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就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既古老又年青

的学科,它的思想萌生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构成不过百余年。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预防疾病和推动身心健康方面充分发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十大成就

1、疫苗;

2、安全工作场所;

3、安全和健康的饮食;

4、机动车安全;

5、传染病控制;

6、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

7、计划生育;

8、吸烟危害;

9、母婴保健;10、饮水加氟

这十个领域。

上述成就的获得都轻易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就是防治医

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日益激增和健全,近年来它也沦为现代医学的基

础学科。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

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一)学科形成前期

1.古希腊知名的医师hippocrates,最知名的《空气、水及地点》就是全世界最早的

关于自然环境与身心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定义,而盛行(epidemic)一词也就是这时期在

他的著作中发生的。

2.15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践

意大利威尼斯已经开始发生完整的海港检疫法规,建议外来船只必须先在港外逗留检

疫40天,就是为最早的检疫(guarantine)。而我国在隋朝就开办了“疠人坊”以隔绝

麻风病人。这就是传染病隔绝、检疫的早期课堂教学。3.1662年统计学导入流行病学领域

英国的葛郎特(johngraunt)首次利用英国伦敦一个教区的死亡数据进行了死亡分布及

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概括死亡经历。在研究死

亡规律和死亡资料质量的同时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其贡献在于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

学领域。

(二)学科形成期

学科形成期是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约200年的时间。这时,西方开始了工业

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聚居于城市,为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

提供了可能,而传染病的肆虐使流行病学学科的诞生成为必然。1、流行病学临床试验

1747年英国海军外科医生詹姆士?林德(jameslind)在“salisburg”号海船上,创建

了一种由于vitc缺少引发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将12名患病海员分成6组与展

开对照化疗试验,缔造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2、缔造了主动免疫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从而使天花的烈性传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传染病的控制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3、louis为现代流行病学先驱之一

18世纪法国革命对流行病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代表人物路易斯(pcalouis)被喻为现代流行病学先驱之一。他通过对照观测,积极探索割疗法对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利用寿命

科尾结核病的遗传促进作用展开了研究。此后又与他的学生,英国统计数据总监法尔(williamfarr)

1

在英国首创了人口和丧生的常规资料搜集,并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明确提出了许多流

行病学的关键概念。

4、snow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与控制的经典实例

1848-1854年英国知名内科医生约翰斯诺(johnsnow)针对伦敦霍乱的盛行,创造性地

采用了病例原产的标点地图法,对伦敦宽街霍乱盛行及相同供水区居民霍乱死亡率展开了

调查分析,首次明确提出了“霍乱就是经水传播”的知名科学论断,并通过干涉顺利地掌

控了进一步盛行,沦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与掌控的经典实例。(三)学科发展期

学科发展期大约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至今,也可以称之为现代流行病学(modernepidemiology)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1)流行病学从研究传染病扩大为

研究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2)研究方法由传统的调查分析扩展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宏

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方法不断完善,分析手段更加先进;(3)研究从“流行”发展为“分布”,动静态结合,由三环节两因素发展为社会行为因素;(4)流行病学的分枝学科不断

涌现,使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此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该阶段缔造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包含危险度的估算方法。具备代表性的经典实例当属于英国的doll和hill的抽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缔造了生活方式的研究领域。第二阶段

为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该阶段是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长足发展的时期,

包括混杂和偏倚的区分,交互作用以及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实用性发展。

比如:

1、1979年sackett总结了35种潜在的偏倚;

2、miettien于1985年进一步将其分成挑选米赖县、信息米赖县和夹杂米赖县三大类;

3、第一个多变量模型由康费尔德(cornfield)在弗明汉心血管病研究中创建;

4、

logistic重回模型沦为流行病学时髦的分析手段。

5、一批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学教科书和专著问世,如macmahon(1970年),

lilienfeld(1980年)和rothman(1985年)的流行病学专著。1983年last出版了第一

本流行病学辞典。第三阶段

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就是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新理念和模式,不断

