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第9章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难点

?串行通信的四种工作方式

要求

掌握:

?串行通信的控制寄存器

?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0和方式1

了解:

?串行通信的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2和方式3

9.1 串行通信的基础知识

9.2 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控制寄存器

9.3 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工作方式

9.1 串行通信的基础知识

串行数据通信要解决两个关键技术问题,一个是数据传送,另一个是数据转换。所谓数据传送就是指数据以什么形式进行传送。所谓数据转换就是指单片机在接受数据时,如何把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单片机在发送数据时,如何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发送。

9.1.1 数据传送

单片机的串行通信使用的是异步串行通信,所谓异步就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的不是同一个时钟。异步串行通信通常以字符(或者字节)为单位组成字符帧传送。字符帧由发送端一帧一帧地传送,接收端通过传输线一帧一帧地接收。

1. 字符帧的帧格式

字符帧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如图9.1所示:

1)起始位:位于字符帧的开头,只占一位,始终位逻辑低电平,表示发送端开始发送一帧数据。

2)数据位:紧跟起始位后,可取5、6、7、8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3)奇偶校验位:占一位,用于对字符传送作正确性检查,因此奇偶校验位是可选择的,共有三种可能,即奇偶校验、偶校验和无校验,由用户根据需要选定。

4)停止位:末尾,为逻辑“1”高电平,可取1、1.5、2位,表示一帧字符传送完毕。

图9.1 字符帧格式

异步串行通信的字符帧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续的。连续的异步串行通信,是在一个字符格式的停止位之后立即发送下一个字符的起始位,开始一个新的字符的传送,即帧与帧之间是连续的。而断续的异步串行通信,则是在一帧结束之后不一定接着传送下一个字符,不传送时维持数据线的高电平状态,使数据线处于空闲。其后,新的字符传送可在任何时候开始,并不要求整倍数的位时间。

2. 传送的速率

串行通信的速率用波特率来表示,所谓波特率就是指一秒钟传送数据位的个数。每秒钟传送一个数据位就是1波特。即:1波特=1bps(位/秒)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位的发送和接收分别由发送时钟脉冲和接收时钟脉冲进行定时控制。时钟频率高,则波特率高,通信速度就快;反之,时钟频率低,波特率就低,通信速度就慢。

9.1.2 数据转换

MCS-51单片机只能处理8位的并行数据,所以在进行串行数据的发送时,要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而在接收数据时,只有把接收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单片机才能进行处理。

能实现这种转换的设备,称为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这种设备已集成到单片机内部,称为串行接口电路。串行接口电路为用户提供了两个串行口缓冲寄存器(SBUF),一个称为发送缓存器,它的用途是接收片内总线送来的数据,即发送缓冲器只能写不能读。发送缓冲器中的数据通过TXD引脚向外传送。另一个称为接收缓冲器,它的用途是向片内总线发送数据,即接收缓冲器只能读不能写。接收缓冲器通过RXD引脚接收数据。因为这两个缓冲器一个只能写,一个只能读,所以共用一个地址99H。串行接口电路如图9.2所示。

图9.2 MCS-51串行口寄存器结构

9.2 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控制寄存器

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SCON是MCS-51单片机的一个可位寻址的专用寄存器,用于串行数据通信的控制。单元地址为

位地

9FH 9EH 9DH 9CH 9BH 9AH 99H 98H

位符

SM0SM1SM2REN TB8RB8TI RI

各位的说明如下:

1)SM0、SM1——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位

其状态组合和对应工作方式为:

SM0SM1 工作方式

00 方式0

0 1 方式1

10 方式2

1 1 方式3

2)SM2——允许方式2、3的多机通信控制位

在方式2和3中,若SM2=1且接收到的第九位数据(RB8)为1,才将接收到的前8位数据送入接收SBUF中,并置位RI产生中断请求;否则丢弃前8位数据。若SM2=0,则不论第九位数据(RB8)为1还是为0,都将前8位送入接收SBUF中,并产生中断请求。

方式0时,SM2必须置0。

3)REN——允许接收位

REN=0 禁止接收数据

REN=1 允许接收数据

4)TB8——发送数据位8

在方式2、3时,TB8的内容是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其值由用户通过软件来设置。5)RB8——接收数据位8

在方式2、3时,RB8是接收的第9位数据。

在方式1时,RB8是接收的停止位

在方式0时,不使用RB8

6)TI——发送中断标志位

在方式0时,发送完第8位数据后,该位由硬件置位。

在其它方式下,于发送停止位之前,由硬件置位。

因此,TI=1表示帧发送结束,其状态既可供软件查询使用,也可请求中断。

TI由软件清“0”。

7)RI——接收中断标志位

在方式0时,接收完第8位数据后,该位由硬件置位。

在其它方式下,于接收到停止位之前,该位由硬件置位。

因此,RI=1表示帧接收结束,其状态既可供软件查询使用,也可请求中断。

RI由软件清“0”。

2. 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PCON不可位寻址,字节地址为87H。它主要是为CHMOS型单片机80C51的电源控制而设置的专用寄存器。其内容如下:

与串行通Array

信有关的只有D7位

(SMOD),该位为波特率倍增位,当SMOD=1时,串行口波特率增加一倍,当SMOD=0时,串行口波特率为设定值。当系统复位时,SMOD=0。

3. 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

此寄存器在第六章已经介绍过,在此不作赘述。

9.3 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工作方式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由SM0和SM1确定,编码和功能如表8-1所示。

表8-1 串行口工作方式

SM0 SM1 方式功能说明波特率

0 0 方式0 移位寄存器方式fosc/12

0 1 方式1 8位UART 可变

1 0 方式

2 9位UART fosc/64 或者fosc/32

1 1 方式3 9位UART 可变

方式0和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而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由T1的溢出率决定。

9.3.1 串行工作方式0

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时,串行口作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以RXD(P3.0)端作为数据的输入或输出端,而TXD(P3.1)提供移位的时钟脉冲。外接移位寄存器,实现数据并行输入或输出。工作在方式0时,波特率为fosc/12,即一个机器周期移位一次。

1. 数据输出(发送)

