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103链路层规范

网络103链路层规范
网络103链路层规范

望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电站以太网传输规范

版本<2.0> 修订历史

变电站以太网传输规范

1 简介

1.1 目的

本规范定义了变电站内统一的基于以太网的传输规范,使得站内的设备能够在一致的传输规

范上通讯以及相互联系。

1.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变电站需要通过以太网相互通讯的设备,也可以在其他一些相似的系统中使用。

1.3 参考资料

IEC60870-5-104

1.4 定义、术语

设备:本规范中的设备指的是逻辑上独立的应用,而不是物理设备,监控软件等同称为设备,包括虚设备。一个物理设备可以包含多个设备。

传输协议层:负责应用报文的正确传送以及网络连接的维护。

路由设备:连通不同设备之间通讯的设备,包括规约转换设备、网关、远动设备等。

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PDU: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双网:指同一个物理设备上的两个网络,这两个网络以对等方式或主备方式收发数据。

过程层:过程层的定义参见IEC61850.

1.5 概述

本规范定义了站内自动化系统内部基于以太网通讯传输的规定,包括了模型定义、约束条件、以太网端口的定义、传输层控制报文的定义及使用方法、传输层通讯的管理、其它说明。

2 模型定义

站内通讯模型分为三个层次:

设备的通讯模型分为应用服务层、传输协议层、网络收发层。

应用服务层形成应用数据包ASDU,ASDU数据包的定义详见《变电站应用报文规范》。

传输协议层添加传输协议层的报文控制APCI,同时控制数据重发机制,在该层要保证发送给应用服务层的数据是有序的。APCI参照IEC60870-5-104规约定义,对控制域进行了扩充,将现有的4个8位位组控制域扩充为12个8位位组。前4个8位位组的定义与使用方法与IEC60870-5-104规范一致,扩充的8个8位位组,分别表示源厂站地址、源设备地址,目的厂站地址、目的设备地址和备用。

3 约束条件

站内通讯采用双网方式时,相互通讯的设备除U格式报文外使用双发双收的方法,即发送方的I格式报文和S格式报文在双网上同时发送,接收方双网接收后选取一个报文给应用服务层。

站内以太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子网地址为XX.YY和XX.YY+1(特殊情况下另行规定)。

设备的主机地址采用16位方式,设备双网的主机地址相同。

控制方为TCP的客户端,监视方为TCP的服务端。

以太网通讯以字节方式传输,字节顺序采用LITTLE_ENDIAN顺序。

对于单网,1组TCP与一个TCP等同

对于双网,1组TCP是指与相同设备地址关联的所有TCP连接。

4 以太网端口的定义

本规范中采用以下端口:

1) TCP的端口为6000。

5 设备地址的定义

考虑到大型变电站中一个字节的地址范围可能不够使用,所以设备地址采用16位地址,带有以太网直接选用16位地址。由于采用标准103规约通讯的设备使用的是8位地址,所以代理设备将其报文转发时应扩展成16位地址。全站设备的16位地址必须唯一。0XFFFF 为广播地址。若使用主备方式,设备地址中的最低位作为主备设备配对使用。

在设备地址范围内,0XFF00---OXFFFD归网络设备使用,0XFE00H---0XFEFF归站级设备使用(其中0XFEFE、0XFEFF用于系列配置软件的地址),0X0100---0XFC00之间低字节为零的地址归代理设备使用,零地址保留,0XFFFF为广播地址,其余的地址范围属于间隔层或过程层设备。

各设备的IP地址也依此划分。

6 传输层控制报文的定义及使用方法

传输接口(TCP 到用户) 是一个定向流接口,为了检出ASDU 的启动和结束,每个

APCI 包括下列的定界元素:一个启动字符,ASDU 的规定长度,以及控制域(见图4)。可以传送一个完整的APDU (或者,出于控制目的,仅仅是APCI 域也是可以被传送的)(见图5)。

注: 以上所使用的缩写出自IEC60870-5-3的第五节,如下所示: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图 4 –APDU 定义

图 4 –APDU 定义

APDU APCI

ASDU

启动字符68H 定义了数据流中的起点。

APDU的长度域定义了APDU体的长度,它包括APCI的控制域八位位组和ASDU。第一个被计数的十二位位组是控制域的第一个八位位组,最后一个被计数的八位位组是ASDU的最后一个八位位组。ASDU的最大长度限制在1008以内(1024减去启动、两个长度八位位组和十三个控制域八位位组)。

控制域定义了保护报文不至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启动/停止,以及传输连接的监视,设备地址等。

图6,7,8为控制域的定义。

三种类型的控制域格式用于编号的信息传输(I格式),编号的监视功能(S格式)和未编号的控制功能(U格式)。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0 定义了I 格式,I格式的APDU常常包含一个ASDU. I格式的控制信息如图6所示

比特8 7 6 5 4 3 2 1

八位位组 1

图 6 – 信息传输格式类型( I 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 1 并且第二位比特 = 0 定义了S 格式. S 格式的APDU 只包括APCI. S 格式的控制信息如图7所示。

比特 8 7 6 5

4 3 2 1

图 7 –编号的监视功能类型(S 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 1 并且第二位比特 =1 定义了U 格式. U 格式的APDU 只包括APCI. U 格式的控制信息如图8所示。在同一时刻,TESTFR, STOPDT 或 STARTDT 中只有一个功能可以被激活。STARTDT 的U 格式报文中序列号N 用来协商监视方向上送的I 格式报文的发送序列号 N 。TESTFR 和STOPDT 中的序列号N 无意义。

