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韩正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梦”的具体目标,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看的是水平、质量、结构、效益,要的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小康。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上海服务国家战略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作出的贡献。

韩正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其根本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上海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以自贸区建设为重点,推进一系列改革,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利益调整,我们要始终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部署,保持定力,不断向前推进。

韩正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进行了全面部署,上海要按照中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实践,稳妥有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分类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韩正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全面树立党纪严于国法的意识。从严管党治党,核心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要求、从严管理,高度重视面向未来的制度建设。我们的事业越发展、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越严,没有最严、只有更严。这是形势的要求、人民群众的要求,事关民心、事关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认识把握“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对于促进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大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跨越,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加速,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思考、新要求、新部署,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总遵循。“四个全面”的总源头是党的十八大精神

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含义和逻辑联系,必须知晓“四个全面”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的。其实,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已提出,党的十八大综观国际国内大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了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和时间节点,提出确保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个“全面”,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是“姊妹篇”,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的两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第四个“全面”,即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经验和体会时,立足从严治党,对今后党的建设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是“四个全面”的总出处、总源头、总背景。了解了这点,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含义和逻辑联系。

“四个全面”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其基本内涵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个全面”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个全面”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四个方面构成了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中的中枢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枢目标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枢目标的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枢目标的控制系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目的是使党坚强起来,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前三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支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四者环环相扣,互相嵌入。

不仅如此,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涵盖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全面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互促进。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只有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逻辑联系,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

正确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四个全面”的形成和习近平对“四个全面”的新论述、新拓展、新贡献。那么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是需要我们加以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的。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对此做了简明而透彻的分析。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这就是说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进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从习近平的这段重要论述,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全面小康、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着眼于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既是当今世界潮流,又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因为它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强调: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既是驱动力,又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又是精神状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主题,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历史实践。党的十八大就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结合起来加以论述的。还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只有把全面深化改

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说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为什么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常态下推动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支撑、基本保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因此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辩证统一的。在党中央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和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做到习近平所要求的,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蓝图。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前已论及,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政治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共识、凝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