当数据写入SBUF后,数据从RXD端在移位脉冲(TXD)的控制下,逐位移入74LS164,74LS164能完成数据的串并转换。当8位数据全部移出后,TI由硬件置位,发生中断请求。若CPU响应中断,则从0023H单元开始执行串行口中断服务程序,数据由74LS164并行输出。其接口逻辑如图9.3所示。由逻辑图可知,通过外接74LS164,串行口能够实现数据的并行输出。

图9.3 外接移位寄存器输出

2. 数据输入(接收)

要实现接收数据,必须首先把SCON中的允许接收位REN设置为1。当REN设置为1时,数据就在移位脉冲的控制下,从RXD端输入。当接收到8位数据时,置位接收中断标志位RI,发生中断请求。其接口逻辑如图9.4所示。由逻辑图可知,通过外接74LS165,串行口能够实现数据的并行输入。

图9.4 外接移位寄存器输入

【例8-1】使用74LS164的并行输出端接8支发光二极管,利用它的串入并出功能,把发光二极管从左到右依次点亮,并反复循环。假定发光二极管为共阴极接法。

图9.5 电路设计

解:电路如图9.5。软件部分如下:

ORG0000H

LJMP MAIN

ORG1000H

MAIN:MOV SCON,#00H;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

CLR ES;禁止串行中断

MOV A,#80H;发光二极管从左边亮起

DELR:CLR P1.0;关闭并行输出

MOV SBUF,A;串行输出

WAINT:JNB TI,WAIT;状态查询

SETB P1.0;开启并行输出

ACALL DELAY;调用延时子程序

CLR TI;清发送中断标志

RR A;发光右移

AJMP DELR;继续

EDN

9.3.2 串行工作方式1

方式1为10位为一帧的异步串行通信方式。其帧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如图9.6所示。

图9.6 方式1的帧格式

1. 数据输出(发送)

数据写入SBUF后,开始发送,此时由硬件加入起始位和停止位,构成一帧数据,由TXD串行输出。输出一帧数据后,TXD保持在高电平状态下,并将TI置位,通知CPU可以进行下一个字符的发送。

2. 数据输入(接收)

当REN=1且接收到起始位后,在移位脉冲的控制下,把接收到的数据移入接收缓冲寄存器(SBUF)中,停止位到来后,把停止位送入RB8中,并置位RI,通知CPU接收到一个字符。

3. 波特率的设定

工作在方式1时,其波特率是可变的,波特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MOD为PCON寄存器最高位的值,其值为1或0。

当定时器1作波特率发生器使用时,选用工作方式2(即自动加载定时初值方式)。选择方式2可以避免通过程序反复装入定时初值所引起的定时误差,使波特率更加稳定。假定计数初值为X,则计数溢出周期为:

溢出率为溢出周期的倒数。则波特率的计算公式为:

实际使用中,波特率是已知的。因此需要根据波特率的计算公式求定时初值X。用户只需要把定时初值设置到定时器1,就能得到所要求的波特率。

4. 应用举例(用方式1实现双机串行通信)

(1)通信双方的硬件连接

作为应用系统首先要研究通信双方如何连接。一种办法是把两片8051的串行口直接相连,一片8051的TXD与另一片的RXD相连,RXD与另一片的TXD相连,地与地连通。由于8051串行口的输出是TTL电平,两片相连所允许的距离极短。

(2)通信双方的软件约定

通信双方除了在硬件上进行连接外,在软件还必须作如下约定:

作为发送方,必须知道什么时候发送信息,发什么,对方是否收到,收到的内容有没有错误,要不要重发,怎样通知对方结束。

作为接收一方,必须知道对方是否发送了信息,发的是什么,收到的信息是否有错误,如果有错误怎样通知对方重发,怎样判断结束等等。

这些规定必须在编程之前确定下来。为实现双机通信,我们规定如下:

●假定A机为发送机,B机为接收机。

●当A机发送时,先送一个“AA”信号,B机收到后回答一个“BB”信号,表示

同意接收。

●当A机接收到“BB”后,开始发送数据,每发送一次求一次“检查和”,假定数

据块长16个字节,起始地址为30H,一个数据块发送完后再发出“检查和”。

●B机接收的数据并转存到数据区,起始地址也为30H,同时每接收一次也计算一

次“检查和”,当一个数据块收齐后,再接收A机发来的“检查和”,并将它与B

机的“检查和”进行比较。若两者相等,说明接收正确,B机回答一个00;若两

者不相等,说明接收不正确,B机回答一个FF,请求重发。

●A机收到00的答复后,结束发送。若收到的答复非0,则重新将数据发送一次。

●双方均以1200波特的速率传送。假设晶振频率为6MHz ,计算定时器1的计数

初值:

为使波特率不倍增,设定PCON寄存器的SMOD=0,则PCON=00H

(3)基本的通信程序

设计程序框图如图9.7所示。

图9.7 双机通信程序结构图

根据结构图设计出下述通信程序:

A机通信程序:

ASTART:MOV TMOD,#20H;设定定时器1工作方式2 MOV TL1,#0F2H;设定计数初值

MOV TH1,#0F2H;计数重装值

MOV PCON,#00H;波特率不倍增

串行同步通信

串行接口同步通信协议 [摘要]:接口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要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这些信息的交换要借助接口来实现。接口是沟通微处理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它减轻了CPU的负担,使CPU能够充分的发挥任务管理和逻辑判断作用,使CPU和外部设备能更加协调的完成输入/输出工作,从而提高整机的工作效率和系统功能。串行接口是使用串行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输入/输出接口,根据在串行通信中数据的定时的不同,串行通信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同步通信中为保证通信的正确,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事先必须有一个双方共同遵守的协议,这就是串行接口同步通信协议。 [关键词]:输入/输出接口,串行接口,同步通信,协议,SDLC/HDLC 规程 一、串行接口 在计算机领域内,有两种数据传送方式:串行传送和并行传送。并行数据传送中,数据在多条并行1比特宽的传输线上同时由源传送到目的,这种传送方式也称为比特并行或字节串行。串行数据传送中,数据在单条1比特宽的传输线上,1比特1比特

