完备的可视化分析能力,已应用在包括 春运期间用户行为分析、数据业务特征分析、终端分析等大量案例中,为提升工作深 度、效率做出了很大贡献。可视化技术十分适合于流量经营、四网协同分析等新颖和 前沿分析项目,且适合于各类大数据量的分析和数据挖掘。这些工具推广应用以来, 得到了专业人员的广泛应用和一线优化人员广泛认同、支持,大幅降低了分析门槛, 直观展现洞察。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效率大幅提升,整体需求完成时长缩短了 30%以上,一般数据展现需求无需依赖第三方软件厂商,网优工程师能够自助完成。以 数据业务相关性分析为例,使用先进可视化分析工具仅用了两周的分析时间和极少的 人力投入,远远优于传统与咨询公司立项合作分析方式,单此一项至少能节省数十万 投资。
四、小结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在网络优化工作的落地应用,能够帮助网络优化工程师精确
·600·

《2013 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监控和预警网络质量、洞察用户感知、挖掘用户行为和业务相关性、制定优化策略, 大力推动四网协同优化和流量经营的大数据分析水平,进而提升整体信息化技术水平, 实现数据全息可视以支撑决策。而先进的统计分析和互动性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将赋予 网优人将数据转变成知识的能力。 数据可视化的范畴、理念和技术都在不断扩展之中,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业内 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够将其应用于工作中发挥其实力。
参考文献 孙家广,计算机图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王凯,信息可视化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范楠,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王登,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潘海滨,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李海东,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陈光,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宫亭,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张帆,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601·

网络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网络优化技术是指通过各种硬件或软件技术使网络性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最佳平衡点,硬件方面指在合理分析系统需要后通过对设备、参数的调整等手段对已有网络进行优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能力,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在性能和价格方面作出最优解,软件方面指通过对软件参数的设置以及在软件承受范围内达到最高性能负载。 关键字:概述工具平台步骤方法 一、网络优化技术概述 (一)网络优化技术产生的背景 随着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服务质量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频率资源的紧缺、昂贵的设备投入、日益增加的用户数都对网络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更加广泛的移动性要求以及人们对服务质量、业务的更高要求又对迫使网络必须不断发展。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和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提高效益;如何使得网络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网络的服务质量不下降,这就引出了一种技术——“网络优化技术”。 (二)网络优化技术的目的 网络优化技术主要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平均的网络服务质量 主要包括高质量的语音和其他业务服务,足够的覆盖和接通率等。 2、尽可能地减少运营成本 主要包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网络容量,减少设备和线路的投资等。 (三) 做好网络优化技术的前提条件 网络优化技术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涉及面广、时间长、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极高,要把网络优化工作做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主要包括: 1、经验丰富的优化工程师:长期、专一的网优技术人员,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同时这些人员应具备有线、无线领域的专业知识;既要熟悉GSM规范,又要对设备的性能、参数、算法等非常熟悉;另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经验。 2、齐备的工具:路测设备、信令仪表、网络优化工作平台、模拟发信机等。 3、完整而可靠的原始数据:基站数据、OMC性能数据、路测数据、信令数据以及完整的网络优化档案等。 4、详尽的地理信息数据:完整的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使得优化工作更准确。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教案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案 (详案) 2019 -2020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师姓名: 所属系部: 职称: 课时:总学时64 使用教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教学单元教案

数据:聚焦于解决数据的采集,清理,预处理,分析,挖掘。 图形:聚焦于解决对光学图像进行接收、提取信息、加工变换、模式识别及存储显示。 可视化:聚焦于解决将数据转换成图形,并进行交互处理。 (2)大数据可视化的分层 从市场上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来看,数据可视化分为5个层级,如下图所示: (3)数据可视化技术基础概念 数据可视化技术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数据空间:是由n维属性和m个元素组成的数据集所构成的多维信息空间; 2.数据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算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定量的推演和计算; 3.数据分析:指对多维数据进行切片、块、旋转等动作剖析数据,从而能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数据; 4.数据可视化:是指将大型数据集中的数据以图形图像形式表示,并利用数据分析和开 发工具发现其中未知信息的处理过程。 数据可视化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这些方法根据其可视化的原理不同可以划分为基于几何的技术、面向像素技术、基于图标的技术、基于层次的技术、基于图像的技术和分布式技术等等。

