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基础知识

逻辑判断基础知识
逻辑判断基础知识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第四章逻辑判断

知识框架

第一节逻辑基础知识

一、逻辑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三、普通逻辑学的性质

四、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的种类

(四)、概念间的关系

1、全同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

3、真包含关系

4、交叉关系

形式逻辑最全期末复习资料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叫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与语言有不可分类的联系。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概念、判断和推理)是借助于语言(语词、句子和句群)来实现和表达的。 3、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有具体内容,也有逻辑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既与思维的具体内容相联系,其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逻辑常项,一是变项。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的逻辑常项的不同。 4、简单的逻辑方法: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主要是指: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等。相对于辩证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上述方法是比较简单的。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不同: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个别对象的具体形象及其属性,其中既有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也有非特有属性或非本质属性;概念舍支了对象的非特有或非本质的忏悔,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6、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牲,即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称为概念的含义。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 7、单独概念:是反映唯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专有名词和摹状词都表达单独概念。 8、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概念。 9、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叫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叫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组成的统一的总体,一人集合体所具有的忏悔,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体所具有。非集合体则不同。 10、正概念和负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正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负概念。从语言方面说,在表达负概念的语词中,常常含有“无”、“不”、“非”等否定词。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的,一个负概念所相对的范围,逻辑上叫做论域。 11、同一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时所有的b都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12、真包含于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是有的不是,那么与之间的关系说是真包含于关系,即真包含于。 13、真包含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b都是a,但是有的a不是b,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即a真包含b。 在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中,都有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和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外延较大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较小的那个概念叫做种概念。这两种关系叫属种关系。 14、交叉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生命的,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而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15、同一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中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是重合的。我们把这四种关系统称为相容关系。

组合逻辑电路基础知识、分析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基础知识、分析方法 电工电子教研组徐超明 一.教学目标: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基本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法 三.教学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错误!链接无效。 四.教学方法:新课复习相结合,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重点突出,方法多样,反复训练。 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 一、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 [展示逻辑电路图]分析得出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若干个门电路组合起来实现不同逻辑功能的电路。 复习:学过的门电路: 名称符号表达式 基本门电路与门Y = AB 或门Y = A+B 非门Y =A 复合门电 与非门Y = AB 或非门Y = B A+ 与或非门Y = CD AB+ 异或门 Y = A⊕B =B A B A+

路 同或门 Y = A ⊙B =B A AB [展示逻辑电路图] 分析得出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能解决的两类问题: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任一时刻的稳定输出状态,只决定于该时刻输入信号的状态,而与输入信号作用前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无关。不具有记忆功能。 三、组合逻辑电路的两类问题: 1.给定的逻辑电路图,分析确定电路能完成的逻辑功能。 →分析电路 2.给定实际的逻辑问题,求出实现其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设计电路 14.1.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 分析的目的: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图,经过分析确定电路能完成的逻辑功能。 二、 分析的一般步骤: 1. 根据给定的组合逻辑电路,逐级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2. 化简得到最简表达式; 3. 列出电路的真值表; 4. 确定电路能完成的逻辑功能。 口诀: 逐级写出表达式, 化简得到与或式。 真值表真直观, 分析功能作用大。 三、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举例 例1:分析下列逻辑电路。 解: (1)逐级写出表达式: Y 1=B A , Y 2=BC , 组合逻辑电路 表达式 化简 真值表 简述逻辑功能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定义判断、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基础知识(精)

二、定义判断。共 10题。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 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61. 单位犯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犯罪的。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单位犯罪?( A. 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 某公司为谋取高额利润与客户分别签订主合同和补充协议,在补充协议中以违法承诺保底和 3%~22%左右的固定利益为诱饵,非法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C. 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 D. 某公司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62. 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被告人提供保证人, 由保证人担保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哪种情况是取保候审?( A. 张青因伤害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因其是初犯,且认罪态度极好,法院为他规定了一年半的考验期, 即在一年半内张青不再犯罪, 就不必去监狱服刑。考验期内由张青所在单位考察 B. 王蓉,女,因过失杀人罪被判 8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王某积极改造, 4年后被提前释放, 但规定了 4年考验期, 考验期内如果不犯罪了, 剩下的刑期不再执行。考验期由公安机关监督

