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以及各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基金所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同时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科前沿论文、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面向中国,兼顾国外。立足中医基础医学,兼顾临床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振兴中医基础医学研究,促进中医药科学的进步。

发表范围

1、本刊刊载的内容以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藏象学、中医治则学、中医治法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体质学、中医病理学、中药学基础、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主,兼顾中医新兴学科的发展。

2、本刊对于应用学科的基础研究学术论文同样给予重视,着重发表中医内科学基础、中医外科学基础、中医妇科学基础、中医儿科学基础以及其他中医临床学科基础研究的论文。

3、本刊鼓励和优先发表与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如863计划、攀登计划、星火计划、高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发展研究领域等)同步研究的论文、论著。

4、本刊鼓励和优先发表中医下列研究领域的论文:中医科研方法学、中医藏象学、中医痰病学、中医动物模型学、中医睡眠医学、中医病理学、中医免疫学、中医体质学等方面的论文。

5、本刊酌情发表中医哲学、中医文化学、中医药管理学、中医工程学基础、中医多学科研究方面的论文。

6、本刊限制发表有关《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与其他专业杂志相冲突的论文。

7、本刊收费发表书讯、书评、会议通知、考研咨询等方面的内容介绍。

8、本刊发表论文的形式主要有:论著、论著摘要、研究报告、学科动态、学术讲座、综述等。

基本要求

1、文稿应当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且规范,对研究性论文要求统计学处理。一般文稿字数在1500

字左右;论著字数在3000字以内;综述、讲座等文稿不超过5000字。来稿一律用A4纸打印。

2、专家论坛稿件,要求作者必须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以及具有副高级积称并在某些新兴领域有创见的中青年专家。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有创新见解的文章。

3、理论探讨稿件,要求针对本刊的发表特点,针对本刊鼓励发表的优先研究领域,所提出的有创新见解的文章。

4、方法论稿件,要求是针对某一学科、每一专业方向的专业研究方法文章。

5、实验研究论文稿件,要求以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论文为主,重点是能用新的实验方法去创新、证明中医理论,或探讨中西医均未认识的实验论文。

6、临床基础稿件,要求是临床基础方面的论文,包括某疾病中医病因学调查,证候的临床调研,符合科研设计的临床基础研究,特殊病例的临床分析等。

7、专栏专题类稿件,主要发表中医藏象学、中医痰病学、中医体质学、中医睡眠医学、中医心理学、中医时间医学等方面的论文。

8、动物模型类稿件,主要发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以及供中医科研用的现代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论文。

9、针灸研究类稿件,主要发表针灸的实验研究,临床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经络研究类稿件,主要发表各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文章。

10、中医文化类稿件,主要发表有关佛教、道教、民族学、民俗学方面的论著。

11、医史类稿件,主要发表基础医学和疾病专科史的研究论文。

12 医学评论性稿件,要求论点突出,符合科学逻辑,对中医学术发展有利,有建设性意义的论文。

13、博硕学士论坛稿件,主要发表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双学士学生发表的专题性研究论文,并出具导师的推荐信。

14、中医奇证稿件,主要发表中西医尚无明确诊断的疑难病症,以及采用常规方法不能救治的疾病。

15、癖疾证治稿件,主要发表中医诊治顽固性嗜好的经验,如饮茶癖、嗜酒癖、食泥癖、咬手癖等方面的论文。

16、其他类稿件,参见本刊发表的论文体例及要求。

17、所有来稿均应附有所在单位的介绍信,无介绍信者,不予录用。

18、凡各级科研基金资助的项目论文,均应标注批准文号。如:基金项目:本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文号39770915)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作者对自己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享有著作权。本刊对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享有版权,任何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加印、盗印本刊,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刊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实行收费发表论文。一般稿件,每篇文章收300元人民币的论文发表费,每超过500字加收100元,附有黑白图片的论文加收300元,附有彩色照片的论文,其制作费用由作者自负。论文字数少于1000字,论文发表费酌减。

