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健康

健康是与人有关的事,其定义与人对健康的认知密切相关。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主要从微观及宏观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微观概念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是一种传统的生物个体健康观。此概念是对健康的消极定义,因为它没有真正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说明健康的特征,而是将健康与疾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显然,这对于人们认识健康、研究健康、谋求健康,都没有实际意义。

(2)健康是人们感到身体舒适:此定义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健康。但必须注意,虽然健康的身体会给人带来舒适,拥有健康身体的生活较之不健康身体的生活更为舒适和愉快。但是,健康并不等于舒适,例如使用某些药物(如吗啡)后,能给身体带来暂时的舒适,但成瘾后则会从根本上破坏人的健康。

(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此定义虽然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前进了一步。人通过其各种功能的发挥,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和谐或平衡而生存。人体各部位功能如何,当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程度,但这一定义却忽视了人体精神心理的作用与影响。

(4)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与上述健康定义相比,此定义增加了人的精神、心理层面,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只是躯体的健康,也应包括心理健康。这个健康定义比前者又进了一步,但它仍欠全面,只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健康,而没有把健康置人人类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忽视了人的社会适应性。

2.健康的宏观概念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了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作出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1989年,WHO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WHO的健康概念有许多优点:①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于生物学范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将人作为整体看待,克服了那种将身体、心理、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给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②把健康看作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说明健康可以有不同的水平;③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④把健康放在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3.不同学科的健康概念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丰富了健康的概念,表达了人类对健康更高水平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健康观的崭新特征。

(二)亚健康状态

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WHO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亦称“亚健康状态”。指的是当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们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其健康自然要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

(2)遗传因素:指由生物遗传因素导致的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

2.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

心理因素主要通过对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而影响人的健康。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1)物理环境:包括空气、水、气候、食物以及卫生设施等。置于大自然中的人,通过摄取其中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物质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同时,大自然中也随时存在着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理因素。如气温、湿度、气压、声波、振动、噪音及辐射等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天然或合成的化学物质导致中毒,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有些地方性疾病已经被证明与当地的水质、气候和土壤成分有关。

(2)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职业、社交、婚姻、家庭及福利等多个方面。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的社会环境将促进人的健康,而消极的社会环境可以直接对人造成伤害导致人体患病。与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包括:

1)社会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活方式:

5)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

1.脑力和体力超负荷

2.不良的生活习惯

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不全,过量吸烟、酗酒等都可导致代谢功能紊乱。

3.心理失衡

4.衰老

5.疾病前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

6.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健康的测量指标

(一)与健康有关的指标体系

1.与某地区特定人群和全体人群健康状况有关的健康指标。

2.与健康状况直接有关的环境因子指标。

3.与健康服务有关的指标,如医院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二)与疾病及卫生政策有关的指标

此指标可分为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指标是与社会人群的群体健康有关的指标,如卫生政策、经济指标及

卫生服务指标等;微观指标是与个体健康与疾病状况有关的指标。

1.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民总产值、15岁以上文盲率、中小学人学率、人均住房面积、大众传播媒体的覆盖率、就业率、人均热量等指标。

2.预防性卫生服务指标包括人均卫生费用、每千人卫生人员数、各种卫生服务利用率等指标。

3.健康状况指标包括死亡率、出生率、生长发育指标、疾病及健康缺陷指标、行为因素指标等。

4.卫生政策指标包括各种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预防保健网的建立健全等。

5.心理健康指标包括人格、智力及情感方面的衡量指标,如人格量表、智力量表等。

四、生存质量

(一)生存质量的概念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亦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社会学意义上的QOL的研究主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宏观层次指研究人口群体的生存质量,如世界、国家、地区人口的生存质量;微观层次指研究个体、家庭人口的生存质量。医学领域中,把QOL理论和医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它不仅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们的健康状况,而且能充分体现积极的健康观。

“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尽管不同的人对生存质量有不同的认识,但有两点基本上得到了公认:①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纬度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主观满意度,疾病或与治疗有关的症状的广泛领域,每一个领域又可以进一步针对研究问题和被研究的特殊人群再分为更详尽的组成部分;②大多数研究者认为QOL测量必须包括主观健康指标,主观健康也可称为自我评价的健康,是健康测量和生存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指标。

