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一)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一)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一)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一)

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实施方案制定背景

1、我国农药原药和制剂生产状况

2011年,我国农药产量264.8万吨(国家统计局数据),出口140万吨(实物量,农业部数据),进口4万吨(实物量,农业部数据)。国内消费量约为50万吨(折纯)。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制剂年产量约200万吨。其中乳油产量约占50%,使用溶剂3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是高挥发性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初步提议与政策发布

为减少有机溶剂挥发对环境的影响,2006年,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经过调研和专家论证,对削减乳油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实施的意见。

第一阶段: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4号公告,“自2006年7月1日起,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

第二阶段:工信部《工原(2009)29号》公告,“从2009年8月1日起停止颁发新申请的乳油产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第三阶段:在适当的时候除一些只适合制备乳油的农药产品外,停止以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为溶剂的乳油产品生产。

3、新剂型的储备

我国农药剂型主要有乳油、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剂型,如可分散粒(片)剂、水(油)悬浮剂、微胶囊剂、水乳剂、微乳剂等,有替代老剂型基础。

2010年主要剂型的数量

产品类别 乳油 微乳剂 水乳剂 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 可溶性液剂 水剂 合计 杀虫剂 3702 745 316 355 136 76 5 5335 杀菌剂 338 91 80 180 67 0 3 759 除草剂 973 46 168 131 13 0 159 1490 卫生杀虫剂 10 10 7 18 2 2 0 49

调节剂 16 0 0 7 0 4 26 53 总计 5039 892 571 691 218 82 193 7686

4、乳油问题之关键

乳油问题的关键是溶剂,目前我国乳油所使用的溶剂主要是易挥发轻芳烃溶剂,该溶剂具有毒性较高、易燃、半衰期长,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

此外,在其他一些剂型中还使用较多的毒性较高或具有致癌性的溶剂,如甲醇、二甲基甲酰胺(DMF)等。如果用其他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的溶剂,乳油仍然是一种好的剂性。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二)

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实施方案的任务来源和工作推进情况:

1、任务来源

2010年12月,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提出立项,2011年4月获得工信部批准立项。

2、工作推进情况

2011年1月~5月: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拟定工作方案;

2011年6月: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组织起草标准草案;

2011年7月:组织起草单位讨论标准草案;

2011年8-9月:组织参加起草单位验证分析方法,广泛征求意见;

2011年10月:报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农药专业委员会;

2012年9月: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农药专业委员会通过。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三)

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乳油中有害溶剂和推荐溶剂的界定:

1、有害溶剂界定

(1)有明确致癌致畸作用,对农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2)属于低闪点溶剂,易燃易爆,生产贮运安全性差;

(3)属于挥发性有机物质(VOC),在生产场所和农药喷洒后污染大气环境;

(4)与水互溶,使用后易污染水源。

2、圈定的有害溶剂与杂质

本标准确定的有害溶剂是目前使用量较多的: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DMF)。

附带杂质包括:乙苯和萘

3、推荐溶剂

(1)导向: 2010年4月苏州行业环保制剂会议,工信部明确政策导向“乳油产品需要使用植物油及直链烷烃类环保溶剂”。

(2)较安全性溶剂确定:

重芳烃:在石油和煤加工过程中副产的C9以上芳烃,做农药溶剂使用的主要是馏程为

165-290℃、碳数范围为C9-C16的芳烃。

生物质溶剂:天然产物为原材料,经过分离、纯化、改性、调配可用于化工用途的溶剂。且溶剂本身有相关的资料证明对人、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四)

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乳油成分标准值推荐:

1、经验借鉴

(1)美国1987年就开始对农药中惰性成分(溶助剂)进行管理,将农药用惰性成分分为四组,要求企业使用安全的惰性成分;

(2)我国台湾地区1996年起对农药产品中有机溶剂加强管理, 截止到2006年2月, 对农药产品中使用的38种有机溶剂进行了限期禁用或限量管理;

(3)OECD调查报告称,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出台了一些限制规定,更多的国家正在考虑出台相关管理规定。

2、标准值推荐

项 目 限量值 苯质量分数,% ≤ 1

甲苯质量分数,% ≤ 1

二甲苯质量分数% ≤ 10

乙苯质量分数,% ≤ 2

甲醇质量分数,% ≤ 1

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 ≤ 1

萘质量分数,% ≤ 1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五)

