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练习题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练习题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练习题

第六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仍偏爱储蓄。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储户占比为%,为历史新高。而居民投资股票的信心不足,选择“购买股票”的储户占比为6%,较上季降低个百分点。存款储蓄的优点,突出地表现为

①支取方便快捷②不用承担风险③储蓄种类广泛④到期偿还本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针对下面漫画反映的问题,要抑制房价上涨应该

A.严格审批土地,减少新开工项目

B.改善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优化贷款结构

C.筹集和分配资金,发挥银行的纽带作用

D.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干部廉洁自律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据此完成3~4题。

3.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对这几种投资方式的理解,认识错误的是A.储蓄存款也会存在贬值的风险

B.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C.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是提供防灾防损的预防性服务

D.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4.有价证券是“财产性收入”的一部分。下列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①定期存款②股票③债券④商业保险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储蓄存款和债券、股票相比

A.收益高而风险低B.收益低而风险高

C.收益低但风险也低D.收益高风险也高

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形象地用“蓄水池”“总账房”“调节器”“寒暑表”等说明银行的作用。这表明

①银行能够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②银行能够为国家和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社会经济信息③银行能够调剂资金余缺,支援国家建设④银行是全国资金活动的总枢纽,是国家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

股票、债券是资本市场上人们比较看重的投资产品。据此完成7~8题。

7.张先生于2010年5月从银行购买了40000元的政府债券,与股票相比

A.从性质上看,它是所有权证书

B.从风险上看,它的安全性更小

C.从偿还上看,它可以还本付息

D.从发行上看,它的主体是商业银行

8.我国电力上市公司龙头——华能国际近期发布债券发行公告和募集说明书。根据公告内容,公司将于近日发行规模为40亿元的第二期公司债券。该公司已发行的股票和即将发行的债券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A.股票是债务凭证,债券是入股凭证

B.购买者与公司的实际关系不同

C.股票可以买卖,债券只能到期还本付息

D.股票收益总是大于债券收益

9.北京市首家由外资银行控股的村镇银行——密云汇丰村镇银行开业。该银行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和提供量身订制的农村金融服务,以此来解决农村的企业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贷款瓶颈问题。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

①避免市场调节的缺陷,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素质②可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③鼓励消费,改善生活,拉动农村经济增长④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0.张先生打算用6万元进行投资,他没有医疗保险,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投入。除此之外,他还想选择风险较小的其他投资方式。比较适合张先生的投资理财组合是A.人身保险和股票B.人身保险和政府债券

C.财产保险和金融债券D.财产保险和企业债券

11、个人支票、汇票等支付工具借助结算账户逐步推广,将为银行带来不小的商机。农行已推出的金穗借记卡代缴公用事业费、购房还贷款等账户扣款功能,个人支票结算功能等,这些只是结算功能中的一部分,今后,市民想得到更加丰富完善的金融结算服务,就可以通过开立个人结算账户来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办理结算是农行的基本业务之一

B.农行是我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的国有商业银行

C.农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为企业分配资金

D.银行利润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目标

12.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本次利率调整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表明

A.国家鼓励个人贷款购房B.央行适当紧缩货币供应

C.国家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D.央行适当放松货币供应

二、非选择题

13.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进行存款储蓄,还购买商业保险和国债。人们作出不同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14.某一中学生在保险公司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付保险费30元,保险期1年。后来,该生因意外交通事故受伤,住院3个月,花费医疗费用7 000多元。经核定,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付给该生保险金额4 800元。

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商业保险的作用是什么?

(2)商业保险是否比储蓄优越?为什么?

15.某镇镇政府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决定再上一个投资几千万元的大项目,可是资金不足,镇长找到当地农业银行,希望给予贷款。银行行长面露难色,因为镇政府前

几年搞了几个工业项目都没有成功,欠银行的几千万元贷款无力偿还。但镇长却对行长说:“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再说,损失了,银行再印一些钞票不就行了……”

请回答:如果你是银行行长,你应该如何答复该镇长?