(二)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

生存质量测量方法是一种新的健康测量和评价技术,涉及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综合测量判断标准。生存质量的判断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也包括其生存环境的状况,如经济收入情况、住房情况、邻里关系、工作情况、卫生服务的普及性、社会服务的利用情况。其测定的内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躯体状态;②心理状态;③社会关系;④环境;⑤独立程度;⑥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等。

不同的测量对象,不同的疾病,其所处的状态不同,生存质量测量的方面和内容也不相同。目前,可将生存质量的测量分为两种类型:一般及特殊量表。

1.一般量表测量所有人群共同方面所用的一般性量表,包括疾病影响量表(SicknessImpact Profile,SIP)、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社会功能-36(SocialFunctioning-36,SF-36)等。一般性量表综合范围广泛,可用于不同人群的比较,但不精确。

2.特殊量表用以测量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所用的特异性量表,如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测量量表(DDCT)、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LIC)等。特殊量表只针对特定病人,内容狭窄,不易于病人组间比较,但灵敏度高。而用于临床生存质量研究的量表除了应具有一般生存质量共有的方面外,还应具有反映疾病特异方面的内容。

五、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一)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1.定义是通过护士的努力,使公众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行为的活动。

2.促进健康的行为是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

(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的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的睡眠、积极锻炼等。

(2)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持自身健康的行为。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有害环境包括有害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污染)和有害的生活环境(如紧张的生活环境)。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包括调适、主动回避、积极应付等。

3.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内容个人和群体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有赖于有效的促进健康护理活动的实施。概括起来,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包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和医疗保健手段更好地控制、干预和预测人的健康问题,诱导和激励公众的健康行为,去除或减少不健康行为。

(二)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包括:

1.生理领域为了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首先必须做好生活护理,避免不良刺激,保证病人有良好的生理舒适感。具体内容包括:

(1)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疼痛与不适,如保持病人舒适的体位、按医嘱适时应用止痛剂、松弛疗法、适量运动等。

(2)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使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3)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帮助满足饮食、饮水、排泄等方面的需要。

2.心理领域护士应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病人宣泄,帮助服务对象从对死亡的不安中解脱出来,认识生存的价值,树立正确、豁达的生死观。通过正确引导,使病人能面对现实,利用生的欲望调动潜在的力量,使余生更充实。

3.社会领域鼓励病人家属及重要关系人经常探望和陪伴病人,给予病人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感。

第二节疾病

一、疾病的概念

(一)古代的疾病观

1.疾病是鬼神附体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疾病观。

2.疾病是机体阴阳的失衡这是以原始朴素的自然观来认识疾病。

(二)近代疾病观

1.疾病是由医生治疗的、不符合人类需要的一种状态这是近代医学对疾病较为早期的认识,也是在人群中广为流行的一种通俗的疾病观。

2.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此观点建立在考虑疾病症状的基础上,注重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仅反映疾病某一方面的特征,因而较片面。

3.疾病是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丧失或改变这是疾病的社会学定义,其特点不是从疾病本身固有的本质特点出发,而是以疾病的社会后果为判断依据。

4.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这是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疾病定义,是疾病认识史上人类长期追求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5.疾病是机体内稳态的破坏这是在整体观指导下对疾病所作的解释,认为所有生命都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为目的,体内生理过程都是维持内环境的平衡,而疾病过程是机体内环境平衡的紊乱。

6.疾病是机体对有害因子作用的反应这是从哲学观点对疾病的定义。任何疾病,当生物、心理、社会因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时,就会引起一定的损伤,而此时机体内的健康因子就必然会抵抗损伤因子,而疾病正是损伤因子与抗损伤因子的斗争过程。

可见,人类对疾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上述几种学说相互补充,使人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渐趋深入和成熟。

(三)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

1.患病(illness)是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一般将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某些障碍所造成的某种痛苦或哀伤定义为患病。

2.疾病状态(sick)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疾病状态大多是医生通过问诊或各种检查对病人患病后的种种状态所作的表述,当然也包括病人的主诉内容。

3.疾病(disease) 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作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四)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

纵观各种现代疾病观,可以归纳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是生命现象中与健康相对立的一种特殊征象。现代医学已经充分揭示,人体是一个包括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在内的多层次的统一体,在各层次之间都存在着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2.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表现为机能、代谢、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由于疾病是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因而必然会使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产生某种变化。

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调,是内外因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损伤的客观过程。注意到疾病过程的内外环境的变化,把疾病放在生态系统的大背景中来认识。

