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与保鲜期末复习2015-2016(一)

贮藏与保鲜期末复习2015-2016(一)
贮藏与保鲜期末复习2015-2016(一)

果蔬贮藏与保鲜期末复习题

绪论、第一章

1、概念

有氧呼吸,果蔬从空气中吸取分子态的氧,将底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强度,呼吸强度是表示组织新陈代谢一个重要指标,是估计

产品贮藏潜力的依据。呼吸强度越大,呼吸作用越旺盛,营养物质消耗得越快,会加速产品衰老,缩短贮藏寿命。单位:CO2mg/kg.h 或O2ml/kg.h。

呼吸商、RQ=VCO2/VO2 即呼吸作用中CO2的放出量与消

耗的O2在容量上的比值。呼吸商与呼吸底物种类有关。

己糖:RQ=1 有机酸:RQ>1 脂肪或蛋白:RQ<1 。当无氧呼吸占主导时,RQ>1。呼吸热通常以B.t.u(British Thermal Unit)表示, 一个B.t.u等于将一磅的水提高华氏一度。1Btu=252卡;0F=℃×9/5+32。1g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得到38个克分子的ATP。1g分子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1大卡的热量。呼吸热的计算:用果实的呼吸强度(CO2 mg/Kg.h )乘以61.27,即得知每天每吨果实呼吸热的千卡数。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蒸腾作用受组织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控。休眠、某些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有的

器官会暂时停止生长,这种现象称作休眠。应当尽量利用植物的休眠作用,并创造条件延长其休眠期,以便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休眠的三个阶段:休眠前期(休眠诱导期、准备阶段)、生理休眠(真休眠、深休眠)、复苏阶段(强迫休眠)

萎蔫、

成熟、一般指果实(或蔬菜营养贮藏器官)生长定型,细胞膨

大结束,体积和重量基本不再增加的阶段。该阶段可在树上完成,也可以在贮藏期完成。

衰老、指果蔬完熟阶段的变化基本结束,组织开始解体,细胞

趋向崩溃,最终导致器官死亡的的过程。跃变的出现代表衰老的开始。

冷害: 冰点以上不适宜的低温对果蔬产品造成的伤害。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果蔬易遭受冷害。

2、各呼吸类型的代表果蔬

常见的跃变型果蔬:

苹果,杏,萼梨,香蕉,面包果,柿,李,榴莲,无花果,猕猴桃,甜瓜,番木瓜,红毛丹,桃,梨,人心果,芒果,曲桃,西番莲,番石榴,蓝莓,番荔枝,番茄,大椒等。

常见的非跃变型果蔬:

黑莓,杨桃,樱桃,葡萄,柠檬,枇杷,荔枝,秋葵,菠萝,红莓,草莓,枣,龙眼,柑橘类,石榴,西瓜,刺梨,葫芦,茄子,豌豆,辣椒,黄瓜,橄榄。

跃变型与非跃变型果蔬的区别:

组织内的乙烯生物合成系统不同

对乙烯的反应不同

跃变型:果蔬提早出现呼吸高峰,但不会过多改变强度和呼吸类;非跃变型:果蔬呼吸高峰出现,且峰值大小和乙烯浓度成正比。

3、为什么说活组织的冰点比死组织的低?

4、乙烯的合成过程。

5、成熟与衰老的控制?控制果蔬的成熟和衰老,就能延

长果蔬的贮藏寿命。

通过温度调控,通过乙烯调控,通过气体成分调控,应用化学物质调控,应用电离辐射调控,应用生物技术调控。

第二章园艺产品采后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内容

定义: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对生物材料、生物所特有的功能,定向地组建成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新品种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二、生物技术的内容: 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

第三章果蔬的采后处理与运销

1、采后处理的内容。

整理与挑选,预冷,清洗和打蜡,分级,包装,愈伤、药物处理、催熟等。

2、采收成熟度的确定。

1.果梗脱离的难易度

苹果、梨等成熟时果柄与果枝会产生离层,稍一震动果实就可脱落,如不及时采收会造成大量落果。

2.表面色泽的显现和变化

多数果蔬成熟时,果皮都会显示其特有的颜色,叶绿素逐渐分解,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形成,果实由绿变红。色泽是判断园艺产品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3.果蔬主要化学物质的含量

糖、有机酸、淀粉可作为衡量成熟的标志。

4.坚实度或硬度

甘蓝和花椰菜坚实度大,达到采收标准;苹果、梨应该在硬度大时采收。

5.果实形态

6.生长期和成熟特征

3、判别果蔬成熟度的方法。

4、果蔬预冷、涂蜡的作用及方法。

预冷是将新鲜采收的果蔬在运输、贮藏或加工以前迅速除去田间热和呼吸热的过程。预冷的作用:

减少产品的腐烂,最大限度地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从采收到预冷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最好是在产地立即进行。)涂蜡也称

打蜡、涂膜,即用蜡液或胶体物质涂在果蔬产品表面使其保鲜的技术。涂蜡的作用:改善果蔬外观,提高商品价值;阻碍气体交换,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减少水分散失,防止果皮皱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减轻腐烂。

第四章果蔬采后病害与防治

1、生理病害:又称生理失调,是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或营养失调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

病理病害: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而引致果蔬腐烂变质的病

害,是传染性的。

侵染性病害与生理失调相互影响。生理失调可导致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侵染性病害也可诱导生理失调的发生。

2、冷害、冻害。冷害发生的机理如何?其症状有哪些?冷害症状和温度:

症状——外表的不正常表现:

表面出现水浸状的斑点:如黄瓜、辣椒。

表皮变色:如茄子褪色;菜豆、香蕉褐变。

内部组织崩溃:如苹果、桃、马铃薯褐变。

产品不能正常后熟:如香蕉、番茄。

促进腐烂的发生:在果蔬表面生出黑或墨绿色的霉状物,如辣椒、番茄、甜瓜

冷害发生的机理:由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使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受抑制,而非膜上酶系统的活化能变化不大,使酶系统间的平衡破坏而代谢失调。

冻害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果蔬产品造成的伤害。

冻害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组织半透明或结冰

水渍状,褐变,异味

3、采后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物理防治主要改善贮运环境条件。

低温贮藏气调处理辐射处理热处理

二、化学防治主要采用杀菌剂。

要注意对症用药,使用杀菌剂或防腐剂的方法,Ca处理

三、生物防治使用拮抗菌,诱导抗性

四、综合防治

采前、采后、物理、化学多种防治相结合。如选用抗病品种、注意田间卫生、合理修剪、合理施肥、排灌、适时采收、容器、贮运场所的卫生消毒等工作。

第五章影响果蔬贮藏的因素

耐贮性:是指果蔬在一定的贮藏期限内能保持其原有质量而不发生明显不良变化的特性;

