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如何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如何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如何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城市中五光十色的人类活动,离不开它所依托的物质环境。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的今天,城市开放空间的建筑和改造活动日益增多,设计水平和评价标准也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要更好地研究和评价城市开放空间,就必须了解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活动类型和性质及人们的活动对环境的要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包括了日常工作、上学、购物等生活事务,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它们的发生很少受物质环境的影响,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自发性活动包括散步、休憩、驻足观赏等活动,是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外部条件适宜、环境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社会性活动是指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的被动式接触。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平庸与乏味、同质与均一的城市空间,试图归纳影响城市空间活力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提升城市空间活力的重要性以及空间活力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分析在这些因素营造下的实际案例对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城市居民在对此空间所持的态度。最后总结出营造城市空间活力的一般思路。

【关键词】城市空间,活力,案例分析

一.当前城市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空间与城市活力的释义

城市空间在本文中是指为容纳某些活动而特意或不自觉形成的,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并且是易于进入的空间。城市空间不仅包括城市公共空间,还包括城市空置空间。具体为街道空间、公园、广场、海滩、河流绿地、公共场馆、居住区户外场地、废弃的旧建筑场所等。城市空间是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休息、交往和娱乐的场所。

城市活力即城市旺盛的生命力,即城市提供市民人性化生存的能力。它涵括了凯文·林奇与简·雅各布斯对城市活力的定义。城市空间的活力最终追求的是营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与丰富性的空间场所,使得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满足。

2.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城市的活力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各年龄层的人们对各自不同空间的需要。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对于一个青年乐队,常常无法找到一块练习与展示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于一群自行车爱好者,无法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场地;对于一个喜欢闵想的人,无法找到一片安谧的空间;对于一群三五知己,无法找到一片谈天说地而无人打扰的聊天空间……城市空间的街道、公园、广场等同质和均一性严重,缺少个性,空间尺度脱离“人体尺度”而显得空旷,缺乏人性化设计,使人不“易”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与空置空间的界限明显,而公共空间设施陈旧,缺乏趣味性、亲近性与艺术性以及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水平不高;空置空间的再利用没有受到重视,严重浪费了城市空间。导致城市空间的品质低下,而有限的城市空间又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其的需求。随着当前城市居民个人素质与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要求有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而城市空间便是除了居家环境外人们接触最多的环境,此时,城市空间的活力便成了引导一个活力城市的标杆。

3.城市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空间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的部分,是城市特色的魅力展示场所。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的“城市活力分析”、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以及伊恩·本特利的“城市的人性化生活”等理论,都对营造富有活力的、个性特出的城市空间的意义作了积极的探讨。

从本质上来看,城市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且容易进入,可以随意使用,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自己喜欢的空间里去。城市空间可以是单独功能的,也可以是交混功能的场所空间,无论是单独的还是交混的,城市的活力空间都意味着能够满足人的意图,并不断地多次地深入到城市的空间里去,以求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的心里需要。为此,我们就必须从各方面寻求解决这种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方法,通过优化设计而营造的城市空间,丰富人们交往的场所,满足不同需要,以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品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城市空间的活力因素

一个被称赞的城市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能自我完善,推陈出新。要使得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需要在城市提供的空间下(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空置空间)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城市空间的活力因素——“空间尺度”、“交通可达度”、“交混功能”、“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公共文化活动”等。

1. 空间尺度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城市空间要考虑空间秩序的问题,从一个空间运动到另一个空间时人对空间的体验(如渗透、转换、导向等)。这种空间序列的连续和完整,可以保证人的行为活动和视线不被打断,从而实现人对城市的体验。城市空间的设计是以尺度来参照分类的。

尺度,既是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有意义的、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有时,“超尺度”是为了某种非凡的使用功能或为了取得某些特定效果而不得不采用的。但是,当前城市一些广场空间的设计就片面采取巨大的尺度来营造“宏伟”效果,那不但不是活力的表现,而且还会造成荒芜的景象,人不“易”进入。所以,城市的空间首先得“尺度宜人”,但凡“人性的场所”都是具备“人体尺度”的。

国内城市人口众多,为达到“宜人的场所空间”而又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就得从数量上而不是尺度上来追求达标。

2. 交通可达度

当今城市的发展面临的是不段扩张的局面,对交通的依赖程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的活力空间吸引了人们的兴趣,于是产生了交通;有了交通,才使得人们到达城市活力的空间成为可能。例如位于广州郊区的新广州体育馆,其对面的云溪生态公园也同属体育馆的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之前由于从市区经过这里的公交车辆不多,到公园休闲娱乐的仅仅是附近几个居住区的市民,随着市区公交车辆的经过,来自各区的人流激增。

3. 单一功能与交混功能并重

对于城市空间的使用,适当的密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城市中所受的限制较大,有时无法达到一种统一的空间使用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在空间的设计上注意单一功能与交混功能的并重,而且国外城市空间开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两种功能的划分十分有必要。各种分散的单一功能的城市空间满足了各种小群体的需要,而且不至于空间的过大导致人数的过分庞大;而交混功能的城市空间一般来说空间范围较大,它所容纳的人数较多,

