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论文

《罪与罚》论文
《罪与罚》论文

对《罪与罚》中“罪”与“罚”内涵的分析

——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出发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罪与罚》是他的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小说成功地反映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社会哲理问题。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在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与关爱中,深刻的体现了“罪”与“罚”的多义性。本文将换一个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人物形象角度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罪”与“罚”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罪与罚》“罪”与“罚”内涵人物形象

正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罪与罚》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穷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伊万诺芙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薇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最后幡然醒悟,皈依基督教。暴露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罪与罚》共分为六章,只有第一章写的是拉斯科利尼科夫所犯的

罪,其他五章都是在写他因罪而受的罚。但显然整个故事的发展并不是只有拉斯科利尼科夫的行为在推动,正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说:“人人都要对每一个孽障、每一次罪行负责,犯罪是普遍的现象,刑罚应该加于所有的人,这就是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世界观。”个人坎坷的经历,极度丑恶的现实社会,加上陀思妥也夫斯基独立的思辨能力,使他对“罪”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他超越了宗教中单纯的“原罪”理念,把“罪”看作是和人类相伴相生的普遍存在。所以,每个人物都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从每个代表人物中找出这一类人共同的特点与整体带来的社会影响,更细致地分析“罪”与“罚”的内涵。

整体来看,整部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三大类:以阿廖娜.伊万诺芙娜与彼得.彼特罗维奇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人;以拉斯科利尼科夫和索尼娅为代表的下层受苦大众;以波尔菲里.彼特罗维奇为代表的维护法律和社会力量的人。其中,维护法律和社会力量的人不代表当时的任何阶层,属于一种较为客观的角色,在他们身上没有体现出当时处于那种环境下的人所有的特点,所以暂且不对他们进行讨论。那么我们主要针对的正是剩下这两个相对立的阶层,通过对比,更能从多方面发掘出“罪”与“罚”的多义性。

故事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放高利贷的资产阶级老太婆阿廖娜.伊万诺芙娜压榨社会最底层人民,拉斯科利尼科夫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愤恨阿廖娜.伊万诺芙娜而走向了杀人抢劫的道路。虽然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决定的,但是阿廖娜.

伊万诺芙娜还是因为直接原因而丧命,惨死在拉斯科利尼科夫的斧头下,这就是对她最大的惩罚。很显然,她的“罪”便是当时资产阶级普遍的特征:过于贪婪以至于到了没有人性的地步。“罪”与“罚”在阿廖娜.伊万诺芙娜身上体现出了最基本的涵义。此外,拉斯科利尼科夫曾有一段内心独白:“老太婆,看来这也是个错误,问题不在于她!老太婆只不过是一种病......我想尽快跨越过去......我杀死的不是人,而是原则......”(第三章)。这种原则通俗地说就是弱肉强食,是当时富有的资产阶级有权对底层卑微的劳动人民进行无休止地剥削。从这一方面来看,阿廖娜.伊万诺芙娜身上便有了更深层的“恶”,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犯的错,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剥削者,是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彼得.彼特罗维奇虽与阿廖娜.伊万诺芙娜属于同类人,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让他们有同一种结局。彼得.彼特罗维奇属于“恶人”中的“幸运儿”。他想要娶贫困人家的有修养、有文化的女孩,目的是可以因为在金钱上的优势从而处于被尊重、被仰望的位置,让对方永远因崇拜自己而忠诚。他作为一个七品文官,在索尼娅的父亲马尔梅拉多夫过世后,承诺要帮助她母亲卡捷琳娜. 伊万诺芙娜争取补助金救济她们穷困潦倒的家,却满脑子想着怎样诬陷索尼娅偷盗从而重新获得拉斯科利尼科夫妹妹与母亲的信任,挽救自己之前憧憬的婚姻。可以看出,他不断地犯罪,但是从来不越过阶级法律所容许的范围,因此他并不会受到惩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作品中对“罪”与“罚”的定义变得

不是那么清晰而单纯了,它不再仅仅是取自现代法律制度,而有了来自圣经所代表的天理和以人类道德来衡量的社会正义。大部分学者只是针对拉斯科利尼科夫来分析他的罪恶与所受的刑罚,往往会忽略与之相对立的这些人。任何事情都有多方面的因素,拉斯科利尼科夫犯罪并不是他单方面的原因。如果没有社会造成的贫困,没有资产阶级的剥削,也不会让他在重重压力下走上杀人抢劫这条不归路。所以,阿廖娜.伊万诺芙娜和彼得.彼特罗维奇这些人起着主导性作用。可以说他们才是犯罪的元凶,他们造成了社会太多的恶,应当承担更多的惩罚。当然,就拉斯科利尼科夫和索尼娅这些可怜的人来说,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许多内在问题。

索尼娅是一个坚强、善良、勇于奉献的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她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贞节,走上了卖淫的道路。她对拉斯科利尼科夫不离不弃,还为流放的犯人们整治精神的疾病和心灵的创伤,用善良和自我牺牲精神,感动了所有负罪的灵魂。她后来充当了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精神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尽管她给了我们圣母一般的印象,但她还是在某种程度上犯了罪,最充分的一个证据就是她卖淫,对自己犯罪。这是我们看到的表面,进一步探究,这种罪来于性格。她极度自卑、内向胆小,懦弱可欺、逆来顺受,从而并不能掌握好自己的命运,无意中便加深了整个社会的罪恶。这些罪恶在当时的环境下完全不受她控制,所以她不应该受罚。

最后,我们来看最重要人物拉斯科利尼科夫,他毕竟是故事的第一主人公,所以这部作品的主题仍是体现在他身上的较多。借鉴以前

较多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罪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不堪贫困与剥削的重压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伊万诺芙娜。二、有分裂的人格并屈从了自己的理论。这两方面虽然分别是由外因和内因造成的,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内因是主要原因。作者在拉斯科利尼科夫这里对传统的“罪”与“罚”的理念进行了颠覆,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犯罪”前后所表现出的一切奇怪行为都使“罪”与“罚”有了新的意义。具体说来,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理论是从历史和现实经验中获得的,他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平凡”的和“不平凡”的两类,前者循规蹈矩、平贱如虱,后者则是真正的人,他们是天生的破坏者,像拿破仑一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泪。他的犯罪心理就是要证实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只会发抖的畜牲,他之所以选择杀死这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完全是因为偶然听到一个大学生的议论:“我真想杀死这个该死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她对大家有害,把她杀死,拿走她的钱,为的是往后利用她的钱为全人类服务,为大众谋福利,死一个人,活百条命,这就是算术。她不过像只虱子,或蟑螂罢了。”(第一章)由此可见,他的犯罪和一般意义上的谋财害命或报复杀人完全不同,道德上的纯洁感遮避了犯罪的阴暗心理,因此杀人时两种最基本的感觉——恐惧和愤恨他都没有。他很麻木地举起了斧子,但在他杀死老太婆后,老太婆的妹妹却意外地出现在现场,拉斯科夫又像一个惯犯一样劈开了她的头颅。这个情节的安排是非常有深意的,使“罪”的概念再次摆脱了纯粹的道德层面,和人性、人类生活本身建立起了一种密不可分的