(4)数据可视化领域的起源 数据可视化领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的早期。当时,人们利用计算机创建了首批图形图表。 (5)教师活动:PPT讲解;学生活动:听讲记录;时间分配:20分 钟。 2、数据可视化作用与意义 (1)数据可视化作用 数据可视化的主要作用包括数据记录和表达、数据操作及数据分析3个方面,这也是以可视化技术支持计算机辅助数据认知的3个基本阶段: 1.数据记录和表达 借助于有效的图形展示工具,数据可视化能够在小空间呈现大规模数据。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是以计算机提供的界面、接口、协议等条件为基础完成人与数据的交互需求。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通过数据计算获得多维、多源、异构和海量数据所隐含信息的核心手段,它是 数据存储、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的综合应用。 (2)数据可视化意义 数据可视化在数据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视觉是人类获得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1)视觉感知是人类大脑的最主要功能之一 2)眼睛是感知信息能力最强的人体器官之一 2.数据可视化的主要优势 1)可以洞察统计分析无法发现的结构和细节 2)可视化处理有利于大数据普及应用 3.可视化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理解与处理数据的效率 4.数据可视化能够在小空间展示大规模数据

5G通信网络优化最佳实践之5G新技术应用保障方案

5G通信网络优化最佳实践之5G新技术应用 保障方案 目录 广州市越秀西湖花市演示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问题描述 (2) 1.1背景 (2) 1.2挑战 (2) 二、分析过程 (2) 2.1业务类型 (2) 2.2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4) 三、解决措施 (4) 3.1业务可靠性 (4) 3.2业务速率及时延 (5) 3.3 优化案例 (8) 四、经验总结 (12)

【摘要】本文通过广东省广州越秀西湖花市5G演示网络保障,详细介绍了各个演示的组网结构、保障指标、测试方法、优化方法等,并通过参数优化对小区内多用户场景进行优化,保障了各个业务演示的性能需求。对于5G网络多用户场景下带宽和时延类优化保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5G、多用户、带宽、时延 【业务类别】优化方法、基础维护、5G 一、背景描述 1.1 百年花市5G新技术应用概述 传统迎春花市是广州独特的年俗文化,吸引了各地群众来“广州过年,花城看花”。为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合作测试验证,中国电信在广州推出了迎春花5G业务体验,花市现场市民可抢先体验5G速率、16路高清视频点播,与5G猜拳机器人比赛,并可在西湖路花市通过5G无人机高清观看天河花市实景。 1.2 5G花市保障面临新挑战 本次5G业务演示保障,主要挑战来自于在演示现场所有业务终端都聚集在一个站点小区内,而目前终端在基站的策略是处于竞争机制,倘若有某个终端占用资源过多会挤压其他终端的资源,进而影响其他业务的演示。故多终端资源的均衡成为了此次业务的大挑战。 二、5G演示业务和保障需求 2.1 5G花市演示业务类型 本次花市演示的业务包括了无人机高清视频直播、5G+16路高清视频点播、5G+猜拳机器人、5G速率体验等。两种业务均为视频回传业务类,业务流如下:

大数据可视化理论及技术

大数据可视化理论及技术 (一)大数据可视分析综述 可视分析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法。大数据可视分析旨在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人对于可视化信息的认知能力优势,将人、机的各自强项进行有机融合,借助人机交互式分析方法和交互技术,辅助人们更为直观和高效地洞悉大数据背后的信息、知识与智慧。主要从可视分析领域所强调的认知、可视化、人机交互的综合视角出发,分析了支持大数据可视分析的基础理论,包括支持分析过程的认知理论、信息可视化理论、人机交互与用户界面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面向大数据主流应用的信息可视化技术——面向文本、网络(图)、时空、多维的可视化技术。同时探讨了支持可视分析的人机交互技术,包括支持可视分析过程的界面隐喻与交互组件、多尺度/多焦点/多侧面交互技术、面向Post-WIMP的自然交互技术。最后,指出了大数据可视分析领域面临的瓶颈问题与技术挑战。

(二)大数据分析工具 大数据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是指数据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他们需要专门设计的硬件和软件工具进行处理。该数据集通常是万亿或EB的大小。这些数据集收集自各种各样的来源:传感器,气候信息,公开的信息,如杂志,报纸,文章。大数据产生的其他例子包括购买交易记录,网络日志,病历,军事监控,视频和图像档案,及大型电子商务。 在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他们对企业的影响有一个兴趣高涨。大数据分析是研究大量的数据的过程中寻找模式,相关性和其他有用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变化,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大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通常有以下介绍的几种。 4.2.1Hadoop Hadoop是一个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但是Hadoop是以一种可靠、高效、可伸缩的方式进行处理的。Hadoop是可靠的,因为它假设计算元素和存储会失