适当的高密度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不同种类的人们在同一空间中相遇,大大地激发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空间变得复杂多变、富有生气。例如深圳世界之窗主题公园的单一游玩功能和纽约市花旗中心的下沉广场,在这里,广场充当了交通节点、市民散步、青少年运动、街头卖艺者展示、公共文化活动等的交混角色。

4. 公共设施

依赖城市而存在,作为城市空间场所的附属服务品,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各种活动之需,健全的公共设施是营造活力空间的基本条件。包括座椅、路灯、邮筒、便利店、报亭、垃圾箱、公交站牌、路标、城市地图栏、电话亭、公共卫生间、治安亭等。公共设施的设计建造还要考虑到“人性化”,为残疾人消除不利的各种障碍。创造出平等使用的城市空间,让全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5. 街道家具

街道家具是指城市的环境小品,是街道空间和景观不可或缺的元素,是体现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例如,六本木之丘的公共艺术与街道家具,由日本设计师内田繁策划,结合十位国际设计师联合以“在城市中创造一个彷如进入森林般的休憩想象”为理念出发创作的十一件街道座椅及一座巴士站亭,创造了街道空间的另类想象,让六本木的街景增添了活泼的色彩与浪漫高雅、风情万种的魅力。

6. 公共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是营造城市空间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如同人对自身素质的不断追求一样,城市空间也同样需要各种艺术活动的感染和熏陶。从城市自身的角度看,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活动不但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而且是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方法。

例如深圳一年一度的集文化产品博览、文化产业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于一体“文博会”;西班牙每年一次的奔牛节,那自由奔放的狂欢场面让游人惊叹不已;澳门一年一度的体坛和车坛盛事格兰披治大赛等等。

三.城市空间的活力设计原则

营造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原则对指导城市活力研究十分重要,交混原则、公共生活原则、自组织原则,这三个原则与营造城市活力关系密切,是城市活力建构的重要指导。

1.交混原则

“交混”是相对单一而言,主要以功能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以一定的关系组合在一起,被共同使用时,就称之为功能交混,功能交混主要表现在城市空间混合使用,有学者说道“如何在城市中系统地形成具有多样用途的空间,是决定未来城市质量的关键。交混原则基于城市设计视觉向度的形态表达是形态风格交混;在信息化时代,形态风格交混产生的信息交叉流所产生的视觉兴奋,往往成为激发人们行为感应的触媒,从而激发出城市的活力。

交混原则在当前城市空间中已大量运用,例如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的多功能使用交混原则;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开发;六本木山的城市空间混合使用中心;人车交融的街道;新城与旧城的和谐结合等。

2.公共生活原则

城市的本质是人的聚集,这是城市具有活力的真正原因。只有激发出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活动,城市活力才可能真正展现。人的城市生活分为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而城市活力研究的重点是城市公共空间,因而以人为主体的公共生活便成为关注的重点;而公共生活的营造又在于城市公共性的确立,城市公共性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公共生活原则在城市空间的活力设计中主要体现在步行区(如广州、武汉的滨江路)、组织多种活动事件的广场(如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组织城市生活的街区(如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双尺度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等。

3.自组织原则

自组织的概念是指自发的发展形成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环境的变化具有适应的能力,其本质在于结构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反馈机制,在一定范围内体现出主动性的适应。自组织原则是城市作为生命体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城市作为生命体是城市具有活力的重要前提。

自组织理论在城市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耗散结构理论,它认为城市要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及非线性特征,这样才能促进城市信息能量等的不断交换。这种自组织机制也启发我们应发挥城市设计的触媒作用,在城市空间开发中找准可激发城市活力的触媒,利用这些新触媒元素的介入,激发周围元素,使整个地区在新触媒元素作用下,呈现出一个活力蓬勃的新城市空间实体。

自组织原则在当前国内城市空间的活力设计中最明显的就是北京798艺术社区的崛起,上海的苏州河畔、田子坊等。

四.实际案例分析

1.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的年代。1982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公园设计竞赛,最后,建筑师屈米的方案获奖中标。在此竞赛中,屈米提出一个新的设计方法体系,即在严格的方格网的控制下,运用相对简单且相对独立的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和面结构进行叠加。在叠加的过程中,衍生出不可知的结构形态,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冲突,各有差别的状态。设计强调无中心、多系统、不稳定和持续变化,主张多元,主张模糊地带。公园面积约55公顷,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北区展示科技与未来的景象,南区以艺术氛围为主题。公园由点、线、面三种要素叠加,可以互相关联,也可以单独成一系统。26个红色的构造物形成点状的结构,有些仅作为点的要素存在,有些

点则作为信息中心、小卖饮食、咖啡吧、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线的要素有长廊、林荫道和一条贯穿全园的弯弯曲曲的小径,小径联系起公园的十个主题园。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竹园等。其中有专门为孩子设计游乐园区;有为青年聊天、聚会、开小型演奏会设计的空间;有为思想者设计的冥想“世界”;也有为大众设计的公共空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绿地,游人可以自主进入,公园中任何时候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种背景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青年人在草地上踢球、在铺地上玩滑轮;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老人在咖啡店外的大遮阳伞下品咖啡;来自各地的游客或徜徉在绿荫与阳光中,或参加公园安排的丰富活动……城市空间的活力由此得以展现。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城市活力空间所需要具备的元素与设计原则,因此有人说它不仅是一个有活力的、吸引人的公园,而且还是一个场所,一个充满城市活力的客厅!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功能交混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2.上海——新天地广场

