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计算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计算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的体积

长安镇第一小学黎妙玲

教学课题: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内容:p8-----9

教学目的: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

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创新点:鼓励学生用几种割切的方法,求出多种求体积的方法,得出公式。

教学重难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

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

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4、导人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学生讨论。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

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

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讨论合作,建立模型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提问:这是不是一个圆柱?(是。)

教师用手捂住圆柱的侧面,只把其中的一个底面出示给学生看,提问:

“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

教师将这分成16块的底面出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操作演示,先只把底面部分拿给学生看,“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有点接近长方体。)

然后教师指出: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教师: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引导学生想到由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教师接着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请大家观察教具,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2.教学例4。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用小黑板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50×2.1=105(立方厘米)

② 2.1米=210厘米

V=Sh=5O×210=105O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0.5×2.1=1.05(立方厘米)

④5O平方厘米=O.OO5平方米

V=Sh=O.OO5×2.l=O.O1O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

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p9n1---2

综合练习:

1.判断题:

2.填空题:

拓展练习:

1.一个圆柱形铁桶,从里面量高是3分米,底面半径是1.5分米,它大约可装水多少千克?(1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

2.一个圆柱形水桶,桶内底面直径2分米,是桶深的2倍,现把

2.826升水倒进桶里,里面的水占水桶容积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有关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动态生成作为新课程改革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自然而又充满生机的课堂。由于报刊的较多宣传,以及发表的案例,都是“动态生成”式,使得大家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现象与成功案例更为关注。而预设成功好像被大家所遗忘,甚至有的老师不敢提及预设成功,唯恐被同行取笑,造成了现实课堂“动态生成”一头热,“预设成功”一头冷。实际上,这是对动态生成的片面认识,动态生成与预设成功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 【课堂实录】 片段一:预设成功。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体积,紧接着让学生试求圆柱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师:容器中水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就可以计算出体积了。 生2:“称”水的重量,就能推算出体积了。 生3:(插嘴)我也听爸爸说过了,水的比重是1,不用“换算”……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用“倒”、“称”的方法解决了“圆柱体的水”的体积。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

橡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生4:把橡皮泥放在长方体容器中,压成“长方体型的橡皮泥”。 生5:用手捏成长方体,量一量就可以计算体积了。 师:假如这个物体(指着橡皮泥)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 生6:将它浸在装有水的长方体的容器中,问题就能解决了。 生7:刚才想圆柱的体积,都是倒、捏,我想要有一个计算圆柱 体体积的统一方法就好了! 生8:我觉得圆柱体和长方体有联系。 …… [圆柱的体积一课,因为结合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而预设教案,在解决发现生活中的圆柱体水、橡皮泥、木块等体积问题,让学 生联想到需要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 片段二:动态生成。 师:我们先来一起回忆一下在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时,是如何 把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媒体演示,板书:转化)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有学生举手,跃跃欲试):那么我们也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 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讨论:“把圆柱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比较合适”?

