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摘要通过对福建省东山县典型的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指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几个原因,并提出农村雷电灾害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成因;对策;福建东山

中图分类号s4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43-01

福建省东山县形似展翅蝴蝶,故有蝶岛之称。岛上地形切划破碎,岗丘起伏,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东山县年平均闪电日数为46.1d,雷暴日数在31d左右,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大气活动频繁,雷暴日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而东山县防雷减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如全社会防雷的减灾意识不强,防雷减灾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一定程度上仍是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因此农村的防雷工作不容忽视。

1 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村作为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雷击灾害总数的3/4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因此。让广大农村了解

2021新版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2021新版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 灾害防御措施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52

2021新版雷电形成原理及雷电灾害防御措 施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危害之一。每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会发生雷击灾害事故,诸如电子信息系统遭到破坏、通讯中断、建筑物被毁、甚至危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此,仅从雷电的形成、雷击灾害的形成以及如何防御雷击灾害等方面作如下简析,用以提醒人们不可小视雷电危害,利用科学知识防御雷击灾害,将雷击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

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2、雷击灾害的形成 云内和云与云之间的放电,叫云间闪电或云闪,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叫云地闪电或地闪。云闪因其不能到达地面,一般不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地闪。地闪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在其泄放通道上造成的危害即雷击灾害。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直接打在建筑物、构筑物及人畜身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毁坏和伤亡,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御对策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御对策 摘要:农村是雷电灾害的高发区域。本文分析了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并提出 对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对策。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对策 引言 雷电是一种放电的现象,通常是由带着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放电,云层之间放电,云层 内部的放电。我国是雷电灾害频发国家之一,每年的春夏之交和夏季,雷电灾害频繁,每年 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由于农村地方的经济、 设施都相对比较落后,农民自身对防雷意识不强,所掌握的防雷知识也比较少,同时,农村 也是开展防雷工作难度比较大的区域,防雷工作相对城市存在滞后、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大 多雷电灾害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因此,防雷部门要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通过分析农村 雷电灾害成因,掌握农村雷电灾害多发规律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防雷工作,尽 可能地预防或减小雷电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使农民的命财产得到安全 保障。 1.农村防雷现状分析 根据全国对遭受雷击伤亡的数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国每年遭受雷击伤亡人数中的90% 以上都发生在农村。河北省顺平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容易 形成雷暴天气,雷暴日数以夏季最多,占全年的75%左右,其次为春季、秋季,冬季无雷暴发生,雷暴日数月分布呈单峰型,以每年的7月最多,其次是6月。 雷暴引起人员伤亡,火灾等各种灾害,给人民的生活造成各种程度的损失。河北省近几 年雷灾数据显示,由于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95%在农村,雷击对家用电器的破坏也非常大,。在农村,由于经费的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并没有专业的防雷执法队伍。而农村地广人稀,缺乏必要的防雷基础设施,气象部门对农村雷电防御措施的排查受到人员经费的原因很 难彻底进行,因此在农村的防雷工作几乎处于空白,防雷工作难度比较大。 2.农村雷电灾害成因 2.1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的地域比较开阔,这样的环境容易出现雷击的高概率,这些地区因地形相对复杂或 田间比较空旷,是雷击灾害最容易发生的地点。农村的建筑多属于自建房,农民受经济制约 没有装备防雷设施,即使有些农民有防雷意识,但也因所掌握的防雷知识有限,防雷设备不 符合要求。而在农村,私拉乱扯在外面的电线、电源线等,都没有做防雷防护措施,加大了 雷电安全的隐患。而农民建筑内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由外接进来的电源线,布线时没有经过 科学合理规划,私拉乱扯的现象严重,这些都是诱发雷电灾害的因素。 2.2农民缺乏防雷知识和防雷意识 由于受知识程度影响,大多数农民对防雷安全的科学知识不够,对雷击的防护意识相对 而言还是比较淡薄,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每年入夏以后是我国雷电多发时段,同时也是农忙 季节,因此从发生概率上来说会增高。在旷野劳作时,缺乏防雷安全知识,遇到雷雨季时, 所带的工具由于是由金属制作而极易遭到雷击,而跑去树下或者一些没有防雷装置的亭台下面,都容易受到雷击。 2.3 农村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 由于大多数农村所处位置较为偏远、分散,通讯基础设施也较落后,导致气象部门的灾 害预警预报信息传播速度较慢。通讯不畅,使在出现雷雨天气现象时,气象部门无法在第一 时间把灾情预警传递给农民。农民不能及时做好灾情的预防准备工作,因此无法做到防灾减 灾的应对。 3.农村雷电防御对策 3.1加强农村防雷宣传力度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雷电灾害问题已是气象部门的防雷重要工作。由于农民所具备的防雷意识和知识的局限性,因此,气象门要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来加强农村

