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高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1.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的A端和BO的B端固定,平衡时BO水平,A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O的拉力F1、BO的拉力F2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1>mg

B. F1=mg

C. F2<mg

D. F2=mg

2.如图所示,水平力F作用于A物体,A、B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所受支持力大于A的重力

B. 物体A所受合力为零

C. 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D. 物体B所受合力为F

3.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的A端和BO的B端固定,平衡时BO水平,A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O的拉力F1、BO的拉力F2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1>mg

B. F1=mg

C. F2<mg

D. F2=mg

4.如图所示,水平力F作用于A物体,A、B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所受支持力大于A的重力

B. 物体A所受合力为零

C. 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D. 物体B所受合力为F

5.如图,在木板上有一物体.在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缓慢增大的过程中,如果物体仍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所受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变

C. 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大小增加

D.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增加

6.如图所示,楔形物块a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静止着小物块b.现用大小一定的力F分别沿不同方向作用在小物块b上,小物块b仍保持静止,如下图所示.则a、b 之间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放在C的上面,木板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C,使它以速度v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右

B. 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

C. 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

D. 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

8.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与物块P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将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关于物块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力,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增大,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一直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一直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一直减小

9.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均为m,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间,若以挡板与斜面接触处为轴逆时针缓慢转动挡板至与斜面垂直,在此过程中()

A. A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B. B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 B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D. A、B两球间的弹力不变

10.如图,用OA、OB两根轻绳将花盆悬于两竖直墙之间,开始时OB绳水平.现保持O 点位置不变,改变OB绳长使绳右端由B点缓慢上移至B′点,此时OB′与OA之间的夹角θ<90°.设此过程OA、OB绳的拉力分别为F OA、F O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OA一直减小

B. F OA一直增大

C. F OB先减小后增大

D. F OB一直减小

11.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均匀球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上,绳受的拉力为T,墙对球的弹力为N,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则()

A. T、N均减小

B. T减小、N增大

C. T、N均增大

D. T、N均不变

12.如图所示,光滑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上,圆心为O点,P为环上最高点,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P点,另一端栓连一个套在大环上的小球,小球静止在图示位置平衡,则()

A. 弹簧可能处于压缩状态

B. 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可能指向O点

C. 小球受到弹簧的弹力与重力的合力一定指向O点

D. 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可能小于球的重力,也可能大于球的重力

1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半球体A.现在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完全相同的半球体B,不计一切摩擦,将A缓慢向左移动(B未与地面接触),则在此过程中A对B的弹

力F1、墙对B的弹力F2

A. F1变小、F2变小

B. F1变小、F2变大

C. F1变大、F2变大

D. F1变大、F2变小

1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长方体物块被沿对角线分成相同的A、B两块。物块在垂直于左边的水平力F作用下,保持原来形状沿力F的方向匀速运动,则

A. 物块A受到4个力作用

F

B. 物块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

2

C. 物块B对物块A的作用力为F

D. 若增大力F,物块A和B将相对滑动

参考答案

1.A

【解析】试题分析:对结点O 受力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比较绳子拉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对O 点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得, , ,故A 正确.

2.B

【解析】对A 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F 和摩擦力,A 处于静止,所以合力为零,即A 所受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 的重力大小,摩擦力方向与F 方向相反,即向右,AC 错误B 正确;由于B 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合力为零,D 错误.

3.A

【解析】试题分析:对结点O 受力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比较绳子拉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对O 点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得, 1260mg F mg mg cos ==>?

2tan60F mg mg =?=>,故A 正确.

4.B

【解析】对A 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F 和摩擦力,A 处于静止,所以合力为零,即A 所受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 的重力大小,摩擦力方向与F 方向相反,即向右,AC 错误B 正确;由于B 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合力为零,D 错误.

5.C

【解析】A 、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知,重力与弹力的合力一定与f 等大反向,故物体所受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A 正确;

B 、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保持不变,故B 正确;

C 、根据平衡条件得: N mgcos α=, α增大,则N 减小,故C 错误;

D 、由平衡条件静摩擦力f mgsin α=,由于木板从水平面绕B 端逆时针缓慢转动,所以α逐渐增大,所以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故D 正确。

点睛:求解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先通过物理规律表示出这个物理量,再根据其它量的变化判断。

6.A

【解析】试题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出平衡方程,再判断静摩擦力的变化.