投寄要求

1、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两投。稿件刊登与否,全由审稿专家决定,任何个人向作者许愿均无效,更不要邮寄给个人。凡发现投稿人一稿两投者,该作者从此撰写的一切文稿,将不得在本刊刊登。由于专家审稿返回的时间不一,凡作者欲投其他刊物者,务必事先与本刊联系,请各有关单位在同意送稿时,应在推荐意见上注明该稿未一稿两投。

2、本刊对文稿有修改权,不同意修改者请在寄稿时予以说明。

3、全部来稿一经寄到,均由本刊登记、编号,然后依文稿的内容送到有关专家处审稿,专家送审时间约一个月左右。稿件通过专家评审,再由编辑人员修改,修改意见将由编辑直接与作者本人联系。

4、来稿在半年之内未被录用者,也未收到本刊录用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凡不录用稿件一律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半年之后,如投寄其他刊物,敬请作者及时通知本刊编辑部。

来稿请寄:北京市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内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收,邮政编码: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综合真题

分析化学 名词解释(6道*3分) 化学位移,荧光效应,电渗流等 单选(12道*2分) PDAD,π-π*等 计算** 1、使用Lambert-beer定律计算(12分) 2、色谱基本理论,计算TR,Tm,k,n,K(15分) 3、4谱均全,解谱,结果为苯甲酸甲酯(25分) **大题不全 中药学 名词解释(6道*3分) 阴中求阳,闭门留寇,配伍,炮制,药性,水飞 单选(23道*1分) 填空(24空*1分) 附子干姜肉桂异同,血竭功效,独活羌活比较等等。问答(8道*6分)** 1、用中医药理论说明中药川芎的作用 2、用中医药理论试述肉桂的引火归元作用 3、你对道地药材的认识 4、你对毒性的认识 5,香附,元胡,甘草,附子止痛的异同 **大题不全 药用植物学 名词解释(4道*3分) 花,物种等 填空(12道*1分) 气孔轴式,保护物种措施等 多选(4道*3分) 花粉,种子植物等 问答(2道*12分) 1、写出雄蕊未1,2,3,4…10的科并各举1例植物 2、植物分类学方法及其特点

仪器分析部分 名词解释(25分) π-π*,蓝移,Lambert-beer定律,磁各向异性,AAS,NOE,PDA,远程耦合,不饱和度,ε。 填空(25分)* 1、光谱法基本仪器单元可分为 2、孤立π-π*跃迁出现在.....,强度 3、对甲苯在指纹区.....有特征峰 4、影响NMR的因素有 5、质谱离子峰可分为 6、质谱电离源可分为 7、按分离模式可把色谱分为 8、GC定量分析方法包括 *填空回忆不全 选择(20分)** 1、红外振动形式 2、以下属凝胶的是 3、离子交换受的影响 4、用聚酰胺分离黄酮,苷元和苷先出来的是 5、以下属色谱分离系统的部件是 **回忆不全,无法记忆选项,选项数目不定,可以当做填空题试试。原题是不定项选择,但出题时未注明 简答,论述,计算*** 1、论述NMR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10分) 2、论述LC-MS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10分) 3、单谱解碳谱,不给分子量分子式,解谱结果是呋喃环甲酸甲酯(9分) 4、计算,1m长色谱柱,TR=400s,W=40s,求n及H(6分) 5、简述LC按固定相的分类 6、简述简述5种LC的检测器 ***缺一道 中药学部分 名词解释(20分) 道地药材,解表药,补虚药,水制,相使