C. 董某,女,因涉嫌贪污而被检察机关审查,警察贪污属实,且数额较大,应当逮捕。但检查人员考虑其孩子尚不满一周岁,就决定在判决前暂不羁押,由其单位领导出面保证, 她随时接受检察院和法院的传唤 D. 马某因诈骗罪被判处 5年有期徒刑,在监狱服刑两年后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 由其家人担保转到一家医院治疗。治疗期间由公安机关负责监督。半年后回到监狱服完剩下的刑期 63. 物质帮助权, 是指因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A. 公民在年老时 B. 公民在疾病时 C. 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 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64. 不良贷款, 包括贷款到期未还的为逾期贷款, 逾期 2年以上的贷款为呆滞贷款, 需要核销的贷款为呆账贷款。 以下哪些应计入不良贷款?( A. 甲公司的一笔流动资金贷款于本周到期,现银行同意其延展还款期 1个月 B. 乙公司的一笔房地产项目贷款于 2005年 6月到期, 2005年 7月该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停建 C. 丙公司的一笔委托贷款于 2005年 9月到期, 2005年 9月 15已还 D. 丁公司的一笔拖欠多年的固定资产贷款,现已按规定以呆账准备金予以冲销 65. 新闻效应:人们往往会对几位熟悉的、形象生动的、特点鲜明的信息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不仅表现得非常敏感,而且容易印象深刻。

自动化逻辑图基本知识

单点课教程 题目Theme: 自动化逻辑图基本知识部门Department: 自动化维护制作人Prepared by:张涛 类别Sort: 基础知识改善事例 故障处理六源寻找编号Code:审批人Checked by: 日期Date:2011/6/13 自动化维护过程中,我们得学会怎么看逻辑图,下面我对经常碰到的符号做一下简单的说明,谈一下自己自己理解: 首先我们看一下图,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逻辑图,其中有很多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符号联系起来会组成什么样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知道,图中符号的意思,这样组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常见的符号有: 一、常见的符号有: 其中表示硬接线结点,即现场接线.或符号 结点符号 与符号与非符号脉冲符号 流向符号

" "与符号,一般最少有两个输入值,都是0或1信号。 " "或符号,一般最少有两个输入值,都是0或1信号。 " "表示脉冲符,即从0到1或从1到0变化的过程。 " "表示指令方向,即逻辑值的流向。 还有我们在分析逻辑中经常见到的" "与非符号,""表示或非符号,这是我们常用的几种逻辑指令,下面我们具体说明一下每种符号的逻辑运算。 常见符号的计算: 我们在进行逻辑运算的时候,都是用0或1表示,真表示1,假表示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进制数字来进行逻辑运算。 ""或符号:表示只要有一个信号为1,即为真,则计算出来的值为1,用逻辑运算来表示为:A+A=A,A+A(非)=1,直观的表示出来为:1+1=1,1+0=1,0+1=1,0+0=0,也只有这有4种运算。 “”与符号:表示只要有一个信号为0,即为假,则计算出来的值为0.用逻辑运算来表示为:A*A=A,A*A(非)=0,直观的表示出来为:1*1=1,1*0=0,0*1=0,0*0=0,只有这4种运算。 看下图几个例子: " "和" "与非和或非,表示与的结果或或的结果取反值,直观的表示出来:0(非)=1,1(非)=0。 " "脉冲符号,表示给出的0或1信号,比如,远程开关井,给开的信号表示1,给关的信号表示0。也可以说是我们给出的信号。 " "逻辑值传递符号,表示把逻辑运算的结果传递到下一阶段。 看实例如下图: 图中所表示的意思: 当出现压降速率过快或PALL 的时候,有报警声响,同时把逻辑信号传给逻辑编辑程序。 逻辑编辑程序描述: 先把报警传递的逻辑信号与联锁抽入信号做与操作,如果压力正常,则下传的信号为0否则为1,如果联锁投入则信号为1否则为0。同时把与逻辑运算的结果下传。 联锁不投入的情况,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结果为1. 联锁投入的情况,出现的结果有两种:压力正常结果为0,否则为1. 正常情况下联锁一般都为投入状态。 11 1 10 1 1 0 0 0 11 100 0 0

