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方法选择

物性方法选择
物性方法选择

PENG-ROB 物性方程适用于所有温度及压力下的非极性或极性较弱的混合物体系PR-BM 物性方程适用于所有温度及压力下非极性或者极性较弱的体系

PRMHV2 物性方程适用于较高温度及压力下极性或非极性的化合物混合体系PSRK 物性方程适用于较高温度及压力下极性或非极性的轻组分气体化合物体系RKS-BM

物性方程适用于所有温度及压力下非极性或者极性较弱的体系

RKSMHV2

物性方程适用于较高温度及压力下极性或非极性的轻组分气体化合物体系

RK-SOAVE

物性方程适用于所有温度及压力下的非极性或极性较弱的混合物体系

RKSWS

物性方程适用于较高温度及压力下极性或非极性的轻组分气体化合物体系

SR-POLAR

物性方程适用于较高温度及压力下极性或非极性的轻组分气体化合物体系UNIQUAC

物性方程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强非理想体系

不同应用推荐的方法

用这些表作为指南给你的模拟选择最好的物性方法油和气产品

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一、烃类溶剂 1.烃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 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2)溶剂油的化学成分溶剂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开链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由于烯烃化学性质活泼、安定性差,不适合作溶剂使用,所以一般溶剂油中含烯烃很少,成分以其他三类烃为主。 低沸程溶剂油,如6号抽提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200号油漆溶剂油中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有时称为脂肪烃类溶剂,脂肪烃溶剂油成分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由于不同结构烷烃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又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进一步分类,如以支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油,称为异构烷烃溶剂油,它的溶解性能优于一般脂肪烃溶剂油而高沸程溶剂油中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含量较大称为芳烃类溶剂油,如近年兴起的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主要成分就是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的芳烃。 溶剂油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由于烃类的溶解能力顺序为:芳烃>环烷烃>链烷烃。所以相同沸程的溶剂油中含链烷烃、环烷烃多的比含芳烃较多的溶剂油苯胺点高、贝壳松脂丁醇值低,溶解能力差。 纯芳香烃溶剂油虽然溶解能力强,但毒性也大,因此目前工业上出现用高芳香烃溶剂油和低芳香烃溶剂油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等纯芳香烃溶剂使用的趋势。这样虽然溶解能力稍有降低,但降低了溶剂油的毒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为降低溶剂油的毒性,各国对溶剂油中的芳香烃含量都作出限制,如油漆溶剂油中芳香烃的含量要求在15%以下。

【精品】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1 . 二甲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2 .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 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3 .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 剂混溶。麻醉性 4 .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5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麻醉 性强 7 .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8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9 .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10 .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 等毒性,强麻醉性 11 .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12 . 四氢呋喃: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13 . 己烷:与甲醇部分溶解,与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麻醉性,刺激性 14 .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 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5 .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16 .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 烷中毒性最强。 17 .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能溶解某

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18 .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 醉性 19 .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 于丙酮 20 . 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21 .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 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 引起急性中毒 22 . 异丙醇: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23 . 甲苯: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 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 24 .乙二胺: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 25 . 丁醇: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 26 . 乙酸: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27 .吡啶: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28 . 乙酸丁酯: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 般条件毒性不大 29 . 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 溶解能力强。低毒。 30 . 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 合物混溶。微毒类 31 . 二甲亚砜: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 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32 . 甲酰胺: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 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精修订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1 . 二甲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 剂,强烈刺激性。 2 .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3 .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4 .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5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麻 醉性强 7 .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8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9 .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10 .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11 .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12 . 四氢呋喃: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13 . 己烷:与甲醇部分溶解,与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14 .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5 .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16 .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 甲烷中毒性最强。 17 .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18 .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19 .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20 . 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21 .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 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22 . 异丙醇: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23 . 甲苯: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 24 .乙二胺: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 25 . 丁醇: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 26 . 乙酸: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27 .吡啶: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28 . 乙酸丁酯: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29 . 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低毒。 30 . 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微毒类

种常见有机溶剂

种常见有机溶剂

————————————————————————————————作者:————————————————————————————————日期:

77种常见有机溶剂 溶剂名沸点溶解性毒性 *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 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56.12 与 1,1-二氯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乙烷 57.28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