大数据可视化的主要应用

数据可视化的主要应用 实时的业务看板和探索式的商业智能是目前数据可视化最常见的两个应用场景。 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的商业智能产品或报表工具部署周期很长,从设计、研发、部署到交付,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IT部门也需要为此付出很大精力;对于决策者而言,想要了解业务发展,不得不等待每周或每月的分析报告,这意味决策周期将更加漫长。在商业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每周或每月的分析报告显然无法满足企业快节奏的决策需求,企业负责人首先需要的是实时的业务看板。 实时业务看板,意味着可视化图表会随着业务数据的实时更新而变化。一方面,这使得企业决策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业务的运营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实时的数据更新也大大提高了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省去了很多重复式的数据准备工作。 实时业务看板满足了数据呈现,想要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企业负责人还需要探索式的商业智能。 由于大数据在国外落地较早,且数据基础更好,所以探索式分析在国外已成为主流。在Gartner 2017 BI(商业智能)魔力象限报告中也可以看出,传统的BI厂商已从领导者象限出局,自助探索式分析将成为趋势。而目前,国内企业仍然以验证式分析为主。 验证式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即企业决策者设定业务指标,提出分析需求,分析人员再根据相关需求进行报表定制。这种模式必须先有想法,之后再通过业务数据进行验证。所以验证式分析对数据质量要求很高,如果数据本身出现问题,那么即便通过科学的数据建模进行分析,结果也肯定是错误的。 相比于验证式分析,探索式分析对数据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同时也不需要复杂的数据建模。“探索式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允许分析人员或决策者在不清楚数据规律、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建模的情况下,通过数据本身所呈现出的可视化图表进行查看和分析。”

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什么是可视化? 种类繁多的信息源产生的大量数据,远远超出了人脑分析解释这些数据的能力。由于缺乏大量数据的有效分析手段,大约有95%的计算被浪费,这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为此,美国计算机成像专业委员会提出了解决方法——可视化。可视化技术作为解释大量数据最有效的手段而率先被科学与工程计算领域采用,并发展为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可视化。可视化把数据转换成图形,给予人们深刻与意想不到的洞察力,在很多领域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大至高速飞行模拟,小至分子结构的演示,无处不在。在互联网时代,可视化与网络技术结合使远程可视化服务成为现实,可视区域网络因此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技术是可视化服务器硬件和软件。科学可视化的主要过程是建模和渲染。建模是把数据映射成物体的几何图元。渲染是把几何图元描绘成图形或图像。渲染是绘制真实感图形的主要技术。严格地说,渲染就是根据基于光学原理的光照模型计算物体可见面投影到观察者眼中的光亮度大小和色彩的组成,并把它转换成适合图形显示设备的颜色值,从而确定投影画面上每一像素的颜色和光照效果,最终生成具有真实感的图形。真实感图形是通过物体表面的颜色和明暗色调来表现的,它和物体表面的材料性质、表面向视线方向辐射的光能有关,计算复杂,计算量很大。 可视化硬件: 可视化硬件主要是图形工作站和超级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广泛采用RISC处理器和UNIX操作系统。具有丰富的图形处理功能和灵活的窗口管理功能,可配置大容量的内存和硬盘,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输出和网络功能完善,主要用于科学技术方面。 可视化软件: 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操作系统,该层的一部分程序直接和硬件打交道,控制工作站或超级计算机各种模块的工作,另一部分程序可进行任务调度,视频同步控制,以TCP/IP 方式在网络中传输图形信息及通信信息。第二层为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它用来帮助开发人员设计可视化应用软件。第三层为各行各业采用的可视化应用软件。大多数可视化工作一般都在图形工作站上进行,少数大型的、需要协同工作的可视化工作在超级图形计算机上进行。 可视化关键技术: 编辑、名字服务和资源检索技术。 异构硬件的集成技术: 对于省级视频监控系统,所用到的前端摄像头、编码器、控制器以及报警设备将会面临多种厂家、多种型号的集成问题。