新天地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淮海中路南面,以其上海石库门弄堂的独特海派文化风韵和格调时尚的中外餐厅、茶坊和艺术展廊等,成为上海最吸引人的一处文化休闲场所。

交通的可达性保证了新天地广场成为上海一个重要公共场所的可能。从空间尺度上看,通过对原有狭窄、拥挤的里弄空间进行疏通整合,形成步行街、广场等开敞空间,使得整体空间格局疏密有致、收放自如,同时,还着重把具有石库门文化特征的建筑与部件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使整个公共空间富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此外,宜人的尺度是新天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里弄空间本身的尺度是比较宜人的,在改造的过程中注重对尺度的把握,形成了不同于城市中心区大型商业街的空间尺度。比如里弄小巷宽度为2~3米,主要街道宽度也不超过10米。与其他休闲场所不同,新天地广场设置了众多的露天茶坊和咖啡座等公共设施,淡化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线,大大地激发了不同人群之间交流的可能性,丰富了公共空间的活力。同时,健全的公共设施以及设计新奇的街道家具也给新天地广场营造了良好的休闲气氛,精心的环境设计以及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了高品质的环境质量。在广场南面还设置了一个露天广场,时常在此举行的音乐会以及各种公共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无疑,新天地广场作为上海旧城公共空间改造中的一种模式是成功的。它既有效地保留了旧城区的历史风貌,又通过各种规划设计手段,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有机融合,同时也突出了上海文化的个性和内涵。

五.总结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活力营造的探讨以及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活力因素对城市空间营造的重要作用。但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而言,各个因素在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有轻重之分。

总之,作为城市空间活力因素的“空间尺度”、“交通可达度”、“交混功能”、“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公共文化活动”等以及城市活力的城市设计原则——交混原则、公共生活原则、自组织原则,只有通过合理的把握因素与原则,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灵活处理各自的关系,一定能创造出真正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资料:

1.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徐苏宁.城市设计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北京:译林出版社,2005

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5.扬·盖尔.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7.徐煜辉卓伟德.《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之营建》发表于《城市环境设计》2006.4 8.张莺邢箴.《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发表于《园林》,2005.7

“标志性建筑”存在的意义(2010-12-10 16:54:46)

转载标签:墨尔本标志性建筑奥斯陆歌剧院创造公众杂谈分类:知识分享

用令人满意的公共目的界定城市和建筑,在竞争性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中,正变得日益重要。

这类例子到处都可以看到——从纽约布莱恩公园(BryantPark)和中央公园(CentralPark)的转变到丹佛下城区(LowerDowntown)的拓展,以及一些曾经被忽视的城市——例如巴塞罗那、哥本哈根和墨尔本的复兴。

我相信,以公共场所为基础的创新设计,是促进城市活力和繁荣的最好方法。

以设计师为中心?

现在,在“空间营造”(Placemaking)概念的指导下,已经有一些城市出现了成功的案例,创造了独特的城市空间景观。在底特律的城中心,有个受公众欢迎的城市广场——“马斯广场”(CampusMartius)。它为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底特律市中心区带来数千个工作岗位和上亿美元的新投资。

这些引人注目的复苏事例,并不是通过设计师的宏伟想象实现的,而是依靠公众群体的创造,他们发挥想象力和杰出的才能,将他们的社区转变为令人满意的场所。

但最近的趋势正在转向“标志性的”(iconic)建筑和设计。它们在媒体和名声显赫的客户中获得了许多拥护者,公众参与决定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的重要性被大大贬低。同时,这种趋势又促成了一种“以设计师为中心的观念”的流行。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完成的建筑设计方案,通常会表现为一个被国际承认的著名建筑师构想的艺术表达。

为什么杰出的标志性建筑很少成为吸引人的公共场所。

应当由每一个设计师和每一个客户提出来:“我们将用什么来保证设计和创造良好的公共空间,让人们使用和享受?”

好的设计的内涵,比进行“大胆的”、“创新的”美学表达要丰富得多。优秀的设计,应当帮助我们解决今天世界遇到的重大城市问题:从环境破坏到经济衰退,到社会异化。

当建筑师集中他们的全部才能于设计工作、用以制定他们最新的艺术声明的时候,建筑本身远远没有发挥它的潜力。

服务广大公众

在设计杂志上看到的非常好的工程,走近体验时,未必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由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的理念所支持的所谓杰出空间构想,与公众想法有很大差距。设计奖或建筑杂志的赞美,并不意味着设计给人以深刻印象。

这就引出了许多标志性建筑的“精英性质”问题。这些建筑有当代艺术博物馆、歌剧院和大学建筑物等。它们在一个社区的中心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且由公共基金进行补贴。

至少有一种道义上的责任:这些标志性建筑应当为广大公众服务,而不仅仅是一种当代建筑“包装”,以证明它们使用了公共投资和免税的慈善资金。最好的方法是创造一种让人快乐的场所——有室外的,也有室内的,整个社区都将它们看作一种资产。

