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三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三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三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三字成句,琅(lang)琅上口,易于背诵,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已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选入《》。

2. 从明朝开始,《》是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

材,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

3.《》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

大型地理着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____的大汇

编。

4.请写出本学期《传统文化》学习中,至今仍在使用的、

你印象深刻的三个成语:____、____、___

___。

二、请根据要求背诵并写出文中的句子(每空1分,共12分):

1.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三次迁居,断织教子,使孩

子后来成为圣贤之士:____,____,

____,____。

2.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德礼仪,就不能成才:____,____;

____,____。

3.描写古代孝敬亲人的句子(2分):_____

___________。

4.描写古代勤奋学习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

云南三年级传统文化考试题

其中单选题50道,多选题29道,判断题21道,合计100道。 一.单选题 1.在《笠翁对韵》中,有这样一句话:“凤冠珠闪烁,螭(chī)带玉玲珑。”其中“凤冠”指的是古代后妃或贵族妇女的() A.金钗 B.帽子 C.扇子 D.耳环 【答案】B 2.在《笠翁对韵》中,“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押的是“ei”韵。下面还有哪句押的是“ei”韵?() A.晨对午,夏对冬。下饷(xiǎng)对高舂(chōng) B.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 C.鸡晓唱,雉(zhì)朝飞。红瘦对绿肥 D.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 【答案】C 3.在我国古代,“鱼书”指的是() A.书信 B.食物 C.行李 D.家具 【答案】A 4.《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学会() A.舍得 B.飞跃 C.坚持 D.驾车 【答案】C 5.楚顷襄王二十年前后,楚将庄蹻(juē)率领军队到达滇池地区,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天的哪个地方?() A.昆明晋宁 B.大理 C.丽江 D.曲靖 【答案】A 6.下面哪部作品是郭守敬编写的?() A.《天工开物》 B.《授时历》 C.《四库全书》 D.《弟子规》 【答案】B 7.下面亲属关系,不属于“血亲”的是() A.爷爷 B.姥姥 C.姑姑 D.姨父 【答案】D 8.“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这段话出自() A.《颜氏家训》 B.《朱子家训》 C.《训俭示康》 D.《戒侄成王》【答案】B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 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1

最新精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考试复习题库298题(含答案)

2020年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298题(含答 案) 一、单选题 1.“三星高照”作为我国古代的祝福用语,其中“三星”是指哪三星?(A) A福星、禄星、寿星 B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 C启明星、智多星、北斗星 2.周恩来评价南宋大臣李纲为“宋朝一位有魄力、有才干的宰相”。(√) 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léi)病卧残阳”是作者将“牛”人格化,表达自己像耕牛那样耗尽心力和生命,为百姓造福,无怨无悔。(√) 4.《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他有一首词是专门描写宋代杭州的,其中描写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词是《八声甘州》。(╳)这首词是《望海潮》。 6.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儒林外史》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应该是《聊斋志异》。 7.曹操为试探刘备,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关羽和张飞恐刘备有失,手持宝剑闯进了后园。(√) 8.“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是指(B) A西施B王昭君C貂蝉D杨贵妃 9.中国民间有哪三大传统节日?(B) A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B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C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 10.成语故事“多多益善”的主角是项羽。(╳)“多多益善”出自《史记》:“上(刘邦)曰:‘于君何如?’(韩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因此故事的主角是韩信。

11.我国古代以下哪个历史人物,提出了”唯才是举,以备录用”方针?(A) A曹操B刘备C诸葛亮 1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13.三冥节指的是(B) A鬼节五月节下元节B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 C鬼节端午节中元节D重阳节冥节下元节 14.玄奘去西天取经经过了多少个国家?(B) A100B110C128D138 15.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B漏刻C日影D漏壶 1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 17.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B) A1838年B1839年C1840

