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2.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亲本杂交组合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3.在显性完全的条件,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表现型的是( )

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

4.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DDTt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5.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纯合体的个体占( )

A.3/8 B.1/4 C.5/8 D.1/8

6.下列属于纯合体的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7.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形成初级精(卵)母细胞过程中 B.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C.形成次级精(卵)母细胞过程D.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过程中

8.基因型为AaBB的父亲和基因型为Aabb的母亲,所生子女的基因型一定不可能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9.下列基因型中,具有相同表现型的是(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10.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多少种配子( )

A.数目相等的四种配子 B.数目两两相等的四种配子

C.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 D.以上三项都有可能

11.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

A.1/8 B.1/6 C.1/32 D.1/64

12.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F 2有256株,从理论上推出其中的纯种应有( )

A.128 B.48 C.16 D.64

13.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5/8 B.3/8 C.3/4 D.1/4

14.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 2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率为( )

A.9/16和1/2 B.1/16和3/16 C.5/8和1/8 D.1/4和3/8

15.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

A.3种、9种 B.3种、16种C.4种、8种 D.4种、9种

16.个体aaBBCc与个体AABbCC杂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有( )

A.8种 B.4种 C.1种 D.16种

17.下列①~⑨的基因型不同,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表现型共有( )

① AABB ②AABb ③AaBB ④AaBb ⑤AAbb ⑥Aabb ⑦aaBB ⑧aaBb ⑨aabb

A.九种 B.四种 C.二种 D.一种

18.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自花传粉后,其子一代基因型的比例为( )

A.1∶1∶1∶1 B.9∶3∶3∶1 C.1∶2∶1 D.3∶1

19.假定等位基因A和a,B和b是独立分配的,且A对a,B对b为显性,则基因型AaBb亲本自交后代中,出现亲本没有的新性状占( )

A.1/8 B.3/8 C.1/16 D.7/16

二、简答题

20.自由组合定律的要点是:F 1产生配子时,在分离的同时,表现为自由组合,每种组合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1.番茄茎的颜色由一对等位的基因R和r控制。现在紫茎A、紫茎B和绿茎C三株番茄,经相互杂交,结果如下:

第一组:紫茎A×紫茎B→紫茎

第二组:紫茎B×绿茎C→紫茎

第三组:紫茎A×绿茎C→紫茎、绿茎

根据上述结果,请分析回答

( 1)番茄茎的_____颜色为显性性状。

( 2)紫茎A、紫茎B和紫茎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

( 3)第二组杂交后所得紫茎番茄,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于种类有_____种,比例为______ 。

22.如下图为5个亲本的基因型。其性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分别产生的配子种类和基因型是

( 1)A产生种配子,其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 2)B产生种配子,其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 3)C产生种配子,其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 4)D产生种配子,其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 5)E产生种配子,其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23.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

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 1)亲本的基因型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 2)在杂交后代F 1中,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

其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 3)F 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若使 F 1

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 2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 1.C 2.B 3.B 4.C 5.B 6.B 7.C 8.A 9.A 10.D 11.D 12.D 13.A 14.D 15.D 16.C

17.B 18.C 19.D

二、 20.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相等的。

21.(1)紫茎(2)Rr、RR、rr (3)2,1:1 22.(1)2,aB、ab (2)2,Ab、ab (3)1,ab (4)4,AB、Ab、aB、ab (5)1,AB

