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摘要:药物制剂的发展阶段主要有5个,本文将对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制剂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制剂新技术应用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

正文:

药物制剂的发展经历了5代。第一代是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膏丹丸散剂型;第二代是片剂、胶囊与气雾剂、注射剂、透皮制剂;第三代是缓、控释制剂;第四代是靶向制剂,靶向作为检测指标;第五代是智能型释药系统,主要是反映时辰生物技术与生理节律同步的脉冲给药,根据所接受的反馈信息自动调节释放药物量的自调试给药系统。

1、速度控制释药剂型

1)缓释制剂

是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药物分散于凝胶、孔道骨架、包衣膜、树脂油液或微囊化,从而达到有规律缓慢释放药物目的。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它的特点是能减少服药次数,减少用药总剂量,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同时避免峰谷现象。属于这类制剂的较多,如已应用的长效土霉素颗粒、乙酰水杨酸缓释片、硫酸锌缓释剂等。微胶囊制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制剂,是用天然高分子物质或共聚物包裹药物而形成的囊状颗粒。这种微囊可改变药物颜色、形状、重量、体积、溶解性、反应性、耐久性、压敏性、热敏'性、光敏性、稳定性和易成形性等功能。但目前生产工艺上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改进。被包裹的药物则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如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乙酰水杨酸等近30类药已制成微囊。有人将磁性物质如磁铁矿微粉末(FeO-Fe2O2)同抗癌药物一起微囊化而制成方向性微型胶囊,主要用于癌症治疗[1]。

目前常见的缓释药物主要有心血管药物(如:波依定)、消化系统药物(如:洛赛克)、镇痛药(如:美施康定)、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2)控释制剂

按控释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1)渗透压控释体系是利用体系与环境渗透压差产生的恒速释药原理而设计的制剂。1975年Theeuwes首先提出了渗透泵概念。口服大多为片剂,非口服的有渗透泵栓、膜和眼用等。以口服渗透泵片(OT)为例,它是由半透膜、药物、渗透活性物质和推进剂组成,这些制剂不受环境pH和胃肠内容物影响。

(2)膜控制扩散系统是将水溶性药物及辅料包封于高分子生物惰性聚合物膜内,药物通过透性膜恒定、匀速而长时间地向外扩散释放。现已成功地用于口服、透皮、眼科等给药系统。该剂型由药物、辅料和包衣膜组成,其中包衣膜又由水不溶性膜材料、致孔剂和增塑剂组成。

(3)控制溶解释药制剂制备容易,组成简单,仅药物加辅料。它不仅使易溶药物保持恒速释放,同时也使难溶物快速、恒速溶解释放。如氯霉素控释眼丸等制剂。

(4)控制蚀解释放体系把药物用生物水溶可蚀性高分子材料包裹,进入胃肠道后吸水膨胀成凝胶状,阻止水份的渗入而保护其内的药物不致立即溶解,待凝胶逐渐溶解脱离后,药物方能溶解和释放出来,如已制成的乙胺嗪控制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药)[1]。

控释制剂的特点主要有恒速释药,减少了服药次数,能够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并避免峰谷现象,同时可避免某些药物引起中毒。目前常见的缓释药物主要有心血管药物(如:拜新同)、消化系统药物(如:洛赛克)、镇痛药(如:美施康定)、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

胶囊)。

2. 靶向给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指运用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它的特点主要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定位浓集;控制释药;载体无毒可生物降解[1]。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脂质体:脂质体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靶向载体,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随着载体材料的改进和修饰,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脂质体靶向制剂,如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pH和热敏感脂质体等[2]。

(2)载药脂肪乳:近年来,将脂肪乳作为载体的研究日趋广泛。鉴于脂肪乳油相对人体无毒,安全性好,因而是部分难溶性药物的有效载体,载药量较脂质体高,具有缓控释和靶向特征,粒径小,稳定性好,质量可控,易于工业化大生产等优势,脂肪乳作为新型给药载体已得到了广泛认同,该类制剂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2]。

(3)靶向前体药物:利用组织的特异酶制备前体药物是目前研究靶向前体药物的重要思路之一。

(4) 磁性药物制剂:是将药物与磁性物质混合于载体中,进入体内后利用体外磁场效应来引导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和集中于靶区。主要用于抗癌药物。[1]

(5)微球制剂:药物分散或吸附在高分子或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系统,利用机体向不同组织对不同大小微球的阻留特性,而建立的靶向给药体系,对肿瘤化疗极为有利。另外,微球还具有缓释性、栓塞性和避免抗药性等特点,可以制成磁性、乳化和免疫球蛋白、包衣微球等,提高其识别靶区功能。利用微球运载的药物多为抗癌药、抗结核药、平喘药和疫苗等。

(6)毫微体系:其粒子直径一般小于250nm,主要有毫微囊、毫微球粒、毫微脂粒和微孔等类型。它们除有趋向网状内皮系统和蓄积炎症部位外,有的还具有增溶、延缓释药便于吸收和提高稳定性等作用。[1]

3.智能型释药系统

智能给药系统是一种按信息自动调节药物输出量的给药系统,通常又称应答式给药系统。应答式给药系统按时辰药理学原理在预定时间单次或多次释放药物,从而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避免耐药性和减少给药次数。应答式给药系统根据所控制的给药因素可分为两类:(1)开环式或外调式给药系统,是利用体外变化因素,如磁场,光,湿度,电场及特定的化学物质等的变化来调节药物的变化。

(2)闭环式或自调式给药系统,是由生物体的信息自动调节药物释放量的给药系统。

小结:发展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途径和技术可促进药物以适宜的剂型和给药方式,用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入并作用到人体的各个靶位点,以最小的药物剂量和最低的毒副作用达到最高的的治疗效果。因此,发展和完善药物的传递系统是现代药物制剂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有更多的安全性好,疗效高的药物制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茂伟.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及其药剂制作中的实例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15-16.

