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经济合作情况的分析和前景展望

东北三省经济合作情况的分析和前景展望
东北三省经济合作情况的分析和前景展望

东北三省经济合作情况的分析和前景展望

摘要:本文对东北三省经济合作现状做了初步总结并发现其中的问题,解释了其原因,对东北三省未来经济合作的前景有初步分析。

关键词: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合作;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形成人人谋发展、图振兴的良好氛围,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合作快速发展。

1.东北三省经济合作现状

1.1东北地区投资"洼地"效应显现

在国家实施多项优惠政策的支持和三省的努力下,东北地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利用国内外投资实现突破性进展。2004年,东北三省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3072个,实际利用外资5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6%,绝对值和沿海省份相比虽然并不算高,但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企业到东北投资踊跃。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145.1、121和297.4亿元,黑、吉两省比上年都有30%以上的增长。

1.2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2004年,东北三省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8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三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外工程承包和输出劳务快速发展。辽宁省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5.6亿美元,增长15%,外派劳务6.4万人,增长10%;吉林省完成营业额2.22亿美元,同比下降5%,外派劳务16231人,同比增长10.6%;黑龙江省完成营业额2.5亿美元,增长29.4%,外派劳务5517人,增长53%。

一批有条件的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做大企业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并购了德国著名机床企业席斯公司;大连机床厂并购了德国莫曼机床公司;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正在洽谈并购德国数控工具厂;2004年俄罗斯远东投资洽谈会签订的12个投资项目中有8个是黑龙江省对俄罗斯投资项目。

1.3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东北国企改革

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纷纷看好东北经济发展前景,积极收购、参股国有企业。美国AB公司斥巨资收购哈尔滨啤酒厂,在中国十大并购案排第三;韩国浦项、日本伊藤忠参股黑龙江龙煤集团;美国华平投资、香港中信资本参股哈尔滨医药集团;德国大众与一汽集团合资建

设的长春一汽第二分厂建成投产;德国西门子同辽宁省政府确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辽宁省2004年新批引进外资并购国有企业项目12个。首都机场、华能集团、鲁能集团、华源集团、福建亲亲集团、江苏雨润集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参与东北国企改制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始在东北投资合作。

1.4东北三省间合作日益密切

政府间合作得到加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城市签署了《东北四城市协同合作全面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意见》,就发挥各自优势,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区分割,形成统一的要素市场,共建共享重大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工协作等达成共识;东北三省启动国内首个跨省联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一体化工程,对各种生态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为内蒙古、东北三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三省科技部门建立了技术转移联盟,进一步整合区域科技优势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三省与铁道部签署协议,拟联合建设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东北东部铁路,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的联系。

区域内企业合作步伐加快。辽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黑龙江省北满特钢集团的成功重组,年产特殊钢能力达到3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特种钢生产企业;一汽和一重也在大连设立大件和零部件的出口加工基地。

1.5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有关部门制订了《东北地区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以及《东北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区域规划;开展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纲要》、《东北三省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规划》、《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等的编制工作;开展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前期研究"和"东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东北三省经济合作的问题及原因

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应该看到,经济合作的总量偏小、领域偏窄、层次也不够高。这与东北地区是我国能源、石化、冶金、机械以及农畜产品基地的地位还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是:

2.1体制上的问题是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之相互独立的财政核算体系和干部运行机制,使得东北地区的产权、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流转不畅,大而全的特点比较明显。计划经济体制和运行模式及其衍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是开展经济合作的体制性障碍。

2.2国企改革进展缓慢

尽管辽宁国企改革开展较早,黑、吉两省也在积极推进,但三省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负担沉重,富余人员和不良贷款多,生产成本高,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加之没有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这些都给国内外投资者与东北企业开展经济合作带来过高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2.3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集群效益较差

东北三省是资源富集的地区,但多数以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原字号"产品输出,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产业链条较短,不能在大企业周边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也就使得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动力不足,经济活力不够。

2.4产业结构趋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都以重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互补性相对较差,区域内企业开展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金融、物流和中介服务业发展缓慢,降低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3.东北三省对外经济合作前景分析

3.1加快发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东北地区形成政策"洼地"。随着11号文件的逐步落实,增值税转型试点、社保试点、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东北地区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二是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美国、日本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我国又处于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有利于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合作。三是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等向发展中国家战略转移和国内发达地区向内地的梯次产业转移给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带来机遇。四是东北地区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东北地区矿产和水资源丰富,电力等能源充足,产业基础雄厚,与其他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互补性极强。五是东北三省的加快发展,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具备对外投资的实力,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主动性增强。