物性分析仪及TPA在果蔬质构测试中的应用综述

物性分析仪及TPA在果蔬质构测试中的应用综述 刘亚平李红波 摘要:质地特性是果蔬极其重要的品质因素,物性分析仪所反映的主要是与力学特性有关的果蔬质地特性,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客观性,目前已经开始运用于果蔬及其加工制品的物性研究及监测。简述了物性分析仪的原理及质地多面分析法(TPA)测试模式概况,就其在果蔬质构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物性分析仪;果蔬;TPA 新鲜果蔬是人们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促进食欲、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的保健食品。果蔬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藏,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但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果蔬的消费要求,加强果蔬贮藏 期间的质地特性监测非常重要。 质地在食品物性学中被广泛用来表示食品的组织状态、口感及美味感觉等。评价果实质地特性的参数包括果实的弹性、坚实度、粘性、汁液丰富度等。目前质地测试有两种方法,分别为仪器分析法和感官评定法。大部分情况下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感官评定法相比,仪器分析法更容易操作,且重复性好,花费时间更少,也更加方便。目前质构测定在果蔬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物性分析仪及TPA 在果蔬质构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注意事项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l 物性分析仪 物性分析仪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测定实验对象的质地结构,详细客观的得出相应的参数数据,这些质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果实的质地特性和组织结构变化,也间接反映了果蔬保鲜效果,而且此方法迅速准确,特别适用于不易贮藏的果蔬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检测。1.1 物性分析仪简介 物性分析仪(Texture Analyzer),也称物性测试仪或质构仪,它能够根据样品的物性特点做出数据化的准确表述,是精确的感官量化测量仪器。美、英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应用较早,近些年在我国大陆地区才逐渐被推广和被各厂家接纳。现在已经开发出专门用于食品类质构分析的物性分析仪,前期物性仪主要应用于面制品领域,利用不同探头设计的几种程序涵盖了面包、馒头、饺子、面条、蛋糕、饼干等多种面食领域。物性分析仪在国内外被很多研究机构作为重要研究仪器和研究手段,是业内公认的物性(质构)标准检测仪器,尤其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性分析仪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物性分析仪主要包括主机、专用软件、备用探头以及附件。其基本结构一般是由一个能对样品产生变形作用的机械装置,一个用于盛装样品的容器和一个对力、时间和变形率进行记录的记录系统组成。主机与微机相连,主机上的机械臂可以随着凹槽上下移动,探头与机械臂远端相接,与探头相对应的是主机的底座,探头和底座有十几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分别适用于各种标本。仪器主要围绕着距离、时间和作用力对试验对象的物性和质构进行测定,并通过对它们相互关系的处理、研究,获得对象的物性测试结果。也就是说,物性分析仪所反映的主要是与力学特性有关的食品质地特性。测试前,首先按试验对象的测试要求,选用合适探头,并根据待测物的形状大小,调整横梁与操作台的间距,然后选择电极转速及操作台的运动方向,当操作台及待测物运动以后,启动计算机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处理。 目前常见的食品物性分析仪有由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SMS)公司设计生产的TA—XT 食品物性测试仪;美国Food Technology Corporation(FTC)公司设计的TMZ型、TMDX 型等系列食品物性分析系统;瑞典泰沃公司设计生产的TXT型质构仪;美国Brookfield公司生产

实验室常用试剂物性及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试剂物性及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104-86 实验室常用试剂物性及防护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丙酮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刺激性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易燃。能与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乙醚及大多数油类混溶。相对密度 (d25)0.7845、熔点-94.7℃、沸点56.05℃。吸入少量刺激鼻、候、眼,大量致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液体丙酮对皮肤有刺激性作用,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丁基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甲醇一种略有酒精气味的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对分子量 32.04,相对密度 0.792(20/4℃),熔点 -97.8℃,沸点 64.5℃,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