第六课参考答案

1——5 BBCAC 6——10 BCBCB 11A 12B

13答案:有人选择储蓄,是因为储蓄支取方便,没有风险,到期能偿还本金和利息。有人选择购买国债,是因为购买国债收益高于储蓄,风险小、流通性能好。有人选择商业保险,是因为商业保险可以在发生事故后得到及时补偿,有利于人身、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14答案:(1)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保险赔偿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对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还显示出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2)商业保险和储蓄没有谁比谁优越的问题。因为它们都是一种投资行为,它们都是由公民个人意愿决定的,它们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它们都对国家和个人有着重要作用。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必要措施;而储蓄是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商业保险中的投保人在遇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时,可以得到补偿;储蓄者在支取时可按规定得到利息。商业保险要到保险公司办理;储蓄要到银行、信用社、邮局、储蓄所办理。从以上不同点来看,也说明不了谁比谁优越。

15答案:(1)商业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它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居民的储蓄存款。企业单位从银行贷款,是对银行的负债,要偿还本息;银行吸收储蓄存款,又是对储户的负债,同样要还本付息。

(2)居民把钱存入银行,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假如借款的企业单位失信,贷款后不按期还本付息,银行就会背上呆账、坏账、死账的包袱;银行若收不回贷款,长此下去就要倒闭和破产,居民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

(3)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从总体上说,银行的钱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而不是某个企业、单位可以随便乱花的。

(4)银行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一致,不能乱发。如果纸币发行多了,货币必然贬值,物价必然飞涨,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

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背景材料】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综上所述,新型基础设施概念其实并不新,所谓“新型”主要是对比传统基础设施而言,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新基建更注重“新”,拥有更多富有科技内涵的产业,代表着中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俗称“铁公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市场将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7大领域归类,并冠以“新基建”这一概念。具体可参考下图: 新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并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加强新基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背景下,加快新基建有助于保障和完成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多重任务;二是可以降低市场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效激发市场主体转换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三是将带动通讯、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发挥“传统基建+新基建”双轮驱动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四是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战略支撑,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五是有利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一、【背景材料】 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当晚安徽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同《汉字听写大会》一样,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在4月15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经过“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的比拼,最终,十场比赛,第一次亮相的殷怡航,与守擂者李子琳在对决时,率先拿到5分,成为总冠军。 二、【考点链接】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读之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 (3)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对社会历史产生深刻影响。(4)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也不是只知其文不解其义,而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6)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诗词作者来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是沟通诗词作者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促进诗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7)大众传媒的作用。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8)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

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另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17届高考政治备考:健康中国2030

17届高考政治备考:健康中国2030 一、【背景材料】 2016年8月19日至21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 二、【考点链接】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食品。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而且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企业要讲究诚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有利于提升商品的质量,抑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让百姓在健康的生活中提升生存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3)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优点,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针对市场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这对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5)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因病返贫成为其间一大障碍。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2%。健康是一切之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高考政治经典主观题精选专练六 (1)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最新综合经典主观题精选专练(六) 1、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材料一:《决定》强调“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但目前的现实: 我国国情是人均耕地非常稀缺。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的40%。而一些地方在巨大的利益及发展的冲动推动下,挖空心思,打政策的“擦边球”,以租代征,变相圈占土地。 材料二:《决定》中提出了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其中,政治目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材料三:30年前由小岗村18位农民搞起的“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实现了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温饱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中国农村即将翻开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页。 (1)指出材料一中的现实问题,并从市场经济角度探寻其产生的原因。(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8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农村改革政治目标提出的政治学依据。(12分) (4)就材料三中有关农民与改革的信息,分析其中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10分) (1)材料一中的现实问题:我国人均耕地少,而一些地方存在乱占耕地现象,说明我国耕地有减少的趋势。(2分) 原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一些地方违规乱占耕地,导致我国耕地有减少的趋势。(4分) (2)经济手段: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出现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现象;提出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2分)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3分)行政手段:严格对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审批;加强建设用地监管。(3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层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2分)注:考生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给12分。 (4)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5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5分) 2、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战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一:2006年,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该纲要确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前沿技术和研究计划。 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财政部2007年安排科技投入174亿元,并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国家发改委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商务部安排专项经费,建设一批出口创新基地,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高考政治热点分析中国诗词大会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 一、【背景材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17年2月7日晚,在春节期间引发无数网上网下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在擂主争霸赛中,与4期守擂擂主彭敏巅峰对决,在逆向思考题环节中,率先抢答赢得5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热追,优胜者赢在热爱诗词上,更赢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上。这种现象引导全社会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全社会自然地、自发地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温暖和情意。 二、【考点链接】 1、《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诗词大会令选手和观众身入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读诗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诗词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2、《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中可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让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古诗词强大的感召力大大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更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82练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016·上海高考)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2.(2015·浙江高考)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4·北京高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40多年前,美、俄等国家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13年前,由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升入太空。作为后来者,中国在这一领域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这启示我们( )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D.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高考政治备考这6步 将复习效果达到最好!