的按顺序分时传送。 串行通信一般使用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和远程终端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中,传输距离通常从几米到数千公里。与典型设备相关的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速率每秒在0~2百万比特的范围内。串行传输的速率和距离成反比,数据传输速率和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串行通信接口的信号电平常采用RS-232-C信号电平或20mA 电流环路操作方法。 串行数据的发送由发送时钟控制。数据发送过程:把并行的数据序列送入移位寄存器,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由发送时钟触发进行移位输出,数据位的时间间隔可由发送时钟周期来划分。发送时钟、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和出现在传输线上的信号波形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单片机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2. 80C51单片机内部有几个定时/计数器?它们由哪些功能寄存器组成?怎样实现定时功能和计数功能? 答:80C51单片机内部有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由TH0,TL0,TH1,TL1,TMOD和TCON功能寄存器组成。通过TMOD中的C/T位选择对机器周期计数实现计数功能,选择对外部脉冲计数实现计数功能。 6. 何为同步通信?何为异步通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异步通信方式的特点是数据在线路上传送时是以一个字符(字节)为单位,未传送时线路处于空闲状态,空闲线路约定为高电平“1”。特点是对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的要求相对不高,线路简单,但传送速度较慢。 同步通信方式的特点是数据在线路上传送时以字符块为单位,一次传送多个字符,传送时须在前面加上一个或两个同步字符,后面加上校验字符。特点是对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要求较高,往往用同一个时钟源控制,控制线路复杂,传送速度快。 7.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有什么区别? 答:单工方式只有一根数据线,信息只能单向传送;半双工方式也只有一根数据线,但信息可以分时双向传送;全双工方式有两根数据线,在同一个时刻能够实现数据双向传送 9. 串行口数据寄存器SBUF有什么特点? 答:发送数据寄存器和接收数据寄存器合起用一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BUF(串行口数据寄存器),执行MOV SBUF,A发送时为发送数据寄存器,执行MOV A, SBUF接收时为接收数据寄存器。 10. MCS-51单片机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各自特点是什么? 答:有四种工作方式,分别是方式0、方式1、方式2和方式3。其中: 方式0,称为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一般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芯片扩展I/O接口。 方式1,称为8位的异步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双机通信。 方式2和方式3,称为9位的异步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多机通信。 12. 怎样来实现利用串行口扩展并行输入/输出口? 答:利用串行口在方式0时,当外接一个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就可以扩展并行输出口;当外接一个并入串出的移位寄存器时,就可以扩展并行输入口。 13. 什么是中断、中断允许和中断屏蔽? 答:在计算机中,由于计算机内外部的原因或软硬件的原因,使CPU从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中暂停下来,而自动转去执行预先安排好的为处理该原因所对应的服务程序。执行完服务程序后,再返回被暂停的位置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这个过程称为中断,实现中断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称为中断系统。中断允许是允许中断请求送CPU产生中断,中断屏蔽是禁止中断请求信号送CPU产生中断。 14. 8051有几个中断源?中断请求如何提出? 答:MCS-51单片机提供5个硬件中断源:两个外部中断源INT0(P3.2)和INT1(P3.3),两个定时/计数器T0和T1中断;1个串行口中断。 外部中断源INT0和INT1的中断请求信号从外部引脚P3.2和P3.3输入;两个定时/计数器T0和T1的溢出中断TF0和TF1定时/计数器T0(或T1)溢出时提出;串行口中断由发送中断标志T1和接收中断标志R1产生。

串行接口实验—双机通信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设计报告

摘要 微机与外部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基本方式有并行与串行两种。本文主要说明串行方式,主要掌握微机串行通信的连接方法,熟悉其工作方式及其功能,运用程序流程图说明了其工作过程 详细介绍了使用串行接口芯片8251A实现双CPU系统数据传输的设计和方法,接着从8251A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在两台微处理器的目标机上,用串口通信模式实现了两机之间的高效通信。 关键词: 8251A;串口通信;数据传送

Abstract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puter and external as communications.Basic methods are both parallel and serial.This paper shows the serial mode, the main control computer serial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ethod, familiar with their work and their functions, the use of process flow chart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their work. Described in detail using the serial interface chip 8251A dual CPU system design and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n the basic principle from 8251A, work, and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spects in detail. Two microprocessors in the target machine, achieved with a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machines. Keywords: 8251A; serial communication; data transfer

第7章PIC单片机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pdf

第7章PIC18FXX2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教学目标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串行口及应用 PIC18FXX2与PC机间通信软件的设计

本章知识点概要 ? 1.什么是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有什么优点? ? 2.串行通信协议 ? 3.什么是波特率? ? 4.PIC18FXX2中的串行口工作方式及应用 ? 5.PIC18FXX2点对点通信 ?针对PIC18FXX2串行口而言,概括为以下问题: 1、波特率设计,初始化SPBRG 2、设定通信协议(工作方式选择,SYNC) 3、如何启动PIC18FXX2接收、发送数据? 4、如何检查数据是否接收或发送完毕?

7.1 7.1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的CPU 与外部设备之间常常要进行信息交换,一台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之间也要交换信息,所有这些信息交换均可称为通信。 ?通信方式有两种,即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采用哪种通信方式?----通常根据信息传送的距离决定例如,PC 机与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等)通信时,如果距离小于30 m ,可采用并行通信方式;当距离大于30 m 时,则要采用串行通信方式。PIC18FXX2单片机具有并行和串行二种基本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数据的各 位同时进行传送(发送 或接收)的通信方式。 ?优点:传送速度快; ?缺点:数据有多少位, 就需要多少根传送线。 ?例如,右图PIC18FXX2 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 的数据传送就属于并行 通信。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bit)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优点:只需一对传输线(利用电话线就可作为传输线),大大降低了传送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缺点:传送速度较低。假设并行传送N位数据所需时间为T,那么串行传送的时间至少为N*T,实际上总是大于N*T。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 D2 D1 D0 D3 D7 D6 D5 D4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 七章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李朝青 课后习题答案2009-11-22 15:07 阅读51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https://www.360docs.net/doc/4011556079.html,第六章 第6章习题答案 1、定时器模式2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 (1)模式2把TL0(或TL1)配置成一个可以自动重装载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TL0计数溢出时不仅使溢出中断标志位TF0置1,而且还自动把 TH0中的内容重新装载到TL0中。TL0用作8位计数器,TH0用以保 存初值。 (2)用于定时工作方式时间(TF0溢出周期)为,用于计数工作方式时,最大计数长度(TH0初值=0)为28=256个外部脉冲。 这种工作方式可省去用户软件重装初值的语句,并可产生相当精确定时时间,特别适于作串行波特率发生器。 2、单片机内部定时方式产生频率为100KH Z等宽矩形波,假定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 Z,请编程实现。 答: T0低5位:1BH T0高8位:FFH MOV TMOD,#00H ;设置定时器T0工作于模式0