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通过的限量标准:

1、限值调整

(1)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萘限值无异议;

(2)甲醇和DMF有调整,并且调整的范围还比较大。

2、通过的标准(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要求)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六)

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贯彻落实(实施方案)

1、农药乳油产品限制使用有害溶剂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1)2012年7月,起草实施方案;

(2)2012年11月标准通过后起草实施方案第二稿。

实施目标:

对目前在乳油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二甲苯、甲苯、苯、甲醇和二甲基甲酰胺等5种有害溶剂实施限制使用,并对制剂溶剂中乙苯和萘等杂质的含量进行控制,目标是实施限量使用3年内使5种限量溶剂的使用量减少90%以上。对乳油产品中上述5种有害溶剂设定限量指标,组织分批分期逐步实施。

通过乳油溶剂更新取得经验,适时将5种溶剂的限用措施扩展到其它农药制剂产品上。

为进一步限制使用其它有害溶剂、规范农药制剂生产中其它助剂的使用,编制全面提升我国农药产品安全性的发展规划积累经验和提供依据。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七)

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贯彻落实(实施方案)

2、实施步骤

(1)第一批:

选择产品集中度较高、使用量大、在溶剂更新方面已有投产先例或更新技术难度较低的农药的乳油产品群实施。

涉及44个原药的乳油登记品种4000多个,主要是菊酯类、阿维菌素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酰胺类除草剂、唑类杀菌剂等农药中的乳油产品及其它集中度较高的农药乳油产品(包括含有上述有效成分的复配制剂,以下各批次同)。

第一批乳油溶剂更新的农药品种清单如下:

(1)阿维菌素(abamectin) (23)灭多威(methomyl)

(2)丙草胺(pretilachlor ) (24)氰戊菊酯(fenvalerate)

(3)丙环唑(propiconazol) (25)炔螨特(propargite/viscous) (4)柴油(矿物油)及复配制剂 (26)三唑磷(triazophos)

(5)敌敌畏(dichlorvos) (27)三唑酮(triadimefon)

(6)丁草胺(butachlor) (28)辛硫磷(phoxim)

(7)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 (29)乙草胺(acetochlor)

(8)毒死蜱(chlorpyrifos) (30)乙酰甲胺磷(acephate)

(9)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 (31)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 (10)氟铃脲(hexaflumuron) (32)异丙威(isoprocarb)

(11)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 (33)仲丁威(fenobucarb)

(12)氟啶脲(chlorfluazuron) (34)吡虫啉(imidacloprid)

(13)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 (35)哒螨灵(pyridaben)

(14)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P-methyl) (36)咪鲜胺(prochloraz)

(15)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 (37)啶虫脒(acetamiprid)

(16)高效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 (38)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17)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 (39)腈菌唑(myclobutanil)

(18)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 (40)仲丁灵(butralin)

(19)精恶唑禾草灵(fenoxaprop-P-ethyl) (41)异恶草松(clomazone)

(20)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 (42)二嗪磷(diazinon)

(21)联苯菊酯(bifenthrin) (43)氧乐果(omethoate)

(22)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44)氟硅唑(flusilazole)

(2)第二批:原则上由第一批余下的乳油品种组成。

(3)第三批:溶剂替代技术难度很大且国内外尚无溶剂替换先例的极少数乳油产品。第三批乳油产品由相关企业申报,并经逐级论证、审定后于2014年9月30日前确定并公布清单。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八)

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贯彻落实(实施方案)

3、进度安排

(1)总体进度:

目标在4年内完成。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在前三年完成,为保证批准证书或许可证书的续展换证对实施周期的覆盖,第一、二批之间设置一年交叉。

(2)分解进度:

自本方案文件发布之日起至2014年9月30日前实施第一批农药乳油产品溶剂更新,在生产批准证书或许可证书续展换证时完成新配方的审批工作。

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实施第二批乳油品种的溶剂更新。

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实施第三批乳油产品的溶剂更新,其中若确有因技术原因暂无法实施溶剂更新的产品,将分别经论证确定缓改、限用、改换剂型或淘汰等审定结论。

4、有关措施

不搞一刀切,分批次与正常的生产批准证书或生产许可证书续展换证相结合,使农药乳油溶剂更新工作有序开展。

分省市组织《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中的检测项目培训。

同步增设生产批准证书或许可证书续展换证的全组分申报要求,并附相关有害溶剂含量检测报告。

从严控制《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中允许10%的二甲苯限量,企业在使用此上限指标时,应说明必须使用的技术原因。