数字逻辑知识点总结

1、三极管的截止条件是V BE <0.5V ,截止的特点是I b =I c ≈0;饱和条件是 I b ≥(E C -Vces )/(β·R C ),饱和的特点是V BE ≈0.7V ,V CE =V CES ≤0.3V 。 2、逻辑常量运算公式 3、逻辑变量、常量运算公式 4、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根据逻辑变量和逻辑运算的基本定义,可得出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①互非定律: A+A = l ,A ? A = 0 ;1=+A A ,0=?A A ; ②重叠定律(同一定律):A ? A=A , A+A=A ; ③反演定律(摩根定律):A ? B=A+B 9 A+B=A ? B B A B A ?=+,B A B A +=?; ④还原定律: A A = ch2. 1、三种基本逻辑是与、或、非。 2、三态输出门的输出端可以出现高电平、底电平和高阻三种状态。

1、组合电路的特点:电路任意时刻输出状态只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状态,而与该时刻前的电路状态无关。 2、编码器:实现编码的数字电路 3、译码器:实现译码的逻辑电路 4、数据分配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某一路数据分配到不同的数据通道上。 5、数据选择器:逻辑功能是在地址选择信号的控制下,从多路数据中选择一路数据作为输出信号。 6、半加器:只考虑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而不考虑低位进位的运算电路。 7、全加器:实现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的同时,再加上来自低位的进位信号。 8、在数字设备中,数据的传输是大量的,且传输的数据都是由若干位二进制代码0和1组合而成的。 9、奇偶校验电路:能自动检验数据信息传送过程中是否出现误传的逻辑电路。 10、竞争:逻辑门的两个输入信号从不同电平同时向相反电平跳变的现象。 11、公式简化时常用的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有(要记住): 1)()()C A B A BC A ++=+ 2)B A AB += B A B A +=+ (德.摩根定律) 3)B A B A A +=+ 4)B A AB BC B A AB +=++ 5)AB B A B A B A +=+ B A B A AB B A +=+ 12、逻辑代数的四种表示方法是真值表、函数表达式、卡诺图和逻辑图。 ch4. 1、触发器:具有记忆功能的基本逻辑单元。 2、触发器能接收、保存和输出数码0,1。各类触发器都可以由门电路组成。 3、基本触发器特点 1)有两个稳定状态和两个互补的输出。 2)在输入信号驱动下,能可靠地确定其中任一种状态。 4、基本RS 触发器特性表 -R -S Q -Q 说明 0 1 0 1 置0 1 0 1 0 置1 1 1 0或1 1或0 保持原来状态 0 0 1 1 不正常状态,0信号消失后,触发器状态不定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逻辑基础知识BYIF

一.逻辑上的两个最基本概念 1.开语句 所谓开语句,定义是无法确定真假,无法判断错误的语句。如“明天会下雨”,这就是一个开语句,因为明天还没到来(这里必须先假设天气预报不一定准确),所以这个判断是对是错是不知道的。 2.命题 相对于开语句而言,可以判断出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二.三个基本逻辑联系词 1.逻辑“且”:一般形式:“p且q”,它为真的条件是p,q同时为真 2.逻辑“或”:一般形式:“p或q”,它为真的条件是p,q同至少一个为真 3.逻辑“非”:一般形式:“非p”,它为真的条件是p为假(可见,p和非p是矛盾的) 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它们都是对于一个命题而言的,对于命题“如果p,那么q”,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概括起来讲,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结论是条件的必要条件。(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一个命题里面总是成对同时出现的,找到了充分条件,倒过来就是必要条件) 四.四种基本命题 1.原命题 最初的那个命题叫做原命题,这个在推理前可以随意规定,不过规定好了下面就不能再改了,因为下面的三种命题都是基于原命题的,一般我们写作“如果p,那么q”,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结合用实际的例子,p,q太过于抽象,现在假设p=“明天下雨”,q=“明天出门要打伞”,那么原命题变成“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明天出门要打伞”。 2.逆命题 把原命题直接倒过来就是逆命题。“如果q,那么p”,这里就是“如果明天出门要打伞,那么明天下雨” 3.否命题 把原命题中的前提和结论都否定叫否命题。“如果非p,那么非q”,这里就是“如果明天不下 雨,那么明天出门不要打伞”。 (补充说明:命题的否定形式,前提不变,否定结论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定形式。“如果p,那么非q”。这里就是“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明天出门不要打伞”。)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逻辑推理基本知识

