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控制第二章习题答案

最优控制第二章习题答案
最优控制第二章习题答案

1. 求使得2()ln f x x x =-最小的x 值。 解:'1()20f x x x =-=

求得可能的极值点是x = "21()2f x x =--

恒小于0. 所以使得2()ln f x x x =-最小的x

2. 求使221122

()10124f X x x x x =---为极值的极值点x 。 解:12'12'1220120

1280

x x f x x f x x =--==--=由上述两个方程得出的可能极值点为[]***12,0,0T T X x x ??==??

二阶导数矩阵为

*"20,1212,8X f --??=??--??

用塞尔维斯特判据来检验,有

200-<, 20,12det 16012,8--??=>??--??

故*"X f 为负定,在[]*0,0T X =处,()f X 为极大。

3求.使222123121323()55484f X x x x x x x x x x =+++--为极值的极值点x 。

解:123'123'

213'31210480

244010840

x x x f x x x f x x x f x x x =+-==+-==--=由上述三个方程得出的可能极值点为 []****123,,0,0,0T T

X x x x ??==?? 二阶导数矩阵为

*"10,4,84,2,48,4,10X f -????=-????--??

用塞尔维斯特判据来检验,有

100> 10,4det 04,2??>????10,4,8det 4,2,4808,4,10-????-=>????--??

故*"X f 为正定,在[]*0,0,0T

X =处,()f X 为极小。

4.求使2212min ()45,f X x x =+且12()2360g X x x =+-=。

解:作拉格朗日函数

12221212(,)()()45(236)L x x f X g X x x x x λλ=+=+++-

极值的必要条件 11

22

1282010302360L x x L x x L x x λλλ

?=+=??=+=??=+-=?联立求解上面三个方程可得307λ=- 可能的极值点坐标为11514x =,297

x = 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判断极小值存在且是唯一的。

2212min ()45f X x x =+=907

5.求原点到曲线23(1)0y x --=的距离为最小。

解:设原点到曲线上任意一点(,)x y 距离的平方为22(,)f x y x y =+,作拉格朗日函数 极值的必要条件为

22323(1)0220(1)0L x x x

L y y y

L y x λλλ

?=--=??=+=??=--=?联立求解上面三个方程可得1λ=-

可能的极值点坐标为(,,)((2/3+1/3(,,)((2/3+1/31/9(,,)((2/3-1/3(42(,,)((2/3-1/31/9(42(,)((2/3+1/3(,x y x y x y x y x y x λλλλ=?=-?=?+=-?+=?

经验证可得此极小点为

)((2/3+1/31/9y =-?

2223(,)(,)(,)

(1)L x y f x y g x y x y y x λλ=+??=++--??

6.

求函数极值()f X =22123()1x x x --= 解:作拉格朗日函数

12322123(,,)()()[()1]L x x x f X g X x x x λλ=+=---极值的必要条件为

122221123121

1222221231221222231233322123()2()0()2()0()20

()10L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L x x x λλλλ

---?=+++-=??=++--=??=++-=??=---=?联立求解上面四个方程可得

可能的极值点坐标为123123123(,,,)(4,1/2,1/2,0)

(,,,)(4,1/2,1/2,0)(,,,)(1/2,0,0,)

x x x x x x x x x i i λλλ=-=--=-

7.在第一象限内作椭球面222

2221x y z a b c ++=的切平面,使切平面与三坐标面所围成的四面体体积最小,求切点的坐标。

解:设切点为000(,,)x y z ,则222

2221x y z a b c ++=在000(,,)x y z 处的法向量是000222222(,,)x y z a b c

0000022)()()0y z x x y y z z b c -+-+-=设切平面在三坐标轴的截距为,,l m n

00y z 0==令得:000000222()(0)(0)0x y z l x y z a b c -+-+-=解得0l x =同理可证00,m y n z == 而000111*23616v lm n lmn x y z =