23.(1)YyRr,yyRr (2)1/4,ggrr (3)YyRR或YyRr,1/8

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中的特殊比例---课中学案 姓名:班级:组别 一、9:3:3:1变式模型的构建 1、模型初构建 材料1、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红色、黄色、橙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色素的形成,红色和黄色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橙色。(注:默认白色色素为前体物质)。若用纯合的白花和纯合的橙花杂交,F 自交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材料2、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黄色、橙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A控制黄色色素1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色素2的形成,当两种黄色物质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橙色。 2、模型再构建 规则: ⑴构建顺序:先将物理模型构建出来,再根据物理模型来算自交和测交后代比例。 ⑵每构建好一种物理模型后,请到讲台上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模型,再构建下一个模型。 提示材料: 1. 小鼠的体色有黑色、棕色、白化三种品系,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可以将白 色色素转化为棕色中间产物,B可将棕色色素转化为黑色色素。 2. 家蚕中有结黄茧和结白茧的两种品系,受两对基因I和i、Y和y控制。Y控制黄色色素的合成,但是 基因I的存在会抑制Y的表达。 3、9:3:3:1变式模型修订汇总

练一练:某水稻颖色有黄、白两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E、e,F、f表示).科学家利用甲、 (1)两白颖亲本的基因型为:甲__ ____,乙__ ____. (2)杂交实验组合1的F2中,白颖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杂交实验组合2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二、9:3:3:1变式比例中的致死问题 材料3:雕鸮(鹰类)体色的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无条纹(B)对有条纹(b)为显性。以上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A或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杂交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三、课后延伸 材料4:某种植物为雌雄异株,它的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圆形(B)对长形(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已知含b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纯合的黄色圆形植株(雄株)与白色长形植株(雌株)杂交,得到子一代全是黄色圆形植株,子一代自由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四、课后巩固训练 1. 两个肉鸭品种——连城白鸭和白改鸭,羽色均为白色。研究人员以下表所示外貌特征的连城白鸭和白改鸭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⑴表格所示亲本的外貌特征中有________对相对性状。F2中黑羽和灰羽:白羽约为________,因此鸭的羽 色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 ⑵假设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用B、b表示(B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但另一对等位基因R、r要影响B 基因的表达(R基因促进B基因的表达,r基因抑制B基因的表达),它们与鸭羽毛颜色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和上述杂交实验中F1和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推测两亲本鸭羽毛颜色的基因型为。 2、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基因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及相关结论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补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验分析 P YYRR(黄圆)×yyrr(绿皱) ↓ F1YyRr(黄圆) ?↓ 配子 F2 3.相关结论:F2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1)表现型(2)基因型 [易错警示](1)F2中亲本类型指实验所用的纯合显性和纯合隐性亲本即黄圆和绿皱,而不是直接产生F2的F1代,重组类型是指F2黄皱、绿圆。 (2)若亲本是黄皱(YYrr)和绿圆(yyRR),则F2中重组类型为绿皱(yyrr)和黄圆(Y_R_),所占比例为1/16+9/16=10/16;亲本类型为黄皱(Y_rr)和绿圆(yyR_),所占比例为3/16+3/16=6/16。 (3)F2表现型9∶3∶3∶1的比值可以变形为9∶7(3+3+1)、15(9+3+3)∶1、12(9+3)∶3∶1、 12(9+3)∶4(3+1)等。 4.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测交试验: P:YyRr ×yyrr 配子:YR :Yr :yR :yr yr 测交后代:YyRr :Yyrr :yyRr :yyrr 1 : 1 : 1 : 1 (2)测交试验证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细胞学基础 1.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 [易错警示](1)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 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2)自由组合强调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 因,它们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4.F1杂合子(YyRr)产生配子的情况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 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一)配子类型数、配子间结合方式、基因型种类数、表现型种类数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讲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和验证。 3、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豌豆杂交中自由组合现象 思考: 为什么在F 2代中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表型,且各种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呢? 2.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F 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3)受精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相等 遗传图解: ① F 1: F 2: 1YY (黄) 2Yy (黄) 1yy (绿) 1RR (圆) 2Rr (圆)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黄圆) 1yyRR 2yyRr (绿圆) 1rr (皱) 1YYrr 2Yyrr (黄皱) 1yyrr (绿皱) F 2的性状分离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②每对相对性状的结果分析 a .性状分离比:黄粒∶绿粒=3∶1;圆粒∶皱粒=3∶1。 b .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随机组合 亲本:YYRR (黄圆)×yyrr (绿皱) Rr × Rr →1RR:2 Rr:1rr × Yy →1YY:2 Yy:1yy