推荐答案 2006-3-4 00:20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 【折射率】1.4967 【性状】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其他】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二甲苯分子量106.16。无色透明液体,芳香气味。有三种异构体:邻二甲苯(o-Xylene),相对密度(25℃/4℃)0.87599,凝固点-25.3℃,沸点144.4℃,折射率1.50295,闪点(闭口)17.4℃,燃点500℃,粘度(25℃)0.75mPa·s;间二甲苯(m-xy1ene),相对密度(25℃/4℃)0.8599,凝固点-47.87℃,沸点139.1℃,闪点(开口)25℃,燃点527.8℃。折射率1. 4946;对二甲苯(p=xy1ene),相对密度(25℃/4℃)0.8567,凝固点13.26℃,沸点138.35℃,闪点(闭口)25℃.折射率1.49325。 一般的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为邻二甲苯(10%一15%)、间二甲苯(45%-70%)、对二甲苯(15%-25%)及少量乙苯的混合物,相对密度(20 ℃/4℃)约为0.86,溶解度参数δ=8.8-9.0。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 09%-6.6%(vol)。有毒,毒性比苯和甲苯为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mg /m3。 二甲苯可用作溶剂和稀释剂。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二甲苯根据来源和制法分为石油二甲苯和焦化二甲苯。石油二甲苯是石油轻馏分经予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焦化二甲苯是粗苯经过洗涤、分馏所得。 乙酸乙酯 化学式CH3COOC2H5。又称“醋酸乙酯”,无色、有芬芳气味的液体,沸点77℃,熔点-83.6℃,密度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易起水解和皂化反应。可燃,其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在香料和油漆工业中用作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CH3COOC2H5) 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沸点77℃。与醇醚互溶,微溶于水,比水轻。易燃,与水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对应的醇和酸,在稀硫酸条件下加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反应不够完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水解相当完全,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主要用作油漆、涂料、硝酸纤维素、树脂等的溶剂。实验室里用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吸水和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反应器常用烧瓶或试管,并有回流装置,并用冷凝管蒸出乙酸乙酯。接受器里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以除去酯中杂入的乙酸并降低酯在水里的溶解度。工业上还用乙醛缩合法制取。需催化剂、助催化剂,使2分子乙醛生成1分子乙酸乙酯。 无色、易挥发、中性的可燃性液体,带有果香气味。熔点为-83.6℃,沸点为77.06℃,相对密度为0.9003,微溶于水。 乙酸乙酯具有酯的一般性质。它主要由乙醇与乙酸、乙酸酐等合成。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平衡反应,速率很慢,加入少量酸作催化剂可加快达成平衡的

PP物性分析

附件二:DMTO&PP引进设备技术说明-2标段 引进设备请购目录

自动缺口制样机 1编号:A201 2数量:1台 3用途 用于制备聚丙烯试样,该试样用于悬臂梁、简支梁冲击试验。 4符合标准 符合ISO 180-2000、ISO 179-2010、GBT 1043-2008、GBT 1843-2008、ASTM D256-2010。 5仪器参数 5.1缺口刀: 5.1.1V形单齿切刀。符合ISO 179、ISO 180、ASTM D256、GBT 1843、GBT 1043; 5.1.2三种V型缺口的刀具可选: A型,V型角度45°±1°缺口底部半径0.100±0.05mm。 B型,V型缺口角度45°±1°缺口底部半径0.250±0.05mm。 C型,V型缺口角度45°±1°缺口底部半径1.000±0.05mm。

5.2切割线速度:20-150m/min,速度连续变化,可调节。 5.3给料速度:80-160mm/min 5.4样品切口截面厚度:约3-13 mm 5.5仪器的检测精度:精度0.001mm,可由液晶屏读出数据 * 5.6分析自动化程度:多样品加工,电动驱动缺口刀,进行线性切割,制作标准缺口,手动将标准样条放到固定位置,精确切割。 6附件 7电源:220VAC,50Hz。 8推荐品牌: CEAST、Zwick、英国瑞冉(Ray-Ran)公司。 研磨机 1编号:A202 2数量:1台 3用途