中医学第九版知识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司外揣内:外,指因疾病而表现出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由于“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灵枢·论疾诊尺》说“从外知内”,就是说通过诊查 其外部的象征,便有可能策之内在的变化情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阴病治阳:指治疗原则。阴分偏盛偏衰的病证,用调整阳分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临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肺虚脾 弱的证候。也称补脾益肺。 培土制(治)水:温润脾阳,温肾保脾,治疗脾虚,脾肾两虚,水肿等病症的方法,因为肾属水,脾属土。 肾不纳气: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证。症见气短,气喘,动则喘甚而汗出,呼多吸少等吸气困难表现,面虚浮,脉细无力或虚浮无根。多见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疾患。肝肾同源: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 ②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③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医宗必读》:“东方之 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 血汗同源:由于汗为津液所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都来于水谷精气。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 心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 两者失去协调关系。 壮热:是指病人自觉热甚,或恶热,喜弃衣被,扪之肌肤烙手,测其体温39℃以上者,多因外邪入里,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常见于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多兼面赤、汗多、烦渴饮冷、舌红苔黄等热盛之症。 潮热:又名潮红,常见于更年期或者更年前期,常伴出汗及心悸而出现的燥热症状,多数情况下,由面部或者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有人发作时可见到面部明显潮红。每次发作可持续20~30分钟,发作次数不定,可一周出现几次,也可一天出现几次,甚至每个小时都出现。天气和环境温度可加重潮热的发作。中医一般认为病机为阴虚、湿热、胃肠实热而引起。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临床上以出现虚弱、衰退、不足为主的证候。实证: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邪正斗争剧烈,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剧烈、有余的证候。 畏寒:自觉怕冷,加衣取暖可缓解。 恶寒:自觉怕冷,加衣取暖不可以缓解。

人民军医简介和投稿须知

《人民军医》杂志投稿须知 《人民军医》杂志创刊于1950年10月,是由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月刊。朱德总司令题写刊名。至今已出刊近600期。长期以来,《人民军医》杂志被广大基层卫生人员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黑板的课堂”,是深受全军部队卫生人员欢迎的良师益友。《人民军医》杂志月刊,大16开本,64页,每月28日出版。刊号:ISSN 1000-9736,CN 11-2657/R。邮发代号:82-380。以初、中级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人民军医》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杂志曾连续四次荣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以及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类和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等全文收录。 1征稿范围 1.1 卫生管理首长重要讲话、社论、述评,各种指导性、政策性文章,军队卫生工作热点问题讨论等。 1.2 军事医学专家论坛、卫生勤务、常规武器伤防治、特种武器伤防治、军事训练伤防治、海军医学、空军医学、军事医学史、国外军事医学、文献综述。 1.3 预防医学专家论坛、特种环境医学、流行病学、卫生防疫(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医学心理学、文献综述。

1.4 临床医学专家论坛、外科、内科(包括急救医学)、传染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麻醉、药学、中医科、皮肤科、检验科、病理科、口腔科、特诊科、临床误诊误治、文献综述。 1.5 名医查房(或病案讨论)为非常设栏目。 1.6 短篇与个案个案报道、短篇报道、基层来稿摘登和病历报告等。 1.7 基层军医园地全科医师之窗、新理论新技术嘹望;国内外医学新进展、研究开发、新技术和小发明、专家答疑解惑、继续医学教育考题解答等。 1.8 编读往来为非常设栏目;编--读往来,包括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 1.9 信息交流人民军医出版社新书推荐、优秀军医风采(封面人物介绍)、卫生图片宣传报道 2 来稿要求 2.1 基本要求(1)属于论著的军事医学和临床研究论文必须有中文结构式摘要、关键词和中国图书分类号。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2)其他论文不必写摘要,但必须有中文关键词和中国图书分类号。 2.2 论文体例(1)属于论著栏目下的军事医学和临床研究论文,按“对象和方法”(或“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三大结构安排正文;(2)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属于临床资料分析类论文,按“临床资料”、“讨论”,或“病例报告”、“讨论”等两大结构安排正文;(3)其他类论文,如病案讨论等也应遵循相应体例安排正文。 2.3 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2.3.1 小标题层次与序号小标题不超过3层,序号顶格,后空1格,夹在段落内的接排序号为(1)……,(2)……,(3)……,具体格式请参考本刊近期发表的论文式样。

