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四节 肾衰竭

第十一章 第四节 肾衰竭
第十一章 第四节 肾衰竭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第四节肾衰竭

肾具有泌尿及内分泌等功能,它不仅排泄代谢废物,参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而且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红细胞生成素及1,25-二羟维生素D3等。肾的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当各种原因使肾功能严重障碍,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并伴有其内分泌功能障碍时,称为肾衰竭(renal failure)。根据其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肾衰竭两类。在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严重阶段,机体会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即尿毒症(uremia)。

Acute

Renal failure Uremia

Chronic

一、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引起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根据发病后患者尿量的不同,分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和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两种。前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后者尿量减少不明显,但肾脏排泄代谢产物的功能障碍,仍然存在机体内环境的紊乱。

(一)病因

1.肾前因素主要系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常见的有各类休克、创伤、严重烧伤,大出血、严重脱水,急性心力衰竭等,它们均可通过急剧地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明显减少和钠,水潴留,使肾泌尿功能急骤降低。但缺血时间短,肾实质尚无损害,一旦恢复肾血流,肾功能可转为正常,故又称为功能性急性肾衰竭。

2.肾性因素

(1)急性肾小管坏死:为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肾性ARF,约占急性肾衰的75%~80%。常见原因有:

1)急性持续性肾缺血:由于肾缺血持续时间较长,损伤肾实质所致。

2)急性肾中毒:如汞、砷、铅、四氯化碳、磺胺、新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蛇毒、蕈毒等毒物或药物随血流入肾后直接损害肾小管,使之坏死。

(2)广泛性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全身性红斑狼疮、急进型高血压等广泛性损伤肾小球;急性肾盂肾炎直接造成肾间质损害;双肾动脉栓塞等肾血管疾病可损害肾功能.

(3)肾小管阻塞:如血红蛋白(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肌红蛋白(挤压综合征)、尿酸盐结晶等均可因堵塞、损伤肾小管而致本病。

3.肾后因素:见于双侧尿路梗阻的各种因素,如泌尿道结石、肿瘤和前列腺疾患等。

(二)发病机制

ARF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不同病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ARF,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GFR均有降低。下面主要阐述肾缺血、肾中毒引起的少尿型ARF的发病机制。

1.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脏的血液供应很丰富,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流过两侧肾脏,其中94%左右的血液分布在肾皮质层,肾髓质层血流很少。

ARF时肾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发生改变,表现为肾血流量下降和肾内血流分布异常,导致GFR降低。持续性肾缺血和肾血流量远离皮质分布,是ARF初期的主要机制,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下列血管活性物质有关: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这是因为:

1)肾缺血或肾中毒时,近曲小管受损使其对Na+的重吸收功能降低,使流经远曲小管致密斑处的Na+浓度增高,肾素释放增加。

2)肾缺血时,肾入球小动脉壁牵张降低,肾素释放增加。

3)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释放增加。

(2)体内儿茶酚胺增加:休克或外伤引起的ARF,患者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浓度增加,儿茶酚胺具有收缩血管导致肾内血流分布异常的作用。给动物肾动脉灌注肾上腺素后再作肾动脉造影,发现肾皮质血管不显影,而肾髓质血管显影正常,这一结果说明肾皮质外2/3的入球小动脉对儿茶酚胺敏感,这一改变与ARF的改变相似。

(3)前列腺素产生减少肾是产生前列腺素的主要器官,肾缺血或中毒时,肾髓质间质细胞合成前列腺素减少,特别是扩血管的PGE2合成减少,而缩血管的血栓素A2(TXA2)相对增加,二者比例失调,导致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GFR降低。

(4)其他ARF时,血浆内皮素、ADH、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均可增加,均能影响肾缺血或中毒引起的ARF的发病进程,其中内皮素能同时引起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尤其对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其它血管活性因子具体作用尚未阐明。

上述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导致肾缺血,但当缺血后血液再灌注时,细胞损伤反而加重,即出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细胞内钙超载和氧自由基大量生成。钙超载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使ATP生成减少,并可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氧自由基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阻塞和通透性增高,血液浓缩等,加重肾血流动力学障碍。

近年来,人们用血液流变学进一步补充肾缺血的理论,以解释ARF发生发展及维持的机制。ARF时,肾血液流变学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血液粘度升高:ARF时,血中纤维蛋白增多、红细胞易于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血小板易于聚集等均可使血液粘度升高,致肾小球前阻力增高,引起GFR下降。

②白细胞粘附:ARF时,白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粘附血管壁的能力增高,

造成肾脏微血管阻塞和肾血流量减少,引起GFR下降。

③微血管改变:ARF时,肾微血管痉挛,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加之血液粘度升高及白细胞附壁等,使缺血进一步加重,这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重要原因。

2.肾小管损伤肾缺血或中毒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其中近曲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又是外髓中最易受损的部位。损伤初期,细胞内ATP减少,细胞膜泵功能降低,引起细胞内水肿和细胞内钙积蓄。后者可激活蛋白水解过程,导致细胞坏死,还可使肾血管收缩,加重肾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后,基膜断裂,原尿回漏到肾间质,造成肾间质水肿,并压迫肾小管,阻碍原尿通过。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引起管腔内压升高,导致GFR。

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总之,ARF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同时或先后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在ARF的初期,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起主导作用;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时,肾小管损伤及肾血液流变学改变对ARF的持续与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功能、代谢变化

1.少尿型ARF

(1)少尿期:约1~2周。此期特点在于尿液质与量的变化和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是病程中最危险的阶段,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高钾血症和水中毒。

1)少尿,无尿及尿的质量改变:患者出现少尿(尿量<400ml/d),甚至无尿(尿量<100ml/d),尿相对密度低,尿N a+含量增多。若肾实质损伤,则尿中可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坏死的上皮细胞及其管型等。

2)高钾血症:为少尿期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产生的机制为:①肾排钾障碍;②组织分解增强,细胞内K+大量释出;③酸中毒使细胞内K+外逸;④低血钠时使远曲小管K+-Na+交换减少。高血钾对心肌有毒性作用,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而死亡。

3)水中毒:主要因肾排水减少;ADH分泌增多;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内生水增多所致,可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以及心力衰竭。

4)代谢性酸中毒:系肾脏排酸保碱功能减退及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所致。酸中毒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高钾血症,需及时纠正。

5)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时,因肾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以及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致使血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物质含量升高(>28.6mmol/L),称为氮质血症(azotemia)。

正常血中NPN有多种,其中尿素、尿酸和肌酐含量最高且必须从肾排出,因此当肾功能衰竭时,NPN升高,临床上常用血尿素氮(BUN)作为氮质血症的指标。BUN的正常平均值为3.57~7.14mmol/L。