[2]张激,程艳菊,吕浩,等.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25(4):102-10

药剂学-第22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药物 2.生物活性检测 3.蛋白质分子得构象 4.BCA测定法 二、判断题(正确得划A,错误得打B) 1.生物技术药物结构稳定,不易变质。( ) 2.生物技术药物对酶比较敏感,而且不易穿透胃黏膜,故一般只能注射给药。( ) 3.蛋白质得肽链结构包括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排列顺序、肽链数目、末端组成、二 硫键得位置及其空间结构。( ) 4.蛋白质结构可分为一、二、三、四级结构,其中一、二级结构为初级结构,三、四级结构为高级结构。( ) 5.形成稳定得蛋白质分子构象得作用力有氢键、疏水作用力、离子键、范德华力、二硫键与配位键。( ) 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中仅螺旋与B折叠得作用力就是疏水键。( ) 7.圆二光谱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得二级结构。( ) 8.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RESS)系将药物与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此溶液与液态二氧化碳混合,载有药物得高分子材料则析出形成微球。( ) 9.超临界气体反溶剂技术(GAS)系将药物与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此溶液与液态二氧化碳混合,载有药物得高分子材料则析出形成微球。( ) 10.鼻黏膜给药常会产生肝脏首过效应。( ) 11.两个氨基酸缩合成得肽称为二肽,由三个以上氨基酸组成得肽称多肽。( ) 三、填空题 1.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与。2.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有、与类药物。 3.蛋白质分子旋光性通常就是,蛋白质变性,螺旋结构松开,则其增大。 4.由于共价键引起得蛋白质不稳定性主要包括、、 与。 5.蛋白质类药物评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与。 6.液体剂型中蛋白质药物得稳定剂有、、与 等类型。 7.蛋白质类药物冻干过程中常加入某些冻干保护剂,如、、、等,以改善产品得外观与稳定性。 8.PLGA叫作,其结构中改变与得比例或分子量,可得到不同时间生物可降解性质得材料。 9.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得非注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等给药。 四、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不就是常用得蛋白类药物得稳定剂 A.吐温80 B.蔗糖C.阿拉伯胶D.聚乙二醇 2.蛋白质得高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得

【精品】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 习题集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剂教研室 二OO八年二月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地评价。药物制剂技术实验课程对药学专业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和技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习题集是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为基础,参考各类相关资料,经过两年的教学验证后编写出来。本习题集实用性强,适用于本校药学专业专科学生使用,突出药物制剂技术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书中尚存在不足与错误之处,请师生提出批评和改 正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正提高。 药剂教研室 2008年2月

1、以下关于药物制成剂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剂型应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B、一种药物只可制成一种剂型 C、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D、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临床上的需要有关 E、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剂型 2、《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词为() A、USP B、BP C、JP D、Ch.P E、GMP 3、由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称()。 A、医师处方 B、法定处方 C、协定处方 D、验方 E、单方 4、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 A、方剂 B、药物剂型 C、药剂学 D、调剂学 E、药物制剂 5、按形态分类,软膏剂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新技术练习题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新技术练习题 一、A1 1、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的制备方法是 A、饱和水溶液法 B、研磨法 C、冷冻干燥法 D、喷雾干燥法 E、超声法 2、为使微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通常可在囊材中加入 A、填充剂 B、增塑剂 C、润滑剂 D、湿润剂 E、崩解剂 3、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不包括 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B、液体药物粉末化 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D、减弱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E、掩盖不良气味 4、下列关于微型包囊技术说法有误的是 A、微型包囊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成微小胶囊 B、药物经微囊化后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药物经微囊化后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和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D、药物经微囊化后改善某些药物的流动性 E、药物经微囊化后不可以改善某些药物的可压性 5、用A型明胶-阿拉伯胶做囊材制备微囊,在pH4.0~4.5时,明胶与阿拉伯胶凝聚的原因是 A、明胶正电荷达最高数量 B、明胶负电荷达最高数量 C、明胶正负电荷相等 D、阿拉伯胶正负电荷相等 E、絮凝与反絮凝 6、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溶液是作为 A、起泡剂 B、固化剂 C、填塑剂 D、收敛剂 E、助溶剂 二、B