面世代莱分支学科,不断扩大流行病学应用领域的时期。

微观上,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形成分子流行病学,第一本专著于1993年问世。宏观上,强调从分子、个体和社会多个水平,以及历史、现在与未来多个维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相关问题,提出生态流行病学(eco-epidemiology)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系统总结证据,优胜劣汰,基于当前最佳的研究成果来制定临床和

预防决策迫在眉睫,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和循证保健(evidence-basedhealthcare)遂成为世纪交替时一场震惊医学界的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同时实现改革开放,强化了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稀释了

一流的流行病学科学知识和方法,并使我国流行病学研究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年来,我国对慢性病例如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结核病、糖尿病及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积

极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获得了丰厚的基线数据资料,引发了国际上的注重。在此基础上,又积极开展了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和高血压等病的病因和预防研究,也获得了一

定成绩,获得了国际上的赞誉。

2

法制、法规建设

198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疫工作在以往巨大成绩的基础上纳入法制轨道。

2021年5月9日我国发布颁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缩写突发事件),明确指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忽然出现,导致或者可能将导致社会公共身心

健康轻微侵害的关键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未明原因疾病、关键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

他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事件,标志着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列入法制

轨道。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一、流行病学定义的演进1、stallybrass(1931年)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主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2、前苏联(1936年)

“流行病学就是关于盛行的科学,它研究盛行出现的原因、规律及驱散的条件,并研

究与盛行并作斗争的措施。”

3、macmahon(1970年):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原产及同意疾病频率的同意因子的科学”。4、苏德隆(1964年)

“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5、last (1983年)

“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身心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原产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领域这些研究以保持和推动身心健康的问题”6、连志浩(1992)、(李立明,(1999、202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二、定义的铨释

(一)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

1、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2、伤害(意外、残疾、智障和身心损害)

3、身心健康(身体生理生化的各种机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二)任务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三)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

1、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去“阐明现象”;

2、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假说(“找出原因”)

3、实验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并确证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措施”)(四)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流行病学以: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为其基本,其中尤以观察法为最重要。(五)学科中的三大要素

3

全部流行病学内涵则可以归纳成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三部分。

流行病学主要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方法学,有别于理论科学。纯理论的内容在流行病学之中是比较少且不够成熟,因此以原理代替理论。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一、基本原理

1、疾病的盛行现象;

2、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3、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

4、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

5、病因推测的原则;疾病宣导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含: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等。

现代流行病学的原理已经超越了以传染病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传统流行病学。

比如疾病的人群状态就不仅只考虑到传染病的盛行,而更多考虑到各种疾病的原产和非盛行状态。考量病因时,牵涉至一切自然和社会的外环境和人体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内环境因素,即以多因论做为指导,它与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就是同步的。二、实际应用领域

(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预防是广义的,包括无病时预防使其不发生,发生后使其得到控制或减少直至消除,这就是近年来形成的疾病三级预防的指导思想。这一用途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预防上已显而易见。

(二)疾病的监测

疾病的监测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很好的办法。它是长期地、连续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收集并分析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以判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并评价预防对策的效果或决定是否修改已制定的预防对策。(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为了全盘达至防治疾病的目的而必须展开的工作。只有细致介绍疾病出现、多发或盛行的原因就可以更好地宣导乃至歼灭某一疾病,也就是说流行病学必定必须存有挖掘病因及疾病危险因素的工作。

(四)疾病的自然史

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防治和身心健康推动。疾病在个体中存有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如亚临床期、症状早期、症状显著期、症状缓解期、恢复期。在传染病中存有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极期、恢复期。(五)疾病宣导的效果评价

这涉及到防制疾病效果的最终判断。如:1、观察儿童接种某种疫苗;2、考察一种新药是否有疗效;

3、用作疾病诊断和预后的评估,这被划为临床流行病学的范围;

4、社区中推行大规模干涉等

第四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特征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