比特 8 7 6 5 4 3 2 1

图 8 –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U 格式 ) 的控制域

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发送序列号N(S)和接受序列号N(R) 的使用与ITU-T X.25定义的方法一致。 为了简化起见,附加的次序如图9 至图12所示。

八位位组 2

八位位组 3 八位位组 4 八位位组1 八位位组 3 八位位组 4 八位位组 2 八位位组t

八位位组3 八位位组4

八位位组2 八位位组 5

八位位组 5

两个序列号在每个APDU和每个方向上都应按顺序加一。发送方增加发送序列号而接受方增加接收序列号。当接收站按连续正确收到的APDU的数字返回接收序列号时,表示接收站认可这个APDU或者多个APDU.发送站把一个或几个APDU保存到一个缓冲区里直到它将自己的发送序列号作为一个接收序列号收回,而这个接收序列号是对所有数字小于或等于该号的APDU的有效确认,这样就可以删除缓冲区里已正确传送过的APDU。万一更长的数据传输只在一个方向进行,就得在另一个方向发送S格式,在缓冲区溢出或超时前认可APDU。这种方法应该在两个方向上应用。一组TCP的第一个TCP创建连接后,监视方向的接收序列号和控制方向的发送序列被设置成0。

下列定义对图9至16 有效:

V(S) = 发送状态变量(见ITU-T X.25);

V(R) = 接收状态变量(见ITU-T X.25);

Ack = 指示DTE已经正确收到所有达到并包括该数字的I格式APDU,

I(a,b) = 信息格式APDU,a=发送序列号,b=接收序列号

S(b) = 监视格式APDU,b=接收序列号

U = 未编号的控制功能APDU

图9 –编号I格式APDU 的未受干扰过程

图10 –S格式APDU认可编号I格式APDU 的未受干扰过程

图11 –编号I格式APDU受干扰的过程

图12 –未确认的最后的I格式APDU情况下的超时

图13 –未受干扰的测试过程

图14 –未确认的测试过程

测试过程:

未使用但已建立的连接会通过发送测试APDU( TESTFR=激活)并得到接收站发回的TESTFR=确认,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周期性测试。

发送方和接收方在某个具体时间段内没有数据传输(超时)会启动测试过程。每一帧的接收– I帧,S帧或U帧–会重新计时t3.。B方要独立地监视连接。只要它接收到从A方传来的测试帧,它就不再发送测试帧。

测试过程也可以在“激活”的连接上启动,这些连接缺乏活动性,但需要确保连通。

用启/停进行传输控制

控制方利用STARTDT(启动数据传输)和STOPDT(停止数据传输)来控制监视方的数据传输。

当连接建立后,监视方的数据传输不会自动激活。即,当一组连接建立时STOPDT处于缺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监视方并不通过这个连接发送任何数据,除了未编号的控制功能

和对这些功能的确认。控制方必须通过这个连接发送一个STARTDT指令来激活这个连接中的数据传输。监视方用STARTDT 响应这个命令。如果STARTDT没有被确认,这个连接将被控制方向关闭。这意味着站初始化之后,STARTDT必须总是在来自监视方向的任何用户数据传输(例如,一般的询问信息)开始前发送。任何监视方向的待发用户数据都只有在STARTDT 被确认后才发送。

STARTDT 是一种控制方向激活监视方向的机制。控制站即使没有收到激活确认,也可以发送命令或者设定值。扩展后的STARTDT中包含监视方向I格式报文的发送序号的协商。

图15 –开始数据传送过程

7.未被确认的I 格式APDU (k)最大数目

k表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未被DTE确认(即不被承认)的连续编号的I格式APDU的最大数目。每一I格式帧都按顺序编好号,从0到模数n-1,这里的“模数”是指序列号对参数n的模数。以n为模的操作中k值永远不会超过n-1。(见ITU-T X.25推荐的2.3.2.2.1和2.4.8.6)。

-当未确认I格式APDU达到k个时,发送方停止传送。

-接收方收到w个I格式APDU后确认。

-模n操作时k的最大值是n-1。

k值的最大范围:1到16383(214-1)APDU,精确到一个APDU.

w值的最大范围:1到16383 APDU,精确到一个APDU。(推荐:w不应超过三分之二的k)。

图16 –停止数据传输过程

8代理转发

当使用串口等非以太网的设备需要接入自动化系统时,或者使用不同规约的设备接入时,这些设备需要经过代理设备转接,才能与自动化系统相互通讯,另为其它厂站的信息需要接入本站时,也可能需要代理转接(另一种可能是将该站的设备作为本站的一部分)。

当设备报文经过代理设备转发时,由代理负责报文的APCI中被代理设备地址的填写。如果是跨厂站转发,应同时填写源厂站地址及目标厂站地址(需要使用控制域中的保留字节)。

9双网的使用

当系统使用双网通讯时,APDU报文在双网上同时发送,目标设备在双网上接收后确定一个APDU报文进行处理,双网处理和接收的APDU报文的选择方法见5.4节。

双网的绑定以APCI中的源厂站、原设备地址为依据。

10 TCP报文的选择

在本规范中,后台、远动设备等站控设备与保护、测控装置等间隔层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包括遥控、遥信、遥信等)采用TCP协议传送。