在各批次实施周期内,对生产批准证书或许可证书续展换证靠前的产品,照顾适当后延申报。

供农药制剂用的溶剂,设立所含乙苯和萘的杂质限量指标并公告。参照国际同类产品的指标,分别为0.1%和1%(Solvesso ND系列溶剂油),农药企业在与溶剂供货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标注乙苯和萘等杂质含量的相应要求,以保证产品达标。

要求各农药助剂企业,不得使用本方案限用的溶剂来配制农药助剂产品。并研究设立相应的处罚措施。不支持国际农药界已普遍限制使用的有害溶剂作为替代溶剂。

组织开展各专题技术交流,鼓励企业与院所、高校合作开展技术合作、技术转让,对关联度大的技术难题设立科技专项予以扶持。

鼓励使用经相关资料证明对人、动物和环境安全的生物质溶剂作为更新成分之一,如松脂基植物油、脂肪酸甲酯等。其中替代技术成熟的,组织在行业内推广。第三批乳油产品清单由相关企业申报、经逐级论证、评审产生。具体要求和申报、评审的程序及表格等,需专题研究确定后另行公告。

(完)

农残限定2006年欧盟版本C_17_normativa_1773_allegato

Ministero della Salute DIPARTIMENTO PER LA SANITà PUBBLICA VETERINARIA, LA NUTRIZIONE E LA SICUREZZA DEGLI ALIMENTI DIREZIONE GENERALE DELLA SICUREZZA DEGLI ALIMENTI E DELLA NUTRIZIONE DECRETO Prodotti fitosanitari: recepimento della direttiva 2006/62/CE della Commissione del 12 luglio 2006, della direttiva 2007/55/CE della Commissione del 17 settembre 2007, della direttiva 2007/62/CE della Commissione del 4 ottobre 2007 e aggiornamento de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27 agosto 2004 concernente i limiti massimi di residui delle sostanze attive nei prodotti destinati all’alimentazione. Sedicesima modifica. IL MINISTRO DELLA SALUTE Visti gli articoli 5, lettera h), e 6, della legge 30 aprile 1962, n. 283, successivamente modificata con legge 26 febbraio 1963, n. 441; Visto l'articolo 19 del decreto legislativo 17 marzo 1995, n. 194, che prevede l'adozione con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di limiti massimi di residui di sostanze attive dei prodotti fitosanitari; Visto l'articolo 34 del decreto del Presidente della Repubblica 23 aprile 2001, n. 290, relativo ai residui ed intervalli di carenza; Visto i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27 agosto 2004 “Prodotti fitosanitari: limiti massimi di residui della sostanze attive nei prodotti destinati all’alimentazione”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 Serie generale n. 292 del 14 dicembre 2004, supplemento ordinario n. 179), modificato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17 novembre 2004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30 del 7 febbraio 2005),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4 marzo 2005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121 del 26 maggio 2005),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13 maggio 2005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184 del 9 agosto 2005),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15 novembre 2005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28 del 3 febbraio 2006),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19 aprile 2006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162 del 14 luglio 2006),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20 aprile 2006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161 del 13 luglio 2006),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23 giugno 2006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204 del 2 settembre 2006),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3 ottobre 2006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282 del 4 dicembre 2006),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26 febbraio 2007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102 del 4 maggio 2007);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13 giugno 2007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199 del 28 agosto 2007);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13 giugno 2007 (pubblicato nella Gazzetta Ufficiale n. 200 del 29 agosto 2007); dal decreto del Ministro della salute 13 giugno 2007 (pubblicato nella

关于农村农民使用农药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使用农药的调查报告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等有害生物,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存在的农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农药作用的发挥,还可能给农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朋友使用农药的基本情况,为更加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提供相应对策,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对当前农村农药使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 本次调查以我所在村庄小山村的一百多户村民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方式以问卷为主,并把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等形式相结合进行。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余份,涉及村民、村社干部、销售农药人员等共100余人。而后从中抽取100份数据比较全面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 一、据调查结果分析 (一)用药购药基本情况 农民购药渠道多。调查显示,64%的农民通常在镇上专门销售农药的店面购药,36%的农民通常从村里个体户处购药。可见,农民购药时对乡镇的农药销售店面较为信任,大多从那里购买农药。但也有一部分农民贪图价格便宜和路途方便,就近从个体户那里购买。 农民用药购药的从众心理较重。据调查23%的农民在听到电视宣传或者经验用药,44%的农民在看到别人用时用药,33%的农民是根据