浅析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

浅析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措施 摘要:雷电危害,一是财产损失;二是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 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国家气象 局统计,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80%在城市,而人员伤亡90%以上在农村,最近 10年,全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其中死亡人数90%发生在农村。 农村成为雷击事件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因此,农村 防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高度 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依法加强管理工作,采取多方措施,多管齐下,形 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雷措施; 引言: 总结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现状;分析表明农民防雷科学知识贫乏、观 念淡薄,防雷设施滞后、防雷管理不到位及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等因素是导致 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对策,包括: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雷电预警信息发布和强化责任落实等, 对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农村雷电防御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民防雷意识淡薄 从大部分地区发生雷击事件中可以看出,雷击伤亡人员90%以上是发生在农村,因为农村的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没有掌握足够的防雷安全常识,自身 防雷意识淡薄,不能科学的认识雷电现象,从而错误的选择避雨避雷方式,加上 农村地势空旷,田间劳作时常用的避雨就是选择最近的大树、或简易棚塔,这些 没有避雷设施的地方往往是雷击的重点区域。 2、防雷设施装置不完善 农村很多地方仍然是安全防雷的空白区,只有少数的医院、学校、工厂、单 位等公共设施安装有防雷装置,广大农民房屋、田间地头等防雷设施基本为零。 农村的建筑主要是砖瓦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种形式,建筑物上大都没有安装避雷针、引下线等装置,电源线路没有防雷电波入侵防护措施,地面没有安装接地网 或简单的接地散流导体等。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电话等有线 机电设备进入各家各户,农村的建筑房都是杂乱无章的排序,所以拉的通讯、信 号线路也凌乱无序,架空线很长,线上没有任何防雷保护措施,入户处也没有安 装任何避雷器;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等都在屋顶放置,没有防雷设 施进行保护范。而且野外通信、输电线路对雷电产生、泄流环境改变极大,具有 强大的引雷作用,增加了农村遭雷击的几率;田间作业区域没有安全避雷场所, 雷雨天气只能树下或找一简易地方躲雨,也增大了遭受雷击的几率。 3、农村建筑物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 一是农村早期建筑物由于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 二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都建起了新楼,但却由于农民缺乏防 雷安全意识,防雷设施建设成本高等原因,大部分楼房也没有安装必要的避雷带 和避雷网防雷设施。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电视天线等也没有做接地处理,存在 严重的雷击安全事故隐患。

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0375 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20xx年5月27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防御雷电灾害,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防御雷电灾害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雷电灾害防御(以下简称防雷),是指对雷电灾害进行研究、监测、预警预报、防雷知识宣传教育,以及采用防雷装置,避免或者减轻雷电灾害

雷电灾害防范常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1.相关防范措施 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

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电冰箱、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家庭,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以防球形闪电入室。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当雷电距离很近时,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在水田劳动或者在河里游泳,应立即离开水中,以防雷电通过水的传导而遭雷击。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万一遇到被雷电击昏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2.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

雷电灾害防范常识

雷电灾害防范常识 一、雷电是怎么回事?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 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 1 万一2万C,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 二、雷电能造成哪些危害? 1. 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触及人畜时,会造成人畜伤亡。 2. 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 3. 打雷放电时能产生 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 一定的破坏力。 4. 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 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5. 各种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由于雷击产生高压,致使电器设备损坏。 三、怎样预防雷击? 1. 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白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白身高 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 过头顶。 2. 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 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 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 以防不测。 4. 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 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 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白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不打手机。 7. 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专家特意提醒:室外的人应尽量不要走动,更不要打手机,在开阔地带最好双脚并拢就地蹲下,双手抱膝,以免跨步电压伤人;在室内的人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并切断所有电源,不要用电脑,不要看有线电视等,以免室外线路将雷电引入室内,造成损伤。 四、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员?