三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三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这学期你一定又学了不少诗句和歇后语吧,赶快了展示一下吧!(12分) 1、通过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诗句吧,快快拿起记得笔,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吧! (1)白日依山尽,。 (2),浪淘风簸自天涯。 (3)会当凌绝顶,。 2、歇后语非常有趣,你会写吗? (1)姜太公钓鱼——()。 (2)肉包子打狗——()。 (3)八仙过海——()。 二、选择题(12分) 1、()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A、长江 B、黄河 C、小清河 D、湘江 2、“一山一水一圣人”是()省名胜的精华。 A、山西 B、河南 C、山东 D、四川 3、“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一山指的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珠穆朗玛峰 4、泰山又称()。 A、东岳 B、西岳 C、南岳 D、北岳 5、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 A、谜面 B、谜底 C、谜语

三、连线题:我能将下列歇后语正确的连接起来。(12分) 张飞绣花拿手戏 十五个吊桶打水粗中有细 泥菩萨过河来势凶猛 牛吃草帽七上八下 猴子爬树自身难保 老虎下山一肚子圈圈 四、判断题(8分) 1、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 式。() 2、“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一圣人指的是孔 子。() 3、黄山形成于大约一亿年前,古人称其为“擎天一柱”、“天下的中心”、“天地相接之处”。 () 4、黄河全长5474公里,弯道多、泥沙成为万里黄河的一大特 点。() 五、简答题(6分) 现在好多人登上泰山后,都会模仿古人在各个景点刻字,比如“某某到此一游”等等。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你去旅游,你打算怎么做? 7.城市里的草坪作用可大了,能(净化空气)、(防治沙尘暴)、(防治水土流失)等。 8.餐桌上的剩菜可以制成农业用的(肥料)。 9.我国每年被废弃的包装盒折合废纸达(2亿)吨,所以我们不要选择过度包装的物品。 二、判断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 (2018.1) 注:比赛试题参照题库内容,但有可能超出题库范围,备赛时请尽量丰富备赛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B.御C.礼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B.嵇康C.刘伶D.向秀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 4.“豆蔻”是指(A)岁 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 5.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 7.“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 8.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 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 1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A.周易B.尚书C.史记D.尔雅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A.慧思B.慧能C.神秀D.玄奘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13.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 A.汉元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明帝 14.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 A.诗佛B.诗仙C.诗圣D.诗鬼 1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等阅读试题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等阅读试题 第一单元经典启蒙 1. 《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4.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 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9.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8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话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1.《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忧国忧民的名句。