1、A.注射剂 B.苯甲酸防腐效力较好 C.清热解毒注射液制备时,用5%氢氧化钠调节 D.用复凝聚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制备微囊时 E.阿拉伯胶为有效的乳化剂,含阿拉伯胶的乳剂较稳定 <1> 、pH为4~4.5的是 A B C D E <2> 、pH为4~9的是 A B C D E 2、A.置换值(价) B.渗透压 C.固体分散技术 D.热原 E.沉降体积比 <1> 、药物在栽体中成为高度分散状态的一种固体分散物的方法 A B C D E <2>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饱和水溶液法: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①将可溶性药物直接加入环糊精饱和溶液中,一般摩尔比为l:1,直至搅拌成包合物。②将难溶性固体药物先溶于少量有机溶剂中,再注入环糊精饱和溶液中,直至搅拌成包合物。③将难溶性液体药物直接加入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经搅拌得到包合物。所得包合物若为固体,则滤取后,洗净,干燥,即得。例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 [备注]饱和水溶液法操作简便,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包合物得率较低,药物的包结率较低,因此生产的可行性较差。为了提高包合物的得率及药物的包结率,也可联用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法。 【该题针对“药物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71119,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选用囊材时应考虑黏度、渗透性、吸湿性、溶解性、稳定性、澄明度等。为使微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通常可在囊材中加入增塑剂,如明胶作囊材时可加入明胶体积10%~20%的甘油或丙二醇。【该题针对“药物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56845,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如下: (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可增加易氧化、易水解、挥发性药物的稳定性。 (2)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难溶性药物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3)液体药物粉末化:液体药物如红花油、牡荆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便于加工成片剂、胶囊、散剂和栓剂等其他固体剂型。

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摘要:药物制剂的发展阶段主要有5个,本文将对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制剂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制剂新技术应用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 正文: 药物制剂的发展经历了5代。第一代是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膏丹丸散剂型;第二代是片剂、胶囊与气雾剂、注射剂、透皮制剂;第三代是缓、控释制剂;第四代是靶向制剂,靶向作为检测指标;第五代是智能型释药系统,主要是反映时辰生物技术与生理节律同步的脉冲给药,根据所接受的反馈信息自动调节释放药物量的自调试给药系统。 1、速度控制释药剂型 1)缓释制剂 是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药物分散于凝胶、孔道骨架、包衣膜、树脂油液或微囊化,从而达到有规律缓慢释放药物目的。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它的特点是能减少服药次数,减少用药总剂量,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同时避免峰谷现象。属于这类制剂的较多,如已应用的长效土霉素颗粒、乙酰水杨酸缓释片、硫酸锌缓释剂等。微胶囊制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制剂,是用天然高分子物质或共聚物包裹药物而形成的囊状颗粒。这种微囊可改变药物颜色、形状、重量、体积、溶解性、反应性、耐久性、压敏性、热敏'性、光敏性、稳定性和易成形性等功能。但目前生产工艺上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改进。被包裹的药物则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如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乙酰水杨酸等近30类药已制成微囊。有人将磁性物质如磁铁矿微粉末(FeO-Fe2O2)同抗癌药物一起微囊化而制成方向性微型胶囊,主要用于癌症治疗[1]。 目前常见的缓释药物主要有心血管药物(如:波依定)、消化系统药物(如:洛赛克)、镇痛药(如:美施康定)、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2)控释制剂 按控释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1)渗透压控释体系是利用体系与环境渗透压差产生的恒速释药原理而设计的制剂。1975年Theeuwes首先提出了渗透泵概念。口服大多为片剂,非口服的有渗透泵栓、膜和眼用等。以口服渗透泵片(OT)为例,它是由半透膜、药物、渗透活性物质和推进剂组成,这些制剂不受环境pH和胃肠内容物影响。 (2)膜控制扩散系统是将水溶性药物及辅料包封于高分子生物惰性聚合物膜内,药物通过透性膜恒定、匀速而长时间地向外扩散释放。现已成功地用于口服、透皮、眼科等给药系统。该剂型由药物、辅料和包衣膜组成,其中包衣膜又由水不溶性膜材料、致孔剂和增塑剂组成。 (3)控制溶解释药制剂制备容易,组成简单,仅药物加辅料。它不仅使易溶药物保持恒速释放,同时也使难溶物快速、恒速溶解释放。如氯霉素控释眼丸等制剂。 (4)控制蚀解释放体系把药物用生物水溶可蚀性高分子材料包裹,进入胃肠道后吸水膨胀成凝胶状,阻止水份的渗入而保护其内的药物不致立即溶解,待凝胶逐渐溶解脱离后,药物方能溶解和释放出来,如已制成的乙胺嗪控制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药)[1]。 控释制剂的特点主要有恒速释药,减少了服药次数,能够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并避免峰谷现象,同时可避免某些药物引起中毒。目前常见的缓释药物主要有心血管药物(如:拜新同)、消化系统药物(如:洛赛克)、镇痛药(如:美施康定)、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第十六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习题