关系,罪成了人类的本质存在,个人坎坷的经历,极度丑恶的现实社会。在整个事件中,他在一定层面上表现出了主观和客观的分离,行动与结果的相悖。他本以为自己是个真正的人,但最后才领悟到是魔鬼在牵着他走,他没有杀人的权力,因为他和大家一样,是个虱子。他原本以为自己杀死了老太婆是一件为广大人民造福的事情,他会因此而骄傲和自豪,事实恰恰相反,他自此陷入了恐惧和矛盾之中难以自拔。

作品中对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罚体现在多个方面,最深刻地表现了整部作品的主题。一是来自代表法律和社会力量的审判官波尔菲里.彼特罗维奇,他通过仔细观察和心理分析确定了拉斯科利尼科夫便是杀人凶手,否定了他的理论,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恐惧和巨大的震撼,并劝告他赶紧自首,给社会一个公正。二是来自代表上帝之爱的索尼娅,索尼娅用她的坚强和奉献精神以及圣母情怀让拉斯科利尼科夫感到惭愧,为自己杀人的行为做了无休止的心理斗争。三是来自拉斯科利尼科夫内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道德谴责,他因自己杀了人而良心不安,同时还有难以抑制的恐惧,这些折磨甚至使他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十分痛苦。这也是对他最严厉的惩罚,心灵所受的惩罚远远比身体所受的痛苦得多。最后的惩罚则是来自于自首后所受的苦刑,但这期间,一直有索尼娅的陪伴,成为他的精神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这次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宽恕和解脱。

从整部作品来看,“罪”与“罚”这两个概念贯穿了故事的始终,它的基调是沉闷,里面的人几乎都存在着让人难以忍受的问题,让你

有种压抑得难以呼吸的感觉。但正是这种情况,让你清楚地认识到,“罪”几乎无处不在,它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完全不由你决定,而是由你所处的环境决定,你犯罪的同时可能也是最大的受害者。“罚”永远是人们对苦难的一种自觉担当,不仅是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也许这就是陀思妥也夫斯基为人欲横流、充满苦难和灾难的现代社会所开出的一剂“济世良方”吧。只有你受到了惩罚,你才会对那些犯罪的因素心生畏惧,对你以及整个社会有较显著的警示作用。陀斯妥也夫斯基对“罪与罚”的重新确认,既是破坏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他在解构传统道德框架,将“罪”绝对化、理念化的同时,更强调人的自主选择,即对罚自觉的担当,体现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西西福斯精神。因此,他对“罪与罚”主题的探讨无疑为现代人确立了一个新的精神座标。

《罪与罚》读书心得

罪与罚 说实话,看完之后,感觉有些一知半解,但我想,我抓住了书的主旨——罪与罚。 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头脑中一直存在一种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虱子,另一种则是“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律的制定者,不需要遵循任何法律,可以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杀人且不受惩罚。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种理论其实很值得原谅,中国历代帝王哪一个不是手上沾满了鲜血?话说回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不是随便写了个有这种理论的人物,其中有着特定的历史意义,这是作者为批判当时俄国涌现的”强人理论”,呼唤资本主义人文思潮回归所作。不过,现在还是撇开这个不谈吧,让我谈谈自己的理解。 罪,很明了,拉斯柯尼科夫杀死了老太婆和她的妹妹。那么罚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明了的是他的犯罪动机。是为了谋财吗?确实,他很穷,不得不多次到老太婆那里典当,欠女房东大笔钱,而他的妹妹为了他要嫁给一个卑劣的人。可是,他所抢走的财物只有三百多卢布,而且只把抢来的东西藏了起来,连看都没看。是为了证明他不是虱子吗?就这本书的主题思想,这才是他犯罪的最大动机,他想成为拿破仑,他希望踏出第一步,拥有一笔资产,成就一番事业。可是,精神和肉体的惩罚使他永远无法迈出第一步。 从犯罪前夕一直到自首期间,拉斯柯尼科夫饱受寒热病的折磨,一直处于疯癫的状态,周围的人甚至认为他得了精神病。他烦躁、抑

郁、易怒,讨厌和一切人接触,甚至对他的母亲和妹妹产生厌恶的情绪。而精神上的惩罚更为残酷,到底要不要杀老太婆?他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是一个巧合将他推向了罪恶的深渊。之后,要不要投案自首又成为了他的另一个思想斗争点。和审判官会面,在警察局晕倒,回到犯罪现场,他多少次差点儿就说出了真相!他不懂掩饰,或者说不会掩饰,恐惧使他缺乏理智,病痛使他不会思考,即使他凭巧合逃离犯罪现场甚至到最后另有其人主动认罪,他也无法安宁,最终还是选择了自首。 全书,一直是暗淡的笔调,但还是有亮色的。拉斯柯尼科夫,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他只是被一种错误的理论迷了心智。他在马美拉多夫死后,将自己所剩的全部钱给了他的遗孀,他对妹妹的终身幸福的关切,对索尼娅的爱,让我对这个人物有的只是更多的同情。而索尼娅是一个天使,她为了家人去当妓女,她对拉斯柯尼科夫毫无保留的爱在无形之中感化着他,是她促成了拉斯柯尼科夫投案自首的,她懂他。 我想,这本书在现今或许还有另一层意义,在看到主人公的痛苦挣扎之后,还有谁敢犯罪呢?