基础中医学

河南大学成人教育口腔专业试卷 学号姓名学院……………………密……………封……………线……………以……………内……………答……………题……………无…………… 效…………………… 《基础中医学》试题卷 大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成 绩 成 绩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被______所同化。 2.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_____,其存在形式有两种:______、 ______。 3.气的概念源于______。 4.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从上向下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_三个层次。 5.历代中医养生家称为人生“三宝”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人体气的运动必须______而______。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_______的作用。 8.神凝则______,神散则_______。 9._________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1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阴阳消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13.《类经附翼·医易》提出:“动极者_______,阴亢者______”。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______;阳在外, ______”。 15.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16.阳邪盛而导致的实热证,则用_______的方法;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则用_____的方法。 1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应于______证,《内经》称 为“________”。 1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应于_______证,《内经》称 为“_______”。 19.《尚书·洪范》对五行的特性作了经典性的阐释:木曰______,火曰 ______,土爰______,金曰_______,水曰_______。 20.五行相乘的顺序与_______一致;五行相侮的顺序与________相反。 因此,相侮又称_______,或称_______。 二、单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 B.水湿停滞之水肿 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肾不纳气之气喘 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 A.沉香 B.木香 C.干姜 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的功效是( ) A.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 B.与其他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 E.后下 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循证药学定义和文献的系统评价_张伶俐