用于研磨聚丙烯样品(粉料或颗粒),该样品用于测定聚丙烯的等规指数。 4符合标准 GB/T2412-2008 《塑料聚丙烯(PP)和丙烯共聚物热塑性塑料等规指数的测定》。 5技术规格 5.1用干冰或者液氮作为冷却剂,研磨机可将聚丙烯颗粒粉碎成Φ0.5mm(或更小)的粉末。 5.2研磨腔内装有旋转刀片(4个)、固定刀片(6个),刀片的材质为硬质钢。 5.3研磨腔尺寸:20cm(内径)37.6cm(深度) 5.4研磨腔底端装有多孔板,多孔板有三种类型且可更换。 (1)多孔板孔洞直径2.0mm 1个 (2)多孔板孔洞直径1.0mm 1个 (3)多孔板孔洞直径0.5mm 1个 5.4研磨腔应容易清洁 5.5研磨能力:最大20kg/hr 5.6转轴转速:800rpm 5.7附件

常用溶剂极性表

常用溶剂极性表

二: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 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强刺激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 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100 略略

如何利用Aspen进行物性分析-纯组分,二元相图

物性分析方法(Property Analysis) 在进行一个流程模拟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你所选物系,以及物系中物质的物性和相平衡关系,对所选体系偏离理想体系的程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对所选体系热力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选择合适的物性计算方法,在得出模拟结果之后,才能保证模拟结果的可信度。下面做一个CO2/Ar体系物性分析的例子,旨在抛砖引玉,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1.开始设置 选择模拟类型(Simulations)为:General with Metric Units,单位制可以根据自身选择的单位体系来定。 选择运行类型(Run Type)为:Property Analysis,当然在其它运行类型中也能够进行物性,不过这个运行类型没有流程图及其它一些要素,是专门为物性分析而设立的运行类型。 图1

2. Setup参数设置 设置Setup中的一些参数,如Title,(这里可以不填写,但是最好还是设置一下,可以方便其它用户对你的模拟进行了解,增加其互通性)Unit,Run Type,其中Unit,Run Type中的设置相当于第一步中的Simulation,Run Type设置,对于前面已经选择的类型在这里可以看到设置的结果如图2。当然也可以重新设置。它好处就是,可以很方便的使用户可以在不建立新模拟的情况下,改变单位制及运行类型。在Description中可以填写对模拟的一些简单描述,可以在报告(.rep)中输出,可以增加其可读性。其它的一些选项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图2

3. 在Component中定义组分 在Component ID中输入CO2,AR即可,对于其它一些常用的物质直接输入其名字或分子式就行。而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物质可以运用Find来查找。输入后结果如图3。 图3 注: Elec Wizard:电解质向导,可以帮助用户输入电解质。 User Defined:输入用户自定义的组分。 Reorder:重新调整输入物质的顺序。 Review:查看输入组分的纯组分标量参数。

Aspen_Plus推荐使用的物性计算方法

做模拟的时候物性方法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选择的十分正确关系着运行后的结果。是一个难点,高难点,而此内容与化工热力学关系十分紧密。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物性方法?比如我们做一个很简单的化工过程计算,一股100C,1atm的水-乙醇(1:1的摩尔比,1kmol/h)的物料经过一个换热器后冷却到了80C,0.9atm,问如分别下值是多少?1.入口物料的密度,汽相分率。2.换热器的负荷。3.出口物料的汽相分率,汽相密度,液相密,还可以问物料的粘度,逸度,活度,熵等等。以上的值怎么计算出来? 好,我们来假设进出口的物料全是理想气体,完全符合理想气体的行为,则其密度可以使用PV=nRT计算出来。并且汽相分率全为1,即该物料是完全气体。由于理想气体的焓与压力无关,则换热器的负荷可以根据水和乙醇的定压热熔计算出来。在此例当中,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若干方程,比如涉及至少如下2个方程:1.pv=nRT,2.dH=CpdT. 这就是一种物性方法(aspen plus中称为ideal property method)。简单的说,物性方法就是计算物流物理性质的一套方程,一种物性方法包含了若干的物理化学计算公式。当然这例子选这种物性方法显然运行结果是错误的,举这个例子主要是让大家对物性方法有个概念。对于水-乙醇体系在此两种温度压力下,如果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其误差是比较大的,尤其对于液相。按照理想气体处理的话,冷却后仍然为气体,不应当有液相出现。那么应该如何计算呢?想要准确的计算这一过程需要很多复杂的方程,而这些方程如果需要我们用户去一个个选择出来,则是一件相当麻烦的工作,并且很容易出错。好在模拟软件已经帮我做了这一步,这就是物性方法。对于本例,我们对汽相用了状态方程,srk,液相用了活度系数方程(nrtl,wilson,等等),在aspen plus中将此种方法叫做活度系数法。如果你选择nrtl方程,就称为nrtl方法,wilson方程就成为wilson物性方法(wilson property method)。 在aspen plus中(或者化工热力学中)有两大类十分重要的物性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到此两类物性方法,基本上就可以开始着手模拟工作了。大体而言,根据液相混合物逸度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物性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状态方程法和活度系数法。状态方程法使用状态方程来计算汽相及液相的逸度,而活度系数法使用状态方程计算汽相逸度,但是通过活度系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极性最大) > 甲酰胺 > 乙腈 > 甲醇 > 乙醇 > 丙醇 > 丙酮 > 二氧六环 > 四氢呋喃 > 甲乙酮 > 正丁醇 > 醋酸乙酯 > 乙醚 > 异丙醚 > 二氯甲烷 > 氯仿 > 溴乙烷 > 苯 > 氯丙烷 > 甲苯 > 四氯化碳 > 二硫化碳 > 环己烷 > 己烷 > 庚 烷 > 煤油(极性最小) 有机溶剂的极性根据官能团和对称性可初步判断,具体的需参照极性参数,如下

