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2017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2017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 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

3的倍数有3、6、9、12、15、18……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0.368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5.26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25.3、0.23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4.33……3.1415926……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0.0333……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0.5656……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0.03333……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例如:

3.777……简写作0.5302302……简写作。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二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

2.543亿。

2.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

3.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345900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5万。省略4725097420亿后面的尾数约是47亿。

4.大小比较

1.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三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3×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6.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五)运算法则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运算顺序

1.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五应用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简单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解题步骤:

a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3 )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 )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2017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毕业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水平能力测试卷 一、填空。(25分) 1、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总高828米,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建筑物,总投资1495000000元,这个数读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元。 2、明年第二十届世界杯将在巴西举行,明年是( )年,全年有( )天。 3、5.05L=( )L ( )mL 2小时15分=( )分 4、( 9 )÷36=20:( )= 14 =( )(小数) =( )% 5、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每份长( )米。 6、3 8与0.8的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7、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3 5,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甲数比乙数少( )%。 8、小明在测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 分,语文和数学共得b 分,英语得( )分。 9、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25 )%。 10、一个3mm 长的零件画在图上是15c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并且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2、以一个直角边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圆锥 体,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3、 把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5分) 1、全校102名教师,到会100名,因此出勤率为100%。 ( ) 2、0是正数。 ( ) 3、甲比乙多25%,则乙比甲少20%。 ( )

2017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2017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全校学生数学期末考查及格率达一、二年级95%以上,三、四年级90%以上,五、六年级90%以上,全校优生率高于40%。 三、工作重点:

1、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课的教学质量。 3、切实作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档案。 4、通过城区“小教办”和学校教研等活动,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2016-2017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在小学阶段是一次重要的考试,需要家长和小朋友们格外重视。整理了2016-2017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书写(2分) 要求:①卷面整洁②字迹工整③行款整齐 二、填空(1-6小题每题1分,7-13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据科学家测算,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五十九亿八千零五十万千米,这个数写作( )千米,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千米。 2、15:( )=( )÷20 = 35 =( )% =( )折 3、7.5L=( )dm3 =( )cm3 1.2时=( )时( )分 4、有4个小朋友A、B、C、D,如果A比C轻,但比D重,而D比B重,那么4人中最重的是( )。 5、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t小时行驶( )千米。 6、圆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 )。 7、在313 、-3.3、33%、3.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两个数是( )和( )。 8、看图在( )内填上适当的字母。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如果用s表示它的侧面积,则字母公式为s =( ) 9、要使8x 是真分数,9x 是假分数,那么,x =( ) 10、如果a + 1 = b(a、b都是自然数,且不等于0),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1、把0.15:1.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2、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一共有( )种选送方案。 13、在下面的三个袋里任摸一个球 ① ② ③

(1)第( )袋里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25%。 (2)在第①个袋里增加( )个黑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80%。 (3)在第②个袋里增加( )个黑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 13 。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5分) 1、如果我发现一个长方体有四个面是正方形,那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2、假分数的倒数都比1小。 ( ) 3、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18 米。 ( ) 4、m =n×78 ,那么m和n成正比例。 ( ) 5、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2cm时,它画成的圆的半径为1cm。 ( )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把一根绳子截成二段,第一段占全长的 12 ,第二段长 45 米,两段绳子相比较( )。 ①第一段长②第二段长③两段一样长④无法确定 2、和奇数K相邻的两个奇数是( )。 ①K-1和K+1 ②K-1和K+3 ③K-2和K+2 ④K-3和K+3 3、小红做了一个圆柱和几个圆锥(如图,单位:cm),在圆柱①中装有13 的水,将 圆柱①中的水倒入第( )号圆锥中,正好倒满。 ① ② ③ ④ 4、在一个有40个学生的班级里选出一名同学任班长。选举结果如下表,下面( )图 表示了这一选举结果。 ① ② ③ ④ 5、美丰化工厂去年下半年用水量比上半年节约10%,__________,下半年用水多少吨?列式是:8000×(1-10%),题中应补充的数学信息是( )。 ①上半年用水8000吨②下半年用水8000吨③全年用水8000吨 6、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正确答案是( )。