第十六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现代生物技术是() A.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B. 以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核心的基因工程 C. 以细胞工程为核心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D.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细胞工程 E. 以细胞工程为核心的基因工程 2.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 A. 细胞工程 B. 发酵工程 C. 酶工程 D. 基因工程 E. 克隆技术 3.以下不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是() A. 分子量大,不易吸收 B. 结构复杂 C. 易被消化道内酶及胃酸等降解 D. 从血中消除慢 E. 在酸碱环境不适宜的情况下容易失活 4.1982年,第一个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是() A. 乙肝疫苗 B. 重组人胰岛素 C. 白细胞介素-2 D. EPO E. 尿激酶 5.关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 A. 蛋白质大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 B. 蛋白质大分子在水中表现出亲水胶体的性质 C. 蛋白质大分子具有旋光性 D. 蛋白质大分子具有紫外吸收 E. 保证蛋白质大分子生物活性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强相互作用,如肽键来维持的6.通过注射给药的蛋白多肽类药物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 A. 溶液型注射剂和注射用无菌粉末 B. 溶液型注射剂和混悬型注射剂 C. 缓释微球和缓释植入剂 D. 注射用无菌粉末与缓释微球 E. 普通注射剂与缓释控释型注射给药系统 7.蛋白质药物的冷冻干燥注射剂中最常用的填充剂是() A. 甘露醇 B. 氨基酸 C. 十二烷基硫酸钠 D. 氯化钠 E. 麦芽糖 8.被FDA批准,可用于制备缓释微球注射剂的生物降解骨架材料是() A. PLGA B. 壳聚糖 C. 淀粉 D. 乙基纤维素 E. HPMC 9.蛋白多肽药物的非注射制剂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口服制剂与黏膜制剂 B.黏膜制剂与经皮制剂 C.鼻腔制剂与经皮制剂 D.肺部制剂与口腔制剂 E.口服制剂与直肠制剂 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1.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的是()

药剂学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考点归纳

第十八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和特点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有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含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才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以示与传统的生物技术相区别。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运用DNA重组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等类药物,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很少有过敏反应。但这类药物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分子量大,时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很难透过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层,故吸收很少,不能口服给药,一般只有注射给药一种途径,这对于长期给药的病人而言,是很不方便的;另外很多此类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 生物技术药物多数易受胃酸及消化酶的降解破坏,其生物半衰期也普遍较短,需频繁注射给药,造成患者心理与身体的痛苦。即使皮下或肌内注射,其生物利用度也较低。另外多数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不易被亲脂性膜所摄取,很难通过生物屏障。因此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剂型发展十分迅速,如对药物进行化学修饰,制成前体药物,应用吸收促进剂,添加酶抑制剂,增加药物透皮吸收及设计各种给药系统等。 主要方向是研究开发方便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新剂型:①埋植剂缓释注射剂,尤其是纳米粒给药系统具有独特的药物保护作用和控释特性,②非注射剂型,如呼吸道吸入直肠给药、鼻腔、口服和透皮给药等。研究和开发新剂型也是解决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利用度、稳定性等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为了研究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或新的给药系统,必须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能。 (一)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根据电荷不同分为正电性与负电性氨基酸。 蛋白质结构中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与非共价键,前者包括肽键(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氨基酸的羧基失水而成的酰胺键)和二硫键(二个半胱氨酸的-SH脱氢而成的-S-S-键),后者则包括氢键、疏水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配位键等。蛋白质的结构分为四级。 一级结构(初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其维系键是肽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二级结构为多肽链的折叠方式,包括(螺旋与(折叠结构等;三级结构是指螺旋或折叠的肽链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每条多肽链都具备固有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四级结构则是指二个以上的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统称为高级结构,主要是由非共价键和二硫键来维持。 (二)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大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水中表现出亲水胶体的性质,还具有旋光性和紫外吸收等。蛋白多肽药物结构复杂,特别是保证其生物活性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弱相互作用来维持的,因此了解蛋白质的

药物制剂新技术重点

新技术促进药剂学的发展: 一.药剂学的发展概况: 1.剂型: 第一代制剂:丸剂等 第二代制剂:两个条件:有一定的比较规范的制剂流程,有相关的质量规范标准 第三代制剂:缓控释制剂及透皮制剂第四代制剂:控释制剂或靶向制剂 第五代制剂:智能化给药制剂 2.基本理论:片剂形成理论、微分化理论、固体分散理论、溶解和吸收理论、增溶助溶理论、制剂定性理论、药动学模型理论、固体制剂释放理论。生物酶提取技术: 酶的特点: 1.提取过程中有极高活性—每一个酶分子每分钟能促化底物1000个左右,比普通催化剂速度快107。2.高度的专一性3.催化活性可以被控制4.反应条件温和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底物的来源与浓度2.酶的种类和浓度3.温度(一般极限温度80) 4.PH 5.其他:包括光线,水分,金属离子,有机溶媒,氧化剂,还原剂。三.酶提取技术: 1.植物药破壁的目的:植物药多数活性物质存在于细胞壁内,只有少量存在于细胞间。 2.纤维素酶—由内切葡萄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进行提取 3.高分子有序密集排列的区域称为结晶区;未有序密集排列的称为非结晶区或无定形区。 4.纤维素水解:三大步:作用于非结晶区→水解为小分子糖→水解为单糖四个过程:渗入、内切、外切、糖化 水解主链的酶:β-葡聚糖酶、半乳糖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 水解支链的酶:阿拉伯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半乳糖酶、葡萄糖苷酸酶 四.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1.电负性、2比表面积、3木质素的含量、4结晶度 五.酶提取优点: 1.提取率大幅增加2.降低提取物粘度和吸水率3.降低溶剂利用度与提取时间4.可采用常规设备提取 5.保持和发扬中药复方的优势。 六.酶提取缺点:1.提取过程中温度,PH值往往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偏离后提取效果不好; 2.提取过程中可能改变某种成分。七.酶提取效果较好的一般是根皮类或根皮茎类,用纤维酶;而果实种子类一般除纤维酶外还使用蛋白酶和果胶酶。 包合技术: 一.含义: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二.分类: 1.按结构性质分:多分子包合物、单分子包合物、大分子包合物。 2.按几何形状分:管形包合物、笼形包合物、层状包合物 三.特点: 1.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遮盖不良气味,减少局部刺激性4.液态药物固体化5.调节速度6.用于药物的分离和测定。 四.常见的包合材料: 1.环糊精:6—12个葡萄糖分子。6个就称为α-CD,七个就称为β-CD,八个就称为r-CD,内部疏水,外部亲水,具有极性的外侧和非极性的内侧,呈筒状。 2.β-CD甲基化之后:①在水中溶解度增大,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②底稀释性,高表面活性③包合物溶解性增大④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3.水溶性降低:乙基β-CD,乙酰基β-CD。 4.杯芳烃:对位烷基苯酚和甲醚进行缩合得到的寡聚大烷化合物。