读书后的心得体会1000字

读书后的心得体会1000字 导语:在人人拥有一本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月的号召下,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读书后的心得体会1000字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人拥有一本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月的号召下,我在图书馆借阅了,《常见野生蔬菜》、《绿野仙踪》、《英烈全传》、《冰心诗选》、《繁花中国打工妹实录》这五本书。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怀着好奇去读《绿野仙踪》这本书时,读后似乎领悟了许多。书中体现出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幸福、智慧、爱心和勇气的追去。书中主人公们为实现他们的心愿,互相帮助,携手合作,历经艰险,最后他们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毅,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和及时珍惜我们的友情,追去我们的幸福。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做个有爱心和勇敢的人。 看完《绿野仙踪》后的一天,我拿起《冰心诗选》中的

《繁星春水》,着是一本令人读后觉得神清气爽的书。书中尽情地抒写了对生命的领悟,对晨、午、晚的歌颂,诗中的词语是那么的触动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深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华考|zk168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饮食的需求正从量的满足转向了对质的重视。所以当我看了《常见野生蔬菜》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里推荐的50余种野生蔬菜和500种菜式都是我们常见家料理的绿色健康食品。从食饱、食好到食疗,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对野生蔬菜给予重视,它们保持着原有的品质和天然的特色,它与家常蔬菜不同的色、香、味、形和更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独特的药疗保健作用正在被不断发掘。 给我感触至深的莫过于中国打工妹实录《繁花》,这里面的打工仔又被排斥、被轻视、被羞辱......这本书抒写了对人性的告白,尽管打工妹地位卑微,但她们都有自己的人格,都应该去尊重她们。其实不管是穷人、富人、丑人、美人,风口浪尖的人都应该倾听、了解、接纳、在意一切人世的沧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打工妹也不例外,她们有自己的梦想,有对梦想的追求,有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生命是平等的,可当看到打工妹的泪水时,我看到生命权的不平等,她们的权利被一次次的漠视。一幕幕悲剧在不停上演,最终的受害者究竟是一部份人,还是我们整个

语文读书报告——读《罪与罚》后感

读《罪与罚》后感 在读完这本书的那一刻我觉得心里很堵。似乎书里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那么的让人难以理解,而每一人都有他的可怜可悲之处。而犯了罪的人注定会得到惩罚,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道德上。 这本书讲述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在贫穷的压迫下反抗,杀害了放高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之后后悔,不安痛苦。他受不了痛苦向索尼亚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在索尼亚的劝说下他就去自首。但是他还是认识不到自己的过错,觉得不应该自首。最后索尼亚看望他来,他发现自己爱上了索尼亚,决心让索尼亚的信仰成为自己的信仰,得到了救赎。 在这本书中每个人的故事看似荒诞,却也觉得合理。拉斯科尔尼科夫在一个小酒馆遇到马尔梅拉多夫,听他讲叙他的经历。马尔梅拉多夫有一个美丽优秀的妻子,在生活的重担下变得憔悴,女儿也不得不去当妓女。当马尔梅拉多夫得到一份九等文官的工作时,一家人都很开心,觉得生活有了保证,女儿也不用去当妓女了。可是马尔梅拉多夫偷偷地把家里的钱偷了出来去买酒喝,甚至还找女儿要钱。在他的言语中他痛苦而绝望,“我就是这么个德行,我是个天生的畜生”,可是他也说:“这也让我觉得快乐!我并不感到这是痛苦,而是享—乐,先生。”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会让这个原本很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可他还是不顾一切的把家里的钱偷出来喝酒。这是为什么?这样的行为很荒诞,是无法理喻的。他的行为与他的痛苦是矛盾的。可是我们也看到了马尔梅拉多夫的痛苦,正是因为太苦了,所以他要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哪怕喝完之后生活会变得更艰难。是那个社会太黑暗了,是那时的穷人受尽压迫却无力反抗。马尔梅拉多夫的行为是愚蠢的,他使得一家人陷入绝境。如果,没有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帮助,最后去世的人的安葬也成问题。 拉斯科尔尼科夫也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人,他善良有同情心,同时也是个自私,冷默的人。在同情马尔梅拉多夫家时候,他在马尔梅拉多夫家留下一把铜币。而后他就后悔了,想把钱拿回来。他考虑到钱要不回来了,在心里挖苦索尼亚当妓女,又对她给予同情的心。在路上遇到喝醉酒的姑娘被花花公子尾随的时候,一开始他义正言辞的去阻止,给警察钱让他叫车夫送姑娘回家。可是不一会儿他却说:“您别管了!关您什么事?您别管了!让他去关心她吧(他指指那个花花公子)。关您什么事!”。他对姑娘的遭遇表示同情,想帮助她,却又突然劝警察不要管闲事。这的确很矛盾。他还做了一些梦,梦里是一只可怜的马被人打死的事情,他在梦里是个小孩子。他看到那只马被人打,他难过,愤怒,哭泣,最后从梦中惊醒。他的的确确是个善良的人,同情弱者。他是个矛盾的人,舍不得钱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弱者。在他想帮助其他人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也想他们一样可怜,所以他才反复无常。拉斯科尔尼科夫想当英雄,像拯救别人。于是他萌生了杀害放高利老太婆的念头。在杀害老太婆和她无辜的妹妹之后,他走上了他的罪与罚之路。他觉得十分痛苦,整日担惊受怕,害怕被人发现。同时面对侦查官的怀疑,与他斗智斗勇,逐步摆脱了嫌疑。这时拉斯科尔尼科夫已

名著《罪与罚》告诉我们

名著《罪与罚》告诉我们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小说,讲了一个简单的杀人案,作者从一开始就用直叙的方式写了杀人经过,这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没有像别的凶杀小说那样,会给读者留下很多的悬念,而是让读者从一开始就知道人是谁杀,是怎么杀的,作案的经过一目了然。 从一个凶杀小说的角度来看,这个小说的故事情节既不惊心动魄,也不曲折离奇,但这样简单的一个杀人案,却写了这么厚的一本书,也是让人佩服。当然,除了佩服,你还应该知道,大师的作品肯定不会这么浅薄的。 从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开始策划这场杀人案,到实施犯罪,到作案后的一系列表现,作者的描写非常详细到位,以至于详细到让人都觉得有点啰嗦的程度,这期间大多是以大段的心理描写为主,但这些大段的心理描写,也确实刻画出了一个人在做了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纠结、反复、敏感,焦灼、崩溃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 很多人评价这本书是一本犯罪心理学书,对于犯罪心理,我是不懂,但我想说一点自己的经历,因为作者所描写的这种心理状态,使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首先申明,本人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或违法乱纪的事情,只是生活中的一段经历而已,大家放宽心,且听我慢慢道来。 当初自己只是在工作上做了一个选择,其实最早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内心认为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决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当实施了这个选择后,自己都没有想到,内心是各种的纠结、反复、不甘甚至后悔。 可是选择已经成为无力改变的事实,面对这种既定事实,自己的无力感更强烈,而这种无力感又加剧了内心的各种情绪,人也变得更加敏感,别人的任何一句话,或一个眼神,都会被自己过度的解读为是不是在针对自己。现在想来,所谓的过度敏感,只是因为自己内心的不安定,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有鬼,于是看谁都是鬼。 但也正是通过这件事情,我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坚强,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一个更客观的认知。