==于是问题变成了16v xyz =在2222221x y z a b c

++=条件极值问题。 作拉格朗日函数222

2221(,,)(1)6x y z L x y z xyz a b c

λ=+++-极值的必要条件为

222222

22212061206120610L x yz x a L y xz y b L z xy z c

L x y z a b c λλλλ?=+=??=+=??=+=??=++-=?联立求解上面四个方程可得222

222x y z a b c ==

z =

y =

x =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 何时选用顺序表,何时选用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合适? 各自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性质来选择顺序表或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基于空间的考虑。当要求存储的线性表长度变化不大,易于事先确定其大小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宜采用顺序表;反之,当线性表长度变化大,难以估计其存储规模时,采用动态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为好。 2. 基于时间的考虑。若线性表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查找,很少做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采用顺序表做存储结构为宜;反之,若需要对线性表进行频繁地插入或删除等的操作时,宜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并且,若链表的插入和删除主要发生在表的首尾两端,则采用尾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为宜。 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 线性表元素的读写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链表的主要优点: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 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 3 在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多少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2 个结点。删除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1)/2个结点。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顺序表的长度n以及需插入或删除的位置i °i 越接近n 则所需移动的结点数越少。 4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有序? 如有序,则有序性体现于何处?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一定要在物理上是相邻的? 顺序表的有序性又如何理解? 有序。有序性体现在通过指针数据元素有序的相连。物理上不一定要相邻。顺序表的有序不仅体现在逻辑结构上有序,而且在物理结构(储存结构)也有序。 5 设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L中并使L仍是递增有序表。因已知顺 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所以只要从顺序表终端结点(设为i位置元素)开始向前 寻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后插入该位置即可。 在寻找过程中,由于大于x 的元素都应放在x 之后,所以可边寻找,边后移元素,当找到

第二章 部分习题参考标准答案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2 何时选用顺序表,何时选用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合适? 各自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性质来选择顺序表或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基于空间的考虑。当要求存储的线性表长度变化不大,易于事先确定其大小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宜采用顺序表;反之,当线性表长度变化大,难以估计其存储规模时,采用动态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为好。 2.基于时间的考虑。若线性表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查找,很少做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采用顺序表做存储结构为宜;反之,若需要对线性表进行频繁地插入或删除等的操作时,宜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并且,若链表的插入和删除主要发生在表的首尾两端,则采用尾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为宜。 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 ;线性表元素的读写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链表的主要优点: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 3 在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多少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2个结点。删除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1)/2个结点。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顺序表的长度n以及需插入或删除的位置i。i 越接近n则所需移动的结点数越少。 4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有序? 如有序,则有序性体现于何处?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一定要在物理上是相邻的? 顺序表的有序性又如何理解? 有序。有序性体现在通过指针数据元素有序的相连。物理上不一定要相邻。顺序表的有序不仅体现在逻辑结构上有序,而且在物理结构(储存结构)也有序。 5 设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L中并使L仍是递增有序表。 因已知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所以只要从顺序表终端结点(设为i位置元素)开始向前寻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后插入该位置即可。

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第二章 集成门电路 一、填空 1、由TTL 门组成的电路如图7.1-2所示,已知它们的输入短路电流为I is =1.6mA ,高电平输入漏电流I iH =40μA 。试问:当A=B=1时,G 1的 电流(拉,灌)为 ;A=0时,G 1的 电流(拉,灌)为 。 3 G A B 图1 2、TTL 门电路输入端悬空时,应视为 ;(高电平,低电平,不定)此时如用万用表测量其电压,读数约为 (3.5V ,0V ,1.4V )。 3、集电极开路门(OC 门)在使用时须在 之间接一电阻(输出与地,输出与输入,输出与电源)。 4、CMOS 门电路的特点:静态功耗 (很大,极低);而动态功耗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而 (增加,减小,不变);输入电阻 (很大,很小);噪声容限 (高,低,等)于TTL 门。 二、 图 2各电路中凡是能实现非功能的要打对号,否则打×。图2-1为TTL 门电路,图 2-2为CMOS 门电路。 A 图2-1 A A V 图2-2 三、 要实现图3中各TTL 门电路输出端所示的逻辑关系各门电路的接法是否正确?如不 正确,请予更正。