MOV TL0,#1BH ;设置5ms定时初值 MOV TH0,#0FFH SETB TR0 ;启动T0 LOOP:JBC TF0,L1 ;查询到定时时间到?时间到转L1 SJMP LOOP ;时间未到转LOOP,继续查询L1:MOV TL0,#1BH ;重新置入定时初值 MOV TH0,#0FFH CPL P1.0 ;输出取反,形成等宽矩形波 SJMP LOOP ;重复循环 3、89C51定时器有哪几种工作模式?有何区别? 答:有四种工作模式:模式0,模式1,模式2,模式3 (1)模式0:选择定时器的高8位和低5位组成一个13位定时器/计数器。 TL低5位溢出时向TH进位,TH溢出时向中断标志位TF进位,并 申请中断。 定时时间t=(213-初值)×振荡周期×12;计数长度位213=8192个外部脉冲 (2)模式1:与模式0的唯一差别是寄存器TH和TL以全部16位参与操作。 定时时间t=(216-初值)×振荡周期×12;计数长度位216=65536个外部 脉冲 (3)模式2:把TL0和TL1配置成一个自动重装载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 TL用作8位计数器,TH用以保存初值。TL计数溢出时不仅使TF0 置1,而且还自动将TH中的内容重新装载到TL中。 定时时间t=(28-初值)×振荡周期×12;计数长度位28=256个外部脉冲 (4)模式3:对T0和T1不大相同 若设T0位模式3,TL0和TH0被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8位计数器。TL0为8位计数器,功能与模式0和模式1相同,可定时可计数。 TH0仅用作简单的内部定时功能,它占用了定时器T1的控制位TR1和中断标志位TF1,启动和关闭仅受TR1控制。 定时器T1无工作模式3,但T0在工作模式3时T1仍可设置为0~2。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串行通信来交换数据和信息。1969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公布了RS-232C作为串行通信接口的电气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间按位串行传输的接口信息,合理安排了接口的电气信号和机械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采用单端驱动非差分接收电路,因而存在着传输距离不太远(最大传输距离15m)和传送速率不太高(最大位速率为20Kb/s)的问题。远距离串行通信必须使用Modem,增加了成本。在分布式控制系统和工业局部网络中,传输距离常介于近距离(<20m=和远距离(>2km)之间的情况,这时RS-232C(25脚连接器)不能采用,用Modem又不经济,因而需要制定新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1977年EIA制定了RS-449。它除了保留与RS-232C兼容的特点外,还在提高传输速率,增加传输距离及改进电气特性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并增加了10个控制信号。与RS-449同时推出的还有RS-422和RS-423,它们是RS-449的标准子集。另外,还有RS-485,它是RS-422的变形。RS-422、RS-423是全双工的,而RS-485是半双工的。 RS-422标准规定采用平衡驱动差分接收电路,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位速率为10Mb/s),增加了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1200m)。 RS-423标准规定采用单端驱动差分接收电路,其电气性能与RS-232C几乎相同,并设计成可连接RS-232C和RS-422。它一端可与RS-422连接,另一端则可与RS-232C连接,提供了一种从旧技术到新技术过渡的手段。同时又提高位速率(最大为300Kb/s)和传输距离(最大为600m)。 因RS-485为半双工的,当用于多站互连时可节省信号线,便于高速、远距离传送。许多智能仪器设备均配有RS-485总线接口,将它们联网也十分方便。 串行通信由于接线少、成本低,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也多种多样 一.RS-232-C详解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经过使用和发展,目前已经有几种。但都是在RS-232标准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所以,以RS-232C为主来讨论。RS-323C标准是美国EIA(电子工业联合会)与BELL等公司一起开发的1969年公布的通信协议。它适合于数据传输速率在0~20000b/s范围内的通信。这个标准对串行通信接口的有关问题,如信号线功能、电器特性都作了明确规定。由于通行设备厂商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设备,因此,它作为一种标准,目前已在微机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 在讨论RS-232C接口标准的内容之前,先说明两点: 首先,RS-232-C标准最初是远程通信连接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与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而制定的。因此这个标准的制定,并未考虑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要求。但目前它又广泛地被借来用于计算机(更准确的说,是计算机接口)与终端或外设之间的近端连接标准。显然,这个标准的有些规定及和计算机系统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矛盾的。有了对这种背景的了解,我们对RS-232C 标准与计算机不兼容的地方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RS-232C标准中所提到的“发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立场上,而不是站在DCE的立场来定义的。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是CPU和I/O设备之间传送信息,两者都

串行通信技术-模拟信号转换接口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6 实验9 串行通信技术 实验10A 模拟信号转换接口 实验报告

实验九串行通信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异步串行通信原理; 2. 掌握MSP430异步串行通信模块及其编程方法; 二、实验任务 1. 了解MSP430G2553实验板USB转串口的通信功能,掌握串口助手的使用 (1)利用PC机的串口助手程序控制串口,实现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 为实现PC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须现将实验板上的扩展板去下,并将单片机板上的BRXD和BTXD用杜邦线进行短接,连接图如下所示: 由此可以实现PC串口的自收自发功能。 (2)思考题: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收/发双方是怎么建立起通信的 首先在异步通信中,要求接收方和发送方具有相同的通信参数,即起始位、停止位、波特率等等。在满足上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方对于每一帧数据按照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的顺序进行发送,而接收方则一直处于接受状态,当检测到起始位低电平时,看是采集接下来发送方发送过来的数据,这样一帧数据(即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然后进行下一帧数据的接受。这样两者之间就建立起了通信。 2. 查询方式控制单片机通过板载USB转串口与PC机实现串行通信 (1)硬件连接图