“为了标志性而创造标志性”远远不够。建筑师必须变得更有创造力,开发新的设计战略,维护环境和改善日常生活,为目前生活在城市的一半世界人口服务。

由房地产市场崩溃和经济危机引起的开发衰退,给我们以时间去表达或重新调整焦点。我们能够摆脱萧条,用大胆的设计创新思想武装起来,将加强本地的社区和经济,保护地球,并且在有意义的地方建设新建筑,改善人们的生活。

关注两个案例

“新的建筑物”将是什么形状还不清楚。但我们知道,目前的设计趋势,在问题和机遇之中已显示了一些前景。

问题不在于传统建筑师指责的标志性建筑的想法,而在于太多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师狭隘的方法。有两个标志性项目案例,创造出使人惊奇的独特场所,在公众而言,不仅是优秀设计,而且是一个值得赞美、欣赏和使用的场所。

奥斯陆歌剧院

“奥斯陆歌剧院”(OsloOperaHouse)由挪威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Snohetta)设计,不仅创造一个令人惊异的公共空间,公众还可将之当做一个娱乐场所来使用。斯诺赫塔的解释是性质决定形式,而不是功能决定形式。

建筑本身很精彩,它的特色是一种动态的设计,允许创新地使用和有进一步探索的机会。尽管它与其余的城市空间隔离,仍然是一个形式、功能和性质的成功杰作。为了维持未来的生机,这幢建筑物必须实现全年混合使用的目标。

墨尔本“市府2号楼”

墨尔本是一个在许多方面达到最好的都市化的城市。墨尔本“市府2号楼”(CouncilHouse2)有一个“绿色的”市政办公大楼,极大地带动了周围的街区的发展。这是一个大胆而美好的创意,它促进了街区的生活,并且为联系附近的事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场所。这是澳大利亚的“六星级”绿色建筑。

创造美好空间的三种方法

如何超越狭隘地集中于建筑和风景的时代,将设计与社区、环保和创造21世纪的先进建筑的意识结合起来?有三种方法:

建筑设计必须改变只热衷于做标志性建筑的观念,接受更大的“场所建筑”(ArchitectureofPlace)的思想。

更进一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领域。包括设计,但不排除别的内容,将比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或社区发展更广泛,特别强调需要与社区合作的技能,创造街道、社区机构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社区空间。在这个背景下,标志性建筑是非常有价值的资产,但不是惟一的重点。

在任何此类项目的草图之前,设计师、客户和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就项目作用回答如下问题:

它将怎样导致有活力的公共生活?

它的环境给社区带来怎样的荣誉?

它将怎样创造一个社区场所和利用本地资产(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资产)?

它将怎样使人们快乐,使他们在一起交流,并且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创造美好城市需要聚焦城市生活的许多层面:适于居住性、本地经济、社区卫生、可持续性、民众参与和本地自力更生。当所有这些目标连成一线时,我们将看到一个改变世界的行动,保护环境和改善每个人的生活。

全球房价最贵十大城市排行

全球房价最贵十大城市排行 中国房价高吗?对于国内人来讲,房价已经是难以承受的价位了,而也有许多人开始到国外去买房,放眼全球还是有许多地方房价很高的,我们来看看全球房价最贵的十大城市吧。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一名:摩纳哥 房屋每平方米平均价:47578美元 上榜理由:仅有32796人口和1.95平方公里土地的欧洲小国摩纳哥,是蜷缩在法国南部地区的国中之国,在2008年的世界房地产评比中荣升为全球第一的高房价国家。该国房子的每平方米平均价为47578美元。这个超过30万人民币1平方米的房价比排列世界第七位的法国巴黎12122美元高出三倍多。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二名:莫斯科 房屋每平米平均价:20853美元 上榜理由:由于这样靠石油挣钱来得十分容易,所以在此之后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房价也翻倍往上涨了近10倍左右。一些城市中心地段的房价也从过去1000美元左右1平米涨到了1万美元左右。据世界最贵房地产评比统计:莫斯科的房子均价已经达到20853美元,一举荣登了世界第二的亚军宝座。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三名:伦敦 房屋每平米平均价:20756美元 上榜理由:英国首都伦敦被评上世界第三高房价之后,一直担心每平米20756美元高房价吓跑投资者,这对英国利用挣得的第三十届奥运会招商引资显然是巨大的高成本障碍。一套有6间卧室和游泳池公寓,花费将会高达400万英镑,就连年薪600万英镑的足球明星巴拉克也坦言自己在伦敦还不起房。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四名:东京 房屋每平米平均价:17998美元 上榜理由:在东京一套有3年楼龄的二手房,面积是78平米,总共花了近5000万日元。位置好的两室一厅,大约要4000万日元,分期付款每月还20万日元,20年左右才能清账。而上世纪80年代末,类似的房子大约要1亿日元。按现有的分期付款月供计算,到了40年后才能够付清。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五名:香港

城市防灾项目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的概念是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密切联系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的必备生存物质。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他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制组 二零零七年三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08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08