C B A C B A F ??= A B AB =A B CD AB F +=X X B X A F += 图3 四、图4中G 1为TTL 三态门,G 2为TTL 与非门,万用表的内阻20k Ω/V ,量程5V 。当 C=1或C=0以及S 通或断等不同情况下,U 01和U 02的电位各是多少? 图4 五、由CMOS 传输门和反相器构成的电路如图5(a )所示,试画出在图5(b )波形作用下的输出u o 的波形(u i1=10V u i2=5V ) t t 图5(a ) (b) C S 通S 断11U O1=U O2=U O1=U O2= 00 U O1=U O2= U O1=U O2= U O2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光纤和光缆 1.光纤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何作用? 答:光纤是由折射率较高的纤芯、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和外面的涂覆层组成的。纤芯和包层是为满足导光的要求;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的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柔韧性。 2.光纤是如何分类的?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是如何表示的? 答:(1)按照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光纤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按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量,可以将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可以将光纤分为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按照ITU-T 关于光纤类型的建议,可以将光纤分为G.651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G.654光纤(截止波长光纤)和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纤;按套塑(二次涂覆层)可以将光纤分为松套光纤和紧套光纤。 (2)阶跃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 2 1?? ?≥<=a r n a r n r n 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 212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Java语言与WWW技术》课程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2编写一个Java Application的例子,能在屏幕上输出“Welcome to Java World!”。 解答:参考源程序:MyJavaExcercise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MyJavaExcercise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Welcome to Java World!"); } end of main method } end of class 2-3编写一个Java Applet程序的例子,使之能够在浏览器中显示“Welcome to Java Applet World!”的字符串信息。 解答:源程序:MyJavaExcerciseApplet.java import java.awt.Graphics; import java.applet.Applet; public class MyJavaExcerciseApplet extends 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String("Welcome to Java Applet World!", 10 , 20); }//end of paint method }//end of class 2-4如何编写一个HTML文件,将2-3题中生成的Applet字节码嵌入其中,并用WWW浏览器观看这个HTML文件规定的页面。 解答:源程序:MyAppletInclude.html < /APPLET > 2-5参考教材中的例2-5,编写一个Applet,其中包括一个标签对象myLabel,利用这个标签对象输出信息“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 import java.applet.*;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public class AppletLabelOutput extends Applet { Label myLabel;

电工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其节点数、支路数、回路数及网孔数分别为( C )。 A、2、5、3、3 B、3、6、4、6 C、2、4、6、3 2、如图所示,I=( B )A。 A、2 B、7 C、5 D、6 3、如图所示,E=( B )V。 A、3 B、4 C、—4 D、—3 4、如图所示电路中,I1和I2的关系为( C )。 A、I1I2 C、I1=I2 D、不确定 5、如图所示,求I1和I2的大小。

解:对于左边节点: I1=10+3+5=18A 对于右边节点: I2=10+2-5=7A 6、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依据是(D ) A.欧姆定律 B.全电流定律 C.法拉第定律 D.电荷守恒定 7、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C ) A.有等效变换关系 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 D.无法判定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在电路节点处,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设定。 B.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扩展应用于任意假定的封闭面。 C.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应用于任意闭合路径。 D.∑I=0式中各电流的正负号与事先任意假定的各支路电流方向无关 9、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中,其内阻与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的正确连接关系是(C) A.理想电压源与内阻串联,理想电流源与内阻串联 B.理想电压源与内阻并联,理想电流源与内阻串联