(2)C语言程序 采用SMCLK=1.0MHz时,程序如下:

其中SMCLK=1MHz,波特率采用的是9600,采用低频波特方式,则N=1000000/9600=104.1666…,故UCA0BR1=0,UCA0BR0=104,UCBRS=1; 当采用外部晶振时,时钟采用默认设置即可,程序如下:

也是采用了低频波特率方式,所以关于波特率设置的相关计算和上面是一样的。 (3)思考:如果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应该如何设计连线和编程? 由于在上面的连线中将单片机上的P1.2和BRXD相连,P1.1和BTXD相连,所以若要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首先应该将两个单片机的P1.2和P1.1交叉相连,并根据上面的程序进行相同的关于端口和波特率相关的设置即可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 (提高)利用PC机RS232通信接口与单片机之间完成串行通信 (1)硬件连接图 在实验时,采用了将PC机的串口com1直接连接至MSP430F149的孔型D9连接器上,G2553单片机的输出引脚P1.1和P1.2分别与F149单片机上的URXD1和UTXD1相连接,连接图如下所示:

串行和并行通信的区别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图文解释: 并行通信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发送设备将这些数据位通过 对应的数据线传送给接收设备,还可附加一位数据校验位。接收设备可同时接收到这些数据,不需要做任何变换就可直接使用。并行方式主要用于近距离通信。计算 机内的总线结构就是并行通信的例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处理简单。 串行数据传输时,数据是一位一位地在通信线上传输的,先由具有几位总线的计算机内的发送设备,将几位并行数据经并--串转换硬件转换成串行方式,再逐位经 传输线到达接收站的设备中,并在接收端将数据从串行方式重新转换成并行方式,以供接收方使用。串行数据传输的速度要比并行传输慢得多,但对于覆盖面极其广 阔的公用电话系统来说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区别: 从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串行传输方式大有彻底取代并行传输方式的势头,USB 取代IEEE 1284,SATA取代PATA,PCI Express取代PCI……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的宽阔大道,而串行传输则是仅能允 许一辆汽车通过的乡间公路。以古老而又典型的标准并行口(Standard Parallel Port)和串行口(俗称COM口)为例,并行接口有8根数据线,数据传输率高;而串行接口只有1根数据线,数据传输速度低。在串行口传送1位的时间内, 并行口可以传送一个字节。当并行口完成单词“advanced”的传送任务时,串行口中仅传送了这个单词的首字母“a”。 根据组成字符的各个二进制位是否同时传输,字符编码在信源/信宿之间的传输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方式。 1、并行传输: 字符编码的各位(比特)同时传输。 特点: (1)传输速度快:一位(比特)时间内可传输一个字符; (2)通信成本高:每位传输要求一个单独的信道支持;因此如果一个字符包含8个二进制位,则并行传输要求8个独立的信道的支持; (3)不支持长距离传输:由于信道之间的电容感应,远距离传输时,可靠性较低。 2、串行传输: 将组成字符的各位串行地发往线路。 特点: (1)传输速度较低,一次一位; (2)通信成本也较低,只需一个信道。 (3)支持长距离传输,目前计算机网络中所用的传输方式均为串行传输。 方式: 串行传输有两种传输方式: 1、同步传输 2、异步传输 硬盘接口模式的区别,SATA的优点 PATA(IDE), SATA接口的区别以及SATA的优势

MCS-5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与波特率计算举例

MCS-5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与波特率计算举例 1)方式0 方式0是外接串行移位寄存器方式。工作时,数据从RXD串行地输入/输出,TXD 输出移位脉冲,使外部的移位寄存器移位。波特率固定为fosc/12(即,TXD每机器周期输出一个同位脉冲时,RXD接收或发送一位数据)。每当发送或接收完一个字节,硬件置TI=1或RI=1,申请中断,但必须用软件清除中断标志。 实际应用在串行I/O口与并行I/O口之间的转换。 2)方式1 方式1是点对点的通信方式。8位异步串行通信口,TXD为发送端,RXD为 接收端。一帧为10位,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先低后高)、1位停止位。波特率由T1或T2的溢出率确定。 在发送或接收到一帧数据后,硬件置TI=1或RI=1,向CPU申请中断;但必须用软件清除中断标志,否则,下一帧数据无法发送或接收。 (1)发送:CPU执行一条写SBUF指令,启动了串行口发送,同时将1写入 输出移位寄存器的第9位。发送起始位后,在每个移位脉冲的作用下,输出移位寄存器右移一位,左边移入0,在数据最高位移到输出位时,原写入的第9位1的左边全是0,检测电路检测到这一条件后,使控制电路作最后一次移位,/SEND 和DATA无效,发送停止位,一帧结束,置TI=1。 (2)接收:REN=1后,允许接收。接收器以所选波特率的16倍速率采样RXD 端电平,当检测到一个负跳变时,启动接收器,同时把1FFH写入输入移位寄存器(9位)。由于接、发双方时钟频率有少许误差,为此接收控制器把一位传送时间16等分采样RXD,以其中7、8、9三次采样中至少2次相同的值为接收值。接收位从移位寄存器右边进入,1左移出,当最左边是起始位0时,说明已接收8位数据,再作最后一次移位,接收停止位。此后: A、若RI=0、SM2=0,则8位数据装入SBUF,停止位入RB8,置RI=1。