药物制剂新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包合技术 一、包合技术:指一种分子被包合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主分子客分子能否稳形成及是否稳定:取决于主、客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二者极性。 包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两组分间的范德化力。是物理过程,不是化学过程。 二、包合材料: (一)环糊精 CD:β-CD 水中溶解度最小,毒性很低。 (二)环糊精衍生物: 1、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甲基、羟丙基、葡萄糖衍生物。 G-β-CD 常用,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大,促进药物吸收,还作注射剂包合材料。 2、疏水性环糊精衍物物:乙基-β-CD,降低水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达到缓释作用。 三、包合作用的特点: 1、药物与环糊精组成的包合作用:通常是单分子包合物, 2、摩尔比是1:1 。 3、包合时对药物的要求:原子数大于5(稠环小于5), 4、相对分子质量100―400, 5、溶解度小于10g/L, 6、熔点低于 250℃。无机药物大多不宜用CD 包合。 7、药物的极性与缔合作用影响包合作用:

4、包合作用具竟争性 四、常用包合技术:1、饱合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2、研磨法 3、冷冻干燥法 4、喷雾干燥法 第二节固体分散技术 一、固体分散技术:是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新技术,通常是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系。 二、载体材料:吸收速率取决于溶出速率,溶出速率取决于载体材料的特性。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1、聚乙二醇PEG:4000、6000 2、聚维酮PVP 3、表面活性剂:Poloxamer188 4、有机酸类 5、糖类和醇类:半乳糖、甘露醇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EC 2、聚丙烯酸树酯类:Eudragit E、RL、RS 3、其他:胆固醇等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1、纤维素类:CAP、HPMCP、CMEC(羧甲乙基纤维素) 2、聚丙烯酸树酯类 三、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 1、熔融法:关键是迅速冷却,适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2、溶剂法:共沉淀法,适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

药剂学-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

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固体分散体: 2.包合物: 3.纳米乳: 4.微囊: 5.微球: 6.脂质体: 7.β-环糊精: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药物在固态溶液中是以分子状态分散的。( ) 2.固体分散体的共沉淀物中的药物是以稳定晶型存在的。( ) 3.在固体分散体的简单低共熔混合物中药物仅以较细微的晶体形式分散于载体 材料中。( ) 4.固体分散体都可以促进药物溶出。( ) 5.固体分散体是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均匀分散于另一种固态载体材料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 6.固体分散体采用肠溶性载体,目的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 7.固体分散体利用载体材料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 8.固体分散体能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 9.固体分散体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 ) 10.难溶性药物与PEG 6000形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的溶出加快。( ) 11.某些载体材料有抑晶性,使药物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其中,可得共沉淀物。( ) 12.药物为水溶性时,采用乙基纤维素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的溶 出加快。( ) 13.固体分散体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PEG、PVP、表面活性剂类、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 14.药物采用疏水性载体材料时,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具缓释作用。( ) 15.因为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其制备固体分散体。( ) 16.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两者以一定比例所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 17.β—CD的水溶性较低,但引入羟丙基等基团可以破坏其分子内氢键的形成,提高水溶性。( ) 18.包合过程是化学反应。( ) 19.在β-CD的空穴内,非极性客分子更容易与疏水性空穴相互作用,因此疏水性药物、非解离型药物易被包合。( ) 20.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和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 ) 21.包合物具有缓释作用,故不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 22.环糊精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l,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 23.聚合物胶束是由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 ) 24.纳米乳不可能自发(经轻度振摇)形成。( ) 25.纳米乳及亚微乳经过长时间热压灭菌或两次灭菌均不会分层。( )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 固体分散体 一、概述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的固态分散制剂,将药物以分子、胶态或微晶态分散在载体材料中的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体的特点有: (1)高度分散性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后,药物能以微晶态、胶态、高能态或分子状态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 (2)调整药物的溶出特性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载体材料的固体分散体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以难溶性高分子材料为载体材料的固体分散体可延缓和控制水溶性药物的溶出和吸收,用于制备缓释、控释制剂。如果药物以肠溶性材料为载体,可制备供肠道定位释放而吸收的制剂。 (3)增加药物的化学稳定性通过载体材料对药物分子的包蔽作用,可减缓药物在生产、贮存过程中的水解和氧化作用。 (4)液体药物固体化,将液体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后可制得固态的固体分散体。根据临床需要,可将固体分散体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栓剂、软膏剂、丸剂等普通剂型。 (5)老化特性固体分散体系发生凝聚的过程称为老化。固体分散体的高度分散性使其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属热力学不稳定性体系。药物分子可能自发聚集成晶核,微晶逐渐生长成大的晶粒,亚稳定晶型可转化成稳定性晶型。老化现象往往在长期贮荐过程中发生。 二、固体分散体的分类 固体分散可按下列不同情况进行分类 (一)按释药特征分类 1、速释型 用亲水性载体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的用量较大,通常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浓度为主要目的。在载体中形成药物的高度分散的分散体,药物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有的药物可被增溶。该类型固体分散体的药物溶解度高,溶出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2、缓释、控释型 以水不溶性或脂溶性载体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药物分子或微晶分散于由