C.理想电压源与内阻串联,理想电流源与内阻并联 D.理想电压源与内阻并联,理想电流源与内阻并联 10、79.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是不能等效变换的 B.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等效变换后内部是不等效的 C.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等效变换后外部是不等效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 1、不能用电阻串、并联化简的电路称为__复杂电路_______。 2、电路中的_____每一分支_______称为支路,____3条或3条以上支路___所汇成的交点称为节点,电路中__________闭合的电路______________都称为回路。 3、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称为_____________基尔霍夫电流定律_____________,其内容是:________任一时刻,对于电路中任意某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恒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数学表达式为:_∑i 入=∑i 出。 4、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为__基尔霍夫电压定律_,其内容是__任一时刻,对于电路中任一回路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_,数学表达式:________∑u=0_________。 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入)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6、等效电路的电阻R0是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理想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1200kg.m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Z=0,Z=25m,u≈0,u≈0,P =P ∴H=Z+∑H=25+∑H ∑H=(λ×l/d×u/2g)×1.25 u=V/A=25/(3600×0.785×(0.07 5)) =1.573m.s ∑H=(0.03×120/0.075×1.573/(2×9.81)×1.25 =7.567m盐水柱 H=25+7.567=32.567m N=Q Hρ/102=25×32.567×120 0/

(3600×102) =2.66kw N轴=N/η=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 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u=10/(3600×0.785×0.05)=1.415[m.s-1] Σhf =λ[Σ(l+le )/d](u2/2)

DS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线性表 2.1 填空题 (1)一半插入或删除的位置 (2)静态动态 (3)一定不一定 (4)头指针头结点的next 前一个元素的next 2.2 选择题 (1)A (2) DA GKHDA EL IAF IFA(IDA) (3)D (4)D (5) D 2.3 头指针:在带头结点的链表中,头指针存储头结点的地址;在不带头结点的链表中,头指针存放第一个元素结点的地址; 头结点:为了操作方便,在第一个元素结点前申请一个结点,其指针域存放第一个元素结点的地址,数据域可以什么都不放; 首元素结点:第一个元素的结点。 2.4已知顺序表L递增有序,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void InserList(SeqList *L,ElemType x) { int i=L->last; if(L->last>=MAXSIZE-1) return FALSE; //顺序表已满 while(i>=0 && L->elem[i]>x) { L->elem[i+1]=L->elem[i]; i--; } L->elem[i+1]=x; L->last++; } 2.5 删除顺序表中从i开始的k个元素 int DelList(SeqList *L,int i,int k) { int j,l; if(i<=0||i>L->last) {printf("The Initial Position is Error!"); return 0;} if(k<=0) return 1; /*No Need to Delete*/ if(i+k-2>=L->last) L->last=L->last-k; /*modify the length*/

最新第二章习题及答案资料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0,=25m,u,u,= ∴=+=25+ =(λ×l/d×ug)×1.25 u=V/A=25/(3600×0.785×(0.07 5)) = =((2×9.81)×1.25 =7.567m盐水柱 =25+7.567=32.567m ==25×32.567×120 0/(3600×102) =2.66kw N轴==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 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1] Σhf =λ[Σ(l+le )/d](u2/2) =0.03×(50/0.05)(1.4152/2)=30.03 - 2 W=Z2g+Σhf 1 - H需要=W/g=128.13/9.81=13.06[m] 而H泵=18.92-0.82 H泵>H需故泵可用 ⑵N=H泵Q泵ρg/η ρg/η=常数 ∴N∝H泵Q泵N前∝13.746×10 H泵后=18.92-0.82(8)0 . 8 =14.59 N后∝14.59×8 N后/N前=14.59×8/(13.746×10)=0.849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要点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习题 6、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答:(1)从动态性角度:进程的实质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因此,动态性是进程的最基本的特征。动态性还表现在:“它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由撤消而消亡”。可见,进程实体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则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并存放于某种介质上,其本身并不具有运动的含义,因而是静态的。(2)从并发性角度:这是指多个进程实体同存于内存中,且能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运行。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成为OS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也正是为了使其进程实体能和其它进程实体并发执行;而程序(没有建立PCB)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3)从独立性角度:在传统的OS中,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和独立接受调度的基本单位。凡未建立PCB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参与运行。 7、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1)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2)在进程的整个生命期中,系统总是通过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的,亦即,系统是根据进程的PCB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所以说,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9、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 答: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1)终端用户的请求。(2)父进程请求。(3)负荷调节的需要。(4)操作系统的需要。 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最大的特点是主动放弃CPU调度。引入挂起状态后,进程状态转换图中增加了活动阻塞、静止阻塞、活动就绪、静止就绪四个状态,并增加了活动就绪与静止就绪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阻塞与静止阻塞之间的相互转换。 16、进程在运行时存在哪两种形式的制约?并举例说明之。