不加力F 时,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将重力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得出sin f mg θ=. 对A 图受力分析,有sin f mg F θ=+,故摩擦力一定增大,A 正确;

对B 、C 图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如果sin sin F mg f mg F θθ<=-,,则摩擦力变小.

如果sin F mg θ≥, sin f F mg θ=-,由于不知道F 的大小,所以摩擦力变化不确定,f 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大小不变,C 与B 相似,摩擦力变化不确定,f 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大小不变,BC 错误;

对D 图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出sin f mg θ=,故摩擦力不变,D 错误.

7.C

【解析】A 、由题意,A 、B 、C 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再依据滑动摩擦力公式N f F μ=,可知,BC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AB 之间的,因此在F 作用下,BC 作为一整体运动的,对A 、BC 整体受力分析:A 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那么根据平衡条件,可知,B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T ,方向向左,故C 正确,AB 错误;

D 、又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BC 整体受到A 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T ;由于BC 整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则BC 整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 和水平向右的两个摩擦力平衡(A 对B 的摩擦力和地面对C 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C 受到地面的摩擦

-,故D错误。

力大小为F T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并会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C

【解析】设物块的重力为G,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静摩擦力大小为f;由题,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弹簧的拉力不变,物块P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先小于弹簧的弹力,后大于弹簧的弹力,物块P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先木板向下,后沿木板向上;当物块P的重力沿木板

θ+=,θ增大时,F不变,f减小;当物向下的分力小于弹簧的弹力时,则有Gsin f F

θ=+,θ增大时,F不块P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时,则有Gsin f F

变,f增大,所以物块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物块P对木板的压力等于重力的垂直分力mgcosθ,由于θ不断增大,故压力不断减小,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要抓住弹簧的拉力没有变化,重力的分力是变力,先小于弹簧的弹力,后大于弹簧的弹力,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动态变化分析。

9.BD

【解析】

AD、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1,重力mg没有变化,斜面和B球对A球的支持力N A和N1方向没有变化,根据平衡条件得到B对A的支持力N1不变,斜面对A球支持力N A不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A球对斜面的压力也不变,故A错误,D正确;

BC、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所示,由图看出,挡板对B球的弹力F逐渐减小,斜面对A. B两球总的支持力N减小,则牛顿第三定律得:B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N=N A+N B,斜面对A球支持力N A不变,所以N B减小,B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减小,故B正确,C错误。故选:BD。

【名师点睛】

逆时针缓慢转动挡板至挡板与斜面垂直的过程中,两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小球A受力情况不变,而小球B由于挡板对球B的弹力方向发生变化,导致球B对挡板及斜面作用力发生变化,利用作图法分析。

10.AC

【解析】

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G、绳OA的拉力F OA和绳BO的拉力F OB,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知,两根绳子的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轻绳OB在两个位置时力的合成图如图,由图看出,F OA逐渐减小,F OB先减小后增大,当θ=90°时,F OB最小。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名师点睛】

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轻绳在B和B′两个位置时受力图,由图分析绳的拉力变化。

11.A

【解析】设绳子和墙面夹角为θ,对小球进行受析:把绳子的拉力T和墙对球的弹力为N 合成F,由于物体是处于静止的,所以物体受力平衡,所以物体的重力等于合成F,即F G

=,

根据几何关系得出:

mg

T

cosθ

=,N mgtanθ

=,先找到其中的定值,就是小球的重力mg,

mg是不变的,随着绳子加长,细线与墙壁的夹角θ减小,则cosθ增大,

mg

cosθ

减小;tanθ

减小,mgtangθ减小;所以:T减小,N减小,故选项A正确。

点睛:研究力的变化问题,先通过物理规律找出该力的表达式,然后根据相关因素变化情况求出该力的变化情况。

12.C

【解析】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重力向下,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指向O点,弹簧弹力沿PQ向下,则由平衡条件可知,此三力不可能平衡,选项A错误;因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则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向外,不可能指向O点,选项B

错误;因小球受重力、弹簧的弹力以及大圆环的弹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知,小球受到弹簧的弹力与重力的合力一定与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等大反向,指向O 点,选项C 正确;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几何关系可知,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等于球的重力,选项D 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力的平衡条件,通过画出受力图,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结合几何知识进行判断.

13.C

【解析】对B 分析,受力如图所示,设1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故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1sin mg F θ=, 2tan mg F θ

=,移动过程中θ减小,故两者都变大,C 正确.