3.2东北三省经济合作的前景展望

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东北地区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加快,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东北地区将进入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期。

一是传统的支柱产业仍将是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煤炭开采和加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行业将是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

二是在WTO后过渡期,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将大大提高,东北地区的批发零售、银行、保险、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将成为经济合作的新的热点。

三是经济合作更多地通过承接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东北地区将成为新的装备制造业的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

四是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吸引战略投资者以多种形式参与。东北地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和城市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吸引投资者采用投资入股、承包经营、BOT等多种形式参与项目运作和管理。

五是东北地区对外投资规模将扩大。随着东北地区优势企业的做强做大,将会更多地开展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4.对东北三省加强经济合作工作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制订并出台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

二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发展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和扶持非公有经济的成长和壮大。深化各项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是尽快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剥离办社会职能,核减不良贷款和陈欠税款;完善社会保障试点,做好富余人员分流工作;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完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手续,为企业创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

四是大力推动三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继续支持三省举办大型招商和经贸活动,尤其是跨省跨地域的经贸合作,促进当地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开展合作,积极"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合作规模、提升竞争档次。支持黑龙江省对俄经贸

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依托黑龙江省独特优势,加快对俄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和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五是加强东北三省间合作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合作。合理定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共同振兴。

六是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东北地区提供强大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平台,促进东北地区同周边国家经贸交流,增强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与影响 08历史1班易正权学号:200802021029 内容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发展让世界震惊,让是人刮目相看。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同时,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平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尤其是亚太经济组织(APEC)。APEC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依托。中国对外贸易的大约70%,吸引外资的70%以上来自于APEC中各成员。APEC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同样,中国也为APEC 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与APEC紧密相连,APEC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同样需要APEC。没有中国的参与,APEC是不完整的。 关键词:APEC;中国;作用;影响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APEC,中国加入APEC就是重要的一员。加入APEC提高中国作为地区领导者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由于APEC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区域组织,又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不言而喻,中国队APEC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APEC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APEC;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队APEC的影响越来越大。APEC让世界看到中国,加入APEC也为中国提供一个平台,使当时的世界更有机会听到中国的声音。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APEC更加重视中国,重视中国队APEC所做的贡献。APEC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巨大生命力的,前途的市场:人口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5%,经济总量占世界的55%,贸易总量占世界的50%,它包括世界三大经济体,金砖四国中的三个,可以说他代表半个世界。[1](P388)显然与中国这个亚洲最具潜力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地缘优势,APEC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加入APEC可以因势利导的规划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也为APEC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一、中国在APEC中的作用 第一,中国在APEC中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竞争加剧 自从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出口的增长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中国已超过南韩、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四小龙),一跃成为亚太地区的头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在1 978年,四小龙向工业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的70%以上,而中国则不到中国经济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0%。1978年亚洲向工业国家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份额。如下图[2]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方案

一、边境经济合作区概述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指根据两国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特点和优势,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地区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此聚集,通过边境两边地区的对接,实现边境地区两边的充分互动和优势互补,实现该区域加快发展,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边境区域合作的特征 跨境区域合作主要着眼于地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为目标。合作参与方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体边界毗邻的部分关税领土,如欧洲上莱茵地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也有经济体全部关税领土与另一方部分关税领土进行跨境合作的情况,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新一柔一廖成长三角。虽然大多情况下双方都存在合作机制,却往往没有达成正式的、有约束力的协议,需要参与方自行实施各自的政策以促成合作。 (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主体 从目前国内外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行为主体划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中央政府是合作区的授权机构,也决定了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利益代表,要和毗邻国家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并实施具体的协作管理。国际和地区组织是合作区的倡导者,可以起到协调、提供技术和资金的作用,合作过程中非常需要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企业是合作区的核心建设要素,对于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边境地区,在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协调下,主要基于区位理论和运输成本的有利条件而扩大市场和要素获取范围,通过边境经济项目招标而拉动企业投资,实现边境地区对外贸易转型。 (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第一个就是主权让渡问题。跨境经济合作区需要突破边境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合作涉及人流、物流的管理,涉及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管理,必然需要国家间主权的相互让渡。而国家主权的让渡十分敏感和困难,需要国家间友好的政治关系和高度的相互信任为保障。这就增加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难度。