11 TCP连接的建立

在变电站或集控站自动化系统中,对于间隔层设备和过程层设备的通讯,过程层设备作为通讯服务器,间隔层设备作为客户端。对于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的通讯,间隔层设备作为通讯服务器,站控层设备作为客户端。

TCP连接的建立可以按人工配置的要求建立,也可以由客户端设备根据相连设备的类型确定相互关系,从而决定是否建立连接。

固定配置的连接,在设备初始化时,向服务器发起连接,失败后间隔3秒再次连接,重复3次,失败后,将连接间隔时间1分钟;

12 APDU报文的传输及处理

当传输层收到ASDU报文及相关信息后,组织APCI的数据,包括设置发送数据编号,将APCI与ASDU组合成APDU报文。用UDP发送时,传输层可以将多个APDU报文组成一个UDP报文发送。传输层根据网络配置将报文传送给A网的网络收发层或者同时传送给A网与B网的网络收发层。数据编号的设置与是否在A网、B网上传输无关。

接收方收到报文后,根据数据编号确定有效报文并将其解包,将ASDU及相关信息上送。

APCI中的数据编号由报文的发送方设置,报文的接收方依据数据编号选择双网接收报文中的有效报文。数据报文在本规范中仅用于双网接收报文的取舍,不作为报文先后次序和报文丢失的判断依据。

采用UDP通讯方式时:数据编号无意义。

采用TCP通讯方式时,设备之间的任何一个(对于单网)或一对(对于双网)TCP 连接都设置一个的数据编号。在连接建立时,按下述方式设置初始值:

监视方到控制方:根据IEC60870-5-104,在监视方开始向控制方传送用户数据前首先进行STARTDT功能,控制方法在STARTDT请求时提交期望数据编号,监视方在应答时,搜索发送缓冲区报文,如匹配到相同编号报文,则在STARTDT应答时确认发送数据编号,如未找到相同编号报文,则将最先入缓冲区的报文编号在STARTDT 中应答,如缓冲区为空,则发送编号为0,并在STARTDT中应答,控制方接受STARTDT

中应答的数据编号为接收编号。

控制方到监视方:发送编号为0、接收判断的编号为16383。

对于每一个报文均需判断其数据编号的合法性。双网情况下,成对的连接在第一个连接建立时设置数据编号,任何一个网络连接的单独断开对该数据编号没有影响,但其重新连接后仍使用原有的数据编号,只有在A、B网的连接都断开后,才重新开始。

在本节下面的描述中,A网接收、B网接收特指成对的TCP连接上A、B网数据的接收。

在单网通讯的情况下,报文的数据编号没有实际意义,所有的接收报文都认定有效。

为了与双网通讯兼容,要求发送方的数据编号使用方式同双网通讯式的方式。

接收方的任何一个网接收到报文后,依据下列原则判定有效报文并处理,保留新的数据编号,同时舍弃无效的报文。

数据编号从0—16383循环计数,其接收报文数据编号的合法性判别是:

X为新收到报文的数据编号;Y为原来保留的数据编号:

1. X > Y 若(X – Y) > 1000则X编号无效该报文不处理;若(X – Y)<= 1000

则X编号有效该报文处理,同时刷新Y编号。

2. X < = Y若(Y –X)< 15383则X编号无效该报文不处理;若(Y –

X)>=15383则X编号有效该报文处理,同时刷新Y编号。

13 超时定义

所有超时值的最大范围:1 到255s,精确到1s。

14 其它说明

U格式报文是针对每个TCP连接进行请求和应答,但在双网中STARTDT和STOPDT的命令对1组TCP连接有效。

在双网中I和S格式报文是针对1组TCP。

UDP报文的APCI的控制域中只有设备地址域有效。

设备地址域内容:直接与客户机连接的间隔测控、保护设备,其设备地址域的内容为本机装置地址,对于代理设备,其地址域应反映其所代理设备的装置地址。

103报文详细解析

103规约转出软件实验报告(改进版) 1、初始化 ●主站发: 10 40 04 44 16 目的:给地址为04的装置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10 //固定帧长起始字符 04 // 44 16 子站回答:10 20 04 24 16 目的: ACD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 10 7a 04 7e 16 目的:向地址为04的装置发请求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15 15 68 28 04 05 81 04 04 b2 03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01 00 01 00 9b 16 (ASDU5,CON=28,COT=4) 68 //启动字符 15 //报文长度 15 //报文长度 68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类型标识,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公共地址 28 04 05 81 04 04 //功能类型,信息序号, 兼容级别,8个ASCII b2 03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4个自由赋值 01 00 01 00 /////////////////////////////////////////////////// //连路用户数据 9b //校验和 16 //结束字符 (ASDU5,CON=28,COT=4) 80 00 目的:子站以ASDU5(复位通信单元)响应主站的召唤。并ACD位置1,表明子站继续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10 5a 04 5e 16 目的:向地址为04的装置发请求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15 15 68 08 04 05 81 05 04 b2 04 03 c4 cf c8 f0 bc cc b1 a3 01 00 01 00 7d 16 (ASDU5,CON = 08,COT=5) 目的:子站以ASDU5(启动/重新启动)响应主站的召唤。ACD 位置回0。 后面跟随时间同步和总查询。 结果分析:程序的行为完全正确。 2、对时 时间同步过程分两种情况: 1)ASDU6 可以发送无回答方式,其地址为255。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数据链路层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差错检测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进行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功能:链路管理、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控制。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网络适配器(即网卡)是用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有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siemensT103规约使用指南参考解析