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展望资料

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 应用展望

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展望 作者:潘巧智孟宪伟费如纯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18期 摘要 可视化也被称之为科学计算可视化,主要是一种计算方式,将符号或者数据转换为更加直接的集合图形,从而便于研究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利用。本文主要对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展望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计算机的中间数据都需要采取可视化技术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客观分析的目的。近年来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逐渐的拓展,并成为了社会当中所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具有大量高维信息的金融和商业领域当中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为其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保障。下面将对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其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讨论。 1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l.1医学领域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在当前己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医学领域当中去,例如整形和假肢外科当中对此都进行了应用。主要是利用可视化技术来将过去看不到的人体器官通过三维模式来进行重新构建,从而实现可视化。由于在三维医学图像当中所涉及到的数据量比较大,因此当前阶段来说在医学图像可视化技术当中仍然是问题所在。例如在外科手术当中通过三维图像方式能让医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患者情况,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当前阶段在医学可视化当中所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有几个方面,分别是:图像分割技术、实时渲染技术和多充数据集合图像标定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及和应用将促使我国的医学可视化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 1.2工程领域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在工程当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这里主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计算流体力学是求解流体偏微分方程,即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解,其是汽车设计和航空学等当中的重要核心所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视化技术在流场计算当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进。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技术来进行各个部分的物体直观观察,并且对几何尺寸大小等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同时也能在计算结果的分析当中充分的发挥出可视化技术的作用。在可视化技术当中能实现画面的交互变化,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能清晰的看到各种细节上的变化,从而进行准确的分析。 1.3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气象预报是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一项基础设施所在,通过精准的预报能有效的减少天气问题而造成的人民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气象预报的分析当中要想提升准确性是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的。而利用可视化技术则能促使这种准确性得到明显的提升。可视化

试论述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与规划

试论述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与规划 发表时间:2018-05-02T14:52:28.5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作者:骆润 [导读] 21世纪属于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710065 摘要:21世纪属于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工作非常复杂,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领域。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优化网络,做好网络维护工作,才能够提升网络的运行质量,让社会中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鉴于此,本文就从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与规划展开分析。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优化;规划 引言:无线通信网络作为移动通信的核心,随着通信产业环境、客户对通信需求的变化,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挑战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稳定性、安全性、信道质量上面。网络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在实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网络设备的参数以及设备组合需要实时调整;客观环境的限制与无线网络自身特点,很难保证移动通信设施和规划设计完全一样,网络之间的互相干扰会影响到通信质量以及数量;4G网络的普及、网络用户行为的变化等,这些环境、需求的变化都需要加强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优化。 1、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移动网络通信指的是固定和移动之间的通信,或者是移动的物体之间的通信方式,这种移动的物体可以是人,也可以使汽车、或者、飞机还有轮船等能够出于移动状态的设备。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分成为两个重要部分:①地面系统;②空间系统。移动通信网络,顾名思义,网络自身的特点就是带有移动性,能够让物体在保持移动的状态下还能够接收到信号,而实现这一现象的主要技术就是应用无线网络或者是无线和有线之间的结合。移动通信网络自身的系统结构属于非常复杂的类型,其中包含了多个用户的通信系统还有网络系统,因此想要让通信系统中的各个用户在不互相打扰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条不紊的工作,就需要把网络跟卫星通话网络进行连接,确保网络结构能够正常建立。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创新,从一开始的1G模式到后来的2G全数字化网络系统,再到前几年的3G 移动多媒体网络技术,最后到现在的4G网络技术,能够真正的实现了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很多用户的使用速率高达300Mbps,不管是画质还是音质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质量水平。 2、无线通信网络规划 2.1网络规划概述 网络规划工作非常的系统,其中包含有分析无线传播理论和天馈设备指标,还包括网络管理预测和网络性能预测,还有系统参数的调整优化等,这些工作几乎贯穿了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工程整体,可以看出,网络规划属于综合性非常强的技术领域,不仅仅是需要纸上谈兵的理论性研究那么简单,很多知识点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来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说如何才能够增加网络容量,如何能够满足未来的网络发展需求等。网络规划过程中涉及到了覆盖预测、干扰分析、话务(容量)分析还有频率计划等,针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能够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 2.2网络规划具体工作步骤 在进行网络规划工作时,一开始首先需要设计好站型,这个过程能够分成两个工作内容,走访用户还有勘查基站。走访用户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确定将要开始建设的网络覆盖区域还有周围边界的相关要求,从而能够有效的确定好网络建设容量,进而能够帮助明确出基站建设的位置和具体需要。勘查基站能够了解经过一开始的走访,选择的基站建设地址是否拥有足够的空间支持建设,在详细的观察周围的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有利于网络的质量,是否有其他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存在,能够为后期的基站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好基站建设地址之后,就要进行覆盖预测,预测出将要覆盖的网络面积和区域,判断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网络需求。在频率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根据站型选择频率的使用方式。经过以上的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把基站的工程参数进行数据整理,例如说天线挂高、方向角等,形成一定的局部数据文件,并输入仿真规划软件进行验证。 3、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优化措施 3.1网络优化概述 网络优化的工作就是通过使用各种有效的硬件技术或者是软件,能够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从而满足我们对于网络的需求。硬件指的就是能够在相应的性能和价格上提升质量优化,软件方面指的则是通过设置一些软件参数,从而能够提升移动网络的质量。在基站开通了网络优化之后,要确保基站的各项工作能够完善进行,检查网络是否能够符合技术要求,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网络运行性能。在网络规划完成之后,很多网络通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说覆盖率较弱因此影响了通话质量,服务小区的相关原因导致通信质量不稳定,还有基站的建设位置过高等导致网络信号出现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后期应用优化措施进行改善。 3.2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优化过程 进行通信网络优化工作,第一个工作步骤就是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发现通信系统中目前现存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要严格规范收集的数据质量,确保数据能够提供准确又完整的信息。一般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两种方式来收集数据。①利用相关路测工具进行测试,然后通过测试得出网络的覆盖、通话质量还有切换等相关的数据信息。②获取方式就是应用OMC的统计工具,能够有效的发现通信系统中的现存问题。通过以上这两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分析出网络故障的定位和原因。网络优化的第二个步骤就是要针对系统中的参数和基站工程参数进行优化,目标是要不低于业务要求的网络性能指标。系统中的参数和基站工程参数优化可以通过调节基站的天线方向和倾角进行优化,调整好功率控制参数还有切换参数。为了能够确保调整完成之后提升了通信效果,还需要在优化工作完成之后在进行一次网络数据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确保通信系统中的网络性能得到了改善之后,才算是网络规划优化工作的完成。 3.3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发展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及通信制式变得越来越多,导致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形成愈发复杂的网络体系,因此移动运营商要加强通信网络运行质量的优化工作,使用自动路测系统等系统,提升用户的体验质量,同时推动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