(2)多尿期:约1~2周。病人尿量增多(>400ml/d),逐渐可达3~5L/d。出现多尿是病情好转的标志,说明GFR已开始恢复。多尿的机制是:①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浓缩功能不完善;②经肾小球大量滤出的尿素等代谢产物,在肾小管内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③肾间质水肿消退使肾小管阻塞解除。此期因丧失大量水,电解质,容易造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并因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生感染,值得注意。

(3)恢复期:一般发病后约1个月进入恢复期,约需3个月至半年,甚至1年以上,才能完全恢复肾功能。需要指出,此期病人尿量虽然恢复正常,内环境紊乱得到纠正,但肾小管浓缩功能完全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少数患者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严重和修复不全,可能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2.非少尿型ARF 近年来,非少尿型ARF发病率逐渐增多,其发病机制为:

①肾单位受损程度不一,健存的少部分肾单位,其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尚正常;②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较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更严重,故造成发病后尿量无明显降低(约400~1000ml/d)。但由于GFR降低,内环境紊乱(如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仍然存在,值得注意。本病一般病情轻,预后好,但易发生漏诊,若治疗不及时,可向少尿型ARF转化。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引起或加重ARF的因素。

2.对症处理对少尿期病人应注意“量出为入”的原则,严格控制水钠摄入;积极处理高钾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控制氮质血症;注意防治并发感染。凡有透析指征时,应尽早进行透析治疗。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是指因各种病因造成肾单位进行性破坏,以致健存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机体逐渐出现以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等肾功能损害为特点的病理过程。其发展缓慢,病程可迁延数月或数年,最后常导致尿毒症死亡。

(一)病因

凡能引起肾实质进行性破坏的疾患,均可导致CRF。主要包括:

1.肾脏疾患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全身性红斑狼疮等。其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约占CRF的50%~60%。

2.肾血管疾患: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

3.尿路慢性梗阻:如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

(二)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1.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健存肾单位是指在慢性肾实质进行性破坏过程中,残存的轻度受损或正常的肾单位。肾单位可通过代偿性肥大,以增加其功能来进行代偿。但随着病情的恶化,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最终无法完成代偿功能时,

起内环境新的紊乱(包括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加重机体损害的过程。典型的是钙磷代谢的矫枉失衡,即导致血磷增高和血钙降低。

3.肾小球过度滤过CRF时,肾单位进行性破坏,使健存肾单位负荷过重,长期代偿性过度滤过,可逐步造成这部分肾小球硬化,这也是CRF发展成尿毒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4.肾小管-肾间质损害近年研究发现,CRF时,健存肾单位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代谢亢进,细胞内Ca2+增多,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可持续地损害肾小管,引起肾间质炎症,并最后使整个肾单位功能丧失。

(三)功能、代谢变化

1.泌尿功能障碍

(1)尿量的变化:CRF病人的尿量变化特点是从夜尿、多尿发展为少尿。夜尿接近甚至超过白天的尿量(正常人约1500ml/d,夜尿约300ml/d,占1/3),夜尿增多的机制可能与平卧后肾血流量增加致原尿生成增多及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有关。多尿则指成人每天尿量>2000ml,其发生机制详见图2-11-10。夜尿与多尿均是CRF早、中期的主要症状。少尿出现CRF晚期,系大量肾单位破坏、GFR明显降低所致。

原尿生成肾小管重吸收

健存肾单位血流滤过多尿

原尿溶质(尿素等)

慢性肾疾患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尿浓缩功能

多尿的发生机制

(2)尿质的变化:由于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可出现蛋白尿。当肾小球

损伤加重,尿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出现血尿和脓尿。上述成分在肾小管内可形成各种管型,出现管型尿。

(3)低渗尿或等渗尿:CRF 早期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可出现低渗尿及低相对密度尿(相对密度<1.020)。晚期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均降低,尿液则呈等渗尿(相对密度固定于1.010~1.012)。

2.氮质血症 CRF 时因GFR 降低,也可引起氮质血症。CRF 早期,NPN 升高可不明显,晚期可出现严重的氮质血症,其中以BUN 增多为主。

临床上常用BUN 作为氮质血症的指标,用肌酐清除率(尿中肌酐浓度×每分钟尿量/血浆肌酐浓度)作为检测GFR 的指标,因为肌酐能自由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组织代谢,肌酐清除率与GFR 的变化呈平衡关系,故可用于检测GFR 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肌酐清除率代表仍具有功能的肾单位数目。

25 50 75 100

内生肌酐清除率占正常值的%

现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水代谢紊乱:肾功能衰竭后对水的调节功能障碍,若进水过多过快,易发生水潴留,导致水肿或心力衰竭;若摄水过少,加之呕吐、腹泻等易导致脱

水,使GFR进一步下降,BUN上升,加重氮质血症。

(2)钠代谢紊乱:CRF病人对钠的调节功能降低,既可因长期限制钠盐,应用排钠利尿剂或水负荷过度发生水中毒,促发低钠血症。又可因摄入钠盐过多,超出健存肾单位排钠能力产生高钠血症,加重钠、水潴留与高血压。

(3)钾代谢紊乱:CRF早期因有健存肾单位代偿性地排钾增多,可保持血钾正常。若进食过少或兼有呕吐、腹泻,可出现低钾血症。CRF晚期,GFR显著减少,肾小管泌钾功能障碍,加之酸中毒及组织分解增强,均可引起高钾血症。

(4)钙和磷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磷和低血钙,高血磷的形成主要是因GFR 明显下降,磷排出障碍,加上继发性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多,促使骨磷大量释放,造成血磷浓度不断升高。而低血钙则与血磷增高、1,25-(OH)2D3合成减少使肠钙吸收不良、降钙素分泌增多抑制肠钙吸收等因素有关。

(5)代谢性酸中毒:其发生机制主要与GFR下降使酸性物质滤过减少、肾小管泌H+、泌NH3与重吸收HCO3-功能降低以及机体分解代谢增强、固定酸生成过多等有关。

4.肾性高血压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系CRF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产生的机制与钠水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强以及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减少有关。高血压可引起左心肥大,甚至心力衰竭,CRF病人常可因心力衰竭而致死。

5.肾性贫血肾性贫血也是CRF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肾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使骨髓红细胞生成锐减;体内蓄积的代谢毒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破坏红细胞增多、铁缺乏或再利用障碍以及出血等有关。

6.出血倾向约20%的CRF病人有出血表现,以鼻衄、胃肠道出血最常见。主要由体内积聚的代谢毒物抑制血小板功能所致。

7.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以幼儿的肾性佝偻病、成人的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硬化为主要表现。其发生机制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代谢障碍和酸中毒等有直接的关系。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治疗原发病,防止肾实质进一步损害。

