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练习册主观题重点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册主观题重点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册主观题重点答案

1.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他们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样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才是社会属性。

3.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的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具有的充当一切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储藏手段,是指货币具有的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一般代表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具有的清偿债务、工资、利息、租金等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的在国际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4.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另一种商品起着等价物的作用。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与之相交换的商品上,这一系列商品就是特殊等价物。③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统一表现在某一种与它们相交换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④货币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这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从价值形式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既不是聪明人的发明,也不是人们协商的产物,而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有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在流通时充当交换媒介时价格是商品价值货币的表现形式

3.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储藏起来

4.支付手段货币用于单方面的支付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10.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之后,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创造了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商品,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价值增殖发生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全部过程都符合价值规律,即资本家购买或出售商品都是以价值为基础。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1.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价值和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在消费过程中也就是劳动者劳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剩余价值。它的价值是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自身,维持家属,受教育和训练)。它的大小由生产和再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不像其他商品那样逐渐消失,而是重新被创造出来。

12.当代资本主义工资形式的发展,对提高劳动报酬的启示

1.激励工资

是员工工资中根据其努力和贡献多少获得的报酬。总体上体现了员工对企业剩余的部分所有。分为投入激励和产出激励。

2.股权分享

股票期权计划,送股和购股,信托式利润分享。

13.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⑴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⑵相对过剩人口之所以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这是因为:在资本积累中,一方面,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总资本中不变资本部分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可变资本部分所占比重日益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也相对减少,在有些生产部门或企业甚至绝对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机器的广泛使用,女工、童工被大量使用,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和一部分中小资本家加入雇佣劳动者的队伍,劳动力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因而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两个相反方面发展的结果,就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⑶相对过剩人口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①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的产业后备军,使资本主义生产在其发展的周期阶段中,随时可以调节和满足不同阶段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⑷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它的存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得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会去真正去消灭失业人口。因此,要彻底消灭失业现象,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16.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

l)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而必须按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这就是说,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顺利地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职能形式的转换。

3)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上述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一方面,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相继转化的前提,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另一方面,并存性又是由相继转化引起的(是相继转化的结果),没有时间上的继起性,也就没有空间上的并存性。这表明,产业资本的正常循环,不仅要使产业资本同时处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并且要同时进行三种形式的循环,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18.固流与不可的区别

①划分的依据不同。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依据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②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③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④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⑤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包括企业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而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只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既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对象,也包括劳动力。这就是说,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可变资本则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19.比较固定资本磨损的两种形式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有形磨损也称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及自然力作用而形成的磨损。有形磨损与价值规律无关,而与自然规律有关。

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包括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明高性能新设备而使原固定资本贬值。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与价值规律有关。

20.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①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

②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2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特点

首先,危机频繁,再生产周期缩短。

其次,相比于二战前,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有所减轻。

再次,世界经济危机同期性日趋明显。

最后,再生产周期的各阶段发生了一定的变形:

①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差别缩小,尤其是萧条与复苏两

个阶段没有明显的差别

②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生产在高涨和危机阶段波动幅

度有所降低

③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现象贯穿于周期各阶段。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1.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2.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3.加深对劳动人民的危害,激化阶级矛盾

4.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26.资本周转基本要点?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哪些借鉴意义?

要点:1.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资本周转及其与资本循环的关系(2)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的

中心问题是资本周转速度。所谓资本周转速度

就是指预付资本运动的快慢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厂

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

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

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

部分生产资本。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预付资本总周转的计

算公式(2)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二是固定资

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4.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5.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企业:资本周转是资本运营的关键,企业的生死存亡取决于资本周转的速度和效率.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主要停留在物资流动的初级层次,还存在诸如业务管理分散、物流环节不合理、物流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企业要提高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从观念、组织结构、信息化、环节整合、联盟等方面入手,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 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自行增值"(见<资本论>第二卷P174).资本周转即资本不断地、反复地循环运动,对于企业,特别是资本规模小的企业,资本周转的效率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差异化、市场集中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对于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7.经济危机实质根源。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能消除经济危机吗?为什么?