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第9章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难点 ?串行通信的四种工作方式 要求 掌握: ?串行通信的控制寄存器 ?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0和方式1 了解: ?串行通信的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2和方式3 9.1 串行通信的基础知识 9.2 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控制寄存器 9.3 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工作方式 9.1 串行通信的基础知识 串行数据通信要解决两个关键技术问题,一个是数据传送,另一个是数据转换。所谓数据传送就是指数据以什么形式进行传送。所谓数据转换就是指单片机在接受数据时,如何把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单片机在发送数据时,如何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发送。 9.1.1 数据传送 单片机的串行通信使用的是异步串行通信,所谓异步就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的不是同一个时钟。异步串行通信通常以字符(或者字节)为单位组成字符帧传送。字符帧由发送端一帧一帧地传送,接收端通过传输线一帧一帧地接收。 1. 字符帧的帧格式 字符帧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如图9.1所示: 1)起始位:位于字符帧的开头,只占一位,始终位逻辑低电平,表示发送端开始发送一帧数据。 2)数据位:紧跟起始位后,可取5、6、7、8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3)奇偶校验位:占一位,用于对字符传送作正确性检查,因此奇偶校验位是可选择的,共有三种可能,即奇偶校验、偶校验和无校验,由用户根据需要选定。 4)停止位:末尾,为逻辑“1”高电平,可取1、1.5、2位,表示一帧字符传送完毕。 图9.1 字符帧格式

异步串行通信的字符帧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续的。连续的异步串行通信,是在一个字符格式的停止位之后立即发送下一个字符的起始位,开始一个新的字符的传送,即帧与帧之间是连续的。而断续的异步串行通信,则是在一帧结束之后不一定接着传送下一个字符,不传送时维持数据线的高电平状态,使数据线处于空闲。其后,新的字符传送可在任何时候开始,并不要求整倍数的位时间。 2. 传送的速率 串行通信的速率用波特率来表示,所谓波特率就是指一秒钟传送数据位的个数。每秒钟传送一个数据位就是1波特。即:1波特=1bps(位/秒)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位的发送和接收分别由发送时钟脉冲和接收时钟脉冲进行定时控制。时钟频率高,则波特率高,通信速度就快;反之,时钟频率低,波特率就低,通信速度就慢。 9.1.2 数据转换 MCS-51单片机只能处理8位的并行数据,所以在进行串行数据的发送时,要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而在接收数据时,只有把接收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单片机才能进行处理。 能实现这种转换的设备,称为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这种设备已集成到单片机内部,称为串行接口电路。串行接口电路为用户提供了两个串行口缓冲寄存器(SBUF),一个称为发送缓存器,它的用途是接收片内总线送来的数据,即发送缓冲器只能写不能读。发送缓冲器中的数据通过TXD引脚向外传送。另一个称为接收缓冲器,它的用途是向片内总线发送数据,即接收缓冲器只能读不能写。接收缓冲器通过RXD引脚接收数据。因为这两个缓冲器一个只能写,一个只能读,所以共用一个地址99H。串行接口电路如图9.2所示。 图9.2 MCS-51串行口寄存器结构 9.2 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控制寄存器 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SCON是MCS-51单片机的一个可位寻址的专用寄存器,用于串行数据通信的控制。单元地址为 位地 9FH 9EH 9DH 9CH 9BH 9AH 99H 98H 址 位符 SM0SM1SM2REN TB8RB8TI RI 号 各位的说明如下: 1)SM0、SM1——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位 其状态组合和对应工作方式为:

第六章单片机串行口及应用

微机原理及应用 第六章 单片机串行口及应用

P2 6.1 MCS-51 单片机串行接口 6.1.1 基本概念 1.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的通信方式。并行通信的优点是传送速度快,缺点是需要的传输线多,不适宜远距离通信。并行通信通过并行口实现。 串行通信:数据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优点是只需要一对传输线,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 信。其缺点是传送速度低。串行通信通过串行口实现。 2.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1)异步通信 在异步通信中,数据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送,一个字符也叫一帧信息。每帧数据数用一起始位(低电平)表 示传送字符的开始,接着由数据的低位开始逐位传送。 最后以一个停止位(高电平)表示该字符结束。

异步通信字符帧的格式 无空闲位字符帧: 带空闲位字符帧: P3D70/1D1D0D1D2D3D4 D5D6D70/1D01010停 止 位 起始位停止位起始位第n-1字符 第n+1字符第n 字符帧8个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起始位D00第n+1字符D0D1D2D3D4 D5D6D70/1101起 始 位 第n-1字符 第n 字符帧 8个数据位111空闲位空闲位校验位

(2)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一种连续串行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每次通信连读传送若干个数据字符。在数据传送前,发送方先发送1个或2个同步符作起始标志,接收方不断采样传输线,确认接收到同步符后便开始接收后面的数据。数据紧跟同步符之后,个数不受限制,每个数据不需起始位和停止位,数据之间无间隙。所以同步通信的传输速率要比异步通信高,可达56000bps。为使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保持严格同步,要求发送方除发送数据外,还要同时发送时钟脉冲到接收端。 同步字符1同步字符2 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 同步字符 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

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

第七章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 第一节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要求 1.掌握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的区别。 (二)内容提要 一:基本概念及分类 串行通信是将数据的各位一位一位地依次传送。适合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串行通信从传输方式分为: 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 从接收方式来说,串行通信有两种方式: 异步通信方式、同步通信方式。 二:串行口的功能 MCS-51单片机中的异步通信串行接口能方便地与其他计算机或传送信息的外围设备(如串行打印机、CPU终端等)实现双机、多机通信。 串行口有4种工作方式,见表7-1。方式0并不用于通信,而是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芯片实现扩展并行I/O接口的功能。该方式又称为移位寄存器方式。方式1、方式2、方式3都是异步通信方式。方式1是8位异步通信接口。一帧信息由10位组成,其格式见图7-2a。方式1用于双机串行通信。方式2、方式3都是9位异步通信接口、一帧信息中包括9位数据,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其格式见图7-2b。方式2、方式3的区别在于波特率不同,方式2、方式3主要用于多机通信,也可用于双机通信。 表7-1 (三)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并行通信?什么是串行通信?各有何优缺点? 答:并行通信指数据的各位同时传输的通信方式,串行通信是指各位数据逐位顺序传输的通信方式。 2、什么是异步通信?什么是同步通信?各有何优缺点? 3、什么是波特率?某异步串行通信接口每分钟传送1800个字符,每个字符由11位组成,请计算出传送波特率。 第二节MCS-51串行接口的组成 (一)学习要求