2.饮食治疗限制蛋白质饮食与高热量饮食,对少尿、水肿及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食盐。

3.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感染,治疗高血压、贫血及心力衰竭等。

4.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替代肾的排泄功能,使病人5年存活率显著提高。

5.肾移植是治疗严重CRF最根本的方法。目前我国移植肾的存活率已大大提高,但也存在供肾少、移植肾被排斥、移植受者感染等实际问题。随着我们在移植技术创新、新型免疫抑制剂研制、异种器官移植探索等方面的不断研究、创新和突破,定会给肾移植领域开创崭新的未来。

三、尿毒症(自学为主)

尿毒症(uremia)是指肾功能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体内代谢终末产物和内源性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严重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严重失调,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一)发病机制

尿毒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除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内分泌障碍有关外,还与体内许多蛋白质代谢产物蓄积有关,其中有些代谢产物是有毒的,可以引起尿毒症的某些症状,但尚无一种毒物可以引起尿毒症的全部症状。因此尿毒症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尿毒症毒素目前已从尿毒症患者血中分离到200余种代谢产物,其中部分代谢产物具有毒性作用,称为尿毒症毒素(uremia toxin)。

(1)尿素尿素(urea)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高浓度尿素可引起厌食、头痛、恶心、呕吐、糖耐量降低和出血等症状。其毒性作用与其分解产物氰酸盐有关,氰酸盐与蛋白质作用后产生氨基甲酰衍生物,破坏细胞或酶的活性。如果突触膜蛋白发生氨基甲酰化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产生头痛、嗜睡等症状,说明尿素在尿毒症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2)胍类化合物是体内精氨酸的代谢产物,其含量仅次于尿素。在正常情况下,精氨酸主要在肝经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胍乙酸和肌肝。肾功能衰竭时,这些物质排泄障碍,精氨酸只能通过另一途径转变为甲基胍和胍基琥珀酸。

胍类化合物能抑制大部分酶的活性,并使氧化磷酸化脱偶联而抑制线粒体呼吸。其中甲基胍是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其浓度增高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嗜睡、贫血及心律失常等。胍基琥珀酸能抑制脑组织转酮醇酶活性而影响脑功能;还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出血倾向。近年来认为胍类化合物是引起尿毒症的主要毒性物质之一。

(3)胺类和酚类胺类包括脂肪族胺、芳香族胺和多胺。脂肪族胺(如甲胺)可引起肌阵挛、扑翼样震颤和溶血,还可抑制某些酶的活性。芳香族胺(如苯丙胺、酪胺)可抑制脑组织的氧化作用、琥珀酸的氧化过程、谷氨酸脱羧酶以及多巴羧化酶的活性。多胺(精胺、腐胺及尸胺)可引起厌食、呕吐、溶血、共济失调、抽搐等,还可增加微血管壁通透性,促进肺水肿、脑水肿的发生。酚类(如甲酚)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出血。

(4)中分子毒性物质指分子质量在500~5000的一类物质,包括正常代谢产物以及细胞和细菌的碎裂物质等。这些高浓度的物质可引起神经系统病变以及降低机体免疫力等。由于中分子毒性物质能透过腹膜而不能透过血液透析时所用的赛璐珞膜,因此临床上除了重新重视腹膜透析外,还加强了新型血透膜的研究,能较好清除中分子毒性物质的血透膜已相继问世,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效果。

2.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PTH分泌增多是尿毒症患者内分泌紊乱的主要表现,引起PTH分泌增多的原因有:

1)肾脏清除降解PTH减少。

2)低血钙刺激PTH分泌增多。PTH增高使细胞内钙含量增多,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细胞死亡,出现“矫枉失衡”。

PTH分泌增多能引起尿毒症的大部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如肾性骨病、

软组织钙化与坏死、皮肤搔痒、消化道溃疡、神经系统病变、蛋白质分解加强使NPN升高、高脂血症与贫血等。因此,有人认为,PTH也是尿毒症的主要毒性物质之一。

3.铝尿毒症时血铝含量增高,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包括脑组织损害、骨软化及贫血等。可能与铝影响Mg2+、Ca2+与蛋白质结合,使酶活性受抑制有关。

(二)功能、代谢变化

1.神经系统变化出现尿毒症性脑病(淡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出现嗜睡、昏迷等)和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远端麻木、刺痛和烧灼感、腱反射减弱、甚至运动障碍)。

2.心血管系统变化可出现多种心血管损害,如尿毒症性心包炎、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

3.呼吸系统变化酸中毒使呼吸加深加快,严重时出现潮式呼吸、Kussmaul 呼吸。患者呼出的气体有氨味,这是因尿素经唾液酶分解为氨所致。还可引起纤维蛋白性胸膜炎、肺纤维化、钙化等病变。心力衰竭、钠水潴留等可引起肺水肿。

4.消化系统变化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粘膜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症。

5.内分泌系统变化尿毒症可产生多种内分泌的紊乱,除PTH增多及肾产生的激素减少,还可出现性激素紊乱。女性可见月经不规则或闭经,男性则常有阳痿、精子生成减少等。

6.免疫系统变化尿毒症的毒性物质可抑制机体免疫力,因此,60%以上的患者常有严重感染,系主要死因之一。

7.皮肤变化尿毒症病人面色苍白或呈黄褐色,皮肤瘙痒,并可有尿素结晶,称为尿素霜。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尿毒症的防治与CRF相同。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要点、措施、评估.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英文缩写为CRF) 的概念是: 各种原因致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CRF 为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转归,终末期称为尿毒症。 CRF的病程发展分为三期: 一、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又称肾储备功能减退期): Ccr < 80ml / min;Scr < 178umol / L; BUN < 9mmol / L;该阶段,病人的肾功能已下降但临床无肾衰竭的症状。 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 Ccr 25-50ml / min;Scr > 178umol / L; BUN > 9mmol / L;出现临床症状。病人处于该阶段时,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贫血。 三、肾功能衰竭期(又称尿毒症期): Ccr < 25ml / min;Scr > 445umol / L; BUN > 20mmol / L;症状明显。此时,病人的肾功能极度下降,出现各系统症状。当病人的Ccr < 10ml / min时,为尿毒症终末期。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原发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和肾盂肾炎、多囊肾等, 2.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SLE性肾病。 3.梗阻性肾脏疾病: 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症状是尿素等代谢产物对胃肠道粘膜刺激引起的。首发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后期口中有氨味,常有口腔粘膜溃疡、十二指肠炎、消化道出血。是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二、血液系统:血液系统症状包括以下三方面 贫血(必有症状)EPO减少、铁摄入不足、失血、毒素抑制RBC生成、叶酸蛋白质缺乏。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和聚集能力下降。 感染:WBC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 三、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 钠水潴留(容量依赖性);肾素活性增加(肾素依赖性);肾分泌降压物质减少;外周阻力增高。

