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以人为本, 善待生命”的原则, 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 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 有序地实施救援,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危险源辨识

3.1.1所在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职工被传染。

3.1.2职工出差途中感染传染病, 潜伏期未发现, 上班后带来传染病源。

3.1.3外来人员带来传染病源。

3.2事件的特性

3.2.1传染病特性

3.2.1.1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

3.2.1.2我国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度的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2.1.3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2.1.4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2.1.5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性

3.2.2.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 在企业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 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

专家会诊, 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 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3.2.2.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

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3.3事件类型及后果

3.3.1重大疫情

3.3.1.1传染病事件: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3.3.1.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 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3.3.2较大疫情

3.3.2.1传染病事件: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 即在局部范围内, 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副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类传染病30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3.3.2.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 在一个省多个县(市)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3.3.3一般疫情

3.3.3.1传染病事件: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

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 即在局部范围内, 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10例及以上。

3.3.3.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 在企业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3.3.4后果

传染病主要通过水与食物传播、空气飞沫传播、虫媒传播、接触传播,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可能或严重影响员工健康或企业生产等, 严重时会危及员工生命安全或造成企业不稳定和发展, 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3.4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

公司内生产、办公、生活区域。

3.5事件可能发生的季节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 但在春夏交季、秋季发生的可能性比较高。

4事件分级

4.1重大事件:当公司内职工和家属10人以上发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并有扩散趋势。

4.2较大事件:当公司内职工和家属5人以上10人以下发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并有扩散趋势。

4.3一般事件:当公司内职工和家属3人以上5人以下发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并有扩散趋势。

5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1应急指挥机构

5.1.1应急指挥部

公司成立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由分管副总经理担任, 副总指挥由工会主席担任, 成员由总经理工作部、行政事务中心、工会办公室、安健环部、财务产权部、物资采购部、党群工作部等各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具体组成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每年根据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情况, 调整后以公司文件形式发布。

5.1.2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

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设在行政事务中心, 负责本预案的执行与日常管理工作。

5.2职责

5.2.1应急指挥部职责

5.2.1.1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发展特点确定是否启动预案。

5.2.1.2预案启动后的统一领导指挥。

5.2.1.3应急响应期间, 负责与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联系, 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5.2.1.4根据预案启动后的处理情况决定结束应急处置。

5.2.1.5组织事故调查, 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5.2.2行政事务中心职责

5.2.2.1接受应急指挥部的领导, 负责本预案的归口管理。

5.2.2.2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总体协调。

5.2.2.3负责外部医疗的联系, 配合当地卫生部门的调查取证。

5.2.2.4负责应急物资和防护用品的配备。

5.2.2.5组织相关部门对外来人员及时进行摸底排查, 及时发现疫情的苗头, 同时做好卫生监督工作。

5.2.2.6对疫情来源、可能的传播途径及范围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 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或上级防疫部门、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5.2.2.7负责后勤保障, 对需观察隔离的员工设置专门的隔离区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5.2.2.8食堂采买要避开病毒源, 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5.2.2.9负责对住宿部区域的员工进行监督检查。

5.2.3物资采购部职责

5.2.3.1保障疫情发生时公司正常生产的必要物资供应。

5.2.3.2负责救治病人必需药品的采购, 临时隔离点消毒药品和器械及有

关防护物资的采购。

5.2.4党群工作部职责

负责开展应对传染病疫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

5.2.5安健环部职责

5.2.5.1负责厂区、住宿部各出入口及隔离观察区的警戒工作, 在隔离区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5.2.5.2对非本公司人员如外包部门人员进出公司厂区或住宿部, 要严格把关和检查。

5.2.5.3专人负责公司门口的监测设备如红外线温度仪等。

5.2.5.4监督各级人员、各部门在疫情时按预案进行工作;发现预案存在不足, 督促修编。

5.2.6总经理工作部职责

负责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应急时的车辆调用、救护车的日常维护保养, 确保及时有效出车。