罪与罚读书笔记

罪与罚读书笔记 罪与罚读后感《罪与罚》,一部最具有影响力的俄国小说之一,描写了一个贫困法律系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受罚和救赎的全过程,整本书以他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谴责和道德的惩罚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心灵上的煎熬和痛苦。读完此书,我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同情,我想,他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我们处在那个时代,也会像他一样的。即使是后来莫名其妙的自首入狱,他都不觉得自己有罪,他说:“只要以完全独立、全面摆脱世俗观念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我的思想当然就根本不是那么奇怪了。”可是,这只是一种最幼稚的想法。他不懂为什么自己要自责,不懂为什么要忧虑,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或许这只是成长的烦恼。小说最后,说他是因为爱情获得了新生,而我认为他只是找到了新的希望罢了。正如他所说有希望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在我看来,拉斯柯尔尼科夫具有一颗敏感的心,聪慧而不甘平庸的头脑,也正是他的敏锐洞察力和思考让他陷入“罪”,他认为现实社会需要一个“伟人”来创建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他的眼里,“伟人”拥有极大权力,可以在建设美好社会的过程中犯罪;在他的意识形态里,社会上的一些邪恶势力,只是邪恶力量的载体。然而,拉斯科尔尼科夫却忽略了其人体形态。他的这种思想也让他犯下了不可弥补的过错,从而受到了“惩罚”。这部小说耐人寻味,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索。如果精神上不够强大,社会只会给你的生活给予打击,让你陷入迷惘和焦虑。在通往解救的道路上,人生必定会充满许多的纠结与挣扎,矛盾和犹豫。然而,是什么足以让人不畏惧通往救赎道路的艰辛和苦楚呢?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和爱,是心中的信念,就像拉斯科尔尼科夫感受到索尼亚和妹妹杜妮亚的爱后,他勇敢的走出了心中的阴影,走向解放和光明,也因为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消除了心中的恐惧,战胜了自己。在人的一生中,人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但是,拉斯科尔尼克夫却做到了。这也告诉我们,要想追求美好的生活,首先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愿望。

《罪与罚》读书笔记

《罪与罚》读书笔记 王丽婷小教一班 110101284 刚开始拿到这本厚厚的世界名著《罪与罚》时,心里总是抱有畏惧感,自己也想不到会对这本书如此着迷,竟会通篇看完。《罪与罚》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小说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步入罪恶与救赎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者对拉斯柯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写,刻画细致,十分栩栩如生,。 拉斯柯尼科夫在生活中却历尽艰辛,一贫如洗,因贫穷而被迫退学,因交不起房租时刻躲避女房东,因衣衫褴褛而总是受人鄙视。他每日吃的是残茶和剩面包,过的是老鼠般偷偷摸摸的日子。最终他因痛恨放高利贷老板娘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剥削,愤而行凶,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还被迫杀了另一个无辜、受苦、可怜的丽莎维塔。然而良心的谴责,使其饱受比法律惩罚更为严厉的良心惩罚。于是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最后索尼娅跟随他去了条件恶劣的西伯利亚,决定陪伴他度过这段艰难的历程。苦役与爱情终于使他体验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拉斯柯尼科夫在杀了人之后,就惊恐不已地回到了家,大病一场。他陷入了神经质的状态中,他每时每刻都在担心杀人的事实被揭穿,疯狂地思考每一处细节。在收到警察局传票后,拉斯柯尼科夫以为事情败露,心慌至极,但当他得知传票是与欠款有关时,他忽然感到一阵难以形容的极端轻松。虽然这不是对拉斯柯尼科夫身体上的惩罚,但是他接受了更为严厉的道德上的惩罚。他每天惶惶度日,如坐针毡。所以说为恶哪怕暂时逃避了法律上的惩罚,但是在道义上、心理上,就永远会是弱者,一辈子都不会心安。 拉斯柯尼科夫剥夺了两个妇女的生命,别人看来他似乎是一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的混蛋,可事实并不是如此。当他第一次送喝醉酒的马美拉多夫回家的时候,对于他们一家六口的生活境遇深表同情,临走时偷偷把在酒馆找零的铜币放

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罪与罚读书心得1#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传说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传说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罪与罚读书心得2# 当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与罚》后,心中不时感到震撼与感动。在《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科纳夫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因此他杀了早让人议论