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应用实战-

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应用实战 一、培训重点 1.数据分析实战 2.数据挖掘理论及核心技术 3.大数据算法原理及案例实现 4.Python应用实战 二、培训特色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与行业应用穿插进行; 2.专家精彩内容解析、学员专题讨论、分组研究; 3.通过全面知识理解、专题技能和实践结合的授课方式。 三、日程安排

四、授课专家 游老师计算机硕士,大数据分析、挖掘、可视化专家,高级培训讲师,曾服务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专注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大数据、知识图谱等领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在互联网、电信、电力、军工等行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对空间分析、欺诈检测、广告反作弊、推荐系统、客户画像、客户营销建模、知识抽取、智能问答、可视化分析、预测分析、系统架构、大数据端到端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深刻理解,多次作为Python语言会议重要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著有《R语言预测实战》等多本书籍。 王老师某集团上市公司数据分析部负责人,主要利用Python语言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和可视化工作。从事数据挖掘建模工作已有10年,曾经从事过咨询、电商、金融、电购、电力、游戏等行业,了解不同领域的数据特点。有丰富的利用R语言进行数据挖掘实战经验,部分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专利。 俞老师计算机博士,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推荐、智能决策和大数据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ft?士后科研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IBM 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以及多项企业合作课题等项H。已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Informstion Systems Frontiers等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智能化的流程管理》、《客户智能》、《商务智能(笫四版)》、《商务智能数据分析的管理视角(第三版)》、《数据挖掘实用案例集》等多部。 刘老师10多年的IT领域相关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工作,在长期软件领域工作过程中,对软件企业运作模式有深入研究,熟悉软件质量保障标准IS09003和软件过程改进模型CMM./CMMI,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有深刻认识。通晓多种软件设计和开发工具。对软件开发整个流程非常熟悉,能根据项H特点定制具体软件过程,并进行项U管理和监控,有很强的软件项訂组织管理能力。对C/C++、HTML 5、python> Hadoop> java、java EE、android、IOS、大数据、云计算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移动互联网

无线传输网络优化技术及应用实践研究

无线传输网络优化技术及应用实践研究 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大力发展,与此同时,相关的应用需求也大幅提升,并超出专家预估,无线传输网络逐步扩大规划,不断改进网络规划,基于这一背景,无线传输网络一定要精益求精,全面优化。文章首先介绍无线网络,然后探讨网络优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标签:无线传输;网络;优化技术;应用实践 对无线传输网络而言,其应用和服务要求具备优良的带宽效能、宽泛的覆盖范围和较强的传输能力。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移动网络也大力兴建,用户数量急剧增加。基于市场竞争,移动网络逐步扩容,而网络规划也全面调整,这要求无线传输网络一定要精益求精,逐步优化。 1 无线网络概述 1.1 基本分类 1.1.1 无线个域网。无线个域网主要连接活动范围不大、业务类型多样的终端,例如,把手机和蓝牙耳机相连。无线个域网不仅造价低,而且能耗小,便于操作。 1.1.2 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一般通过无线通讯技术面向特定范围所打造的网络系统。它主要运用无线多址信道充当传输媒介,让用户可在特定范围自主上网。 1.1.3 无线城域网。无线城域网指代同城区中多个场所相连组成的无线网络,其构建成本和光缆铺设相比偏低,且便于施工。同时,待无线网络真正铺设后,如果有线网络发生问题,则无线网络能够充当备用网络来应用。 1.1.4 无线广域网。无线广域网是把物理距离较为分散的局域网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连接。无线广域网可连接较大范围,主要包含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这两种结构。 1.2 主要优势 1.2.1 安装便捷。常规网络建设中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即网络布线施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通常应破墙倔地。但无线局域网无需太多的网络布线,仅仅安装若干个设备便能够覆盖每一个建筑角落。 1.2.2 便于使用。对于有线网络而言,信息点位置会对网络设备安放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无线局域网一旦建成,则无线网信号所覆盖的所有位置均能够接入网络。