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的若干思考

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的若干思考 王志涛苏经宇 【摘要】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从源头上解决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的编制内容与方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综合防灾规划定位、编制原则与编制流程,并针对总体规划纲要和规划编制两个阶段,从城市灾害风险评估、防灾目标制定、区域防灾协调发展、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应急保障基础设施规划及避难场所等方面分别给出了规划内容与对策建议,期望为今后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防灾;总体规划;防灾对策 1.引言 从古至今自然灾害一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行,尤其是近些年来,地震、暴雨、泥石流、低温冻雨等灾害更是频发。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统计,1993至2009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比例2.2%,远高于发达国家0.5%左右的水平,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可以看出,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60%[3]。在保障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同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城镇防灾水平应作为衡量城镇化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灾害风险角度来看,城市规模越大其面临的灾害风险也越高,经济愈发达地区,愈易于形成大灾和巨灾[4,5]。因此,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同步提升城镇防灾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吴良镛院士认为:如今不仅不能忽视建筑与城市的安全问题,而且要从规划布局上对可以预防的方面予以更根本的考虑[6]。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即开展综合防灾规划,将城市防灾目标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需达到的目标之一,强调生命优先,安全优先,强化综合防灾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

世界最富有十大城市排行榜

世界最富有十大城市排行榜 一、首都东京(tokyo) 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东京市的gdp为7848亿美元。

二、纽约(图2) 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78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00多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纽约市人口1800万。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纽约市的gdp为4070亿美元。

三、英国首都伦敦(london)(图3) 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整个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2001年伦敦人口为718.8万。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伦敦市的gdp为2847亿美元。

四、首尔(图4) 韩国的首都,面积为6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61%,2000年统计人口为1032万。首尔共有25个区,522个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地方自治团体“特别市”。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首尔市的gdp为1980亿美元。

2016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障地下空间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本办法所称地下空间是指南京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地表(含江、湖)以下的空间,包括结建地下空间和单建地下空间。结建地下空间是指同一主体结合地面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单建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利用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用地开发的地下空间视为单建地下空间。 第三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应当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战备效益相结合。 第四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优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防空防灾设施,鼓励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和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开发。 第五条市政府设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协调机构,研究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重大事项,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市人防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协调和涉及人民防空的相关管理,市规划、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公安、消防、发改、应急、财政、交通、安监、工商、物价、城管、园林、水务、文物、地铁等部门、单位和各区人民政府,按各自的职能分工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相应工作,各使用单位负责地下空间利用的维护管理。 第二章规划管理 第六条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空间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并与人民防空规划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最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城市排名(中英文对照)

以下是截止到2007年10月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城市,前三大城市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地位综合评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城市与上个世纪相比发生了变化,例如上世纪天津曾为中国的第三大城市,现今已被广州所取代,印度的第一大城市曾为加尔各答,但随着孟买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宝莱坞的兴盛,孟买已经成为印度无可厚非的第一大城市。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第三大城市已经完全没有城市的概念,因此仅列前两位。 东亚和东南亚: 中国China——第一大城市:上海Shanghai;第二大城市:北京Beijing;第三大城市:广州Guangzhou 西藏Tibet——第一大城市:拉萨Lhasa;第二大城市:日喀则Xigaze;第三大城市:昌都Qamdo 内蒙古Inner Mongolia——第一大城市:包头Baotou;第二大城市:呼和浩特Hohhot;第三大城市:赤峰Chifeng 台湾Taiwan——第一大城市:台北Taipei;第二大城市:高雄Kaohsiung;第三大城市:台中Taichung 蒙古Mongolia——第一大城市:乌兰巴托Ulan Bator;第二大城市:达尔汗Darhan 朝鲜North Korea——第一大城市:平壤Pyongyang;第二大城市:咸兴Hamhung;第三大城市:清津Chongjin 韩国South Korea——第一大城市:首尔Seoul;第二大城市:釜山Pusan;第三大城市:大丘Taegu 日本Japan——第一大城市:东京Tokyo;第二大城市:大阪Osaka;第三大城市:横滨Yokohama 越南Vietnam——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也称西贡)Ho Chi Minh City(Saigon);第二大城市:河内Hanoi;第三大城市:海防Haiphong 老挝Laos——第一大城市:万象Vientiane;第二大城市:沙湾拿吉Savannakhet;第三大城市: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 柬埔寨Cambodia——第一大城市:金边Phnom Penh;第二大城市:马德望Battambang;第三大城市:暹粒Siem Reap 泰国Thailand——第一大城市:曼谷Bangkok;第二大城市:清迈Chiang Mai;第三大城市:呵叻Nakhon Ratchasima 缅甸Myanmar——第一大城市:仰光Yangon;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第三大城市:勃生Pathein 马来西亚Malaysia——第一大城市:吉隆坡Kuala Lumpur;第二大城市:新山Johor Baharu;第三大城市:怡保Ipoh 沙捞越Sarawak——第一大城市:古晋Kuching;第二大城市:米里Miri;第三大城市:泗务Sibu 沙巴Sabah——第一大城市:亚庇(也称哥打基纳巴卢)Kota Kinabalu;第二大城市:山打根Sandakan;第三大城市:斗湖Tawau 文莱Brunei——第一大城市: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第二大城市:马来弈Kuala Belait 印尼Indonesia——第一大城市:雅加达Jakarta;第二大城市:泗水(也称苏腊巴亚)Surabaya;第三大城市:万隆Bandung 东帝汶East Timor——第一大城市:帝力Dili;第二大城市:包考Baucau 菲律宾Philippines——第一大城市:马尼拉Manila;第二大城市:达沃Davao;第三大城市:宿务Cebu 南亚: 尼泊尔Nepal——第一大城市:加德满都Kathmandu;第二大城市:帕坦(也称勒利德布尔)Patan(Lalitpur);第三大城市:比拉德讷格尔Biratnagar 不丹Bhutan——第一大城市:廷布Thimphu;第二大城市:普那卡Punakha 孟加拉国Bangladesh——第一大城市:达卡Dhaka;第二大城市:吉大港Chittagong;第三大城市:库尔纳Khulna 印度India——第一大城市:孟买Mumbai;第二大城市:德里Delhi;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Calcutta 斯里兰卡Sri Lanka——第一大城市:科伦坡Colombo;第二大城市:康提Kandy;第三大城市:贾夫纳Jaffna 巴基斯坦Pakistan——第一大城市:卡拉奇Karachi;第二大城市:拉合尔Lahore;第三大城市:费萨拉巴德Faisalabad 中亚和西亚: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Almaty;第二大城市:卡拉干达Qaraghandy;第三大城市:阿斯塔纳Astana 吉尔吉斯斯坦Kyrghyz Republic——第一大城市:比什凯克Bishkek;第二大城市:奥什Osh;第三大城市:贾拉拉巴德Jalal-Abad 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第一大城市:杜尚别Dushanbe;第二大城市:苦盏Khujand 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第一大城市:塔什干Tashkent;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Samarkand;第三大城市:纳曼干Namangan 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第一大城市:阿什哈巴德Ashgabat;第二大城市:查尔朱Charjew;第三大城市:塔沙乌兹Tashauz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四章城市安全规划 一、城市安全规划及其与综合防灾规划的不同 城市安全规划是通过对城市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为最大化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的不利影响,而对城市用地、设施以及人类活动进行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 综合防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之一,历来有之。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内容,两者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相似,都是为预防、应对灾害,保障城市安全而编制的规划。但研究对象上,综合防灾规划,主要强调单灾种的综合,主要考虑抗震防灾、防洪、消防、人防四部分,而对于其他灾害,如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考虑较少。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相比来说研究的范围更广,不仅研究各种灾害,还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防灾空间的建立等诸多与城市安全相关的因素纳入进来,因而更加凸显其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全程化和圈层化。随着人们对灾害预防、预警、应急、风险评估的日益重视,综合防灾规划逐渐将这些内容纳入进来,因此,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的界线也逐渐模糊,致使很多研究编制部门将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统称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发展概况 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居多,在城市规划层面尚处在探索阶段。 受科技部委托,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下,共同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这应该是在SARS 之后,国家首次对公共安全规划领域的探索,为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开拓了道路。所编制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指南》,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随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出台了他们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研究成果——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框架研究(建设部2006 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与问题,还研究了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等国内外城市的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情况,提出了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但由于没有跳出综合防灾的框框,编制方法与传统的综合防