4

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流行病学的起点,而不仅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治疗问题,更不是考虑它们如何反映在器官和分子水平上。我们的目光始终着眼于人群中的问题。2.对比的特征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横跨着对照的思想,对照就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照调查、对照分析,就可以从中辨认出疾病出现的原因或线索。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频率实际上就是一种概率,流行病学强调的是概率。4.社会医学的特征

人群身心健康同环境有著紧密的关系。疾病的出现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盛行因素时,我们必须全面实地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5.预防为主的特征

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

6.发展的特征

纵观流行病学的历史,可以看出,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的定义、任务是不断发展的,研究方法在近年内也不断完善,尤其是流行病学科不断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汲取养分,产生了许多新分支,这些都昭示着学科发展的特征。

第六节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展望未来

一、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因而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历史发展中,它伴随着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的发展而走过来的。现在则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也包括卫生管理学建立了紧密联系。

在现代流行病学时期发生了流行病学与有关学科相互定义扩散的现象。存有几十种这样的名称发生。例如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与诸多学科的广泛关系,也看出当今学科之间交互影响和相依存在的趋势。把其中一部分称为交叉学科(如临床、药物流行病学)为宜。另一些则仅仅是流行病学在某方面(如老年、健康、灾害流行病学)或某些病种(如肿瘤流行病学)上的应用。目前都谈不上是流行病学的分支。二、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一)宏观与微观并举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流行病学应当把握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发展“微观”流行病学,从生物学机制上阐释疾病的出现和发展。

同时,必须重视学科的社会学特性,认识到无论疾病和健康都与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有关,重视“宏观”流行病学的发展。(二)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并重建立和加强疾病监测、全球疫情信息的及时交流和资料共享,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基本保证。同时,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个当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要努力探索病因、寻找危险因素,尤其是病因中弱相关问题的研究,现有方法仍满足不了确切判断病因的需要,

5

(完整版)流行病学

(完整版)流行病学 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特定疾病新发生的病例数与人口总数之比,通常以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为单位。患病率是指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内,某一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通常以百分之一为单位。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是描述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指标,但发病率更侧重于疾病的新发病情况,而患病率更侧重于当前疾病的存在情况。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患病率是发病率的积累,即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

所有病例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同时,患病率也影响着发病率,因为患病率高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新的发病情况。因此,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指标,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指标。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可以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归因危险度则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则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则是相对于整个人群而言的指标,可以反映某一因素对整个人群的影响程度。

抽样调查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点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抽样调查的方法包括单纯随机、系统、分层、整群和多阶段。抽样调查的用途包括确定高危人群、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掌握人群中疾病健康分布和提供并应研究线索。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包括预期现患率p、容许误差d和要求的显 著性水平α。队列研究样本量因素包括一般人群p和暴露组与 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p1-p2。 1、疾病流行病学的意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判断患者受 感染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2、疾病流行病学表现为周期性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易感者积累使人群易感性增加,形成发病率增高的现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传播;传播机制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就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既古老又年青 的学科,它的思想萌生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构成不过百余年。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预防疾病和推动身心健康方面充分发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十大成就 1、疫苗; 2、安全工作场所; 3、安全和健康的饮食; 4、机动车安全; 5、传染病控制; 6、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 7、计划生育; 8、吸烟危害; 9、母婴保健;10、饮水加氟 这十个领域。 上述成就的获得都轻易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就是防治医 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日益激增和健全,近年来它也沦为现代医学的基 础学科。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 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一)学科形成前期 1.古希腊知名的医师hippocrates,最知名的《空气、水及地点》就是全世界最早的 关于自然环境与身心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定义,而盛行(epidemic)一词也就是这时期在 他的著作中发生的。 2.15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践 意大利威尼斯已经开始发生完整的海港检疫法规,建议外来船只必须先在港外逗留检 疫40天,就是为最早的检疫(guarantine)。而我国在隋朝就开办了“疠人坊”以隔绝 麻风病人。这就是传染病隔绝、检疫的早期课堂教学。3.1662年统计学导入流行病学领域 英国的葛郎特(johngraunt)首次利用英国伦敦一个教区的死亡数据进行了死亡分布及 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概括死亡经历。在研究死 亡规律和死亡资料质量的同时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其贡献在于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 学领域。 (二)学科形成期 学科形成期是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约200年的时间。这时,西方开始了工业 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聚居于城市,为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 提供了可能,而传染病的肆虐使流行病学学科的诞生成为必然。1、流行病学临床试验 1747年英国海军外科医生詹姆士?林德(jameslind)在“salisburg”号海船上,创建 了一种由于vitc缺少引发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将12名患病海员分成6组与展 开对照化疗试验,缔造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2、缔造了主动免疫