LTE网络优化方法

操作系统、网络体系与服务器技术 ‖28‖ LTE 网络优化方法 ◆刘 帆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510630) 摘要:LTE 网络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具有全新的功能。对于LTE 网络工程优化的建设性问题的处理,本文分析研究了LTE 的优化内容,并重点讲解LTE 优化的方法,从而提高网络质量。 关键词:网络优化;弱覆盖;低速率;干扰 0 引言 随着中国移动LTE 网络建设的大规模化和快速商业化,国内2G 和3G 网络数据的使用将会被极大的分解,此举将缓解数据业务。LTE 网络系统的结构组成是以优化分组数据业务为主,更高效支持高速率低时延的数据服务。为了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网络建设一边进行一边优化,优化和建设同时实施。LTE 网络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要提升网络优化技术,积累优化方法经验。 1 LTE 的含义 LTE 是long term evolution 的简称,它是3G 系统长期演进的项目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4G 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LTE 网络属于4G 网络的统筹范围。和3G 技术相对比,LTE 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大的进步,比如数据业务峰值速率,网络时延,速率以及运营成本,能够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业务服务。但另一方面,在引进LTE 网络的同时,也发现了网络优化存在着问题。 2 LTE 网络优化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进一步解决LTE 网络优化的问题,就必须对网络优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剖析,以下表格是对其问题的大体概括。 表1 网络优化中出现的问题 重叠覆盖 影响下载速度,重叠信号多 低速率 速率低,传输效率低,物理资源调度低 弱覆盖 网络的单流方式,下载速度低 干扰问题 影响下载速度,导致SINR 严重恶化 业务分布 分析出现偏差 2.1LTE 低速率原因分析 LTE 低速率问题的具体表现有两个点:一个是每个资源快的传输效率低,另一个是物理资源块的调度率低。LTE 网络中全部都以“bit”为计量单位,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网络速率,它在用户使用区域占主要元素。因此,网络速率十分重要,我们就要分析LTE 网络结构,从而了解网络速率,研究出在下载速度中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并进行优化处理。 2.2LTE 弱覆盖问题分析 LTE 的覆盖如果做到最佳,那么网络性能就可想而知。覆盖强度通过RSRP 来衡量,当RSRP 在110dbm 之下时,就是弱覆盖,在这时的网络形式为单流。与此同时,误码率会增高,MCS 会降低。为了确保传输的可靠性,下载速率就要降低。所以说,拥有良好的覆盖对LTE 网络是必要的。 我们分析弱覆盖的原因主要是站距过大,室分信号外泄,移动参数配置问题等。在对弱覆盖进行分析时,可以从网络实际情况入手。在网络建设的前期阶段,网络还没有连续覆盖,出现覆盖空洞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站,从而形成连锁效应,站距过大、未开通基站等问题就接踵而来。 2.3LTE 干扰问题分析 SINR 是网络系统中最重要的元素,所有干扰都会在其中显现,进而影响下载速度。 2.4LTE 业务分布问题的分析 LTE 业务分布如果出现问题,整个网络结构也会跟着发生改变。在LTE 网络中存在许多业务,他们各自的策略不同。业务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和连续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具体分布在哪个区域也会随之改变。 2.5LTE 重叠覆盖问题的分析 SINR 与LTE 网络系统中的任何部分都有关联,重叠覆盖对SINR 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在分析策略上,将重复覆盖与SINR 相结合,这样才能得知重复覆盖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程度。6dB 范围内的重叠信号数越多,SINR 值就会越低。 3 LTE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LTE 网络优化需要三个阶段:准备工作、实施工作、验收工 作。 (1)LTE 网络优化的准备工作 基站是网络优化的重要部分,所以,划分和选择基站是第一步,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减少负担。基站应具备连续覆盖的的条件。在基站实施之前,需要对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等参数进行配置。规划测试路线,测试路线迎经过所有开通的站点。开展优化前一定准备好测试工具。 (2)在优化实施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覆盖优化、干扰优化、切换优化等,各个优化工作的作用如下表: 表2 优化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优化工作 优化的作用 覆盖优化 解决弱覆盖问题 干扰优化 解决系统内外干扰问题 切换优化 解决邻区关系配置,提高切换率 (3)验收是最后一个环节,同时它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项。网管工具可以成为我们检测基站是否存在危急情况的方式。在验收时候发现一些信号没有发挥作用,应该立刻停止工作,马上和后台联系,查看该区域的网络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更换区域接收信号等途径来解决。 4 LTE 网络优化方法 伴随着LTE 网络规模扩大和用户数量激增,LTE 网络优化也在不断改进,不管是在整体思路还是优化方法上都有改善。现在网络优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4.1严守规划,验收关口 通过规划解决优化问题,虽然在网络优化中能够处理很多难题,但是网络规划的确是要足够重视的。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规划,可以说为以后的工作可以省下很多功夫。在网络选址上,如果没有做好规划,就很容易选错站址,站址的选择不合理,就会 (下转第33页)