(完整word版)慢性肾衰教案

授课教师经维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教学手段黑板板书授课日期2018-01-02授课对象16护本授课类型理论教学`授课内容慢性肾衰竭的护理学时数2X40min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和讲授提纲)时间安排 1、慢性肾衰竭疾病概述 2、慢性肾衰竭①病因和发病机制②病理变化 3、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 4、小结10min 15min 50min 5min 教学目的 1.了解慢性肾衰竭的概念和分期,发生机制以及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 2熟悉竭的高血压、酸中毒、高血钾、心力衰竭治疗。 3.掌握肾衰竭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以及发生机制,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4了解替代治疗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 课前、课中或课后示教典型病例,帮助学生认识本病的症状和体征特点 教学重点 [概述] 定义与分类,主要阐述慢性肾衰竭(CRF) [临床表现] 结合肾脏生理作用,阐明慢性肾衰竭造成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护理] 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抗感染护理。 教学难点 一、慢性肾衰竭概念和分期及发生机制。 二、。肾衰竭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要点。 教材及参考书 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四年制教材,五版 思考题 试述慢性肾衰竭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试述肾性贫血的产生机制?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备注慢性肾衰竭 一.定义及分期 定义: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的肾小 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功能损害,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分期:一、肾功能代偿期二、肾功能失代偿期三、肾衰竭期四、尿毒症期 二. 病因及发生机制 病因: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遗传性肾病 发病机制:一、肾小球高滤过学说二、矫枉失衡学说三、肾小管高代谢学说二.临床表现 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二、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 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口腔溃疡、消化道粘膜溃 疡、出血。 四、心血管系统表现:高血压左心肥大、心力衰竭、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 五、呼吸系统表现:气促、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心功能不全时发生) 六、血液系统表现:贫血、出血倾向。 七、皮肤表现:皮肤瘙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皮肤干燥脱屑、尿毒症面容 八、肾性骨病:纤维囊性骨炎、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骨硬化症。 九、神经系统表现: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早期表现),性格改变、抑郁、 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昏迷(后期表现) 十、内分泌系统表现:女性闭经、不孕,男性阳痿、不育,甲状腺功能低下。 十一、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异常 二、尿液检查:夜尿增多,尿渗透压下降,尿沉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 三、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四、血生化检查:血钙降低、血磷增高,血钾、钠离子代谢异常。 五、影像学检查:B超、CT等示双肾缩小。 五.治疗要点 一、治疗原发病纠正加重慢性肾衰竭的因素。 二、营养治疗 三、控制高血压和肾小球内高压力。 四、贫血的治疗 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六、控制感染 七、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疗法、肾移植 六、护理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饮食护理:合理膳食营养,限制蛋白质摄入,摄入优质蛋白,供给足够的热量,减少体内10min 简述慢性肾衰竭的疾病概况 15min 说明本病的发病机制 15min 用具体病例说明慢性肾衰竭特征10min 10min

10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 一、作用于α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 α1和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 作用机制:激动α受体为主,对β1受体也有较弱的激动作用。 药理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血管);兴奋心脏,作用较弱;升高血压。 二、作用于α和β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 1.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 作用机制:激动α和β受体,敏感性β>α。 药理作用:兴奋α受体(快、强、短),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兴奋β1受体,使心率、心力、心输出量增加;兴奋β2受体(慢、弱、持久),骨骼肌血管和冠脉舒张,使血压下降,总的效应是血压先升后降,称“肾上腺素的后扩张”。用于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与局麻药配伍和局部止血。 2. 麻黄碱 作用机制除直接激动α和β受体外,还能促进NA能神经末稍释放递质。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持久,中枢兴奋作用明显,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临床用于低血压状态、哮喘预防和轻症治疗、鼻塞等。 3. 多巴胺(dopamine) 激动α、β和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多巴胺受体>β>α;兴奋心脏,作用较弱;肾和肠系膜血管舒张;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舒张肾血管,排钠利尿;临床用于抗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作用于β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 β1和β2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激动β受体(β1和β2).

药理作用:兴奋心脏;舒张血管,血压下降;舒张支气管;增强代谢;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 【作业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儿茶酚胺类药物 二、选择题 (一) A型题 2. 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下列受体作用 A. 直接激动α,β1,β2受体 B. 主要激动α受体,微弱激动β受体 C. 激动α,β,DA受体 D. 直接拮抗α,β1,β2受体 E. 主要激动β受体 3.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应立即注射 A. 肾上腺皮质激素 B. 氯化钙 C. 去甲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E. 阿托品

慢性肾衰

第十一章慢性肾衰竭 【学习纲要】 1.了解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掌握其分期、典型临 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和改变,各种临床症状 产生的原理。 3.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鉴别诊断、透析疗法和肾 移植的原理与适应症。 【多选题】(A1,A2,A3,A4,B1) A1型题(最佳选择肯定型) 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引导句为肯定陈述,在答题时,只许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1.下列哪项是慢肾衰最早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A. 胃肠道表现 B. 精神神经系统表现 C. 心血管系统表现 D. 呼吸系统表现

E. 代谢性酸中毒 2.下列哪项是慢肾衰最常见的死因? A. 心血管疾病 B. 高钾血症 C. 代谢性酸中毒 D. 贫血 E. 感染 3.在大部分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时,高血压的主 要原因是: A. 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B. 钠水潴留 C. 前列腺素分泌减少 D.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E. 血管舒缓素分泌减少 4.慢肾衰患者必具有的临床表现是: A. 大呼吸 B. 抽搐 C. 高血压 D. 贫血 E. 水肿 5.慢肾衰患者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失血

B. 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C. 胍类抑制红细胞生长 D. 缺铁 E. 低蛋白 6.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是? A. 糖尿病肾病 B. 慢性肾小球肾炎 C. 高血压肾病 D. 梗阻性肾病 E. 多囊肾 7.国外引起慢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是? A. 糖尿病肾病 B. 慢性肾小球肾炎 C. 高血压肾病 D. 梗阻性肾病 E. 多囊肾 8.血管紧张素Ⅱ在肾衰进行性恶化中的作用是: A. 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引起肾小球肥大 B. 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C. 参与了细胞外基质降解 D. 减少肾小球的通透性