2019年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2019年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按原文填空 1.人之初,()。性相近,()。 2.子不学,()。幼不学,()? 3.赵钱孙李,();冯陈楚魏 ()。 4.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称()。 5.白蛇传讲的是,()和()的故事。 6.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和()。 7.()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节气。 8.蹴鞠就是(),足球起源于(),山东()是世界足球起源地。 9.武术又称()、()、(),是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运动方法。 10.蚕吐丝,()。人不学,() 11、我知道百家姓中的复姓有()、()、()。 12、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 13、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指的是()。 14、白蛇传中的和尚叫()。 15、“生当做人杰”的下一句是()。 16、孟姜女的姓氏是() 二、连线题 子牛 丑虎 寅兔 卯龙 辰蛇 巳鼠 三、我会选。(20分) 1.《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 ⑴唐朝⑵秦朝⑶汉朝2.《白蛇传》的故事发生在() ⑴苏州⑵杭州⑶南京 3.《题菊花》的作者是() ⑴黄巢⑵王维⑶白居易 5.《夏日绝句》写的是()的事。 ⑴刘邦⑵项羽⑶李清照 6. XX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了传统武术() ⑴武当剑⑵少林拳⑶太极拳 7.“琴棋书画”的棋指的是()。 ⑴围棋⑵象棋⑶军旗 8.《百家姓》的作者是()朝人。 ⑴秦⑵宋⑶唐 四、我知道。(40分) 1、我国的民间故事有很多,你一定收集了不少吧,能写出几个吗?(只写题目,至少三个。) 2.你知道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有哪些?(至少三个。) 三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按原文填空 1.济南历来有(“”)的美誉。 2.潍坊是()的发祥地。被推举为()。潍坊风国际筝会在每年的()月()---()日。 3.我们身边的资源()、()、()、()、()、()、()和()。 4.我的家乡在()省()市()县()镇()管区()村。 5.小草是我们的朋友,他们能()、()和()。 6.蚯蚓俗称为()是耕耘土壤的(),可以用蚯蚓来(),()。 7.山东省的爱鸟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日。 8.池塘是()、()、()和()的家。 9.山东的地方才有()、()、()和()。 10.家乡的资源有()、()、()和()。 11.大自然中的大部分动物不是以()生物为食物的。生物之间的()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相互交叉的网,这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试题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试题 第一单元经典启蒙 1.《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4.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9.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 8.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1.《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忧国忧民的名句。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狱中题壁》中的爱国名句,作者是清代谭嗣同。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从诗中我们感受到湖阴先生真是一个爱干净、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 第三单元古文今读 1.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看出蔺相如深明大义。 2.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牛郎织女》 3.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群猴戏山中》 4.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蚕,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全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备课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第一课蓬莱仙境 教学目标:1、了解蓬莱仙境的美丽。 2、了解有关蓬莱仙境的诗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蓬莱仙境。 2、学习“诗画揽胜”板块。 (1)学习苏轼的《登州海市并序》 (2)理解《登州海市并序》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苏轼。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学写描写蓬莱景色的小文章。 开一个八仙过海的故事会 搜集描述蓬莱景色的诗文。 5、学习“成长阶梯”板块。 6、教师总结。 第二课蒲松龄故居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故居的美丽。 2、了解有蒲松龄故居的诗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2、导入新课:介绍蒲松龄。 2、学习“诗画揽胜”板块。 (1)学习蒲松龄的《聊斋》,碑文《柳全蒲先生墓表》。 (2)理解《柳全蒲先生墓表》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聊斋》的主题歌。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读一读《聊斋志异》 开一个聊斋故事会 5、学习“成长阶梯”板块。 6、教师总结。 第三单元艺术乐园 第一课趣味诗歌藏头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类别。 2、了解有关趣味诗歌,培养学生关注诗歌、热爱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趣味诗歌。 2、学习“艺海拾贝”板块。 (1)学习藏头诗 (2)理解诗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藏头诗《平湖秋月》。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用山水画表现藏头诗《平湖秋月》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

1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 A春秋左氏传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 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法、术、势C兼爱D无为 3?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B忠君观念C个体人格D社会群体 4?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D ),以示与汉学区别。 A理学B道学C考据学D宋学 5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A ) A德B道C君子D仁 6?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 )就开始的。 A先秦B秦C西汉C东汉 7. "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 (A )为本的。 A阴B阳C阴阳互动D阳胜于阴 8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A天人合一B中庸C阴阳D无为 9 ?《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A ) A违法犯禁之徒B循规蹈矩之士 C好学谦虚之人D仁慈善良之辈 10.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A仁义、忠诚B正义、正气C万物有灵D驱邪逐怪 11.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B )等地区的统1治。

A.台湾 B.西藏 C.云南 D.青海 12. 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D ) A.郑关应 B.冯桂芬 C.薛福成 D.魏源 13. 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A )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 B.熊十力 C.冯友兰 D.马一浮 14?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B西汉C东汉D唐 15.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D) A唐诗B宋词C元曲D宋元话本 16.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 ) A宗天B尚鬼C嗜酒D以蓍草占吉凶 17?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C ) A吴起B孙武C苏秦D孙膑 18. 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 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阴阳D儒、道、墨、阴阳 19. 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C ) A荀卿B孟轲C董仲舒D韩愈 20. 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 A《诗经》B《春秋左氏传》C《史记》D《庄子》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 表现,它是:(A )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 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 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8、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9、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 粥 D饺子 11、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 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1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3、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5.“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17、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18、“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 羊 D楚汉相争 2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 洛阳 21、“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 书 D行书 2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 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4.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5.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 山 D峨眉山 26.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安全教育试题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安全 教育试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40369317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六年级(上)传统文化期末检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史记>).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大部分,记载了(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526500)字. 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者(张择端).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京河两岸的风光,生动的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8.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全长约(1700)公里,支开找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 二.简答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2.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有,起到了知道农岁的作用。 3.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标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答:标志:飞天。特点: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手法上说,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 4.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长城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守卫意义,而都江堰却仍然在为天府之国输送清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同意。 2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答案