读《罪与罚》

两难中艰难的选择 ——读《罪与罚》 毫无疑问,拉斯柯尼科夫存在心理上的疾病——任何人走上犯罪的道路,都是因为存在心理上的疾病。不过,拉斯柯尼科夫思维方面又相当缜密——很大的原因在于他接受了未曾完成的高等教育——在作案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拉斯柯尼科夫曾经考虑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切罪行几乎都那么容易被识破,那么容易露出破绽,为什么所有罪犯的罪迹都那么容易败露呢?”——不错的,罪犯能够逃脱惩罚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法律极其软弱,比如石崇曾经在江南明火执仗地抢劫大户人家弄到了足以敌国的财富,却没有人敢于问罪。这种情况一般上都发生在政权软弱无力管理天下的动乱的年代,而动乱毕竟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当然,也可能是警匪一家,强盗就是警察豢养的羊群一样,坐地分赃如同不断从羊群身上获得羊毛和奶一样——所以小偷们才前脚进了看守所,后脚便给放了出来。其二是罪犯特别狡猾,消除了犯罪行为过程中留下来的任何蛛丝马迹。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政治清明,国家意志贯彻没有受到干扰的时候。但是也对罪犯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就是必须有超于常人多多的智慧。在侦破与反侦破的斗智斗勇过程中能够棋高一筹,使所有的刑侦人员都生出羞愧——这种要求对罪犯来说又实在是太高了。也就因为这样,犯罪的行为可能在偶然的情况下没有受到惩罚,但是更多的罪犯是逃不过囹圄之灾的。拉斯柯尼科夫给出的答案是“与其说是掩盖罪行在物质上是不可能的,不如说是在于罪犯本身:几乎每一个罪犯,在犯罪的时候都意志消沉,缺乏理智,相反,在最需要保持理智和小心谨慎的时刻,却被幼稚的、罕见的轻率所替代”。这一段话有点长了,简单地说,掩盖罪行的困难,与其说是一种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种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所有的罪犯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都一定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上的障碍,以至于不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且无法理智地消弥做案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拉斯柯尼科夫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犯罪——虽然其行为的直接结果是消灭了两条无辜的生命——所以也就生出了一种自信,“他断定,在他的事业中,他本人是决不会产生这样一种病态变化的”,“唯一的原因乃是他所设想的计划‘不是犯罪’”。 也就因为这样,拉斯柯尼科夫在付诸行动——当然是其人生的第一次——之前便做了周密细致的准备。他首先了解到受害人,也就是阿廖娜·伊凡诺夫娜是一个老寡妇,没有子女,只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作伴,而在被选作做案时间的那个傍晚,丽莎维塔·伊凡诺夫娜——也就是受害人的妹妹将有事离开。一个孤身的老太婆在受到袭击时是根本无力反抗的。其次,通往阿廖娜的房间有“一条又暗又窄的楼梯”,也就因为“这里是这么幽暗,即使遇到一双好奇的眼睛,也没有什么危险”,更何况几乎不会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存在。作案的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于顺利地到达犯罪现场,而且全身而退。其三,转移受害人的注意力,方法便是用洁净的白纸包着一个木头片,做成一个(银质)鼻烟盒的样子,在这里佗斯妥耶夫斯基进

《罪与罚》之读后感1500字

《罪与罚》之读后感1500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习惯于妥思妥耶夫式的的漫长叙事,也许最真实的叙事注定无法不漫长。执着是个可怕的东西,执着于生活的人可以像蚂蚁一样埋头长征,也可以恶魔一样揣起屠刀。可人从来不是只生存于两段的砝码,最真实的人生是游离在平衡与偏执两端的维系。跨过天平的横梁走到极端的过程,是屠戮自己的过程——把自己交给上帝,或是交给恶魔。 生活擅长制作常谈常新的谜团,不管是天才还是傻瓜都能有所解悟,但现实永无正解。窘迫的现实与对理想主义的推崇让一个年轻人陷入疯狂,他躺在棺材一样阴暗低矮的出租房里思索,以“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在偏执狂的思维里,不平凡的人可以疾驰的象群般践踏着脚下的生命踏上光明,平凡的人注定庸庸碌碌供人踩踏。拿破仑的铁骑横扫欧洲的时候,生灵涂炭的战场成了皇位后最闪亮的注脚。拿破

仑乘着历史的东风成就王座,他说:“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让后人去评判吧。”可惜那个躺在棺材里的大学辍学生做了最偏执的 评判。社会的畸态让他只看到践踏与辉煌,并且将前者视作后者的必要基础。 对自我哪怕还有一丝坚持的人,都是不适合拿起屠刀的,更何况是饥寒交迫中靠消化自我维系生命的拉斯科利尼科夫。当他在病态的执念中将劈柴的斧头变成杀人的利器,其实他不差毫厘地杀死了自己。他近乎推脱的言辞并没有错,不是他杀死了寄生虫一样的老太婆,更不是他杀死了老太婆天真无邪的妹妹,他事先早就将斧头砍进自己的脉搏,犯罪现场只生产恶魔而不适合活人。“我”之死成就“我”之恶,这个命题也许在唯物论者眼中是嗤之以鼻的自欺之辞,可惜“人是天生的形而上学家”,唯心的解读往往给生活以解脱。 执着于错误的后果是可怕的,这偏执表现在生活里尤其令人难以逃离。用最世俗的眼光审视小说主人公,或许会觉得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未能将自己的教义坚持到底,他没能彻底将良心的自我毁灭于黑暗

读后感

死亡与复活 ---读《罪与罚》有感 谁没有想到过自杀呢?在亲人离世的无限悲伤中,看着夕阳下遗像的绝望;或者是在拼命努力多年,梦想仍然幻灭的绝望;又或者是爱人离开,骤然缺氧窒息的绝望。然而还有一种绝望,是在社会---畸变的社会层层包裹下,对亲友的爱,对世人的愤慨与嘲讽,对自身思想的不断怀疑与挣扎,这些感情,统统转化为一种沉默的绝望。这种感情沉重到压迫,相比前几种,更具有摧毁人心乃至世界的力量。 这是在读《罪与罚》通篇的过程中,无时不刻不能感觉到的压抑与冰冷。我不得不说:全篇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却都给我们带来了谜一样的死亡气息。不得不佩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才智,全书描写在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这是一个典型又不典型的例子,试想在中国,那些曾经经历过的黑暗时代,有多少人不是像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呢?既有抱负又疾世愤俗),他原在法律系就学(这里作者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一个法律系的学生却犯了罪,但是他又提出了有权犯罪的惊人理论,而他所受的罚,更多的来自内心而不是法律),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当然地,在这里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到,拉斯柯尔尼科夫没有钱来应付日常开支,并不是他自身能力不够,而是出于内心的不情愿。 在某种程度上,他可以称作是一个人格分裂者,他又乖僻,又抑郁,又骄矜,又傲慢。又爱疑心,又爱空想。他有着高尚的性格和慈悲的心肠。他不喜欢表示感情,宁愿做一桩残酷的事,也不愿自由地说出心里的话。不过,有时他一点也没有病态,而只是冷冷淡淡和无情地不近人情,仿佛他在轮流扮演着两个人似的。有时他矜持的要命!他说他忙得很,一切事情都妨碍了他,然而他却躺在床上,什么事也不做。他不嘲弄什么事情,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口才,而是仿佛他没有功夫浪费在这类小事上似的。他永远不听别人向他说的话。他任何时候都决不对别人发生兴趣的事物发生兴趣。他非常看重自己,或许他是对的。 没有思想的人是悲哀的,有思想的人是痛苦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正是后者。 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因内心处于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他意识到自己的“实验”失败了。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女友索尼娅的感召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描写吧: “拿撒路复活读完了。”她严肃地低声说道,转过身去,站着不动,