急性肾衰竭试题

急性肾功能衰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是成人24h尿量: A. <400ml B. <450ml C. <500ml D. <550ml 答案:A 2.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是指成人24h尿量: A. <完全无尿 B. <100ml C. <150ml D. <200ml 答案:B 3.最常引起完全无尿的是: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大出血、休克 答案:B 4.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少尿期或无尿期出现水中毒的主要原因是: A.未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 B.酸中毒 C.抗利尿激素增加 D.钠潴留 答案:A 5.在急性肾衰竭病人少尿期或无尿期,需紧急处理的电解质失调是: A.低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答案:D 6.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大量利尿后,每日的补液量以多少为宜: A.每日补液3000-3500ml B.每日补液相当于尿量 C.相当于每日排除水分的1/3-1/2 D.少于每日排除水分的1/2 答案:C 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或无尿期可造成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 A.酸中毒 B.高钾血症 C.高镁血症 D.低钠血症

答案:B 8.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的多尿是由于: A.肾小管再生上皮的再吸收和浓缩功能尚未健全B.少尿期积聚的大量尿素起渗利尿作用 C.电解质潴留过多 D.以上都是 答案:D 9.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A.大出血、休克 B.双侧输尿管结石 C.广泛烧伤 D.感染性休克 答案:A 10.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措施: A.及时纠正血容量的不足 B.禁用易产生低血压及缺氧的麻醉 C.不宜用易致肾血管收缩的升压药 D.以上均是 答案:D 11.血液透析的禁忌证是: A.血尿素氮30-37.5mmol/L B.进行性酸中毒 C.水中毒 D.休克 答案:D 12.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物质中,下列哪项除外: A.青霉素 B.蛇毒 C.X线造影剂 D.庆大霉素 答案:A 13.关于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下列哪项错误: A.少尿不明显 B.症状轻 C.预后较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差 D.多发生于大创伤手术后 答案:C 14.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措施,不包括: A.及时补充血容量不足 B.术中或术后少尿,可用速尿 C.若有休克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 D.误输异型血后宜用甘露醇及碳酸氢钠 答案:C 15.无尿期后如出现多尿期,24h尿量增加至:

我国较常见的慢性肾衰竭病因不包括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主要病因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遗传性肾脏疾病以及长期服用解热镇痛剂及接触重金属等。 1.应力争明确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应搞清楚肾脏损害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还是以肾间质小管病变为主,抑或以肾血管病变突出,以便根据临床特点,有针对性治疗。 2.应查明促使慢性肾衰竭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可逆性因素,如感染,药物性肾损害,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心力衰竭,血压降低过快,过低等。 3.应注意寻找加剧慢性肾衰竭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减退的某些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凝状态,高蛋白质饮食摄入,大量蛋白尿等。 分期: 慢性肾衰竭(CRF)时称尿毒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当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接近于正常10%~15%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状。

(一)由于肾功能损害多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程度和特点,我国传统地将肾功能水平分成以下几期: 1.肾功能代偿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1/2时,血尿素氮和肌酐不升高、体内代谢平衡,不出现症状(血肌酐(Scr)在133~177μmol/L (2mg/dl))。 2.肾功能不全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50%以下,血肌酐(Scr)水平上升至177μmol/L(2mg/dl)以上,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7.0mmol/L(20mg/dl),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轻度贫血等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 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到20ml/min以下,BUN水平高于17.9~21.4mmol/L(50~60mg/dl),Scr升至442μmol/L (5mg/dl)以上,病人出现贫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终末期 Ccr在10ml/min以下,Scr升至707μmol/L以上,酸中毒明显,出现各系统症状,以致昏迷。 (二)美国肾脏病基金会DOQI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该分期方法,已为临床广泛认可和使用。 (三)临床表现:

第三章病例分析——慢性肾衰竭

第三章病例分析——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概念 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肾功能 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存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直到晚期大部分

肾功能丧失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一)胃肠道 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呕吐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晚期呼出气体中有尿味和金属味,可有消化道出血。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左心室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危险的心血管并发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 3.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心包炎早期表现为随呼吸加重的心包周围疼痛,伴有心包摩擦

音,随病情进展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 (三)血液系统 1.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月经量增多,术后伤口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瘀斑等。 (四)呼吸系统 可发生肺充血和水肿,X线以双侧肺门毛细血管周围充血形成的“蝶翼”样改变为特征,称为“尿毒症肺”。可发生尿毒症性胸膜炎。 (五)神经肌肉改变 可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六)皮肤表现 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 (七)骨骼系统 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骼病变称为肾性骨病或肾性骨营养不良。 1.高转化性骨病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伴有PTH水平增高。 2.低转化性骨病早期表现为骨软化症,逐渐发展为无力型骨病。 (八)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晚期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女性患者闭经,不孕,男性患者阳痿,精子缺乏和精子发育不良。 (九)感染 可表现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部位各种感染。 (十)代谢性酸中毒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十章第四节-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十章第四节肾衰竭病人的护理1.下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措施中,其作用是纠正酸中毒,又防止手足抽搐的是A.进食含磷丰富的饮食B.预防感染 C.纠正贫血D.降压 E.补钙 2.护理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患者,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大量补液B.摄入含钾食物 C.禁用库存血D.及时补充钾盐 E.加强蛋白质摄入 3.护士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晨起时的恶心、呕吐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指导患者限制液体摄入量B.晨起先饮水100ml C.进食低蛋白饮食D.睡前饮水1 ~ 2次 E.睡前勿进食水 4.护士为慢性肾衰少尿期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每天控制水的入量<2500mlB.禁用库存血 C.加强蛋白质摄入D.低盐(每天<2g)饮食 E.及时补充钾盐 5.急性肾衰竭病人的营养,正确的是 A.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B.高脂、高糖、高蛋白 C.低蛋白、高脂、低维生素D.低蛋白、低糖、多维生素 E.低蛋白、高糖、多维生素 6.慢性肾衰竭患者必有的症状是 A.贫血B.少尿 C.高血压D.血氨增加

E.恶心、呕吐 7.患者,男,46岁。患尿毒症2年,血常规RBC2.35×1012 / L,H B70g / L。导致该患者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是 A.出血B.低蛋白 C.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D.缺铁 E.叶酸缺乏 8.患者,女,48岁。患慢性肾衰竭,现有头晕、定向力障碍,内生肌酐清除率2 5ml / min,伴有消化道等各系统症状。应指导患者不宜摄入 A.糖B.鸡肉 C.牛奶D.植物油 E.动物内脏 (9 ~ 11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68岁。因尿量减少1周,每天350 ~ 450ml,全身高度水肿。查体:血压为180 / 110mmHg。实验室检查: 血肌酐为717pmol / L,尿素氮为35. 8gmol / L,血钾为6.9mmol / L,红细胞计数 为2.15×1012 / L,血红蛋白为65g / L。初步诊断为肾衰竭收住入院。9.该患者高血压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肾素活性增高B.血液黏稠 C.使用环孢素等药物D.水钠潴留 E.动脉弹性减低 10.该患者应尽量避免吃以下哪种食物 A.苹果B.芋头 C.梨D.草莓 E.橘子 11.该患者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应为 A.不应超过1000mlB.前1天的尿量加上500ml

