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实验1

电子实验1
电子实验1

4.16 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及调试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放大电路的各种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掌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各性能指标的调试测试。

二、实验预习及思考

1.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定义及其测试方法。

2.多级放大器性能指标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

有一只晶体管组成的基本组态放大器往往达不到所要求的放大倍数,或者其他指标达不到要求。这时,可以将基本组态放大器作为一级单元电路,将其一级一级的连接起来构成多级放大器,以实现所需的技术指标。多级放大器级与级之间,信号源与放大器之间,放大器与负载之间的连接方式,或者说信号传输方式称为耦合方式。耦合方式主要有电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直接耦合。

1.多级放大器的指标计算

一个三级放大器的通用模型如图所示

由模型图可以得到多级放大器的计算特点:

1i i R R =,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等于第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电

阻;

末o o R R =,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等于末级放大器的输入电

阻;

前后L i R R =,后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前级放大器的负

载;

后前s R R o =,后前s oo νν=,前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是后

级放大器的信号源;

321V V V V A A A A ??=,总的电压增益等于各级电压增

益相乘。

2.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可得该电路是一个电容耦合的两级放大器,电路中含电阻f R 的支路是下一次负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这里不必管它。

四、测试方法

本次实验涉及基本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与前面所要求掌握方法完全不同,这里不再重复。

五、实验内容

在面包板上搭建相关实验电路后,完成下面内容的测试: 1.测试静态工作点

令12+=cc V V,调节W R ,使放大器第一级工作点1E V =1.6V,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管脚电压并记录于表4-16-1中。

测试点 电压表读数

V B

1

V C

1

V E

1

V

2 B

: 2.放大倍数的测量

调整函数发生器,使放大器i U =5mV,f =1kHz ,的正弦信号,测

量输出电压O U ,计算电压增益。 输入i U

输出o U

增益 A

74.4398

2

C V

2

E V

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运用两次电压法测量两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测试输入电阻时,在输入口接入取样电阻Ω=k 1R ;测试输出电阻时,在输出口接入负载电阻Ω=k 1L R 。

输入电阻

'

s

U

i U

i R

1.842k Ω

输出电阻

o U

'o U

o R

1.101k Ω

4.测量两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并绘出频率特性曲线

用点频测试法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并求出放大器的带宽L H f f f -=?。记录相关数据,并要求在对数坐标系上绘出放大器的特性幅频特性曲线。

频率值

(Hz )

L f /2

L f

0f /2

0f

1.99

3.89

500

1k

o U

(V)

频率

(Hz )

20f

H

f

10H f 总带宽

f ?

2k 3200k

32M

o

U (V)

3200k

六、注意事项

1.进实验室前必须完成电路的搭建。

2.搭建电路时要注意电解电容的极性。

七、实验器材

1.函数发生器一台

2.晶体管毫伏表一台

3.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4.示波器一台

5.三极管、电阻、电容、导线若干

6.面包板一个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学院

实验一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熟悉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3.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 万用表 3.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 74LS11三3输入与门1片74LS32四2输入或门1片 74LS04反相器1片 三、实验原理 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宜损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合适,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成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左,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四、实验内容 ㈠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各门电路逻辑功能 1.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11为测试器件的与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按表1—1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当电平指示灯亮时记为1,灭时记为0,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1中。 表1-1 74LS11逻辑功能表 输入状态输出状态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悬空 1 1 1 悬空0 0 0 2.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32为测试器件的或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

网络高等教育《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农垦河西分校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年级:年春/秋季 学号: 8 学生姓名:陈爱明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了解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储存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1、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2、输出频率:10Hz~1MHz连续可调 3、幅值调节范围:0~10VP-P连续可调 4、波形衰减:20dB、40dB;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 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5、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 率计用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4.试述TDS1002型示波器进行自动测量的方法。 按下“测量”按钮可以进行自动测量。共有十一种测量类型。一次最多可显

《电子技术实验1》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的用途。 2.明确上述仪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DF1731SC2A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一台 DF2170B交流电压表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调节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100mV的正弦波信号,将操

2.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交流电压表测量,配合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MAPLITUDE POWER”旋钮,使其输出为100mV。 3.将上述信号接入双踪示波器测量其信号电压的峰峰值和周期值,并将操作方法填入下表。

四、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等。 五、预习要求 1.对照附录的示意图和说明,熟悉仪器各旋钮的作用。 2.写出下列预习思考题答案: (1)当用示波器进行定量测量时,时基扫描微调旋钮和垂直微调旋钮应处在什么位置?

