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叙事范文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读后感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读后感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读后感只有保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对于学生我们要爱,但爱不是盲目的,爱需要方法,需要技巧。接下来就一起分享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读后感吧!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读后感一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题记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却认为:我要靠自己!

以前的我,事事依赖着别人。

小学时,妈妈总是每天早上送我上学校,慢慢地我变得很懒惰。每天等着妈妈叫我起床,给我做饭,然后送我上学。那天,妈妈没叫我起床,给我做饭,然后送我上学。那天,妈妈没叫我起床,已经七点多了我才醒来,而且妈妈说不去送我了。我饭也没吃,自己哭哭泣泣地走去学校。

我一直有个坏毛病,不愿意自己记作业,所以每次星期天,我总会让同桌帮我把作业记在本子上。有一次,也许是同桌不小心,她竟然没给我记生物作业。那天课代表收作业我自然是交不出来,我不仅被老师数落了一顿,而且站在教室前面把作业补完。我心里愤愤不平,与同桌大吵了一架,课后,她对我说:"你不能总是让我帮你记作业呀,你自己不能记吗?"我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有一次考试,我的数学考得一塌糊涂,我很难过,也很生气。我

埋怨老师为什么不多给我们讲题,这张试卷上好多题老师都没讲过。老师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老师不可能讲得面面俱到,这完全靠你们自己,多去读题,多去做题,多来问题。"

最后老师告诉我:"你不能养成事事依赖别人的习惯,你要学会独立,要靠自己多努力!"

于是,我终于明白——我,要靠自己!

于是,我养成了独立记作业的习惯,并且每次把作业都完成地很好,有一次,我还帮我同桌记一下作业。

于是,我学会了自觉学习,主动做题。办公室里也经常有了我的身影,有一次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数学第一!

于是,我变得勤劳,勤奋。我不仅学会了做饭、洗衣服,而且在学习上也变得独立,主动。

陶行知老师说的真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是啊,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后记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读后感二

读陶行知的《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有感"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这句话给我的感受颇深,的确如此,幼儿就如幼苗一样,娇气稚嫩、纯洁无暇,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很多种色彩,人生的道路会有多么宽广都是不可估量的。对儿童的认识,陶行知说"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

小孩子还要小"。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尤为应该好好研究一下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关于幼儿教育的名篇。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推行,也是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提出幼儿教育的普及要有三个步骤:一是首先改变幼儿教育无关重要,早一点晚一点没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二是改变幼儿园的办学方法应该是省钱的,这样才有利于普及;三是改变幼儿教师的培养制度,推行徒弟制。

"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先生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当时旧中国幼儿教育给于了极其严厉无情的抨击,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针对幼儿教育的"三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主张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建设省钱的幼儿园和建设平民的幼儿园,他还主张必须以幼儿为中心、生活教育的观点,主张把幼儿放到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的翱翔,快乐地成长。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是具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他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而且对当

前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切从娃娃抓起"。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幼儿教育,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办好学前教育,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不仅要大力推进、积极发展,还要办出质量和成效,增进学前儿童的幸福和愉快,真正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看看我们现在的幼儿园建设和软硬件设施的配置,师资力量的配备等,无一不是证明了国家和政府对幼儿教育事

业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参加工作只有两年,没有积累太多的教育经验,但却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担负的使命特别的有重量。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既要认真加强学习,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又要对陶行知先生的先进教育理念,特别是对如何普及好幼儿教育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牢固树立"幼儿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建国根本之根本"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把自身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确保幼儿的健康、快乐、和谐发展。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读后感三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

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二、'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1、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

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2、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通过大家的努力,王芳、邹晓静合格地毕业了。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3、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

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真情的付出使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就是王芳和邹晓静这两位学生,在我请产假期间,携手来看望我,拿着家长给她们准备的鸡蛋,带上自己收集废品后换钱买来的水果,她们的心是透明的,她们的真诚至今令我深深感动。当我不经意间向学生嘘寒问暖时,我已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的爱。在我生病住院时,学生们来看望我,他们告诉我,我不在时,他们也能得红旗。有的学生精心制作贺卡,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老师,祝您早日康复!'