2021年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 s e 欧阳光明(2021.03.07) 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概述】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 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功能代偿期;(2)肾功能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 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表 48-1)。 表 48-1 我国 CRF 的分期方法(根据 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 CRF 分期肌酐清除率(Ccr) 血肌酐(Scr) 说明 205 (ml/min) (μmol/l) (mg/dl) 肾功能代偿期 50~80 133~177 1.5~2.0 大致相当于 CKD2 期 肾功能失代偿期 20~50 186~442 2.1~5.0 大致相当于 CKD3 期 肾功能衰竭期 10~20 451~707 5.1~7.9 大致相当于 CKD4 期 尿毒症期<10 ≥707 ≥8.0 大致相当于 CKD5 期

注:肌酐分子量为 113,血肌酐的单位互换系数为 0.0113 或 88.5。如: 1.5 mg/dl=1.5×88.5= 132.75μmol/l ≈ 133μmol/l或1.5÷0.0113=132.74μmol/l ≈ 133μmol/l 晚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K/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 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录: 慢性肾脏病)。显然,CKD 和 CRF 的含义上有相当大的 重叠,前者范围更广,而后者则主要代表 CKD 患者中的 GFR 下降的那一部分群体。 CRF 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 疮性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 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CRF 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疾病在 CRF 各种病因中 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 “缺血性肾病”(ischemic nephropathy),在老年 CRF 的病因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竭案例

慢性肾衰竭案例 患者,男,48岁,因夜尿增多,高血压三年,头晕,恶心,呕吐1周入院,患者十年来曾多次出现晨起眼睑水肿,未予重视,3年来发现夜尿增多,血压升高,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未予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60/110mmhg,贫血貌,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90次/分,心律规整,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0/L,血清肌酐488.1umol/L尿素氮19.8mmol/L,尿蛋白(+++),蜡样管型1个/HP,尿红细胞3个/HP,超声波显示双肾对称性缩小。 1.该病人的诊断和诊断依据是什么? 2.按照护理程序,本案例现有的护理问题有哪些?为什么? 3.该病人的肾功能属于肾功能减退那个阶段,为什么? 4.病人还需接受那项辅助检查? 5.分析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的原因? 6.说出该病人的治疗原则? 7.怎样为该病人提供饮食指导? 8.根据患者目前情况最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9.怎样为该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1、答:诊断①慢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肾衰竭(肾衰竭期)依据:⑴间断晨起眼睑水肿10年(提示肾小球肾炎病史10年)⑵有有夜尿增多,高血压,头晕,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60/100mmHg,贫血貌,双下肢水肿(已有肾小管功能受损及多系统症状)⑶血Hb60g/L,超声显示双肾对称性缩小(排除急性肾衰)⑷血清肌酐488.1umol/L,尿素氮19.8mmol/L,尿蛋白(+++),蜡样管型1个/Hp, 尿红细胞3个/HP. 2、答:①体液过多,患者肾功能衰竭导致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②恶心、呕吐,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出现了多系统症状 ③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患者皮肤受损,抵抗力差 ④营养失调,患者有大量蛋白丢失,长期限制导致营养不良 ⑤焦虑,患者担心病情及经济负担 3、答:该病人属于肾功能减退的肾衰竭期,血清肌酐488.1umol/L,有明显贫血 和胃肠道症状 4、答:病人还可接受肾穿刺活检,有助于病理诊断 5、答: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既可引起头晕,对于恶心,呕吐是由于肾衰竭导致 代谢产物潴留引起的消化系统表现 6答:该病人的治疗原则,病因治疗,避免和去除可使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治疗 7答:①严格限制盐的摄入②限制饮水量③给予足量易消化和吸收的糖类和脂肪,确保热量充足以减少体内蛋白的分解④注意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的补充,低磷饮食 8答:①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②替代治疗:有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其后者操作简单方便

内科学(第七版)泌尿系统疾病第十章 急性肾衰竭

第十章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P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白J内(儿小时至几周)突然下降而出现的氮质废物滞留和尿量减少综合征。肾功能下降可发生在原来无肾脏病的患者,也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ARF主要表现为氮质废物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常伴有少尿(<1400ml /d),但也可以无少尿表现。 【病因和分类】 ARF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ARF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狭义的ARF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ctlte tlabular necrosis,ATN)。 肾前性ARF的常见病因包括血容量减少(如各种原因的液体丢失和出血)、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和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肾后性ARF的特征是急性尿路梗阻,梗阻可发生在尿路从肾盂到尿道的任一水平。肾性ARF有肾实质损伤,常见的是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包括外源性毒素,如生物毒素、化学毒素、抗菌药物、造影剂等和内源性毒素,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如ATN)。在这一类中也包括肾小球病、血管病和小管间质病导致的。本章主要以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为代表进行叙述。 【发病机制】 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可以有不同的始动因素和持续发展因素。人类中毒性和缺血性ATN可是多因素的,如中毒性ATN可发生在老年、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基础之上,也可有缺血因素参与。中毒性和缺血性损害也可一起引起ATN。 肾前性ARF是肾灌注减少导致血流动力学介导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并无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如果肾灌注量减少能在6小时内得到纠正,则血流动

