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换算电流简单算法

功率换算电流简单算法
功率换算电流简单算法

功率换算电流简单算法

单相220V:

(照明等)每千瓦等于4.5 A

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伏用电设备。这种设备的力率大多为1,因此,便直接说明“单相(每)千瓦4.5安”。计算时,只要“将千瓦数乘4.5”就是电流,安。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千伏安为单位的单相220伏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伏的直流

三相380V:

电力(电动机等)每千瓦约为 2 A

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三相时(力率0.8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乘2)就是电流,安。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电热(热水器等)每千瓦等于 1.5A

三相380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1.5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电流(A)=功率(W)÷(1.732×(380V或220V)电压×0.8(功率因数))

1000W÷(1.732×380V×0.8)=1.89A

1000W÷(1.732×220V×0.8)=3.28A

功率(W)=电压(V)×电流(A)×时间(H)

220V×3.28A×1H=721W

380V×1.89A×1H=718.2W

《电流换算电线》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

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______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就是穿2根时,要按8折计算载流量,3根7折,4根6折。

铝线表VS铜线表

铝线线径(2)倍数(口诀)电流(A)铜线线径(2)

2.5 9 22.5 A 1.5

4 8 32 A 2.5

6 7 42 A 4

10 6 60 A 6

16 5 80 A 10

25 4 100 A 16

35 3.5 122.5A 25

50 3 150A 35

70 3 210A 50

95 2.5 237.5A 70

120 2.5 300A 120

185 2 370A 150

240 1.5 360A 185

300 1.5 450A 240

400 1 400A 300

500 1 500A 400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 系及公式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1、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2乘以R? V=IR W=V2/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2、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 (瓦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 N=IV=I*I*R,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 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 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还有P=I2RP=IUR=U/I最好用这两个; 3、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I 符号名称:安培(安) 单位: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 COSΦ 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P=I2R? 4、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电线、电流、功率之间的换算

1、16平方线承载多大电流80A 2、16平方线铜线承载多大电流100A 380V每KW2A 660V每 3000V4KW1A 6000V电动机2KW1A 导线截面积与的一般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关键点>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 I /(5~8)>= I ~ 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A)三、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一种是电。对于电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负载的cosф=。不同电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cosф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I=P*数/Ucosф=6000*220*=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则总闸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电流、功率、电压、电阻计算公式.

= 1.732 X U X I X COSφ 功率 P =1.732X380X I X0.85 电流 I = P / (1.732 X 380 X 0.85 功率分有功和无功,有功P=U*I*(cos a;无功Q=U*I*(sin a;注:a是功率因数。 三相电动机的功率电阻的电流如何计算。电压已知为380V。求高人指点!2012-4-20 09:43 提问者:mfkwfntxgt|浏览次数:364次 我来帮他解答 2012-4-20 10:23 满意回答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 (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1、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2乘以R V=IR W=V2/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2、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 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 N=IV=I*I*R,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 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 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

3、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P=I2R 4、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2012-6-10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功率电流速算公式: 三相电机: 2A/KW 三相电热设备:1.5A/KW 单相220V, 4.5A/KW 单相380V, 2.5A/KW 铜线、铝线截面积(mm2)型号系列: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铝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就是10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70和95平方都乘以2.5。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是室内,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是距离150米供电,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在使用电源时,特别要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Q=I2*Xl(式中2为平方)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 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Q=I2*Xc(式中2为平方)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I=Imax×sin(ωt+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Φ):相位,其中Φ为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1、交流电的总功率 P=3的开平方×U线×I线×cosΦ P:总功率,w; U线:线电压,V; I线:线电流,A; Φ:初相角 12、变压器工作原理 U1/U2=N1/N2=I2/I1 U1、U2:一次、二次电压,V; N1、N2:一次、二次线圈圈数; I2、I1:二次、一次电流,A; 13、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I=U/Z Z=(R2+XL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1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 I=U/Z Z=[R2+(XL-Xc)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Xc:容抗,Ω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三相功率计算公式