六年级数学 圆柱的体积教案

圆柱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 「、计算。(30分) 1 口算(10分) 1 2 4.3+1.07= 12-74 = 2£0.1 = 9 X 2.7= 8 6 1 1 4 〒= 0.125X 32 = 7 £3= 21 + 4 = 80%< 30%= 6.3 X 10%= 5 7 46 -17 -1.25= 5 6: 3 X 矿 1 1 1 6 ■^― ? — 8 £2 = (2.4+1 5 ) £ 6= 0.25 X 8= 1 -5 £1.2= 1 1 2 2 1 3 1 5 1 + 1+ -= — X 2.7= — +- ?— +二= 5 * — 2 2 9 3 4 4 4 3 2、 脱式计算(12分) 16 2 1 15 3 1 2 4 5 X [ (1 3 + 5 )X 7 ] [3 -0 £ -(1 +也) ]X 4 1 4 3.68 X [1 £(2祜 -2.09 )] [2 -(11.9- 8.4 X 4)] £1.3 6 3 5 5 5 X 8 + 8 宁 6 20 .01X83+ 「族20。.1 3、列式计算(8分) 3 3 (1) . 一个数的4是2.5,这个数的3是多少? (2) . —个数加上它的508等于7.5,这个数的80混多少? 四、简算题(6分) 1 吃.5+ 2.5 0.4 五、列式计算。(6分) 1、(0.4 X 0.8) X (2.5 X 12.5) 2 0.52x2 —+ 7—^0,52 9 9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1 3 3- 13 = 4 X — 0.8 £.01 = 1 3 1 1勻9 = 0.6 £ = 4— 1 £3 — 8X 3 1 1 (0.25+ 4 + 2 ) X = 0.1 X .1 + 0.1 £.1 = 2、求未知数X 。(8分) 12 4 1 5 x + 5X =亦 2.1x + 7.9x = 0.29 0.25 1.25 x = 3 12 : 7 = x : 0.3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18分) [3.2 X — 8 )+ 3;]专 43 97 >99 3.75 殆 + 1.6 £ 2 3 32 —13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 圆柱的体积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圆柱体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 1.圆柱体积的意义: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 =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高 如果用V 表示圆柱的体积,S 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 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h r Sh V 2π== 知识点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知识应用1: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点击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402cm ,高是2.1m ,它的体积是多少? 知识应用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点击例题: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底面半径是5cm ,高是18cm 。体积是多少? 知识应用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点击例题: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可装水多少千克?(1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

知识应用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点击例题:一个圆柱形水泥柱,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3米,这根水泥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知识应用5:已知圆柱的体积和高(或底面积),也可以求出圆柱的底面积(或高)。 点击例题:在地面挖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周长62.8米,要使池内存水1570立方米,水池至少要挖多深? 过关精练: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为4分米,现在往容器里倒入25.12升的水,水深多少分米? ☆☆思维拓展: 点拨方法1:如果把一个正方体的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高就等于正方体的棱长,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也就等于正方体的棱长。 点击例题: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3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如图),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过关精练: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圆柱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探索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培养学生应用公式解决为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用大萝卜切成圆柱,并把它分成若干等份的扇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唤醒旧知。 1、课件出示 师:回忆我们学过哪些的立体图形,怎样求他们的体积? (回忆长方体的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索新知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2、 你能猜测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吗?(生:可能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验证我们猜测的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是否能 成立? (学生在课前把大萝卜圆柱体,把它分成4、8、16、个扇形,用它学具,学生亲自经历了把圆柱分割成扇形的过程。学生亲历对圆柱体如何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全过程。) (此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发挥,让每一个学生体亲历转化的的过程,在小组交流中真正的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来源,真正的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组把你们的验证过程汇报给大家听? 生1: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我们发现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体底面半径的一半,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半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它们的体积不变。所以我们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周长的一半×半径×高,也就等于长方体∏ r × r ×h,也就是底面积×高,所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合理的。 生2:我们组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他们的体积不变,所以我们验证,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是成立的。 生3:我们组是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扇形面积的一半,扇形 的面积=底面周长×12 ×高,长方体的高=圆柱体的半径,底面周长=2∏ r,2和2约分,所以我们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是成立的。 (赢得了台下的掌声。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会给我们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会让他们感受探索成功的喜悦。) 5、 师:你们真棒,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合理的,我们的公式是成立 的。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直观,更简洁?你愿意把这种方法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探索出的三种方法,第二种更容易让全体学生接受,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1、3种的推导过程,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至少都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知道公式的来源。) 6、 屏幕演示:(学生边说边演示)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宿松县孚玉镇中心小学何其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体积例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PPT教学课件、圆柱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 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二、探索体验 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

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①是怎样拼成的? 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 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师结合讲解板书。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呢? v、s、h各表示什么? 5.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 6.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12厘米 ②底面半径2厘米,高5厘米 ③直径10厘米,高4厘米 ④周长18.84厘米,高12厘米 三、课堂检测 1.判断