(完整版)第六章80C51的串行口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80C51的串行口习题及答案 1、80C51单片机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如何选择?简述其特点? 答:80C51单片机串行口有4种工作方式。各方式的特点: 方式0:串行口为同步移位寄存器的输入输出方式。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或输出口。波特率固定为晶振频率的1/12。 方式1:为10位数据异步通信口。波特率可变。 方式2或方式3:为11位数据的异步通信口。方式2波特率固定,相对于固定的晶振频率只有两种波特率。方式3波特率可变。 使用时,根据需要和各方式的特点配合选择。 2、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有哪几种? 答:串行通信接口标准有:1.RS_232C接口;2.RS_422A接口;3. RS_485接口。 3、在串行通信中,通信速率与传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在串行通信中,传输距离与传输速率的关系:当传输线使用每0.3m(约1ft)有50pF电容的非平衡屏蔽双绞线时,传输距离随传输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5、利用单片机串行口扩展24个发光二极管和8个按键,要求画出电路图并编 写程序,使24个发光二极管按照不同的顺序发光(发光的时间间隔为1s)。答:实现电路图如下: 扩展I/O口时使用方式0,波特率固定,实现程序如下: BOOT:CLR EA

MOV SCON,#10H CLR P1.0 ;关闭I0扩展口 CLR P1.1 CLR P1.2 CLR P1.3 ;对键盘扩展芯片165使能 MAIN: SETB P1.0 ;对第一个扩展IO口芯片使能 ACALL DISPLAY CLR P1.0 SETB P1.1 ;第一个扩展IO口顺序显示完毕,对第二个扩展IO芯片使能 ACALL DISPLAY CLR P1.1 SETB P1.2 ACALL DISPLAY CLR P1.2 SJMP MAIN ;循环显示 DISPLAY: MOV A,#00000001b ;从第一个开始 MOV R4,#8 ;送显示长度 LOOP: MOV SBUF, A CALL DELAY1S DJNZ R4, LOOP RET END 6、编制图6.30的中断方式的数据接收程序。

第7章 AT89S51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第7章 AT89S51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前几章所涉及的数据传送方式都是并行传送,如AT89S51和外接8位数据的并行传送。这时外设和单片机间的距离都很短,若很长的话,要实行并行的形式显然要用很多的电缆线,这在布线和经济上都不是适合的。因此,本章引入串行传送方式,只用一根数据线传送数据的位信号,同时加上一些通信控制信号线,以满足远距离数据传送的需要,如因特网终端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在相同条件下,串行传送速度比并行慢,串行是在牺牲速度的基础上节省成本的。本章的知识点如下: 1.了解数据通信中的并行/串行、同步/异步、单工/双工以及波特率的概念。 2.掌握为什么双机通信时要有通信协议以及通信协议的主要内容。 3.了解AT89S51串行接口的基本结构。 4.理解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 各个位的含义。 5.掌握串行接口的4种工作方式及其实际应用,掌握不同工作方式下的波特率计算方法。 6.理解串行接口中断的概念。 7.了解AT89S51与PC 机间的硬件系统及设计。 重点: 1.不同工作方式下的波特率计算。 2.串口收/发数据的协议及流程。 3.串口4种工作方式的应用。 难点: 1.AT89S51串行接口的基本结构。 2.MAX232和PC 机的通信。 7.1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本节介绍串行通信的基本介绍,同时介绍通信中常用到的“波特率”的概念,为以下各节学习作基础。 7.1.1 数据通信 1. 通信:计算机的CPU 与外设间的信息交换,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信息交换。 2. 分类及各方式的特点 (1) 并行通信 定义: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发送或接收)的通信方式。 特点:优点——传送速度快;缺点——数据多少位就要多少根传送线,对于位数多,传送远的通信不合适。 (2) 串行通信 定义:数据是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特点:优点——只需一对传输线(如电话线),大大降低了传送成本,适合于远距离通信;缺点——传送速度相对较慢。 闽江学院电子系 薛小铃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作业(李传锋)

第6章MCS-51的定时器/计数器 1.如果晶振的频率为3MHz,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最大的定时时间各 为多少? 2.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其计数脉冲由谁提供?定时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3.定时器/计数器作计数器模式使用时,对外界计数频率有何限制? 4.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2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应用场合? 5.一个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有限,如何实现两个定时器的串行定时,来实现较长时间的定 时? 6.定时器/计数器测量某正单脉冲的宽度,采用何种方式可得到最大量程?若时钟频率为 6MHz,求允许测量的最大脉冲宽度是多少?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2)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3)特殊功能寄存器IE,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4)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8.设定1ms的定时,可以在P1.0引脚上产生周期为2ms的方波输出,设晶体振荡器的频率 为6MHz,分别写出在方式0和方式1时,赋给T0的常数。 9.设MCS-5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请编程使P1.O端输出频率为20kHz的方波。 10.要求采用定时中断的方式,实现下图所示流水灯的双向循环(D1—D8—D1)流动功能。 其中流水灯的闪烁速率为每秒1次。 11.设单片机的fosc = 12MHz,使P1.O和P1.1分别输出周期为1ms和lOms的方波,请用定时器TO方式2编程实现。

附录2:作业及答案 1.如果晶振的频率为3MHz,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最大的定时时间各 为多少?(12/3×8192=32.768ms;12/3*65636=262.144ms; 12/3*256=1.024ms) 2.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其计数脉冲由谁提供?定时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定时的计数脉冲来自于单片机内部,即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计数脉冲,也就是每个机器周期计数器加1。定时时间与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定时器的初值选择有关。) 3.定时器/计数器作计数器模式使用时,对外界计数频率有何限制? (计数脉冲的频率不能高于振荡脉冲频率的1/24;由于确认1次负跳变要花2个机器周期,即24个振荡周期,因此外部输入的计数脉冲的最高频率为系统振荡器频率的1/24。)4.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2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应用场合? (自动重装的8位计数器,TLx读数溢出时,溢出标志位置1的同时,自动将THx中的常数送到TLx中,使TLx从初值开始计数。多用于串口通信精确定时,产生波特率用) 5.一个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有限,如何实现两个定时器的串行定时,来实现较长时间的定 时? (1)2个定时/计数器共同处理; (2)1个定时/计数器配合软件计数方式处理。 6.定时器/计数器测量某正单脉冲的宽度,采用何种方式可得到最大量程?若时钟频率为 6MHz,求允许测量的最大脉冲宽度是多少? (采用方式1定时工作方式,最大脉冲宽度为131.072ms)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5)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对) (6)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错) (7)特殊功能寄存器IE,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错) (8)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错) 8.设定1ms的定时,可以在P1.0引脚上产生周期为2ms的方波输出,设晶体振荡器的频 率为6MHz,分别写出在方式0和方式1时,赋给T0的常数。 (方式0:13位计数器(最大计数8192),TH0=1EH,TL0=0CH; 方式1为16位计数器(最大计数65536),TH0=0FEH,TL0=0CH) 7192=213-1000=7192=1111000001100 a=213-5000×12/12=3192= 1100 0111 1000B 9.设MCS-5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请编程使P1.O端输出频率为20kHz的方波。 解:fosc = 12MHz,所以机器周期为1us。20kHz的方波周期为1/(20×1000)=50us,方波即高电平和低电平和时间相等,所以只需设一个定时器定时25us将P1.O求反一次即可。由于题目没有规定,所以可以用查询方式,也可以用中断方式进行编程实现。 方法一:采用查询方式实现 #include sbit P1_0=P1^0;//定义输出引脚变量