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 ( Information element ) 经过神经元(Neuron) 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 一、直接推理——关系推理 ①矛盾关系推理: 矛盾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假。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假,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真。 ②反对关系推理: 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规则:一个真,则另一个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出另一命题为假。 ③下反对关系推理: 下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假,但可同真,至少有一真。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真假不定。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出另一命题的真。 ④差等关系推理 差等关系——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之间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的关系。 规则:由一个全称命题真推出相应的特称命题必真,由一个特称命题假推出相应的全称命题必假。 二、间接推理——三段论 三段论:指由两个包含有一个共同词项的直言命题作为前提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推理 结构形式:根据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三段论有四中不同的结构形式。一、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 大前提 M(中项)———P(大项)

小前提 S(小项)———M(中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所有科学都是实践的产物 自然科学是科学 —————————— 所以,自然科学是实践的产物 规则:1、小前提必须肯定 2、大前提必须全称 二、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谓项 大前提 P(大项)———M(中项) 小前提 S(小项)———M(中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我们的军队不是愚蠢的军队 —————————— 所以,我们的军队不是没有文化的军队 规则:1、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2、大前提必全称 三、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的主项 大前提 M(中项)———P(大项) 小前提 M(中项)———S(小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黄铜不是金子 黄铜是闪光的 —————————— 所以,有些闪光的不是金子 规则:1、小前提必肯定 2、前提之一必全称 3、结论必特称 四、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大前提 P(大项)———M(中项) 小前提 M(中项)———S(小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 对以下列出的基本逻辑知识要求掌握;而对于其余的知识点,只需作为背景知识浏览一下,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㈠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 (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比如,“企业家”和“青年”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 (1)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构成了它们所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生”和“死”; (2)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不能构成它们所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白色”和“黑色”。 ㈡常见的逻辑错误 1、偷换概念 2、因果倒置 3、以偏概全 4、自相矛盾 5、循环论证 6、同语反复

7、循环定义 8、转移论题 ㈢性质命题(直言命题) 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的非金属都不是导体。 (3)特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 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 例如:有的化妆品不是液态。 (5)单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单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老师。 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全称判断。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 日常语言中的直言判断在表达上可能是不严密的,在逻辑题中应先整理成规范形式。㈣三段论及其结构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推理过程。例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

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

逻辑判断:注意复习逻辑判断要分析历年真题中的各种题型比例重点练习。推理类虽然知识点多,但是题不一定多。论证类虽然知识点少但考的不少。要根据历年题型分布确定重点。 ┏1、推理: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归纳推理 │ 结构:判断推理:│ │ └2、论证:加强论证、削弱论证 ■翻译推理: 第一步:翻译(成败关键) 1、充分条件(前推后)p---→Q。---P是Q的充分条件满足p,必然Q;不满足p,不必然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特点词:......必须.......

如果.....那么..... 所有......都...... 只要.....就....... .....是........ 为了....一定..... 可体现因果关系的句子(无连接词形式) 例:人活着必须呼吸人活着>>必须呼吸;人不活着>>>不一定呼吸 2、必要条件(后推前)p←Q。如果没有事物情况p,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Q;如果有事物情况p而未必有事物情况Q,p就是Q的必要条件。

特点词:只有.....才...... ......才...... 除非.....否则..... 除非P否则不Q Q--->p p是Q的必要条件 ■◆谁是条件谁在后边 1、p的基础是Q 。p--->Q 2、p是Q的基础。Q---->p 例: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好好学习是考大学的必要条件。 或者p ,或者Q -p-->Q ;-Q---->p 要想考上大学必须好好学习 ---------------------------------------

▲单句判断: ●几种关系: 所有的(凡是)S都是P S--->P 所有的(凡是)S不是P S---->-P 没有S是P P--->-S----等价--S--->-P 没有S不是P S--->P 不是S都是P -S--->P 不是S都不是P -S--->-p ===>P--->S ◆否定关系 ○并非所有的A都是 B = 有的A不是B ○并非有的A是 B = 所有的A都不是B