抗病性:是指果蔬抵抗致病微生物侵害的特性。

耐贮的一般都比较抗病;抗病的不一定耐贮。

第六章果蔬贮藏方式与管理

1、各贮藏方法及其特点

简易贮藏

一、堆藏:将水果和蔬菜直接堆放在地面上或浅沟里,或在荫棚下堆成圆形、长条形的堆(垛),然后在堆(垛)上进行覆盖的一种简易、短期贮藏方式。堆藏的特点: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大。

二、沟(埋) 藏:结构: 长方形

沟的长度:依贮量而定;宽度:1.0m~1.5m;深度:0.8~1.8m(寒冷地区宜深,温暖地区宜浅)。

特点: 成本低。

三、窖藏结构和特点:窖藏是在沟藏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贮藏方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代表性的如棚窖、井窖、窑窖。与埋藏相比,它配备了一定的通风、保温设施,不仅可以调节和控制窖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而且管理人员可以自由进出检查产品。

四、通风库贮藏利用库内外温差,进行通风换气,排出库内热空气维持库内比较稳定、适宜的温度。通风贮藏库多建成长方形或长条形,为便于管理,库容量不宜过大。结构和特点:通常跨度5~12m,长30~50m,库内高度一般为3.5~4.5m。库顶可建成拱形顶、平顶、脊形顶。大型的贮藏库,可分建若干个库组成一个库群,北方寒冷地区大多将库房分为两排,中间设中央走廊,宽度为6~8m。走廊的顶盖上设有气窗,两端设双重门,以减少冬季寒风对库的影响。温暖地区的库群以单设库门为好,以便利

用库门通风换气。

五、冻藏: 特点:

适用于耐寒性强的果蔬,如苹果、柿子以及菠菜、芫荽、油菜、芹菜等绿叶菜。解冻后的产品不能长久贮藏。冻藏的果蔬在食用或出售前3~5d进行解冻,解冻应缓慢进行,否则呈水烂状,汁液外渗。

六、假植贮藏假植贮藏是蔬菜特有的一种简易贮藏的形式。在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用于芹菜、油菜、花椰菜、莴笋、水萝卜等蔬菜。假植贮藏的蔬菜能从土壤中吸收一些水分和养分,甚至还能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较长时期地保持蔬菜的新鲜品质,随时上市销售。

气调贮藏:

气调保藏的优点:有效地降低果蔬的呼吸;减少失水;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延缓叶绿素的分解,保持自然颜色;降低乙烯的负作用(老化等);阻碍真菌在园艺产品上的生长发育;降低园艺产品对生理病害的敏感性;能明显地延长贮期。缺点:不适用于所有园艺产品;部分产品气调贮藏后有异味;设备昂贵

2、制冷机械的主要组成部件

制冷机械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密封系统中进行压缩、膨胀的放热和吸热循环,使冷库中的热量排出库外,降低库内温度,通过控制仪表控制制冷剂供应量的大小和进入蒸发器的次数,来实现冷库内适宜的温度。

3、冷藏果蔬注意事项

果蔬入库前的准备

清扫库房;库房——S熏蒸;容器——0.05%~0.l%的漂白粉浸泡入库及时;入贮量第一次≯1/5,以后约1/10;合理堆码(“三离一隙”)。

贮藏期管理温、湿度管理(RH90%左右);通风换气

产品出库

先入先出,出库之前应先行缓慢升温,以每2~3h上升l℃的速度为宜,防止因升温过快而出现结露现象。待温度升至与外界气温相差2~3℃时即可出库。

第七章蔬菜贮藏案例

1、大白菜的贮藏

贮藏特性:大白菜性喜冷凉湿润,贮藏适宜的条件为:T:1~-l℃,RH:85%~90%。贮藏期间的损耗主要是:脱帮、失水和腐烂。贮藏方式堆藏、窖藏、通风库贮藏、冷库贮藏

窖藏管理

前期管理(入窖~冬至) :以防热为主,要加强通风换气。中期管理(冬至~立春):由于外温很低,管理中应以防冻为主,减少通风次数。后期管理:此期以防止窖温回升,尽量维持稳定低温为原则。

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主要病害:细菌性软腐病是最主要的病害;

真菌性软腐病在温度、湿度较高时,发病严重。在接近0℃温度下贮藏,可显著阻止真菌性软腐病扩展。

防治方法:采收后适当晾晒、通风,使菜体表面干燥;采后24h 内进行急速预冷使菜体中心温度<5℃,做好防伤、防冻工作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药物防治: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1000~13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脱帮原因:贮温高、湿度高、晒菜过度、成熟度过大。收获前受旱或受涝,收获过早等均有影响。

2、马铃薯、洋葱、黄瓜、菜豆、萝卜等常见蔬菜的贮藏特性、主要贮藏病害。

黄瓜的贮藏保鲜

贮藏特性:黄瓜在贮藏期间所含叶绿素会逐渐分解,使皮色由绿变黄。瓜皮表面具有的瘤刺极易碰伤,容易被病原菌侵染。贮藏中,黄瓜会出现“大肚”现象,是果菜类中很难贮藏的一种蔬菜。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一般可贮藏10~15天。

贮藏方法:简易贮藏:水窖贮藏;通风窖贮藏;埋藏;缸藏。冷藏:黄瓜贮藏的最佳温度为12.2~12.8℃。短期贮藏1~2周,可采用10℃;RH为95%可显著阻止黄瓜变软变皱

采后病害及其防治黄瓜采后病害主要有灰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点病、黑班病、根霉软腐病等。防治:黄瓜灰霉病:用次氯酸钙0.01%~0.02%(药量按瓜重)或仲丁胺、克霉灵处理。

菜豆的贮藏保鲜

贮藏方法:窖藏、简易气调、贮藏冷藏、气调贮藏、速冻保藏

贮藏中的质量变化及病害

质量变化:豆荚外皮变黄、脱水、种子膨大硬化;出现锈斑。

主要病害:炭疽病、细菌软腐病、灰霉病。

防治:采前用代森锌+多菌灵液喷雾;在较低温度下贮藏;用2%的氯硝氨水溶液浸泡。

马铃薯的贮藏保鲜

贮藏特性

马铃薯食用部分是肥大的块茎,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贮藏适温:3~5℃,RH:80~85%。贮藏时应避免光照。