一、DL/T667-1999(IEC60870-5-103) 通信规约 1. 通信接口 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线路 空闲状态为1。 1.3 通信速率:可变。默认9600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 报文格式 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文 10 H 启动字符 CODE 控制域 ADDR 地址域 C S 代码和 16 H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2 68 H ————启动字符1(1byte) Length ————长度(1byte) Length ————长度(重复)(1byte) 68 H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CODE ————控制域(1byte) ADDR ————地址域(1byte) ASDU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C S————代码和(1byte) 16 H ————结束字符(1byte)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字节数+2 2.3 控制域 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主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PRM FCB FCV 功能码 0 1 1 (A)PRM(启动报文位)表明信息传输方向,PRM=1由主站至子站;PRM=0由子站至主站。 (B)FCB(桢记数位)。FCB = 0 / 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取反。主站为每个从站保存一个FCB的拷贝,若超时未收到应答,则主站重发,重发报文的FCB 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若重发3次后仍未收到预期应答,则结束本轮传输服务。 (C)FCV (桢记数有效位),FCV= 0表明FCB的变化无效,FCV=1表明FCB的变化有效。发送/无回答服务、广播报文不考虑报文丢失和重复传输,无需改变FCB状态,这些桢FCV常为0

网络基础习题及答案

1、使用DHCP服务,下面哪种情况不会发生( A )。 A.IP地址冲突 B.计算机名冲突 C.机器的IP地址经常变化 D.计算机无法启动 2、令牌总线(Token Bus)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 C)描述。 A.IEEE802.2 B.IEEE802.3 C.IEEE802.4 D.IEEE802.5 3、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C )。 A.信息 B.分组 C.帧 D.比特流 4、实现计算机网络需要硬件和软件,其中,负责管理整个网络各种资源、协调各种操作的(D)软件叫做 A.网络应用软件 B.通信协议软件 C.OSI D.网络操作系统 5、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C) A.工作站 B.网卡 C.网络服务器

D.网络互连设备 6、实现通信协议的软件一般固化在( C )的ROM中。 A.微机主板 B.IDE卡 C.网卡 D.MODEM卡 7、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 C )。 A.传输协议 B.分组控制协议 C.点到点协议 D.报文控制协议 8、制定各种控制规程(即OSL协议)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D) A.INTEL B.IBM C.ARPA D.ISO 9、一个80个站点的传统以太网被分割为4个冲突域,那么任何一个时间最多有( D)个站点竞争访问介质。 A.320个 B.80个 C.76个 D.20个 10、SNMP调用的下层协议是( B )。 A.TCP B.UDP

C.TCP或UDPD D.TCP与UDP 1、因特网中最基本的IP地址分为A、B、C三类,对C类地址,它的网络号占(C )个字节。 A.1 B.2 C.3 D.4 2、在传输介质中,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B )。 A.微波 B.光纤 C.同轴电缆 D.双绞线 3、X.25网络是一种(D) A.企业内部网 B.帧中继网 C.局域网 D.公用分组交换网 4、二维奇偶监督码( B )。 A.能发现奇数个错,但不能纠正 B.若仅有一位错码,则能发现哪位有错,并可纠正 C.若有两位错码,则能发现哪两位有错,并可纠正 D.能发现所有错码,但不能纠正 5、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 C )。 A.传输协议

(示例)西门子103规约初始化过程

103规约-初始化过程(示例) 2007-06-2710:34 以下是我中心与某厂家装置通信过程初始化报文,对部分报文加以分析,与各位分享。 M->S1Phy1040014116 Dat PRM=1FCV=0Reset CU Address=01 App 注:主站复位通信单元,子站应删除缓冲区内的报文. S->M2Phy1020012116 Dat PRM=0ACD=1DFC=0ACK Address=01 App M->S3Phy107A017B16 Dat PRM=1FCB=1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e ss=01 App S->M4Phy6816166828010A810101FE F40001017B011206 010********C00E916 Dat L=22PRM=0ACD=1DFC=0User data Address=01 Link user data=0A81...0C00 App Generic data(=10) SQ=1Number of elements=1 Cause of transmission:Spontaneous(=1) Common address=01Function type=254(Generic function type)INF=244(Read value or attribute of a single entry) Return information identifier(RII)=0 Number of generic data sets(NGD):no=1,count=0,cont=0 Generic identification number(GIN):group=1,entry=123 (ENTRY identifier) Kind of description(KOD):Actual value Generic data description:(datatype=18,datasize=6,number=1,cont=0) General identification data:(DPI=ON Time:valid, standard,12:17:29.974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SIN)=0) 注:错误-采用通用分类服务上送的事件信息,在复位CU命令下仍然能够传输.按照规约,此时子站清空发送缓冲区,且应马上回复复位确认信息(ASDU5). M->S5Phy105A015B16 Dat PRM=1FCB=0FCV=1Request user data class1Addre ss=01