公务员考试 03.行测逻辑判断:并非命题知识点详解

一、“并非” “并非”表示否定,用符号“-”表示,它否定的是原命题的所有内容。命题“并非p”可翻译为“-p”,p与-p真假性相反。除标准式“并非P”外,其他常用形式还有“并不是P”“P是假的”等。 二、一般命题的否定 当一个命题前加上“并非”后,逻辑意思发生变化,可以转换成其他命题形式,如下表所示: 三、“必然”与“可能”的否定 1.并非“必然P”=可能-P 例:并非“必然下雨”=可能不下雨 2.并非“必然-P”=可能P 例:并非“必然不下雨”=可能下雨

3.并非“可能P”=必然-P 例:并非“可能下雨”=必然不下雨 4.并非“可能-P”=必然P 例:并非“可能不下雨”=必然下雨 口诀:“必然”和“可能”互换,“是”和“非”互换 四、举例说明 【例1】(2015·吉林) 一则广告,“衣服不搭无所谓,基金不买你心碎。”小方看后说:“我不同意。”下列最符合小方的意思的是: A.衣服不搭有所谓,基金不买你不心碎 B.或者衣服不搭有所谓,或者基金不买你不心碎C.如果衣服不搭有所谓,那么基金不买你心碎 D.如果衣服不搭无所谓,那么基金不买你心碎 【题型定位】 题干有一个逗号联结的“且”命题,并且选项中出现了“或者”“如果……那么……”等联结词,可知这是一道翻译推理题。 【题干剖析】

广告中的“,”表示前后两项同时存在,是一个“且”命题,可翻译为:(衣服不搭无所谓)且(基金不买你心碎)。 小方说他不同意,即是对广告整体内容的否定:-(衣服不搭无所谓且基金不买你心碎)=-(衣服不搭无所谓)或-(基金不买你心碎),等价于:①(衣服不搭有所谓)或(基金不买你不心碎)。 根据“或”命题否一推一的推理规则,可得-(衣服不搭有所谓)→(基金不买你不心碎),-(基金不买你不心碎)→(衣服不搭有所谓),即:②衣服不搭无所谓→基金不买你不心碎,③基金不买你心碎→衣服不搭有所谓。 【选项分析】 A项,(衣服不搭有所谓)且(基金不买你不心碎),选项是“且”命题,而①是“或”命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衣服不搭有所谓)或(基金不买你不心碎),与命题①一致,当选; C项,衣服不搭有所谓→基金不买你心碎,是对命题③的肯后推肯前,推理错误,排除; D项,衣服不搭无所谓→基金不买你心碎,与命题②矛盾,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逻辑基础知识

逻辑题题目类型 1、削弱题:针对内容进行削弱 2、预设题 3、加强题 4、解释题 5、逻辑技法题:针对逻辑形式解题 6、评价题 7、推断题 8、比较题 9、结论题 10、数学题 上述排序是按重要程度大致进行的。 逻辑准备方法: 1、做专项练习 2、做综合模拟试题 开始做专项练习不要追求速度,通过题目掌握知识,训练解题技巧。 后期解决速度问题。 常见的逻辑常项及判断形式 直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模态判断 假言判断、负判断 逻辑知识重要性:负判断第一,假言判断第二。 一、直言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的S都是P。全称否定判断:所有的S都不是P。特称肯定判断:有的S是P。 特称否定判断:有的S不是P。 P 真真 假假 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 上反对关系:对上天不能太轻信,必有一假。(至少一假,可能有两假)[同假不同真,至少有一假] 下反对关系:对人间不能太失望,必有一真。(至少一真,可能有两真)[] 对角线关系: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不能同真。 纵向向下关系:真向下传。(上级有真向下传) 纵向向上关系:假向上报。(下级带假向上报) 二、联言判断P且Q 三、选言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或者P,或者Q。 2、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P,要么Q。 推理: 二元相容选言判断,只能进行否定式推理,即否定一个就要肯定另外一个,但是肯定其中一个,不能必然肯定或否定另外一个。要想肯定一个,就必须先否定一个。 或者P,或者Q。既然非P,所以Q。(成立) 或者P,或者Q。既然P,所以非Q。(不成立) 二元不相容选言判断,肯定一个就要否定另外一个。(二者必居其一。) 要么P,要么Q。既然P,所以Q。(成立) 要么P,要么Q。既然非P,所以Q。(成立) 对于多元不相容选言判断来说,肯定一个选言肢,就可以否定其它所有选言肢。而否定一个选言肢,无法肯定别的哪一个具体选言肢。 四、模态判断 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 必然P 必然非P 真真 假假可能P 可能P 上反对关系:对上天不能太轻信,必有一假。(至少一假,可能有两假) 下反对关系:对人间不能太失望,必有一真。(至少一真,可能有两真) 对角线关系: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不能同真。 纵向向下关系:真向下传。(上级有真向下传) 纵向向上关系:假向上报。(下级带假往上报) 五、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如果P,那么Q。 例:1、水涨船高2、物极必反