贮藏方式:常温贮藏、冷库贮藏、辐射保鲜

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主要病害:晚疫病、环腐病,另外有细菌性软腐病(Erwinia caratovora)、漏腐病(Phthium sp)、干腐病(Fusarium spp.)等。其中细菌性软腐病对夏季贮藏的马铃薯造成很大的威胁,防止机械伤、愈伤处理、增加库房通风防薯堆过分潮湿,可防止该病。

洋葱的贮藏保鲜

贮藏特性

洋葱食用部分是膨大的鳞茎,含糖较丰富,抗低温的能力较强(冰点:-1.59~- 1.8℃),具有明显休眠期,一般为1.5~2.5个月。洋葱喜冷凉干燥,贮藏适温:-1~3℃,RH:65%~70%。洋葱外面的膜质鳞片,是良好的保护组织。种用洋葱的贮藏温度≮0℃。洋葱贮藏过程中RH>80%,易发芽和长出须根(生白须),有利于霉菌的繁殖,以致腐烂损失。适宜的气体成分[O2]:2%~4%,[CO2]:0%~5%。贮藏洋葱的关键——防止发芽和腐烂。贮藏方法

垛贮:挂贮:冷藏:

萝卜的贮藏保鲜

贮藏方法埋藏、窖藏、气调保藏

病害及防治

萝卜的贮藏中的主要问题:糠心、黑心病、软腐病

第八章果品贮藏案例

1、苹果的双变气调贮藏

贮藏温度由高到低变化

起始12℃(或15℃)经60~90d降至0℃

二氧化碳浓度由高到低变化

起始12%,经60~90d后降至6%。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均不要求太精确。

2、草莓、葡萄、桃、猕猴桃、荔枝、板栗的贮藏特性、采收期的确定。

葡萄贮藏特性:葡萄整穗为非跃变型。葡萄是以整穗体现商品价

值,故耐藏性应由浆果、果梗和穗轴的生物学特性共同决定。采后呼吸呈下降趋势,成熟期间乙烯释放量少,但在相同温度下穗轴尤其是果梗的呼吸强度比果粒高10倍以上,且出现呼吸高峰。葡萄果梗、穗轴是采后物质消耗的主要部位,也是生理活跃部位,故葡萄贮藏保鲜的关键在于推迟果梗和穗轴的衰老,控制果梗和穗轴的失水变干及腐烂。葡萄采后没有明显的成熟过程,所以必须在充分成熟,达到最佳食用品质(即生理成熟)时采收。充分成熟的葡萄,着色好,含糖量高,果皮厚,蜡粉多。大多数葡萄品种的适宜贮藏条件为:T:-1~0℃,RH:90~98%。气体条件:品种间有差异,但不明显,如

[O2] % [CO2] %

龙眼3~5 5~8

巨峰3~4 5~6

适宜的冷藏条件为:T:-1~0℃,RH:90~95%

桃、适宜的贮藏条件为:T:0~1℃,RH:90~95%。(长期在0℃

下易发生冷害)气体条件:桃:[O2]:1~2%,[CO2]:3~5%;油桃:[O2]:1%,[CO2]:5%;李:[O2]:3~5% ,[CO2]:5%桃果实应在七、八成熟时采收。

猕猴桃猕猴桃属跃变型果实。冷藏适宜的条件:T:0 ℃;RH:90~95%。气体条件:[O2]:2~4%、[CO2]:2~5%。猕猴桃对环境中的乙烯极为敏感,0.1ppm的乙烯也会加速果实的软化。在果实停止生长,种子呈黑褐色,淀粉含量高,但已向糖转化时采收。采收指标:可溶性固形物约7%果实硬度12磅/cm2;

荔枝荔枝属非跃变型果实,但呼吸很旺盛,相当于苹果2~3

倍,因此不耐贮藏。适宜的贮藏条件T:5℃,RH:85%~90%。气调条件:[O2]:5%~6%;[CO2]:3%~5%。贮藏的荔枝宜在八、九成熟时采收,保留果穗基部下方2~3个芽。

草莓草莓属非跃变型的果实。适宜的贮藏条件:T:0~0.5℃;

RH:90%。成熟后的草莓果实呈鲜红、桔红或暗红色,饱含果汁,果皮极薄,十分娇嫩,极易受损伤而腐败。采收成熟度以七、八成为宜(3/4以上着色)。采收时带花萼采下,避免手指触碰果实。要边采边分级,减少翻动。

板栗适宜的贮藏条件:1~14℃,RH:90%~95%;

气体条件:[O2]:3%,[CO2]:10%。栗苞呈黄色,苞开始开裂,坚果变棕褐色时采收为宜,按全果树的1/3球果开裂时采收。采收时使用长竹竿震落果球。

3、柿子脱涩的方法

石灰水浸泡法用1:5的石灰水(待澄清后用)浸泡涩柿。一周后,涩味清除。

白酒喷洒法将涩柿放在陶瓷盆里,喷上白酒(两次即可),3~5d后,涩味可去除。用量多褐变。

混装法将涩柿子和熟梨、苹果等水果混装在容器里,密闭,一周后涩味消除。

温水浸泡法把柿子浸泡在40~50℃的水中,24h可清除涩味。该法处理2~3d后变褐。

熏香法房间点燃熏香,保持20~25℃,密闭36~48h后,开窗通风,两天后出房。此法色泽艳丽,果肉柔软。

乙烯利脱涩将浓度为300~500ppm的乙烯利喷洒在柿果上,密闭,3~7d后涩味脱除。

CO2法当CO2浓度>60%时,维持25~30℃,约经1d即可脱涩。此法质地脆硬,但不能使柿果着色,适用于完全着色果实。冷水脱涩柿果装筐,浸入水中,约经一周即可脱涩。

冷冻法柿果置于-20~-25℃冷库中,可快速脱涩。

食品贮藏与保鲜实验

实验一果蔬一般物理性状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物理性状的测定是用一些物理测定方法来表示果蔬的重量、大小、容重、硬度等物理性状。其中也包含了某些感官的反映,色泽、新鲜度和成熟度等。 果实在成熟、采收、运输、贮藏及加工期间的物理特性的变化,反映其组织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结果。因此对物理性状的测定是进行化学测定的基础。 果蔬的物理性状测定是确定采收成熟度,识别品种特性,进行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措施。新鲜果实是活的有机体,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统一是保证贮藏特性的主要因素。欲控制适合于新鲜果蔬的环境,首先就要通过在贮藏期中进行物理性状的测定,是了解其加工适应性与拟定加工技术条件的依据。 二、实验原理 1、硬度计使用方法 在每个被测果实的中部取两个对称点两面薄薄地削去果皮,用果实压力硬度计,测定 果肉的硬度。 (1) FT327(Fruit Tester 3-27Lbs)。 测定范围为3~27磅/(cm)2。 测定时,左手紧握果实,右手持硬度计 于拇指和食指间,将测头慢慢压入果肉 至测头槽凹处(进果线)后读数。 (2)泰勒硬度计。 国内常用,测定范围为3~30磅/(cm)2, 测定时把活动阀⑦推至和游动螺丝⑤相接触, 用右手握住刻度套筒⑥的下端,将泰勒硬度 计端平,左手拿稳被测果实,把测头①慢慢 用力推进果肉至进果线②后读数。