? 7 ? ? 2011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7328551.html, C JEBM 循证药学定义和文献的系统评价 张伶俐1 梁 毅1,2 胡 蝶1,2 曾力楠1,2 李幼平3* 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药剂科(成都 610041); 2.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 610041);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国际国内循证药学文献,比较循证药学现有定义,了解循证药学发展现状和前景。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PubMed 、EMbase ,并以Google 辅助检索。纳入循证药学相关文献,提取循证药学定义、作者信息、发表年限及研究主题等信息。描述性分析现有循证药学定义异同,评价循证药学学科发展现状。结果 ① 循证药学定义:共获得4个定义,各自就实践主体、实践方法和实践领域做出不同描述。② 循证药学相关研究:共获得循证药学相关文献214篇(英文12篇,中文202篇),中文文献数量逐年递增,近3年以每年10篇的速率增长;作者主要来自医疗机构(以药剂科最多);作者研究方向以临床药学和医院药学为主;研究主题以临床药学实践与发展、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药学发展为主。结论 ① 现有循证药学定义差异较大,尚缺乏公认定义。② 循证药学在国际上知晓度和关注度较低,在国内正日益受到关注。③ 循证药学学科缺乏完整理论体系,应尽快完善循证药学知识体系,探索和构建循证药学实践模式。 关键词 循证药学; 定义; 文献; 系统评价 Defi nition and Literature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 Systematic Review ZHANG Ling-li 1, LIANG Yi 1,2, HU Die 1,2, ZENG Li-nan 1,2, LI You-ping 3*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2. West China School of Pharmac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3. Chines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defi nition,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through systematically assessing the extant literatures. Methods We searched CBM, VIP, CNKI, PubMed, EMbase, and Google for supplement. We extracted defi nitions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types of studies, published year, topics of studies, and the author information from the included studies. We compared the defi nitions on diff erent domains, and assess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literature. Results a) Th e defi nition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We found 4 defi nitions, and there were great diff erences among them on the people who practiced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s well as the methods and areas of the practice. b) Th e evidence-based pharmacy literature: 12 English and 202 Chinese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Th e number of Chinese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rticles was increasing annually, especially in recent 3 years; Most of their authors were from hospitals, especially from pharmacy department; Th eir study orientations mostly involved clinical pharmacy and hospital pharmacy; Th e topics mainly refered to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rational drug use, and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pharmacy. Conclu-sion a) Th ere is yet no consensus on the defi nition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b) Few researchers worldwide know or show interest in evidence-based pharmacy, while, so far,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re getting to know evidence-based pharmacy in China. c) Further eff orts should be made to develop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and the pattern of its practice.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pharmacy; Defi nition; Literature; Systematic review 1992年,McMaster 大学Gordon Guyatt 教授等成立的循证医学工作组在JAMA 杂志发表了《循证 作者简介:张伶俐,女(1971年~), 副教授,在职博士研究生,以临床药学为主要研究方向。Email: zhlingli@https://www.360docs.net/doc/4017328551.html, *通讯作者,Email:yzmylab@https://www.360docs.net/doc/4017328551.html, 医学: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标志着循证医学的诞 生 [1]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循证医学理念已深入到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在解决各领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循证护理学、循证药学、循证口腔医学等分支学科。 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理念被引入药学领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投稿须知 信息来源: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编辑部发布时间:2016年4月17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期刊之一,以反映我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和有关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期刊。本刊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学术性为主的原则,努力为儿少卫生学科和学校卫生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服务。 主要栏目 本刊刊载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有关专业的论著、国内外科研动态、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实施状况等稿件。本刊所设栏目有: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视力保护、口腔卫生、疾病控制、心理健康、卫生监督与管理、高校保健、校医园地、讲座、综述、译文等。欢迎广大儿少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校医和保健人员踊跃投稿。 稿件沟通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有关稿件沟通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联系,作者接收本刊《来稿录用通知书》后,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回复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同意稿件在本刊发表的授权意愿。未经《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刊发票据、赠阅杂志、光盘和获奖荣誉证书及奖金亦寄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和网络版形式同时出版,作者所付刊发相关费用中已包含上述各项。 来稿要求 1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的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不准一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2 文题:应简洁明了,恰当地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设副题。 3 作者:文题下列出作者的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系两个以上单位的合作论文,则只列出第一作者单位,其余单位的作者可加角码脚注。作者署名以5~6名为限。 4 摘要:本刊采用结构式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大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一般限于300字以内。文稿中欢迎附有相应内容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只列第一作者的单位。 5 关键词:请尽量选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 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 “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 “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 正经 B.经别 C.经筋 D. 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 风邪 B.火邪 C.暑邪 D. 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 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4月份餐饮销售分析会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会议名称:4月份餐饮·营销分析会 时间:2013年5月8日(星期三)2:00 p.m. – 3:40 p.m.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 记录人: 会议流程 1、由各个营运部门按照表格和要求汇报本部门当月的工作情况。 2、由营销部经理对当月的营销工作完成情况做工作汇报。 3、由营销部经理做下月酒店营销工作计划和策划方案的计划。 4、由各部门经理就营销部经理提交的各项计划进行讨论。 5、由酒店总经理对当月的营销工作做小结性评价。 6、由酒店总经理做下月营销工作的布置和安排。 会议内容 一、总经理: 1.西软的数据分析功能要充分利用起来; 2.前场部门要严格控制能耗; 3.本次会议主要针对4月份餐饮部的销售情况,综合市场销售部的统计信息,结合 财务部4月财务报表,组织讨论,整理思路,达成共识,提出措施。 二、市场营销部: 1)四月工作总结 1.4月份三批会议活动的预定、接待; 2.管理公司新闻NEWS的培训工作; 3.部门集体学习绩效考核方案; 4.厨艺大赛的跟踪及推广; 5.小火锅的试运营及宣传推广; 6.电梯轿厢内广告的落实工作。