'老师,收到我的祝福了吗?'虽是寥寥数语,却足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那一刻,谁见了都会羡慕地说一声:'当老师真好!'是的,当老师真好!在我看来,无论是那些憨厚的小助手,还是那个在我喉咙沙哑时提醒我轻声教课的有心人;无论是那个花了好常时间编制中国结又将它偷偷塞进我手心的胆怯女孩,还是那几个在我参加排球比赛前不断捡球给我练习、又不断朝我喊加油的调皮蛋,他们的行为都是爱的表现,这份特殊的爱值得我珍藏一生一世。谁说做老师的只有清贫陪伴,我说,我们教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感范文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感范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开篇先说为职业教育确定一个“正当主义”的重要性,紧接着论述“生活主义”和“衣食主义”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理由,随之提出了“生利主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很容易把“利”当做利益,但陶老此处的“生利”,一是指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二是指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 当把生利主义定为职业教育的理念之后,陶老接着从师资、设备、课程、学生四个范畴分别进行了阐述。 师资方面,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三大素质,一是经验,唯有“己立”方可“立人”,唯有“己达”才能“达人”;二是学识,仅有经验无法“改良”,更无法“进取”;三是教法。三者之中,“经验尤为根本”,基于此,紧接着谈论了选取职业教师的三种途径: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经验学术与教法;收录职业界杰出人物教以学术与教法;专家与职业界有经验者共同合作相互补益。 设备方面,一是可以使用学校自已拥有的设备,二是可以利用职业界中的设备,无论哪一种,重点在于能让师生有“利器”可善其事。 课程方面,提倡“按事施教”和“小班制”,并举了一

个很通俗易懂的例子:要学习种豆,那么就得把种豆自始至终的整个过程作为一课。 学生方面,先谈到了职业教育的一个弊端——“学农者不归农,学商者不归商”,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入学之时所选专业与自己的才能兴趣相去甚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陶老提出了职业学校应设“职业试习科”,让学生在入学之时,能对多种专业进行尝试之后再做取舍。 文末说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然后辅以相当分利之法,则富可均而民自足矣”。可见职业教育对于国富民足、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么,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如何呢?因自己不太了解,不敢妄言,但从身边的一些孩子的选择中有一个直观的感觉:那些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由于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大学之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是职业教育本身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更严重的是,那些在“不得不”的情况下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只是以混日子的方式完成学业,完全达不到职业教育的目的,培养出来的往往只是徒有学历而无能力的学生。 2013年,曾有幸旁听来自德国的崔勒博士介绍以巴伐利亚州为代表的教育体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们对待职业教育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在巴伐利亚州,孩子

最新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三篇 读后感随笔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三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颇有感触。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

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中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由此当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这些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为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中学”等教育学说,对于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没

中小学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

中小学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 中小学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1 回首从教的二十一载光阴,青春消逝在三尺讲台上,皱纹堆积在 飘飞的粉屑里,收获的,除了平凡,还是平凡。平凡的是相貌。没有 玉树临风的伟岸身姿,没有俊朗怡人的明眸皓齿,虽然曾经梦想风流 倜傥、顾盼生姿,但先天的短缺,让我注定一生与默默无闻结缘。平 凡的是职业。 为人师者乃九等公民,校园亦非神坛仙土,当黄金潮肆虐的掠过 校园橘红色的天空时,我望着西垂的落日,在心里许下一个平凡的愿望——既然我们无法走出平凡,那我们倒不如在平凡之中寻找它之所 以平凡的缘由;既然我们无法逃离现实,何不把平凡当成一种事业,让 它洗去职业的尘埃,在未来的某一天熠熠闪光呢?于是,我在平凡的工 作中,寻找平凡,体味平凡,也努力的践行着平凡,才发现——平凡 是躬行。躬行者,以身作则也。要求孩子们若干时间到校,他总是提 前一步,在教室门口站成一道平凡的风景;要求孩子们字迹工整,他总 是让板书条理分明,让评语笔画端庄;要求孩子们作业认真,他总是逐 题批阅,用心批注;要求孩子们讲究卫生,他会轻轻拾起教室里的纸屑 而不着痕迹;要求孩子们考试诚信,他会在上公开课时,用未知的悬念 体现师生的默契。 春风化雨于无声,身体力行显风范,可细细一想,他做的这些, 他的同仁们或许比他做得更周全,因此他平凡。平凡是宽容。宽容学 生在走廊上的一次无意冲撞,青春嘛,演绎的是不规则的轨迹;宽容学 生在课堂上的一次无理的辩驳,青春嘛,徜徉的是不安分的思想;宽容 学生一点就破的理由,青春嘛,构筑的是爱面子的工程;宽容学生经不 起推敲的借口,青春嘛,像风像雨又像雾一样的纠缠。宽容,让宰相 肚里能撑船,让将军额头能跑马,细细想想,我离此境界相距远矣, 因此我平凡。 平凡是尊重。尊重是忽略名次,转而重视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于是,你让每颗种子都有他们生根、发芽、开花的空间,让他们都有长 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尊重是淡看优劣,将雨露布施给每一个饥渴的学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录3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录(三) 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的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需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 (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我们现在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