2、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1)测定原理 由于溶质是单一的,所以可由折射率直接换算出溶液浓度。果蔬汁液成分复杂,故用手持糖量计测定的实是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2)手持糖量计的使用原理 (3)手持糖量计使用方法 a、调零。使用时掀开照明棱镜盖板,用柔软的绒布仔细将折光棱镜拭净,取蒸馏水数滴, 置于折光棱镜的镜面上,合上照明棱镜盖板,使蒸馏水遍布于折光棱镜的表面。 将仪器进光窗对向光源或明亮处,调节视度圈,使视野内分划刻度清晰可见, 并观察视野中明暗分界线是否对准刻度0%,若有偏离,可旋动校正螺丝,使 分界线指示于0%处。最后把蒸馏水拭净,进行试样测定。 b、测量。滴入样品在折光棱镜上,测定并读数。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 1、材料:苹果,香蕉,黄瓜 2、器材:托盘天平,硬度计,游标卡尺,手持式糖度计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1、测量指标: 单果重、果型指数、果面特征、果肉比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单果重:取果实5个,分别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重,记载单果重(g),并求出其平均果 重(g)。 3、果型指数(纵径/横径):取果实10个,用卡尺测量果实的横径和纵径(cm),求果 形指数,以了解果实的形状和大小。 4、果面特征:观察记载果实的果皮粗细,底色和面色状态。果实底色可分深绿、绿、 浅绿、绿黄、浅黄、黄、乳白等,也可用特制的颜色卡片进行比较,分成若干级。果

番茄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

番茄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徐梦霏 摘要: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它能补充大量人体需要的元素,并有防癌、美容、防衰老等功效,因此番茄的采后保鲜非常重要。通过研究番茄在采后的生理变化和成熟与衰老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番茄的采后保藏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延长保存期。 关键词:番茄;采后生理;保鲜技术 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preservation technique of tomato Student majoring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umengfei Abstract:The tomato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daily life. It add a lot of elements for the human body. Tomato can prevents cancer and aging. So tomato postharvest preserv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chemical changes of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ripening and senescence process can help us choose the proper method to prolong the preservation period. Key words:Tomato; Postharvest physiology; Preservation technique 0引言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等。但番茄属于浆果,果皮比较薄,含水量高达95%,常温下容易变质,极不耐贮藏,况且上市季节性强,货架期短,易给种植者及销售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解决番茄采后保鲜问题,对于提高经济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番茄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浆果,采后果实对乙烯极为敏感,为了延长保鲜期我们会采取一些化学试剂或物理方法来减缓番茄的成熟与衰老,和减轻其对乙烯等催熟剂的敏感度。 1番茄的采后生理 1.1 番茄采后的呼吸作用 果蔬在采后会进行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了果蔬的保藏我们应该防止果蔬在储藏时发生无氧呼吸。 番茄是跃变型果蔬,所以番茄的呼吸作用发生呼吸跃变,在其幼嫩阶段呼吸旺盛,随果实细胞的膨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成熟时,呼吸上升,达到高峰后,呼吸下降,番茄衰老死亡,伴随呼吸高峰的出现,体内的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1]。 番茄在成熟期间会产生较多的内源乙烯,而且只有在呼吸跃变前施用外源乙

食品加工工艺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下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加工工艺学》绪论至第一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江大网院生产力促进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201203 层次:专升本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学号: 912332370 身份证号: 32020198712253028 姓名:房琰赟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格2分) 1、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四大类途径,第一类运用无菌原理、如辐射技术;第二类抑制 微生物活动、如冷藏技术;第三类利用发酵原理、如发酵技术;第四类维 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如气调保藏技术。 2、列举一些常见的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方法: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 泡沫干燥等。 3、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使干制时间最短、热能和电能的消耗量最低、干制品的质量最高。 二、名词解释(共20 分,每题4分) 1、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 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 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2、升华前沿冷冻干燥过程中出现的食品的冻结层和干燥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升华前沿。 3、导湿温性:在对流干燥中,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 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液态或气态)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4、干制食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 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5、瘪塌温度:在冷冻干燥的二级干燥阶段当温度升高到使干燥层原先形成的固定状框架结构失 去刚性、发生熔化或产生发粘、发泡现象、即使食品的因素框架结构发生瘪塌,此时的温度称 为瘪塌温度。 三、问答题(共50 分)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2分) 答: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 ③呼吸;④蒸腾和失水;⑤成熟与后熟;(6)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从机制上控制干燥过程?(10分) 答:(1)使食品表面的蒸汽速率尽可能等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同时力求避免在食品内 部建立起和温度梯度方向相反地温度梯度,以免降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