【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大】世界人口最大城市排名

【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大】世界人口最大城市排名 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大是哪个?想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格尔木 它的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组成,位于新疆,总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当然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格尔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南部,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格尔木平均海拔2800米,面积76663平方公里,其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格尔木是前往西藏、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内地游客进藏前抵达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很多游客会在此稍事休息,采购物资,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行进藏。格尔木也是观赏青藏高原风光、野生动物活动和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登山发烧友推崇的玉珠峰,以及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格尔木在格尔木市东140公里的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有一处青铜器文化遗存,被命名为“诺木洪文化”,其时代约为中原的西周时期,距今2700多年。那时人们从事农业与畜牧业,饲养的家畜有羊、牛、马、骆驼等。人们身着毛布衣服,脚穿牛皮鞋,佩带各种装饰品,居住的是有榫卯结构的木建筑房屋。劳动之余还吹奏骨笛娱乐。诺木洪文化是中国西部古代民族羌人部落游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羌人与青新交界一带的“若羌”关系密切。 五代十国

西晋末年,辽东鲜卑吐谷浑部迁入甘青地区,其后渐渐强大,以青海为其活动中心。至南北朝时期,在广大羌人的支持下,实现了 对长期分散“无相长一”的诸羌的统一,建立起以鲜卑人为中心与 诸羌领袖的联合政权吐谷浑国。格尔木地区成为吐谷浑国属地。北 朝到隋初,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丝绸南道“青海道”一度十分兴盛, 青海通分南、北两分道,其中南分道即过日月山,由青海湖南经都兰,格尔木西入新疆及其经西地区的交通线。格尔木以其冲要位置,为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发挥过作用。 隋朝时期 昆仑山(2)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灭吐谷浑国,在吐谷浑 故地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郡治吐浴浑故都 伏俟城(青海湖西15里铁卜恰古城),郡下设宣德、威定二县,威定 县治约在今都兰县境,从此格尔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统一王朝的版图,虽然接受中原封建王朝的管辖时间很短(仅7年),隋亡,吐谷 浑便复其故地,但这对该地区经济开发、民族交往所产生的积极影 响无疑是深远的。 唐朝时期 唐初,吐蕃王国在西藏崛起,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 谷浑国,占吐谷浑故地,从此格尔木地区的游牧民族便由鲜卑与羌 人的结合逐渐变成吐蕃民族。吐蕃统治河西陇右地区时,曾辟有逻 些(拉萨)至沙州(敦煌)的交通驿道。9世纪中叶吐蕃王国分裂后, 格尔木地区如同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一样,处在部落割据局面中。 元朝时期 13世纪中叶,元朝开始直接统辖整个藏区,结束了青藏高原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元顺帝时封蒙古贵族卜烟帖木儿为宁王,率蒙 古兵士镇守柴达木地方。1955年秋,在格尔木农场第一作业站平地 造田时,发现元代纸币一包。1958年冬,在诺木洪发现一具蒙古族 武将的干尸。 明朝时期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 发文单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文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 发布日期:2013-12-27 生效日期:2014-4-1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3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12月27日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 (2013年12月27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和建设的管理,保障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表以下空间。 第四条地下空间开发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安全环保、公共利益优先、地下与地上相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协调职责,负责规划和用地管理。 市和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开发的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协调工作。