5.2.7财务产权部职责

及时落实资金, 满足日常预防和疫情发生时的需要。

监督各级人员、各部门在疫情时按预案进行工作;发现预案存在不足, 督促修编。

5.2.8工会办公室职责

配合有关部门在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时, 稳定病员及家属的思想及做好安抚工作。

5.2.9其他部门职责

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应急指挥部命令, 做好应急配合工作。

6预防与预警

6.1预防

6.1.1员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均衡, 适量运动、注意休息, 生活、办公场所应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生活、工作场所干净, 勤洗手、勤晒衣服和被褥, 传染病高发季节和传染病流行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期间取消一切娱乐性活动, 尽量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6.1.2行政事务中心、党群工作部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的宣传报道, 使广大员工能及时了解预防知识。

6.1.3当地发生大面积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期间, 尽可能减少各种会议、集会, 尽可能不要安排员工前往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地出差。

6.1.4当地发生大面积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期间, 对公司内人员密集场所安排消毒。

6.1.5社会上发生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厂区, 尤其要防备疫情发生地区人员进入厂区, 必要时可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查。

6.1.6有条件时,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前, 对职工进行传染病疫苗接种。

6.1.7对来自疫区的人员(本企业出差, 学习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子女)中有可能接触传染病源的人员进行监测, 必要时对接触病人或可疑病人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每天进行1-2次常规检查, 直到有效隔离期满后解除隔离, 并对其它有可能造成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途经、经过路线、接触人员的范围, 向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汇报。

6.2风险监测

6.2.1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传染病疫情事件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由行政事务中心负责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 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6.2.2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行政事务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及时监控疫情发展情况, 组织汇总各部门人员身体异常情况日报表, 对所有可能存在疫情的区域, 联系医疗部门给予指导或彻底消毒, 并对易感染人群, 特别是发热病人给予及时监控及甄别。

6.2.3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当发现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时, 发现人或病人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按照规定要求上报上级各相关单位。

6.3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6.3.1预警发布程序

6.3.1.1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后, 疑似病例所在部门立即向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人员汇报,各部门每天定时向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汇报本部门疫情情况(是否有发热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 如出现疑似病人由行政事务中心联系医院进行甄别和处置。

6.3.1.2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根据疑似病例、是否有发热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综合分析判断, 向应急指挥部汇报, 发布预警通报, 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6.3.2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6.3.2.1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后, 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 在上级防疫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甄别、抢救和转运, 并予以有效隔离, 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 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 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

6.3.2.2制作表格分发到各部门, 组织人员对各部门人员的体温进行监测, 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6.3.2.3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及时将疑似病人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情况向应急指挥部领导报告。

6.3.2.4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外来人员及时进行摸底排查, 尽早发现疫情的苗头, 及时向应急指挥部领导报告, 同时做好厂区的卫生监督工作。

6.4预警结束

疑似病人经医学观察排除传染病例, 或疑似病人经治疗处理后确认康复,

厂区及住宿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应急指挥部根据情况, 综合分析判断后发布预警结束通报。

7信息报告

7.1本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行政值班电话

7.2当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 应立即报告部门主任。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

7.3部门主任接报告后, 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

7.4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报告, 并根据应急指挥部意见, 通知应急指挥部其他人员。

7.5经公司应急指挥部同意, 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向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地方卫生部门报告。

7.6突发事件发生后,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上报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 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

7.7外部机构的联系方式见附录A。

8应急响应

8.1响应分级

8.1.1发生一般事件, 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作为此级响应责任

人, 并联动各部门共同响应的为二级响应。

8.1.2发生重大、较大事件, 应急指挥部立即命令启动“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利用公司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外共同响应外, 还需要社会相关应急救援机构参与救援的事件为一级响应。

8.2响应程序

8.2.1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接到发现突发事件报告, 根据事件的严重

程度和影响范围, 判断应急响级别。

8.2.2二级响应: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作为此级响应责任人, 马上到现场确定情况, 情况属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并马上确定病患是否已经送

至医院就医, 通知安健环部对密切接触病患的人员进行隔离, 通知行政事务中

心在值班室设置隔离室, 并联动其他各部门, 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趋势, 做好公司日常生产工作, 并根据事态的发展确定是否启动应一级响应。