三相功率计算公式 P=1.732×U×I×COSφ (功率因数COSφ一般为0.7~0.85之间,取平均值0.78计算) 三相有功功率 P=1.732*U*I*cosφ 三相无功功率 P=1.732*U*I*sinφ 对称负载,φ: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cosφ为功率因数,纯电阻可以看作是1,电容、电抗可以看作是0 有功功率的计算式:P=√3IUcosΦ (W或kw) 无功功率的公式: Q=√3IUsinΦ (var或kvar) 视在功率的公式:S=√3IU (VA或kVA) ⑴有功功率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与单相电路一样,分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不论负载怎样连接,三相有功功率等于各相有功功率之和,即: 当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时: 当对称负载为星形连接时因

UL=根号3*Up,IL= Ip 所以P== ULILcosφ 当对称负载为三角形连接时因 UL=Up,IL=根号3*Ip 所以P== ULILcosφ 对于三相对称负载,无论负载是星形接法还是三角形接法,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相同,因此,三相总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P=根号3*Ip ULILcosφ ⑵三相无功功率: Q=根号3*Ip ULILsinφ (3)三相视在功率 S=根号3*Ip ULIL 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 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B 相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 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 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 功率计算公式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是对的 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 电流和相电流与钳式电流表测量无关,与电机定子绕组接线方式有关。 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根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 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3相电压。 所以无论接线方式如何,都得乘以根3。 电机功率=电压×电流×根3×功率因数

功率换算电流简单算法

功率换算电流简单算法 单相220V: (照明等)每千瓦等于4.5 A 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伏用电设备。这种设备的力率大多为1,因此,便直接说明“单相(每)千瓦4.5安”。计算时,只要“将千瓦数乘4.5”就是电流,安。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千伏安为单位的单相220伏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伏的直流 三相380V: 电力(电动机等)每千瓦约为 2 A 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三相时(力率0.8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乘2)就是电流,安。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电热(热水器等)每千瓦等于 1.5A 三相380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1.5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电流(A)=功率(W)÷(1.732×(380V或220V)电压×0.8(功率因数)) 1000W÷(1.732×380V×0.8)=1.89A 1000W÷(1.732×220V×0.8)=3.28A 功率(W)=电压(V)×电流(A)×时间(H) 220V×3.28A×1H=721W 380V×1.89A×1H=718.2W 《电流换算电线》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完整版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转矩与功率及转速的关系:转矩(T)=9550*功率(P)/转速(n) 即:T=9550P/n—公式【1】 由此可推导出: 转矩=9550*功率/转速《===》功率=转速*转矩/9550,即P=Tn/9550——公式 【2】 方程式中: P—功率的单位(kW); n—转速的单位(r/min); T—转矩的单位(N.m); 9550是计算系数。 电机扭矩计算公式 T=9550P/n 是如何计算的呢? 分析: 功率=力*速度即 P=F*V---————公式【3】 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4】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5】 将公式【4】、【5】代入公式【3】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30000/3.1415926*P=T*n9549.297*P=T*n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的系数关系。。。 电动机转矩、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由于电功率P=电压U*电流I,即 P=UI————公式【6】 由于公式【2】中的功率P的单位为kw,而电压U的单位是V,电流I的单位是A,而UI 乘积的单位是V.A,即w,所以将公式【6】代入到公式【2】中时,UI需要除以1000以统一单位。 则: P=Tn/9550=UI/1000————公式【7】 ==》Tn/9.55=UI————公式【8】 ==》T=9.55UI/n————公式【9】 ==》U=Tn/9.55I————公式【10】 ==》I=9.55U/Tn————公式【11】 方程式【7】、【8】、【9】、【10】、【11】中: P—功率的单位(kW);