国际经济合作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国际经济合作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除国际政治变化原因外,( A )的出现是其直接动因。 A. 第三次科技革命 B. 市场国际化 C. 经济全球化 D. 经济一体化 2.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C )。 A. 要素禀赋差异 B. 比较成本差异 C. 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D. 技术水平差异 3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国企业对外投资,必须首先具备资产所有权、内部化和( D )三种优势。 a. 经济发展水平 b. 资金 c. 技术 d. 特定区位 4银团贷款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 分散风险 B. 提高银行知名度 C. 克服有限资金来源限制 D. 扩大客户范围 5联合国发展援助系统是向( C )。 A. 发达国家提供发展援助的机构 B. 世界各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的机构 C. 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的机构 D. 石油输出国提供发展援助的机构 6实际上处于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的是( D )。 A. IBRD B. IDA C. IFC D. IMF 7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是( A )。 A. 无形性 B. 不可存储性 C. 差异性 D. 不可分离性 8国际技术贸易是指国际间的技术(C )转让。 A. 有偿 B. 无偿 C. 等价 D. 交换 9国际工程承包是一种( D )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1995年,日本机动车出口近400万辆,其中32%来自丰田汽车公司。丰田的出口占国内生产的38%。此外,丰田的海外生产从1985年的15.2万辆增加到1995年的125.33万辆,约占其汽车总量的三分之一强。1995年底,丰田拥有14.3万雇员,其中海外的为7万人。 丰田在其三大主要市场——北美、欧洲和亚洲——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体系。1995年底,丰田在25个国家设有35个海外制造业子公司,其中三分之一设在亚洲。1995年,其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和泰国的子公司共生产了37.092万辆汽车约占其海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丰田在这一地区的零部件企业内部交易由设在新加坡的丰田汽车公司协调。丰田在泰国生产柴油发动机,在菲律宾生产变速器,在马来西亚生产操纵装置。在印度尼西亚生产汽油发动机。1995年,设在这些国家的子公司间的零配件出口约占其世界零部件出口的20%,其对非东盟国家市场的出口占5%。 丰田还计划在亚洲实现各类车型专门化生产,以服务当地市场和向区域或世界市场出口。这一计划包括在印度尼西亚生产用于各种目的的车型,在泰国生产小型汽车。小行汽车用于向亚洲、南美和中东出口。 要求:1、分析丰田公司对东南亚投资的动因。 (1)利用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以及地区优势(2)开辟和拓展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增加市场份额(3)可以绕开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 2、试用某种国际投资理论分析丰田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行为。 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国际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3个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①丰田公司有能拥有一种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优势,这种比较优势能够克服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政治风险。②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在内部化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丰田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③在东南亚投资具有比在国内投资优越的条件。 2.案例:中国某服装公司为绕开美国的贸易限制,较快地进入美国市场,准备在美国投资办厂。经调查发现有一家美国的生产服装的厂家,因资金不足等原因面临破产,这家企业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和技术实力。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企业的决策人在美国的投资是选择新建企业还是收购这家企业更为有利,为什么?这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属于哪种投资导向类型? 答:收购这家企业更为有利。原因:①通过收购该企业,也可以实现绕开美国的贸易限制,较快地进入美国市场。②该企业拥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和技术实力,因而收购该企业,可以利用原有的技术优势生产产品,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销售产品,减少技术研发或引进费用,以及省去了开辟销售渠道和新市场的费用,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地点,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 投资导向:技术与管理导向型。 3.Cofax公司是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从事玻璃生产的上市公司,该公司总股本为8000万股,其中普通股7000万股,优先股1000万股。其第四大股东肖恩先生持有普通股700万股,第六大股东怀特先生持有优先股500万股。2002年4月,该公司打算在中国进行投资建厂,并打算与中国某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受此消息影响,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从2001年4月的33美元上升到当时的36美元,并且在2002年3月份,Cofax公司的股票会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_张蕴岭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张蕴岭 亚太经合组织(A PEC)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对于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人们的议论很多,肯定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否定者亦不少,尤其是东亚发生金融危机以来,鉴于亚太经合组织在对付危机方面无能为力,人们对该组织发展前景的担心增加。亚太经合组织究竟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能否继续发展,在这些重要问题上正处于十字路口。 一、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特点 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性质来看,它是一个经济合作体,各成员就符合参加者共同利益的活动进行协商和合作,主要活动是推动地区市场的开放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就市场开放而言,亚太经合组织所搞的是与世界贸易组织相一致的东西,而不是搞一个独立的、对外封闭的区域市场。尽管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本地区的市场开放和经济合作,但同时也在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在此之前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贸易谈判进程,即在推动世界市场的开放方面起一种助推器的作用。亚太经合组织奉行的是/开放的地区主义0(open regionalism),即不像欧盟那样,搞内部优惠保护型的区域集团。按照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亚太经合组织内所取得的所有开放成果都是无条件适用于其它国家的。112 在推动世界市场开放方面,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完成谈判、达成信息技术协议(IT A)和金融服务协议方面已经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因此,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亚太经合组织有着明显不同于其它地区组织的特征。