化工原理第二章习题和答案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泵流量 泵单位时间输送液体体积量 2、压头 流体输送设备为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3、效率 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4、轴功率 电机为泵轴所提供的功率 5、理论压头 具有无限多叶片的离心泵为单位重量理想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6、气缚现象 因为泵中存在气体而导致吸不上液体的现象 7、离心泵特性曲线 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曲线 8、最佳工作点 效率最高时所对应的工作点 9、气蚀现象 泵入口的压力低于所输送液体同温度的饱和蒸汽压力,液体汽化,产生对泵损害或吸不上液体 10、安装高度 泵正常工作时,泵入口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11、允许吸上真空度 泵吸入口允许的最低真空度 12、气蚀余量 泵入口的动压头和静压头高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头的数值 13、泵的工作点 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的特性曲线的交点 14、风压 风机为单位体积的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15、风量 风机单位时间所输送的气体量,并以进口状态计 二、单选择题(每题2分) 1、用离心泵将水池的水抽吸到水塔中,若离心泵在正常操作围工作,开大出口阀门将导致() A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减少

B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增大 C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 D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下降 A 2、以下不是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 A风量B扬程C效率D静风压 B 3、往复泵适用于( ) A大流量且流量要求特别均匀的场合 B介质腐蚀性特别强的场合 C流量较小,扬程较高的场合 D投资较小的场合 C 4、离心通风机的全风压等于( ) A静风压加通风机出口的动压 B离心通风机出口与进口间的压差 C离心通风机出口的压力 D动风压加静风压 D 5、以下型号的泵不是水泵( ) AB型BD型 CF型Dsh型 C 6、离心泵的调节阀( ) A只能安在进口管路上 B只能安在出口管路上 C安装在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可 D只能安在旁路上 B 7、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以下能量的增加值( ) A包括能在的总能量B机械能 C压能D位能(即实际的升扬高度)B 8、流体经过泵后,压力增大?p N/m2,则单位重量流体压能的增加为( ) A ?p B ?p/ρ C ?p/ρg D ?p/2g C 9、离心泵的下列部件是用来将动能转变为压能( ) A 泵壳和叶轮 B 叶轮 C 泵壳 D 叶轮和导轮 C 10、离心泵停车时要( ) A先关出口阀后断电 B先断电后关出口阀 C先关出口阀先断电均可 D单级式的先断电,多级式的先关出口阀 A 11、离心通风机的铭牌上标明的全风压为100mmH2O意思是( ) A 输任何条件的气体介质全风压都达100mmH2O B 输送空气时不论流量多少,全风压都可达100mmH2O C 输送任何气体介质当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100mmH2O D 输送20℃,101325Pa空气,在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100mmH2O D 12、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与以下因素无关( ) A当地大气压力B输送液体的温度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50-5P ,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 )(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5)利用(1)(2 )(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 (1)将需求函数Qd = 50-5P和供给函数Q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 = Qs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需求函数Qd =50-5p ,得: Q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 和原供给函数 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s ,有: 60-5P=-10+5P 得Pe=7 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d方程,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 , Qe=25 (图略) (3) 将原需求函数Qd =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5+5p , 代入均衡条件Qd =Qe ,有: 50-5P=-5+5P得Pe= 5.5 以均衡价格Pe= 5.5 代入Qd =50-5p ,得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 Qe=22.5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中,均衡点 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10+5P 和需求函数Q=50-5P表示,均衡点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6 且当P =6 时,有Q= Q d= Qe =20 ,同时,