4.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完整的疾病过程,常常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综上所述,疾病比较科学的定义为: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从护理的角度讲,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疾病不是一种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人类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

三、患病行为及心理

(一)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

1.疾病的严重程度

如果所患疾病严重影响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可能会立即求医并服从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或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相反,如果疾病较轻,则可能不去就医。

2.年龄及性别

3.感情和精神因素

4.疾病本身的特点

5.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

6.社会心理因素

7.过去的患病经验

8.社会经济状况

9.病人的社交团体

10.医疗设备情况

(二)患病后的行为反应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感受到不舒服时,通常可能会出现下列的行为反应:

1.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

当人们感觉症状不太严重,对日常生活和心理没有造成明显影响时,往往不会采取求医行为或者推迟求医的时间。

2.采取求医行动以寻求亲友或医务人员的帮助

当疾病症状开始明显,甚至给病人带来一些不便和威胁时,病人可能会和亲人或朋友谈论自身所感受的症状和不适。有些人可能会根据既往的患病经验以及从各种信息渠道所获得的知识来进行自我诊断及治疗,而有些人则会去医院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以诊治疾病。

3.踌躇徘徊

有些人可能在求医和不寻求诊治之间徘徊,一方面希望能尽早解除身体的不适;但另一方面又害怕承受疾病诊治过程中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冲击和躯体痛苦。

4.采取对抗行为

对抗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人即使症状很明显,但是可能拒不去医院就医,而是以疯狂工作或增加自己的活动以否认自己患病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有些人则可能到处求医,但其动机是试图证明自己并未患病。

(三)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

1.焦虑及恐惧

2.依赖性增强

3.自尊心增强

4.猜疑心加重

5.主观感觉异常

6.情绪易激动

7.孤独感

8.习惯性心理

9.害羞和罪恶感

10.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

四、角色与病人角色

(一)角色与病人角色的概念

1.角色的概念

角色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门的术语,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也可以说,角色是一个人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和行为准则。每个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一切行为都与各自特定的角色相联系社会要求每个人必须履行自己的角色功能,否则就会出现异常。

2.病人角色

当一个人患病时,不管是否从医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个人就获得了病人的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便部分或全部被病人角色所代替,以病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病人角色有如下几个特点:

(1)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

(2)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帮助:

(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

(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

(二)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病人不能正常地行使其权利和义务。就会产生角色适应不良。许多社会心理因素都会导致病人的角色适应不良,一般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及主要的心理原因如下:

1.病人角色行为冲突

2.病人角色行为强化

3.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4.病人角色行为异常

5.病人角色行为消退

(三)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作用

为了使病人尽快适应病人角色,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护士有责任在病人的角色适应中起指导作用。指导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指导

指在病人初次入院时,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注意事项等,同时做自我介绍,介绍有关的医务人员和同室的病友,以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建立起病人在医院环境中充当病人角色的自信心。

2.随时指导

当病人住院后出现一些新情况,如即将面临痛苦的检查等,多数病人表现出焦虑、恐惧和不安时,护士应观察并掌握准确的信息,及时进行指导。

3.情感指导

一些长期住院、伤残或失去工作能力的人,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会出现角色缺如或角色?肖退现象。有些病人在疾病的恢复期出现病人角色强化现象,护士应经常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感情及情绪变化并给以适当的帮助使其在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

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一)疾病对个体的影响

1.正性影响

2.负性影响

(1)身体方面的影响:患病后,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病人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呼吸困难、心慌、肢体活动障碍等,使病人产生不适感,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甚至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心理方面的影响:患病后,病人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反应,使病人的身体心像发生改变。

身体心像(body image)

(二)疾病对家庭的影响

1.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2.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

3.家庭成员情绪的变化

(三)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1.降低社会生产力

2.浪费或消耗社会医疗资源

3.造成传染

六、预防疾病的措施

预防意味着预料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加以防治,或尽早发现问题以降低其可能造成的伤残。在医疗护理服务中,应实施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及特殊保护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伤残,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第三节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一、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当时世界卫生状况和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卫生系统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发展趋势而制定的。

二、初级卫生保健

(一)概念及意义

1.概念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康复服务。

(二)特点

1.普及性

2.综合性

3.整体性

4.参与性

5.持续性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以公平、可获得性、充能、文化的感受性和自我决策性为基本原则。

1.公平(equity)

2.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

3.充能(empowerment)