在活动方式上,确立了自愿参与、共同协商的原则,但其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又超出本地区,它试图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实现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目标。 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内容来看,通过其/倡导式0的机制不断扩大地区合作的范围。亚太经合组织有三个轮子:其一,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并为此设定了时间表;其二,推动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便利化,范围涉及放宽管制,简化通关秩序,便利商业人员业务旅行,以及数据库等;其三,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按照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这三个轮子的转动目标是在亚太地区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通过合作取得各成员经济体的共同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说,亚太经合组织具备一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特征和性质。然而,亚太经合组织推动这些合作不是靠谈判或规则,而是靠倡导和协商,从原则上来说,采取/自主参与,集体协商,共同承诺0的方式。因此,可以说是在没有协议、没有规则的情况下进行的。 亚太经合组织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区域组织,但也不是一个什么也做不成的/自由俱乐部0,它具有独特的组织形式和职能机制。亚太经合组织的这种特性可以保证在成员经济体存在很大差别的情况下能够运行。当然,要顺利运行还需要有机制。应该说,迄今,亚太经合组织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运转机制。这套机制被称之为一种/体制创新0。122之所以称之为创新,是因为它有不同于其它地区组织的鲜明特征。 第一,亚太经合组织把设定目标作为推动力。西雅图会议制定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蓝图,茂物会议确立了到2020年(发达经济体2010年)实现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尽管亚太经合组织不是一个正式的地区组织,但是它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内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更重要的是,亚太经合组织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行动议程,通过单边行动(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来落实议程。这样,目标本身就成为亚太经合组织不断前进的一个动力机制。 第二,有一套制度化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在议程组织上,亚太经合组织靠成员主动承诺担任主持,主持成员经济体负责计划、推动和承办当年召开的各种会议。事实上,在决策机制方面,已经形成定期召开的高官会议和部长会议、一年一度的非正式首脑会议。自1993年西雅图会议以来,这些程序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这种议事结构和会议方式可以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政府官员和首脑就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协商并形成共识提供必要的和经常性的机制,也是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在发展水平和利益存在巨大差别的情况下开展合作的一种独特方式。它具有/软硬兼施0的功能,这里,/软0即灵活性,灵活性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个基本原则。事实上,灵活性不仅是指进程安排上要考虑到各成员间差别和能力,而且也包括在议程安排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可调节性。而/硬0即制约力,制约力是亚太经合组织议程得以落实的一个基本保证,任何议程一旦达成共识,形成议程和进行承诺,就有了/隐形压力0(peer pr essure),必须完成。当然,这样一套机制还不完善,还有许多方面要加以完善和补充,但是,作为一种大结构和框架,应该说是稳定的和起作用的。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123.doc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123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 1.1995 年,日本机动车出口近 400 万辆,其中 32,来自丰田汽车公司。丰田的出口占国内生产的 38,。此外,丰田的海外生产从 1985 年的 15.2 万辆增加到 1995 年的 125.33 万辆,约占其汽车总量的三分之一强。1995 年底,丰田拥有14.3 万雇员,其中海外的为7 万人。 丰田在其三大主要市场——北美、欧洲和亚洲——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体系。 1995 年底,丰田在 25 个国家设有 35 个海外制造业子公司,其中三分之一 设在亚洲。 1995 年,其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 和泰国的子公司共生产了 37.092 万辆汽车约占其海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丰田在这一地区的零部件企业内部交易由设在新加坡的丰田汽车公司协 调。丰田在泰国生产柴油发动机,在菲律宾生产变速器,在马来西亚生产操纵 装置。在印度尼西亚生产汽油发动机。 1995 年,设在这些国家的子公司间的零配 件出口约占其世界零部件出口的 20,,其对非东盟国家市场的出口占 5,。 丰田还计划在亚洲实现各类车型专门化生产,以服务当地市场和向区域或 世界市场出口。这一计划包括在印度尼西亚生产用于各种目的的车型,在泰国 生产小型汽车。小行汽车用于向亚洲、南美和中东出口。 :1、析丰田公司对xx 投资的动因。 (1)利用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以及地区优势 (2)开辟和拓展其在东南亚 地区的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3)可以绕开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分析丰田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行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国际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3个优势: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丰田公司有能拥有一种当地竞争者所没 有的优势,这种比较优势能够克服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政治风险。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在内部化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丰田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缅甸农业投资合作分析.doc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缅甸农业投资合 作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缅甸农业投资合作分析中国和缅甸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战略的提出使中缅两国农业合作再次面临重要机遇期。研究中国与缅甸农业合作现状,分析投资环境、探寻未来农业合作潜力,对于促进地区间农业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缅农业合作现状 中缅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中缅贸易发展迅猛,投资步伐加快,合作方式多元。 (一)中缅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互补性较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的深化,有力促进了中国与缅甸的双边贸易。中缅农产品贸易总额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0.3%,贸易规模较小,但增长较快,农产品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0.79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的5.94亿美元,年均增长25.2%。2013年以来,中国对缅甸农产品出口快速增加,农产品由逆差转变为顺差,2014年顺差额达到2.39亿美元。中缅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出口产品主要为初级加工品,进口农产品多为农产品原材料。中国对缅出口主要产品为花卉、水果、饮品类和粮食制品,进口水产品、坚果、水果、干豆和油籽等。 (二)中国投资占比下降,农业投资受到关注 由于经济和地缘位置优势,中国一直是缅甸最大的投资来源