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

隔若干年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⑶这一基本矛盾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经济表现:①资本主

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②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不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实质是运用经济手段改变市场环境,调节消费者与投资者的经济行为,从而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造成的生产与消费的矛

盾。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这一基本矛盾集中体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经济危机,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宏观调控是人为地刺激消费与投资,只是缓和了矛盾,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能改变剩余价值生产这一实质所产生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而且为下次危机爆发准备条件,因而,不可能根本消除经济的衰退与危机。

28.成本价格,意义

是指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价格,是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的补偿价值。亦称“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

意义:成本价格是资本家之间彼此竞争的基础。其他条件相同,资本家在竞争中能否取胜,就在于能否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商品的售价去占领市场。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规定的。只要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成本价格,他就能获得利润。在资本家看来,成本价格似乎就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内在价值,而剩余价值似乎不是商品的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倒是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它的价值的余额;从而,剩余价值似乎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然后通过商品出售而得到实现的,倒好象是在流通过程中从商品的出售本身产生出来的,这显然是一种颠倒。

成本价格的高低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强弱。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成本价格愈低,竞争能力就越强,便愈有可能击败竞争对手,占领较大市场。为此,资本家竞相采用先进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不断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超额利润

29.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内容,原因

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平均利润率随着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

原因:是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家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下,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必然导致各个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普遍提高。

30. 平均利润率形成。规律对市场经济作用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利润率不同,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一定量的资本根据平均利

润率获得的利润是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作用:

31.利润率,影响因素。增加利润的途径,在经管的作用

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

2.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

3.第一,提高企业利润率降低成本,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

况下,产品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第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产量

4.作用

32.对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理解

(1)这一规律产生的条件和二重表现。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这个规律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马克思指出,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其根源在于以剩余价值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个别资本为追逐较高利润所采用的方法,归根到底成为促使一般利润率下降的手段。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利润率的下降和绝对利润量的增加是同时发生和同一些原因引起的。在实际的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总资本的不断扩大,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会增长,资本所支配的劳动军会扩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会提高,从而资本所榨取的利润绝对量也必然会增加。

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增长同时产生于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积累规律在利润领域中所引起的两重结果。所以,利润率下降规律是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和绝对利润量的同时增加的“二重性的规律”。

(2)对这一规律起反作用的因素。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利润率的下降只是一种趋向,因为同时还有阻碍它下降的多种因素。这就是说,引起利润率下降的同一些原因,又会产生反作用,阻碍、延缓并且部分地抵消这种下降的趋势。起反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变得便宜;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劳动力价格便宜;对外贸易的发展;股份资本的增加,它们只作为生息资本来使用,不参加一般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等等。

(3)这一规律作用的后果和意义。

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包含着利润率趋于下降和绝对利润量趋于增加的矛盾。这一规律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更加尖锐。这些矛盾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在人口过剩同时存在的资本过剩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尖锐。经济危机是这些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也是这些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所有这一切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有限的、相对的、历史的生产方式。

33.地租含义

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34.级差地租联系区别

联系:Ⅱ是Ⅰ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Ⅰ是Ⅱ的基础和前提。实体都是超额利润,都是以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为基础确定的,并且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区别:1.形成条件不同,Ⅰ是粗放,Ⅱ是集约

2. 对它们的占有不同。Ⅰ是被土地所有者占有,Ⅱ

约期内为农业资本家所有,期满转入土地所有者

35.借贷资本特点

1.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转化为资本的货币具有双重的使用价值,作为货币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和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

2. 借贷资本是一种财产资本,与职能货币相对立。

3.特殊运动方式,是最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借贷利息不过是职能资本家作为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态

36.银行利润来源与实质

1.银行利润是银行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其差额扣除银

行经营、管理费用和职工工资后的余额,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实质:银行利润来自于银行的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

而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反映了银行资本家凭借银行雇员的剩余劳动占有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37.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的关系

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性表现在: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必然要以它所表现的实体资本为基础。实体资本的基础作用表现在:首先,实体资本的运动状况决定虚拟资本的运行状况,证券发行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证券投资者的收益。其次,实体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发行规模,社会再生产规模决定着证券投资规模。再次,实体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着虚拟