自己庄稼的病害用药。在购药时48%的农民是看别人买什么药,自己买什么药;21%的农民根据自己农作物发生的病虫草害,时直接点名购药;31%的农民说出农作物病虫草害症状,听取销售人员的推荐购药。 农民购药时注重效果和价格。在对农药类别的选择上,有58%的农民表示,只要效果好,价格便宜,不管它毒性高不高;36%的农民表示,效果好,毒性低一点,残留少一点,价格贵一点也不要紧;只有6%的农民表示,如果是生物农药,即使效果略微差一点,也愿意购买。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完全不知道农药的副作用和危害。有80%的农民表示,对自己食用的农作物田块在收获前会有意识地少用药,而对准备出售的田块的作物,则会为保证产量而多用药。 高毒农药比例高。调查显示,所有使用的农药中,化学杀虫剂占到70%,在化学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60%,在有机磷农药中,高毒有机磷占65%,高毒有机磷中95%是甲胺磷。 农民对国家政策缺乏了解。调查显示,85%的农民表示不知道有哪些农药已被国家禁止使用。他们认为,国家禁止使用,厂家自然也就会停止生产,我们就会没地方买,所以国家的政策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 (二)农药施用时操作情况 施药时的防护情况:只有16%的农民认为在施药时应该头戴防护品,而不愿意或不使用者占84%;72%的农民表示穿长袖衣和长裤是一种较好的防护措施,但还有38%的被调查者说他们经常不会那么麻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

部分国家、地区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 加入WTO后,中药的国际贸易将以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目前,国际上虽然尚无植物类中药的国际标准,但是FAO和WHO均制定了食品、蔬菜及茶叶重金属的允许摄入量和农药残留限量。美国、欧盟及传统出口中药的东南亚地区均对中药提出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并有提高的趋势。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以环保标准为基础的绿色认证制度日趋盛行,“环保标签”在许多情况下变成贸易壁垒。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土壤选择不严,以及长期施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加之对农药的盲目选择,施用时间和剂量等达不到技术要求,导致目前药材普遍存在农药残留量和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是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中药及其它农副产品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建立适合我国产品质量的标准以适应国际标准。另一方面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世界各国在制定相应的植物药产品质量标准中也多参考我国的中药标准,因此,制定绿色标准也可以影响世界,达到对我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相对有利的局面。由外经贸部制定并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已于2001年07月0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中药的第一个进出口质量标准,也是我国中药的第一个绿色标准,对推动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确保植物药进出口品质,有着重大的历史性意义。 一、中国大陆 (一)中国药典(2010版) 药典对植物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要求( ×10- 6)

(二)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 适用范围:药用植物原料及制剂的外经贸行业品质检验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重金属总量 ≤20.0 mg/kg 。 铅(Pb ) ≤5.0 mg/kg 。 镉(Cd ) ≤0.3 mg/kg 。 汞(Hg ) ≤0.2 mg/kg 。 铜(Cu ) ≤20.0 mg/kg 。 砷(As ) ≤2.0 mg/kg 。 农药残留限量: 六六六(BHC) ≤0.1 mg/kg 。 DDT ≤0.1 mg/kg 。 五氯硝基苯(PCNB) ≤0.1 mg/kg 。 艾氏剂(Aldrin) ≤0.02 mg/kg 。 二、 香港(香港中药材标准第一册) 表1:药材中重金属限度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 农业行业法规: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5005280.html, 2012-9-21 10:36:00 浏览57 次《》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一 名称种类限量(mg/kg)标准号 滴滴涕杀虫剂0.1GB2763-81 六六六杀虫剂0.2 GB2763-81 倍硫磷杀虫剂0.05GB4788-94 甲拌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4788-94 杀螟硫磷杀虫剂0.5GB4788-94 敌敌畏杀虫剂0.2GB5127-1998 对硫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5127-1998 乐果杀虫剂 1.0GB5127-1998 马拉硫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5127-1998 辛硫磷杀虫剂0.05GB14868-94 百菌清杀菌剂 1.0GB14869-94 多菌灵杀菌剂0.5GB14870-94 二氯苯醚菊酯杀虫剂 2.0GB14871-94 乙酰甲胺磷杀虫剂0.5GB14872-94 甲胺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14873-94 地亚农杀虫剂0.5GB14928.1-94 抗蚜威杀虫剂0.5 GB14928.2-94 溴氰菊酯杀虫剂0.11)-0.052) GB14928.4-94 氰戊菊酯杀虫剂0.2 GB14928.5-94 呋喃丹杀虫剂不得检出GB14928.7-94 水胺硫磷杀虫剂0.023)GB14928.8-94 喹硫磷杀虫剂0.052)GB14928.10-9 草甘磷除草剂0.1 GB14968-94 克线丹杀虫剂0.0052)GB14969-94 西维因杀虫剂 2.5GB14971-94 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二 名称种类限量(mg/kg)标准号 粉锈宁杀菌剂0.2GB14972-94 阿波罗杀螨剂1GB15194-94 氟氰戊菊酯杀虫剂0.5GB15194-94 克菌丹杀菌剂15GB15194-94 敌百虫杀虫剂0.1 GB16319-1996 亚胺硫磷杀虫剂0.5 GB16320-1996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99.9%进入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 毒土:GDP至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潘根兴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其中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2人死亡,500余人镉超标。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16年5月