数字逻辑知识点

第一章数制与代码 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进位基数和数位的权值。 常用进位计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数制转换: 把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相加。 十进制数转换成其它进制数:整数转换,采用基数连除法。 纯小数转换,采用基数连乘法。 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以二进制数的小数点为起点,分别向左、向右,每三位(或四位)分一组。对于小数部分,最低位一组不足三位(或四位)时,必须在有效位右边补0,使其足位。然后,把每一组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并保持原排序。对于整数部分,最高位一组不足位时,可在有效位的左边补0,也可不补。 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只要把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的每一位数码分别转换成三位(或四位)的二进制数,并保持原排序即可。整数最高位一组左边的0,及小数最低位一组右边的0,可以省略。 常用代码:二-十进制码(BCD码Binary Coded Decimal) ——用二进制码元来表示十进制数符“0 ~ 9”主要有: 8421BCD码2421码余3码(注意区分有权码和无权码) 可靠性代码:格雷码和奇偶校验码 具有如下特点的代码叫格雷码:任何相邻的两个码组(包括首、尾两个码组)中,只有一个码元不同。格雷码还具有反射特性,即按教材表中所示的对称轴,除最高位互补反射外,其余低位码元以对称轴镜像反射。格雷码属于无权码。 在编码技术中,把两个码组中不同的码元的个数叫做这两个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由于格雷码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码组的距离均为1,故又称之为单位距离码。另外,由于首尾两个码组也具有单位距离特性,因而格雷码也叫循环码。 奇偶校验码是一种可以检测一位错误的代码。它由信息位和校验位两部分组成。(要掌握奇偶校验原理及校验位的形成及检测方法) 字符代码: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高中掌握的逻辑学基本知识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如:他是一个学生。 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 概念与语词有区别: 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 (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他在上课-可以表达两个概念:听课和讲课。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偷”与“盗” “诉讼”与“打官司”多词一义 “妈妈”与“母亲” 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 (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 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 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 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岁。 “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周岁生日的人。 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 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 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 三、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数量的多少,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如:中国、长江、周恩来、布什、《阿Q正传》的作者…… 从语词角度看:专有名词、摹状词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人、商品、学生、法律、大桥…… (二)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 1、实体概念如饭、菜、铜钱 2、属性概念如香味、声音等 (三)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只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森林、丛书、群岛、舰队 2、非集合概念并不是只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树、书、岛、 例如:

第1章 数字逻辑基础

第1 章数字逻辑基础 部分习题解答 1.3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等值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要求二进制数保留小数点后4位有效数字。 (1)(19)D ;(2)(37.656)D ;(3)(0.3569)D 解: (19)D=(10011)B=(23)O=(13)H (37.656)D=(100101.1010)B=(45.5176)O=(25.A7E)H (0.3569)D=(0.01011)B=(0.266)O=(0.5B)H 1.4 将下列八进制数转换成等值的二进制数。 (1)(137)O ;(2)(36.452)O ;(3)(0.1436)O 解: (137)O=(1 011 111)B (36.452)O=(11110. 10010101)B (0.1436)O=(0.001 100 011 11)B 1.5 将下列十六进制数转换成等值的二进制数。 (1)(1E7.2C)H ;(2)(36A.45D)H ;(3)(0.B4F6)H 解: (1E7.2C)H=(1 1110 0111.0010 11)B (36A.45D)H=(11 0110 1010. 0100 0101 1101)B (0.B4F6)H=(0.1011 0100 1111 011)B 1.6 求下列BCD码代表的十进制数。 (1)(1000011000110101.10010111)8421BCD ; (2)(1011011011000101.10010111)余3 BCD ; (3)(1110110101000011.11011011)2421BCD; (4)(1010101110001011.10010011)5421BCD ; 解: (1000 0110 0011 0101.1001 0111)8421BCD=(8635.97)D (1011 0110 1100 0101.1001 0111)余3 BCD =(839.24)D (1110 1101 0100 0011.1101 1011)2421BCD=(8743.75)D (1010 1011 1000 1011.1001 0011)5421BCD=(7858.63)D 1.7 试完成下列代码转换。 (1)(1110110101000011.11011011)2421BCD = (?)余3 BCD (2)(1010101110001011.10010011)5421BCD= (?)8421BCD