8.2.3一级响应: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领导报告。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接报告后, 立即对现场情况进行确认, 命令启动“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通知应急指挥部所有人员参加应急处理会议。公司各相关部门同时联动, 物资采购部确保公司正常生产物资的供应和临时急救药品等物资的采购;党群工作部和工会办公室做好疾病宣传、员工思想引导和善后安抚工作;行政事务中心后勤保障, 确保采买的安全性和被隔离员工的正常生活配给;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总调度, 在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及时、准确向上级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地方卫生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以及必要时第一时间向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寻求救援。

8.2.4响应行动流程图见附录B。

8.3应急处置

8.3.1应急处置要点

8.3.1.1发现人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 并离开患者生活、工作的房间或办公室等场所。在现场附近把守, 防止人员进出, 等待公司应急组织其他人员的到来。

8.3.1.2发现人和其他人员不得接触患者碰触或使用的一切物品。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人员当天活动的室内场所及接触过的物品、食物等, 经应急指挥部同意行政事务中心通知安健环部先行隔离, 为医疗机构人员调查取证保存原始材料。未经应急指挥部同意, 不得解除隔离。

8.3.1.3考虑发现人有被传染的可能, 在公司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到达后, 发现人简要汇报相关情况, 并根据应急指挥部安排, 执行预防传染他人的隔离措施。

8.3.1.4应急处置过程中, 其他人员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 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患者发病地点, 以防传染。

8.3.1.5发现疫情部门应做好人员情绪稳定工作, 同时做好生产人员安排, 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8.3.1.6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人员带好防护用具, 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对所发现的疑似病人, 按有关规定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联系或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治疗和转运。转运时要用医疗机构的专车将病人转送到当地卫

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并将发病情况, 诊断或疑似诊断(病历)向收治医院详细介绍, 帮助收治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 及时治疗。

8.3.1.7行政事务中心根据专业医疗机构意见, 安排人员选择合适的药品, 对发生确诊或可疑病人的疫区、空间、交通工具、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呕吐物、排泄物, 进行有效消毒;对不宜使用化学消杀药品消毒的物品, 采取其它有效的消杀方法;对价值不大的污染物, 采用在指定地点彻底焚烧, 深度掩埋(2米以下), 防止二次传播。联系地方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防疫部门对感染区域及公司其他部门进行消毒。

8.3.1.8行政事务中心配合上级防疫部门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史;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

8.3.1.9行政事务中心征求专业医疗机构人员确认与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

或不明原因疾病人员有过接触的人员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检查、观察、隔离措施, 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

8.3.1.10行政事务中心在住宿部值班室对需观察隔离的员工设置专门的隔离区, 负责安排好被隔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配给。行政事务中心食堂采买要避开病毒源, 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8.3.1.11安健环部布置安排好人力, 做好公司各出入口及隔离观察区的警戒工作, 隔离区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8.3.1.12安健环部对非本公司人员因特殊原因需要进入厂区或住宿部的如

外包部门人员等, 要严格把关和检查, 并经应急指挥部领导同意或领导授权的

人同意后, 方可允许其进入厂区或住宿部。

8.3.1.13预案启动后要在公司门口设置专门的监测设备如红外线温度仪等, 安健环部派专人负责进出人员安全。

8.3.2其他处置措施

8.3.2.1各级领导要充分考虑发生传染病疫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期间

可能带来的人手紧缺问题,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保证公司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 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8.3.2.2禁止非本单位人员乘坐本公司车辆, 随时对公司属车辆进行消毒。根据需要派出专用车辆参加救援工作。

8.3.2.3对传染病的疫情来源、可能的传播途径及范围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

8.3.2.4党群工作部按国家或当地政府的统一口径, 在应急指挥部的领导

下及时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公布本次发生疾病的传播方式, 传播规律, 有效的预防方法, 如何正确对待, 使广大职工进一步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以消除职工、群众的恐惧心理, 稳定职工情绪, 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8.3.2.5公司工会及各部门分工会应抽调人力做好患者亲友的接待、安抚工作。