IEC103规约报文格式

IEC103规约报文格式

IEC103规约格式 1.基本报文格式 1.1固定帧长报文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代码和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1.2可变帧长报文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 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2)ASDU 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 字节数+2 1.3控制域定义 控制域分“主∧ 从”和“从∧ 主”两种情况。 (1) “主∧ 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 PRM FCB FCV 功能码 1 每位的具体定义请参考详细103规约。 (2) “从∧ 主”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 PRM ACD DFC 功能码 0 0 每位的具体定义请参考详细103规约。 ———— 启动字符1(1byte ) ———— 长度(1byte ) ———— 长度(重复)(1byte ) ————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 ———— 控制域(1byte ) ———— 地址域(1byte ) ————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 代码和(1byte ) ———— 结束字符(1byte )

1.4地址域 地址域为主站与之通信的从站地址,0-254:设备地址,255:广播地址。 2.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 控制方向:从控制系统到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的传输方向。 监视方向:从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到控制系统的传输方向。 2.1控制方向 ●复位帧计数位 ●复位通信单元 ●召唤1级数据 ●召唤2级用户数据 ●请求链路状态 2.2监视方向 ●确认帧: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练习题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一、选择题 1、数据在传输过程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 A ) A. 突发错 B. 计算错 C. CRC错 D. 随机错 2、PPP协议是哪一层的协议( B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高层 3、控制相邻两个结点间链路上的流量的工作在( A )完成。 A. 链路层 B. 物理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 4、在OSI参与模型的各层中,(B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帧。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5、若PPP帧的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则采用零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B) 6、网桥是在(A )上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设备。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对话层 D.物理层 7、局域网的协议结构( B)。 A.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B.包括物理层、LLC子层和MAC子层 C.只有LLC子层和MAC子层 D.只有物理层 18、10Base-T以太网中,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C ) A.10指的是传输速率为10Mbps B.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 C.T指的是以太网D.10Base-T 是以太网的一种配置 9、以太网是下面哪一种协议的实现(C ):

A. B. C. D. 10、Ethernet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为( A ) A.CSMA/CD B.令牌环 C.令牌总线 D.无竞争协议 11、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 拓扑结构为(C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12、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B ) A. 1倍 B.2倍 C.4倍 D.倍 13、以太网采用的发送策略是 (C ) A.站点可随时发送,仅在发送后检测冲突 B.站点在发送前需侦听信道,只在信道空闲时发送 C.站点采用带冲突检测的CSMA协议进行发送 D.站点在获得令牌后发送 14、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存储转发,并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连器称为( C ) A.转换器 B.路由器

103报文详细解析

103规约转出软件实验报告(改进版) 1、初始化 主站发: 10 40 04 44 16 目的:给地址为04的装置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10 1999年11月8日1999年11月8日结果分析:程序行为正确。 主站发连续发送报文:68 0f 0f 68 44 ff 06 81 08 ff ff 00 d4 26 0f 09 28 0b 63 78 16目的:测试程序连续运行时的行为。 测试时间:一天 结果分析:连续运行结果正确。 主站发连续发送报文:68 0f 0f 68 44 ff 06 81 08 ff ff 00 d4 26 0f ff 28 0b 63 78 16目的:测试程序连续运行时的行为。 测试时间:一天。 结果分析:连续运行结果正确。 主站发:68 0f 0f 68 44 01 06 81 08 01 ff 00 d4 26 0f 09 28 0b 63 7c 16 68 0f 0f 68 44 01 06 81 08 01 ff 00 d4 26 0f 09 28 0b 63 7c 16 目的:给地址为01的装置发对时命令。 对时时间为:1999年11月8日9时15分秒 装置受(第一次):00 1f 00 09 ff 03 3d 09 0f 09 08 0b 63 对时令:对时时间:1999年11月8日9时15分9秒 装置受(第二次):00 1f 00 03 ff 03 3e 时钟同步令 子站回答:10 20 01 21 16 目的:ACD位置1,子站向主站请求上送1级数据。 主站发:10 7a 01 7b 16 目的:主站发向子站请求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0f 0f 68 08 01 06 81 08 01 ff 00 d4 26 0f 09 28 0b 63 40 16 目的:子站以ASDU6响应主站的召唤1级数据命令。

许继103规约详解

许继103规约报文详解

IEC60870-5-103(DL/T667-1999)报文详解 一、800系列装置串口IEC60870-5-103部分 一、引用标准 IEC60870-5-103:1997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 部分传输规约第103 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二、通信接口 1.接口标准:RS232 或RS485。 2.通信格式:异步,1 位启始位,8 位数据位,1 位偶校验,1 位停止位。 3.通信速率:9600 bit/s。 4.通信方式:主从式,装置为从站。 三、报文格式 IEC60870-5-103 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和可变帧长两种报文格式。前者用于传送“复位、召唤、确认、无所要求、链路状态/响应、忙帧”等信息。后者主 要用于传送“命令、数据”等信息。 b.接受校验:每帧报文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接受校验的字符有启动字符、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若无差错,数据有效。 256的模和)。 b. ASDU 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具体格式详见下文介绍 c. Length=ASDU 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字节数+2(2为控制域、地址域的长度),长度为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的8位位组的个数,即字节个数。 d. 接受校验:每帧报文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接受校验的字符有启动字符、两个长度字符Length应一致、接受字符总数为L+6(两个启动字符、两个长度字符、校验字符及结束字符1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若无差错,数据有效。 注:固定帧长报文主站和子站之间的确认;而可变帧长用于主站和子站之间传输数据。3、控制域