高考政治备考这6步将复习效果达到最 好! 基本原则 坚持以课本为主。有些同学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高考出题老师、高考阅卷老师、高三老师都建议最后的复习不要脱离课本。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高考复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六步法 1、先把课本读厚 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重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2、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前面复习过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

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抽时间翻一下。 3、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 但是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等。 4、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所以,要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时政。 两个步骤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历年备考易错知识点归纳

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历年备考易错知识点归纳1.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纠错:法律要代表人民的意志,公民与人民不是一个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纠错: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并非人人都属于“人民”范畴。 3.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纠错: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纠错: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包括民主与专政两方面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纠错: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6.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 纠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 7.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纠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会随意增减。 8.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纠错: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9.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好。 纠错: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不能笼统地说哪种选举方式更好。 10.扩大直接选举范围,能够保障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纠错: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体现。公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2020年高考备考:政治一轮复习最重要三件事

2020年高考备考:政治一轮复习最重要三件事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最重要的三件事: 一、明确政治学科高三一轮复习的四维目标:知识+方法+习惯+水平 1、具体到知识要做到:夯实基础,把握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构建体系,灵活使用。 夯实基础,需要认真梳理课本知识,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入透彻理解知识。对于课本重要段落要认真分析,一方面是把握细节,另一方面能培养分析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水平。比如《生活与哲学》中实践决定理解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到底是从哪个角度起到的决定作用;发展的前途为什么是光明的,道路为什么是曲折的等都要分析到位。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形成知识链条。易错题和区分度较高的题主要考察的就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 突出重点,重点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重要地位,一般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也是高频考点。对于重点知识要反复巩固,有些经常作为标准答案出现在考题中,要达到熟练默写的水准,考试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琢磨下一句到底是什么。 突破难点,之所以是难点就在于理解难,准确使用难。所以先透彻理解知识清楚它的前因后果,把握使用方法,积累突破此难点的关键词和事例,才能得心应手突破难点。比如:对于哲学中常规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把握,能够从适用范围,决定作用的角度和关键词以及典型事例几个方面突破就比较简单了。 构建体系,以一个核心知识为起点,从不同角度寻找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既能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能以体系的形式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灵活使用和角度全面的效果。比

如:以政府为核心,从性质、宗旨、职能作用、原则、权力、威信等方面梳理构建政府模型,对于考察主体为政府的题都能够从此体系中找答题点。 2、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方法的总结,方法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审题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 之前主要是介绍了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形成是在“先明确主体再从不同角度寻找内在联系”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解题方法更是基于对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对关键词敏感度更强,才能更好的把握住“题眼”,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基于对学科术语的精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组织好问答题的答题语言。 审题解题方法的把握除了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还一定要有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相对应的巩固训练。高考专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简单的“题海战术”就能够的,一定是历届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的解析和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严谨的学习和解题习惯是最重要的。平时要按照准确严谨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解题步骤去学习和解题,经过一段时间必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也就是说,一种好的方法掌握了以后需要持续强化持续使用经过长时间的内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形成习惯才能更好的为我所有,甚至会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创新形成更符合自己的也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说平时寥寥草草考试时就会注意了,考试时心情和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就不要再给自己增强不必要的负担了。所以,要在平时就养成工整清晰的书写习惯。 4、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水平的培养,高考水平要求的四个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水平、调动和使用知识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

高三政治-2018年高三备考“好题速递”系列(20)政治试题 最新

2018年高三备考政治“好题速递”系列(20)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强身健体,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有利于()A.减少个别劳动时间B.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 C.增加商品的价值量D.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2 ()A.近年来物价水平下降B.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C.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 3.2018年12月,中央财政下达第一批专项补助资金9.5亿元,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这表明()A.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B.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社会公平 C.国家通过财政缩小地区发展差异D.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资源配置 4.2018年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这说明:()A.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B.新生代农民工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5.当代英国政体之所以与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政体不同,是因为:() ①国体决定政体,两国国体不同②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政治文化传统不同 ③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④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前阶级力量对比不同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6.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这是因为: () 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②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国家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消失 ④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2018年8月文化周刊载文指出《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A.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8.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③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祖国的和平统一的步伐④台湾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方案