目录 前言 (1) 一、农药产业现状 (1) (一)农药产业概况 (1) (二)农药工业发展成就 (2) (三)农药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二、农药工业面临的形势 (5) (一)世界农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5) (二)国内农药发展环境 (7) (三)农药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1) (一)发展目标 (11) (二)主要任务 (13) 五、产业政策及保障措施 (14) (一)产业政策 (14) (二)保障措施 (16)

前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治有害生物,应对爆发性病虫草鼠害,保障农业增产以及粮食和食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农药还用于林业、工业、交通等国民经济部门,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90%的农药用于农业生产,非农业用途农药占10%左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我国农药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农药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三废”处理技术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农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药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编制《农药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非常必要的,该规划是2016-2020年农药工业行业管理、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指南。 一、农药产业现状 (一)农药产业概况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15年底,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6万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目前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生物毒素残留量、重金属含量、食品包装和标签要求、动植物检验检疫制度、食品安全与卫生要求、环境保护及“绿色补贴”等等。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实施了很多限制措施,如美国于2003年12月开始执行食品和农产品注册通报制度;欧盟通过修订关于食品标签的指令、增加对我国出口商品抽验批次;日本通过修改《食品和农产品卫生法》及实施强制检验等,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设置了障碍,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 农产品出口遭遇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壁垒 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卫生要求越来越多(仅2003年,国外在进口农产品和食品方面就新增标准260多项),限量指标越来越苛刻,所以农产品(食品、水产品、畜禽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问题成为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引发的贸易纠纷已经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02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1μg/kg,并有可能提高到0.1μg/kg,受此影响,中国蜂蜜2002年对美出口约7614吨,比上年下降52.35%,出口额约8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56%。欧盟不断实行新的茶叶检测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指标不断增加,到2003年已经增加到196项,截止到2004年8月27日,欧盟共出台26个欧盟委员会指令涉及茶叶,从今年8月1日起,欧盟又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些措施使得我国茶叶的出口雪上加霜;据海关人士介绍,今年1-7月广东累计出口茶叶8938吨,价值1868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3.9%和26%,其中对欧盟出口茶叶16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88.8%。此外我国出口的水产品中抗生素超标及2002年的台州西兰花出口风波等问题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化学农药,是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破坏环境,而且影响世界农产品的正常贸易。 我国地域辽阔,农作物品种虽然丰富,但农业生产力还是比较落后,绿色经济所占比重不高,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既要看到农药的使用在害虫、病菌等有害生物的防治中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的特点及在保证农业稳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关注自身健康,不断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 目前,在农业发展中完全禁用化学农药是不现实的,同时在土壤中残留的已经禁用的部分农药对农产品的影响仍然存在,所以世界各国农产品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农药残留问题。 限制农药残留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在鼓励、扩大出口的同时,以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利益。利用发达科学技术,以保护人类、动物和环境为理由,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是目前世界上很普遍的一种做法。由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会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将农药最高残留限量作为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