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总结

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总结 #罪与罚读书心得1# 在学外国文学半年以来,我最喜欢的作品便是《罪与罚》,这是一部俄国小说,作者是费奥多.陀斯妥耶夫斯基。 该小说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读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他的妹妹杜涅奇卡为了让他从新走进大学校园,不得不试图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0多岁的在彼得堡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名叫卢仁的男人。 主人公由于受到西方传统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用斧头砍死了一个放高利息借贷的穷凶极恶的老太婆,恰巧又被老太婆的妹妹善良的利扎薇塔看见,被迫之下,他又用斧头将利扎薇塔砍死在地......杀人之后,拉斯科尔尼科夫意识到自己犯罪了,但他一方面又认为那个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他在善与恶·罪与罚,两极之间苦苦挣扎,良心备受谴责......最后,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选择自首。 主人公在杀人之后,精神恍惚,恐惧如同一个黑洞将他吞噬。更讽刺的是他所做的梦: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杀死老太婆的房子里,屋里一切依旧。但是地板上的一滩血迹,引起他的注意,突然那

个被他杀死了的老太婆又复活了,她狰狞狰狞着面孔,大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举起斧头向老太婆砍去,但是斧头砍在老太婆头上,头都会复原,老太婆依旧狞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手拿斧头疯狂地向她砍去,可是不管砍多少次,老太婆总会复原......最终,他在梦中惊醒。 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当时极度紧张的情绪,以及在良心谴责下他痛苦地挣扎。 拉斯科尔尼科夫无时无刻不处在罪与罚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这种源自内心的惩罚,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只有在自首的那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救赎。 那我们又能从他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我们所获得的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因受到生活沉重的压力,而去做违背良心`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事,因为那将会让你走向罪与罚的无尽炼狱之中,你会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几近崩溃,堕入深渊! #罪与罚读书心得2#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传说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传说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

《罪与罚》读后感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后感《罪与罚》 XX学院 XX 专业 XX级 XX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迷失在缺失了真情与交流的现实世界里,孤独成为他不可逃避的命运。他封闭的内心中充满矛盾,对现实的憎恶和英雄主义的冲动使他犯下杀人的罪过。虽然他成功逃脱了现实法律的制裁,但他却更加自闭和孤独,无法逃脱内心的负罪和自我的惩罚。最终在面对误解、伤害,迷茫等困境时,他主动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并利用宗教的力量以寻求心灵上的救赎。 关键字:拉斯科尔尼科夫;罪过;救赎 一、内容概述 (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表述 拉斯科尔尼科夫原本是一个聪明、正直、善良而又学识渊博的青年,他热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同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对金钱和权势毫不重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要靠个人的勤奋学习取得社会上的地位。但同时,拉斯科尔尼科夫又是一个孤僻骄傲、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人,在大学同学们中间他高傲地把别人当作小孩儿,仿佛不论在发展前途上,在知识或者在信仰上,他都比他们强。可是,现实生活却偏偏堵死了他的一切出路。穷困的生活使他不仅无法念完大学,就连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都不可能。由于孤独,由于饥饿和病痛的不断折磨,也由于人格受尽了凌辱.他内心充满了愤怒、憎恨、痛苦和绝望的情

绪。他想要向社会进行抗议和报复。母亲的信在他心里掀起了更加狂暴的复仇 与反抗的浪潮,他不能眼看着自己的母亲、妹妹和千百万无辜的穷人被某些势力,某些人毫无阻力地吃掉.不能接受妹妹为了他的前途而去嫁给那个恶棍、大骗子卢仁。然而他马上又意识到,他根本无力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因为连他 自己还得仰赖母亲与妹妹那一点点可怜的收人维持生话,又怎能帮助他们解脱 命运的摆布呢? 这个情节的震撼力在于,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死自己的敌人的同时,也杀 死了他自己。此后他所受到的肉体与灵魂的惩罚便是必然的了。 杀了人以后,拉斯科尔尼科夫面临着两种惩罚:一个是来自法律方面的, 肉体上的惩罚;一个是来自他内心的,道德上的惩罚。来自法律上的惩罚,拉 斯科尔尼科夫本来是可以逃脱掉的。在做案的时候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且 分裂派教徒米柯尔卡由于宗教原因而甘愿受难,承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但是,拉斯柯尔尼柯夫在道德方面所受到的惩罚却不断地折磨着他,他忽然感到一种 无边的孤独和空虚,感到有种无形的障碍把他和别人分割开,他再也不能问心 无愧地,平等地与人相处了。 这种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与他的“超人”思想是纠合在一起的。因而,他既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为,又肯定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无休止的内心矛盾、冲突, 使他的精神处于一种崩溃的、患热病的狂癫状态,他不断地在绝望中挣扎着。(二)导致孤独犯罪的内外在因素 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的一系列非常人行为的背后,社会环境和他自身的性 格特点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性格在积极阳光、善良正直的另 一面是孤僻骄傲、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贫穷的一无所有的他渴望在精神上比 其他人更加富有。他这种多多少少的人格分裂和性格偏执等心理特征使他无论 是在个人生活、人际交往、处理事物等日常行为上,还是在观察世界、评价他人、思考问题等心理活动上,都异于其他作为“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这种差

《罪与罚》论文

对《罪与罚》中“罪”与“罚”内涵的分析 ——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出发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罪与罚》是他的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小说成功地反映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社会哲理问题。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在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与关爱中,深刻的体现了“罪”与“罚”的多义性。本文将换一个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人物形象角度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罪”与“罚”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罪与罚》“罪”与“罚”内涵人物形象 正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罪与罚》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穷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伊万诺芙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薇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最后幡然醒悟,皈依基督教。暴露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罪与罚》共分为六章,只有第一章写的是拉斯科利尼科夫所犯的