2018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习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 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基础性)、(普及性) 和(发展性 )。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等四个学习领域。 7.“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8.教学活动是师生 (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 : 数学 (抽象) 的思想、数学 (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 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10.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 中。学生自己 ( 发现和提出问题 ) 是创新的基础 ; (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 是创新的核心 ; 归纳概括得到 ( 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 方法。 1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

2017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姓名:成绩: 一、口算。 7+13=12-6=19-8=13-7=12+5=14-6=11+0=16-5=11-3=10+5=15-9=11-5=14-7=16-6=7+8=12+4-9=10-5+8=9+7-2=11-5+3= 二、 “<”或“=”。 13-18-13 12-6 6 10 12-7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 4+()=13 15-()=8 10+()=10 ()-5=12 11-()=7 12+()=15 14-()=8 5+2=()- 6 四、夺红旗。 加油

五、你知道里面藏着的是“+”还是“-”吗? 153=12 75=12 137=6 116=5 145=9 127=19 六、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1 、()+()=() ()+()=() ()-()=() ()-()=() 2、 3 、7个 12个?个 = (个)(个)七、填表。 八、解决问题。 1、阿姨拿了16个,分给小朋友8个,阿姨还剩多少个? = (个) 19个14副()副 9

口答:阿姨 还剩( ) 个。 2、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现在只有9辆,开走了几辆? = (辆) 口答:开走了( )辆。 3、15本作业本分给小东和小华,小东分得8本,小华分得多少本? = (本) 口答:小华分得( )本。 4、一共有12个 。 (1)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 = (个) (2)花皮球有6个,白皮球有几个? = (个)

一年级数学质量过程监测题 一、口算。(52%) 8+6= 5+8= 12-9= 15-9= 5+7= 11-6= 10-5= 11-3= 14-7= 11-2= 12-8= 5+5= 3+9= 8-8= 16-7= 17-8= 17-6= 6+9= 12-6= 10-9= 9-8= 13-7= 13-3= 16-8= 7+7= 11-5= 6+6= 12-5= 6+4= 10+7= 17-10= 16-5= 17-9= 13-7= 14-8= 15-9= 10-10= 11-8= 10-0= 10+0= 9+5-7= 18-8-8= 15-6+3= 5+5+4= 15-5+8= 10-2+9= 7+8+4= 15-7-8= 18-9+7= 11-3+8= 6+4+5= 17-8-4= 小数一年级(二)第1页(共4页) 二、填空。(19%) 1、9与8的和是()。9与8的差是()。 2、5比12少(),12比7多()。

2017年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2017年双基竞赛数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1.66,1.6,1.7%和 4 3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差是 。 3. 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 元。 4. 甲比乙多20%,甲与乙的比是________. 5. 甲2小时做14个零件,乙做一个零件需 6 1 小时,丙每小时做8个零件,这三个人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是______. 6. 有4枚1元的硬币和8枚5角的硬币,现在要取4元钱去买一本杂志,共有______种取法。 7. 109+10099+1000999+……+100000000 99999999,这个算式结果的整数部分是______. 8. 如果ab=21,a ﹣b=4,(a ﹣b )2 =a 2 ﹣2ab+b 2 ,那么a 2 +b 2 +2= _________ 。 9. 已知图中△ABC 的每边长都是96cm ,用折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四个三角形,则线段CE 和CF 的长度之和为 _________ cm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 图中空白部分占正方形面积的______. 11. 小芳家住在一条胡同里,这条胡同的门牌号从1开始,依次排下去,如果除她家外,其余各家的门牌号数加起来,减去她家的门牌号数恰好等于60,那么,小芳家的门牌号是____。 12. 足球比赛10∶00开始,9∶30允许观众入场,但早有人来排队等候入场.从第一个观众来到时起,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如果开4个入场口,9∶45时就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6个入场口,9∶37就没有人排队,那么第一个观众到达的时间是9点_____分____秒.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孙爷爷今年a 岁,张伯伯今年(a -20)岁,过X 年后,他们相差( )岁。 A.20 B.X+20 C.X -20 D.23 2. 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 )条线段。 A.21 B.28 C.36 D.33 3. 用绳子测井的深度,四折而入,则余9米;把绳子剪去18米后,三折而入,则余12米,井深( )米。 A .18 B .21 C .27 D .30 4. 一根彩绳和A 、B 、C 三个钉子围成如图的三角形,如果 将三角形一角顶点处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 方形,则所钉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 A .7或15 B .16或15 C .7或15或16 D .无数个答案 (第4题图) 5. 随着通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某通讯公司的手机市话收费按原标准每分钟降低了a 元后,再次下调了25%,现在的收费标准是每分钟b 元,则原收费标准每分钟为( )元. A . b ﹣a B . b+a C . b+a D . b+a 6. 四个同样大小的圆柱拼成一个高为40厘米的大圆柱时,表面积减少了72平方厘米,原来小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 . 120 B . 360 C . 480 D . 720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6分) 1小数都比整数小。 ( ) 2. 甲数的 41等于乙数的6 1 ,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 ) 3, 任何一个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不变。 ( ) 4. 小红把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放在天平上,发现铁比棉花重。 ( ) 5. 2007年2月29日,小明在家开生日宴会。 ( ) 6. 开学前打扫教室,小明30分钟能打扫完毕;小芬却要50分钟才能打扫完毕。现在小明先打扫6分钟,然后小芬也来参加一起打扫,那么,还要15分钟就可以打扫完毕。 ( ) 四、想一想,算一算(共2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4分) (1)、3.2×1.25×0.25= (2)、42÷(12 +2 3 )= (3)、 43×52÷43×5 2 = (4)、91+198= 2、计算下列各式(能简算的请写出简算过程,每小题3分,共12分) (1)、911÷[5 2 32-(32.4-31×0.25)]×12 (2)、 +++…+ (3)、 第2页,试卷共4页 第1页,试卷共4页