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就更不必说了。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置之度外。推原其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地埋没了一生。我们还要进一步看,这些地方的教育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 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读后感范文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读后感范文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 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 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 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 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看 一看我们的语文新课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 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细细研读,这些语文课程的新要求不 正是对陶行知教育理论更具体化和更富有时代性的表述吗?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 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书中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同甘共四 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六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我琢磨了这几点, 按我的理解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内容: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这就意 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 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 热的情感; 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 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 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 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 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 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 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标志 是尊重。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 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 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洋北中心小学胡先文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陶行知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让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学合一,我们的信条生活及教育等这些诸多观点让我叹服,不断地从他的教育名篇汲取丰厚的营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他的著作又如一盏明

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3篇

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3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3篇》的内容,具体内容: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有哪些关于教育故事的教师演讲稿?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篇一各位老师:... 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有哪些关于教育故事的教师演讲稿?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 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篇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分享与探讨我初为人师的心酸与喜悦,付出和收获!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爱的力量》。 寒来暑往,岁月如流!从教七年,做班主任六年,我虽然付出了数得清的心血和汗水,但我收获的是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学生手捧亲手做的贺卡和家长送上的鲜花和短信祝福和以前的学生的QQ祝福,与同学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铺就了我的又一条生命旅程,那就是充满爱的心灵之旅! 今天,就在这个讲台上,我再次回首离我最近的却是最不平常的一段心灵旅程! 去年,我接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 开学第一天,当我走进这个班,我看到的是57双眼睛,那是一双双充满个性、张扬、调皮的眼睛,我把我的爱无私地给了我的学生。我要让我

所有的学生眼中都充满自信,充满宽容,让我所有的学生都充满对未来的追求和渴望,要让学生知道,为了明天,无论是何时何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在心里,给自己一轮太阳,有了它的照耀,何时何地都不会绝望,老师就是他们的太阳!在寒冷时给他们以温暖,在黑暗时给他们以光明!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用自己的人格和做事原则影响着我的学生。 我用我的爱温暖着我的学生。 学生身体不舒服了,我就给他们悉心的照顾、关怀。我班里的女生武晓均身体很差,常常头疼,而且她还是个住校生,所以我得给她更多的温暖,每当她不舒服时,我会递水送药,家长来了之后感激地说,胡老师,辛苦你了,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做家长的放心。我告诉她,我也是孩子,我也有孩子。 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而教育就是这样一种职业,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抚摩,一个微笑,都是伟大的爱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什么事情都得管。 王建慧,她的家庭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但是由于父母的原因,父亲不让母亲看孩子,只要两人一见面就在孩子跟前吵架,孩子会害怕的哭个不停。记得有一次她的母亲来看望她,我出于母爱,让她与母亲悄悄见面,可是说来也巧,他的父亲竟然后脚就跟来了,看脸色阴沉沉的,让人感觉很害怕,当时的我很紧张,真不知道怎么来应付他,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撒了谎,然后动情的给她讲了一大通孩子没有母爱,对孩子的情绪发展的影响,学习的影响,他听了之后,心情有所好转了,临走时还拜托我能多