逻辑基础知识练习题

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绪论部分 1、各种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变项 B、逻辑常项 C、思维内容 D、语言表达形式 2、整理出下列文字中的逻辑结构形式。 凡是共产党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是共产党员,所以,你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概念部分 1、“基础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是在揭示“基础科学”这一概念的()。 2、“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字;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这一语句是在揭示“文字”这个概念的(),“语言”这个概念的()。 3、在“非司机开汽车要处以罚金。”的语句中,“非司机”这一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其属于()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其属于()概念。 4、在“中国工人阶级是大公无私的。”的语句中,“中国工人阶级”这一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其属于()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否是集合体,其属于()概念。 5、在“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中的“长江”和“我国最大的河流”两个概念是()关系。 A、矛盾 B、属种 C、同一 D、交叉 6、将“历史科学”这一概念过度到“中国历史科学”是对“历史科学”这一概念的();过度到“社会科学”是对“历史科学”这一概念的()。 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书”这个概念的定义,违反了()规则。 A、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B、定义相称 C、定义必须用科学术语 D、定义不得用否定语词 8、“长方形就是四角相等的四边形。”这一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9、“树可以分为树枝、树干、树根等。”作为“树”这个概念的划分,是()。 A、错误的 B、不定 C、不是划分 D、正确的 10、“江南三大著名楼阁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这是“江南三大著名楼阁”这个概念的()定义。 A、属加种差 B、描述 C、规定性语词 D、说明性语词 11、“如A概念是属加种差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则A概念通常不能是()。 A. 普遍概念 B. 单独概念 C. 正概念 D. 负概念” 12、“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这个划分属于()。 A、连续划分 B、二分法 C、分解 D、多项划分 13、“城镇居民分为汉族、少数民族、外国侨民、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这一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14、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⑴大学生(a)、三好学生(b)、文艺骨干(c)、共青团员(d)。 ⑵联合国(a)、中国(b)、天津市(c)、天津市和平区(d)。 ⑶语词(a)、褒义词(b)、形容词(c)。 15、请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逻辑错误。 “商店出售的商品有进口商品、高档商品以及日用商品。” 三、判断、推理部分 1、根据同素材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已知SAP假,可推知E (),I(),O()。 2、在下列性质判断中,谓项周延的判断是()。 A、SAP B、SEP C、SIP D、SOP 3、把“这家商店出售的商品有些不是家用电器。”进行换质推理,可推出(),进行换质位推理,可推出()。 4、“凡是绿色植物都是要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新陈代谢的,珊瑚不是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新陈代谢的,所以,珊瑚不是绿色植物。”属于三段论第()格和()式。 5、 P()M S O M ———————— S()P MOP ()()() S()P 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判断形式,使之成为正确的三段论形式。 6、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S O M,其大前提应是()。 A. M A P B. M E P C. P A M D. P I M 7、“李杨是优秀律师,因为,优秀律师都精通法律,李杨精通法律。”这一三段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8、证明当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AP时,结论只能是肯定判断。 9、如果甲事物和乙事物之间具有R这种关系,并且乙事物和甲事物之间也具有R这种关系,R这种关系是()。 A、对称 B、反对称 C、非对称 D、传递 10、将“只有自觉地遵守纪律,才能做到守法。”转换为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转换为矛盾关系的联言判断为()。 11、正确的联言推理形式有()式。 A、否定 B、肯定否定 C、分解 D、合成 E、肯定 12、“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不会克服自己的缺点。”这是()判断。 A、性质 B、假言 C、简单 D、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