我国农药管理现状与对策

我国农药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主要通过介绍我国农药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管理对策等方面的内容,为促进农业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药的有效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药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在我国从事农药生产的企业达3000多家,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方面农药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或潜在的威胁。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的强化,农药的使用受到很大的挤压,农药被迫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尽管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药的管理工作,但是与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药的管理工作还有些滞后[1]。为了促进农业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完善我国的农药管理法规,健全农药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药管理体制。 1我国农药管理现状 1978年11月1日,国务院批转《关于加强农药管理工作的报告》,要求由农林部负责审批农药新品种的投产和使用,复审农药老品种,审批进出口农药品种,督促检查农药质量和安全合理用药;恢复建立农药检定所,负责具体工作。1982年4月10日,农业部、林业部、化工部、卫生部、商业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颁布“农药登记规定”,并发布了《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成立了由农业部牵头的首届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形成了以登记评审委员会为核心,各专业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1997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农药管理无法可依的问题,标志着我国农药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此后,各部门、各地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农药管理的法制体系[2]。 在《农药管理条例》的框架下,农业部及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农药广告审查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和指导性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农业部、卫生部、原化工部等部门还先后制定了农药质量、农药残留、农药安全使用、农

走入农村一农药与化肥的调查报告

关于走入农村一农药与化肥的调查报告 分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班级:1021A 学号:3331021117 姓名:何娟

走入农村一农药与化肥的调查报告 农药、化肥是农作物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农民提高作物产量、质量的有力武器,由于现在的农民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药化肥的用途、组成认识不够,还有对农作物所需的农药、化肥也不够理解,往往盲目地使用,致使农作物营养严重不良,甚至过量的使用与农作物不相符的农药、化肥,导致庄稼枯死等,直接影响产量质量,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在农药的具体应用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根据防治的病、虫、草对象,选择适当的药剂,做到“对症下药”,农药的种类很多,它们都有各自的用途,如对硫磷、西维因与杀虫双是治虫的;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茵灵是治病害的;敌稗、除草迷与杀草丹是灭草的,诸如此类,均不能错用,在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中,每种药剂都有各自的防治对象,有的药剂使用范围广一些,有的使用范围窄一些,绝没有“万能灵药”。比如西维因能杀死很多害虫,但对红蜘蛛和甲壳虫却无效:多尔多液能治很多种害虫,却不能防治葡萄白腐病;敌稗能杀死多种杂草,对茄科杂草和多年杂草则没有多大效力。又如杀菌剂春雷霉素反能防治稻瘟病,杀虫剂灭蚜木瓜主要防治蚜虫,三氯杀螨砜专用于防治红蜘蛛,因此,我们在防治病、虫、草害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才能发挥药剂本身的效能。 2、要掌握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把农药用到“火候’’上适量施药是防治病、虫、草害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选择在病虫杂草的最敏感阶段施药才能收到最睦效果。化肥的使用、化肥能培肥土壤和营养作物,是保证稳定高产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努力增产肥料,广辟肥源,合理使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村生产的基本任务。