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研究内容三个层次: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伤害(意外、残疾、智障和身心损害) 健康(生理、心理、社会) 任务的三个阶段:解释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的目的(落脚点):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定义:研究群体健康与疾病的学问。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简史:1.形成前期: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用epidemic “流行病”来表示疾病的流行 2.形成期:流行病学地图现代流行病学之父 3.学科发展期: 4.发展期:病例对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微观上:分子流行病学生态流行病学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a.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 b.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实验法 3.数理法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用途 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描述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评价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完整揭示疾病的自然史 5.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原因 6.疾病预防 7.疾病诊断、治疗等效果评价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群体观点 2.比较的观点 3.概率论的观点 4.社会医学的观点 5.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的研究,主要是对疾病在不同时间、地区间和人群间的分布(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第一节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 率: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处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构成比: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总体的比重。 发病率:指一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分母为观察人群中所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 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 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 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 k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完整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 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 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 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 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 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暴露一结局 暴露一结局 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I 生态学研究 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一临床试验 T 现场试验 一社区干预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 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实验性研究 随机分配? I 1 -------------- 1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设立比较组? I I 是 否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 是 观察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课件WORD).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案例一: 反应停与先天畸形 1959 ~1961年间,在西德及其他西欧国家发生数万例 短肢畸形(又称海豹畸形)新生儿,其主要表现为四肢长骨多处缺损。如缺臂、缺腿、指(趾)畸形、无耳、无眼、缺肾、缺胆囊、肛门闭锁及心脏畸形等,在西欧国家引起极大的震惊。 如果要探索其病因,如何进行调查:切入点是什么?如何切入?要调查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杜绝今后再发生类次情况? 描述流行病学: 短肢畸形的分布特点: 时间:主要在1959~1961年 地区:分布集中在西欧国家 人群: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双卵双胞 常同时受害。 反应停销售量与短肢畸形数的关系*反应停从国外购来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 一、制订调查计划 内容:①调查目标及主攻方法 ②调查对象的选择 ③调查数量及方法 ④调查表格的拟定 ⑤调查过程所需时间、人员、经费、可能遇到困难 ⑥数据的收集、归纳分析等 二、制订调查表 (一)明确调查目的:要明确此次调查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二)项目简明扼要 1、项目数量 2、项目严密的逻辑性、措词明确、易懂 (三)所得结果必能进行统计分析 (四)答案编码 三、培训调查员 四、正式进行调查 五、正确的采样和检验 10+7* 25 美国 5000 30099 西德 6 113 瑞士 2 37 葡萄牙 11 60 挪威 25 140 荷兰 349 5769 英国 26 258 比利时 8 207 奥地利 短肢畸形数 反应停销售量