④F2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比例关系 双纯合子一纯一杂双杂合子合计黄圆(双显性)1/16YYRR 2/16YYRr、2/16YrRR 4/16YyRr 9/16Y_R_ 黄皱(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3/16Y_rr 绿圆(单显性)1/16yyRR 2/16yyRr 3/16yyR_ 绿皱(双隐性)1/16yyrr 1/16yyrr 合计4/16 8/16 4/16 1 F2中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2)有关结论 ①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②双显性占9/16,单显性(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占1/16。 ③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杂合子占:1 -4/16=12/16。 ④F2中双亲类型(9/16Y_R_+1/16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思考:按照上述孟德尔的假设条件,所获得的各种性状及其比例是完全符合9:3:3:1的比例的,所以只需证明F1是双杂合体的假设成立,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实验方案:杂合体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实验结果: 方式正交反交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内容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讲述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样是从遗传性状研究出发来揭示遗传的规律。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讲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拓展,秉承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由于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解释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又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的减数分裂过程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实施本小节内容的教学时,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重现试验过程,突破难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过程、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应用及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解遗传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加以扩展、深化、综合和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进行拓展,运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能进行一些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性目标〕 1.准确描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解释、进行验证,阐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解答遗传学问题的技能技巧。 〔态度性目标〕 1.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体验孟德尔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借助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确立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和科学思想方法,形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探索和创新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果蝇体色黄色(A)对黑色(a)为显性,翅型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研究发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到F1,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出现了5:3:3:1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请回答以下问题。 (1)F2中出现了5:3:3:1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是;①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以上子代果蝇为材料,用最简便的方法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判断两种原因的正确性(写出简要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 2、(4分)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二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四种纯合亲本如下表所示: (1)若通过花粉形状的鉴定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____杂交。 (2)若通过花粉粒颜色与形状的鉴定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可选择的亲本组合有___________ ____。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花粉的花粉形状只由产生花粉粒的亲本基因型决定,则甲和丙杂交得到的F1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经涂片染色后,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植株自交得F2,则F2产生的花粉粒经涂片染色后,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YY B.YR C.Yr D.yR 4、(5分)纯种白色球状南瓜与黄色盘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2中已有能稳定遗传的白色球状南瓜1001个,理论上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盘状南瓜有多少个(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A.1001 B.4004 C.2002 D.3003 5、(5分)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C.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D.7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6、(5分)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某植株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3:1,则该未知植株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或aaBb C.aaBb D.Aabb 7、(5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A.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B.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8、(5分)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下列哪一组中两个基因型的个体具有相同的表现型 A.BbFF和BBFf B.bbFF和BbFf C.BBFF和Bbff D.BbFF和BBff 9、(5分)下图表示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1:1 B.乙、丁植株杂交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甲、丙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1:1:1 D.在自然条件下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是乙和丙 10、(5分)玉米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D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显性基因D存在而无显性基因B时,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玉米;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D,玉米即表现为败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BDD和♂bbDD杂交,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野生型:双雌蕊=3:1 B.玉米的性别分化说明基因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C.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自花传粉,F1中可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 D.可通过与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杂交,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11、(5分)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2、(5分)某植物有白花和红花两种性状,由等位基因R/r、I/i控制,已知基因R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I 会抑制基因R的表达。某白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红花=5:1;再让F1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2: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R/r与I/i独立遗传B.基因R纯合的个体会致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总结(附)-非常好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非常好用一、题型 (一)配子类型数、配子间结合方式、基因型种类数、表现型种类数 1、配子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 2 × 2 × 2 = 8种 总结:设某个体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4、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练习: 1、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去雄后授以aabb的花粉,试求: (1)后代个体有多少种基因型?4 (2)后代的基因型有哪些?AaBb、Aabb、aaBb、aabb 2、花生的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交配组合为TtRr×ttRr的后代表现型有( c ) A 1种 B 2种 C 4种 D 6种 (二)正推型和逆推型 1、正推型(根据亲本求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 规律: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应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再组合并乘积。 如A a B b×A a B B相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a a B B所占比例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常用解法