重大雷电灾害防御有效措施管理制度.doc

重大雷电灾害防御措施管理制度 为加强本单位重大雷电灾害防御措施的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本单位法人代表对本制度的制定及执行负责。本单位安全管理员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检查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雷知识。积极配合气象防雷部门的科普教育活动,宣传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提高职工的防雷意识,使职工了解雷电灾害的特性,掌握雷电防护基本知识,增强自身防护能力。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本单位必须安装防雷装置。安全管理员定期检查防雷装置使用及维护情 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按时参加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工作,保证安全有效。 四、储罐区及生产车间等重点部位,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以 避免雷击时引发灾害事故。 五、保护好防雷装置。对破坏防雷装置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及处罚, 情节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保护、爱护防雷装置的人员进行嘉奖。 六、尽量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作业。必须作业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七、发生雷电天气时,人员应做到以下雷电防御措施: 1 / 14

1、不宜停留在楼(屋)面上或空旷地带; 2、不宜站在高大建筑物、大树、电杆、塔吊旁; 3、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4、不宜在空旷的室外活动以及骑单车或摩托车; 5、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6、远离水管、电气线路或金属门、窗; 7、切勿处理并远离开口盛载的易燃物品; 8、不宜进入空旷地带的棚屋、岗亭等建(构)筑屋; 9、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八、发生重大雷电灾害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向气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2、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3、消除火灾等危险源; 4、抢修被损坏的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 5、维持厂区的治安; 6、严格保护好事故现场; 7、积极配合气象部门的雷电灾害事故调查、分析工作;总结雷电灾害事故的经验教训,写出雷电灾害事故报告。 8、总结雷电灾害事故的经验教训,写出雷电灾害事故报告。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浅谈广东省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及防护措施

浅谈广东省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及防护措施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典型的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指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几个主要原因及农村防雷的防护对策,期望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将农村防雷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浅谈;农村;雷电灾害;防护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对我们而言,它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雷电所造成的雷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雷击建筑物、公共设施、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或受感应雷的影响而损坏、危及人身安全、导致电力设备和油库、气库等发生火灾等。因此,它直接威胁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仍一定程度上成为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农村的防雷工作不容忽视。江门市地处珠三角西部,属多雷区与强雷区的边缘处。本文主要通过农村典型的雷击灾害分类分析,探讨农村防雷安全措施。 1 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总数的3/4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特别是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农村占80%以上。数据表明,雷电灾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甚至盲区。因此,让广大农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2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类 我们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认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村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防雷设施奇缺及防雷设施基础建设差,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不能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今年雷雨季节我市已发生多起雷电灾害事故,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民要防雷意识,特别是村民到田间劳动时要特别注意防范雷击。今年9月3日,新会区大泽镇莲塘村一女村民在田间劳动时遭雷击身亡。同日,崖门镇某中学一女生被雷击受伤住院治疗。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发生9起雷击人身伤亡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2人重伤。这9起雷击人身伤亡事故中有7起发生在农村的田间。另外还发生6宗雷电击损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还有70多宗计算机信息系统、家用电子电器设备被雷击损毁的事故。我市今年的雷电灾害为近10年来所罕见。山区和平原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农村有些房屋本身就建在雷电多发区,容易遭受雷击,这由地理环境限制;因为农民大多长期在空旷的田野或山坡生产劳作,不可避免要遇上雷雨天气,同时,由于现在的田野或山坡基本没有相应的安装有防雷设施

浙江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

浙江雷电灾害防御和应 急办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浙江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二○○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省长吕祖善 二○○五年三月十五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避免和减少雷电灾害,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以及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将雷电灾害防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投入,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公安、建设、规划、安全监管、质量技监、信息产业、电力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六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雷电灾害防御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雷电灾害防御技术,宣传普及雷电灾害防御的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雷电灾害防御