“充能”是一个社会过程,是当人们感受到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之后,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动员必需的资源以加强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最终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充能包括增加个人及社区的控制、政策的效率、改善社区的生存质量及社会的公平性。

4.文化感受性(cultural sensitivity)

5.自我决策(self-determinism)

(二)新时期医疗卫生保健总方针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3.中西医并重

4.依靠科技与教育

四、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划区按照生活片或区的原则划分,分级是将城乡医疗区域的医疗机构根据其功能各分为三级:

(一)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1.一级机构(村卫生所)

是农村最基层的卫生组织,负责基层各项卫生工作,如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卫生、饮水卫生的技术指导,进行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计划生育、卫生宣传等。

2.二级机构(乡卫生院)

乡卫生院是综合性卫生事业单位,是农村的基层卫生组织,负责本地区的卫生行政管理,开展日常的预防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对卫生所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3.三级机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县级卫生机构是全县预防、医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的技术指导中心及卫生人员的培训基地,设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结核病防治所、药品检验所、卫生学校。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建立,使广大农民最必需的医疗、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城市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医疗卫生网)

1.一级机构(基层医疗单位)

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区医院或保健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等医疗卫生服务。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医务室、卫生所、门诊部也属于城市基层卫生机构。

2.二级机构(区级医疗单位)

区中心医院是一个地区内医疗业务技术指导的中心,是市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纽带。区级中心医院、区级专科医院、区级卫生防疫站、区级妇幼保健站、区级专科防治机构、卫生学校均属于区级医疗单位。

3.三级机构(市级医疗单位)

市级医疗机构包括市级中心医院、市级专科医院、市卫生防疫站、市妇幼保健所、市级专业防治机构、医药卫生教育和科研机构。市中心医院是全市医疗业务技术指导中心,一般由技术水平高、设备比较完备、科别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担任。

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分级划区医疗后,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协作和技术指导关系,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地段预防保健工作。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护士神圣的职责。预防保健的内涵已延伸到重视生理、社会、心理及精神,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护士只有在充分了解有关健康、疾病及医疗卫生体系后,才能提供整体的预防保健护理,促进全人类的健康。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每年3月、4月、5月),乙脑(每年7月、8月、9月)、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7、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乐清市天成第一中学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 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C.转移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B.上呼吸道

健康与疾病论文

我想,跟许多同学一样,最初选修<<疾病与健康>>都是因为听说任课老师人很好,考试也容易过.在这个学分至上的学校里,我们周围许多同学都毫不犹豫地争先选修了这门课. 这个说法可能老师不喜欢,但事实上,在我们上了几节课后,开始发现这门课在选修课中倍受欢迎的原因并不止于其开卷考试形式或者松懈的课堂制度,而是我们学到许多医疗保健方面的小知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肯定是认为乏味的,但清楚学生口味的老师把这些令人乏味的医疗知识改成很多健康小贴士,这样一来,一节沉闷的课就增添了许多趣味.在上课时总是能看到跟其他选修课不同的现象就是同学们都拿着手中的纸和笔不停地记下幻灯片上的内容,可见这门课实用性确实很大.因为毕竟健康是伴随一生的,如果连这个都不关注,那我想应该人生也没什么好关注的了. 相信对于疾病这个词,每个人都会退而却之,没有一个人会喜欢疾病,因为它带给了我们悲伤与痛苦,或许有时侯一些小小病会令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但是更多的时候它让我们面对生死离别,我们看着心爱的人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脸上浮现那辛苦的表情,我们在旁边看着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想起香港著名主持艺人沈殿霞的病发到死亡的这段时间,任何媒体都争相报道,但是他们却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当一个正在与病魔斗争的人时时刻刻都忍耐着,还会有好心情看待身边的事情吗?肥姐她性格很好是圈内人都知道的事,她为了母亲,女儿,与身边关心自己的人,努力地与病魔战斗着,可是那些娱乐记者却争分夺秒地报导她的病情,而且影响到她的情绪,甚至影响到她康复的程度,这样子不但对病人不好,对任何一个关爱她的人都是不好的.所以当别人有病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给予积极的态度,成为她精神的一粒沙子,慢慢地就有一条条精神砥柱支撑着病人度过那艰难的斗争之日. 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与病魔斗争的志气,是没有与病魔战斗的勇气,没有朋友亲人在身边默默支持的气氛.健康,每个人都会热切希望得到,有了健康,我们就有机会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了健康,我们就有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有了健康,我们就有机会和自己心爱的人度过每一个明天,有了健康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 通常人们说到健康,会笼统地认为是身体上即生理上的健康,而心理上的健康往往会容易被忽略.事实上,在注重精神层次的今天,心理上的健康甚至要比生理健康更值得重视.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四肢健全,被认为是健康的人.但其实却有着心理上的缺陷,这种情况下,如果家庭,社会不加以重视,那么一旦发起病来,不仅对自己,家人不利,甚至也可能危害到社会安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心理学越来越受欢迎,心理医生越来越多的原因.心理不健康,生活就像失去阳光一样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据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已被广泛认同: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 在上了疾病与健康的课后,我再一次对健康有了重视.比如一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小问题,经过课堂上老师那么一讲解,或者一提醒,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就会更加注意;又比如老师每为我们讲一个病例后,都会唏嘘好久,有感而发,然后对自己说,我一定