表示有机溶剂的极性,关系到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介电常数、偶极矩或折射率。这种表示方法把所有的溶剂看作是连续作用的介质,而不是看作由各个分子组成的非连续统一体,并且未考虑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常用有机溶剂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46.07 (3)结构式CH3CH2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 (6)沸点(℃):78.3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59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2 (3)引燃温度(℃):363 (4)爆炸下限(%):3.3 (5)爆炸上限(%):19.0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 1. 理化性质: (1)分子式CH4O (2)相对分子质量32 (3)结构式CH3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 (6)沸点(℃):64.8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11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1 (3)引燃温度(℃):385 (4)爆炸下限(%):5.5 (5)爆炸上限(%):44.0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4H8O2 (2)相对分子质量88.10 (3)结构式 CH3-C-OCH2CH3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5)熔点(℃):-83.6 (6)沸点(℃):77.2 (7)相对密度(水=1):0.90 (8)相对密度(空气=1):3.04 (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4 (3)引燃温度(℃):426 (4)爆炸下限(%):2.0 (5)爆炸上限(%):11.5 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H2Cl2 (2)相对分子质量84.94 (3)结构式H2CCl2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5)熔点(℃):-96.7 (6)沸点(℃):39.8 (7)相对密度(水=1):1.33 (8)相对密度(空气=1):2.93 (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0)禁忌物:碱金属、铝。 危险类别: (1)燃烧性:可燃 (2)闪点(℃): (3)引燃温度(℃):615 (4)爆炸下限(%):12 (5)爆炸上限(%):19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①神经毒性。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大部分表现为感觉型,其次为混合型。可有肢端麻木、感觉减退、刺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表现;第三种为中毒性脑病,比较少见,见于二硫化碳、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的严重急、慢性中毒。 ②血液毒性。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