电线、电流、功率之间的换算

1、16平方线铝线承载多大电流80A 2、16平方线铜线承载多大电流100A 380V电动机每KW2A 660V电动机每KW1.2A 3000V电动机4KW1A 6000V电动机2KW1A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一般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关键点>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2.5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 I /(5~8)>=0.125 I ~0.2 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A) 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0.8=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I=P*数/Ucosф=6000*0.5/220*0.8=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 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功率电流速算公式: 三相电机: 2A/KW 三相电热设备:1.5A/KW 单相220V, 4.5A/KW 单相380V, 2.5A/KW 铜线、铝线截面积(mm2)型号系列: 1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 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铝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就是10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70和95平方都乘以。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是室内,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可以选择平方的铜线或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是距离150米供电,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在使用电源时,特别要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下面是铜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功率算电流计算口诀

功率算电流|电源功率计算方法|线缆电流计算 一、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 1、用途 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 低压380/220伏系统每千瓦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①单相千瓦,4.5安。 ②单相380,电流两安半。③ 3、说明 口诀是以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伏三相时(力率0.8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乘2)就是电流,安。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例1] 5.5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安。① [例2] 40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三相380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

流为1.5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例1] 3千瓦电加热器“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安。 [例2] 15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3安。②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这样计算。此外,以千伏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即是说,这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2千瓦的三相(平衡时)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8安。 [例2] 30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安(指380伏三相交流侧)。 备注:①按“电力加倍”计算电流,与电动机铭牌上的电流有的有些误差。一般千瓦数较大的,算得的电流比铭牌上的略大些,而千瓦数较小的,算得的电流则比铭牌上的略小些。此外,还有一些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不过,作为估算,影响并不大。 ②计算电流时,当电流达到十多按或几十安以上,则不必算到小数点以后,可以四舍五入成整数。这样既简单又不影响实用。对于较小的电流也只要算到一位小数即可。 [例3] 32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安(指 380/220伏低压侧)。

常用(电)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个公式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永远正确,适用于任何情况。 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这是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只能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一公式,因为对于电动机等,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电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反电动势”。 例如,外电压为8伏,电阻为2欧,反电动势为6伏,此时的电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1=8(瓦)。 另外说一句焦耳定律,就是电阻发热的那个公式,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电动机发热的功率是1×1×2=2(瓦),也就是说,电动机的总功率为8瓦,发热功率为2瓦,剩下的6瓦用于做机械功了。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 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机转矩、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电动机输出转矩: 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 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转矩与功率及转速的关系:转矩(T)=9550*功率(P)/转速(n) 即:T=9550P/n—公式【1】 由此可推导出: 转矩=9550*功率/转速《===》功率=转速*转矩/9550,即P=Tn/9550——公式【2】 方程式中: P—功率的单位(kW); n—转速的单位(r/min); T—转矩的单位(N.m); 9550是计算系数。 电机扭矩计算公式T=9550P/n 是如何计算的呢? 分析: 功率=力*速度即P=F*V---————公式【3】转矩(T)=扭力(F)*作用半径(R) 推出F=T/R---——公式【4】 线速度(V)=2πR*每秒转速(n秒)=2πR*每分转速(n分)/60=πR*n分/30---——公式【5】 将公式【4】、【5】代入公式【3】得: P=F*V=T/R*πR*n分/30 =π/30*T*n分 -----P=功率单位W, T=转矩单位N.m, n分=每分钟转速单位转/分钟 如果将P的单位换成KW,那么就是如下公式: P*1000=π/30*T*n 30000/π*P=T*n 30000/3.1415926*P=T*n 9549.297*P=T*n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功率和转矩*转速之间有个9550的系数关系。。。 电动机转矩、转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由于电功率P=电压U*电流I,即 P=UI————公式【6】 由于公式【2】中的功率P的单位为kw,而电压U的单位是V,电流I的单位是A,而UI乘积的单位是V.A,即w,所以将公式【6】代入到公式【2】中时,UI需要除以1000以统一单位。 则: P=Tn/9550=UI/1000————公式【7】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公式(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1、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2乘以R V=IR W=V2/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2、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 之间的关系是: V=IR, N=IV=I*I*R,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 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 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 3、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P=I2R 4、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5、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电流功率换算