药物制剂技术的课程学习标准.doc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养训练课程,也是一门具体体现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反复实践才能完成。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包含常见剂型的制备技术、生产工艺、控制以及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等内容,以药物制剂工作岗位需求为准则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练习以及强化训练后,达到药物制剂高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使学生取得药物制剂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 课程设计根据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本课程的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依据国家《国家职业大典》中药物制剂工职业群的要求,,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的现代职教思想,按照药物制剂工的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以制剂岗位的生产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学生完成“项目”为教学过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起工作任务与岗位技能、相关理论及职业知识的联系,在强化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能作出判断并采取正确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团结协作、创新精神的培养。课程内容也要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具有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剂型的重要性、药品的标准、制剂行业的常用法规、生产管理等知识,能熟练查阅药典。 (2)具有常见药物剂型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给药途径,常用辅料及特点等相关理论与知识。 (3)具有常见药物剂型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等理论知识。 (4)具有常用操作方法的相关理论与知识。

药物制剂技术习题及答案

药物制剂技术习题及答案

药物制剂技术习题及答案 【篇一:药物制剂技术期末试卷2 答案】 > 《药物制剂技术》(编号:0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 题,每空0.5分,共21 分) ⒈中药片剂按药材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全粉末片)、(半浸膏片)、(浸膏片)、(有效成分片)四种。请 考⒉在片剂制备过程中,压片条件对片剂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压力过大易导致(裂片),而压 力过小易导致(松片)。 ⒊为保证输液的质量,从生产到灭菌一般不超过(4)小时,通常采用(热压灭菌)法灭菌。 4.作为片剂的润滑剂一般均有(润滑)、(抗粘)、(助流)三种作用。 ⒌注射剂中不能加抑菌剂的有二类,分别为(静脉注射剂)和(椎管注射剂)。 ⒍胶囊剂按外观形态分为(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二种,囊壳的主要原料为明胶,加入甘油的作用是(增加可塑性、弹性)。 ⒎制片物料必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 ⒏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四部分组成。⒐粉末直接压片法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制片,为改善粉末的流动性,可加入助流剂(微粉硅胶),同时需要加入兼可作粘合剂、崩解剂和稀释剂的(微晶纤维素)。

⒑在注射剂生产中,一般采用低温间隙灭菌的注射剂、(多剂量容器的注射剂)、(用虑过灭菌法生产的注射剂)及(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需要加抑菌剂。 ⒒为防止药物水解,在制备液体药剂时可采用(调节ph值)、(制成干燥固体)、(改变溶剂)等措施。 ⒓药物剂型中,由于容纳量小,一般只适用于小剂量强效药物制备的是(微囊)剂和(膜剂)剂。 ⒔测定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有(尿药累计排泄量浓度法)和(血药浓度法)。 ⒕药剂学中灭菌与无菌技术可分为三类:﹙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 ⒖液体制剂中,常用的矫味剂包括﹙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和(泡腾剂)。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 分,共24 分) ⒈栓剂 栓剂(suppositories) 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 状供腔道给药的固 体状外用制剂。 ⒉膜剂 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请 考膜剂(films)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成膜材料中或包裹于成膜材料中,制成的单层或多层膜状制剂,供口服或黏膜外用的固体制剂。⒊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此外,作为表面活性剂还应具有增溶、乳化、

2019主管药师 相关专业知识 药剂学—第八节 制剂新技术

药剂学——第八节制剂新技术 要点 1.缓释、控释制剂 2.迟释制剂 3.固体分散体 4.包合物 5.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 6.纳米粒与亚微粒 7.靶向制剂 8.透皮给药制剂 一、缓释、控释制剂 1.特点 缓释:缓慢非恒速 控释: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 ①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②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 ④减少用药总剂量,小剂量大药效 2.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 (制剂设计——药物选择) ①剂量很大:>1.0g ②半衰期很短或很长:t0.5<1h或>24h ③药效激烈 ④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则或吸收差 ⑤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 ⑥有特定吸收部位 3.缓控释制剂载体材料 1)阻滞剂:脂肪类、蜡类(疏水性强) 2)骨架材料 ①亲水凝胶:天然胶(藻琼)、纤维素衍生物(CMC-Na、MC、HPMC、HEC)、非纤维素多糖类(甲壳素、