8.3.2.6各部门接到应急反应的通知后, 应按各自的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

处理。按照规定表格内容对所属人员的体温等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及时上报。组织排查与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人员有过接触的人员, 并告知当事人暂时不要与其他人员接触, 并自行限制活动范围。

8.3.2.7当传染病疫情暴发, 虽采取措施但不能有效控制时, 为保证生产有序进行, 对部分健康的运行、检修和管理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居住, 统一食宿, 减少外界接触, 以保障上述人员不被感染。

8.4应急结束

在本公司所辖区域, 应隔离时间段内, 已隔离病员均得到有效治疗, 患者生活、工作场所已消毒;且未发生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 由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 由总指挥或总指挥授权宣布“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结束。

9后期处置

9.1“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结束后, 按照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则, 及时做好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9.2财务产权部负责牵头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及后期保险和理赔等工作。

9.3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调查组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 及时、准确查明传染病疫情的原因,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制定防范措施, 落实责任制, 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9.4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 组织各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

估,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10应急保障

10.1应急队伍

公司安健环部应急期间履行警戒任务, 并根据应急指挥部命令, 执行其他应急任务。

公司设有团员突击队, 协助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0.2应急物资与装备

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组织储备适量的应急防护设施, 如防护手套、口罩、消毒液、红外线温度仪等。公司有一辆救护车, 有大客车、小车若干辆, 应急期间优先保障应急需要。

10.3通信与信息

公司通讯联络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方式进行。

10.4经费

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负责保障本预案所需应急专项经费, 财务产权部负责此经费的统一管理, 保障专款专用, 在应急状态下确保及时到位。

附录:略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udden infectiou s disease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突发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 应急响应和终止 1.1 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 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1.2 应急响应程序 1.2.1 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 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 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

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1.2.2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 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 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1.3 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 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1.4 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 发性传染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

防控流行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防控流行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我校师生员工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流行性传染病在学校发生,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学生晨检,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师生防护知识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流行性传染病,做到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完善机构,明确职责:成立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XXX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XXX具体分管防控工作,负责向镇教育组流行性传染病防 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师生健康状况统计数据。 组员:XXXXX协助副组长开展防控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防控工 作的落实。 三、相关要求: 1.对值日领导的要求:做好当日教师出勤登记,发现缺勤教师,及时追查原因,并向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 2.对班主任的要求: 1)晨检时间做好一摸二看三问,了解有无生病或不适的学生,对缺勤缺课的学生要及时追访,查明原因,认真填写《学生健康状况统计日报表》和《班

级缺勤缺课学生登记表》,于8:20 前将班级学生健康状况统计情况上报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2)监督、指导学生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3. 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认真执行学校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到不打折扣。要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有防病意识。 2)日常工作中要摆正预防重大流行性传染病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摆在第一位,把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工作作为学校第一要务。 3)以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实行健康首问责任制。 4)任何人不得越级上报。 4. 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学校的制度,每天按时上下学,体温》37.5度伴呼吸道症状时,在家隔离观察治疗,每日汇报体温及其它情况,退烧两天后方可返校。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经常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开窗通风,不与别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要捂嘴。 3)要有防病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身体不适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 四、防控措施:加强日常防控管理,使教室、宿舍等场所保持经常性通风换 气。搞 好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落实晨检制度和日报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烧进行排查,监测体温,对体温异常(》37.5度)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上报卫生院及镇教育组。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案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案 一、组织和制度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卫生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有关季节性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二、预防措施 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防传染病,学校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晨午检:班主任每晌应密切关心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学生的出勤人数。责任人:班主任、卫生老师。 2、报告: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告知卫生老师和学校领导,学校应按规定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业务科室,同时报区疾控中心。责任人:班主任、卫生老师、校长。 3、劝说: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服或有摄氏38度以上高热学生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责任人:卫生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安保主任、分管校长、校长。 4、记录:卫生教师应及时统计好患病学生的具体情况 ( 班级、人数、症状、就医情况、上课情况、目前康复情况)并记录在册。责任人:卫生老师。 5、跟踪:每天关心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主动对学生进行补课。责任人:班主任、卫生老师。 6、消毒:根据有关规定做好 ( 包括发病及相关班级、食堂、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 ) 消毒工作,学校领导要听从卫生部门的专业指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集体性活动。责任人:卫生老师。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1.3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分级 1.4.1 定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 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 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1.4.2 分级 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多个县(市)发 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的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1.5 工作原则 1.5.1 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工作方案,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并按事件发展的进程,随时进行调整。