(2)某一正弦波,其峰峰值在示波器屏幕上占垂直刻度为5格,一个周期占水平刻度为2格,垂直灵敏度选择旋钮置0.2V/div档,时基扫速选择旋钮置0.1mS/div档,探头衰减用×1,问被测信号的有效值和频率为多少?如何用器其他仪器进行验证?

附录一: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 1.用途 (1)输出基本信号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输出幅值从5mv~20v,频率范围从0.1HZ~2MHZ。 (2)作为频率计数器使用,测频范围从10HZ~50MHZ,最大允许输入为30Vrms。 2.面板说明

完整版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 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和R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EB1B2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i个与u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0i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和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B2B1基极电流I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B教育资料.. R B1U?U CCB R?R B2B1 U?U BEB I??I EC R E

)R+R=UU-I(ECCCCEC电压放大倍数 RR // LCβA??V r be输入电阻 r R/// R=R/beiB1 B2 输出电阻 R R≈CO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 体管放大电路时, 为电路设计提供必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因此,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项性能指标。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消除干扰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1) 即将放大的情况下进行,=u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0 i教育资料. . 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U和U。一般实验中,为了避 ECCB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或U,然后算出I的方法,例如,只要 测CEC出U,即可用E UU?U CECC??II?I,由U确定I(也可根据I),算出CCC CEC RR CE同时也能算出U=U-U,U=U-U。EBEECBCE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或U)的调整与测试。 CEC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的负半周将被削底,O 如图2-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的正半周被缩顶(一 O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 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检查输出电压u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Oi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2013) 2

实验一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L-18, MCL-33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3.了解集成触发器的调整方法及各点波形。 二.实验内容 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观察整流下或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下图所示。主电路由三相全控变流电路桥给直流电机供电。可实现直流电动机的调压调速。触发电路为数字集成电路,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 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 4.二踪示波器 5.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1.按图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相互间隔60o的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3)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单脉冲观察孔,“1”脉冲超前“2”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4)用示波器观察同步变压器电压和触发脉冲波形,观察移相控制过程并记录波形。其中一个探头接脉冲信号另一个接同步电压信号,两探头共15V地线。 U 注:将I组桥式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均拨到“接通”。GT和AP1已内部连线无需接线。将 blf 接地。 (5)将给定器输出Ug接至MCL-33面板的Uct端,调节偏移电压Ub,在Uct=0时,使 =150o。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实验 (1)按上图接线,UVW电源线按实验板指定颜色接入保存相序正确,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送电。送电前注意将给定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保证给定为0V或负给定。 (2)送电顺序合上电源总开关后先送控制电源,再按启动按扭送主回路电源。停机时前将给定电压降至零,按先停主电源后停控制电源顺序停电。 (3)调节Uct,移相控制整流电压,缓慢升速,用示波器观察记录转速为400、800、1200转/分时,整流电压u d=f(t),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f(t)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和交流输入电压U2数值,计算相应的移相控制角数值。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熊万安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熊万安 实验地点:科A333 实验时间:2016.3.7-2016.3.17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三、实验学时:32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SMART SOPC实验箱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SMART SOPC实验箱一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试验要求: 1. 数码管第1、2位显示“1-”,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同时,每秒钟,蜂鸣器对应发出0.3秒的声音加0.7秒的暂停,对应第8秒到第1秒,声音分别为“多(高