2)客房销售情况分析 3)平均房价数据 四月平均房价上月(元) 与上月比(元)总平均房价360.19 372.36 -12.17 协议360.59 374.02 -13.43 长住427.90 457.75 -29.85 会议294.74 340 -45.26 团体231.75 228 +3.75 4)出租率数据 四月出租率% 上月数据与上月对比总出租率22.33% 18.63% +3.7% 协议18.61% 16.74% +1.87% 长住 2.02% 0.29% +1.73% 会议 1.20% 1.47% -0.27% 团体0.51% 0.12% +0.39% 5)网络订房数据 四月订房量平均房 价收入与上月对比客房所占比 重 收入所占 比重 携程155间夜411.92 元63848 元 (6280元)9% 3% 可售客房总 数出租客 房数 上月数 据 与上月对比 ±% 当月所占比 重% 4月 完成情况 7890 1762 1519 115% 协议1468 1365 107% 83% 长住159 24 663% 9% 会议95 120 79% 5% 团体40 10 400% 2%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作者投稿格式要求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作者投稿格式要求 一、文题 1.文题用2号黑体字居中通栏排版。 2.如是基金项目文章,文题末右上角加“﹡”号。 二、作者姓名 1.作者姓名用5号楷体居中排列在文题下方。 2.作者中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不留空格,各姓名之间用“,”隔开。作者单位不同时,在作者姓名后的右上角以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 3. 作者姓名与中文文题的行间距空5号字1行 三、摘要与关键词 1.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通栏排,两边各缩进2字格。英文摘要排在中文摘要下方,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2.“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字样后加冒号(:)左顶格排(小5号黑体),转行文字顶格排。四要素名称“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文字均为小5号黑体,后空1字格排;其余文字为小5号宋体。多个关键词之间隔以“;”。 3.中文摘要与作者姓名行间距空5号字1行。 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排在中文关键词下方、英文文题上方,无须标注英文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后加冒号“:”,用小5号黑体排,其余文字均为小5号宋体。 五、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 1.英文文题用4号黑正体左顶格排,文题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 2.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在英文文题下另起一行左顶格排,用小5号白正体居中排。作者姓名后在圆括号内用小5号白斜体接排作者单位。英文摘要内容与作者名间无行空。 3.英文文题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的行间距空5号字1行 六、基金项目 1. 文章首页地脚半栏排“基金项目:”用6号字黑体顶左排,其余文字为6号宋体。用横细线与正文分开。“基金项目:”左上角加“﹡”号。 2.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连排,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中国药房杂志》投稿要求

1杂志简介和征稿内容 2**注意事项 2.1文稿应具科学性、前瞻性、逻辑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2.2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数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练,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图、表及参考文献)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 2.3文稿请另附15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英文摘要内容必须与中文摘要一致;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用英文全称(按正式名称书写),后加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县)名和邮政编码。 2.4文稿请用Word排版。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斜体、上下角标等均请用红色注明。文中出现的数据、结构式、公式、符号、参考文献等请仔细核对,避免出错。 2.5**须附及时作者单位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并确保未一稿多投。若属基金资助,或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请注明并附上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或传真件等)。 2.6**内容务必真实,请勿一稿多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 2.7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请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回,如无特殊原因说明,超过时限,则按新稿处理。 2.8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请作者考虑。 2.9**时务请附及时作者与通信作者资料,包括姓名、职称、高学历、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区号、办公电话、住宅电话、移动电话)、邮政编码、E-mail 等,以便编辑部联系和作者资料存档。 3文稿的撰写要求 3.1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不用副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尽量不用代号或人们不太熟悉的缩写等。 3.2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作者应是参与研究工作并能解答文中问题、对文稿内容负责者,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应按其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名后加用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作者单位,要用全称,并注明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县)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如有1个单位以上,则在及时作者名字的右上角标注1,其他单位作者顺序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标注2或3等,并分别将单位名称按数字顺序排列,且在各单位名称前加注相应数字(参见本刊2012年各期实例)。3.3摘要及关键词:论文需另附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关键词,约150字左右(综述文章可不用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要求按结构式撰写,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参见本刊2012年各期实例)。关键词3~8个,应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的中心问题有关的和必要的词,尽可能用医学词表上的规范词。 3.4正文:应尽量减少层次,一般不宜超过3层。层次的数字序号后不用黑点,但要空1个字。 3.5前言:一般勿超过300字,概述主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明确提出本文之目的。 3.6药物、试剂、动物、植物、主要仪器及其他材料:应说明来源及规格。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药名采用“国际非专有药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投稿要求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稿约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卫生事业管理期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内容广博 精深、通俗易懂,融学术性、指导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既有对热点问题的理论探讨,又有可供学习、借鉴的经 验介绍。本刊欢迎卫生行政干部、医学教育工作者、医药卫生工作者以及热爱这一事业的人员所撰写的论文、综述、报导、讲座、案例典范、新书评介、试题及解答、信息交流等稿件。 本刊主要栏目:探索与改革、卫生行政管理、卫生法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医院管理、医疗市场、药事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社会医学、医学教育与科研、农村卫生管理、行风建设、外国卫生事业管理、经验交流、其它。 来稿要求: 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文稿一般不超过5 000字。每篇文章请附15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 2.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稿件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1.1","1.1.1"等。文内中间的层次排列可用(1),①等。 3. 图、表务求少而精,表格请用三线表,设计时请参考本刊采用格式。 4.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中注明"本课题为×××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 5. 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发表的主要文献,如《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与社会》等。为限并由作者对照原文核实,在文章中进行标注。请按国际GB7714-87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未发表的资料或内部刊物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书写格式如下:

中国中医科学院701-中药综合(2013回忆版)

中国中医科学院701-中药综合(2013回忆版) 中药学部分(120分) 一、填空(1空1分,共24空,8道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载药() 2、白扁豆()用可健脾止泻,()用可化湿消暑 3、附子干姜肉桂均能(),然干姜长于(),肉桂附子又能(),附子还能()(),干姜还能()。 4、半夏配()治胃寒呕吐,配()治胃热呕吐,配()()治胃阴虚呕吐。 5、凉血止血药药性(),能()。 6、羌活独活均能治风湿痹症,然羌活善治(),独活善治()。 7、也是一味药炮制的区别,具体忘了。 二、选择(16*2分) 1、风药中之润剂指的是 2、下列不符合十九畏的是 3、四气是由什么总结出来的 4、治疗厥阴经头痛的药物 5、蛤蚧不具有的作用是 6、莱菔与人参的配伍关系是 三、名词解释 阴中求阳、水飞、配伍禁忌、烊化、归经、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四、问答题(4*12分) 1、简述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2、简述古代药物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学方法 3、什么是毒性,简述你对毒性的认识 4、白芍、附子、延胡索和甘草均能止痛,简述它们止痛作用的机理及适应证 分析化学部分(120分) 一、填空 1、化合物在270—350nm内有强吸收说明 2、质谱离子可分为 3、质谱电离源可分为 4、按分离模式可把色谱分为 5、GC定量分析方法包括 6、影响NMR的因素有 7、对甲苯在指纹区.....有特征峰 8、光谱法基本仪器单元可分为 9、 二、选择 1、分离度是 2、以下属凝胶的是

3、用聚酰胺分离黄酮,苷元和苷先出来的是 4、下列不属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是 5、HPLC的载体不包括 三、名词解释 σ—σ*、蓝移、AAS、NOE、不饱和度、Coupling constant、指纹区 四、问答题 1、归一化法计算几种物质的质量分数(15分) 2、高效液相定量方法及在什么情况下用内标法外标一点法外标两点法(10分) 3、给出质谱、氢谱、碳谱数据要求解谱(10分) 4、论述LC-MS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10分) 药用植物学部分(120分) 一、填空 1、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内一切有生命的物质总称为(),无生命的物质是(),此外还有一些()。 2、植物的组织分为()()()()()() 3、在种皮上可以看到以下结构()()()(),有时还可以看到() 4、根系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 5、孢子植物包括()()()()() 6、聚花果由()发育而成,聚合果由()发育而成。 二、选择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是 2、 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合蕊冠、髓射线、假果 四、简答题 1、简述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2、论述被子植物在药用植物中的低位 3、简述细胞壁特化的类型和检验方法 因为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回忆的题不是很全,只当给以后考的同学一些参考。如果有错的地方或不全的地方还请今年考的同学增补和校正,谢谢。 下面附上2009—2012年回忆版真题的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7328551.html,/view/b35b40503c1ec5da50e27052.html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第一章导论 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 ? ? ? ? 中医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 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黄帝形神一体观 ⑵病理的整体性: 病脏及他脏病脏及系统 ⑶诊治的整体性: 司外揣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 (二)恒动观念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 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的科学范畴: 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证包括: 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有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五行的概念 “五”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 :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1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 2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3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 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 5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四)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