2017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2018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试卷(一)

2017学年度英才教育小学毕业考试试卷 数 学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智慧之旅就要开始了!准备好了吗?本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计算部分(37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5分) 3.8+6.2= 8.1÷3×2= =?3311 5 568-198= 0.65÷1.3= =-3243 =÷831 =-?)6141(48 75×10%= =?+25 3 52 (二)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简算(18) (1) 745185485+÷? (2) ]23)45.025.1[(4.3?+÷ (3) 125)731(35÷-? (4) 11 8 )26134156(?-? (5) 138 7 131287÷+? (6)(42×29+71×42)÷35 (三)求未知数x (6分) (1) 314341=+x x (2)9 32:87:167=x (四)列式计算(8分)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甲数是4 1 ,乙数是多少? 2、甲数的 3 2 比乙数的25%多40,已知乙数是160,求甲数是多少? 3、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 4、120的20%比某数的5 4 少24,求某数? 二、操作部分(13分) 1.下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厘米,请按要求画图。 ⑴用数对表示点A 、B 的位置:A ( , );B ( , )。 ⑵将圆A 先向( )平移( )厘米,再向( )平移( )厘米就可以和圆B 重合。 ⑶以点P 为一个顶点,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等腰梯形。 2.某文化宫广场周围环境如右图所示: ⑴文化宫东面350米处,有一条商业街与人民路互相垂直。在图中画直线表示这条街,并标上:商业街。⑵体育馆在文化宫( )偏( )45°( )米处。⑶李小明以60米/分的速度从学校沿着人民路向东走,3分钟后他在文化宫( )面( )米处。 三、综合问题部分(20分) (一)我会填,相信聪明的你是最棒的!(1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教育文化]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1月4日,我们顶着风雪来到一小,参加为期一天的小学数学新课教材的网络培训活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座,让我们很系统很全面的学习了新课程教学,并给我们提出不少切合实际的要求和建议,为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给出有力的指导。 一、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刘丽老师细致直观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的要求,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认识图形中,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看得见的、立体的形状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平面图形就简单一些,容易把握。新教材在细节上也进行了完善如将各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计算方法呈现上的变化,穿插编排,互相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就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减缓坡度,一步一步带动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编排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在练习时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间的互相渗透。比如分类与统计这一单元,把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进而能够知道分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会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安排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收新知识。同时教辅材料后面提供的教学光盘,将课本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建议,方便了课堂教学。 二、体会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理解了编 第1 页共3 页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 “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

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 一单元)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 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 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 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 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 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 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