国,19882016年在缅的外国直接投资中,中国占28.5%,新加坡占21%,泰国占16.3%,中国香港占11.4%。2011年缅甸政府实行改革后,中国仍是缅甸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存量最大的国家,但中国投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在20112016年6个财年中,中国对缅投资流量分别占93.6%、16.3%、1.4%、6.4%、35.1%和33.5%。 2012年以前,FDI在缅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性行业,包括矿业、制造业、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四类行业所占比重超过90%。2012年改革以后,非资源性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快速增加,电力、石油和天然气、采矿行业占比明显下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以前鲜有外国直接投资进入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投资开始增加,2014年在农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到3970万美元,在畜牧业和渔业的投资为2690万美元。 (三)中缅农业合作交流范围广泛,成果显著 近年来,中缅双边在农作物品种交换、育种和栽培技术的交流、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以替代种植项目为代表的中缅边境农业合作取得明显成效,部分中国企业通过替代种植項目在缅甸进行农业开发,已经形成政府搭台、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格局,缅甸北部罂粟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中国的小型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特别是手扶拖拉机及其散件,在缅甸市场占有很大比例。2014年《关于加强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决定成立农业、畜牧兽医和渔业合作分委会,全面指导在缅甸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合作、现代农业改造与育种合作、跨境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合作和小额农贷合作等。 二、缅甸农业投资环境分析 缅甸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开发程度不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本章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演进相互关联和互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 工业与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农业的增长和结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促进和延缓作用。工农业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可带来人类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乡村或城市等不同的聚落形态。本章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三、四章”经济地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提供基本的思维方法、原理,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区域的认识,还能促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前景。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它们都是在充分考虑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共同因素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经济体。本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布局和方向。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工业基地既有面临困境的老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也有经久不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也有改革开放后以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各地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可以找寻发展的有利条件,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工业化的实施,必然使非农业人口在一地聚集,导致了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科学指导而造成某些城市化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了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 通过东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教学,可了解经济领域发展的内在规律,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本章教学时间共7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2课时。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从容说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 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2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1995年,日本机动车出口近400万辆,其中32%来自丰田汽车公司。丰田的出口占国内生产的38%。此外,丰田的海外生产从1985年的15.2万辆增加到1995年的125.33万辆,约占其汽车总量的三分之一强。1995年底,丰田拥有14.3万雇员,其中海外的为7万人。丰田在其三大主要市场——北美、欧洲和亚洲——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体系。1995年底,丰田在25个国家设有35个海外制造业子公司,其中三分之一设在亚洲。1995年,其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和泰国的子公司共生产了37.092万辆汽车约占其海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丰田在这一地区的零部件企业内部交易由设在新加坡的丰田汽车公司协调。丰田在泰国生产柴油发动机,在菲律宾生产变速器,在马来西亚生产操纵装置。在印度尼西亚生产汽油发动机。1995年,设在这些国家的子公司间的零配件出口约占其世界零部件出口的20%,其对非东盟国家市场的出口占5%。 丰田还计划在亚洲实现各类车型专门化生产,以服务当地市场和向区域或世界市场出口。这一计划包括在印度尼西亚生产用于各种目的的车型,在泰国生产小型汽车。小行汽车用于向亚洲、南美和中东出口。 要求:1、分析丰田公司对东南亚投资的动因。 (1)利用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以及地区优势(2)开辟和拓展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增加市场份额(3)可以绕开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 2、试用某种国际投资理论分析丰田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行为。 在东南亚投资具有比在国内投资优越的条件。?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在内部化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丰田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丰田公司有能拥有一种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优势,这种比较优势能够克服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政治风险。 ?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国际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3个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2.案例:中国某服装公司为绕开美国的贸易限制,较快地进入美国市场,准备在美国投资办厂。经调查发现有一家美国的生产服装的厂家,因资金不足等原因面临破产,这家企业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和技术实力。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企业的决策人在美国的投资是选择新建企业还是收购这家企业更为有利,为什么?这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属于哪种投资导向类型? 该企业拥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和技术实力,因而 收购该企业,可以利用原有的技术优势生产产品,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销售产品,减少技术研发或引进费用,以及省去了开辟销售渠道和新市场的费用,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地点,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通过收购该企业,也可以实现绕开美国的贸易限制,较快地进入美国市场。 ?答:收购这家企业更为有利。原因: 投资导向:技术与管理导向型。 3.Cofax公司是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从事玻璃生产的上市公司,该公司总股本为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背景:2014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命题角度1面对新形式亚太经合组织采取的措施?(题型:选择题与分析题概率:60%) 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亚太经合组织应该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打破种种桎梏,迎来亚太地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一轮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要打破亚太内部的封闭之门,敞开面向世界的开放之门。要在推进茂物目标的同时大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明确目标、方向、路线图,尽早将愿景变为现实,实现横跨太平洋两岸、高度开放的一体化安排。 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全力推动改革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打造强劲、可持续的增长格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毫无疑问,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从调整中来。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出口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改革驱动,通过结构调整释放内生动力。我们要改变市场管理模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带动能源革命、消费革命,推动亚太地区在全球率先实现新技术革命。我们今年推动互联网经济、城镇化、蓝色经济等领域合作,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抓住了重大、前沿的国际经济议题,开了个好头。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互联互通是一条脚下之路,无论是公路、铁路、航路还是网路,路通到哪里,我们的合作就在哪里。互联互通是一条规则之路,多一些协调合作,少一些规则障碍,我们的物流就会更畅通、交往就会更便捷。互联互通是一条心灵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实现亚太全方位互联互通,就是要让脚下之路、规则之路、心灵之路联通太平洋两岸的全体成员,打通融资贵、融资难的瓶颈,就是要加强公私伙伴关系建设,实现联动式发展。 命题角度2怎样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题型:选择题与分析题概率:80%)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符合所有成员共同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亚太经济体需要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第一,共同规划发展愿景。亚太未来发展攸关每个成员利益。我们已经在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推进互联互通、谋求创新发展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要将共识转化为行动,规划今后5年、10年甚至25年的发展蓝图,一步步扎实向前推进。 第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们既要抓住经济增长这个核心,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又要妥善应对流行性疾病、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以信息共享增进彼此了解,以经验交流分享最佳实践,以沟通协调促进集体行动,以互帮互助深化区域合作。 第三,共同打造合作平台。伙伴意味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起做好事、做大事。我们应该将亚太经合组织打造成推动一体化的制度平台,加强经验交流的政策平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开放平台,深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平台,推进互联互通的联接平台。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壮大有赖于大家共同支持。 第四,共同谋求联动发展。伙伴意味着合作共赢、互学互鉴。当前,一些亚太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较多困难,没有他们的发展,亚太发展就不可持续。我们要加大对发展中成员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发挥亚太经济体多样性突出的特点,优势互补,扩大联动效应,实现共同发展。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徐长文 中国与缅甸是好近邻、好伙伴。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经贸合作步伐加快,贸易额已从2004年的11.5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0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4%。自2011年起,中国已经超过泰国,成为缅甸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表1、近十年中国与缅甸贸易发展 年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差额 金额增长 2004 11.5 6.1 9.4 2.1 7.3 2006 14.6 20.7 12.1 2.5 9.6 2008 26.3 27.7 19.8 6.5 13.3 2010 44.4 53.2 34.8 9.6 25.2 2012 69.7 7.2 56.7 13.0 43.7 2013 101.5 45.6 73.4 28.1 45.3 14(1--6)84.3 92.6 46.2 38.1 8.1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各年 1、中缅经贸合作快速发展 中缅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近十年来,中国对缅主要出口的产品是缅经济发展所需的工业制成品,如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车辆及部件、化工品等五大类产品,占对缅出口总额的80%左右。 中国从缅进口的产品也是缅的出口优势,主要是木及木制品、植物产品、矿产品、塑料制品和水产品等五大产品,占从缅进口总额的80%以上。2010年开始,中国从缅甸进口的珠宝、贵金属及制品明显增加,成为中国从缅进口的第一大产品。