音1)西(7)拉(6)索(5)发(4)米(3)莱(2)朵(中音1)”;数码管第5位显示“-”号,数码管第6、7、8位显示温度值,其中第6、7位显示温度的两位整数,第8位显示1位小数。按按键转到任务2。 2. 停止声音和温度。数码管第1、2位显示“2-”,第3、4位显示学号的最后2位,第5位显示“-”号,第6到第8位显示ADC电压三位数值,按按鍵Key后转到任务3,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2的声音0.3秒; 3. 数码管第1、2位显示“3-”,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调节电压值,当其从0变为最大的过程中,8个发光二极管也从最暗(或熄灭)变为最亮,当电压值为最大时,秒表暂停;当电压值为最小时,秒表回到初始值8.0;当电压值是其他值时,数码管又回到第3、4位显示从8.0秒到1.0秒的循环倒计时秒表状态。按按鍵Key回到任务1,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5的声音0.3秒。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答案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接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进行调节。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操作要领: 1)按下电源开关。 2)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波形输出开关按下。 3)根据所需频率,选择频率范围(选定一个频率分挡开关按下)、分别调节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在频率显示屏上显示所需频率即可。 4)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操作要领: 1)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测量前(即在输入端开路情况下)应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2)读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1”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10标度尺上的示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3”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3标度尺上的示数。 3)仪表使用完后,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位置后,才能拆线或关机。 3.双踪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及参数的设备。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观测和比较。 操作要领: 1)时基线位置的调节开机数秒钟后,适当调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旋钮,将时基线移至适当的位置。 2)清晰度的调节适当调节亮度和聚焦旋钮,使时基线越细越好(亮度不能太亮,一般能看清楚即可)。 3)示波器的显示方式示波器主要有单踪和双踪两种显示方式,属单踪显示的有“Y1”、“Y2”、“Y1+Y2”,作单踪显示时,可选择“Y1”或“Y2”其中一个按钮按下。属双踪显示的有“交 替”和“断续”,作双踪显示时,为了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同时显示两个波形,采用“交替”显示 方式,当被观察信号频率很低时(几十赫兹以下),可采用“断续”显示方式。 4)波形的稳定为了显示稳定的波形,应注意示波器面板上控制按钮的位置:a)“扫描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一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研究 1. 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2. 实验设备与器材 实验所用设备与器材见表1.1。 表1.1 实验4.1的设备与器材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 实验台1台 2 双踪示波器0~20M 1台 3 电子毫伏表1只 4 万用表1只 5 三极管1只 6 电阻1kΩ/0.25W 1只R e 7 电阻 2.4kΩ/0.25W 2只R S、R c、R L 8 电阻20kΩ/0.25W 1只R b1、R b2 9 电阻500kΩ/0.25W 1只R b2 10 铝电解电容10μF/25V 2只C1、C2 11 铝电解电容50μF/25V 1只C e 3. 实验电路与说明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安装电路时,要注意电解电容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和信号源的极性。 图1.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I c/mA U ce/V u0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 2.0 (5)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度 置R C=2.4kΩ,R L=2.4kΩ,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使U s逐渐增大,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直到输出波形刚要出现失真而没有出现失真时,停止增大U s,这时示波器所显示的正弦波电压幅度,就是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将该值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增大U s,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失真情况。 5. 实验总结与分析 (1)用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填入表1.2中,再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误差的原因。 (2)通过电路的动态分析,计算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包括不接负载时的A u、A us以及接上负载时的A u、A us。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3中,再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回答以下问题: ①放大电路所接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对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有何影响? ②怎样用测量信号电压的方法来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心得体会与其他。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打印的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打印的-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 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序号型号备注 1 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 等几个模块。 2 DJK0 3 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单结晶体管触发电 路”等模块。 3 双踪示波器自备 图1-8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原理图 由同步变压器副边输出60V的交流同步电压,经VD1半波整流,再经稳压管V1、V2进行削波,从而得到梯形波电压,其过零点与电源电压的过零点同步,梯形波通过R7及等效可变电阻V5向电容C1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的峰值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V6导通,电容通过脉冲变压器原边放电,脉冲变压器副边输出脉冲。同时由于放电时间常数很小,C1两端的电压很快下降到单节晶体管的谷点电压Uv使V6关断,C1再次充电,周而复始,在电容c1两端呈现锯齿波形,在脉冲变压器副边输出尖脉冲。在一个梯形波周期内,V6可能导通、关断多次,但对晶闸管的触发只有第一个输出脉冲起作用。电容C1的充电时间常数由等效电阻等决定,调节RP1改变C1的充电时间,控制第一个尖脉冲的出现时刻,实现脉冲的移相控制。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个点波形略。 四、实验内容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五、思考题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振荡频率与电路中 C1 的数值有什么关系 答:在一个梯形波周期内,V6可能导通、关断多次,但对晶闸管的触发只有 第一个输出脉冲起作用。电容C1的充电时间常数由等效电阻等决定,调节RP1 改变C1的充电时间,控制第一个尖脉冲的出现时刻,实现脉冲的移相控制。(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能否达到180° 答:能 六、实验方法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观测 将 DJK01 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 , 使输出线 电压为 200V (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 DJK03 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 10% ,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 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 DZSZ-1 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 220V 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 200V 交流电压接到 DJK03 的“外接220V ”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 DJK03 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经半波整流后“ 1 ”点的波形,经稳压管削波得到“ 2 ”点的波形,调节移相电位器 RP1 ,观察“ 4 ”点锯齿波的周期变化及“ 5 ”点的触发脉冲波形;最后观测输出的“ G 、K ”触发电压波形,其能否在30° ~ 170° 范围内移相 (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记录