罪,其他五章都是在写他因罪而受的罚。但显然整个故事的发展并不是只有拉斯科利尼科夫的行为在推动,正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说:“人人都要对每一个孽障、每一次罪行负责,犯罪是普遍的现象,刑罚应该加于所有的人,这就是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世界观。”个人坎坷的经历,极度丑恶的现实社会,加上陀思妥也夫斯基独立的思辨能力,使他对“罪”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他超越了宗教中单纯的“原罪”理念,把“罪”看作是和人类相伴相生的普遍存在。所以,每个人物都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从每个代表人物中找出这一类人共同的特点与整体带来的社会影响,更细致地分析“罪”与“罚”的内涵。 整体来看,整部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三大类:以阿廖娜.伊万诺芙娜与彼得.彼特罗维奇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人;以拉斯科利尼科夫和索尼娅为代表的下层受苦大众;以波尔菲里.彼特罗维奇为代表的维护法律和社会力量的人。其中,维护法律和社会力量的人不代表当时的任何阶层,属于一种较为客观的角色,在他们身上没有体现出当时处于那种环境下的人所有的特点,所以暂且不对他们进行讨论。那么我们主要针对的正是剩下这两个相对立的阶层,通过对比,更能从多方面发掘出“罪”与“罚”的多义性。 故事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放高利贷的资产阶级老太婆阿廖娜.伊万诺芙娜压榨社会最底层人民,拉斯科利尼科夫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愤恨阿廖娜.伊万诺芙娜而走向了杀人抢劫的道路。虽然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决定的,但是阿廖娜.

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总结

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总结 #罪与罚读书心得1 #在学外国文学半年以来,我最喜欢的作品便是《罪与罚》,这是一部俄国小说,作者是费奥多.陀斯妥耶夫斯基。 该小说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读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他的妹妹杜涅奇卡为了让他从新走进大学校园,不得不试图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0多岁的在彼得堡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名叫卢仁的男人。 主人公由于受到西方传统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用斧头砍死了一个放高利息借贷的穷凶极恶的老太婆,恰巧又被老太婆的妹妹善良的利扎薇塔看见,被迫之下,他又用斧头将利扎薇塔砍死在地......杀人之后,拉斯科尔尼科夫意识到自己犯罪了,但他一方面又认为那个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他在善与恶·罪与罚,两极之间苦苦挣扎,良心备受谴责......最后,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选择自首。 主人公在杀人之后,精神恍惚,恐惧如同一个黑洞将他吞噬。更讽刺的是他所做的梦: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杀死老太婆的房子里,屋里一切依旧。但是地板上的一滩血迹,引起他的注意,突然那个被他杀死了的老太婆又复活了,她狰狞狰狞着面孔,大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举起斧头向老太婆砍去,但是斧头砍在老太婆头上,头都会复原,老太婆依

旧狞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手拿斧头疯狂地向她砍去,可是不管砍多少次,老太婆总会复原......最终,他在梦中惊醒。 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当时极度紧张的情绪,以及在良心谴责下他痛苦地挣扎。 拉斯科尔尼科夫无时无刻不处在罪与罚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这种源自内心的惩罚,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只有在自首的那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救赎。 那我们又能从他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我们所获得的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因受到生活沉重的压力,而去做违背良心`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事,因为那将会让你走向罪与罚的无尽炼狱之中,你会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几近崩溃,堕入深渊! #罪与罚读书心得2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传说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传说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罪与罚读书笔记内容

罪与罚读书笔记内容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的罪与罚读书笔记,供参考!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贷款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

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在合上书之后,任何一个人在提笔时都会有一种物无力之感吧。毕竟这部500多页的巨作远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其探讨涉及的范围之广之深,总会让人有跌入汪洋大海之感,而且是波浪滔天的混沌海洋。 从翻开书没几页的时候就开始觉得,作家真的不是正常人。一件件事、一个个人,在读者眼中的千丝万缕,可以默不作声地在他们的笔下变成和谐的乐章。最值得惊叹的还是作者擅长的心里描写,主人公无数次的思想斗争,不停地反复,不停地否定,却又不停地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深渊,种种的这些让人不禁觉得细腻得有些太过真实。也从而可以得知,为何每每有人将文学作品搬上荧幕之后,负面的声音总是比较多,因为听觉视觉等直观映像带来的感受是远比不上文字加上想象的力量的。 回到书的内容上。主人公是个极度矛盾的人,可以说是人格分裂了已经。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善的,同时他的确也有善的行为,他

小说《罪与罚》人物关系

《罪与罚》主要人物关系 A 阿玛莉娅·费奥多罗夫娜·莉佩韦泽。马美拉多夫的房东。 阿廖娜·伊凡诺夫娜。放高利贷的,一个老太婆。 阿凡纳西·伊凡诺维奇·瓦赫鲁申。借钱给主人公母亲的商人。 B 彼特·彼特罗维奇·卢任。杜尼娅的未婚夫,玛尔法·彼特罗夫娜的远亲。 波琳卡,波莉亚娅,波列契卡。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的长女。 D 达丽娅·费兰措夫娜。告密索尼娅无证卖身。 杜尼娅,又昵称:杜涅奇卡,名:阿芙朵佳。拉斯柯尼科夫的妹妹 杜什金。开小酒店的老板。 K 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马美拉多夫的后妻 卡佩瑙莫夫,裁缝,索尼娅的房东。 L 拉斯柯尼科夫,名:罗吉昂·罗曼诺维奇·拉斯柯尼科夫,昵称:罗佳。故事主人公,大学生 娜斯塔霞,昵称:娜斯塔休斯卡、娜斯钦卡。拉斯柯尼科夫房东的女仆。 拉祖米欣,名:德米特里·普罗柯费奇。拉斯柯尼科夫的大学同学。 丽莎维塔·伊凡诺夫娜。放高利贷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同父异母妹妹。 尼柯吉姆·弗米契。警察分局局长。 莉多契卡,莉达,莉吉亚。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的幼女。 M 马美拉多夫,名:谢苗·扎合雷奇。主人公酒馆遇见的九等文官。 玛尔法·彼特罗夫娜。斯维里加洛夫的妻子 米柯拉,昵称:尼柯拉什卡,名:尼古拉。油漆匠。 米特里,昵称:米季卡,名:德米特里。油漆匠。 P 普拉斯科维娅·巴甫洛夫娜,昵称:巴珊卡。拉斯柯尼科夫的房东。 普莉郝丽娅·拉斯柯妮科娃。拉斯柯尼科夫的母亲。 S 索尼娅,又昵称:索涅奇卡,名:索菲娅·谢苗诺夫。马美拉多夫的女儿。 斯维里加洛夫,名:阿尔卡季·伊凡诺维奇·斯维里加洛夫。杜尼娅去做家庭教师的男主人。 Y 伊凡纳谢维奇。一个大官,给马美拉多夫介绍了一个差事。 伊利亚·彼特罗维奇。警察局中尉。 Z 扎梅托夫。警察局办事员。 佐西莫夫。医生。 柯赫、佩斯特里雅科夫。杀死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嫌疑人。