资本的周期波动。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和影响:

第一,虚拟资本与现实货币资本都是实体资本循环运动的起点,从而影响实体资本运用的过程和规模。第二,虚拟资本的流向影响着实体资本的分配比例和结构。

第三,虚拟资本扩大了实体资本的活动范围。

矛盾性表现在: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制副本,但其价格却不是实体资本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

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会与实体资本价值变动相背离,其价格不随实体资本价值变动而变动,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注意:虚拟资本不等于虚无资本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产物,对商品经济已经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首先,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使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约束被缓解。其次,虚拟资本导致财富虚拟化,加快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进程。

38.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一方面,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水平、结构和规模决定虚拟经济发展的状况,虚拟经济应该适应而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盲目发展,过度膨胀;另一方面,虚拟经济也不是被动地决定于实体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反作用,并表现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

虚对实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可以通过资产价

格的信息功能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投

资业绩的优劣,使虚拟资本可以迅速从效

益低的领域流向效益高的领域,促进优良

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对资源进行重新分

配和重组,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

(二)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金融工具吸收

社会闲散资金,满足其进一步发展之需。

由于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的拓宽、融资技

术的提高、融资成本的下降,使储蓄转化

为投资的渠道更通畅、更便捷,为实体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

(三)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提供多种投资工

具,有利于投资者建立投资组合来分散风

险。使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进行重新配

置。

虚对实的消极作用:

(1)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加大实体经济动荡的

可能性。虚拟经济若以膨胀的信用形态进

入生产或服务系统,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

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那些与实体经济没有

直接联系的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使得

虚拟资本交易的利润和风险成倍增加,在

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心理影响下易造

成投机猖獗,谋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会使微

观经济主体陷入流动性困境,带来经济动

荡甚至是陷入经济危机。

(2)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

由于虚拟经济的价格形成更多会受到人

们心理预期的影响,如果出现对虚拟资本

过高的预期,使其价格脱离自身的价值基

础,从而会导致实体经济中大多数商品的

价格也脱离其价值上涨,形成虚假的经济

繁荣。

(3)而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提高利率又会使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一旦泡沫破灭爆

发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支出

紧缩,总需求极度萎缩,将造成宏观经济

的持续衰退。

3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特征

1.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竞争比较激烈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但还不成熟,生

产力没得到全面发展,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绝对剩余

价值生产,劳资矛盾激化公开化。

3.国际关系极端不平等,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局限于单

一的国际商品贸易形态。

4.自由主义思潮处于经济社会的主流,反对国家干预。

40.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

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

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

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

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

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

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

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

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

展开激烈的竞争。

4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的特征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其次,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还有,资本家对利润的疯狂追逐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

动力,个人对私利的追求是资本主义不可或缺对成分。42.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发展1)生产力要素的迅速增长带动了社会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

2)科技和教育成为生产力告诉发展的关键因素

3)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其主要的表

现形式就是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分工与协作

体系

(2)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1)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仍然存在的同时,

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层。

2)由于劳动的资本化与资本的社会化,各国的企

业制度和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3)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对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进行

了调整。

(3)上层建筑发生了深刻变动

1)资本主义国家大大加强了经济生活的调节,国

家的作用得到了强调。

2)新自由主义理论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逐渐成

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43.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1)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占绝对优势。

2)资本家集团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首先,资

本家中的一些大家族仍然掌握巨大的经济权力;

其次,在股权分散化条件下,资本家集团依然掌

握占绝对优势的股票份额。最后,企业高级管理

团队对企业德的控制同样是资本家集团的控制。

(2)贫富两极分化仍然是资本主义难以治愈的痼疾1)真实财富和账面财富之间的矛盾

2)现有需求和潜在供给规模之间的紧张关系

3)被社会所排斥的群体与那些收获了巨额财富的

集团之间的矛盾

(3)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

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44.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1.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2.是世界经济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统一。

3.是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过程

4.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依附深化的过

程(掌握先进技术,控制金融市场,主导国际规

则)