单片机-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复习进程

单片机-第六章-习题 参考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当定时器T0工作在方式3时,要占用定时器T1 的 TR1 和 TF1 两个控制位。 2、在定时器T0工作方式3下,TH0溢出时, TF1 标志将被硬件置1去请求中断。 3、在定时器T0工作方式3下,欲使TH0停止工作,应执行一 条 CLR TR1 的指令。 4、使用定时器/计数器1设置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时,应把定时器/计数器1设定作方式 2 ,即自动重新加载方式。 5、当计数器产生计数溢出时,把定时器/计数器的TF0(TF1)位置“1”。对计数溢出的处理,在中断方式时,该位作为中断标志位使用;在查询方式时,该位作状态位使用。 6、在定时器工作方式1下,计数器的宽度为16位,如果系统晶振频率为6MHz,则最大定时时间为 131.072ms ,

若系统晶振频率为12MHz,则最大定时时间 为 65.536ms 。 7、8051单片机内部设有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即 T0 和 T1 。 8、T0由两个8位特殊功能寄存 器 TH0 和TL0 组成,T1 由 TH1 和 TL1 组成。 9、定时时间与定时器的工作方式、计数初值及振荡周期有关。 10、MCS-51的定时器/计数器作计数器时计数脉冲由外部信号通过引脚 P3.4 和 P3.5 提供。 11、MCS-51的定时器/计数器T0的门控信号GATE设置为1时,只有 INT0 引脚为高电平且由软件使 TR0 置1时,才能启动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 12、当T0为方式 3 ,T1为方式 2 的时候,8051单片机的定时器可提供3个8位定时器/ 计数器。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寄存器中,与定时/计数控制无关的是( C )

第5部分 89C51串行口及串行通讯技术

第5部分 89C51串行口及串行通讯技术 1、什么是串行异步通信,它有哪些作用? 答:在异步通信中,数据和字符是一帧一帧地传送。 在帧格式中,一个字符由4个部分组成: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首先起始位(0)信号只占一位,用来通知接收设备一个待接收的字符开始到达; 然后是5位~8位数据(规定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下来是奇偶校验位(可省略),也可用这一位(1/0)来确定这一帧中的字符所代表信息的性质(地址/数据等);最后是停止位(1),用来表征字符的结束,是一位高电位,可以是1位、1.5位、2位。 通讯采用帧格式,无需同步字符;存在空闲位也是异步通讯的特征之一。 2、89C51单片记得串行口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89C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由发送缓冲器SBUF、接收缓冲器SBUF、输入移位寄存器、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定时器T1构成的波特率发生器等部件组成。 由发送缓冲器SBUF发送数据,接收缓冲器SBUF接收数据,串行接口通讯的工作方式选择、接收和发送控制及状态标志等均由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控制和指示,定时器T1产生串行通讯所需的波特率。 3、简述串行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过程。 答:串行接口的接收和发送是对同一地址(99H)两个物理空间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BUF进行读或写的。当向SBUF发“写”命令时(执行“MOV SBUF,A”指令),即向发送缓冲器SBUF装载并开始由TXD引脚向外发送一数据,发送完便使发送中断标志位TI=1。 在满足串行接口接收中断标志位RI(SCON.0)=0的条件下,置允许接收位REN(SCON.4)= 1,就会接收一帧数据进入移位寄存器,并装载到接收SBUF中,同时使RI=1,当发读SBUF命令时(执行“MOV A,SBUF”指令),便由接收缓冲器SBUF取出信息通过8051内部总线送CPU。 4、89C51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有几种帧格式?各工作方

单片机实验报告串行口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行通信实验 姓名:魏冶 学号:090402105 班级:光电一班 实验时间:2011-11-29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单片机的TXD、RXD口; 3、了解MAX232芯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MCS-51单片机内部集成有一个UART,用于全双工方式的串行通信,可以发送、接收数据。它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这两个缓冲器同名(SBUF),共用一个地址号(99H),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要发送的字节数据直接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a;当UART接收到数据后,CPU从接收缓冲器中读取数据,a=SBUF;串行接口内部有两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用于串行发送,一个用于串行接收。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波特率发生器的溢出信号做接收或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时钟。TI和RI分别发送完数据和接收完数据的中断标志,用来向CPU发中断请求。 三、实验内容 1、学会DPFlash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以及内部内嵌的一个串口调试软件的使用。 2、用串口连接PC机和DP-51PROC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 3、编写一个程序,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发送0x55,波特率为9600。 程序设计流程图

4、程序下载运行后,可在PC机上的串口调试软件上(内嵌在DPFlash软件的串口调 试器,设置通信口为COM1口,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8,停止位1)看到接收到“UUUUUU……”,出现这样的结果就基本达到要求。 (1)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long int i; SCON=0x40; PCON=0;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TI=1; TR1=1; star:for(i=0;i<5000;i++); SBUF=0x55; goto star; } (2)电路图; 5、在单片机接收到0x55时返回一个0x41,在PC机一端,以接收到0x41完成,波特率2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