陶行知教育名篇_名句

《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 1.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2.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3. 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惟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4.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5.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6.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 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1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1.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做,就是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篇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

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有感

寒假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就应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好处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内含教育的好处。”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先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能够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此刻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此刻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先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做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想要随着课程改革一齐成长,务必要多学习,还要多读书,从自我面临的现实情境和客观条件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地对自我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

教师好的教育故事演讲稿

教师好的教育故事演讲稿 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好的教育故事演讲稿 范文,可以借鉴的哈。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为人师者乃九等公民,校园亦非神坛仙土,当黄金潮肆虐的掠过校园橘红色的天空时,我望着西垂的落日,在心 里许下一个平凡的愿望既然我们无法走出平凡,那我们倒 不如在平凡之中寻找它之所以平凡的缘由;既然我们无法逃离现实,何不把平凡当成一种事业,让它洗去职业的尘埃,在未来的某一天熠熠闪光呢? 于是,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寻 找平凡,体味平凡,也努力的践行着平凡,才发现平凡是躬行。躬行者,以身作则也。要求孩子们若干时间到校, 他总是提前一步,在教室门口站成一道平凡的风景;要求孩子们字迹工整,他总是让板书条理分明,让评语笔画端庄;要求孩子们作业认真,他总是逐题批阅,用心批注;要求孩子们讲究卫生,他会轻轻拾起教室里的纸屑而不着痕迹;要求孩子们考试诚信,他会在上公开课时,用未知的悬念体现师生的默契。 春风化雨于无声,身体力行显风范,可细细一想,他做的这些,他的同仁们或许比他做得更周全,因此他平凡。 平凡是宽容。宽容学生在走廊上的一次无意冲撞,青春嘛,演绎的是不规则的轨迹;宽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无理的 辩驳,青春嘛,徜徉的是不安分的思想;宽容学生一点就破

的理由,青春嘛,构筑的是爱面子的工程;宽容学生经不起推敲的借口,青春嘛,像风像雨又像雾一样的纠缠。宽容,让宰相肚里能撑船,让将军额头能跑马,细细想想,我离此境界相距远矣,因此我平凡。 平凡是尊重。尊重是忽略名次,转而重视每一个家庭 的希望,于是,你让每颗种子都有他们生根、发芽、开花的空间,让他们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尊重是淡看优劣,将雨露布施给每一个饥渴的学生,于是,每次考试 后,成绩单上的每个学生都必须聆听你的叨叨絮语,让他 们减少了未与老师交流的的遗憾;尊重是处事公平,就事论事,于是,学习吃力的学生并不是饱受批评的代名词,成绩 优秀的学生也常受暴风骤雨的洗礼。你发现,像你这样处 事公平、尊重学生的知己比比皆是,因此你平凡。 平凡是细心。细心的看,于是我们发现了隐藏在孩子 眼帘背后的家庭变故,从而仔细探究《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质及应对方略》,并形成文本变成铅字;细心的听,于是我们发现了孩子们惯用的口头禅“不是我”“不知道”、,从而教会他们换位思考,融洽生生关系;细心的想,于是我们参与了《百科知识阅读与中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课题研究,挖空心思厚积薄发另辟蹊经寻求创新。但转身细心一 想,魏书生类、李镇西类凤毛麟角,我们跋涉不止也许难 望其项背,因此我们平凡。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 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陶先生也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

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 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要注意,不能唯分数,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氛围还很浓郁。我们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不忘初心,育人为本,牢记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知课堂内外,处处有教育,处处是教育。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教育故事一 让学生找重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手段非常有新意。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bquo;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说:bquo;同学们,请大家先把本课要讲习的内容浏览一遍,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十分钟后我们开始讲课。这十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讨论。 学生们开始埋头阅读课本,并时不时有学生交头接耳一番。 十分钟后,陶先生说:bquo;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一位学生站了起来:bquo;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阳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式下,唐朝建立起来。 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bquo;对。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20xx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那么,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 另一学生举手:bquo;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 正处于鼎盛时期。 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bquo;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bquo;你的理由呢? 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壮了不少:bquo;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 陶先生依然微笑着:bquo;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 对方沉思了一会:bquo;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陶先生点头道:bquo;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讲述。苏珊同学,你刚才认为开元盛世也是个重点,你的理由呢? 那位叫苏珊的立即站了起来:bquo;这段时期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了。 陶先生笑逐颜开:bquo;有道理。那么,除了这两个重点,大家谁还有不同意见?百花齐放呵,大家有话尽管说。另一女生举手道: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精选4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精选4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 前段时间,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本书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经过几十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回想自己不算长的教学生涯,我感到收获良多。 一、“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老夫子的办学心愿;“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