中山大学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论

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焊接与调试 陈XX 微电子学 摘要:本课程要求分析激光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焊接散装元件来组装激光控制器并调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电路的焊接与调试方法。 关键字:激光图案控制电路调试 通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焊接和调试实验,了解了激光控制电路的原理,培养了综合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焊接调试电路的能力。锻炼了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实验技能,增强了对微电子专业的兴趣。 1.实验内容 1.1实验目的 本课程通过焊接散装元件来组装收音机与激光控制器并调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收音机与激光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调试电路的方法。 在本课程中需学会认识元件,检测元件,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的方法。掌握一定的焊接技巧。 1.2实验仪器及元件 变压器,万用表,万用版,整流桥,7812稳压管,555多谐振荡器,4017脉冲分配器,4013,麦克风,滑动变阻器,集成运放,继电器,各种阻值的电阻,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容,三极管,插座,导线等。 1.3电路原理 1.3.1激光控制器电路原理 (1)激光图案变化原理 激光器上有两个直流电机。每个电机上带有一个反射镜,当电机转动时,反射镜跟着转动,由于镜面不平,反射镜在转动时也出现微小的震动,因而射在镜面上的激光的入射角也出现微小波动,导致反射光不再是一条笔直不动的光线,而是有规律地摆动;这条有规律摆动的光射在第二个电机上,又会出现与第一个电机类似的情况,导致最终反射出的激光按照某种规律摆动,形成固定的图案。当任一个电机转速发生变化时,光线摆动的规律就会变化,导致图案发生变化。 该控制器总利用电压变化控制两个直流电机电机,不同的电压驱动电机产生不同的转速。两个电机的驱动电压大小由控制器决定。该控制器一共能产生8组图案。有两种工作模式使图案变化,一种是自动的,即隔一定时间图案自动变化,另一种模式是声控,即控制器接收到较大的声音时,图案发生变化。 (2)原理图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 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三、实验内容 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 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 1-1

四、思考题 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 答: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 答: 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 3. 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 答:

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5.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三、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 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网络高等教育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年级: 12 年秋季 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 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②输出频率:10Hz~1MHz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 P-P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注意: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4.试述TDS1002型示波器进行自动测量的方法。 按下“测量”按钮可以进行自动测量。共有十一种测量类型。一次最多可显示五种。 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可以显示“测量1”菜单。可以在“信源”中选择在其上进行测量的通道。可以在“类型”中选择测量类型。 测量类型有:频率、周期、平均值、峰-峰值、均方根值、最小值、最大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正频宽、负频宽。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_2__×峰值,峰值=__根号2__×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两者是倒数关系。 周期大也就是频率小,频率大也就是周期长