最新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30030

一、计算。 1、口算(10分) 4.3+1.07= 12―714 = 2÷0.1= 29 ×2.7= 4 ÷811 = 0.125×32 = 67 ÷3= 213 + 14 = 80%×30%= 6.3×10%= 456 ―178 ―1.25= 56 ×310 = 18 ÷12 = (2.4+1 15 ) ÷6= 0.25 ×8= 1 - 65 ÷1.2= 1 + 1 2 ×1+ 12 = 29 × 2.7= 2 3 +1 4 ÷34 +14 = 5 ÷53 = 2、 递等式计算 165 × [ (1 23 + 15 ) × 157 ] [ 34 - 0 ÷ ( 17 + 213 )] ×43 3.68 ×[1 ÷(2110 – 2.09 )] [2 – (11.9- 8.4×43 ) ] ÷1.3 65 ×38 + 58 ÷ 56 20 .01×83+ 1.7×200.1 3、列式计算 (1). 一个数的34 是2.5,这个数的35 是多少? (2).一个数加上它的50%等于7.5,这个数的80%是多少? 四、 简算题 1、(0.4×0.8)×(2.5×12.5) 2、

1、直接写出得数。 3-113 = 34 ×1.6= 0.8÷0.01= (0.25+14 +12 )×8= 1÷119 = 0.6÷35 = 4-1÷3-8×13 = 0.1× 0.1+0.1÷0.1= 2、求未知数x 。 115 x +25 x = 415 X ×(1+4 1)= 25 2.1x +7.9x =0.29 25 12X = 15×53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 [3.2×(1-58 )+335 ]×2112 137 +2415 +447 +3215 4397 ×99 3.75×425 +1.6×334 1÷2.5+2.5×0.4 325 -134 -14 五、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80%是6.4厘米,比它多14 的数是多少? (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小正方形的边 长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专项练习题

习 题 汇 编姓名: 仅供参考,内容可修改

第5课时练习课 1.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4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如下图)。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根长1.5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体的高是37.68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恰好是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保留整数) 4.一个圆柱体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32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水桶大约能盛水多少千克?(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 5.一个圆柱量桶,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1.分析:由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知:圆柱体的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底面半径和高。因此,要想使加工成的圆柱体的体积最大,则必须满足圆柱底面的直径等于正方体的棱长,高也等于正方体的棱长。 解:3.14×(4÷2)×(4÷2)×4=50.24(立方分米) 答: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50.24立方分米。

2.分析:从图中观察,可将这段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四个与圆柱底面完全相等的圆面积,因此就可以求出圆柱形钢材的底面积,长1.5米就是圆柱的高,于是问题得到解决。 解:9.6÷4×15←注意统一单位 =2.4×15 =36(立方分米) 答:这根钢材原来体积是36立方分米。 3.分析:“它的侧面展开后恰好是正方形,”通过这个条件可以想象出圆柱的高就是正方形的边长,也是圆柱的底面周长,这样转化后,问题也就得到解决。解:半径:37.68÷3.14÷2=6(厘米) 体积:3.14×6×6×37.68=4259.3472≈4259(立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体的体积约是4259立方厘米。 4.分析: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圆柱形水桶的容积是 803.84×50=40192(立方厘米), 折合成立方分米数是 40192÷1000=40.192(立方分米), 大约能盛水的重量是 1×40.192≈40(千克) 答:这个水桶大约能盛水40千克。 5.分析:认真读题后,找出题中关键句或词进行分析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通过这个变化可以想象出,原来铁块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3厘米这个高度的体积,这是铁块原来占的空间,于是问题得到解决。 解:5×5×3.14×3=235.5(立方厘米) 答:这块铁块的体积是235.5立方厘米。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过程: 师:在前一阶段,我们对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我们也学会了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比如,窗户上的钢筋,桌子上的茶杯,要是求它们的体积怎么办呢? (学生摇摇头,非常困惑) 师: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它们的底面积和高都是相等的,大家猜想一下,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它们的体积是相等的。但是这圆柱体好像瘦一些,体积应该小一些。 师:好,请坐。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 生:应该是相等的吧! 师:为什么呢? 生:不太清楚,猜的。 师:好,请坐。现在我们有不同的意见,那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学生片刻议论) 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时,是怎么推出公式的呢? 生:把一个圆分成许多个扇形,然后把它重新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分成的扇形个数越多,它就越接近长方形。