IEC103规约报文举例

IEC103规约报文举例 分类:电力系统2010-07-20 17:16 77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 遥控报文示例 主:68 11 11 68 53 32 0a(1) 81 28 32 fe(2) f9(3) 00(4) 01(5) 0b 01(6) 01(7) 03 01 01(8) 01(9) 75 16 通用分类带确认的写条目 子:10 20 32 52 16 确认帧 (1)类型标识(2)功能码,通用分类服务(3)信息序号,带确认写命令(4)返回信息标识符(5)通用分类个数(NOG)(6)通用分类标识序号(GIN)(7)描述类别,实际值(8)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9)数据内容 主:10 7a 32 ac 16 召唤一级用户数据 子:68 11 11 68 08 32 0a(1) 81 2c(2) 32 fe f9 00 01 0b 01 01 03 01 01 01 2e 16 响应带确认的写条目 (1)类型标识(2)传送原因,通用分类写确认 主:68 0a 0a 68 53 32 0a(1) 81 28 32 fe(2) fa(3) 00(4) 00(5) 62 16 通用分类带执行的写条目 子:10 20 32 52 16 确认帧 (1)类型标识(2)功能码,通用分类服务(3)信息序号,带执行的写条目 (4)返回信息标识符(5)通用分类个数(NOG) 主:10 7a 32 ac 16 召唤一级用户数据 子:68 0a 0a 68 08 32 0a(1) 81 28 (2) 32 fe fa 00 00 17 16 响应带执行的写条目 (1)类型标识(2)传送原因,通用分类写命令肯定认可 遥测报文示例 说明:遥测数据可以通过通用分类服务总召唤、单组所有条目召唤、单组单条目召唤等方式获得。对于通用分类总召唤,在5.1.3中已经列出其报文实例。在本节中,只举一个单组所有条目召唤的实例。 主:68 0d 0d 68 73 32 15(1) 81 2a(2) 32 fe f1(3) 00(4) 01(5) 09 00(6) 01(7) 91 16 通用分类服务组召唤 子:10 20 32 52 16 确认帧 (1)类型标识(2)传送原因(3)信息序号,召唤单组所有条目(4)返回信息标识符(5)通用分类个数(NOG)(6)通用分类标识序号(GIN)(7)描述类别,实际值主:10 5a 32 8c 16 召唤一级数据 子:68 d2 d2 68 28 32 0a(1) 81 2a(2) 32 fe(3) f1(4) 00(5) 94(6) 09 01(7) 01(8) 07 04 01(9) 00 00 56 3b(10) 09 02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03 01 07 04 01 00 00 7e 3b 09 04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05 01 07 04 01 00 00 01 3b 09 06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07 01 07 04 01 00 00 e3 3b 09 08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09 01 07 04 01 00 00 3f 3b 09 0a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0b 01 07 04 01 00 00 4f 3b 09 0c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0d 01 07 04 01 00 00 b0 3a 09 0e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0f 01 07 04 01 00 00 8c 3b 09 10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11 01 07 04 01 00 00 15 3b 09 12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09 13 01 07 04 01 00 00 a6 3a 09 14 01 07 04 01 00 00 00 80 d7 16 通用分类服务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试卷3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试卷3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网桥工作在互联网络的(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网桥将两个相似的网络连接起来,并对网络数据的流通进行管理。它工作于数据链路层,不但能扩展网络的距离或范围,而且可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2.在组建一个10Base—2以太网时,需要使用的硬件设备中不包括( )。 A.带有BNC接口的网卡 B.BNCT型连接器 C.细同轴电缆 D.外部收发器√ 3.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 A.1倍 B.2倍√ C.4倍 D.2.5倍 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就是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间2τ,又称为碰撞窗口(Collision window)。在局域网的分析中,常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r。 4.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 ),其功能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A.传输协议 B.分组控制协议 C.点到点协议√ D.报文控制协议 5.已知循环冗余码生成多项式G(x)=x 5 +x 4 +x+1,若信息位10101100,则冗余码是( )。 A.01101 B.1100 √ C.1101 D.1100 10101100MOD110011=01100 6.HDLC协议采用的帧同步方法是( )。 A.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B.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C.字节计数法 D.违法编码法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 HDLC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的典型代表,该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字符编码集;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全双工通信,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所有帧采用CRC 校验,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可防止漏收或重份,传输可靠性高;传输控制功能与处理功能分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7.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 2、3号帧的确认,则要发送方重发的帧数是( )。 A.2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判断题 1、TCP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T.对 T.对 3、虚电路无须对每个报文分组进行路由选择。 T.对 4、OSPF属于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F.错(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5 F.错 6、在Internet T.对 7、在Internet IP地址。 F.错 8ARP表是由人工建立的。 F.错 9、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则上,为保护在通信网络上已经投入的巨额投资,分层时应考虑现有的通信网络状况。 T.对 10、计算机之间相联的双绞线与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相联的双绞线是可以互换的。 F.错(计算机之间是交叉线,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是直通线)

11、TCP是无连接的,UDP面向连接。 F.错(TCP是可靠的、面向连接、面向字流的传输层协议。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12、半双工通信是指一个通信线路上允许数据进行非同时的双向通信。 T.对 13、FTP协议的默认服务端口为31。 F.错 14、DNS F.错 15、采用TCP F.错 16、传输控制协议TCP F.错 18小题,每题1分) 1 D. 2 H.为防止TCP连接处于长时期空闲而设置的计时器。 3、计算机网络 F.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4、频带传输 A.在模拟通信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5、ICMP