2016年山丹一中“高效课堂”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授课人:李健 班级:高二(4)班 时间:2016年11月24日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常用解法 1、先确定此题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一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1.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两个分离定律的问题。 2.问题类型 (1)配子类型的问题 规律: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2n种(n为等位基因对数) 例1: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数等于各对基因单独形成的配子种数的乘积。 练一练 1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些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问此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有()种? 2下列基因型中产生配子类型最少的是() A、Aa B、AaBb C、aaBBFF D、aaBb 3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这些基因分别位于6对同源染 色体上,问此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有()种?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规律:两基因型不同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AbBb与AaBb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的种类数为: (3)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和表现型种类数问题 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型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积 例2: A a B b C c×A a B b c c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数的计算。 因Aa×Aa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 Bb×Bb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 Cc×cc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有2种, 所以A a B b C c×A a B b c c所产子代基因型种数为3×3 ×2=18种。 练一练 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为显性,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是()种 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 .直毛B对弯毛b 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AaBbCc和aaBbCC的两兔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有()种。 (4)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比例问题 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别基因型中各对基因型出现概率的乘积。 例 3:A a B b×A a B B相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a a B B所占比例 因为A a×A a相交子代中a a基因型个体占1/4 B b×B B相交子代中B B基因型个体占1/2 所以a a B B基因型个体占所有子代的1/4×1/2=1/8。 练一练: 2: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AaBbCcDd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常用解法.