中国也是对缅投资最多的国家。自1989年缅甸宣布引进外资以来,截止2013年10月末,缅从中国引进外资总额达141.9亿美元,是对缅投资最多的国家,占缅引进外资总额的32.2%。 表2、截止2013年10月末对缅投资最多的10个国家及地区 (单位:100万美元) 位次国家及地区 1989--2013年10月末 比重 % 投资项目投资金额 1 中国51 14,193.40 32.33 2 泰国69 9,984.01 22.74 3 香港61 6,458.98 14.75 4 英国62 3,055.52 6.96 5 韩国84 3,044.68 6.94 6 新加坡96 2,584.20 5.89 7 马来西亚46 1,625.86 3.70 8 越南 6 511.19 1.16 9 法国 3 474.36 1.08 10 日本40 292.42 0.67 资料来源:日本JETRO2013年12月《缅甸的投资环境及日系企业投资动向》 中缅经贸合作步伐加快的原因:一是,两国经济增长快速,新世纪以来的10多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在9%左右,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新世纪以来,缅甸经济也持续增长,至2007年经济年均增长在12%以上。2008年利曼危机对缅经济也受到冲击,但是很快又恢复到5~6%以上。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不仅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也为扩大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二是,1997年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缅甸违反人权为借口,发动包括禁止新投资在内的经济制裁,致使缅引进投资举步维艰。而中国一贯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推动与缅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合作。所以,中国不仅已成为缅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资伙伴。 2、中缅经贸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产业合作的SWOT分析