14.B

【解析】对木板A 分析受力情况:木板A 在水平面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B 的弹力BA N 和摩擦力BA f ,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所以A 受到5个力作用,水平方向受3个力作用,合力为零,A 错误;对B 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A 的弹力AB N ,摩擦力AB f ,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由于AB 两部分的质量以及与水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 f =,将两者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由'f f F +=,所以物块A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2

F ,B 正确;如图所示, BA f 与f 的合力大小等于BA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AB BA N N =, BA AB f f =,故BA f 与f 的合力大小等于AB f 与'f 的合力大小,故2BA N F =,解得2BA F N =,物块B 对物块A 的作用力为2

BA F N =,C 错误;若增大F ,对B 分析,将力分解要垂直AB 接触面和沿接触面方向上,故

'cos cos f N F θμθ+≥,其中sin AB N N F θ=-,故()'c o s s i n c o s AB f N F F θμθθ+-≥,

根据几何知识可得sin cos F F θμθ?≥?,故两者仍会相对静止,D 错误.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力的平衡》常用解题方法【专题概述】 1 处理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2.一般解题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个平衡体(单个物体或系统,也可以是结点)作为研究对象. (2)画受力示意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正交分解: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所受各力正交分解. (4)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对结果进行讨论. 3.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利用力的分解法或合成法比较简单. (2)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应使尽可能多的力与坐标轴重合,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 【典例精讲】 方法1 直角三角形法 用直角三角法解答平衡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数学知识求解某一个力,若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可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特点进行求解.

【典例1】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 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A.2 sin αmg B.2 cos αmg C.21 mgtan α D.21 mgcot α 【答案】 A 直角三角形,且∠OCD 为α,则由21mg =F N sin α可得F N =2sin αmg ,故A 正确. 方法2 相似三角形法 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根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 【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L<2R)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φ.

高一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知道如何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和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 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重点难点】 重点: ●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难点: ●选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学会正确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及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1.初中我们学习过两个力的平衡,请同学回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2.平衡状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状态,请同学观察、思考,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 这一节课就是在初中二力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新课教学】 一、平衡状态 1.共点力(复习回顾):几个力如果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2.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⑴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加速度为零。 ⑵“保持”某状态与“瞬时”某状态有区别: 竖直上抛的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这一瞬间的速度为零。但这一状态不能保持,因而这一不能保持的静止状态不属于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二力平衡条件: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知识后,可以说成是:两力的合力为零。 物体受到两个以上力的共点力作用时,又遵循怎样的平衡条件呢?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与动态分析精选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与动态分析练习题 1.倾斜长木板一端固定在水平轴O上,另一端缓慢放低,放在长木板上的物块m一直保持相对木板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物块m受到长木板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 N变大,F f变大B.F N变小,F f变小 C.F N变大,F f变小D.F N变小,F f变大 2.如图所示,一均匀球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和一光滑的挡板之间,挡板与斜面的夹角为θ设挡板对球的弹力为F l,斜面对球的弹力为F2,则当θ逐渐减小到θ=α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先减小后增大B.F1先增大后减小 C.F2减小D.F2增大 3.如图所示,电灯悬于两壁之间,保持O点及OB绳的位置 不变,而将绳端A点向上移动,则( ) A.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增大 B.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减小 C.绳OA所受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先减小后增大 4.把球夹在竖直墙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 N1,球对板的压力为 F 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F N1,F N2,都增大B.F N1,F N2,都减小 C.F Nl增大,F N2减小D.F N1减小,F N2增大 5 .某一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下列各组力中,能使的球挂在光滑的墙壁上,设绳的 ,当绳长增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拉力为F,球对墙的压力为F A.F,F N均不变B.F减小,F N增大 C.F增大,F N减小D.F减小,F N减小 6.半径为R的表面光滑的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在距其最高点的正上方为h的悬点O,固定长L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拴一个重为G的小球。小球静止在球面上,当绳长L逐渐变长时如图所示。则绳对小球的拉力T如何变化( );支持力N如何变化(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

