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英语读出来》

《好英语读出来》
《好英语读出来》

《好英语读出来》

————————————————————————————————作者:————————————————————————————————日期:

《好英语读出来》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好英语,读出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亦是如此。可是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时都缺乏朗读的训练,尤其是用正确语音语调朗读的训练。朗读也成了课堂被人遗忘的角落。

一、朗读在英语教学实践的意义

1.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记忆的提高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学习同一份材料,进行纯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70%;进行纯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而视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是40%、15%、75%。而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触觉的过程,可以达到综合记忆的效果。因而,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记住所学的英语。

2.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朗读一个对话、一篇短文,读得多了、熟了,就可以自然地在朗读过程中记住单词,学会句型,习惯用语甚至语法的实际运用。这样日积月累,语感会大大增强。因此英语语感的增强和朗读是分不开的。经常性的英语朗读训练有助于建立起英语词形声符和语义内涵之间的联系,形成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系统,培养出英语语感来。

3.朗读有助于小学生写作的提高

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赵卿敏认为,内化就是教育教学的真谛。同样的道理,英语朗读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内化真谛,大量准确

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词汇与句子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想象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朗读在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从事十几年英语教学工作的我发现学生朗读方面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1.声音太轻。2.语音语调僵硬。3.有拖音现象。4.速度太快,没有语调变换。

小学英语学生朗读问题分析:

㈠方法不当,缺乏朗读技巧

学生们集体朗读课文,声音宏亮,总体感觉很整齐,可是仔细听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只是读的前面几个词或者跳过一些词语,只读最后几个词语。结果,学生们读的效果十分不整齐,有拖音现象,读得没有任何感情。在学生个人朗读课文和课文表演展示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读问句、感叹句、并列句等都是一个调,甚至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停顿。这些问题都说明学生不会朗读,没有掌握正确的、最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需要老师的适时提示和示范,教师不需将朗读的技巧作为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大量的范读,指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验到朗读的乐趣,读出感情,读出兴趣。㈡境外体验,缺乏语感的培养

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缺乏情境创设的语言学习将是枯燥的、无味的。我们的英语课堂,常忽略情境的创设,学生只能是在境外体验,情感不能自然流露出来,也谈不上情感的升华,朗读的效果平淡无味,语调僵硬,无语调变换。英语与语文一样也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语言艺术,可是学生在说英语时往往是平铺直述,没有一点感情,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口语水平,甚至有时候会连意思都表达不清楚。教师

应经常借助图片、实物、或班班通等多媒体辅助工具,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掌握英语。

三、好英语读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1. 大声读

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大声朗读还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声音太小或没有声音不能称其为朗读,当然也不提倡声嘶力竭的朗读,这样会影响注意力、体力,削弱记忆与理解,极易造成疲劳,不利于持久学习。

2. 跟录音读

录音磁带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的,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多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

3. 用“心”读

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最初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指到哪,即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

4. 及时读

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训练项目又较多,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及时复习”。因此,放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并反复跟读,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这样效果较好。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往往需要家长的监督以及教师的一些检查和鼓励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家校通”这一平台向家长发送“朗读作业”,家长监督签上评价和日期并签字。

综上所述,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性,在与家长取得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我一直坚信,好英语是读出来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