实验室常用溶液及溶剂的配制

实验室常用溶液及试剂配制表一普通酸碱溶液的配制 表二常用酸碱指示剂

表三混合酸碱指示剂 表四容量分析基准物质的干燥

表五缓冲溶液的配制

实验室常用试验方法2 九、柠檬酸(C6H8O7·H2O) 称取试样1.5g(精确到0.0002g)于三角瓶内,加入水50ml溶解,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X%(一水)= (V1-V0)×C×0.06404x m×(1-0.08566)×100 X%(无水)= (V1-V0)×C×0.06404x m×100 V1-----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m---样品质量。 十、钙含量测定(磷酸氢钙CaHP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钙粉等) 称取2g(精确到0.0002g)样品,用10ml盐酸(1+1)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溶,用移液管吸取1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5ml蔗糖溶液(25g/L),2ml三乙酸胺(1+1),1ml乙二胺(1+1),1滴孔雀绿指示液(1g/L),滴加氢氧化钾溶液(200g/L)至无色,再过量10ml,加0.1g盐酸羟胺(每加一种试剂都要摇匀),加钙黄绿素少许,在黑色背景下用0.05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呈现紫红色为滴定终点。 Ca%= C×V×0.4008x m ×100 C------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样品质量。 (二)氟(Fˉ)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试样含量的测定: 称取0.5g(精确到0.0002g)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1mol/L盐酸10ml,密闭提取1h (不时摇动),避免粘于管壁,提取后加总离子强度缓冲液25ml,加水至刻度,以滤纸过滤。以氟电极测平衡电位值。 结果计算:X= C×50×1000 x m×1000 = 50C x m X-----试样中氟含量, m---试样质量,g; C-----据电位值查得的浓度, 总离子强度缓冲液:现配现用,3mol/L乙酸钠;0.75mol/L柠檬酸钠,配成(1+1)。 测定时,用蒸馏水洗电极装置至值为-370以后。 (三)磷(P)的测定 磷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移取磷标准溶液(分析纯的磷酸二氢钾,在105℃干燥1h,冷却后称取0.2195g,溶于1L的容量瓶中,加硝酸3ml,用水稀释至刻度,得到50ug/ml溶液),分别吸取0.0、1.0、2.0、4.0、6.0、8.0、10.0、12.0、15.0ml于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磷显色液(钒-钼酸铵显色液:偏钒酸铵1.25g,加250ml硝酸于1000ml容量瓶中;钼酸铵25g 于烧杯中,加400ml水溶解,冷却下,将此液倒入容量瓶中,定容)10ml,用蒸馏水定容,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溶剂mp bp D420n D20εR D μAcetic acid 乙酸 17 118 1.0491.3716 6.15 12.9 1.68 Acetone 丙酮 -95560.7881.358720.7 16.2 2.85 Acetonitrile 乙腈 -44820.7821.344137.5 11.1 3.45 Anisole 苯甲醚 -3 1540.9941.5170 4.33 33 1.38 Benzene 苯 5 800.8791.5011 2.27 26.2 0.00 Bromobenzene 溴苯 -31156 1.4951.5580 5.17 33.7 1.55 Carbon disulfide 二硫化碳 -11246 1.2741.6295 2.6 21.3 0.00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碳 -2377 1.5941.4601 2.24 25.8 0.00 Chlorobenzene 氯苯 -46132 1.1061.5248 5.62 31.2 1.54 Chloroform 氯仿 -6461 1.4891.4458 4.81 21 1.15 Cyclohexane 环己烷 6 810.7781.4262 2.02 27.7 0.00 Dibutyl ether 丁醚 -981420.7691.3992 3.1 40.8 1.18 o –Dichlorobenzene 邻二氯苯 -17181 1.3061.55149.93 35.9 2.27 1,2-Dichloroethane 1,2-二氯乙烷-3684 1.2531.444810.36 21 1.86 Dichloromethane 二氯乙烷 -9540 1.3261.42418.93 16 1.55 Diethylamine 二乙胺 -50560.7071.3864 3.6 24.3 0.92 Diethyl ether 乙醚 -117350.7131.3524 4.33 22.1 1.30 1,2-Dimethoxyethane 1,2-二甲氧基 -68850.8631.37967.2 24.1 1.71 乙烷 N,N –Dimethylacetamide N,N-二甲 -201660.9371.438437.8 24.2 3.72 基乙酰胺 N,N –Dimethylformamide -601520.9451.430536.7 19.9 3.86 N,N-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基亚砜 19 189 1.0961.478346.7 20.1 3.90 1,4-Dioxane 1,4-二氧六环 12 101 1.0341.4224 2.25 21.6 0.45 Ethanol 乙醇 -114780.7891.361424.5 12.8 1.69 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84770.9011.3724 6.02 22.3 1.88 Ethyl benzoate 苯甲酸乙酯 -35213 1.0501.5052 6.02 42.5 2.00 Formamide 甲酰胺 3 211 1.1331.4475111.0 10.6 3.37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7 235 1.0271.458830.0 47.7 5.54 Isopropyl alcohol 异丙醇 -90820.7861.377217.9 17.5 1.66 isopropyl ether 异丙醚 -6068 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