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分析解析

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数据可视化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简要介绍了数据可视化所需的技术:数据预处理、映射、显示以及可视化技术在医学、气象预报、工程及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数据可视化; 计算机图形学 Datavisualizationanditsapplications Abstract:Datavisualizationisanimportantresearchareaincomputerscience.Inthispape r,datavisualizationtechnologiesincludingdatapre2treatment,mappinganddisplayinga rebrieflyintroduced,anditsapplicationsinmedicine,weatherforecasting,engineering anddataminingarepresentedalso. Keywords: Datavisualization; Computergraphics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由计算机产生的中间数据都需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求达到辅助分析、再现客观的目的。现代的数据可视化[1]技术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及人机交互技术等多个领域。换句话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计算方法。它将符号描述转变成几何描述,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观察到所期望的仿真和计算结果。此外可视化技术提供了将不可见转化为可见的方法。它丰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促进对未知事物的领悟。近年来,可视化的应用范围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形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宽,除了继续在传统的医学、航空学、汽车设计、气象预报和海洋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可视化已经成为可视化技术的热点研究内容。应用可视化技术,可以在具有大量高维信息的金融、通信和商业领域中发现各自数据中所隐含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事实上,可视化技术已经成为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计算机辅助后置数据处理部分 1 Int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generated large amounts of intermediate data are required for visual process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puter-aided analysis, reproduction of the objective purpose. Data visualization of modern [1] technology refers to the use of 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data into the graphics or images displayed on the screen, and the theory, method and technology of interactive processing. It involves many fields of computer graphics,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omputer vision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 In other words, the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calculation method. It will be the symbol description into a geometric description,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so that researchers can observe the desired. In addition,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invisible into the visible method. It is rich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motion of the unknown. In recent year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visualization of expand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besides the further study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aviation, automobile design, meteorological and oceanographic fiel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信网络的网络优化工作一直是通信运营商的主要工作之一。对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而言,由于其系统的特殊性,网络优化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如在频率的使用、小区覆盖区的调整和无线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这些优化工作的成效对网络的服务质量和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GSM网络的飞速发展,用户数的不断增多,国内移动电信业务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网络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关注。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优化工作的技术难度相当大。首先是其涉及到的技术领域极其广泛,如交换网络技术、无线参数、频率配置、切换、信令和设备技术等方面;其次,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用户数的不断增多,网络优化工作的技术复杂度在不断提高,对网络优化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同时,移动网络本身的演进和发展也为网络优化的技术人员们不断带来新的课题,如GPR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等。所有这些都要求网络优化的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提供更新的技术手段和产品,以降低技术的复杂度,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笔者就个人所能谈一些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 GPRS GPRS技术作为GSM系统向第三代演进的过渡手段,正在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国内的运营商目前也正在进行各种试验工程,计划在今年内大规模使用。GPRS是对现有的GSM网络的改进,以便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满足终端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如Internet)的需求。 GPRS可向用户提供从9kb/s到大于171.2kb/s的接入速率,更为有效地利用无线资源,动态地向单个用户分配位于同一载频上的1-8个时隙,根据业务流量和运营者的选择,无线接口资源可在话音和数据业务之间共享,可支持非常灵活的上下行不对称的传输。这些特点的实现涉及到无线资源的分配算法,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网络资源情况,合理分配无线资源,满足用户对QOS和传输速率的需求,是GPRS网络优化的工作难点之一。 另外,对应于GPRS业务,规范定义了一整套无线参数,这些参数与原有的GSM