年中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里仁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我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县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校传染病宣传教育制度。 一、首先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学校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进行学生健康晨检,晨检结果及时与卫生室沟通汇报,同时卫生室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配合新村卫生院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 三、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根据季节需要以及正在流行的病种及时做好学生及老师的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 四、加强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

及时调离岗位。配合新村卫生院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 六、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告知校医和学校领导,学校应按规定报教育局体卫科,同时报区疾控中心。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摄氏38℃以上高热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 人过四十,已然不惑。我们听过别人的歌,也唱过自己的曲,但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审视,逃不过现实的残酷。如若,把心中的杂念抛开,苟且的日子里,其实也能无比诗意。 借一些时光,寻一处宁静,听听花开,看看花落,翻一本爱读的书,悟一段哲人的赠言,原来,日升月落,一切还是那么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点整理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点整理 第一类:名词解释 1、健康:答案要点: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 状态。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完好。 2、三维健康观:答案要点:三维健康观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 维健康观。 3、疾病:答案要点:疾病是个体表现出自己感知或者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即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4、亚健康:答案要点:亚健康是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5、健康教育:答案要点: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6、健康促进:答案要点: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7、行为:答案要点: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且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于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 8、健康相关行为:答案要点:是指个体或者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 9、促进健康行为:答案要点: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者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10、危害健康行为:答案要点: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11、心理健康概念: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心理上的健康状态,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12、情绪:答案要点:情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13、人际关系:答案要点: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14、气质的概念,答案要点:气质是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5个性:答案要点: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16性格:答案要点: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17、心理评估:答案要点: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者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 18、心理咨询:答案要点: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 19健康信息:答案要点: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就是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20、健康传播:答案要点: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

饮食健康与疾病预防

饮食健康与疾病预防 在这一学期,我选修了《预防医学》这一门选修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懂得了很多知识。而我个人对饮食健康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在这里讲的主要是关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疾病预防,从而达到健康地健康生活的目的。 随着我们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在很久以前,我就看过关于健康饮食的顺口溜: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具体说明三餐应该怎么吃,而是要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 那么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饮食之中的营养均衡的相关知识。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 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类、薯类和淀粉食品构成,控制食糖及其制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脂肪中的饱和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1:1。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维生素要按供给量标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0较为合理。食物中钙磷比例也要适当。食物中钙磷比例在2:1~1:2之间基本符合机体的吸收和发育,若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时,不必严格控制钙磷比例。 在这样看来,我们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不合理的饮食知识或是我们自身的认识错误导致的我们饮食习惯的不合理化。例如,很多人就有以下的错误的饮食错误认识。 1.吃荤油易发胖,吃素油苗条。现在,特备是女性,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材状况,多不希望自己身体发胖。其实,无论荤油素油,人体吸收后每克均产生9千卡左右的热量,没有多大差别。由于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发胖。从这方面来说,我们跟要注

健康与疾病预防相关的论文3篇

健康与疾病预防相关的论文3篇 接下来说一说我对由这门课联想到的周围同学的普遍现象:熬夜、吃夜宵和不吃早饭的看法吧。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活压力加大,还有社会上对所谓“夜生活”的盲目从众,熬夜、吃夜宵等不良生活习惯已经成了很普遍的现象,有的人甚至经常熬夜熬到两三点,十一点睡觉几乎已经不可能。我 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晚上经常睡得很晚,一般都在一点以后,而 且为了防止半夜饿得慌,熬夜前还得吃夜宵,一般都是泡面,而泡 面是一种垃圾食品,这是众所周知的。 一般对人来说,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这两者相 一、身体健康 1、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2、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 其次,还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有选择性的选择一些食物。例如:人的体质简单分类为三种。阴性体质偏寒,宜食偏温热的食物;阳性 体质偏热,宜食偏寒凉的食物;平性体质属正常,宜食平性的食物。 体瘦者多阴虚(火旺),宜食甘润生津之品;体胖者多痰湿,宜食清淡 化痰之物。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更是对身体的重要保证。 3、保持一定量的运动 二、心理健康 三、常见疾病及预防 预防措施:

3、扁桃腺炎 4、甲沟炎 脚拇趾甲边缘一侧常发生红、肿、热、痛,逐步形成趾甲边缘脓肿,即所谓的甲沟炎。发生原因是穿的鞋子过小、过紧,脚拇指甲 不能平稳地生长,边缘扎入趾头组织、引起细菌感染。轻微的甲沟 炎局部用碘酒消毒或敷消炎膏可消散。重者需剪去或拔去趾甲,抗 菌消炎治疗。 预防措施: 养成个人习惯,天天洗脚、洗袜,保持鞋内干燥,鞋子要适当宽畅、透气,尽量不穿尖头鞋、高跟鞋,尤其是体育活动或较长时间 走路更应穿舒适的平底运动鞋。 5、口腔溃疡 口腔粘膜、舌尖、牙龈常出现直径2—3毫米的溃疡,有剧烈的 烧灼痛,咀嚼和接触咸味时尤甚,影响食欲、工作、学习。病程一 般不超过7—10天,愈合后不留疤痕,但容易复发。一处好后,他 处又可发生,间隔时间长短不一。预防措施: 得了口腔溃疡,经口服一些抗菌消炎药、维生素B2、C,局部敷 锡类散、西瓜霜喷剂、云南白药等,短期内即可愈合,另外,要调 整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时间,不疲劳、娱乐过度;注意口腔卫生及饮 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精神负担;加强 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预防口腔溃 疡的发生。 6、足癣 预防措施: 不用别人的或公用的脚布、脚盆、浴巾和拖鞋,洗脚后擦干趾间,鞋袜天天更换保持干燥。 8、沙眼

(完整版)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学生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群防群控。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范胜利 副组长:周春阳 成员:胡新春王翠花各班班主任 二、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期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2、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3、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趋向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慢性病的管理逐渐成为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健康管理阻断了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合理的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促成了能量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病健康管理老龄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是指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1]。慢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疲劳、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即使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2]。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

力大等几种危险因素有关。所以,对这些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即对慢性病采取综合防治、管理措施,是实现以预防慢性病发生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健康工作方式[3]。 1.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健康管理的对象是人,首先让人们认识慢性病及慢性病的特点,愿意接受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只有接受才能进行后续的管理。由于检查出疾病,有些人会出现紧张、恐惧、情绪低落等状况。因此对他们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以取得心理平衡,让他认识到慢性病并不可怕,要以良好的心态来接受它,虽然慢性病是终身疾病,治疗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鼓励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即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途径开展一级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保证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最后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这是健康管理者长期需要做的工作。 2.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控制 根据人们不同年龄段、性别,选择针对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费用低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健康危险因素,生活环境,易患疾病的差异等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复查的周期。目的就是通过健康查体,进行疾病筛查,发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干预。针对疾病的种类和个数,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少,进行疾病危险性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和生活

健康及疾病论文-如何预防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 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糖尿病已经是现在常见的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愈的办法。糖尿病的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提前的预防,做好预防措施让自己不得糖尿病才是最好的方法。如何预防糖尿病呢?下面是一些简要的平常要养成习惯的措施。(1)防止和纠正肥胖;特别是有家族糖尿病史的高危人群更要防止和纠正肥胖。(2)避免高脂肪饮食;如尽量不要吃肥肉,和油炸食品。(3)饮食要保证合理;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9)尤其重要的是,在咱们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中,有绝大数糖尿病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的,所以,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非常重要! 要预防糖尿病,就要了解它的发病机理和影响因素。现在专业医