知识点三:共点力平衡(动态平衡、矢量三角形法) 1.(单选)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 O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F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答案B A.F1先增大后减小,F2一直减小 B.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减小 C.F1和F2都一直减小 D.F1和F2都一直增大 2、(单选)(天津卷,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 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答案D 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 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 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 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 3.(单选)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 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答案B A.F1增大,F2减小B.F1增大,F2增大 C.F1减小,F2减小D.F1减小,F2增大 4、(单选)如图所示,一物块受一恒力F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AB运动,应该再加 上另一个力的作用,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答案B A.F cos θB.F sin θ C.Ftan θD.F cot θ 5.(单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只改变F的方向不改变F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F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答案A A.60°B.45° C.30°D.15° 6.(多选)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F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一 过程中().答案:AD A.细线拉力逐渐增大B.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D.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7、(多选)(苏州调研)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答案BCD A.可能为 3 3 mg B.可能为 5 2 mg C.可能为2mg D.可能为mg 8、(单选)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 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环 与杆的摩擦力F摩和环对杆的压力F N的变化情况是().答案D A.F逐渐增大,F摩保持不变,F N逐渐增大B.F逐渐增大,F摩逐渐增大,F N保持不变 C.F逐渐减小,F摩逐渐增大,F N逐渐减小D.F逐渐减小,F摩逐渐减小,F N保持不变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动态分析题

高一物理能力提高专项训练(一) 共点力平衡与动态分析 1.倾斜长木板一端固定在水平轴O上,另一端缓慢放低,放在长木板上的 物块m一直保持相对木板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物块m 受到长木板支持力F N和F 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 N变大,F f变大B.F N变小,F f变小 C.F N变大,F f变小D.F N变小,F f变大 2.如图所示,一均匀球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和一光滑的挡板之间,挡 板与斜面的夹角为θ设挡板对球的弹力为F l,斜面对球的弹力为F2,则当 θ逐渐减小到θ=α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先减小后增大B.F1先增大后减小 C.F2减小D.F2增大 3.如图所示,电灯悬于两壁之间,保持O点及OB绳的位置不变,而将绳 端A点向上移动,则( ) A.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增大 B.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减小 C.绳OA所受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绳OA所受的拉力逐渐先减小后增大 4.把球夹在竖直墙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 N1,球对板的 压力为F 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F N1,F N2,都增大B.F N1,F N2,都减小 C.F Nl增大,F N2减小D.F N1减小,F N2增大 5.某一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下列各组力中,能使的球挂在光滑的墙壁上,设绳的拉力为 F,球对墙的压力为F N,当绳长增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F N均不变B.F减小,F N增大 C.F增大,F N减小D.F减小,F N减小 6.半径为R的表面光滑的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在距其最高点的正上方为h的悬点O,固定长L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拴一个重为G的小球。小球静止在球面上,如图所示。则绳对小球的拉力T如何变化( );支持力N如何变化(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或,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 2:学生回答问题后,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 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师解析本题: 先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mg。 再取O点为研究对像,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对O点的拉力F1,BO对O点的拉力F2,悬线对O点的拉力F,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计算题

高一物理力与共点力平衡计算题 1.重500 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用180 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当用100 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2.如图所示,A、B的重力分别为5N和8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则要能从A下方拉出B所需的最小水平拉力为多少?这时系A的水平绳中的张力大小为多少? 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G A=20N的木块A,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在A 上放有重G B=10N的木块B,B与A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 (1)使A和B一起匀速运动的水平拉力F?此时B受的摩擦力? (2)若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B匀速运动时水平面给A的摩擦力多大 3.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重为40N的物体,受到F1=13N和F2=6N的水平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F1与F2的方向相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最大的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若只撤去F1,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只撤去F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出门旅行时,在车站、机场等地有时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地面上行走.为了了解两种方式哪种省力,我们作以下假设:行李箱的质量为m=10kg,拉力F1、推力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37°(如下图所示),行李箱与地面间为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为μ=0.2,行李箱都做匀速运动.试通过定量计算说明是拉箱子省力还是推箱子省力. 5.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不动。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求:(1)木板受物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木

高中物理_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6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重点) 3.学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平衡问题.(难点) 重点分析: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 难点分析:求解三个力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采用图解法,即先做出两个变力的合力(应该与不变的那个力等大反向)然后过合力的末端画方向不变的那个力的平行线,另外一个变力的末端必落在该平行线上,这样就能很直观的判断两个变力是如何变化的了,如果涉及到最小直的问题,还可以采用解析法,即采用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突破策略 1.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 2.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 3.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 用图解法解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 (1)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基本方法,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①若出现直角三角形,常用三角函数表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②若给定条件中有长度条件,常用力组成的三角形(矢量三角形)与长度组成的三角形(几何三角形)的相似比求解。 (2)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分析力的最小值问题的规律: ①若已知F合的方向、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则另一分力F2的最小值的条件为F1⊥F2; ②若已知F合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则另一分力F2的最小值的条件为F2⊥F 合。 教学过程 温度而知新: 1共点力的概念 2如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课前小游戏:小孩子抢东西,两个同学展示,三个同学展示。