慢性肾衰竭,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孙伟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对iga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系统研究;对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尿酸性肾病、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在血液净化技术、腹膜透析技术方面也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近年来,创立“肾虚湿瘀”理论,特别在运用补肾健脾、清化湿瘀理论治疗肾炎蛋白尿、血尿方面;运用补肾健脾、和络泄浊理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尤为擅长。探索慢性肾病的治疗及其改善慢性肾病长期预后的研究成绩显著。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孙伟王先生,2年前被诊断患有慢性肾衰竭,当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天要塌下来了一样”。他开始到处求医问药。住院、吃药、打针,寻找各种偏方,仅几个月就花了几万元钱,病情仍不见好转。那段日子,对王先生仿佛就是世界末日。偶然的机会,一位同样病情的患者跟他说,这个病除了治疗和精心调养有很大关系,建议他到医院找专家具体咨询。于是,王先生带着一大叠检查报告来到我们门诊。结合王先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建议除了坚持常规治疗外,还需做好下列日常生活调理:每日二三次出汗,二三升小便,二三次大便,不超过相当2两瘦肉的荤菜,还要每天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王先生按照这个方法调理了3个月,尿素氮和肌肝均有明显的下降。他高兴不已,没想到调理的作用这么大。慢性肾衰发展呈渐进性,病程迁延,病情复杂,常以尿毒症、死亡为结局。因此,慢性肾衰不是以是否“治愈”、“断根”为治疗目的,也不是治疗一个阶段就能停止的。其疗程是“终生”的,治疗目的是为了延缓病情进展、延缓尿毒症的发生。其实,终生治疗并非天天吃药,生活节制、饮食调养、适度锻炼等都是治疗之法。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语说,慢性病三分治七分养,慢性肾衰当然也不例外。慢性肾衰患者若血肌酐为200~400μmol/l,则更需注重调养。因为,此阶段患者自身已不能完全排出代谢毒素,又极易因疾病自然进展进入尿毒症而需肾脏替代治疗。每日二三次出汗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下组织内含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并延伸到真皮。皮下静脉丛能容纳大量血液,收缩时可提供相当于循环血量5%~30%的血液。肢体和躯干的皮肤,当体温升高时,可使流过皮肤的血量增加2~4倍;当体温升高伴出汗时,血量可再增加3倍。汗液主要成分是水,其他成分包括各种无机盐,尿素,乳酸盐等。排毒是中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的重要环节。从医学角度看,皮肤可以当作天然的透析膜。中医学认为多出汗可以开宣肺气,使水湿之邪从皮毛排出,和解表里,疏上源而利下流,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加强体内毒素的排出。通过开腠发汗可以达到降浊排毒之功,促使体内毒素向体外排泻。因此,对于慢性肾衰没有明显水肿的患者,在饮服中药汤剂的同时,每日不但要频频多饮水,更要有二三次顿服热水250毫升上下,或热水冲澡,或中药足浴,以取得体温升高伴二三次明显汗出,从而产生通过皮肤排出更多毒素的效应。每日二三升小便人体内的毒素究竟是些什么物质?过去一直认为主要是尿素。实际上,导致尿毒症的毒素种类繁多,公认的是尿素、尿酸、肌酐、肌酸,还有胍类、酚类、吲哚类、芳香酸和脂肪酸等。这些有毒的人体代谢产物,如果大量潴留于体内,就会使肾脏的排泄、调节、内分泌等功能发生障碍,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对上述毒素即代谢产物的排泄,主要通过生成尿液的方式完成。排出代谢产物所需最少尿量,要根据饮食和肾脏功能等情况来决定。高蛋白饮食且肾浓缩功能正常时,每日尿量至少不低于500毫升;如果摄人低蛋白,则最低为400~450毫升。在肾脏浓缩功能障碍时,维持排泄代谢产物所需的最少尿量明显增加。例如,在明显肾衰竭时,即使是低蛋白饮食,每日至少也需生成1200~1500毫升尿才可将主要代谢产物排出。因此,建议慢性肾衰患者在无水肿的情况下,要多饮水多排尿,每日保持二三升小便,从而从尿液中带走更多的代谢废物。在病人有水肿的情况下,目前临床运用的各类利尿剂常会出现的副作用,包括电解质紊乱、体位性低血压、血尿酸升高、糖耐量减低、脂质代谢紊乱、氮质血症等,这些副作用对肾衰竭患者治疗不利。并且,对肾衰竭患者而言,因为肾脏结构破坏、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萎缩等,常会造成利尿剂作用靶点的丧失;此外,由于肾单位的血供下降,血液中达到靶点的药物剂量也下降,对利尿剂不敏感也随之出现。此时,我

第十一章、肾功能不全复习进程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第十一章肾功能不全 肾具有泌尿及内分泌等功能,它不仅排泄代谢废物,参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而且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红细胞生成素及1,25-二羟维生素D3等。肾的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当各种原因使肾功能严重障碍,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并伴有其内分泌功能障碍时,称为肾衰竭(renal failure)。根据其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肾衰竭两类。在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严重阶段,机体会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即尿毒症(uremia)。 Acute Renal failure Uremia Chronic 一、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引起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根据发病后患者尿量的不同,分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和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两种。前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后者尿量减少不明显,但肾脏排泄代谢产物的功能障碍,仍然存在机体内环境的紊乱。 (一)病因 1.肾前因素主要系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常见的有各类休克、创伤、严重烧伤,大出血、严重脱水,急性心力衰竭等,它们均可通过急剧地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明显减少和钠,水潴留,使肾泌尿功能急骤降低。但缺血时间短,肾实质尚无损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及治疗原则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及治疗原则?该病人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为主? 定义: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脏本身或肾外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酸中毒。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迅速恶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由肾前性氮质血症、肾源性和肾后性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 治疗: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或诱发因素,纠正血容量不足、抗休克及有效的抗感染等,可预防ATN的发生。 二、少尿后24~48小时内补液试验或加利尿剂,可用10%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尿,或同时用血管扩张剂,如钙拮抗剂、小剂量多巴胺、前列腺素E1等。若排除肾前性氮质血症应以“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控制液体入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给予优质蛋白质0.6g/kg.d,热量30~35kca/kg.d。轻者经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推迟或不透析即能渡过少尿期,若出现急性左心衰、高钾血症及严重酸中毒时应立即透析。 三、少尿期的治疗: ①早期可试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罂粟碱,如无效,可用速尿。 ②保持液体平衡,一般采用“量出为入”的原则,每日进水量为一天液体总排出量加500ml。 ③饮食与营养。 ④注意钾平衡。 ⑤纠正酸中毒。 ⑥积极控制感染。 ⑦血液净化疗法。 三、多尿期要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部分病人需继续治疗原发病,降低尿毒素,应用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与再生的药物,如能量合剂、维生素E及中药等。随着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下降,蛋白质摄入量可逐渐增加。血尿素氮 <17.9mmol/L、肌酐<354μmol/L,症状明显改善者,可暂停透析观察。 多尿期的治疗: 头1-2天仍按少尿期的治疗原则处理。尿量明显增多后要特别注意水及电解质的监测,尤其是钾的平衡。尿量过多可适当补给葡萄糖、林格氏液、用量为尿量的1/3-2/3,并给予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适当增加蛋白质,以促进康复。 四、恢复期无需特殊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防止高蛋白摄入,逐渐增加活动量。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功能代偿期;(2)肾功能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 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表 48-1)。 表 48-1 我国 CRF 的分期方法(根据 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 CRF 分期肌酐清除率(Ccr) 血肌酐(Scr) 说明 205 (ml/min) (μmol/l) (mg/dl) 肾功能代偿期 50~80 133~177 ~大致相当于 CKD2 期 肾功能失代偿期 20~50 186~442 ~大致相当于 CKD3 期 肾功能衰竭期 10~20 451~707 ~大致相当于 CKD4 期 尿毒症期 <10 ≥707 ≥大致相当于 CKD5 期 注:肌酐分子量为 113,血肌酐的单位互换系数为或。 如: mg/dl=×= μmol/l ≈ 133μmol/l或÷=μmol/l ≈ 133μmol/l 晚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K/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 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录: 慢性肾脏病)。显然,CKD 和 CRF 的含义上有相当大的重叠,前者范围更广,而后者则主要代表 CKD 患者中的 GFR 下降的那一部分群体。 CRF 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 疮性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 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 CRF 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疾病在 CRF 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缺血性肾病”(ischemic nephropathy),在老年 CRF 的病因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临床表现】 在 CRF 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 CRF 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病人可以 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CRF 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1.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在这类代谢紊乱中,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钠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在部分轻中度慢性肾衰(GFR>25 ml/min,或血肌酐<350μmol/l) 患者中,部分患者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障碍或肾小管 HCO3 -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因而可发生 正常阴离子间隙的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即肾小管性酸中毒。当 GFR 降低至<25 ml/min (血肌酐>350μmol/l)时,肾衰时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高氯血症性(或正氯血症性)高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即“尿毒症性酸中 206 毒”。轻度慢性酸中毒时, 多数患者症状较少,但如动脉血 HCO -3 < 15 mmol/L,则可出现明 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肾功能不全时,