《罪与罚》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

《罪与罚》读书笔记5篇最新范文 《罪与罚》是由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写的,小说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内心的“罪罚观念”为中心,体现了沙俄当时社会动荡、秩序的混乱。那么罪与罚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一 和读托尔斯泰的那些作品一样,读《罪与罚》的目的是能够让我感受生活以及增长眼界。但这件作品却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人做事时的代价和价值。 拉斯科利尼科夫是一位因贫穷而辍学的法律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他曾发表过一篇令人称颂的文章,大体内容是有很多伟人,至少是令后人称颂的人都是在杀戮了很多人,例如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才掌握了权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国家乃至世界的进步。正是在他内心深处有这样那个一个看法,所以他认为毁掉一些像人渣这一类的人以让自己能够获得机会升值从而为以后做出价值提供基础是正确的,于是他策划了一件谋杀案。本文主要描写了谋杀成功后他的生活境遇,描写了他为这起谋杀案而付出的精神上的痛苦。不过虽然不知道主人公以后的命运如何,但就结局而言,正面人物的结局是令人满意的,而这一原因就是爱的力量。 就像《圣女贞德》一样,我觉得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描写了一种大爱,一种对人类、对世界的爱,是一种人类的终极关怀——关心怎样推动人类的进步,

而不仅仅顾及那些卑微的生命,至少是那些不应该活着的人。凯撒、拿破仑为了权利杀戮了很多人,也被当时很多人痛恨和辱骂,但后人却大家称赞他们,因为他们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而那些很小的“错误”被他们的光辉给掩埋的一点都看不见了。而男主人公正是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才策划了这场谋杀案。但同时要看到,拉斯科利尼科夫因此受了很大精神上的折磨。所以,不管别人的生命怎样卑微,我们一定要尊敬别人,尊敬别人生存的权利。看《复活》,我对监狱生活有很多了解,看了《罪与罚》,我了解了犯罪人的心理。 从卢任的结果,我知道了不要在别人背后说别人坏话,不然最后损坏的只会是自己的形象。从斯知道科犯罪行为我知道了隔墙有耳,凡事要谨慎。这部作品最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看来作者还是赞扬美的,这也让人感到高兴,不是吗? 《罪与罚》读书笔记范文二 《罪与罚》是由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写的,小说以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内心的“罪罚观念”为中心,体现了沙俄当时社会动荡、秩序的混乱。每次读完一部小说,心里都会空空的,这部小说也一样,结局很好,一个人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却深深的被小说中的人物震撼。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诚然,认识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形容的。 书本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他在公园碰见被人骚扰的年轻女子,他用他自己仅剩的几个钱为她付车费送回家。在马尔美拉陀夫被马车撞伤的时候,他把他送回家,看见他们连举办葬礼的钱也拿不出来,又拿出母亲今天刚寄来的钱送给他们一家孤儿寡母。要知道那些钱是来

《罪与罚》读后感3000字范文

《罪与罚》读后感3000字范文 导读:读书笔记《罪与罚》读后感3000字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罪与罚》读后感3000字范文: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大概知道了情节内容,大大影响了阅读体验。所一对于一些没看过的名著,最好不要去看简介解析之类的,那样会影响自己对于一些东西的思考。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主角算不上是好人的书吧。甚至是坏人,但也并不是那么的坏。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或传记之类时,会下意识地喜欢主人公,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合理。这是好是坏呢? 情节非常紧凑,似乎是陀氏的特点。让人看上了瘾,只花了一周不到就看完了。也确实没有什么环境描写之类的。陀氏一直在描写人,而且不着重于外貌,而是心理。对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描写甚至让人觉得陀氏真的杀过人。 我不太懂得这种书该怎么写书评。只能简要地写写我对小说中的人物的理解。罗季昂·罗曼诺维奇·拉斯柯尔尼科夫(罗佳),本书的主人公。于痛苦中思考出关于伟大的人与平凡的人的区别:平凡的人循规蹈矩、受人支配、犯法需要受到严厉的制裁;伟大的人则不受一切法律的约束,他们是权力的拥有者,是支配者,为了某一伟大的目的,可以牺牲那些平凡的人。

拉斯科尔尼科夫眼中,拿破仑就是伟大的人的典范,为了达成目的,拿破仑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罗佳有一次这么想到:如果是拿破仑处于他的境地--想要通往伟大事业,眼前却有障碍,会不会杀了那个老太婆?他的答案是:会的!甚至连工具都不需要用,毫不犹豫地直接掐死她,即便面对鲜血,也能毫不犹豫地跨过去。 罗佳的理论基本成立,但是有一个问题,他并没有真正地解决,即如何区分伟大的人与平凡的人,并且他为此感到困扰。他慢慢地开始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人,可以理智并且冷漠地面对鲜血。 所以他要去杀人,用结果去判断,这就是他杀人的全部理由。所谓的贫穷、为母亲妹妹着想,都不过是假的。但是有一点我感到奇怪,既然要判断,为什么不选择普通人,而要去选择那个邪恶的老太婆呢?是希望通过老太婆的卑鄙来减轻自己杀人的痛苦吗?亦或者是以最小的、在他眼中甚至微乎其微的代价来证明自己的判断?这一点似乎有点道理,毕竟罗佳并不是一个凶残的人,相反,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理论,他选择去杀人。在下定决心之前,不对,他可以说根本没有真正地下定决心。第一章中一次次的巧合催使着他去实施这一切。他在门外纠结时,敲门时想溜走时。即便是面对老太婆时,他也无数次地想要逃跑,想要到此结束,一切都没发生。但是当绝无仅有的机会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动手了。他的理智被吞噬,门都没有关,就去翻找财物,结果丽莎维塔进了门。 有声音?不,我听错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