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试题

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试题 姓名 班级 座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增大水平力F ,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B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C 、斜面底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 ,方向水平向右 D 、斜面底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 ,方向水平向左 2、如图所示,物体B 的上表面水平,B 上面载着物体A ,当它们一起沿固定斜面C 匀速下滑的过程中物体A 受力是( ) A 、只受重力 B 、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C 、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D 、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3、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D 、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4、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大小为定值)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 、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C 、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 D 、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5、如图所示,恒力F 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物体在恒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恒力F 的方向与水平成θ角,那么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cos θ B 、ctg θ C 、cos 1sin θθ + D 、tg θ 6、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 拉B ,使三者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则( ) A 、物体A 对物体B 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B 、物体B 对物体C 有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 、桌面对物体A 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 、桌面和物体A 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 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和斜坡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档板绕 O 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专题专项检测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专题专项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如图1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下面挂一个重物。BO与竖直方向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转动杆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弹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图1 A.只有角θ变小,弹力才变大 B.只有角θ变大,弹力才变大 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变大 D.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不变 2.如图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斜面体B,物体A置于斜面体B上,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A。在力F变大的过程中,两物体相对地面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B 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图2 A.N变大,f不变B.N变大,f变小 C.N不变,f变大D.N不变,f不变 3. (天津高考)如图3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 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

图3 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 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 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 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 4.如图4所示,不计滑轮质量与摩擦,重物挂在滑轮下,绳A端固定,将B端绳由B 移到C或D(绳长不变)其绳上张力分别为T B、T C、T D,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分别为θB、θC、θD,则() 图4 A.T B>T C>T DθB<θC<θD B.T B

高一物理教案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5

第四课时: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2:能应用力矩平衡条件处理有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2:进一步熟悉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学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力矩平衡条件如何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力矩的平衡? (2)有固定准确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动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求解问题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决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在转动平衡状态下的有关问题。 2:进一步提高受力分析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如图:BO 是一根质量均匀的横梁,重量G 1=80N ,BO 的一端安在B 点,可绕通 过B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另一端用钢绳AO 拉着横梁保持水平,与钢绳的夹角o 30=θ,在横梁的O 点挂一个重物,重要G 2=240N ,求钢绳对横梁的拉力F 1: a :分析 (1)本题中的横梁是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 (2)分析横梁的受力:拉力F 1,重力G 1,拉力F 2; (3)找到三个力的力臂并写出各自的力矩: F 1的力矩:θsin 1lc F G 1的力矩:2 1 l G F 2的力矩:l G 2

b :指导学生写出解题过程: c :用投影片展示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 解:据力矩平衡条件有: 02sin 211=--l G l G l F θ 由此得:N G G F 560sin 22211=+=θ d :巩固训练: 如图所示,OAB 是一弯成直角的杠杆,可绕过O 点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杆OA 长30cm ,AB 段长为40cm ,杆的质量分布均匀,已知OAB 的总质量为7kg ,现在施加一个外力F ,使杆的AB 段保持水平,则该力作用于杆上哪一点,什么方向可使F 最小? 2:用投影片出示例题2: 一辆汽车重1.2×104N ,使它的前轮压在地秤上,测得的结果为6.7×103N ,汽车前后轮之间的举例是2.7m ,求汽车重心的位置,(即求前轮或后轮与地面接触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 (1)分析:汽车可看作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若将后轮与地面的接触处作为转动轴,则汽车受到以下力矩的作用:一是重力G 的力矩;二是前轮受到的地秤对它的支持力的力矩;汽车在两个力矩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利用转动平衡条件即可求出重心的位置。 (2)注意向学生交代清: a :地秤的示数指示的是车对地秤压力的大小; b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车前轮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也等于地秤的示数。 (3)学生写出本题的解题步骤,并和课本比较; (4)讨论:为什么不将前轮与地秤接触处作为转动轴? 将前轮与地秤接触处作为转动轴,将会使已知力的力臂等于0,而另一个力(即后轮与地秤间的作用力)又是未知的,最后无法求解。 (5)巩固训练 一块均匀木板MN 长L =15cm ,G 1=400N ,搁在相距D =8m 的两个支架A 、B 上,MA =NB ,重G 2=600N 的人从A 向B 走去,如图:问人走过B 点多远时,木板会翘起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运用力矩平衡条件解题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找出每一个力的力臂,分析每一个力矩的转动方向; 3:据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方程[M 合=0或M 顺=M 逆] 4: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四、作业: 练习二③④