第八条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公安、建设、规划、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编制全省雷电灾害防御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市、县(市、区,下同)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全省雷电灾害防御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实施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第九条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及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雷电灾害状况分析; (二)雷电灾害的防御原则和基本要求; (三)雷电灾害重点防御区; (四)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工程建设; (五)雷电灾害防御措施等。 第十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雷电灾害防护常识(2020年)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雷电灾害防护常识(2020年)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雷电灾害防护常识(2020年) (1)雷电是怎么回事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1万—2万℃,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 (2)雷电能造成哪些危害 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

熔化;触及人畜时,会造成人畜伤亡。 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 3.打雷放电时能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4.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5.各种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由于雷击产生高压,致使电器设备损坏。 (3)怎样预防雷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

雷电灾害防御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 王海峰

雷电灾害防御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王海峰 发表时间:2018-12-18T09:30:16.5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王海峰 [导读] 雷电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邯郸市雷电特征及其影响较大。 河北省邯郸市气象局河北邯郸 056001 摘要:雷电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邯郸市雷电特征及其影响较大。因此加强邯郸市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减少雷击事故出现率,保护国家以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地方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雷电灾害;公共气象服务;防御对策 引言 雷电灾害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现代化水平提高,城市规模扩展,高层化、智能化建筑大量涌现,各类电子信息系统也广泛运用于公众生产生活中,这些电子系统均属微电子设备,对外界因素敏感,极易受到雷电侵袭,一旦遭受雷电危害,会出现人员伤亡、火灾及信息系统瘫痪等不良事件。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东麓, 西面是太行山脉,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面则是华北平原,境内海拔落差较大,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受其地形地貌位置以及气候特征影响,邯郸市夏季常出现雷暴活动,年平均雷暴日数西部山区多于东部平原,有自西向东逐渐减少趋势,一年中以7月最多,一日中雷暴多出现在午后到前半夜发生,集中出现在16~21时,几乎每年都可能会因雷电灾害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严重时甚至导致出现雷击伤人事故,如2004年7月14日邯郸市峰峰矿区及周围乡镇遭受雷击,致使5人死亡、9人重伤、7人轻伤。因此加强邯郸市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减少雷击事故出现概率,保护国家以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地方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邯郸市防雷减灾工作现状 近年来,邯郸市气象防雷中心坚持将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当作重点任务开展,严格贯彻落实《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河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防雷减灾管理细则,强化雷电灾害防御组织管理,积极执行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工作、雷电灾害调研鉴定及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结合当地雷电监测历史资料对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向公众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同时深入各单位及社区、中小学校、农村等地方,积极开展防雷减灾宣传、防护、检测等工作。 邯钢是特大型钢铁企业,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是河北钢铁集团核心企业,被誉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生产、加工、存储等环节都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设施复杂,属于重点防雷安全单位。从2013年4月8日起,河北省邯郸市防雷中心开始对邯钢防雷设施进行年度春季安全检测工作,防雷检测人员克服困难,完成对能源中心、炼铁厂、炼钢厂、焦化厂、冷轧厂、热轧厂、大型轧钢厂、烧结厂等二十一个分厂建筑物、设备、管道、配电室、主控室等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安全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防雷隐患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及时复检,对检测合格单位发放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报告》,经过防雷中心检测人员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邯钢的年度春季检测工作,确保雷雨季节该类场所防雷安全生产工作不出纰漏,为企业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2邯郸市雷电灾害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社会公众雷电防护意识淡薄 邯郸市防雷减灾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纵观工作开展过程中,总结发现仍有一部分群众防雷意识还较为淡薄。近些年来,邯郸市防雷中心注重对地方群众开展防雷减灾知识宣传,但开展过程中缺乏长效机制,仍有一部分群众缺乏对防雷减灾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偏远且通讯、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地形崎岖,防雷减灾知识宣传覆盖面落实不到位,加上村里大部分为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年幼孩子,有的还长期存在封建迷信思想,认为雷电灾害属上天对个人的惩罚,对于雷电灾害预防措施毫不知情,这些因素均造成农村区域雷击事故频繁出现,且难以调查防御,需要不断提升防雷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及相关减灾技巧推广应用。 2.2防雷减灾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强 当前,邯郸市防雷中心人事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高素质、高技术的防雷专业性人才。特别是基层气象部门防雷减灾管理人员大都身兼多职,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相对混乱,日常工作开展难免有走过场现象,还有些人员防雷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对防雷减灾技术认识也不到位,制约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钢铁、化工等及等易燃易爆防雷隐患排查以及大型工程防雷安全监管工作,防雷减灾技术人员要求还跟不上。 3雷电灾害防御公共服务对策 3.1加强防雷知识宣传 邯郸市气象局应加强防雷减灾科学知识宣传,以增强全社会对防雷知识认知度及防雷减灾意识,进行科学防雷、避雷,推动邯郸市防雷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由于偏远农村和中小学校对防雷知识认知浅薄,应加大学校和农村地区防雷知识宣传,各级政府部门应认识到防雷减灾重要性,为防雷宣传保驾护航。邯郸市气象部门可借助于报纸、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宣传防雷减灾知识,结合专题和专家讲座等,做好防雷减灾公共服务知识宣传和普及。 3.2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结合邯郸市雷暴特点、灾害发生、产业和行业分布等,同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同各地相符的防雷减灾方案,推动全市防雷监测网建设,完成闪电定位系统建设,借助于多普勒数字雷达和闪电定位仪对雷暴天气和闪电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加大研究闪电定位系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信息力度,对邯郸市雷电灾害加强监测,就实时监测资料的基础分析做好雷电灾害预警工作,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传播平台向全社会、尤其是雷电环境评价重点区域和雷电防护单位发布雷电预警信息,为当地政府部门的防雷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3加强部门联动,消除防雷安全隐患 积极开展面向不同行业雷电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防雷中心联合城建、安监、国土、农业等部门,做好沟通协作,共同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防雷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检测机构服务情况、被检单位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等进行检查,做好邯郸市雷电灾害调查工作,对全市防雷形式加强分析,做好全市易燃易爆、化工等危险场所、重点工程、人员密集场所等防雷检测及雷击风险评估,降低雷电危害。