市和区、县民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民防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和地下空间开发兼顾民防需要的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权籍管理和交易管理。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下空间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开展地下空间调查,调查涉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民防、房屋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分工,履行对地下空间开发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二章地下空间规划 第八条本市地下空间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 本市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应当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民防工程、应急防灾设施,并兼顾城市运行最优化的需要。 第九条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总体布局、重点建设范围、竖向分层划分、不同层次的宜建项目、同一层次不同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开发步骤、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中心城分区规划、郊区区县总体规划、新城总体规划、新市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地下空间规划内容,地下空间规划内容应当符合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第十条编制涉及地下空间安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地下交通设施之间、地下交通设施与相邻地下公共活动场所之间互连互通的要求。 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应当对地下空间开发范围、开发深度、建筑量控制要求、使用性质、出入口位置和连通方式等作出具体规定。其他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参照重点地区对地下空间的规划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第十一条涉及地下空间安排的各类专项规划,由市有关专业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经批准后纳入相应的城乡规划。

最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城市排名

最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城市排名(中英文对照) 以下是截止到2007年10月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城市,前三大城市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地位综合评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城市与上个世纪相比发生了变化,例如上世纪天津曾为中国的第三大城市,现今已被广州所取代,印度的第一大城市曾为加尔各答,但随着孟买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宝莱坞的兴盛,孟买已经成为印度无可厚非的第一大城市。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第三大城市已经完全没有城市的概念,因此仅列前两位。 东亚和东南亚: 中国China——第一大城市:上海Shanghai;第二大城市:北京Beijing;第三大城市:广州Guangzhou 西藏Tibet——第一大城市:拉萨Lhasa;第二大城市:日喀则Xigaze;第三大城市:昌都Qamdo 内蒙古Inner Mongolia——第一大城市:包头Baotou;第二大城市:呼和浩特Hohhot;第三大城市:赤峰Chifeng 台湾Taiwan——第一大城市:台北Taipei;第二大城市:高雄Kaohsiung;第三大城市:台中Taichung 蒙古Mongolia——第一大城市:乌兰巴托Ulan Bator;第二大城市:达尔汗Darhan 朝鲜North Korea——第一大城市:平壤Pyongyang;第二大城市:咸兴Hamhung;第三大城市:清津Chongjin 韩国South Korea——第一大城市:首尔Seoul;第二大城市:釜山Pusan;第三大城市:大丘Taegu 日本Japan——第一大城市:东京Tokyo;第二大城市:大阪Osaka;第三大城市:横滨Yokohama 越南Vietnam——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也称西贡)Ho Chi Minh City(Saigon);第二大城市:河内Hanoi;第三大城市:海防Haiphong 老挝Laos——第一大城市:万象Vientiane;第二大城市:沙湾拿吉Savannakhet;第三大城市: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 柬埔寨Cambodia——第一大城市:金边Phnom Penh;第二大城市:马德望Battambang;第三大城市:暹粒Siem Reap 泰国Thailand——第一大城市:曼谷Bangkok;第二大城市:清迈Chiang Mai;第三大城市:呵叻Nakhon Ratchasima 缅甸Myanmar——第一大城市:仰光Yangon;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第三大城市:勃生Pathein 马来西亚Malaysia——第一大城市:吉隆坡Kuala Lumpur;第二大城市:新山Johor Baharu;第三大城市:怡保Ipoh 沙捞越Sarawak——第一大城市:古晋Kuching;第二大城市:米里Miri;第三大城市:泗务Sibu 沙巴Sabah——第一大城市:亚庇(也称哥打基纳巴卢)Kota Kinabalu;第二大城市:山打根Sandakan;第三大城市:斗湖Tawau 文莱Brunei——第一大城市: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第二大城市:马来弈Kuala Belait 印尼Indonesia——第一大城市:雅加达Jakarta;第二大城市:泗水(也称苏腊巴亚)Surabaya;第三大城市:万隆Bandung 东帝汶East Timor——第一大城市:帝力Dili;第二大城市:包考Baucau 菲律宾Philippines——第一大城市:马尼拉Manila;第二大城市:达沃Davao;第三大城市:宿务Cebu 南亚: 尼泊尔Nepal——第一大城市:加德满都Kathmandu;第二大城市:帕坦(也称勒利德布尔)Patan (Lalitpur);第三大城市:比拉德讷格尔Biratnagar 不丹Bhutan——第一大城市:廷布Thimphu;第二大城市:普那卡Punakha 孟加拉国Bangladesh——第一大城市:达卡Dhaka;第二大城市:吉大港Chittagong;第三大城市:库尔纳Khulna 印度India——第一大城市:孟买Mumbai;第二大城市:德里Delhi;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Calcutta 斯里兰卡Sri Lanka——第一大城市:科伦坡Colombo;第二大城市:康提Kandy;第三大城市:贾夫纳Jaffna 巴基斯坦Pakistan——第一大城市:卡拉奇Karachi;第二大城市:拉合尔Lahore;第三大城市:费