J.具有差错报告、故障诊断与网络控制等功能的网络层协议。 6、DNS C.Internet上用于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7、网络体系结构 B.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8、路由汇聚 C.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9、分组头长度 B.IPv4分组头中16位的长度字段。 10、E-mail G. 11、半双工通信 H. 12、数据链路层 F. 13、ISP D.为用户提供接入Internet服务的企业。 14、四次握手 G.TCP连接释放的过程。 15、超网 C.将一个组织所属的几个C类网络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地址范围的逻辑网络。 16、透明传输

104规约报文详解(解剖麻雀,最快速掌握,强力推荐)

--------------------------------------------------------------------------------------------------------------------------------------------------------------------------------------------------------------------------------------------- IEC-60870-5-104:应用模型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保证数据的正确送达,保证如何避免冲突。(物理层利用如 RS232上利用全双工) 链路层负责具体对那个slAvE的通讯,对于成功与否,是否重传由链路层控制(RS485 2线利用禁止链路层确认) 应用层负责具体的一些应用,如问全数据还是单点数据还是类数据等(网络利用CSMA/CD等保证避免冲突的发生) --------------------------------------------------------------------------------------------------------------------------------------------------------------------------------------------------------------------------------------------- 基本定义:端口号2404,站端为SErvEr 控端为CliEnt,平衡式传输,2BytE站地址,2BytE传送原因,3BytE信息地址。 --------------------------------------------------------------------------------------------------------------------------------------------------------------------------------------------------------------------------------------------- 注: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整个数据)=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固定6个字节)+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长度可变) --------------------------------------------------------------------------------------------------------------------------------------------------------------------------------------------------------------------------------------------- APDU长度(系统-特定参数,指定每个系统APDU的最大长度)APDU的最大长度域为253(缺省)。视具体系统最大长度可以压缩。 --------------------------------------------------------------------------------------------------------------------------------------------------------------------------------------------------------------------------------------------- 【1个例子】 104报文分析 BuF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M->R:68 1510 0002 001E 01 03 0001 0079 00 00 01 10 01 24 13 D2 0A 02分析的结果是I (主动上报SOE,主动上报是因为104是平衡式规约)报文头固定为0x68,即十进制104 长度15字节(不是6帧的,都是I帧) 发送序号=8【控制字节的解析10 00 02 00 ,发送序号:0010H/2=16/2=8】 接收序号=1 【控制字节的解析10 00 02 00 ,接收序号:0002H/2=2/2 =1】 0x1E=30 即M_SP_TB_1 带长时标的单点信息 01 -> SQ:0 信号个数:1 03 00 -> 传送原因:[ T=0 P/N=0 原因=3 | 突发] 01 00 -> 公共地址:1 79 00 00 -> 0x79=121 信息体地址: 121 01 -> 状态: 1 IV:0 NT:0 SB:0 BL:0 10 01 24 13 D2 0A 02 ->低位10 高位01,即0x0110=1*16*16+16=272 时标: 2002/10/18 19:36:00.272 --------------------------------------------------------------------------------------------------------------------------------------------------------------------------------------------------------------------------------------------- 每个字节都为unsignED ChAr类型,如果是2个字节表示1个short型,则都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 【字节0】0x68即十进制数104,68做为BuF第0个字节,下面的说明依次向后排 --------------------------------------------------------------------------------------------------------------------------------------------------------------------------------------------------------------------------------------------- 【字节1】15即从字节2到最后的所有字节数(长度) --------------------------------------------------------------------------------------------------------------------------------------------------------------------------------------------------------------------------------------------- 【字节2、3、4、5】这4个字节是4个控制域,对应不同类型的格式(I帧、U帧、S帧),意义和格式都不相同

许继103报文解析

许继IEC-103规约报文实例详解

68 09 09 68 73 2B 07 81 09 01 FF 00 01 30 16 //总召唤第一扇区 10 20 2B 4B 16 10 5A 2B 8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B7 01 AB 55 28 0E 01 80 16 //asdu1 10 7A 2B A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B1 02 44 56 28 0E 01 15 16 10 5A 2B 8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B8 01 DA 56 28 0E 01 B1 16 10 7A 2B A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BD 01 65 57 28 0E 01 42 16 10 5A 2B 8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EE 02 F3 57 28 0E 01 02 16 10 7A 2B A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B0 02 9E 58 28 0E 01 70 16 10 5A 2B 8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BC 02 25 59 28 0E 01 04 16 10 7A 2B A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BB 02 B3 59 28 0E 01 91 16 10 5A 2B 8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BA 02 36 5A 28 0E 01 14 16 10 7A 2B A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CB 02 CF 5A 28 0E 01 BE 16 10 5A 2B 8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DE 01 66 5B 28 0E 01 68 16 10 7A 2B A5 16 68 0E 0E 68 28 2B 01 81 09 01 B2 FC 01 FA 5B 28 0E 01 1A 16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知识点总结