师:很好,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不可以也同样的对圆柱体进行切分呢? (一些同学点了点头) 师:现在,这里有一个已经被切分了的圆柱体,(教师展示教具),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将它重新组合一下? (有同学举手示意,一个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操作,重新组合,得到了一个新的物体)。 师:很好。刚刚那位同学把圆柱体改成了这样一个形状的物体。大家看一下,这个物体像我们学过的哪种物体形状啊? 生:长方体。 师:是的。 (教师带着学生观察)。 师:大家请看,以前圆柱体的底面是不是成了这个长方体的底面? 它的高是不是还是以前圆柱体的高啊? 生:是! 师:那么,我们现在来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 生:底面积乘以高。 师:那我们现在求出来的体积与之前圆柱体的体积相等吗? 生:相等。 师:是的。我们将以前的圆柱体变成了现在的长方体,没有多一块,也没有少一块。我们现在可以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 师生:v=sh。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来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借助观察、操作和演示,通过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回顾旧知,猜想、感知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看,这是我国的一座古建筑,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 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不仅看到了这个立体图形,还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谁能大声的读一读? 生:这么粗的柱子需要多少木材啊? 师:同学们,请问这个问题实际上求的是什么呢?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和底面积和长方体的高有关系 3、圆柱的体积又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同学们,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师:也就是说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底面积和高有关系,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经过验证才能下结论 4、师:老师这里有这样两个圆柱体,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 么? 底面积是固定的,高就增加一些,体积也随之增大,高一定, 底面积越大,体积越大 师:看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和高有关系。而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和高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 探究。 (二)回忆转化方法 师: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以前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是怎么解决的?比如探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以把圆 的面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 (三)论证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把圆柱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 过的什么立体图形呢?该怎样转化呢? 2、教师用课件演示分割拼凑的过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大洋镇石步中心小学岳璐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P25页。 教学目标:1.学生利用学具拼合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圆柱体及切割好的圆柱体实物,例题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是否有疑问。(在预习中对所学过的知识有想不起来或链接不起 来的吗?) 二、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方法迁移我,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程。 1.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说,教师利用教具演示。(圆→长方形) 问:这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得出结论:把新图形转化成旧图形来探究新知识。

三、探究圆柱体积公式。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是利用这种转化思想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板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1.师生出示:切割好的圆柱模型教具。 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 2.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 ⑴两名学生上台把切割好的圆柱体实物拼合成长方体实物(转化思想的运用) ⑵观察拼合后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发现,并重点研讨:A.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也就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B.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板书:底面积) C.长方体的高与原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板书:高) D.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3.教师再次用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提升认识:圆柱转化长方体,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 V=Sh 5.思考:课本小精灵的问题: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r和高h,你能写出圆柱

有关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有关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动态生成作为新课程改革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自然而又充满生机的课堂。由于报刊的较多宣传,以及发表的案例,都是“动态生成”式,使得大家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现象与成功案例更为关注。而预设成功好像被大家所遗忘,甚至有的老师不敢提及预设成功,唯恐被同行取笑,造成了现实课堂“动态生成”一头热,“预设成功”一头冷。实际上,这是对动态生成的片面认识,动态生成与预设成功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 【课堂实录】 片段一:预设成功。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体积,紧接着让学生试求圆柱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师:容器中水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就可以计算出体积了。 生2:“称”水的`重量,就能推算出体积了。 生3:(插嘴)我也听爸爸说过了,水的比重是1,不用“换算”……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用“倒”、“称”的方法解决了“圆柱体的水”的体积。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生4:把橡皮泥放在长方体容器中,压成“长方体型的橡皮泥”。 生5:用手捏成长方体,量一量就可以计算体积了。 师:假如这个物体(指着橡皮泥)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 生6:将它浸在装有水的长方体的容器中,问题就能解决了。 生7:刚才想圆柱的体积,都是倒、捏,我想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统一方法就好了! 生8:我觉得圆柱体和长方体有联系。