力矩平衡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 2、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会应用平衡条件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1、什么是转动平衡;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矩概念。 三、教学方法 实验、讲授、归纳 四.教学用具 力矩盘、钩码、弹簧秤 五、教学过程 (一)、转动平衡 1、转动轴: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许多物体在转动。例如:门、砂轮、电唱机的唱盘,电动机的转子等。上述物体转动时,物体上的各点都沿圆周运动,圆周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转动轴。 2、转动平衡 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我们称这个物体处于转动平衡状态。 匀速转动也是转动平衡状态。 (二)、力矩 【演示】 a:推门时,如果在离转轴不远的地方推,用比较大的力才能把门推开;在离转动轴

较远的地方推门,用比较小的力就能把门推开。 b:用手直接拧螺帽,不能把它拧紧;用扳手来拧,就容易拧紧了。 说明:力越大,力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越大,力的转动作用就越大。 1、力臂: (1)力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即从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2)力臂的找法: 一轴:即先找到转动轴; 二线:找到力的作用线; 三垂直:即从转轴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则转轴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该力的力臂。 (3)巩固训练: 画出右图中各个力的力臂: 2、力矩: (1)定义:力F和力臂L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用字母M表示。 (2)公式:M=FL。 (3)单位:牛米,符号是N·m (4)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决定于力矩的大小,力矩越大,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越大。力为零,力矩也为零,显然不会使物体发生转动。力不为零,只要力臂为零,力矩同样为零,力对物体照样没有转动的作用。 (5)力矩可以使物体向不同的方向转动,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一般把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定为正力矩,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定为负力矩。 3. 讨论: 用力矩的概念表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矩=阻力矩或 M1+M2=0 (三)、力矩的平衡: 1、引言:我们用力矩表示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这是力矩平衡的最简单的情形,那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必修1)

4.3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或,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 2:学生回答问题后,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师解析本题: 先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mg。 再取O点为研究对像,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对O点的拉力F1,BO对O点的拉力F2,悬线对O点的拉力F,如图所示: a:用力的分解法求解:

高中物理动态平衡专题

高中物理动态平衡专题 在有关物体平衡的问题中,有一类涉及动态平衡。这类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故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根据现行高考要求,物体受到往往是三个共点力问题,利用三力平衡特点讨论动态平衡问题是力学中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例1. 如图1所示,一个重力G 的匀质球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不计厚度的木板挡住球,使之处于静止状态。今使板与斜面的夹角β缓慢增大,问:在此过程中,挡板和斜面对球的压力大小如何变化? 解析:取球为研究对象,如图1-2所示,球受重力G 、斜面支持力F 1、挡板支持力F 2。因为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故三个力的合力始终为零,将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的三角形。F 1的方向不变,但方向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F 2的大小、方向均改变,随着挡板逆时针转动时,F 2的方向也逆时针转动,动态矢量三角形图1-3中一画出的一系列虚线表示变化的F 2。由此可知,F 2先减小后增大,F 1随β增大而始终减小。 例2.一轻杆BO ,其O 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竖直轻杆AO 上,B 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 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 拉住,如图2-1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 与杆A O 间的夹角θ逐渐减少,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 及杆BO 所受压力F 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F N 先减小,后增大 B .F N 始终不变 C .F 先减小,后增大 D.F 始终不变 解析:取BO 杆的B 端为研究对象,受到绳子拉力(大小为F )、BO 杆的支持力F N 和悬挂重物的绳子的拉力(大小为G )的作用,将F N 与G 合成,其合力与F 等值反向,如图2-2所示, A 图2-1 A 图2-2 图1-1 图1-2 F 1 G F 2 图1-3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专题训练卷.doc