生物农药的发展与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_刘保民

2011.01B 总第206期生物农药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农业病虫害所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每年达到15%~25%.大规模地使用化学农药是当前控制害虫的主要策略。这一措施虽然对于稳定农业产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杀虫谱广,田间残效期较长,容易诱发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特别是化学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导致妇女流产、婴儿畸变以及诱发人类癌症等各种疾病。因此,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生物农药发展概况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当今农药的发展方向。生物农药是指非人工合成,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除草能力的,并可以制成具有农药功效和商品价值的生物制剂,包括微生物源农药(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相对于常规的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具有作用方式独特,防治对象专一,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用量小,降解快,对人、畜、环境风险性低,适用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特点。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曾明确指出,到2000年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用量达到60%,然而,目前生物农药在全球农药销售总量中仅占2%的市场份额,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我国有关部门提出到2015年,要求生物农药的使用占农药总量的30%~50%,按此比例计算,当前我国农药耗用量每年达120万t,年需生物农药量至少在60万t以上。至2002年底,包括转基因棉花,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仅占到农药总产量的10%左右,推广应用面积占到农药总应用面积的12%左右。可见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正式注册的农药生产企业近2000家,品种约250种,年产量近40万t,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其中,化学农药占农药总量的90%以上,生物农药所占比例不足10%,我国农药品种结构老化,高毒品种仍在继续使用,集中表现为“3个70%”,即杀虫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70%,有机磷农药约占杀虫剂的70%,几个高毒老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等约占有机磷农药的70%,这种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生物农药在我国发展有两个高潮,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前一个高潮阶段由于当时生物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生物农药对工艺、贮藏和运输要求的条件,除井冈霉素外,未形成有影响的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生物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据《农药登记公告》统计,我国已商品化的生物农药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和农用抗生素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农药各有特点,病毒类生物农药由于病毒无法离体培养,生产中需要大量养殖昆虫,从而使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真菌类生物农药,由于大量培养抗逆孢子技术没有突破,致使产品的保存期和稳定性达不到农药登记的要求,造成规模化生产存在一定的难度;植物源农药由于需要种植大量植物,工业规模化生产受到土地、植被和生态保护等限制;动物源农药主要是被开发成仿生合成农药,直接开发成生物农药难度很大;转基因植物,由于安全性评价问题也影响其推广应用。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的细菌类杀虫剂,由于 山西省芮城县生物农药厂刘保民 与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 27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农业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国家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 量制定指南》 为规范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确保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经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农业部 2015年10月8日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 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公平贸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特制定本指南。 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分析农药毒理学和残留化学试验结果,根据消费者膳食结构,对因膳食摄入农药残留产生健康风险的可能性及程度进行科学评价。 本指南用于指导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一、毒理学评估 农药毒理学评估是对农药的危害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评价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和毒理学试验结果,推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或急性参考剂量(ARfD)。 (一)毒物代谢动力学评价 对农药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过程、排泄和蓄积等进行评价。 (二)毒理学评价 对农药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的急性毒性、短期毒性、长期毒性、致癌性、致畸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等进行评价。 (三)推荐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急性参考剂量 根据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价结果,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水平(NOAEL),采用适当的不确定系数,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于有急性毒性作用的农药,制定急性参考剂量(ARfD)(具体参考《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制定指南》和《农药急性参考剂量制定指南》)。 二、残留化学评估 残留化学评估是对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行为的评价。通过评价动植物代谢试验、田间残留试验、饲喂试验、加工过程和环境行为试验等试验结果,推荐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和最高残留值(HR)。 (一)动植物代谢试验和残留物确定 参考毒理学评估结果,进行动植物代谢试验,对农药代谢规律、最终产物进行评价,确定残留物。 (二)残留行为评价 1.残留分析方法。对残留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正确度和精密度等。 2.样品贮藏稳定性。对试验样品贮藏稳定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包括提取、净化后待测试样的贮藏稳定性。 3.规范残留试验。对试验设计中的农药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施药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样