最新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应急预案

精品文档 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件》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 、普及各类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完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

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精品文档 3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钟廷纯副组长:钟金水组员:全体班主任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应急预案的总指挥,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 、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学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 、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及时向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精品文档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传染性疾病防控应急预案

山店中心校本部 传染性疾病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预案启动 根据区政府和区教体局的部署,适时在学校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管理 疫情发生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双责四制”(即:校园预防传染病工作目标责任制、教师承包班级责任制和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等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

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四、防治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专兼职教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应急预案【最新】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应急预案 我园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的有关实施办法以及县教育局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预防办法和措施 幼儿园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把预防传染病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与培训。利用宣传栏、专题展板、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对教师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要求各班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幼儿晨检记录表,保证幼儿园预防疾病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健康教育,通过主题教学、游戏、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增强安全健康意识。 (2)有效措施杜绝传染病发生。幼儿活动室、午睡室和教师办公室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餐具。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幼儿园保健室应按照规定定期消毒。 2、应急处置

(1)在幼儿园内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幼儿园疫情报告员马上拨打 120 ”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2)幼儿园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如果是幼儿园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立即隔离,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到医院就诊并通知其家属。 (3)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活动室或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幼儿园一旦发现传染病,将停止组织集体活动。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人员前往探望。 (6)幼儿园幼儿、教职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县教育局、县疾控中心,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7)传染病发病期停止办理新幼儿入园手续。 信息报告: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本预案,首先向幼儿园负责人报告,如幼儿园负责人都不在向其他行政人员报告,然后向教育局应急办报告(先口头后书面),在半小时内口报教育局应急办,同时向县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在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教育局应急办,明确疫情报告的范围、内容。 其次,做好传染病病因追踪。当传染病发生后,要随时与其保持联系,关注病情进展。该教师或幼儿病愈返校时须出示医院有效证明。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编号:AQ-BH-08533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mass unexplained diseases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508号)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修订版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1 应急响应和终止 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响应程序 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性传染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特别重大以下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2 善后处理 后期评估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扑灭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奖励 院领导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参加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责任 对在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抚恤和补助

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大河完小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疫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针对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传染性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性疾病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确保传染性疾病不在校园发生和蔓延。 二、适用围 1、本预案所指全体师生员工。 2、本预案所指全校突发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四、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县教育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对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传染性疾病早期表现的学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 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五、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1、高度重视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学校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应急预案内容

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河北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四、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五、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进行人员补充。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市有关规定。 1.3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1.3.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1.3.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永 副组长:吴昌飞青松王其营袁召波 成员:校委会其他成员及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室)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2.2后勤保障组

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

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一)传染性疾病防控组织机构组长:宋军组员:张扬、王秀英、班主任 (二)预防传染性疾病领导小组职责宋军:指导和落实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收集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提出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张扬:指导师生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各项工作,收集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王秀英及班主任:监测掌握、汇总上报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及时总结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三、防治措施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疫情发生时,领导小组应根据学校的部署启动本校园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专兼职教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3)学校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传染病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目前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危害,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规定,根据我社区实际,特拟定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无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预防传染病的流行或暴发;对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的应急处置工作;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 1、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2、传染病流行是指任何与时间和地点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增加超出了通常水平,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3、传染病爆发是指在同时或较短时间内,于同一病区或于某一病人群体中,出现数例或大量的同类传染病。 4、新发传染病是指不明病原体,具有传播性的疾病。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社区职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或暴发的意识和能力,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常备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坚持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预警、警戒,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流行或暴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