两大遗传规律应用的常用解法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二大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前者是基础,对于初学 才能认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者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只有正确理解掌握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正推类型(已知双亲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推后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及比例),此类型比较简单。二是递推类型(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推双亲的基因型),这类题最多见也较复杂。 常用隐性突破法,一般思路: 1.确定显隐性关系。 “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2.根据亲后代的表现型写出亲后代的基因型框架。 a)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由于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挠,独立地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因此,这类题我们可以用分解组合法来做。 分解组合法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对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用这种方法解题,具有不需作遗传图解,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下面介绍一下这种解题方法在遗传学题中的应用。 一、基础知识: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 二、解题步骤: 1、先确定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独考虑,用基因 的分离规律进行研究。 3、组合:将用分离规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 三、应用: 1、求有关配子的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 基因型为Dd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D、d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D:d=1:1,而基因为DD或dd的个体只产生D或d一种类型的配子。 (2)应用: ①已知某生物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的配子的种数和类型。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______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是______(注: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 i)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ii)分解:Aa→A和a两种配子 Bb→B和b两种配子 CC→C一种配子 iii)组合:种数=2×2×1=4种 类型=(A+a)(B+b)×C=ABC、AbC、aBC、abC ②已知某生物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的某一种类型的配子所占的比例。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几率为______。(设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以下同。) 解: i)分解:Aa→A的几率为: Bb→b的几率为: CC→C的几率为: ii)组合:产生AbC配子的几率=(列式并计算) ③求配子的组合方式。 举例:已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两个体杂交,其产生的配子有几种组合方式? 解 i)分解:Aa×aa→种; Bb×Bb→种; cc×CC→种 ii)组合:AaBbcc×aaBbCC→种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及解题方法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及解题方法 一、分枝法在解遗传题中的应用 (该法的原理为乘法原理,故常用于解基因自由组合有关的题目) 1、配子的种类、比例:例:写出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形成几种配子?形成的配子及其比例? 2、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比例: 如: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求它自交后代的基因型: 例:写出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相交,后代有几种基因型?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如:求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比例? 3、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比例: 例:写出基因型为YyRRDd(黄色圆粒高茎豌豆)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dd(黄色圆粒矮茎豌豆)的个体相交,后代有几种表现型?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例如:求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比。 4、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几种 例: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相交,后代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几种? 几对遗传因子组合时规律 练习1、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代,再将此F1与无芒的杂合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A、9:3:3:1 B、3:1:3:1 C、1:1:1:1 D、1:3:1:3 2、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杂交后代中: (1)有多少种基因型? (2)若完全显性,后代中表现型有多少种? (3)后代中纯合体和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多少? (4)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个体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5)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表现型个体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6)后代中基因型不同于两个亲本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二、先分后合法:(分三步) 如:确定具有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的基因型 1、把相对性状一对对地分开,并分别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2、根据后代情况分别确定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型 3、根据亲本的性状对应地把基因合起来 例:根据桃树的果皮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情况回答问题: A、白肉有毛个体与黄肉无毛个体杂交,后代有黄肉有毛12株,白肉有毛10株。 B、黄肉无毛个体与黄肉无毛个体杂交,后代15株全是黄肉无毛。 C、白肉有毛个体与黄肉无毛个体杂交,后代14株全是黄肉有毛。 (1)显性性状分别是 (2)分别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练习1、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 2YYRr,2YyRr,已知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2、人类中,并指是受显性基因A控制的,患者常为杂合子,显性纯合子全不能成活。先天性聋哑是受隐性基因b控制的,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一对夫妇,男方是并指患者,女方正常,第一胎生了一个聋哑病孩。请回答: (1)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2)第二胎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可能性占多少? (3)生育一个只患并指的男孩的可能性是多少? 3、(1992年高考题)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为隐性,都在常色体上,且都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1个白化病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4、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AaBbcc与aaBbCc的个体杂交(符合独立分配规律),其中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子代多少? 5、(1997年上海高考题)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个体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多少? 6、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那么乙豌豆的遗传因子为? 7、香豌豆中只有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豌豆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则其红花后代中,杂合体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整理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整理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047279.html,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

2019-2020年《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WORD教案

2019-2020年《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WORD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理解减数分裂在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意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孟德尔的试验过程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减数分裂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教学设计: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是个新的课题,也是一种尝试。这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活动过程。而应试教育下的高三教学大多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这是一个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所在,本节课的开设,就是在这矛盾之中找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点,在高三教学中尽可能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鉴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书本知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复习结束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知识的结构网络图,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弥补学生自我复习的不足,也可以展示学生复习的成果,提高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就一带而过,复习不到位的知识点再有针对性的补充,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善知识的网络结构图。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对要求比较高的知识点再次深化,如:不同对的性状自由组合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和配子组合方式的种类数的探索;对自由组合定律中存在的比例关系,特别是对书本上出现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棋盘格)的再现;如本节课的重点——减数分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总结图文稿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 型总结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总结 一、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补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后期,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三、答题思路 (1)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如果遇到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题时,就可以把它分解为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来考虑,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 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Αa;Bb×bb ⑵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不同类型的问题。 自由组合定律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因而可以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三、题型 (一)配子类型数、配子间结合方式、基因型种类数、表现型种类数 1、配子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 2 × 2 × 2 = 8种 总结:设某个体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4、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练习: 1、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去雄后授以aabb的花粉,试求:

最经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

随堂·真题演练 1.(2015·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解析孟德尔指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他不支持融合遗传,A错误;孟德尔指出,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是减数分裂,B错误;根据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四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每对等位基因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子代基因型可以产生3×3×3×3=81种,C错误;同理,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每对等位基因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正确。 答案 D 2.(福建理综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如图圆圈