功率电流速算公式: 三相电机:2A/KW 三相电热设备:1.5A/KW 单相220V, 4.5A/KW 单相380V, 2.5A/KW 铜线、铝线截面积(mm2)型号系列: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 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铝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就是10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 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70和95平方都乘以2.5。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是室内,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I=P/(U*1.732)所以1000W的线电流应该是1.519A。 功率固定的情况下,电流的大小受电压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公式是I=P/U 当电压等于220V时,电流是4.545A,电压等于380V时,电流是2.63A,以上说的是指的单相的情况。380V三相的时候,公式是I=P/(U*1.732),电流大小是1.519A 三相电机的电流计算I= P/(1.732*380*0.75) 式中:P是三相功率(1.732是根号3) 380 是三相线电压(I是三相线电流) 0.75是功率因数,这里功率因数取的是0.75 ,如果功率因数取0.8或者0.9,计算电流还小。电机不是特别先进的都是按0.75计算。按10kW计算:I=10kW/(1.732*380*0.75) =10kW/493.62 =20.3 A 三相电机必须是三相电源,10KW电动机工作时,三根电源线上的工作电流都是20.3 A 实际电路计算的时候还要考虑使用系数,启动电流等因素来确定导线截面积、空开及空开整定电留。 三相电中,功率分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Φ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斜边是视在功率S。三相负荷中,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S2=P2+Q2S=√(P2+Q2) 视在功率S=1.732UI 有功功率P=1.732UIcosΦ无功功率Q=1.732UIsinΦ功率因数cosΦ=P/S 根号3,没有软件写不上,用1.732代替 系统图 Pe:额定功率Pj:计算有功功率Sj:计算视在功率Ij:计算电流Kx:同时系数cosφ:功率因数Pj=Kx*Pe Sj=Pj/cosφ单相供电时,Ij=Sj/Ue 三相供电时,Ij=Sj/√3Ue 电气系统图里的符号是有标准的 KM表示交流接触器 KA表示中间继电器, KT表示时间继电器;

单相、三相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单相、三相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相电压:三相电源中星型负载两端的电压称相电压。用UA、UB、UC 表示。 相电流:三相电源中流过每相负载的电流为相电流,用IAB、IBC、ICA 表示。 线电压:三相电源中,任意两根导线之间的电压为线电压,用UAB、UBC、UCA 表示。线电流:从电源引出的三根导线中的电流为线电流,用IA、IB、IC 表示。 如果是三相三线制,电压电流均采用两个互感器,按V/v接法,测量结果为线电压和线电流; 如果是三相四线制: 1、电压可采用V/v接法,电流必须采用Y/y接法,测量结果为线电压和线电流,线电流也等于相电流。 2、电压和电流均采用Y/y接法,测量结果为相电压和相电流,相电流也等于线电流。 Y/y接法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接在火线及零线之间,每个电压互感器二次输出接一个独立仪表。 每根火线穿过一个电流互感器,每个电流互感器二次输出接一个独立仪表。

电压V/v接法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接在火线之间,二次分别连接一个电压表,如需测量 另一个线电压,可将两个互感器的二次输出的n端连接在一起,a、b端连接第三个电压 表。 电流V/v接法时,两根火线分别穿过一个电流互感器,每个互感器的二次分 别接一个电流表,如需测量第三个线电流,可将两个的s2端连接在一起,与 两个互感器的s1端一起共三个端子,另外,将三个电流表的负端连在一起, 其它三个端子分别与上述三个端子连接在一起。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I=P/(U*1.732)所以1000W的线电流应该是1.519A。 功率固定的情况下,电流的大小受电压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公式是I=P/U 当电压等于220V时,电流是4.545A,电压等于380V时,电流是2.63A,以上说的是指的单相的情况。 380V三相的时候,公式是I=P/(U*1.732),电流大小是1.519A 三相电机的电流计算 I= P/(1.732*380*0.75) 式中: P是三相功率 (1.732是根号3) 380 是三相线电压 (I是三相线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