专题:共点力平衡 【知识梳理】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在题目中的关键词:保持静止不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缓慢等。 2、平衡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其所有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即 F 合 =0. 3、平衡条件的具体理解: ( 1)二力平衡: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平衡,这两个力一定等大、反向、共线。 ( 2)三力平衡:物体只受三个力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共线。 ( 3)多个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任意某个力一定与 剩余其他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共线。 ( 4)正交分解情况下平衡条件的理解:x 和 y 方向的合力均为0,即F x合 =0 且Fy 合 =0。 4、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1)选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某物体、物体上的某个点,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隔离法和整体法) (2)对研究对象做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3)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根据受力个数及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力。 一般三力平衡且三个力中存在垂直关系,优先选合成法。 三力平衡且其中有两个力大小相等,优先选合成法。 三力平衡,但既无垂直关系,也无大小相等关系,可以考虑正交分解法或相似三角形法。 四力及以上平衡问题,一般选择正交分解法。 ( 5)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 【典例分析】 一、三力平衡:合成法 1、在倾角为α的斜面 上,有一块竖直挡板,在挡板和斜面间有一重为 G 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α 2、如图所示,如果篮球的重力为15N,α =30 °,求:细绳对球的拉力 和墙面对球的支持力各是多少?(墙壁视为光滑)

高一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balance of objects under the action of a common forc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会学生用辨证观点看问题,体会团结协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使学生全面理解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如何依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平衡系统中取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即隔离体法处理;取二以上物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处理.建立方程时可利用矢量三角形法或多边形法的合成和正交分解法来处理.) 教法建议 1、本节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教学时可先回顾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到静力学问题中去. 2、本节例题代表了两种典型的静力学问题.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出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一、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可见,平衡状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另一种是动态平衡,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注意: 1、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将物体竖直上抛,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其瞬时

高一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_0450文档

2020 高一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_0450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一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_0450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1、教会学生用辨证观点看问题,体会团结协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1、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使学生全面理解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节

课教学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如何依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平衡系统中取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即隔离体法处理;取二以上物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处理.建立方程时可利用矢量三角形法或多边形法的合成和正交分解法来处理.) 教法建议1、本节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教学时可先回顾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到静力学问题中去.2、本节例题代表了两种典型的静力学问题.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出小结. 方案 第一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可见,平衡状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另一种是动态平衡,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 注意: 1、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将物体竖直上抛,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其瞬时速度,但物体并不能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此时的加速度,只有当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即其加速度也为零,物体才是处于静平衡状态.

高中物理 《力的平衡》教案(1)

《力的平衡》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 2)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3)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堂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及应用 3.情感目标: 通过互相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通过先从实验探究,再从理论上总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然后再应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验、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是新课程(鲁科版)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学习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内容包括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共点力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列方程运算等多方面物理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问题,是高一物理的难点,同时是解决高中力学问题的基础。另外,平衡问题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模型,在今后物理学习中会经常见到,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模型素材。因此,学好本节课对今后力学学习意义重大。但刚开始学习时,力的平衡理论并不难掌握,只是后续应用较为困难。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加以简单应用。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会比较容易;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分析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学生也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即可;但学生在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时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并可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 3.设计理念: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建一定的教学情景。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及展示等课堂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及学习自主性。 2.不少同学感到物理难,就难在物理规律的应用上。本节课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将原本是平衡条件的推导与应用的结论,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将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复习物体的平衡状态,接着利用几个同学拉绳子的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物体的平衡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的激情,对设计中碰到的问题,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共同解决,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物理实验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几个重要片断: 场景一:课堂预备阶段: 上课预备铃响后,老师并没有立即上课,而是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只见他先将一本课本顶在右手食指间上,旋转起来。同学哗然:太简单了,再来一个。于是该同学又将另一本课本同时顶在左手食指旋转,并大步向前走动起来。顿时教室一片掌声,大家脸上都是笑容…… 点评:这是一节公开示范课,同学们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及摄像镜头,难免心中有怯。如何在上课伊始就调整好同学们的情绪并使大家放松自然地进入课堂,是此堂课能否成功的第一关卡。此课预备阶段的处理方式,也引起众多老师对课堂2分钟预备时间如何利用的思考。(一)、导入新课: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认识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 拓展。摩擦力与弹力地位等同。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 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故应对该节内容的教 学引起高度的重视。本节教材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出发,从静摩擦力入 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 认识摩擦力的规律,使学生认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 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学情分析: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 中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 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使得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在生活经验 和课堂实验的双重引导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摩 擦力的规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 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N F F μ=。 过程与方法: 1) 会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会运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4.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 认识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难点: 1) 理解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利用二力平衡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利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二、 教学策略分析 1. 教学方法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