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解析(1)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且亲本组合①的F2株数比值为15∶1(9∶3∶3∶1变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亲本组合①的F2株数比值为15∶1,则F1基因型为AaBb,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基因型有: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 (3)表中组合②的F2株数比值约为3∶1,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6∶15/16=1/5。 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是aaBB×aabb或AAbb×aabb杂交的结果,故亲本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测交比值为1∶1。(4)由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且组合①F1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画图时要把A、a画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把B、b画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大小要有所区别。 答案(1)自由组合(2)AABB、aabb1/5(3)AAbb(或aaBB)紫色叶∶绿色叶=1∶1 (4)如图所示: 课后·加强训练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1.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几种变式

我们来自9:3:3:1——例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几种变式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几种变式 遗传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对正常的遗传问题比较熟悉,对数据的运用处理也得心应手。但对于孟德尔比率9:3:3:1 偏离问题的解决略显不足,常常出现差错,对此作一些探讨。 一、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导致的变式比 两对独立的非等位基因,当显性基因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出现,单独存在时,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能表现另一种性状。从而出现9:3:3:1偏离,常见的变式比有9:7等形式。 例1:(2005年石家庄理综)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白花甜豌豆间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B、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9:3:3:1 C、若杂交后代性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 D、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是3:1或9:7或1:0 跟踪练习1:某豌豆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只有A和B同时存在时才是红花,已知两白花品种甲、乙杂交,F1都是红花,F1自交所得F2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是9:7。试分析回答: (1)根据题意推断出两亲本白花的基因型:。 (2)从F2代的性状分离比可知A和a;B和b位于对同源染色体。 (3)F2代中红花的基因型有种。纯种白花的基因型有种。 (4)从F1代开始要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红花品种应连续自交代。 二、显性基因的积加作用导致的变式比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表现相似的性状,无显性基因时表达出又一种性状来。常见的变式比有9:6:1等形式。 例2:某植物的花色有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现有纯合蓝色品种与纯合红色品种杂交,F1都是蓝色,F1自交所得F2为9蓝:6紫:1红。请分析回答: (1)根据题意推断可知花色呈蓝色的条件是:。 (2)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3)F2代中纯种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F2代中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且是纯合子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跟踪练习2:用南瓜中结球形果实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结果如下图: P: 球形果实×球形果实 F1:扁形果实 F2: 扁形果实球形果实长形果实 9 : 6 : 1 根据这一结果,可以认为南瓜果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请分析: (1)纯种球形南瓜的亲本基因型是和(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和本质。练习提出假设,并设法求证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运用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学实验中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揭示遗传规律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安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学会透过遗传现象去分析遗传的本质,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哲学观点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事物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的第二基本规律。掌握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重点有三: (1)通过介绍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使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 (2)通过介绍孟德尔是如何着手分析纷繁复杂的遗传现象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对自由组合规律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而引发的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理解。因此,在本课题中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计算也是一个重点。 2.由于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计算涉及到减数分裂、受精过程的知识,如果前面的知识留有漏洞或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就会成为难点。要突破难点,就要及时把有关内容与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联系起来,在不断复习中逐步前进,达到对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1.为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教学时可以先把课文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解,分步提供给学生。 (1)当用黄豌豆与绿豌豆进行杂交的板书出现在黑板上以后,教师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一对相对性状中哪一个是显性性状?”学生自然会回答:“在F1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教师接着再问:“关于豌豆颜色的性状会在第几年表现出来?”借此机会就可以把前面的讲过的有关“种子的性状在当年就可以见到”的内容复习、巩固一遍。“杂合体的种子种下去,后代将出现什么样的性状分离比?” (2)在对这个问题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以后,教师在原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基础上就可以再增加一对相对性状(如:豌豆的圆滑的种子对皱缩的种子)。“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大家已经熟悉了。现在我们再增加一对相对性状,使这个实验成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大家看看应该如何做?对于这个实验的结果,你预计会是什么样?”这时应给学生留出议论、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此期间板书)然后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