研 究 ESEARCH ■ 文/ 王婕佳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产业合作的SWOT分析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他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缅甸和中国是两个有着2300多公里共同边境线的国家,而且缅甸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节点之一,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缅甸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通力合作,但缅甸正经历政治民主化转型和经济改革,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双边合作带来了诸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SWOT分 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 (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 胁)。针对中缅产业合作进行SWOT 分析, 有利于趋利避害、互联互通、实现双赢。 1. 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禀赋充裕。缅甸的森林资源 位居世界前列,其森林覆盖率达到50%左 右。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 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 盛誉。缅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2016财年 缅甸出口包括玉石在内的矿产品达9.3亿美 军。以制衣产业为例,越南成衣厂的员工 基本月薪为97美元至130美元;中国大陆 在缅甸成衣厂的员工基本月薪为180美元至 240美元,与缅甸本地成衣厂32美元至64美 元的员工基本月薪相比,高出了数倍。缅 甸由于劳工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及出口享 受关税优惠等便利条件,而逐渐被国际买 家视作是尚未开发的成衣生产中心与下单 采购的目标国。 2. 劣势分析 “民地武”问题。缅甸是一个多民族 国家,有135个民族。各少数民族均形成了

亚太经合组织简介(国际经济学)

“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成立。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成立之初仅为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然演变为环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APEC现有21个成员,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华台北、泰国、美国、越南,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2007年,各国领导人对重新吸纳新成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在新成员须满足的标准问题上未达成一致,于是决定将暂停扩容的期限延长3年。此外,APEC还有3个观察员,分别是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和太平洋岛国论坛。 APEC成员位于环太平洋地区,成员分布在亚洲、美洲以及大洋洲。APEC成员的历史、文化、宗教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价值观各异,特别是成员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差别很大。亚太地区还存在数个次区域性贸易集团,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澳新紧密经济和贸易关系协定,有的成员又分别属于不同的次区域贸易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各成员的人均GDP为4794美元,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但到2006年,各成员的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几乎是非成员平均水平的两倍。亚太经合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己今非昔比。 更加难得的是,APEC是亚太地区唯一将众多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推进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大约有80%的对外贸易是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进行的,APEC也是中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对APEC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1993年开