食品贮藏与保鲜思考题及答案

思考题 第2章食品原料的生理代谢与控制 1.生鲜食品贮藏过程中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僵直和软化。 2. 什么是呼吸作用,衡量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有哪些 答:呼吸作用是在许多复杂的酶系统参与下,经由许多中间反应环节进行的生物氧化过程,能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保鲜的意义 (1)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的积极作用 提高果蔬耐藏性和抗病性 提供果蔬生理活动所需能量 产生代谢中间产物 呼吸的保卫反应 (2)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的消极作用 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 分解消耗有机物质,加速衰老; 产生呼吸热,使果蔬体温升高,促进呼吸强度增大,同时会升高贮藏环境温度,缩短贮藏寿命。 4.试分别举出三种以上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 (1)跃变型果实 苹果、梨、杏、无花果、香蕉、番茄等。 (2)非呼吸跃变型果实 柑桔、葡萄、樱桃、菠萝、荔枝、黄瓜等 5.影响果蔬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1) 种类与品种 (2) 成熟度 (3) 温度 (4) 气体的分压 (5) 含水量 (6) 机械损伤 (7) 其他 6.控制果蔬蒸腾生理的措施有哪些 降低温度:迅速降温是减少果蔬蒸腾失水的首要措施; 提高湿度:直接增加库内空气湿度或增加产品外部小环境的湿度,但高湿度贮藏时 需注意防止微生物生长; 控制空气流动:减少空气流动可减少产品失水; 蒸发抑制剂的涂被:包装、打蜡或涂膜。 7.什么是果实的成熟、生理成熟、完熟和后熟 果实的成熟:果实达到生理成熟到完熟的过程。 生理成熟(maturation):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果实完成了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发育的最后阶段,充分长成时,达到生理成熟,也称为“绿熟”或“初熟”。 完熟(ripening):果实停止生长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形成本产品固有的色、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考试类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问答和论述题,17周考试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食品安全的现代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而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容和全部环节。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在涵和外延上存在许多交叉,由此造成食品安全的重复监管。 三、怎样理解食品安全是一个“法律”的概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1990年英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2000年欧盟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食品安全白皮书》,2003年日本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要素型的《食品卫生法》、《食品质量法》、《食品营养法》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自此已经实施14年的《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食品安全等用语是怎样释义的?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五、简述安全食品所包括的层次及之间的区别。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上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常规食品: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年级:2013级 学生姓名:张府城 学号:2201301020703 导师及职称:樊爱萍(讲师)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国内外已经对蔬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保鲜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减缓蔬菜的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来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但是物理、化学保鲜方法分别存在设备昂贵、有毒副残留等缺陷。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和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果蔬产业如何通过发展冷链物流,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赢得国际农产品市场应有的地位,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道路,实现从果蔬生产大国向果蔬产销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采后热处理、纳米技术、机械损伤、预冷、贮藏保鲜、研究进展一:果蔬采后采后处理研究进展: 蔬菜采摘后由于其旺盛的呼吸、微生物的活动及水分的蒸发作用,很容易出现变质和腐烂等现象。若在采摘、运输和贮藏过程当中没有采取适当的贮藏保鲜措施,会导致蔬菜品质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蔬菜的损耗率在25%~30%。而且,我国大部分的蔬菜是在采摘期上市,应季时供过于求,而在淡季由于气候、贮藏等缘故,往往供应短缺。因此,有效延长蔬菜采摘后的贮藏保鲜期,避免蔬菜腐烂现象的发生,减小蔬菜供应和需求间的矛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采后热处理:采后热处理作为一种无毒无残留的物理处理方法,能控制多种果蔬的侵染性病害、虫害,提高抗冷性降低冷害,延缓衰老,保持贮藏品质。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热处理技术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部分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进入21 世纪,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农药和化学试剂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有机农业的大发展,寻找安全无毒的采后防虫抗病处理方法显得尤为迫切[17]。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后热处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迅猛发展,出现了热水喷淋(Hot water brushing,HWB)处理、射频(Radio frequencies,RF)加热等新型热处理方法以及多种处理相结合的复合热处理方法,热处理对果蔬品质、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也得到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1.1 热水喷淋技术(HWB):热水喷淋处理,采用高温水作为介质,对果蔬

食品保藏学重点试题

最低水分活度;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生长的水分活度围,这个围的下限称为最低水分活度,即当水分活度低于这个极限值时,该种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代和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在食品储藏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控制水分活度,就能抑制或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一般为0.70-0.75作为微生物生长的下限。 导湿性;水从高水分向低水分扩散,从部向表面迁移,水分迁移的现象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 食品抗氧化剂;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物质称为食品抗氧剂。 增效剂;本身无生物活性,但与某种药剂混用是能大幅度提高药剂的毒力和药效之助剂。 脱氧剂;又叫吸氧剂、除氧剂、去氧剂,能在常温下与包装容器的游离氧和溶解氧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并将密封容器的氧气吸收掉,使食品处在无氧状态下储藏而久不变质。 呼吸强度:每小时每千克鲜重的果蔬放CO2或吸收O2的量,单位是mg(ml)/(kg.h)。呼吸强度大,说明呼吸旺盛,组织体的营养物质消耗快,加速其成熟衰老,产品寿命短,储藏期就短。 O2的临界浓度:鲜活食品的呼吸作用随空气中O2含量下降而下降,释放出的CO2也随之减少,当CO2释放量降到一个最低点后又会增加起来,这是因为发生了缺o2呼吸的结果。当CO2释放量达到最低点时,空气中O2的浓度 自然呼吸降氧法:普通气调冷藏,即MA储藏,指的是靠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来降低O2的含量和增加CO2的浓度。 快速降氧法:即CA储藏,指的是在气调储藏期间,选用的调节气体的浓度一直保持恒定的管理,该法是用机械在库外制取所需的人工气体后送入冷藏库,又称“人工降氧法”。他有两种形式:机械冲洗式气调冷藏,机械循环式气调冷藏。 同位素: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其中子数(N)并不完全相同,若原子具有同一质子数(z),而中子数(N)不同就称此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伴有各种辐射线的产生,这些不稳定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或称之为放射性核素。一般可以放射a,β+,β=,r射线。 1、影响食品稳定的主要因素 影响食品保存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因素主要包括食品的抗病能力、食品的加工方法与有效性以及食品的包装类型和方式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等因素。 2、简述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食物中所含酶的作用,化学成成以及降解和脱水。 3、说明镀锡薄钢板的结构。 五层构造:钢基;合金层;锡层;氧化膜;油膜; 4、简述二重卷边的结构。 (1)结构分为五层板材;盖钩3层;身钩2层;(2)四要素:圆边后的罐盖;具有翻边的罐身;盖钩的胶膜;具有卷边性能的封罐机;(3)结构对于容器有良好的封口作用,完善的致密性能,从而保证罐头食品的罐藏效果。 5、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 酸性食品:PH<4.6常压杀菌,即杀菌温度不超过100℃。 低酸性食品:PH≥4.6 高温高压杀菌,即杀菌温度超过100℃; 原因: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及其芽孢耐热性的影响十分显著。食品的酸度与微生物的耐热性这一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酸度高的食品与酸度低的食品相比杀菌温度可低一些,杀菌时间短一些。 6、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食品在杀菌钱的污染情况a.污染微生物的种类b.污染微生物的数量 2.食品的酸度(pH值)绝大多数微生物,在pH值中兴围耐热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都可以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