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应用

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应用 每年夏季,天气多变,早上晴空万里,下午却乌云密布,响起阵阵雷声。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这夏季雨天最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 我们把雷电分成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雷电的产生原因: 1、简述原因: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大气或云块在气流作用下产生异性电荷的积累使某处空气被击穿,电荷中和产生强烈的声、光、电并发的一种物理现象,通常是指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内部的放电现象。这个放电的过程会产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大的声响,即人们常说的“电闪雷鸣”。 2、简述原因的分析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关于雷电产生原因的基础内容:雷电是由于天空与地面的强烈中和反应,但对于实质成因并不了解。 现在我们将结合高中所学的知识以及网站提供的资料,对雷电的产生原因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与理解: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在夏天的午后或傍晚,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积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 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从而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静电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符号的电荷,两者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电容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地面看成零电势面,积雨云与地面的高度差比较大,根据公式:U=Ed,积雨云与地面间的电场强度与距离都很大,所以它们间的电势差很大,即电压很大。 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使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二、雷电的分类: 我们根据生活常识和结合有关资料,发现雷的种类主要有四种: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 1)直击雷:是雷电与地面、树木、铁塔或其它建筑物等直接放电形成的。这雷击的能量很大,雷击后一般会留下烧焦、坑洞,突出部分削掉等痕迹。 2)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灰紫色的滚动雷,它能沿地面滚动或空中飘动,能从门窗、烟囱等孔洞缝隙窜入室内,遇到人体或物体容易发生爆炸。 3)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和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电压。没听到雷声,并不意味着没有雷击。 4)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的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 三、雷电的危害: 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