卡波姆)、高分子聚合物(PVP、PVA)——形成凝胶屏障 ②生物溶蚀: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甘油酯 ③不溶性:EC、无毒聚氯乙烯、硅橡胶 3)包衣材料 不溶性:醋酸纤维素(CA)、EC 肠溶性:纤维醋法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R) 4)增稠剂 延长口服液体制剂疗效——明胶、聚维酮(PVP)、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 4.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 溶出:溶解度↓,溶出速度↓ 扩散:包衣膜微囊骨架植入乳 溶蚀与溶出、扩散相结合 渗透泵:渗透压为动力,零级释放 离子交换作用:药树脂 QIAN:溶散是胜利 5.缓控释制剂给药时间的设计 ①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12h 1次 ②小肠、大肠都有吸收:24h 1次 ③ t1/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12h 1次 ④ t1/长,治疗指数大的药物:24h 1次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80%~120%范围内 6.体外释放度试验 缓控释制剂、水溶性药物制剂:转篮法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问答题 1、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药物(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3)蛋白质的构象(4)蛋白质的变性 2、简述引起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3、生物技术药物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4、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设计蛋白质类药物液态制剂的处方时,可采取的稳定化方法有哪些7 . 6、保护剂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使蛋白质保持稳定的机理是什么? 7、蛋白质、肽类药物很少或不能经胃肠道吸收的原因是什么? 8、什么叫生物技术药物?性质特点?生物技术药物有哪些新的给药途径? 二、配伍选择题 [1-4] A、调节pH值 B、抑制蛋白质聚集 C、保护剂 D、乳化剂 E、增加溶解度 以下物质在蛋白质类制剂中的作用是: 1.聚山梨酯80 () 2.葡萄糖() 3.枸橼酸钠-枸橼酸缓冲系统() 4、精氨酸() 三、多选题 1、变性蛋白质和天然蛋白质的区别在于() A、溶解度降低 B、蛋白质的黏度增加 C、结晶性破坏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易被蛋白酶分解 2、下列关于糖类蛋白质保护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聚糖不能单独作为蛋白质的保护剂 B、双糖的坍塌温度比单糖高 C、随着浓度的增加,蔗糖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保护蛋白质的能力增强 D、单糖和双糖可混合配制成保护剂 E、糖类对蛋白质的稳定作用与其浓度无关 3、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 A、重组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的药物 B、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生产的药物 C、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药物 D、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 E.利用现代发酵或反应工程生产生物来源的药物

4、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性蛋白质只有空间构象的破坏 B、蛋白质的变性也可以认为是从肽链的折叠状态变为伸展状态 C、变性是不可逆变化 D、蛋白质变性本质是次级键的破坏 E、蛋白质的变性与外界条件关系不大

药物制剂新技术知识点梳理.

第十一章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固体分散物 ★1、固体分散技术定义: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高度分散状态:分子、胶态、微晶、无定形状态。固体载体:水溶性、难溶性、肠溶性材料等。 2、应用特点: (1)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2)制剂中间体,进一步制备速释、缓释或肠溶制剂; (3)剂型上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微丸剂、滴丸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 3、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二醇类(PEG)、聚维酮类(PVP)、表面活性剂类(泊洛沙姆188)、有机酸类、糖类与醇类。 4、制备方法:熔融法、溶剂法(共沉淀法)、溶剂-熔融法。 5、制备固体分散体应注意的问题: (1)药物剂量应小,在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占5%—20%,液态药物重量不宜超过10%; (2)老化现象:贮存期间固体分散体的硬度变大,析出晶体或结晶粗化,从而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现象;

(3)解决方法:合适药物浓度;合适载体;采用联合载体。 6、固体分散体的类型: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 7、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1)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分子状态分散;胶体、无定形和微晶等。分散状态与药物含量有关;不同载体材料-不同速效程度。 (2)载体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①载体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水溶性载体PVP,PEG ②载体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足量的载体存在 ③载体对药物有抑晶性—PVP、poloxamer 188 8、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1)溶解度及溶出速度测定→形成固体分散体后溶出速度和溶解度会改变 (2)热分析法→ DSC或DTA图谱上吸热峰发生改变 (3)X射线衍射法→药物的晶体特征衍射峰消失→表明生成无定形或非晶态物 (4)红外光谱法→药物的强红外峰位移 (5)核磁共振谱法→药物的核磁共振谱发生改变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技术药物 2. 等电点 3. 变性作用 4. 蛋白质沉淀和凝固 二、思考题 1.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来源于哪些技术?主要产品类型有哪些? 2.蛋白质药物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其稳定性? 3.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有哪些?并简述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2. 等电点:某一氨基酸或蛋白质处于净电荷为零的兼性离子状态时的介质pH,用pl表示 3. 变性作用: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改变的现象 4. 蛋白质沉淀和凝固: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经强酸、强碱作用发生变性后,仍能溶解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若将pH 调至等电点,则变性蛋白质立即结成絮状的不溶解物,此絮状物仍可溶解于强酸和强碱中。如再加热则絮状物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二、思考题 1.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来源于哪些技术?主要产品类型有哪些? 答: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此外还有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 已经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含3大类,即重组治疗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 2.蛋白质药物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其稳定性?