模拟电子实验实验一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任意波形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2.熟悉示波器、任意波形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开关、旋钮的功能。 3.掌握示波器、任意波形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YB4328双踪示波器、YB32020任意波形发生器、YB2173B双路数字交流毫伏表、SA5051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有关示波器的显示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认真阅读有关信号发生器面板上旋钮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认真阅读有关交流毫伏表面板上旋钮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认真阅读有关数字万用表面板上旋钮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的三种电子仪器是:任意波形发生器、交流毫伏和示波器。三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1所示。 图1-1 仪器之间的连接图 图中任意波形发生器用来产生正弦信号,并分别给交流毫伏和示波器提供信号。

示波器是一种用来观测各种周期电压(或电流)波形的仪器,本实验采用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观察两个不同的信号,以便进行相位和幅值比较。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改变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幅度”,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其相应的输出电压,验证任意波形发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随“幅度”的变化情况。 图1-2 ⑴按图1-2所示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⑵将任意波形发生器的频率调到2KHz。 ⑶按表1.1,调节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幅度”。 ⑷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对应的输出电压: 将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幅度”置于表1.1所示的“幅度”时,用交流毫表测 量其所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表1.1 用毫伏表测量“幅度”变化时的输出电压 2.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其相应的输出电压,验证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电压随频率的变化情况。 ⑴将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幅度”调为5V,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发生器在如表 1.2所示的频率时所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⑵将所的测量的数据填入表1.2中。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任课教师:张振飞 所属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班级:电气1501-1504班、自动化1501-1504自动化卓越1501 教学时间: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湖南工学院

课程基本信息

1 P 实验一、SCR、GTO、MOSFET、GTR、IGBT特性实验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1、晶闸管(SCR)特性实验。 2、可关断晶闸管(GTO)特性实验(选做)。 3、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特性实验。 4、大功率晶体管(GTR)特性实验(选做)。 5、绝缘双极性晶体管(IGBT)特性实验。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测试方法。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测试方法。 2、难点是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演示、实际操作等。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撰写实验报告

2 P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FET、GTR、IGBT五种)和负载 电阻R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 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 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JK09 上的可调电阻负 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 压和电流表可从DJ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JK07 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J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 调压器输出接DJ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 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线路的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

大工15秋《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大工15秋《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答:模拟电子技术试验箱布线区:用来插接元件和导线,搭建实验电路。配有2只8脚集成电路插座和1只14脚集成电路插座。结构及导电机制: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答: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②输出频率:10Hz~1MHz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P-P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应注意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峰值,峰值×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答:互为倒数,f=1/T,T=1/f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一SCR(单向和双向)特性与触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2、熟悉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二、实验内容 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典型器件及驱动挂箱(DSE01)—DE01单元 2、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2单元 3、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3单元(也可用DG01取代) 4、电源及负载挂箱Ⅰ(DSP01)或“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挂箱Ⅱa(DSE03)”—DP01单元 5、逆变变压器配件挂箱(DSM08)—电阻负载单元 6、慢扫描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测试仪器 四、实验电路的组成及实验操作 图1-1 晶闸管及其驱动电路

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晶闸管电路面板布置见图1-1,实验单元提供了一个脉冲变压器作为脉冲隔离及功率驱动,脉冲变压器的二次侧有相同的两组输出,使用时可以任选其一;单元中还提供了一个单向晶闸管和一个双向晶闸管供实验时测试,此外还有一个阻容吸收电路,作为实验附件。打开系统总电源,将系统工作模式设置为“高级应用”。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将“DT03”单元的钮子开关“S1”拨向上,用导线连接模拟给定输出端子“K”和信号地与“DE01”单元的晶闸管T1的门极和阴极;取主电源“DSM00”单元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交流主电源输出端“AC15V”和“O”分别接至整流桥输入端“AC1”和“AC2”,整流桥输出接滤波电容(“DC+”、“DC-”端分别接“C1”、“C2”端);“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正端“DC+”接“DSM08”单元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DE01”单元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T1的阴极接“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负端“DC-”。闭合控制电路及挂箱上的电源开关,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输出电压为“0V”;闭合主电路,用示波器观测T1两端电压;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电压升高,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记录使T1由截止变为开通的门极电压值,它正比于通入T1门极的电流I G;T1导通后,反向改变“RP2”使“K”点电压缓慢变回“0V”,同时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断开主电路、挂箱电源、控制电路。将加在晶闸管和电阻上的主电源换成交流电源,即“AC15V”直接接“R1”一端,T1的阴极直接接“O”;依次闭合控制电路、挂箱电源、主电路。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电压升高,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T1导通后,反向改变“RP2”使“K”点电压缓慢变回“0V”,同时监测并记录T1的端电压情况。通过实验结果,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的内容,分析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实验完毕,依次断开主电路、挂箱电源、控制电路。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用导线连接“DT02”单元输出端子“OUT11”和“OUT12”与“DE01”单元的脉冲变压器输入端“IN1”和“IN2”;取主电源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DP01”单元的同步信号输出端“A”和“B”连接到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的同步信号输入端“A”和“B”;将“DE01”的脉冲变压器输出“g1”和“k1”分别接至单向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综合试验——数字计时器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目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设计容简介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 脉冲发生电路 2. 计时电路和显示电路 3. 报时电路 4. 较分电路 六引脚图及真值表