45.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有利影响

1.提高了全球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为后进国家发展提供了机遇。

3.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稳

定。

46.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1.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2. 的不平衡

3.影响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4.威胁落后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加剧了国际经济关系的

不平等

5.加剧了各国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成为全

球社会问题频发的重要根源

47.中国应采取的策略

1.通过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融入全球化

2.弥补资本不足,引进外资

3.通过资本要素流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4.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解释概念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包括体

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

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3.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

4.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

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5.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人

们之间经济关系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6.货币: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就是货币

7.价格: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

化形式

8.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

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9.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

10.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

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1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

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2.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

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

1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

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4.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

自身增殖的价值

15.产业资本: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

16.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

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17.资本周转:资本必须在运动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增殖,这

种运动不能孤立地循环一次便停下来,而必须持续不断地周期性地进行。这样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周转。18.固定资本: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

耐用的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

部分。

19.流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

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

20.有形磨损:又称实物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

的过程在所发生的实体上的磨损或损失。

21.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

起的资本价值上的贬值,又叫精神损耗。

22.折旧:是指固定资本按照其磨损程度而逐渐转移到

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的实物更新。

2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

本的平均周转。

24.个别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各自独立发挥职能作

用的资本,是资本中一个独立的、赋有个体生命的部分。

25.社会资本:是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的,相互

联系,互相制约的全社会个别资本的总和

26.社会总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为物质资

料的总和。

27.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

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8.扩大再生产:是指剩余产品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从而

使生产过程比原有规模更大的再生产。

29.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

社会再生产各部门结果比例失调而引起的周期性发生的经济秩序的动荡与混乱。

30.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之和(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价格,是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的补偿价值。亦称“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

31.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

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32.生产价格:就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

构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33.平均利润率:就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

本的比率。

34.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

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

35.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所获得的利润。商业利润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6.纯粹流通费用:实现由货币到商品或由商品到货币

的形态转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即纯粹同商品买卖行为相联系所引起的费用,它包括广告推销费、通讯费、商业雇员的工资和商店的其他开支。37.地租:是土地租用者因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

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者在经济上的实现。

38.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在面积相等的土地上,由

于土地的生产率差异而形成的,由农产品个别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形式。

39.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

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实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即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40.土地价格:是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

地所有权所获得的收入,是买卖土地的价格

41.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从事商品购销活动

中采用赊销活预付货款的方式而产生的信用。42.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

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43.虚拟资本:是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

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按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44.实体资本:直接投入到实际的生产过程的货币资本,商

品资本和生产资本。

45.借贷资本: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出的货币资本。

46.银行利润:资本家经营银行所获得的利润

47.股票价格:指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

4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

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49.金融资本: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

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

50.金融寡头: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

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51.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

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52.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各类生产

要素越出国界,相对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日益融入全球经济整体的过程。

53.跨国公司: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从

事跨国生产和经营的国际垄断企业

54.经济区域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

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55.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

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56.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国际

经济关系以及各种国际经济体系与制度的总和,是使世界经济作为有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整体进行有规律地发展与变化的运行机制。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一、是非题 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6、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产品生产。(×) 7、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 8、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9、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历史阶段。(√) 10、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 14、凡是能交换的东西都有价值。(×) 15、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6、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7、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18、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19、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违背了价值规律。(√) 20、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 2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2、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 23、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24、商品流通过程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总量。(√) 27、信用制度并没有节省流通费用。(×) 28、在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是绵羊。(×) 29、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它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 31、超额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2、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 3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 34、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5、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 36、利息率通常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38、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39、资本与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作为流通手段。(×) 40、整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降低。(√) 4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42、股份公司的形成属于资本积聚性质。(×) 4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44、W’-G’是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45、G-W…P…W’-G’表示的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46、P-W’-G’?G-W-P表示的是生产资本的循环。(√)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年剩余价值率是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 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 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 (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 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促进社会发展; 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 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 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6.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7.下列项目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 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 8.就某公共物品而言,该物品的(A)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9.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 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10.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1.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B.交易成本很高C.交易价格很低D.交易价格很高12.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 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 13.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