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

电工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两个均为40得电容串联后总电容为80 ,它们并联后得总电容为20 。 2、表征正弦交流电振荡幅度得量就是它得最大值;表征正弦交流电随时间变化快慢程度得量就是角频率ω;表征正弦交流电起始位置时得量称为它得初相。三者称为正弦量得三要素。 3、电阻元件上任一瞬间得电压电流关系可表示为u = iR ;电感元件上任一瞬间得电压电流关系可以表示为;电容元件上任一瞬间得电压电流关系可以表示为。由上述三个关系式可得, 电阻元件为即时元件; 电感与电容元件为动态元件。 4、在RLC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流为5A,电阻为30Ω,感抗为40Ω,容抗为80Ω,那么电路得阻抗为50Ω,该电路为容性电路。电路中吸收得有功功率为750W ,吸收得无功功率又为1000var 。 二、选择题 1、某正弦电压有效值为380V,频率为50Hz,计时始数值等于380V,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B ) A、V; B、V; C、V。 2、一个电热器,接在10V得直流电源上,产生得功率为P。把它改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使其产生得功率为P/2,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得最大值为( D ) A、7、07V; B、5V; C、14V; D、10V。 3、提高供电电路得功率因数,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D ) A、减少了用电设备中无用得无功功率; B、减少了用电设备得有功功率,提高了电源设备得容量; C、可以节省电能; D、可提高电源设备得利用率并减小输电线路中得功率损耗。 4、已知A,)A,则( C ) A、i1超前i260°; B、i1滞后i260°; C、相位差无法判断。 5、电容元件得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6、在RL串联电路中,UR=16V,UL=12V,则总电压为( B ) A、28V; B、20V; C、2V。 7、RLC串联电路在f0时发生谐振,当频率增加到2f0时,电路性质呈( B )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 8、正弦交流电路得视在功率就是表征该电路得( A ) A、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乘积; B、平均功率; C、瞬时功率最大值。 9已知某正弦交流电压得期为10 ms,有效值为220 V,在t = 0时正处于由正值过渡为负值得零值,则其表达式可写作( B )。 (a) u = 380sin(100 t+180?) V (b) u =-311sin200πt V (c) u = 220sin(628 t+180?) V 10某正弦电流得有效值为7、07 A,频率f =100 Hz,初相角? = -60?,则该电流得瞬时表达式为( C )。 (a) i = 5sin( 100 πt-60? ) A (b) i = 7、07sin( 100 πt+30? ) A (c) i = 10sin( 200 πt-60? ) A 11与电流相量对应正弦电流可写作i = ( B )。 (a) 5 sin(ωt+53、1?) A (b) sin(ωt+36、9?)A (c) sin(ωt+53、1?)A 12用幅值(最大值) 相量表示正弦电压u = 537sin(ωt-90? ) V 时,可写作( A )。

电路分析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2-1 试用网孔电流法求图题2-1所示电路中电流i 和电压ab u 。 图题2-1 / 解:设网孔电流为123,,i i i ,列网孔方程: 1231231 2332783923512i i i i i i i i i --=??-+-=??--+=?解得123211i i i =??=??=-?,故133i i i A =-=,233()93ab u i i V =--=-。 2-2 图题2-2所示电路中若123121,3,4,0,8,24s s S R R R i i A u V =Ω=Ω=Ω=== 试求各网孔电流。 【 解:由于10s i =,故网孔电流M20i =。可列出网孔电流方程: M1M1M3M13M3M1M331 247244A (34)4A 88M M M i u i i i i u i i i i i =-?+==-???+=?????=-+=???-=? 2-6电路图如图题2-4所示,用网孔分析求1u 。已知:124535,1,2,2S u V R R R R R μ=====Ω=Ω=。 解:列网孔方程如下:

123123212 342022245i i i i i i u i i i --=??-+-=-??--+=-?, 再加上2132()u i i =-。解得:11113.75, 3.75i A u R i V =-=-= 2-12 电路如图题2-10所示,试用节点分析求各支路电流。 \ 解:标出节点编号,列出节点方程 — 121111()27212211120()422227a a b a b b u V u u u u u V ??=++-=?????????-++=-=???? ,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得各节点电流。 2-17电路如图题2-14所示,试用节点分析求12,i i 。 ; 解:把受控电流源暂作为独立电流源,列出节点方程 12121 (11)4(11)2u u u u i +-=??-++=-? 控制量与节点电压关系为:111u i =Ω ,代入上式,解得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 1)( 2)( 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 1)( 2)( 3) ,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⑴ 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 有: 50-5P=-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 ,得:Qe=50-5*6=20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供给函数Qe=-10+5P ,得:Qe=-10+5 所以,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 如图1-1 所示. ⑵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 衡条件Qd=Qs有:60-5P=-10=5P 得Pe=7 以均衡价格Pe=7 代入Qs=60-5p , 得Qe=60-5*7=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Qe=-10+5*7=25 所以,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3)将原需求函数Q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 , 代入均衡条 件Qd=Qs有:50-5P=-5+5P 得Pe=5.5 以均衡价格Pe=5.5 代入Qd=50-5p , 得 Qe=50-5*5.5=22.5 或者, 以均衡价格Pe=5.5 代入Qd=-5+5P , 得Qe=-5+5*5.5=22.5 所以,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如图1-3 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 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牛顿定律 2 -1 如图(a)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 (A) g sin θ (B) g cos θ (C) g tan θ (D) g cot θ 分析与解 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 T (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的加速度a ,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 cot θ,故选(D).求解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的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 2 -2 用水平力F N 把一个物体压着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当F N 逐渐增大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F f 的大小( ) (A) 不为零,但保持不变 (B) 随F N 成正比地增大 (C) 开始随F N 增大,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就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与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 N 范围内取值.当F N 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的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 2 - 3 一段路面水平的公路,转弯处轨道半径为R ,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汽车不至于发生侧向打滑,汽车在该处的行驶速率 ( ) (A) 不得小于gR μ (B) 必须等于gR μ (C) 不得大于gR μ (D) 还应由汽车的质量m 决定 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

Oracle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一、基于自己创建表的操作 1:创建一张学生表student,拥有stuid,stuname,sex,三个字段,其中stuid为主键。 create table student( stuid int primary key, stuname VARCHAR(20), sex VARCHAR(20) ) 2:为该表增加一个新列score。 alter table student add(score varchar(10)); 3:修改该表score列名为stuscore。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column score to stuscoree; 4:为student表插入5条记录。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1,'张三丰','男',8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阿悄','女',7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3,'陈龙','男',9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4,'章子怡','女',5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5,'张卫健','男',60); 5:查询student表中的全部数据,其中列名为中文。 select STUID as 学号,STUNAME as 姓名,SEX as 性别,STUSCOREE as 分数from student; 6:查询学生姓名和分数,并是查询结果按照学生成绩降序排列。 select STUNAME,STUSCOREE from student order by STUSCOREE desc; 7:修改所有性别为“男”的学生信息为性别为“male”。 update student set SEX='male' where SEX='男'; 8:删除所有记录。 delete from student; 9:删除student表。 drop table student; 二、基于emp表的操作 1:创建一张新表emp1,和emp表结构和记录完全一样。 create table emp1 as select*from Scott.Emp; 基于emp1表的操作: 1:选择部门30中的雇员。 select*from emp1 where DEPTNO=30 and JOB='CLE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