学上对常见的2型糖尿病的预防是分为三级的: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的目标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型糖尿病防治中一级预防的策略包括: (1)识别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下表所示: 不可改变因素可改变因素 年龄或合并(极高危) 家族史或遗传倾向代谢综合征或合并(高危人群)种群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 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儿生 饮食因素与抑郁 产史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物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2)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3)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具体目标是:①使肥胖或超重者达到或接近24 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②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大卡();③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④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一级预防是指针对糖尿病易感个体或整个人群进行的非选择预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疾病的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波及生命安全。由于现 代社会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环境的 污染,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人们迫切需要健康知识,以提高自我 保护能力。因此,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此, 本文针对当前健康教育的定义、基本原则、方法、内容等进行初步探讨,以分析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健康教育的定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自觉 地进行有益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健康教育面向群众,通过有感染力、通俗易懂的宣传方法,坚持娱乐性、广泛性与科学 性原则,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群众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 2.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健康教育不夸大或缩小事实,保证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且保证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宣传群体适当调整宣传内容,使群众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2.2宣传注重群众性 根据不同地区的群众对疾病预防知识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避免专业化 的知识语言在理解上给群众带来困难。善于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与习俗制定宣传内容,保证 宣传知识适合群众需要。并重视宣传方式与宣传内容的感染力,可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以 形象化、具体化与生动化的方式活跃气氛,结合道具进行讲解,帮助群众尽快接受。 3.健康教育的宣传方法 健康教育宣传方法有书面教育、口头教育、综合宣传。作为常用的健康教育方式的口头 教育包括报告、随访、演讲、讲座。口头教育能根据不同地区、人群、生活习惯、社会风俗 进行灵活调整;书面宣传则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真实感与形象感强,其形式包括:报纸、 图片、广告、传单;而综合性健康教育的涵盖范围相对广泛,如电影电视、流动宣传、展览等。通过充分结合影像、文字与教育形式,合理加工宣传内容,创作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的宣传方式,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4.健康教育的内容 4.1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在非患病人群中,有许多人表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临床检查没有器质性病 变或部分指标有轻度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因此,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 4.1.1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即便体检无异,得病的概率也会加大。所以要加强对非患病人群的健 康教育,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相关的生活习惯调整,且对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个体健康教育计划。 4.1.2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 疾病的发生与情绪关系密切。单纯的心理异常也可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而心理状态的调整,主要在于其自身。因此,对其应阐明情绪和疾病的联系,指导其改善情绪的可能性方法,并在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

慢性病与健康管理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2010年03月05日来源:新浪博客【大中小】 慢性病的管理是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健康管理阻断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实施“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预防控制代谢紊乱,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并促成能量平衡的生活方式是关键。 标签:健康管理慢性病慢性病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寻医问药 摘要: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现状及重要性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慢性病已成为21 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1」。《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750万「2」。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困扰人们,特别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所以,对这些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即对慢性病采取综合防治、管理措施,是实现以预防慢性病发生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健康工作方式。 慢性病的管理是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健康管理阻断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实施“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预防控制代谢紊乱,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并促成能量平衡的生活方式是关键。作为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对慢性病的管理要注意: 一、早发现,早控制: 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根据不同年龄段、性别,选择针对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费用低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健康危险因素,生活环境,易患疾病的差异等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复查的周期。目的就是通过健康查体,进行疾病筛查,发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干预。针对疾病的种类和个数,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少,进行疾病危险性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指导,并通过上门或电话随访了解干预效果,进行动态健康指导。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文化能力: 健康管理的对象是人,首先应该让他从心理上接受慢性病,只有接受才能进行后续的管理。由于检查出疾病,有些人会出现紧张、恐惧、情绪低落等。因此对他们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以取得心理平衡,让他认识到慢性病并不可怕,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它,在战略上藐视他,在战术上重视他,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他,慢性病并不是绝症,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是可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的。慢性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要持之以恒。 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除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外,还包含了对所患慢性病的解释教育。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要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文化能力。所谓健康文化能力,指的是个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题与答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单选 1、“完好健康的人应该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和对社会健康 承担义务,此种健康是指(C ) A.躯体健康B、心理健康 C、道德健康 D、社会 2、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 ) A、全体人群 B、健康人群 B、C、亚健康人群D、病人 3、“有人爱吸烟但又害怕得肺癌”是属于何种类型的动机冲 突(C)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4、机关干部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C) A、日常健康行为 B、预警行为 C、保健行为 D、避开有害环境 5、心理评估的最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交谈法 C、测验法 D、个案研究法 6、“你今天感觉应该好多了吧?”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C ) A、封闭型 B、开放型 C、倾向型 D、试探型 7、安全饮水普及率是(B ) A、健康行为测量指标 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 C、社会经济测量指标 D、健康结果测量指标 8、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行为和环境诊断中的环境因素是(D) A、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环境 B、物理、化学、生物和经济环境 C、物理、化学、社会和经济环境 D、物理、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

