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

广东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2011年5月27日教材:广东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

下册第十一章《极地地区》86—95页

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4年12月第一版。要求在地图上找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2.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时完成第十一章《极地地区》的所有教学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地

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根据资料分析比较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的动植物及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提问、辩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

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受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两极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3.两极地区开展科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5.教学准备

选两名队长,在课前搜集好极地地区照片,做汇报准备。

6.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利用已学到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很好地完成极地地区的学习。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下,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假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合作学习法: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角色扮演法:学生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带着角色学习知识。3.教学手段:活动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本章知识趣味性较强,难度较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可利用多媒体穿插极地地区动植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第三部分:教学反馈和反思

一、教学反馈:

二、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

件等。 【教学过程】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的说课稿

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极地地区》。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下面我从七个方面介绍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对极地的保护和和平利用。从整体来看,教材有一个突出特点:一是重点突出,教材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标题,使学生能准确地抓住两极的主要特征和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情况;二是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图片、短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总结归纳;三是学生活动和情感教育有始有终贯穿其中,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既是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它也体现了本套课程的编写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上读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各自的海陆分布。 2.能说出两极地区的特殊的表现以及两地自然环境形成特殊的原因;,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4.培养从地图、图片以及相关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及相关资料、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险的精神,并增强学生保护两极地区环境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极地特殊的自然环境。 2.极地科学考察的宝地。 难点: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图示法、阅读分析法 2.多媒体 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六.学法指导 1.让学生尝试自学。 2.课前预习收集,课堂合作探究,课后巩固整理。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陈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课前准备:自主预习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结合练习册知识结构题,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2图10.1“南极地区”和P93图10.2“北极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说明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 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列表如下: 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能力目标: 1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引入:(略) 新课 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 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 读北极图: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读南极图: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第十章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 鞠凯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三个大问题。首先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式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致,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宁静,“极地地区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宁静的土地?“这是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3个问题一步步深入,会使学生从学习知识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了解。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世界其他区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但是极地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巨大的差异,教师应注意不要让学生循规蹈矩地按照原来分析区域的方法认识极地地区。另外,学生对学习本部分知识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让学生分析这些资料,从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并说两极地区明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2)认识极地地区主要自然资源,理解极地地区对科学考察的意义,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 (3)认识极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学习和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让学生到图上认识极地地区周围的地理信息,锻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3)培养并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的情感,并让学生认识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大,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极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对话,学生与媒体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环境对话 六、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并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成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同学们知道那是哪里吗?你对那里了解多少呢?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两极地区的认识,导入新课。(2′)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每年11月至次年2 月,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要迎接近2000 名国内游客。旅行社组织赴南极旅游活动时,应做到 ①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做好环保培训②告诉游客可近距离与企鹅、海豹等动物拍照 ③告诉游客不可喂食、触摸极地动物④要求游客准备防寒服、雪地靴、墨镜﹑防晒霜等极地旅游装备⑤鼓励更多游客随意参观科考站,增加对南极科学考察知识的了解⑥要求游客将垃圾集中一处,并就地销毁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③④ 2.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以陆地为主B.都有典型的动物 C.都位于高纬度地区D.都以寒冷气候为主 “雪龙2”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全球第一艘采用船首、船尾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2019 年10 月15日,“雪龙2”号从深圳启航,与“雪龙”号首次双船出海,执行中国第36 次南极科考任务。2019年12 月3 日,“雪龙2”号协助“雪龙”号完成在中山站卸货等任务后,启程前往宇航员海进行大洋科考。而“雪龙” 号也将在几天后前往恩克斯堡岛进行新站的建设。下图为南极地区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 A.南极洲周围被四大洋环绕B.南极洲是所有经线穿过的大洲

B .到南极考察最佳时间是北半球冬季 C .南极的主人是北极熊与企鹅 D .南极以海洋为主, 北极以陆地为主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将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合称“世界三极”。此次拍 摄任务的宗旨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全球节能减排,让我们更爱、更珍惜我国共 同的绿色家园。 C .中山站在我国科考站中纬度最低 4.“雪龙 2”号前往宇航员海的途中( A .经常可以见到海面上漂浮的冰山 C .这是南极洲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5.南极科考是为了( ) A .探索和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 C .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6.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跨纬度最广 B .自然资源缺乏 C 7.如下图是南极略图,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中国科考站都有极昼现象 ) B .科考的生活垃圾可以直接扔到海洋中 D .“雪龙 2”号一直向东北方向行进 B .今后向南极大量移民做准备 D .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 .暖季在 6﹣9 月 D .酷寒、干燥、烈风 ) 据图文回答下面小题。 8.“三极”的共同特点是 ( ) A .气候严寒 B .海拔最高 C .纬度最高 D .人口众多 9.图中甲乙丙丁地,位于北极地区的是 A .三个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 象