六、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调查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偏倚:是许多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的影响,致 使调查结果与真实情况产生偏差,导致 结论的错误。 各种调查中常见的偏倚: 1、选择性偏倚: 2、测量偏倚(信息偏倚): 3、混杂偏倚: 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分类 观察法描述性研究①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 ②纵向研究 ③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分析性研究④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⑤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⑥同时性队列研究 ⑦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⑧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⑨流行病学模型研究 现况调查 引言 1854年秋季,伦敦宽街爆发霍乱,10天内死去500多人,在霍乱爆发后的6天内发病严重的街道有3/4以上的居民离去。据1853年统计,在过去几次霍乱流行中,该地区虽曾流行,但远比其他各区轻微。 英国医师John.Snow运用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霍乱的流行情况。当时霍乱病原体尚未发现,Snow 集中精力调查发生疫情的地点和死亡病例,发现几乎所有的死亡病例都发生于离宽街水井不远的地方,且他们都饮用宽街供水站的水。 Snow根据疾病分布进行分析,教区霍乱爆发与宽街供水站的水井有密切关系,而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设。经封闭水井,爆发即告终止。 Snow关于霍乱的调查,正是运用了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霍乱的人群现象、地区差异等情况,了解 霍乱的分布,根据分布特点,提出霍乱爆发与宽街供水站有关这一假设。 目的:1.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 2.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一、概念: 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是在特定时间内,在特定的人群中对疾病或健康状态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 适用范围:①慢性病(如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 ②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 不适用范围:病程短的疾病 时间要求:一般不超过半个月或一个月为宜 普查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形成不过百余年。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十大成就1、疫苗;2、安全工作场所;3、安全和健康的饮食;4、机动车安全;5、传染病控制;6、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7、计划生育;8、吸烟危害;9、母婴保健;10、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上述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日益增多和完善,近年来它也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一) 学科形成前期

1. 古希腊著名的医师Hippocrates ,最著名的《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而流行(epidemic)一词也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出现的。 2. 15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践意大利威尼斯开始出现原始的海港检疫法规,要求外来船只必须先在港外停留检疫40天,是为最早的检疫。而我国在隋朝就开设了“疠人坊”以隔离麻风病人。这是传染病隔离、检疫的早期实践。 3. 1662年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英国的葛郎特(John Graunt) 首次利用英国伦敦一个教区的死亡数据进行了死亡分布及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概括死亡经历。在研究死亡规律和死亡资料质量的同时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其贡献在于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二) 学科形成期学科形成期是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约200年的时间。这时,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是否 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 是否是否 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 %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罹患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形成不过百余年。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世纪十大成就 1、疫苗; 2、安全工作场所; 3、安全和健康的饮食; 4、机动车安全; 5、传染病控制; 6、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 7、计划生育; 8、吸烟危害; 9、母婴保健;10、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上述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日益增多和完善,近年来它也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 一、流行病学发展史 (一) 学科形成前期 1. 古希腊著名的医师 Hippocrates ,最著名的《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而流行(epidemic)一词也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出现的。 2. 15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践 意大利威尼斯开始出现原始的海港检疫法规,要求外来船只必须先在港外停留检疫40天,是为最早的检疫(guarantine)。而我国在隋朝就开设了“疠人坊”以隔离麻风病人。这是传染病隔离、检疫的早期实践。 3. 1662年统计学 引入流行病学领域 英国的葛郎特(John Graunt) 首次利用英国伦敦一个教区的死亡数据进行了死亡分布及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概括死亡经历。在研究死亡规律和死亡资料质量的同时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其贡献在于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 (二) 学科形成期 学科形成期是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约200年的时间。这时,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聚居于城市,为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可能,而传染病的肆虐使流行病学学科的诞生成为必然。 1、流行病学临床试验 1747年英国海军外科医生詹姆士 林德(James Lind) 在“Salisburg”号海船上,建立了一种由于VitC缺乏引起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将12名患病海员分为6组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2、开创了主动免疫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从而使天花的烈性传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传染病的控制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3、 Louis为现代流行病学 先驱之一 18世纪法国革命对流行病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代表人物路易斯(PCA Louis) 被喻为现代流行病学先驱之一。他通过对比观察,探索放血疗法对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利用寿命表对结核病的遗传作用进行了研究。此后又与他的学生,英国统计总监法尔(William Farr)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