2、分级控制,快速有效。根据传染病流行或暴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及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依法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在无传染病流行或暴发事件时做好疫情监测及预防工作。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社区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孙翠环担任,,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2、组建社区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分为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检验、物资保障、督查工作等,各组按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社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传染病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传染病控制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负责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传染病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进行社区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社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发现传染病流行、暴发事件的发生;及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 在传染病发生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开展传染病调查与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全社区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调配安排。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统一对社区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处理工作。及时为临床提供防治传染病药物信息,传染病病例及传染病环节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发现传染病病例,如实填表报告;及时查找传染源,传播途径,控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1.1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医院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一与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药品监督、工商、财政、宣传、公安、教育等各有关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依法开展各项预防控制工作。 1.2医院成立院防治领导小组和由预防保健、感染管理、医疗救治等专家组成的防治专家组(名单附后),协调组织救治病人。 1.3医院按照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病情动态,适时调整控制对策。按照疫情解除判定标准,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除疫情的建议。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确认 2.1疫情监测和报告 2.1.1根据江苏省传染病监测方案,我院开展日常的急性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动态监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特别是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1.2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地区,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监测资料,适当扩大监测地区范围和采集标本的数量。 2.1.3医院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发现急性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和不明原因疾病时,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医院应立即向广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2疫情确认 根据《全国卫生系统突发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的规定,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的确认权在国家级。 2.2.1我省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由政府指定机构开展。 2.2.2我省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的诊断,由医院专家组初步会诊后报市卫生局组织相应专家组进行会诊,并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专家组确诊。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的处理,要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的原则。 3.1医疗救治 3.1.1疑似和确诊病人一律按要求收治指定集中医院。 3.1.2医院按规定向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报告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按照救治方案统一组织诊治。同时,要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二)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二)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二)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经济发展。 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3、突发性传染病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 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

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 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4、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5、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样本

娄底先锋实验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市卫生局、市教委联合印发的《湖南省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指导意见》, 结合当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特重新修订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要求, 吸取预防”非典””甲流”的工作经验,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以构建预防为主的防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工 作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 以保证不出现传染病疫情为 目标, 认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 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将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确保学校稳定。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周超光罗伟桃( 书记校长) 负责防控全面工作 副组长: 彭伟东( 后勤副校长) 负责疑似病例学生住院及家长联 系工作并负责逐级上报工作。 曾佳( 教学副校长) 负责学生疾病教育、疾病排查( 如晨检、午检) 以及卫生消毒的管理工作。 成员: 刘雄飞( 政教主任) 负责学生不明原因离班离校跟踪排查与班级日志管理工作。

周红梅( 校医) 负责学生发病初期指导消毒与上报工作, 协助教学副校长做好相应工作 曾必成( 办公室主任) 主要任务是及时填写各类报告、信息联络和完成指挥部交给的其它任务。 周长庚( 工会主席) 肖忠玉( 团支书、辅导员) 主要任务是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法规法律知识宣传、做好舆论引导, 保证校园稳定。 聂奇鹏( 总务主任) 主要任务是负责物资供应。 黄鹂( 教导主任) 主要任务是指挥、协调全校的疾防工作, 指导检查消毒、疾病监测、及时和上级疾控中心联络谢梦雄( 政教员) 主要任务是检查与督导, 了解疫情学生的动向, 严格控制出入校门的各类人员。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常抓不懈 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学校公共卫生水平, 落实防控措施, 做好日常检测, 一旦发现疫情, 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迅速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疫情的传播与蔓延。 2、依法管理, 落实责任制 在区教委体卫中心、区卫生局的领导下, 成立一把手负责的学校防控传染性疾病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学校防控传染性疾病工作的决策领导工作, 制定工作应急预案。将责任分解到部门, 落

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山西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太原市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一)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三)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病特征,即突发性,针对的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二、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本市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防控 为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依法实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三)及时处置 预防和控制重大疫病要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四)属地管理 重大疫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疫情分析预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施隔离和医学观察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和全体公民必须服从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指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