(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节点到节点地将网络层的数据报传送通过路径中的单段链路。注1:提出这个点是为了使知识结构体系完整。 注2:其他的基本常识: 两种信道:广播信道、点对点信道。 链路层提供的服务:成帧(即(二)组帧)、链路访问(即(五)介质访问控制)、差错检测和纠错(即(三)差错控制)。 (二)组帧:基本的模式为:帧首部+数据部分(大小不能超多mtu)+帧尾部。具体情况视各具体协议而定,抛开具体的协议谈组帧没有意义。 (三)差错控制:1.检错编码:2.纠错编码:注:这个点和组成的点是重合的。 (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轮窗口机制 a)滑轮窗口机制:发送方连续发送窗口内的所有分组。接收方可以累积确认(只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 2.单帧滑动窗口与停止-等待协议:不论是否已有该分组,收到就确认、超时重传、分组和ack有编号。 3.多帧滑动窗口与后退N帧协议(GBN也称滑动窗口协议):丢弃失序分组(使接受缓存简单):序号、检查、累积确认、超时/重传。 4.多帧滑动窗口与选择重传协议(SR):窗口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序号空间大小的一半。注:这个点个人觉得不应该放在这里,我手头的两本教材都是在运输层详细将这个点的。所以准备放到运输层复习。 (五)介质访问控制 问题背景:在广播链路中,两个以上的节点同时传输帧时,所有节点都会收到这些帧,即发生碰撞。多个节点同时活动时,多址访问协议可确保广播信道进行有用的工作。多址访问协议有如下三类: 1.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信道划分协议) 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光的频分复用)、码分多路复用(CDMA)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注:信道划分协议这个点,想不出能出什么题。看到英文缩写能知道中文,看到中文能知道大致是怎么一回事儿应该就足够了。 2.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随机访问协议) ALOHA协议:时隙ALOHA的效率公式,最大效率:1/e=0.37、0.37的概率空闲、0.26的概率碰撞;纯ALOHA的效率是时隙的一半。 CSMA协议: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协议: CSMA/CD协议: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协议。 CSMA/CA协议:避免碰撞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协议。 注1:即使使用了这些协议,因为传播时延的存在,碰撞还是会产生。 注2:随机访问协议这个点,依然想不出单独对这能出什么题。 3.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轮流协议) 令牌传递协议要点:有帧传送时持有令牌、无帧传送时转发令牌、发送帧数超过最大帧数也要转发令牌; 令牌传递协议的注意点:一个节点崩溃可能导致整个信道崩溃,一个节点释放令牌出现故障时的恢复。 注:依然不知道能出什么题目。

及104规约报文解析方法

101、104规约报文解析方法 一、电力系统数据通信协议体系 IEC60870-5系列:远动通信协议体系 IEC60870-6系列:计算机数据通信协议体系 IEC61850-7系列:变电站数据通信协议体系 IEC60870-5系列; IEC TC57 WG03(远动规约) 配套标准 IEC60870-5-101:基本远动任务 IEC60870-5-102:电能累计量 IEC60870-5-103:继电保护 IEC60870-5-104:IEC60870-5-101的网络访问 其他规约类型;CDT、、MODBUS等。 二、远动传输规约IEC60870-5-104的解析方法 1)程序启动后,首先发送链路连接请求帧,68 04 07 00 00 00 起始字符:68H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4H (4个字节,即07 00 00 00)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7H --> 0000 0111 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 由第三四位01可知是链路连接请求帧2)随后,接到模拟从站发送来的连接请求确认帧, 68 04 0B 00 00 00 起始字符:68H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4H (4个字节,即0B 00 00 00)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BH --> 0000 1011 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 由第三四位10可知是链路连接确认帧3)主站发送测试链路询问帧, 68 04 43 00 00 00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43H --> 0100 0011 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

由第七八位01可知是链路测试请求帧4)从站发送链路测试确认帧; 68 04 83 00 00 00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43H --> 0100 0011 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 由第七八位11可知是链路测试确认帧5)主站发送总召唤激活请求命令;

网络基础习题及答案

1、使用D H C P服务,下面哪种情况不会发生(A)。地址冲突 B.计算机名冲突 C.机器的IP地址经常变化 D.计算机无法启动 2、令牌总线(Token Bus)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 C)描述。 、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C )。 A.信息 B.分组 C.帧 D.比特流 4、实现计算机网络需要硬件和软件,其中,负责管理整个网络各种资源、协调各种操作的(D)软件叫做 A.网络应用软件 B.通信协议软件 D.网络操作系统 5、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C) A.工作站 B.网卡 C.网络服务器 D.网络互连设备 6、实现通信协议的软件一般固化在( C )的ROM中。 A.微机主板 卡

C.网卡 卡 7、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 C )。 A.传输协议 B.分组控制协议 C.点到点协议 D.报文控制协议 8、制定各种控制规程(即OSL协议)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D) 9、一个80个站点的传统以太网被分割为4个冲突域,那么任何一个时间最多有( D)个站点竞争访问介质。 个 个 个 个 10、SNMP调用的下层协议是( B )。 或UDPD 与UDP 1、因特网中最基本的IP地址分为A、B、C三类,对C类地址,它的网络号占(C )个字节。

2、在传输介质中,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B )。 A.微波 B.光纤 C.同轴电缆 D.双绞线 3、网络是一种(D) A.企业内部网 B.帧中继网 C.局域网 D.公用分组交换网 4、二维奇偶监督码( B )。 A.能发现奇数个错,但不能纠正 B.若仅有一位错码,则能发现哪位有错,并可纠正 C.若有两位错码,则能发现哪两位有错,并可纠正 D.能发现所有错码,但不能纠正 5、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 C )。 A.传输协议 B.分组控制协议 C.点到点协议 D.报文控制协议 6、字符间的同步定时是指(C) A.字符间间隔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