简谈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浅析

简谈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浅析 发表时间:2017-10-30T08:59:58.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李文喜[导读] 摘要:笔者主要从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相关内容,以及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技术分析等方面探讨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笔者主要从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相关内容,以及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技术分析等方面探讨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技术在通信手段不断发达的今天,4G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实现了3G与ULAN的有效融合,在3G网络技术的基础上,4G无线网络更胜一筹,优势特点更加突出,4G网的数据传输数据速度非常快,音频、视频文件传输质量非常好,理论下载能够实现100Mbps,上传资料也可实现20Mbps。而且,DSL与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不能有效覆盖的区域,4G网络技术也可以有效的进行覆盖,并向四周扩展, 得到全面的覆盖。 随着移动4G无线网络市场的不断成熟,在目前 4G的不断应用中,用户需求方面也发生非常多样性的变化,人们对于目前的网络的业务需求与质量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规划设计的移动无线网络,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一些不足,要想使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增强其自身竞争力,采取积极的有力措施,优化目前的网络设备资源、频率资源,实现网络高性能的运转,使服务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移动通讯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的,循序渐进的优化移动4G无线网络,才能实现网络性能的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应该对无线网络的优化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 一、无线网络优化的概述 1. 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理念 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是电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由于当前移动无线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广阔,用户数量日益增加,所以客观上形成了对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内在需要。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概念是指:指对当前移动无线网络进行检查和测量,通过数据采集、用户反馈展开对移动无线网络的故障和隐患分析,找出影响移动无线网络服务质量的因素和原因,提出相对应的调整方法和处理措施,使移动无线网络达到更好地运行状态,更好地为各类用户提供移动无线网络服务,达到挖掘移动无线网络资源,提高移动无线网络合理利用效率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动态的变化,传统的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优化工作覆盖面积越来越广阔,优化工作的概念外延越来越扩大,随着网络结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移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2. 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构成 科学合理地运用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技术就必须对移动无线网络和优化工作涉及的技术进行彻底研究,要掌握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结构和内涵,在提高移动无线网络优化人员责任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技术提升移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水平。当前移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主要的技术构成有:移动无线网络拓扑技术、频率优化技术、干扰控制技术、覆盖优化技术、话务均衡技术、切换性能优化技术等几个方面。科学合理优化移动无线网络必须掌握上述技术,进而改善和优化移动无线网络的效果和目的。 3. 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 移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移动无线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是对现有移动无线网络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的补充,是促进移动无线网络合理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适应电信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提高移动无线网络整体功能和质量的必然过程。 4. 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背景 首先,随着网络的繁荣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最初传统的网络优化工具已不能满足网络运营商进行优化的生产需求以及管理。就目前来看,运营商们大多需要的是运营多张网络,这是传统工具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所以不断优化移动无线网络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其次,尽管一些运营商已经做了一些网络优化,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即优化所得的数据不能得到集中管理。这对于优化工作及网络管理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网络发展更加不利。所以移动无线网络优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二、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相关内容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主要是针对当下通信网络进行日常维护与优化,提高其宽带利用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按照时间或者程度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的日常维护,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维护。第二阶段是中短期的维护技术,是针对我国当下移动网络发展现状制定的一种短期内的优化目标。最后一阶段是必须树立长期的无线网络优化目标。 1. 移动无线网络的日常优化 日常优化工作应贯穿于始终,在技术未革新时,进行必要的设备维护,保证其稳定运行。无线网络的日常优化是整个优化工作的主体,维护和优化具体内容包括对数据统计、数据配置的提取与保护。观察网络运行现状,及时解决断站、处理用户合理申请以及对网络性能的革新研究等。 2. 移动无线网络的中短期优化 中短期的优化是在基本维护基础上制定的稍微长远的维护计划。要求维护和优化人员及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定期对网络数据进行核查,出现新的话务问题要及时解决,适当的调整网络结构中的不合理问题,并对网络性能做阶段性的评估。 3. 移动无线网络的长期优化 移动无线网络的长期优化具有系统性和完善性特征,要求企业制定一个长远的,具有可行性的无线通信网络维护和发展策略。技术人员要随时关注技术革新,追踪预测网络规模、网络建设与收益等,为网络革新决策提供依据。制定长期的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策略还包括从不同方面提供有效的建议,网络优化十分复杂,只有制定完善的制度,并且在运行中关注现状,根据现状进行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网络的长期优化政策包含了日常维护和中短期优化,需要对网站断站、数据采集等全部工作做细节上的规划。 三、移动无线网络优化的技术分析 1. 优化干扰控制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