我国农村雷电灾害防护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雷电灾害防护现状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也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雷电的危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 的进步,雷电灾害的防护措施也日渐成熟。但是,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防护却是 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农村居民防雷电知识的缺乏、农村民居防雷电设施的不足都 是雷电灾害的潜在隐患。近年来,有关农村地区遭受雷电灾害造成人员、财产受 损的事例也屡见不鲜。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防护现状,并提出了相 应的对策,以期减轻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雷电灾害;农村民居;防护现状;措施 引言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由于其在放电过程中可以产生过高电压电流,从 而对地面的人或物体造成威胁,属于不可抗拒且具有强大毁灭性的一种自然灾害,被称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因此防雷防电是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防雷产品和防雷工作人员队伍在不断壮大,现代化防雷整体 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雷电防护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经济增长带来的多样 化电气产品数量剧增,同时这些弱电子设备也增加了雷击事故发生率,我国每年 因雷电造成的财产损失在50亿~100亿,有上千人遭受雷击伤亡,其中,农村伤亡人数比较多,占90%以上,严重时还会出现火灾、爆炸和建筑物损毁等事故。 对于农村来说,大部分群众防雷意识浅薄,防雷基础设施差甚至根本没有安装防 雷设施,使农村处于雷电防护管理的盲区。所以农村一直处于雷击威胁中,任何 一次雷电事故都将对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灾害损失,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 做好农村雷电防护工作成为当前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1农村雷电灾害发生原因 1.1农民防雷观念不强 农民的文化水平不是太高,对雷电灾害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相应的防雷电 观念薄弱,防雷电常识少之又少,当雷电来临时他们往往惊慌失措,不能及时采 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雷电灾害发生的频率。当雷电灾害发 生后,他们往往将其原因归结于上天的安排,沉醉于封建迷信之中,而不是采取 相应的防雷措施。 1.2缺乏完善的雷电预警机制 我国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比较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农村地区的雷 电预警机制很不完善,所以很多农村居民不能及时收到雷电预警并及时采取应对 和防护措施。一方面,这是因为农村地区本身地势比较偏远,很多地区的交通还 很不完善,居民之间居住得很分散,这样就增加了雷电信息发布和传递的难度, 很多重要的信息很难及时传达到位。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还是比较落 后的,一些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因为自身对雷电灾害的认识不足等,往往 不会主动去获取雷电预警服务信息,这样在一些关键的雷电信息发布时,这些居 民就处于雷电预警信息覆盖的盲区,难以在发生雷电时及时采取各种防护措施或 者避免外出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害。 1.3防雷设施缺乏 农村未合理配置接闪杆、接闪网、接闪线等基本防雷设施,更缺乏科学有效

雷电灾害防范常识: 防雷主要措施

防雷主要措施 根据不同雷电种类,各类防雷建筑物所应采取的主要防雷措施有直击雷防护、闪电感应防护、闪电电涌侵入防护、人身防雷。 1、直击雷防护 p 防护对象: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等均应设置防直击雷措施。 p 主要措施:装设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接闪杆分独立接闪杆和附设接闪杆,独立接闪杆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接地装置应当单设。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或由其它组合成的接闪器。 2、闪电感应防护 p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具有爆炸危险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闪电感应的防护措施。 p 闪电感应的防护主要有:静电感应防护、电磁感应防护。 (1)静电感应防护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应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可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单接接地装置。 (2)电磁感应防护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在非腐蚀环境下,对于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可不跨接。防电磁感应的接地装置也可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3、闪电电涌侵入防护 p 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防护措施。 p 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在入户处的总配电箱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根据具体情况按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有关规定确定。 p 当难于全线采用电缆时,不得将架空线路直接引入室内,允许从架空线上换接一段有金属铠装(埋地部分金属铠装要直接与周围土壤接触)的电缆和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此时,电缆首端必须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电缆金属外皮等共同接地,入户端的金属外皮、钢管必须接到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上。 4、人身防雷 雷雨天气情况下,人身防雷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防止直击雷伤人,应减少在户外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野外逗留。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不要暴