食品贮藏与保鲜

食品贮藏与保鲜作业题(食工0501) 第一章 1.水果如何进行分类? (划线的为重点题) 根据果实构造及生物学特性而划分。 (一)、仁果类: 蔷薇科。果实是假果,如苹果、梨、山楂、海棠果、沙果、木瓜等。 (二)、核果类: 蔷薇科。果实是真果,如李、杏、桃、杨梅、樱桃等。 (三)、浆果类: 果实含丰富的浆液,故称为浆果。如葡萄、猕猴桃、柿、香蕉等。 (四)、柑橘类: 柑橘、柠檬、柚子、橙等。 (五)、坚果类: 食用部分是种仁。如椰子、板栗、核桃、巴旦杏(扁桃)、银杏等。 (六)、聚合果、复果类:如草莓等。复果是由几朵花或许多花聚合发育形成一体的果实,又称聚花果。如菠萝、无花果、凤梨等。 3.果蔬提供人体膳食的特色营养是什么? 果蔬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提供淀粉、蛋白质、有机酸、芳香物质等有机物质的重要饮食,更是为人类提供柔软纤维的最佳保健品。 果蔬的营养成分有: 维生素C、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果胶含氮物质有机酸(果蔬中有多种有机酸,其中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分布最广,蔬菜还还有比较多的草酸。)芳香物质色素物质(一)、叶绿素(二)、类胡萝卜素(三)、花青素(四)、黄酮类色素 第二章 1.如何控制果蔬呼吸作用? (具体一些回答写出要点) 1、内部因素(1)种类与品种(2)成熟度 2、外部因素(1)温度(2)气体的分压(3)含水量 (4)机械损伤(5)其他:对果蔬采取涂膜、包装、避光等措施,以及辐照和应用生长调节剂等处理. 第三章 1.冷害的机理是什么? 影响冷害的因素有哪些? 机理:膜相变理论:冷害低温首先冲击细胞膜,引起相变,即膜从相对流动的液晶态变成流动性下降的凝胶态。 1、离子平衡:膜透性增加,细胞中溶质渗漏造成离子平衡的破坏。 2、能量平衡:脂质凝固,粘度增大,引起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使细胞器能量短缺;同时线粒体膜的相变,使组织的氧化磷酸化能力下降,也造成ATP能量供应减少,能量平衡受到破坏。 3、酶平衡:膜相变引起膜上的酶活化能增加,其活性下降,使酶促反应受到抑制,但不与膜结合的酶系的活化能变化不大,从而造成两种酶系统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 因素: (一)、产品的内在因素 (1)与原产地有关。原产地为热带果蔬容易冷害。(2)与产地有关。生长在热带的油梨贮藏温度为12℃,生长在亚热带的油梨贮藏温度为8℃。(3)果蔬成熟度越低,对冷害越敏感。 (二)、贮藏的环境因素 (1)贮藏温度和时间(2)高湿环境减轻冷害(3)提高CO2和降低O2含量一般减轻冷害。

葡萄的采后保鲜与贮藏现状及展望

葡萄的采后保鲜与贮藏现状及展望 食品科学与工程092班谢巧奇200916020210 摘要: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葡萄贮藏生理生化的特性,以及采后葡萄的主要病害等的研究状况,总结了几年来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葡萄无害贮藏的发展方向。关键词:葡萄;生理生化特征;贮藏保鲜;臭氧 1前言 葡萄是世界栽培最早、分布最广的果树之一。葡萄浆果多汁味美,且含有大量的糖、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但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腐烂、脱粒、干梗等现象,这给鲜食葡萄的贮藏、运输、延长销售时间等带来困难,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葡萄贮藏保鲜,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葡萄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2葡萄采后的生理生化特性 2.1葡萄采后呼吸作用的变化 葡萄浆果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是葡萄贮藏期间的主要生理指标之一。葡萄为非跃变型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1]。但穗轴和果梗的呼吸强度比果较的呼吸强度高10倍以上,并形成呼吸高峰,为跃变型呼吸[2]。25℃以下,采后整穗葡萄在贮藏期前60 天内,呼吸作用呈逐渐降低的趋势,60天后虽略有升高,但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没有出现呼吸高峰,表现为非跃变型[3];无梗果粒在常温和低温下均为非跃变型呼吸;但穗轴和果梗的呼吸强度高出相应温度下果粒的呼吸强度10倍以上,并形成呼吸高峰,表现为跃变型呼吸。因此整穗葡萄的呼吸强度主要取决于穗轴和果梗。 2.2 葡萄采后水分代谢的变化 葡萄果实表面无气孔,其呼吸和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果梗进行的。日本青木等人研究,虽然果梗的重量仅占葡萄果穗的26%,但损失的水分却占葡萄整个果穗的49% ~66%[4]。葡萄贮藏中萎蔫、褐变和腐烂首先从果梗开始,果梗失去的营养和水分再从果粒得到补充。由此可见,葡萄果梗和穗轴是葡萄果穗的生理活性部位,也是物质消耗的主要部位。葡萄贮运保鲜的关键在于抑制果梗和穗轴的呼吸速率,延迟呼吸高峰的到来,推迟果梗和穗轴的衰老。 2.3 贮藏中葡萄脱粒生理研究 葡萄采后果粒脱落是贮藏过程中常见现象,这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童昌华对葡萄采后

(完整版)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复习题.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漂移:果蔬生命过程中(常压成熟阶段出现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现象,称为呼吸漂移。 2、后熟:所谓后熟通常是指果实离开植株后的成熟现象,是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度的过程。 3、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田间生长时,其组织积贮了大量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深刻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生长停止而进入相对静止状态。 4、热烫:又称烫漂、杀青、预煮。 5、商业无菌:杀菌后食品通常也并非达到完全无菌,只是杀菌后食品中不含致病菌, 残存的处于休眠状态的非致病菌在正常的食品贮藏条件下不能生长繁殖, 这种无菌程度被称为“商业无菌”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部分无菌。 6、指数递减时间 (D 值 :在热力致死速率曲线对数坐标中 c 的数值每跨过一个对数循环所对应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一时间被定义为 D 值,称为指数递减时间。 7、热力致死时间 (TDT 值 :指在某一恒定温度条件下, 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活菌 (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 8、 Z 值:指 TDT 值变化 90%(一个对数循环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9、杀菌值 (F 值 :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 10、致死率:L i =1/Fi ,L i 表示在任何温度下处理 1min 所取得的杀菌效果相当于在标准杀菌条件(121.1℃下处理 1min 的杀菌效果的效率值。