…… [圆柱的体积一课,因为结合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而预设教案,在解决发现生活中的圆柱体水、橡皮泥、木块等体积问题,让学生联想到需要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片段二:动态生成。 师:我们先来一起回忆一下在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时,是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媒体演示,板书:转化)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有学生举手,跃跃欲试):那么我们也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讨论:“把圆柱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比较合适”? “圆柱和转化后的立体图形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 (1)圆柱体通过切割、拼凑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3)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4)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 (5)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 3、汇报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把圆柱体转变成近似的长方体的。 (2)演示拼、凑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明白: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3)依次解决上面的问题。 4、回顾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数学课到此,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学生在“猜想——验证”的学习进程中,充分释放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

《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把这两个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又是怎样的?这个公式计算体积的物体

有什么特征? 2.指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圆柱有多少条高?有几个底面?每个1自由的面积如何计算?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设疑揭题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评析:复习抓住教学重点,瞄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旧方法进行铺垫,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衔接自然。新课引入教师"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导"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新课教学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l)自学第43页例五,然后按照书中要求,两人一组将于中的圆柱切开拼一拼,再说一说你拼成三个近似什么形状的立方体? (2)请学生演示教具,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切割拼合过程。 (3)根据学生讲解,出示圆柱和长方体的彩图。 (4)学生观察两个立体图,找出两图之间有哪些部分是相等的? (5)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板书:V=sh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1–6 1×5 2)÷9 7 71÷3 2 ×7 1211–(91+125) 254×4 3 –501 25÷(87–65) 158+32–4 3 ( 6 5– 4 3 ) ÷( 3 2+ 9 4) [ 83+31+4 1 51×[31÷(21+6 5 )] 12÷(1–73) [(1–61×52)÷97 [(1–53)×5 2]÷4 用简便方法计算: (5 1–71)×70 97× 96 5 53×8+53×2 15×73+15×7 4 (98 +43–32)×72 72×(21–31+4 1) (9 5+ 131)×9+134 30×(2 1 –31+61) 12×(21–31+41) 51+94×83+6 5 4–5 2÷ 158–41 48×(31–21+4 1 )

256÷9+256×98 24×(61+8 1) (53 +41)×60–27 5–61–6 5 用简便方法计算: 98×(9+43)–32 87÷32+87×2 1 54+85÷41+21 2–98×4 3 –31 30×(61 +52–21) 87+32÷54+6 1 10÷10 11 10 +24121÷12 54×31+5.2×31+1÷43 直接写出得数。 2.4÷0.125= 555×13-111×15= 25×0.32×0.25= 125-25+75= 999×15= 10- 3.25+9÷0.3= 43.2÷0.125= 55×( 331 -44 1)= 20042003×2005= 10137-(441+3137)-0.75= 解方程: 185+X = 12 11 2X –91 = 98 3X –1.4×2=1.1 X+32–21=18 17 5.5x –3x = 1.75 X+53 = 10 7 解方程: 2512X = 15×53 X ×(61+83)= 12 13 X ×(1+41 )= 25 (1–95)X = 15 8

圆柱体积教学案例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东风小学雷霞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8—9页“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借助教具展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将一个圆柱体铁块放入容器中。放之前,教师问:同学们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水从容器中溢出来。 师:观察得很仔细,从这一现象中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1: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生2:溢出了多少水? 生3: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呢? 师:同学们都十分会动脑筋,你们想一想,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