第二卷雷电灾害防御题目及答案

第二卷雷电灾害防御 一、单项选择题 1. 多雷区指的是年平均雷暴日大于,不超过的地区。() A、25d;40d B、30d;60d C、40d;90d D、45d;90d 2. 直接雷击的防护区域,但该区域的威胁仍是全部雷电电磁场。该区域指的是区。() A、LPZ0 B、 LPZ0 C、 LPZ01 D、 LPZ02 BA 3. 雷达站、微波站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属于。()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4. 一类防雷建筑物中,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m。() A、2 B、3 C、4 D、5 5. 汽车加油站爆炸与火灾危险区应是区,防雷类别为类。() A、1 ;一 B、1 ;二 C、2 ;二 D、0 ;一类 6. 建筑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以为单位。()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7. 接闪器及其衍生的各种室外避雷系统实际上是一种。() A、防雷系统 B、引雷系统 C、消雷系统 D、避雷针系统 8. 测量接地电阻时,为了保证有零电位区间,应使电流回路的两极有足够大的距离,一般为 m。 () A、20 B、30 C、40 D、50 9. 雷电过电压波是持续时间极端的。() A、方波 B、正弦波 C、谐波 D、脉冲波 10. 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级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m。() A、5 B、10 C、15 D、20 11. 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级SPD时,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m。() A、5 B、10 C、15 D、20 )建筑物的接闪器成闭合环形的多根引下线时的分流系数。(12. 1/n 0.44 D、、、1 B、0.66 CA )。( 13. 在年检时发现一高层建筑物新增了一些太阳能热水器,对这些热水器 、应加装避雷器、可不做防雷处理A B 、与其它防雷设施配合,统筹接地和防护C、应拆除 D )14. 对限压型电涌保护器,其有效电压保护水平值为。( A、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 B、电涌保护器 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降、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与电涌保护器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降之和 C 、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与电涌保护器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降之间的较大者。 D )(对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_刘佼

第33卷 第4期气象与环境科学 V o.l 33N o .42010年11月 M eteo ro l og ical and Env iron m enta l Sc i ences N ov .2010 收稿日期:2010-06-25;修订日期:2010-10-29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806014)资助 作者简介:刘佼(1985-),女,新疆哈密人,硕士,主要从事雷电监测与预警研究.E -m ai :l w enw en li u jiao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443434.html,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刘 佼1,2 ,肖稳安1,2 ,陈红兵 3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3.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 摘 要:利用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5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6资料,对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进行了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11a 雷电灾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每年的6-8月为雷灾的高发期。我国雷灾在地域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和华东沿海地区。全国雷灾涉及行业最为严重的是电力业。近年来因雷电导致的建筑物损害、供电故障、火灾爆炸事故次数之间的整体比例为9B 5B 3,建筑物损害的事故发生最多,但火灾爆炸事故的经济损失最大。我国近年来所发生雷灾中因雷电致死致伤的人员比例为1B 1。利用上述统计分析结果,运用灰色关联法,预测2009-2012年间我国雷灾直接经济损失年均40591153万元。 关键词:雷灾;雷灾经济损失;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P429;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48(2010)04-0021-06 引 言 雷电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一种猛烈的放电现象,古今中外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不 计其数。因此,监测大气中雷电现象,认识大气中雷电活动的规律,深入分析雷电造成的灾害对预测雷电灾害和防雷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 。近十几年来,很多专业人士对雷电及其雷电灾害和雷电防护作了大量的研究,马明等 [2] 在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和星载闪电探测数据 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雷电灾害及相关因素的特征, 进而更好地揭示了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易燕明等 [3]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雷电灾害对国民 经济造成的损失及基本特征,指出雷电灾害已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雷灾也不断衍生出新的特点。本文从近11a 来我国雷灾变化的时空特征、行业分布特征、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1-4年雷灾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出预测,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来源和处理 本文雷灾资料取自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5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6[4] 。雷电灾害汇编记录了全国各省市雷灾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雷灾发生地类型以及涉及直接经济损失的行业、设备(设备损失件数)、供电故障、火灾爆炸、建筑物损害、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各方面情况。 依据上述雷灾资料的分类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省份包括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行业部门分为通信业、电力业、广电、石油化工及矿业部门、制造业、仓储业、旅游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经济保险业、政府部门、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等;设备损害包括家电损害、电力电子系统设备损害、电力电子系统以外的设备损害;雷电灾害按发生地类型分为城市和乡村;雷灾经济损失以万元为统计单位。 由于统计时有个别记录信息缺失,并对不规范记录作了剔除处理,因此本文得到的结果也是1998-2008年全国雷灾的不完全统计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