缅甸联邦经济概况与中缅合作前景

缅甸联邦经济概况与中缅合作前景 中国驻缅甸大使李进军 联邦概况 缅甸联邦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毗邻,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和泰国相连,西南濒临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西部和西北部与孟加拉国和印度接壤。首都仰光( Yangon )位于缅甸南部,缅甸语和英语为缅甸官方用语。缅甸是中南半岛国土最大的国家,面积为676580平方公里,以山地、高原为主;从北往南流经缅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江河谷两岸是历史最悠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享有“缅甸谷仓”的盛誉。 缅甸联邦共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据统计,2004年全国人口达到5300万。缅甸信仰自由,不同宗教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信仰佛教人数最多,占各种宗教信徒总数的89.3%。全国分为7个邦和7个省。 缅甸历史悠久,18世纪初论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开始寻求独立。1948年1月4日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以后,1948年至1962年是吴努政府执政时期。1962年至1988年,是奈温将军执政时期。奈温政府建立缅甸式的“社会主义”,奉行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国民经济严重衰退。1988年3月和6月首都仰光爆发了由学生、市民和工人参加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奈温下台。但此后历届军政府与主要反对派“民主联盟”的斗争仍是

长期和复杂的。 经济发展 1988年,以苏貌大将为首的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简称“恢委会”)全面接管政权,进行缅甸经济改革。1992年丹瑞大将接任国家恢委会主席后,继续大力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现政府执政以来所采取的有关措施如下: 1、废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2、颁布法律,强调发展私营经济,扩大出口。 3、积极吸引外资,加强海外合作,开发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 5、积极加入区域经济合作,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缅积极参加和举办东盟内部的各类区域合作会议,以期打破西方国家对缅的经济封锁;1997年加入了东南亚和南亚经济合作组织——BIST-EC;2003年还举办了首届“缅、老、泰、柬四国经济合作战略首脑会”…… 尽管政府经济状况较前有所好转。但由于缺乏经济管理经验、资金严重短缺和西方制裁等原因,缅甸经济困难依旧,发展缓慢。 1、农业:缅甸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农村人口约占全国的60%以上。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其次为豆类、小麦、玉米、高粱等。油料作物为花生、芝麻、葵花籽。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橡胶、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业产品是缅甸的主要创汇产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定量分析

文章编号: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定量分析 宗阳洋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长春130024) 摘要:首先选取2001年东北地区15个市的7个经济发展指标(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以及人均GDP,失业率,采掘业的从业人员占就业的比重和采掘业与制造业的比重7个指标),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此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了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谱系图;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的基于人工选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所存在的数据不易处理的缺陷,而且结果准确性高,是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中国东北地区 1.引言 进入2 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如正式加入WTO ,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和失业率,人均GDP,采掘业的从业人员占就业的比重和采掘业与制造业的比重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推动经济的增长。 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制定经济发展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本研究选取了2001年东北地区15个城市的7个指标,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此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了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谱系图;最后结合各地区自身的产业结构和,探讨了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2.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降维”分析[1] 2.1 指标选取 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人均GDP、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失业率和经济结构状况等。根据这些标准选取了人均GDP、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失业率、采掘业的从业人员占就业的比重和采掘业与制造业的比重共计7个指标,并对这些评价指标作主成分(降维)分析。 X1——第一产业比重(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第一产业,又称第一次产业。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其范围各国不尽相同。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因此选取第一产业比重来代表基础产业状况。 X2——第二产业比重(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第二产业是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

亚太经合组织历次主题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3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迄今已举行了十七次。以下是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主要议题和成果: 第一次: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议题是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和区域间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第二次: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议题是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问题,通过了《茂物宣言》。 第三次: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议题是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了《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动议程》。 第四次:1996年11月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议题是落实根据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时间表所制定的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讨论加强成员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原则框架宣言》。 第五次: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联合起来》。 第六次:1998年1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议题是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等,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通过了《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文件。 第七次:1999年9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议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的执行情况、推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未来走向等,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强竞争和法规改革的原则》和《妇女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