少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和放入的圆柱体铁块的体积相等。)师:圆柱体铁块的体积是多少呢?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评析:本环节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动脑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注意在说猜想的时候要说明你的理由。 2、学生猜想、交流。 3、师:太棒了,你们不仅有各自不同的猜想方法,而且还猜想的有理有据。那么我们所猜想的这个公式是否可行呢?这还需要我们用事实来验证大家的猜想。 4、学生合作验证猜想。 (提出要求:验证时注意尽量减少误差,小组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交流。) 5、汇报交流: 师:刚才我看到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验证方法,下面大家就来说说你们的验证方法和结果,汇报时注意语言要准确,简炼,易懂。 (学生汇报交流。) 【评析:本环节鼓励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方案。这样的教学,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逐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教师利用教具演示讲解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晋州市小樵镇实验小学杨巧辉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9-2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

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150道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1–6 1×5 2)÷9 7 71÷32×7 25÷(87–65) 158+32–4 3 1211–(91+125) 254×43–501 (65–43)÷(32+94) 51×[31÷(21+6 5 )] 12÷(1–73 ) [(1–61×52)÷97 [(1–53)×5 2]÷4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71)×70 97×96 5 53×8+53×2 15×73+15×74 (98 +43–32)×72 72×(21–31+41) (95+131)×9+134 30×(2 1 –31+61)

4–52÷158–41 48×(31–21+4 1 ) (53+41)×60–27 256÷9+25 6×98 24×(61+81) 5–61–65 98×(9+43)–32 87÷32+87×2 1 5–61–65 54+85÷41+21 2–98×4 3 –31 87+32÷54+61 30×(6 1+5 2–21) 10÷1011 10 +24121÷12 54×31+5.2×31+1÷43 直接写出得数。 2.4÷0.125= 555×13-111×15= 25×0.32×0.25= 125-25+75= 999×15= 10-3.25+9÷0.3= 43.2÷0.125= 55×( 331-441)= 20042003×2005= 10137-(441+313 7 )-0.75= 解方程:12×(2 1 –3 1+41 ) 51+94×83+6 5

185+X = 12 11 2X –91 = 98 X+53 = 107 3X –1.4×2=1.1 X+32–21=18 17 5.5x –3x = 1.75 2512X = 15×53 X ×(61+83)= 12 13 (1–95)X = 158 X ×(1+41)= 25 X ×72 = 21 8 15÷X = 65 X ×5 4 ×8 1 = 10 X ×3 2 = 8×43 X ×43×5 2 = 18 X ×109 = 24×81 X ×31×5 3 = 4 X ×72 = 18×31 3X = 10 7X –4X = 21 4 1 ×x+51×45 = 12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3.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和验证等推导转化圆柱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撤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操作活动中渗透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圆柱体割拼组合教具及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柱体割拼组合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 教师拿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拿出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准备投入烧杯中。 师:同学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将圆柱形的物体投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面上升一些。 生:圆柱形的物体挤掉了原来水占有的空间。 生:圆柱体占有一定空间。 师:我们通常把这个空间叫体积。

生:我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是相等的。 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圆柱的体积。 生: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圆柱的体积。 (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圆柱体的体积。采取新知识,由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喜闻乐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兴趣.) 二、比较大小、创设求圆柱体积的情景。 教师又拿出一个圆柱。(底面略小而高长一些,体积相差不多) 师:这两个圆柱的体积,哪个比较大一些? 生:第一个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第二个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他们都是猜的。第一个圆柱它虽然高一些,但底面积小一些;第二个圆柱虽然底面大一些,它是的高 师: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组讨论) 生:准备半杯水,将第一具圆柱浸没水中,作好标志,再把第二个圆柱浸没水中,作个标志,哪个水面上升的高一些,哪个圆柱的体积就比较大。 师:这个方法好。如果要确凿地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讨论)生:要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后就好解决了。 三、大胆猜想,感知圆柱体积公式。 师:怎样来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和圆柱的高有关 生:和圆柱的底面大小有关,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增加,它的体积也会变大些。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苏教版教案资料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苏教 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

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