烟草农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烟草农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烟草农药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吸烟人群的身体健康以及公共环境的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烟草种植中,农药使用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科学使用的技术和政策。 关键词:农药;现状;科学方法;政策 Abstract: Tobacco pesticides, directly affect the smoking population health and quality of public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lanting tobacco in China,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pesticide u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cientific use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Keywords: Pesticide ;Present situation;The scientific method ;Policy 农药是确保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烟草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农药用量愈来愈大,环境污染 问题愈来愈重。就烟草生产本身而言,化学农药的使用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化学农药 作为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手段,除了对部分病害和虫害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外,对很多 病害如青枯病、烟草黑胫病、病毒病等的防效并不很理想,然而农民和烟草企业在严重的 病虫灾害面前,不得不使用这些农药,暴露出农药本身以及使用技术的局限性。烟草行业 为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要求生产安全、无公害的有机烟叶,来顺应公众对“吸烟与 健康”的呼声。烟草“重金属”事件使烟草行业越来越感到烟叶安全性的严峻性,对烟叶 生产的化学品的使用特别是农药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使用农药仍 将是与烟草病、虫、草害做斗争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农药使用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是提高烟叶安全性的根本出路之一。 1 我国烟草农药使用现状 1.1农药产品的选用问题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三令五申,禁止在烟草上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例如久效磷、甲 胺磷、除草醚、乙草胺等.但在生产上部分烟农仍然在使用。因此,广大科技人员应向烟 农宣传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知识,严格执行国家禁止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凡在我国禁止使 用的农药都应在烟草上禁用。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未经国家批准登 记的农药。包括国外正在使用而未在我国登记的农药:第二类是曾经进行农药登记,后因 安全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被取消登记的农药。近年来,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每年都予以 公布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和禁止或限制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化合物。 1.2 农药用药量增加 由于各种原因,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一些烟农为提高药效,随意加大用药量,认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杀灭病虫。这样做不仅浪费农药,也增加了农药残留量,植物易产 生药害,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因此,各种农药使用时,必须根据使用说明书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调查报告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调查报告 大一已过去大半个学年,基于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了解和拓展,我们小组成员做了有关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时间为五月六号到五月五月十号,以网上调查和走访的形式展开。经过统计,本次调查问卷在网上共有68人回答,走访了40人,即共有108人作答;问卷内容涉及同学们对农药的了解,使用情况,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方面,主要是以单选和自行回答的形式提问。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同学们对农药的了解,农药的运用方向和前景;另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农药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引起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和增强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一农药的使用现状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中,70%的为杀虫剂,杀虫剂中70%的为有机磷类杀虫 剂。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和高毒类,而且很多是禁 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使用的600余吨农药,实 际发挥效能的仅1%,其余99%都逸散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中国大陆是最 大污染源。 二同学对农药的了解:除杂草和害虫的化学产品 通过对同学关于“请问你对农药的历史了解多少”“请问你所学过的知识有关于农药及农产品方面的吗”等问题的回答的分析,同学在未学习本专业之前,对农药的了解止步于除杂草和害虫。 但事实上,农药广义的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 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 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 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 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 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 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 颗粒剂和微粒剂等。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农药:是指用于预防、 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 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 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常见的农药如:敌敌畏、滴滴涕、神农丹等。 三农药的使用方向和前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同学们对于农业方向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疑惑,那 么对于农药的前景也不是抱特别大的希望,尤其是大家都在倡导绿色食品,但 绿色并不代表停止使用农药,反而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大研究和开发新型农药的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植物激活蛋白_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发布:蛋白农药网相关资料浏览/评论:381/0 日期:2010年8月9日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生物农药的优越特性(节能、环保、保护资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各国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的研究热点。目前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生物杀虫剂销售额1990年为1 500万美元,而到2000年已达6亿美元左右。 l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1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总量的44%。欧洲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0%,亚洲占13%,大洋洲占11%,拉美洲和加勒比湾占9%,非洲占3%。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步伐逐年加快,至2001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达80个,占已注册品种总数的13.7%;产品694个,占已注册产品的7.2%,年产量近10万t制剂。至2004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140个,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5%;产品411个,占已注册产品的8%;年产量12~13万t制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3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10%左右;使用面积约2600万hm2次,每年新研制成

农村化肥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化肥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赴xxx调研有感 摘要:大多数农民在化肥的种类的选择方面普遍存在“盲目随大流”的情况,缺乏科学可靠的信息来源。中国农村区域广大,情况复杂,很多我们认为想当然的事情在这里并没有按照我们的一般想法实现,真正让我们体会到现实是残酷的 关键字:科学的指导,测土施肥,发展不协调。 2016年7月18日至8月22日,我在家乡展开了我们的暑期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当我们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家门,冲击与震撼却无处不在。 我此次下乡社会实践的地点主要是。所调查的项目包括:农户用肥习惯调查、化肥经销商调查和示范村走访等。与我同行的还有当地农业科技100的工作人员。结合我们的实践调查任务和农业科技100的宣传目的,我们把工作基本分为三个方面:农户走访,专业人员讲座和考察学习。我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并发现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 农民缺乏科学的指导 大多数农民在化肥的种类的选择方面普遍存在“盲目随大流”的情况,缺乏科学可靠的信息来源。大多数农民的信息来源是电视,中央台和省台是他们比较相信的,但是看电视基本停留在娱乐的基础上,很少去看专门的农村科技、致富信息之类的节目。他们最信任的是亲戚朋友的推荐,而且购买时通常是和邻居、亲戚等搭伙去,大家往往是看别人买哪个自己就买哪个,没有真正的从品牌、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考察,由此肥料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可想而知。而且农民缺乏品牌意识,当问到都了解哪些化肥品牌时,很多人都说不记得或不清楚,甚至有的连今年买的什么牌子的化肥都不清楚,如此的盲目和盲从,情况堪忧啊! 在化肥施用量方面农民也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也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知识,使得出现化肥投入量高、收效差的情况。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基本每年的施用量变化不大;而对于某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随意性还是较大,这不仅体现在施用量方面,在品牌的选择方面也是,主要决定他们的选择的是市场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