七收获体会及建议 八设计参考资料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实现单元电路的设计过程。 2,了解各单元再次组合新单元的方法。 3,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可以实现00’00”—59’59”的可整点报时的数字计时器 二,设计容简介: 1,设计实现信号源的单元电路。( KHz F Hz F Hz F Hz F1 4 , 500 3 , 2 2 , 1 1≈ ≈ ≈ ≈ ) 2,设计实现00’00”—59’59”计时器单元电路。 3,设计实现快速校分单元电路。含防抖动电路(开关k1,频率F2,校分时秒计时器停止)。4,加入任意时刻复位单元电路(开关K2)。 5,设计实现整点报时单元电路(产生59’53”,59’55”,59’57”,三低音频率F3,59’59”一高音频率F4)。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 设计框图: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电路由振荡器电路、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和报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经过十二级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器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将分秒计时器分开,加入快速校分电路与防抖动电路,并控制秒计

时器停止工作。较分电路实现对“分”上数值的控制,而不受秒十位是否进位的影响,在60进制控制上加入任意时刻复位电路。报时电路通过1kHz或2kHz的信号和要报时的时间信号进行“与”的运算来实现的顶点报时的,通过两个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使得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脉冲发生电路 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是危机时期提供技术脉冲,此次实验要求产生1HZ的脉冲信号。用NE555集成电路和CD4040构成。555定时器用来构成多谐振荡器,CD4040产生几种频率为后面电路使用。 实验电路如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周期矩形波发生电路) 震荡周期T=0.695(R1+2*R2)C,其中R1=1KΩ,R2=3KΩ,C=0.047uf,计算T=228.67*10-6 s ,f=4373.4Hz产生的脉冲频率为4KHz,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和CD4040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则从Q12输出端可以得到212分频信号F1,即1Hz的信号,Q11可以得到F2即2Hz的信号提供给D触发器CP和校分信号,Q3输出分频信号500Hz,Q2输出1KHz提供给报时电路 二,秒计时电路 应用CD4518及74LS00可以设计该电路,CD4518是异步清零,所以在进行分和秒十位计数的时候,需要进行清零,而在个位计数的时候不需要清零。所以Cr2=2QcQb,Cr4=4Qc4QB。当秒个位为1001时,秒十位要实现进位,此时需要EN2=1Qd,同理分的个位时钟EN3=2Qc,分十位时钟端EN4=3Qd。因此,六十进制计数器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222014321092015 姓名: 刘 娟 专业: 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 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 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 调整RP2,使V C =Ec/2(取6~7伏),测试V B 、V E 、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 输入端接入f=1KHz 、V i =20mV 的正弦信号。 ● 分别测出电阻R 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 及V i ′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 测出负载电阻R L 开路时的输 出电压V ∞ ,和接入R L (2K )时的输出电压V 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出电阻R 0;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2 中。 ●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 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

真的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或将R b1由100K Ω改为10K 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 真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 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 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 波形不失 真且幅值 为最大(这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V c 、V B 、V b1和V O 。 表 3-4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 的值在6-7V 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 后,用示波器测试Vi 与Vi ’,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 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 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作点过高,波形会出现饱和失真,即正半轴出现失真。 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掌握不失真放大电路的调整方法。 2、熟悉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3、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