11、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RT :它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 10-n 或 1/10n (即原来活菌数的 1/10n 所需的时间(min 。 12、非热杀菌(冷杀菌 :是指采用非加热的方法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 使食品达到特定无菌程度要求的杀菌技术。 13、过冷点:低于冻结点的温度被称为过冷点。 14、初始冻结点:溶液在开始冻结时的温度称为初始冻结点。 15、低共熔点:溶液或食品物料冻结时在初始冻结点开始冻结, 随着冻结过程 的进行,水分不断地转化为冰结晶,冻结点也随之降低,这样直至所有的水分都冻结,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水(溶剂达到共同固化,这一状态点被称为低共熔点。 16、 TTT (食品冷链“ 3T ”原则 :指时间 -温度 -品质耐性,表示相对于品质的允许时间与温度 的程度。 17、水分活度:溶液的水蒸气分压 p 与同温度下溶剂 (常以纯水的饱和水蒸汽分压(p0的比:a w =p/p0。 18、平衡水分:是指食品与周围空气处于平衡状态的水分含量, 其数值与食品 水分活性密切相关。 19、给湿过程:湿物料干燥的结果是水分从物料表面向外(周围空气扩散, 这个过程称为给湿过程。 20、导湿过程:食品物料内水分通常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 对流干 燥时 物料中心水分比物料外表面高,存在着水分含量差。外表面上的水分蒸发掉后则从邻层得到补充,而后者则由来自物料内部的水分补充。因此,在物料干燥过程中, 在物料的断面上就会有水分梯度出现,水分沿着梯度扩散的过程就是导湿过程。21、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冷藏链思考题图文稿

冷藏链思考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什么是食品冷藏链它是如何分类的 定义:冷藏链是在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建立在食品冷冻工艺学的基础上,以制冷技术为手段,使易腐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所有环节,即从原料(采摘、捕获、收购等环节)、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流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合适的低温条件,以保证易腐食品的质量品质,尽量减少食品的损耗,这种连续的低温环节称为食品冷藏链。食品冷藏链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低温运输和冷冻销售。 按照冷藏链的温度分类:(0-10℃)冷却冷藏链;( 0~-5℃)冰鲜冷藏链;(-18~-25℃)冻结冷藏链; (-35~-55℃)超低温冷藏链 2、概述我国食品冷藏链的现状,以及建设冷藏链的意义。 现状: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冷藏链物流及设施设备建设落后且严重不足,损耗量大,低温物流比例一直很低。目前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30%。 意义:提高食品品质,优化食品结构,充分利用食品资源,减少腐败变质损失,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简述食品冷藏链发展趋势。 (1)我国正逐步健全有利于低温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标准监督实施体系, 加强行业的管理和调控 (2)对我国现有大容量设计的冷库进行必要的改装、改建,

建立有预冷等多道流程,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冷藏运输体系. (4)做好超市店中冷藏柜的选型、设计以及规范管理工作. (5)开发制造用抗菌材料生产的新一代环保无菌和节能化的冷藏设施. (6)建立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及专业化、独立化的食品冷藏柜设施运行服务队伍. 4、何为冷库? 冷库:就是以机械制冷的方式,使库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以储存食品、工业原料、生物制品和药品等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商品的仓库。以供调节淡、旺季,保证市场供应,执行出口任务和做长期储备之用。 5、何为制冷? 制冷:制造并保存(维持)一个人工环境;或者制造并保存一个特定温度范围的过程或方法。 6、鱼体死后发生了那几个阶段的变化? 有三个阶段:死后僵直、解僵自溶、细菌腐败三个阶段 A:死后僵直是由于动物死后断氧,肌肉中的糖原发生无氧酵解,产生了有机酸,导致肌肉pH值下降,肌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形成复合体,肌肉收缩,出现的肌肉僵硬现象。水产品的死后僵直一般出现在死后的数分钟到数小时之后,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到数十小时。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题库(刷题)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 1.宰后肉的成熟在一定温度围,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成熟所需的时间缩短。(对) 2.传导型罐头杀菌时,其冷点在于罐头的几何中心位置。(对) 3.For oscillating magnetic fields (OMF), the magnetic field is always homogeneous. (错) 4.食品干燥过程中,只要有水分迅速地蒸发,物料的温度不会高于湿球温度。(对) 5.在结晶过程中,只要溶液的浓度达到过饱和浓度就能产生晶核,开始结晶。(错) 6.微波可以用食品的膨化。(对) 7.进行辐射处理时,射线剂量越大,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快,因此,食品辐射时应采用大剂量辐射。(错) 8.对微生物细胞而言,5%的食盐溶液属于高渗溶液。(对) 9.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各种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错) 10.Aluminium is widely used for three-piece cans manufacture.(错) 11.牛初乳是指母牛产后3~7日分泌的乳汁。(错) 12.pH小于4.7的番茄制品罐头属于酸性食品。(对) 13.Pulsed light (PL) applications are limited to the surfaces of products. (对) 14.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物料部的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而微波干燥过程中,物料部的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同。(对) 15.微波具有穿透力,适用于所有密闭袋装、罐装食品的加热杀菌。(错) 16.辐射保藏技术属于一种冷杀菌技术。(对) 17.腌渍品之所以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因为盐或糖形成高渗环境,从而使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对) 18.苯甲酸及其盐类属于酸性防腐剂。(对) 19.在通用产生编码(条形码)中我国的代号为96。(错) 20.The shelf life of packaged foods is controll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food and the barrier properties of the package.(对) 21.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冰的结晶。(错) 22.Sometimes, the wet-bulb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e dry-bulb temperature.(错) 23.Polyester is more commonly used in semi-rigid containers.(对) 24.微波加热过程中,物料升温速率与微波频率成正比。(错) 25.食品进行辐射处理时,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量,其常用单位有居里(Ci)、贝克(Bq)和克镭当量。(错) 26.化学保藏这种方法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状态,它属于一种暂时性的或辅助性的保藏方法。(对) 27.食品包装的首要任务是保护食品的品质,使其在运输、贮藏中品质不变或减少损失。(对) 28.Because ultra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UHHP ) process is a novel nonthermal processing, the work of compression during UHHP treatment will not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of foods.(错) 29.冻藏食品解冻时,只有当食品全部解冻后,食品的温度才会继续上升。(对) 30.谷物与种子干燥后,为了防止霉菌生长,储藏环境的相对湿度需控制在0.70~0.75之间。(错)

蓝莓采后处理及其贮运保鲜技术

蓝莓采后处理及其贮运保鲜技术 蓝莓是温带地区生长的灌木小浆果,也是水果中易腐烂产品之一,因此其保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采收时机和方法,采后处理如预冷、杀菌、抗衰老处理,贮藏,运输和销售的管理控制。 蓝莓的采收:蓝莓要适时采收,一般在果实全部转为蓝黑色后3-7天进行采收,适宜采收成熟度为八成熟,具体时间则需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确定,有条件的话可对果实的糖度、酸度进行测定,综合判断采收时间。过早采收则果实小,风味差,影响果实的品质,但也不能过晚,尤其是鲜果远销,过晚采收会降低其贮藏性能。由于蓝莓果实成熟正值盛夏时节,注意不要在雨中或雨后马上进行采收,因为这样采摘的果实含水量特别高,会增加果实霉烂的概率。另外,蓝莓的采摘可用人工,也可用机械采收器。