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方案 一、学情分析 2017届高三年级现有5个文科班,近290人,通过月测和各种考试发现学生之间成绩差距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较差.因此,2017届高三政治学科备考复习要重基础,重习惯、重能力培养,力求做到备考复习有针对性,实效性,打好整体战. 二、复习备考目标 1、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 2、紧扣时政热点,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完善体系. 3、学科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 4、紧紧抓住课本,关注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5、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6、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争取2017年文综学科的高考成绩,平均分、及 格率均在我校2016年基础上明显提升,并且尽量缩小与州平均分、及格率的差距. 三、复习时间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 2016年9月-2017年3月初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 2017年3月-2017年5月初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2017年5月-2017年6月初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四、复习备考具体措施

1.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②注意事项. 第一,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要求学生复习必须立足于课本,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内容,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串通、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加以强记.因为万变不离其宗,考来考去,也不过是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罢了.如果我们能够对课本上所学的这些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那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遇到什么题都可以从容应对.近年来,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考查有增无减,呈现出回归课本的势态,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必要时,应该采取默写和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要开始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学生解题时能遵循这样的思路并反复训练. a.阅读题目. b.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 c.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 d.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2.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综合能力突破. ①要求: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它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使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四周进行书本知识专题复习,后四周为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②注意事项:在第二轮复习中,特别要重视和注意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因为思想政治课能否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是该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要注意掌握好那些与考点内容相关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并且政治高考试从来都不回避社会重点、热点问题,而且还往往是迎着热点上的.政治一般是以时事为材料来出题,选择题、论述题都可以使用.对这些国内外大事的了解,不仅对人提高觉悟很重要,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也至关重要.而且,热点专题复习时以某一热点作为背景依托,对其进行政治学科内部的多角度思考,与教材的知识点对接,既是对教材知识点的应用,又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重新梳理,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再一次提升.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需掌握的重点时政术语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需掌握的重点时政术语 使用者:班别:姓名:学号: 高考主观题答案的生成要求答案语言术语化、简洁化、条理化。整理时政术语汇编目的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答题语言,训练术语“语感”,以便在具体答题时有话可说,熟练地遣词造句,提高答题速度。 一、经济篇 1、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给予创新主体财政、金融等支持。 ④提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2、数字经济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数字经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②促进智能化生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有效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通过个性定制,改变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④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提高我国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 3、我国应如何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①深化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消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②建设和完善现代化要素市场体系,加大新型要素市场建设力度,健全要素市场规则,促进要素自由高效流动配置; ③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④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加强监管力度,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优化要素配置。 4、科创板的创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对资本市场:科创板是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的能力(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②对企业:拓宽了科创型企业融资渠道,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③对产业: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④对经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创新发展理念,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5、地摊经济的优点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需掌握的重点时政术语

21届高考政治备考:需掌握的重点时政术语 一、经济篇 1、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给予创新主体财政、金融等支持。 ④提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2、数字经济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数字经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②促进智能化生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有效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通过个性定制,改变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④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提高我国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 3、我国应如何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①深化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消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②建设和完善现代化要素市场体系,加大新型要素市场建设力度,健全要素市场规则,促进要素自由高效流动配置; ③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④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加强监管力度,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优化要素配置。 4、科创板的创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对资本市场:科创板是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的能力(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完整word版)17届高考政治备考:简政放权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简政放权 一、【背景材料】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 接得住、管得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家职业资格, 实行目录清单管理。深化价格改革,加强价格监管。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创新事中事 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 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 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 (1)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建立和健全现 代市场体系,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2)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3)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4)能够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简政放权必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2)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福于民。有利 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3)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 (4)是我国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的需要。 (5)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创新管理,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5)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7)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 (8)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10)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0、16届高考政治备考:我国新的国家安全法

16届高考政治备考:我国新的国家安全法 一、【时事背景】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昨日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法律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国家安全法共七章,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与职责,国家安全制度,国家安全保障,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法制办国防政法司司长吴浩表示,为了应对国家安全新形势,制定这样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法律十分必要。该法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即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法律还明确了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安全法在第一条立法宗旨中强调“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第三条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中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等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国家安全法的一个亮点,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新安全法专门规定了人民安全的内容,“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等等。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公民义务。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是以义务的履行为前提。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仅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国家主权。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新国家安全法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这一概念,这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延伸和反映。在网络空间维护主权,因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5)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6)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要坚持把国家利益作为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