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

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Article/Index.html> 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 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 /Article/Index.html> 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 .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Article/Index.html> 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Soft/Index.html> 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 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指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说出其地理位置特点,并能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图上辨别方向。 2 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3 运用资料说明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 4 运用地图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 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联系生活说明低碳生产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2 两地的科考价值。 【教学难点】 1 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图上辨别方向。 2 理解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两极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 罗斯海新站奠基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了。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这里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独特之处?让我们走进极地地区考察一下。 2 冰上丝绸之路 2018年,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受到热议,与传统航线相比,“冰上丝绸之路”有哪些优势,又会遇到哪些挑战? 讲授新课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 读南极地区图,找出南极地区中心的大洲,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大洲,并观察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2 读北极地区图,找出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周围的三个大洲、格陵兰岛,找出白令海峡。 1 课件出示南极地区图片,概括南极地区的景观特征。 2 阅读教材的材料:南极地区的气候有哪些特征? 3 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异同点? (1)阅读教材的内容,列表比较南、北极地区在气温、降水、风力和动物方面的差异。 (2)想一想: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 总结: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远比北极地区更为恶劣,所以北极地区有定居居民,而南极地区没有定居居民。 1 讲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方向判断的方法。 (1)在南极地区图上,靠近南极点为向南,远离南极点为向北;顺时针方向为向东,逆时针方向为向西。 (2)在北极地区图上,靠近北极点为向北,远离北极点为向南;逆时针方向为向东,顺时针方向为向西。 (3)方法技巧:极地地区判断两地点的相对位置,可以先研究南北方向,然后画一个向北的箭头,然后无论在南北极,都是面向北方,左西右东。 2 练习: 在南极图上,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1) 自学内容:冰雪覆盖的地区 自学目标: 1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 的差异。 自学过程: 任务一. 冰雪覆盖的地区 (一)北极地区位于,是指北纬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的 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南极地区位于,是指南纬(),包括,以及周围的海洋。(二)1.沿一条经线飞行,一直向北,能否回到出发点?说明什么问题? 2.沿一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能否回到原出发点?说明什么问题? (三)1.假如你们现在站在北极点,请你们依次告诉同学们,你们的正前方应该是什么方向? 为什么?。 2.要建一座四面向南的房子,你认为可能吗?可将在那里? (四)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2.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3.从极点上空俯视,观察所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什么形 状? 4.以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的是什么 线? 那些圆圈又表示的是什么线? 5.下图中,该图中心点是哪极? C点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 B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 B点位于 A点的什么方向? 任务二.1.读课本北极图图10.1: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2.读课本南极图图10.2: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3.完成以下题目: 1).极地地区是指纬度高于南北纬______度的区域; 2).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是__________; 3).南极地区的大洲是____________; 4).环绕南极地区的三个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问题: ①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②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 5、讨论: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6. 读图:“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图” ,参考课文内容回答:气温、降水、风速的概况,并总结极地的自然特征 7.读图10.5,比较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分析南极地区气候严寒的原因? 8、酷寒的气候对两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极地生物怎样? 建构知网; 极地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景观: 2.怎样看以极地为中心的极地效果的经纬线图,理解经纬线的特点; 3.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比较通过表格比较完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 典型例题 1.对比南极洲与北冰洋地区的自然条件,简要说明南极洲地区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解析】 这一类题型一般特点是对不同空间或不同时间地理事物进行比较。有的是单项比较,但以多项比较居多;有的只要求比较差异,但多数要求进行异、同全面的比较;有的既要求比较现象、特征的异同,又要求对成因进行比较,本题就是属于这种类型。比较题综合性强,涉及的地区广,常是跨越区域,这就要求把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根据题目的要求重新组合,作出准确、系统的解答。 【选题角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 ①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 ②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北冰洋地区则周围高,中间低,风力较小; ③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都被反射掉;④北冰洋地区地势低,覆冰较少,吸收阳光辐射热量较多,并受大西洋暖流影响。 2.南极洲科学考察最好的时间是() A.每年夏季7、8月份 B.每年秋季9、10月份 C.每年1、2月份的暖季 D.什么时间都可以 【解析】 首先应明确南极是位于南半球的最南端,其季节的变化与我们所处的北半球相反,南半球的夏季正是北半球的冬季,这是解答问题的基础。然后根据南极洲的季节分配,筛选每个选项。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南极洲的“暖季”,这时一天24小时都是白昼,天气也不像冬季那么寒冷,便于进行考察活动,所以每年1、2月份是进行南极考察的最好时间。 【选题角度】本题的核心问题是考查学生对南极洲季节变化的理解。 【答案】C 3.填图题:看南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中号码填出地理名称: 海洋:①②③ 大洲:④⑤ 海峡:⑥ 考察站:⑦⑧ (2)思考: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教时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价值与道德观 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