蓝莓的分级挑选:蓝莓本身容易破损,采收后应及时且快速地进行分级挑选。分级指标一般为成熟度一致、软硬程度一致,剔除烂果和病虫害果,即使是轻微损伤也不能要,因为“一个老鼠屎往往会坏了一锅粥”。 蓝莓的预冷:将分级挑选好的蓝莓利用冷风进行预冷处理(除去田间热,降低呼吸强度,避免造成积热和烂果),直至果实实际温度降至7℃以下,转入冷库贮藏,温度为0-5℃,湿度为90-95%。前面分级挑选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就要进行预冷处理。由于冷风预冷容易使果实表面失水,所以应该在冷库中增加加湿设备,或地面充水加湿。 蓝莓的运输:蓝莓的适宜保鲜温度为-0.5-0.5℃,相对湿度为90-95%。最好用冷链运输,要 避免温度波动。 蓝莓“失水萎蔫”蓝莓“窝烂” 蓝莓的采后生理病害:蓝莓的采后生理病害包括:失水萎蔫、果实软化、气体伤害、冻害等。 (1)失水萎蔫:由于蓝莓很容易蒸腾失水,贮运和处理的环境湿度太低会导致果实失水萎 蔫。所以保持90-95%的高湿环境十分必要。

食品加工工艺学 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加工工艺学》绪论至第一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格2分) 1、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四大类途径,第一类运用无菌原理、如辐射技术;第二类抑制微生物活动、如冷藏技术;第三类利用发酵原理、如发酵技术;第四类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如气调保藏技术。 2、列举一些常见的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方法: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 泡沫干燥等。 3、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使干制时间最短、热能和电能的消耗量最低、 干制品的质量最高。 二、名词解释(共20 分,每题4分) 1、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2、升华前沿:冷冻干燥过程中出现的食品的冻结层和干燥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升华前沿。 3、导湿温性:在对流干燥中,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液态或气态)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 4、干制食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5、瘪塌温度:在冷冻干燥的二级干燥阶段当温度升高到使干燥层原先形成的固定状框架结构失去刚性、发生熔化或产生发粘、发泡现象、即使食品的因素框架结构发生瘪塌,此时的温度称为瘪塌温度。 三、问答题(共50 分)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2分) ①微生物的影响; ②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

食品加工保藏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食品加工保藏学本科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品干制保藏: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并始终保持低水分的保藏方法。。 3 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下某细菌群中每杀死90%残存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 4. 食品的冻藏:就是指将食品的温度降低到食品冻结点以下的某一预定温度(一般要求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15℃或以下),使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冻结成冰晶体。 5. 乳的酸度(oT)以酚酞为指示剂,中和100ml乳所需要的的0.1N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二填空题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称为腐败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三大类。 2. 干燥过程的特性可用干燥曲线、干燥速度曲线及温度曲线来进行分析 和描述。 3.水分活度(Aw)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蒸汽压与同温下测得 的 纯水蒸汽压之比,Aw值的X围在0-1 之间。 4.热处理时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环境条件有pH 和缓冲介质、离子环境、 水份活性其他介质成分。 5.影响挤压食品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挤压的工艺操作条件和食品物料 的流变学特性。 6. 冻结食品在生产、贮存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和经受的温度 对其品质的容许限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7扩散和渗透成为食品腌渍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8食品的蒸发浓缩加工过程中蒸发的必要条件是热能的不断供给和生成 蒸汽的不断排除。 9 辐射源是食品辐照处理的核心部分,用于食品辐照加工的辐射源有人

《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

福建省晋江晋兴职业中专学校 《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 (总学时:80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设置体现了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学科交叉、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它是在一门关于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物流工程方向是主干课程,此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热能与动力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也可选修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食品贮藏保鲜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课程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主要动、植物原料及其加工食品贮藏保鲜的实用技术,力求体现食品科学发展的特点。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品质基础、食品贮藏保鲜原理、食品贮藏保鲜方法、鲜活和生鲜食品贮藏保鲜、加工食品贮藏、食品流通中的保鲜技术等。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及简单的热力计算方法;掌握单级、双级压缩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热力计算方法;了解各种制冷设备的结构、作用等;掌握食品冷却、冻结、气调保鲜的原理与方法,了解食品冷却、冻结、气调保鲜的设备与工作原理;了解食品冷库的简单设计和设备选用;掌握食品冷藏链的概念;了解冷藏运输的基本手段。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贮藏的意义和任务、食品的分类和贮藏特性、食品贮藏科学的发展简况,以及我国食品贮藏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章食品品质基础(自学) 知识点

第二节食品的香气 第三节食品的滋味 第四节食品的质地 第五节食品的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食品的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其组成。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食品贮藏保鲜原理 知识点 第一节食品贮藏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第二节食品的败坏 第三节食品败坏的控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贮藏中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品质变化的因素,从而了解控制食品品质变化的因素。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食品贮藏保鲜方法 知识点 第一节食品低温保鲜 第二节食品气调保鲜 第三节食品物理保障 第四节食品化学保鲜 第五节食品生物保障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各种贮藏保鲜的原理、方法、特点、应用实例。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鲜活和生鲜食品贮藏保鲜 知识点

纳米技术与采后果蔬保鲜

纳米技术在采后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果蔬为人类提供多种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但新鲜果蔬采后易腐烂变质,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采后贮藏技术如纳米技术可以有效地延缓采后水果的品质变化,就纳米技术在采后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纳米微粒在常态下能表现出普通物质不具有的特性, 以及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重点介绍了常见纳米包装材料、纳米复合涂抹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并概述了纳米包装材料、纳米涂膜保鲜剂在采后果蔬保鲜中的开发与应用,纳米技术在果蔬中大分子物质纳米表征中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在采后果蔬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安全性与应用前景。由此可见,纳米技术在采后果蔬保鲜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纳米技术食品采后果蔬贮藏前景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post-harvest fruits and vegetables Abstract: Fruits and vegetables provide a variety of nutrients for human beings including vitamins, minerals and bioactive products, but post-harvest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 perishable, easy to lose great economic value. Post-harvest technology such as nanotechnology has been proved to delay the deterioration of fruits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the post-harvest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 review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ano-packaging materials, nano-coating agents in preservation of post-harvest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macro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pathogen detection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normal situation are quite distinct from the general material, which make the 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great potential with much attention and widely use in food industry. The article narrates the usage of nanotechnology and nano-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od fresh keeping. It also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some common nanometer compounded spread technology in the vegetable and fruit fresh keeping. The safety and the future of nanotechnology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Nanotechnology is very promising to be applied broadly in post-harvest preserv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