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真正的爱学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我们有广阔的胸怀,无比的耐心,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爱”的技巧,不断地学习如何更好的爱! 二、“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教育进步的最高度时期,我们期待它早日到来。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2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

教师我的教育故事优秀演讲稿

教师我的教育故事优秀演讲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教育的故事,这些故事里边有刚当老师的兴奋和压力,也有成长后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师关于我的教育故事优秀演讲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我的教育故事优秀演讲稿篇1 一年多来,有一个男孩他常常在我的脑海中跳跃,他是个独特的孩子,他的每一次成长都凝聚着我对这份教育事业的认真和执着,渗透着我对教育本质及教育规律的探究,见证着我对正确教育思想及先进教育观念的追求。 他叫刘增锴,是我执教二年级时的一个小男生。在接手这个班级前,我对他已略有所闻了。在周围人的评价中,他是一名很棘手的学生。去年11月的一天头午,由于刘增锴课间打闹,被我批评了几句,午饭时不肯去吃饭,并人也不见了,顾不上吃饭我便在教室不远处找到了他。“为什么不吃饭呢?”我问道,他看着我一声不吭,我又重复了一次,他依然不开口。由于当天上午我连续上了三节课,这时的我已又累又饿了,恨不得吃完饭再理他。 可我想:假如我离开了,难道只留下他一人孤零零地在这委屈吗?或是由于我的离开,他发生了意外那怎么办呢?我不由地摸了摸他的头,轻轻地说:“告诉老师,我是你的好朋友,有什么事我能帮到你?”只见他两串晶莹的泪水突然流了下来,“老师,我讨厌我自己,我真调皮,我不吃饭了。”他边说边敲自己的头,我赶紧抓住他的手,把他抱在怀里,问道:“好孩子,快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老

师,我表现不好,好破坏纪律,给班里扣分。我不喜欢我自己。”他越说越激动,几乎是大喊出来。我瞬间哽塞了,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他的离班出走,他对自己的惩罚全都是源于自责,源于自己做得不够好。蓦然,我发现他的这颗谦卑的心让我颤抖,同时,脆弱而好强又让我担忧,也让我惊醒,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最亲密的引路者,我该以怎样 的教育嗅觉,去关注去爱护学生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导、教育学生形成健全的心智,良好的品性? 在领回了刘增锴后,我一再提醒自己:让关注的眼神再温柔些,让窝心的语言再温暖些,让智慧的爱再些多,让教育的眼光再放长远些„„ 接下来的日子,也不是风平浪静。两天发脾气,三天打架,是常有的事,班里的同学接二连三地过来告刘增锴的状。苦恼的我并没有一次次地批评他,而是一次次地找他谈话,弄清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从而对他的行为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 经过了解,我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同学对刘增锴过往不好的行为形成了固定的成见,于是刘增锴的身边玩伴不多,这导致了他要常常利用一些行为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同时又由于他表达自我的方法不正确,这又促使了其他同学对他更加不满,而喜欢争强好胜、情绪又容易冲动的他往往最终不是对同学大声吼叫,或是打同学。再与他家人细致地了解他以往成长经历后,我更明确了对他的教育方式,于是,那段为他掏空心思,不断调整教育战略,改变教育观念,形成自我教育思想的日子,也成就了一个新的自我。

(心得体会)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____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我联想到了我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机械制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能够顺利地阅读机械图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我很少用模型教学,因为我感觉用模型过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图纸,结合三个视图从多个角度讲解,就能够慢慢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

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