9.以下有关目标人群的说法,哪一项是对的(A ) A、希望其实施所建议行为一级目标人群 B、对一级目标人群有一定影响的人群为二级目标人群 C、对计划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群为二级目标人群 D、行为及策略者为三级目标人群 10、为了了解健康促进规划的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而进行的评价是(B)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果评价 D、总结评价 二、多选题 11、以下各种行为属于危害健康行为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是(A、 B、C) A、吸烟酗酒 B、高脂高糖饮食 C、偏食挑食 D、性乱 E、吸毒 12、建立传播关系必须依靠哪些基本条件(A、B、E) A、共同经验域 B、契约关系 C、传播者 D、受传者 E、反馈 13、下列属于形态发育指标的有(A、B、D、E) A、身高 B、胸围 C、肌力 D、体重 E、坐高 14、以下属于倾向因素的有(A、B、D、E) A、知识观 B、价值观 C、行为观 D、态度观 E、信念观 15、在控制吸烟的健康促进活动中,以下方法属于社会干预方法的有(B、D) A、宣传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知识 B、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学会如何拒绝第一支烟的技巧 D、出台学校惩罚抽烟的规定 三、填空题 16、《渥太华宣言》提出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是:倡导、 (赋权)、(协调) 17、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 (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18、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回答了5个问题,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和取得什么效果。

浅谈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珍爱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从人类产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许多疾病会导致人的死亡,特别是近几年来爆发的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疾病,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关键词:二元论;亚健康;健康指标;影响因素

前言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人类不仅从自然界摄取营养、水分、空气和阳光,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且,也在自然界的影响下,生活、学习和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人们在大自然变化影响下,形成的自然生活规律。寒来暑往,昼夜阴晴,地理环境等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有所反应。如:春和景明,风和日丽时节,人的心情愉快,生命力旺盛;寒冬腊月,阴晦天气,则使人情绪低沉,精神不振,甚至使一些有风湿病的患者,感到不适等等。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就得了解自然界变化规龟并且与其相适应。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自然环境、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天(按:泛指大自然)有所变化,人即有所反应。因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用以说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曾明确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并提出了一整套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保健措施,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养生理论体系,在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认识和了解这一理论和保健措施,对于人类养生保健是极为有益的。 一、健康的概念 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全球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视之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人们所处时代、环境和条件不同,对健康的认识也不相同。 1.1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人为了获得食品而奔波,难以维持生命,一旦失去了健康便无法生存,此时的健康意义与生命等同。在这个发展阶段中,由于医学处于神灵医学模式时代,医巫混杂,健康被认为是神灵的恩赐,人们对生命现象和疾病充满了神秘感。在尔后的一个很长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资料的丰富,人们才开始考虑减轻痛苦和伤害,改善生活,以求更长的生存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人们总是把是否患有疾病及疾病的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重点整理

1、影响人类健康因素和主要的因素,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 影响健康的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健康服务因素(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 行为方式的改变 2、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和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健康 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核心问题。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①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 1促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环境的健康 2预防在生命不同阶段中相关的危险因素 3促使个人和社区人群降低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所致的危险 4降低性别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公平性,特别关注脆弱人群的健康。 ②主要策略: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③健康教育主要特点: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2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 预为手段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 ④核心问题:1行为改变: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行为 的改变。2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自我或互相学习取得经验和技能;有计划、多部门、多学科的社会实践获取经验;包括整个卫生体系和卫生服务的开展。3和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同事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需的条件以促使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的改变。 3、在健康促进中,政府的角色 领导工作,多元、全方面领导 4、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教的关系 (1)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2)健康教育针对的对象是个体,健康促进针对的对象是社会环境, (3)健康教育的手段是卫生宣传,健康促进的手段是公共政策 (4)健康教育是双向的,具有反馈性,健康促进是单向的 (5)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因素 (6)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行政手段 5、组织管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管理工作的核心 核心:目标管理 一般程序:计划、组织、用人、指导和控制 重点:一、理念开发二、环境分析三、目标管理四、组织协调 五、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六、评价七、健康教育的组织原则 6、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目标管理是管理的核心,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制订健康促进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