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 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 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2017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017年小学数学毕业试题01044

2017年小学生学业状况调研检测 六年级数学试题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这里是知识的蓝天,欢迎你这只勇敢的小鹰来尽情地展翅飞翔,我们相信,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飞得很高很高。 一、填空。(第2、3题每题2分,其余每个括号1分,共22分。) 1、国家体育馆鸟巢总投资额约为三^一亿三千二百六十万元,横线上的数 写作(),保留到亿位这个数是()。 2、0.0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8 升50毫升-()升 2 时15分=( 时 6.2吨=()吨( 。千克 15 3、3 :4=()=()-40=( )小数=()% 。 4、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2人请病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 是()。 5、把3米长钢筋锯成一样长的8段,每段占全长的(一)一,每段长(-^― 米' 如果锯断钢筋1次需2分钟,把这根钢筋锯成8段共需()分钟。 6、小红向北走100米,记作+100米,那么她向南走16米记作()米。 7、把4个棱长是6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小的长方体,这个长方 体的表面积是()平方米,体积是()立方米。 8、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1500000,A、B两地实际距离是180千米,在地图上 应画()厘米。 9、如果3a=4b(a、b都不为0),那么a和b()比例。当b=0.6时,a=() 10、黑珠、白珠一共有67颗,把它们按黑、白、白、白的顺序穿成一串,这串 珠子的最后一颗是()珠,这种颜色的珠子一共有()颗。 11、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 : 6,这个 班有男生()人,女生()人。 1 3 12、小红5小时行8千米,她每小时行()千米,行1千米要用()小时。 二、判断(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2017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 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

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精编】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53×7表示: 求7个53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5 3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53×61表示: 求53的6 1是多少? 9 ×61表示: 求9的6 1是多少? A ×61表示: 求a 的6 1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

2017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29分) 1.根据统计,2014年末我国总人口约为1450720000人。横线上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人,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亿人。 2.6 1时=( )分 1.5公顷=( )平方米 3.2吨︰8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把一个底面直径是4厘米, 高是3厘米的圆柱形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本科技书原价是40元,打八折后是( )元,比原来便宜( )元。 6.A 和B 是两个非0自然数,如果B=8A ,则B 与8的最大公因数是( ),A 与B 最小公倍数是( ),A 和B 成( )比例。 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把一个高6分米的圆柱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9.在右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5 4千克。 10.有5包不同品牌的奶糖各4千克,从每种奶糖中各取出 41,混合在一起,重新包装成一袋。这袋奶糖重( )千克,占原有奶糖总千克数的 ()() 。 11.如右表,如果x 和y 成正比例,空格中的数是( )。 如果x 和y 成反比例,空格中的数是( )。 12.一件羊毛衫的现价是200元,比原来降低了50元,降低了( )%。 13.小明在一个正方形方阵中,无论从方阵的哪一边看,他的位置都能用数对(5,5)表示,这个方阵共有( )人。

14.扬州电信公司固定电话本地话费标准如下:通话时间在3分钟之内(含3分钟) 共收费0.2元,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上,超过的部分每分钟收费0.1元。星期日小明给外婆打了10分钟电话,应交话费( )元。 15.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那么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6.观察算式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找规律填空。 1 1+3=4 1+3+5=9 1+3+5+7=16 (1)从1起,连续20个奇数的和是( )。 (2)从1起,连续n 个奇数的和是( )。 二、选择(10分) 1.有四组小棒,每组三根,知道了它们的长度,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 ①2cm 、5cm 、4cm ②4cm 、2cm 、2cm ③5cm 、4cm 、3cm ④9cm 、6cm 、5cm 2.下面的4个正方体,( )展开后如下右图 3.如右图,王大叔家养鹅360只,那么养鸡是( )只。 ①1000 ②2000 ③ 640 ④500 4.一个半圆,半径为r ,直径为d ,这个半圆的周长是( )。 ① π d÷2 ② π r+d ③ (π d+d)÷2 ④ π r+r 5.如右图,两个正方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比是3︰1,空白部分的面积比是( ) ① 6︰1 ② 9︰1 ③ 12︰1 ④ 15︰1 三、计算(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0分) 鸡 鸭32% 鹅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