慢性肾衰竭发生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本文来源于安徽中肾医院:https://www.360docs.net/doc/4017902843.html, 慢性肾衰竭发生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发生的主要病因有哪些?慢性肾功能衰竭又简称慢性肾衰,是由多种慢性疾病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群。慢性肾衰的终末期,会发展为尿毒症。它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病症之一。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慢性肾衰竭的产生呢?肾病医院专家综合一下,可将导致肾衰竭病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比例最大的就是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引起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肾小球肾炎,最后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可以在几个月内出现,也可以迁延几年,直到血清尿素和肌酐上升,肾功能降至正常人的一半,症状才会出现。有时发病后几年,直到可怕的尿毒症症状出现后,才诊断患有肾小球肾炎。 其次就是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占慢性肾衰发病率的第二位。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瘢痕化导致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之一。 还有就是糖尿病性肾病,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人可出现肾脏并发症,特别是青年型或I型糖 尿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这常常是肾脏受累的第一个指征。出现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半在5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网状内皮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同时出现。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早期常有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和夜尿多。逐渐出现少尿、浮肿或血压高多数病人口中有异味,口腔粘膜溃疡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可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安徽中肾医院推荐云火活肾疗法治疗尿毒症,云火活肾系列疗法是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穴位渗透扩散到患者肾脏,以通肾活络、活血化瘀、降浊排毒为途径,以疏通肾脏,激活肾脏功能为目的。云火活肾疗法能促进和改善已经萎缩坏死肾脏的微循环,加速病变肾脏的新陈代谢,使药物中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修复受损肾小球,增强肾小球重吸收,恢复肾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使血肌酐、尿素氮降至正常。 慢性肾衰竭发生的主要病因有哪些?通过上面的介绍你一定有所了解。最后,尿毒症医院的权威专家温馨提醒广大的患者: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正规的医疗机构!若大家还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随时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以及拨打热线咨询。 还想了解相关知识,请查询安徽中肾医院

慢性肾衰竭及案例分析

慢性肾衰竭 概念 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肾功能

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存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直到晚期大部分肾功能丧失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一)胃肠道 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呕吐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晚期呼出气体中有尿味和金属味,可有消化道出血。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左心室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危险的心血管并发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 3.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心包炎早期表现为随呼吸加重的心包周围疼痛,伴有心包摩擦音,随病情进展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 (三)血液系统 1.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月经量增多,术后伤口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瘀斑等。 (四)呼吸系统 可发生肺充血和水肿,X线以双侧肺门毛细血管周围充血形成的“蝶翼”样改变为特征,称为“尿毒症肺”。可发生尿毒症性胸膜炎。 (五)神经肌肉改变 可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六)皮肤表现 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

(七)骨骼系统 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骼病变称为肾性骨病或肾性骨营养不良。1.高转化性骨病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伴有PTH水平增高。2.低转化性骨病早期表现为骨软化症,逐渐发展为无力型骨病。 (八)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晚期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女性患者闭经,不孕,男性患者阳痿,精子缺乏和精子发育不良。 (九)感染 可表现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部位各种感染。(十)代谢性酸中毒 多数尿毒症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不重,pH值很少低于7.35。(十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可出现水钠潴留,钾平衡紊乱,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下降、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障碍,但PT、APTT一般正常。 (二)尿液检查 ①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低下,晨尿尿比重<1.018,尿渗透压<450mOsm/L;②尿量一般正常;③尿蛋白量因原发病不

第十章肾功能衰竭

知识结构提要 】 第十章 肾功能衰竭 概念:病因 →肾泌尿功能障碍 →代谢物不能排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伴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概念:病因 → 肾泌尿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 肾前性 ARF :失血、脱水、创伤、感染、心衰等导致肾灌流减少 肾性 ARF :肾缺血、肾毒物;肾脏本身疾患 肾后性 ARF :尿道结石、盆腔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引起下泌尿道堵塞 肾血流减少(肾缺血) :肾灌注压下降;肾血管收缩; DIC 肾小球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肾小管阻塞:肾缺血、肾毒物引起肾小管坏死所致 原尿回漏:肾小管上皮坏死脱落引起 少尿、无尿、蛋白尿、管型尿 水中毒 少尿期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多尿期 恢复期 非少尿型 ARF :占 ARF 的 20%,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防治原 则:治疗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控制氮质血症 概念:慢性肾疾病 →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 原因与分类 发病机制 少尿型 ARF 功能和代谢变化 →肾单位进行性破坏、肾泌尿功能障碍和水电内分泌功能紊乱 SLE 等 30%以上 原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高血压性肾硬化、 肾储 备功能降低期(代偿期) :内生肌酐清除率在正常的 发病进展 肾功能不全期: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正常的 肾功能衰竭期: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正常的 尿毒症期: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正常的 健存肾单位学说 发病机制 矫枉失衡学说 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多尿、夜尿、等渗尿;蛋白 尿、管型尿 氮质血症 功能和代谢变化 电解质代谢紊乱 25%~30%, 20%~25%, 有多尿夜尿 有肾衰表现 20%以下,有尿毒症中毒症状 水中毒、低钠血症 低钾血症、晚期高钾血症 高镁血症、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压 贫血和出血倾向 概念:急慢肾衰竭晚期,除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紊乱等,还出现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状 发病机制:尿毒症毒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