城市防灾综合知识

城市灾害:地震、洪灾、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城市火灾和空袭、 暴潮、沙尘暴和雷暴、城市水土流失、酸雨、光化学烟雾与可吸入颗粒物危害、艾滋病、城市生产事故、重大城市事故 建筑灾害:地震、洪灾、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城市火灾和空袭、 相应的次生灾害,如地震导致的建筑倒塌(多米诺)、建筑工程灾害 灾害分类:①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风灾、暴雨、雨涝、龙卷风,,);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洪水灾害(洪涝、江河泛滥);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震灾害(地震引起的直接和间接灾害);森林灾害(森林火灾、虫害,,)。②人为灾害:生产活动型灾害(噪声、核泄漏、土地退化、酸雨,,);社交活动型灾害(车祸、空难、海难、环境污染,,);人为致灾型灾害(战争、火灾,,)城市灾害分类:①城市自然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城市海洋灾害、城市洪水灾害、城市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城市蚁害②城市人为灾害: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病、生产事故、环境公害、生物灾害 城市灾害特点:高频度与群发性、强连锁型与高扩张性、高损失性与难恢复性、强区域性衡量减灾是否成功的标准:①认为的灾害或可防御的灾害不再发生, 即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 生的次数和频率②不可完全避免的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达到最低限度。 城市综合防灾的特点:多灾种、多手段、全过程。 城市防灾的手段:工程防灾、规划防灾和管理防灾。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包括灾害研究、监测、灾害信息处理、灾害预报、预警、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系统。 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①防灾工作②防灾机构:研究机构、指挥机构、专业防灾队伍、临时救灾防灾队伍、社会援助机构和保险机构等;③防灾工程:区域性防灾工程、城市防灾工程 和单位设施防灾工程; 城市防灾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减灾研究、城市地震综合减灾技术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研究、城市防灾安全文化建设、城市防灾救援医学研究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类型: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城市应急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中的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目标系统、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管理系统、专业设 施系统、生命线系统、支持系统、防灾空间系统、专业队伍系统、教育宣传、实施行动。 广义上的公共安全分类:①从其特性和发生机理来划分, 包含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免受自 然灾害的安全、卫生安全等②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分,包括预防自然灾害和瘟疫、科技和信 息安全、恐怖主义、恶性传染病等。③在空间、时间和对象上进行细化,还有社区安全、校园安全、个人安全等。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热辐射、热对流、建筑物外墙门窗洞口的面积、建筑物的可燃物种类 和数量、风速、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内消防设施水平、灭火时间 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台风灾害预警工程高影响行业与重点战略经济区气象灾害综合检测预警评估工程、雷电灾害防御工程、沙尘暴 灾害防御工程、气象防灾科普教育工程 重大危险源:分为牛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存储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牛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城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构成: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和 生产力布局、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修复 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的内容构成包括针对市域的综合防灾规划和针对中心城区的城市综 合防灾规划。 针对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包括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的现状分析、城市灾害风险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案例名 称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总额 5500万元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 选用 竣工项目案例 设计类 型 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 案例所 在地 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8800平方米 详细地 址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号 参与设 计师 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2015-5-1 业主名 称 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业主联 系人 un defi ned 所用材 料品牌 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设计说 明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之味的感觉。 C、作品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 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 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 HB事业部总平图 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 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 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 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 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全球10大影响力城市

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 2014-08-29 11:12:25 来源:爱词霸编辑:guoyafei 点击:324次不背单词,照样流利说英语!这样练英语,独自出国没问题 No1. London 伦敦 A history and tradition which cannot be rivalled have left London with all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City of London, and a language, judiciary and legal system which are models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以英语为母语的伦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并是国际性金融中心,丰厚的经济效益也助其荣登榜首。此外,完善的司法和法律体系也为世界其它地区树立了典范。 The super-rich have long been comfortable there, and its cultural, media and advertising sectors are dominant. 作为全球富豪首选居住地,伦敦占据着世界文化、媒体、广告行业的主导地位。 Spared the regulation and red tape which ties up business in the US and Europe, London's time zones are manageable for business travellers commuting east or west and it has the second best global air connections in the world after Dubai. 撇开在美国和欧洲的商业法规及繁文缛节,伦敦拥有时区上的优势,方便全国各地商务旅客的来来往往。此外,伦敦的航空联络体系十分完善,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迪拜。London has the most start-up Internet firms in Europe and is host to 68 of the world's top 2,000 companies. 在欧洲大量的高科技初创互联网公司属于伦敦。全球前2000强企业中,有68家公司总部设在伦敦。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2007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18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18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