答:(1)由于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 1)蛋白质的水解 2)蛋白质的氧化 3)外消旋作用(racemization) 4)二硫键断裂及其交换 (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 引起蛋白质不可逆失活作用的主要类型即聚集(aggregation),宏观沉淀,和表面吸附与蛋白质变性,这些都是由于与空间构象有关的非共价键引起。 非共价的静电力,氢键,疏水键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水化,可以因温度与pH而发生改变。 3.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有哪些?并简述之。 答:一、新型注射(植入)给药系统 这方面的研究有控释微球制剂与脉冲式给药系统。 控释微球制剂:为了达到蛋白质类药物控制释放,可将其制成生物可降解的微球制剂,目前已经实际应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聚乳酸(PLA)或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聚乳酸乙醇共聚物),改变丙交酯与乙交酯的比例或分子量,可得到不同时间生物降解性质的材料。 脉冲式给药系统 肝炎、破伤风、白喉等疾病所用预防药物即疫苗或类毒素均为抗原蛋白,其中乙肝疫苗已能用生物技术制造。使用这些疫苗全程免疫至少进行三次接种,才能确证免疫效果,由于种种原因,全世界不能完成全程免疫接种而发生辍种率达70%,因此为了提高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减少一些重大疾病的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发展规化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将多剂疫苗发展为单剂疫苗,其中之一就是研制成脉冲式给药系统。此项研究,目前正在研究中。 二、非注射途径新的给药系统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非注射途径包括鼻腔、口服、直肠、口腔、透皮、眼内和肺部给药,其中鼻腔似乎最有前景,然而口服给药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给药途经。蛋白质类药物非注射途经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药物穿透粘膜能力差,易受酶的降解,以至生物利用度很低。

药物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新技术 目录 药物制剂新技术 (2) 第一节固体分散技术 (2) 一、概述 (2) 二、固体分散技术应用特点 (2) 三、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3) 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4) 五、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4) 六、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7) 七、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7) 第二节包合技术 (7) 一、概述 (7) 二、包合材料 (8) 三、包合物的特点 (9) 四、包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9) 五、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9) 六、包合物的验证 (11) 第三节微囊化技术 (12) 一、概述 (12) 二、微囊的特点 (13) 三、微囊的制备 (14) 学习指导 (17)

药物制剂新技术 教学与学习要求 1、掌握微囊化技术、包合技术与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 2、掌握微囊、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应用、常用材料及释药原理。 3、熟悉物理化学法制备微囊的原理。 4、熟悉影响包合作用的因素。 5、了解固体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6、了解包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别方法。 第一节固体分散技术 一、概述 固体分散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难溶性药物通常是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可为水溶性、或难溶性、或肠溶性材料)中所形成的固体分散体系。 二、固体分散技术应用特点 1、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或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

3、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4、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 5、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等。 固体分散体的主要缺点是药物的分散状态稳定性不高,久贮易产生老化现象。 三、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载体材料的特性。载体材料应具备以下条件:无毒、无致癌性、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不影响主药的化学稳定性、不影响药物的疗效与含量检测、能使药物得到最佳分散状态或缓释效果、价廉易得。常用的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畅溶性三大类。几种载体材料可联合应用,以达到要求的速释、缓释或肠溶效果。 1、水溶性载体材料: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常用的材料有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类(PEG)、聚维酮类(PVP),表面活性剂类如泊洛沙姆188,有机酸类如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胆酸、去氧胆酸等以及糖类如右旋糖、半乳糖和蔗糖,醇类如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等,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丙纤维素(HPC)、羟丙甲纤维素(HPMC)等。 2、难溶性载体材料:主要起延缓药物释放的作用。包括纤维素类如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类如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L和RS,脂质类如胆固醇、β-谷甾醇、棕榈酸甘油酯、胆固醇硬脂酸酯、

药物制剂

01、常用物理灭菌方法和化学灭菌方法有哪些? 物理方法: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过滤除菌法热灭菌法可分为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 法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干热空气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热压灭菌法煮沸灭菌 法低温间歇灭菌法)射线灭菌法可分为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紫外线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灭菌法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甲醛臭氧戊二醛)药 液灭菌法(75%乙醇 1%聚维酮溶液 0.1%~0.2%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酚或煤酚皂 溶液 02、《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用什么方法制备? 蒸馏法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03、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与结构特征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表面:两相中有 一相是气体的界面(气/固;气/液)。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 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04、常用的非离子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哪些 阳离子型:季铵化物--新洁尔灭--杀菌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异辛基琥珀酰磺酸 钠(阿洛索)两性离子型:卵磷脂豆磷脂氨基酸型非离子型:吐温司盘 PluronicF-68 05、热压灭菌柜使用的注意事项 开蒸汽阀,开排气阀预热10-15min(飞、当排气孔没有雾状水滴是可关闭排气阀)加 热至接近温度时,调节排气阀,维持灭菌温度。到达灭菌时间后,关闭进气阀,渐开 排气阀,表压降至零后稍开柜门,10min后打开柜门出料。灭菌时间由全部药液达到 灭菌温度时算起灭菌完毕后严禁马上打开柜门,防止压差和温度差太大出现爆瓶及伤 人事故 06、制备复方碘溶液加入碘化钾目的是什么 助溶剂 07、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有那些 更换溶剂或应用潜溶剂制成盐加助溶剂加增溶剂 08、写出Stokes公式,描述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那个因素有关 v = r2(D1-D2)g/9 η v ∝ r2 粉碎固体,尽量减小微粒的半径 v ∝ (d1-d2) 增加分散介质的密度 v ∝ 1/η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 09、直接或间接有效评价片剂吸收情况的体外和体内指标是什么 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 11、GMP、GSP、GLP、GAP的中文名 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2、热原组成及致热的主要成分 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 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之间,是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13、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酸值碘值、皂化值) 碘值126-140,皂化值188-195,酸值不大于0.1 14、将青霉素钾制成粉针剂的目的 主药在水溶液中易分解失效或对热不稳定 15、延缓主药氧化的方法 抗氧剂:本身为还原剂;常用维生素E、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硫代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