1 【多选题】(2分) 书法的三要素是() A. 章法 B. 笔法 C. 意境 D. 结字 2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 A. 忠孝节义观念 B. 礼义廉耻观念 C.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D. 易和变的观念 3 【多选题】(2分) 《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的情绪。 A. 欢快 B. 沉痛 C. 悲愤 D.

平静 4 【多选题】(2分) 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 A. 结字的疏密 B. 字形的大小 C. 书写的快慢 D. 笔画的轻重 5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章法要() A. 有秩序感 B. 气息贯通 C. 整齐划一 D. 有节奏感 6 【多选题】(2分)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 A. 主次分明 B. 穿插避就 C. 左右均等 D.

7 【多选题】(2分) 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用笔要藏露互现 B. 用笔要笔笔中锋 C. 用笔要方圆兼备 D. 用笔要笔笔藏锋 8 【单选题】(2分) 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圣人无常心 B. 上善若水 C. 物壮则老 D. 治人事天莫若啬 9 【单选题】(2分)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 处众人之所恶 B. 推己及人 C. 善利万物而不争 D.

10 【多选题】(2分) 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11 【单选题】(2分) 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 祭神如神在 B. 无神论 C. 怀疑论 D. 未知生,焉知死 12 【多选题】(3分) 中国的汉字() A. 是意象字 B. 是书法的载体 C. 是象形字 D.

三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阅读与作文

第四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龙井茶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诗、词、曲、赋;有京剧、曲艺、书法、国画;还有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中国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龙井茶更为著名。 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先苦后甜。此时,茶叶也是各具形态。有的茶叶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还有的十分固执,怎么也不沉下去…… 龙井茶不但有着四绝,而且喝茶对身体也十分有益。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能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就因为茶叶有这么多优点,所以中国人才爱喝茶,并逐渐形成了茶文化。 附: 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尖、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庐山云雾、冻顶乌龙、祁红、苏州茉莉花茶练功房: 1、我会选词填空。 有名著名 (1)他是()的外科手术专家。 (2)杭州最为( )的就是龙井茶。 2、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试着列举八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用“——”画出描写龙井茶样子的句子。 4、我能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龙井茶有着四绝。喝茶对身体也十分有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茶叶有这么多优点。中国人才爱喝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龙井茶进行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仿秀: 1、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点拨)这句话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在这里,作者从色、香、味、行四个方面简洁地写出了“龙井茶”的特别之处。 我也能从几个方面去表现同一个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诗、词、曲、赋;有京剧、曲艺、书法、国画;还有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中国的茶文化了! (点拨)这是文章的开头,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其他的传统文化与“茶文化”进

小学六年级2019年传统文化检测试卷 (最新)

小学六年级2019年传统文化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等级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相信自己!)(1)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幼学》指的是。它被人们称为传统启蒙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2)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有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其中“诗仙”是;”诗圣”是。 (3)中国古代乐器众多,其中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中国情韵的是,它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4)古人常常通过乐曲来交流心灵、表达心声。就是通过琴声寻找知音的一支名曲,它的故事至今被人们熟知。则是通过梅花的结拜、芬芳和耐寒等特性,来歌颂高尚的人,因音乐主题重复了三次,人称“三弄”。 (5)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历代书法大家往往会将书法作品刻在石碑上。古代刻石中以最为有名。(6)中国古代书法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从书体上分,可以分为、、、 、五种。

2.选择填空(根据积累的知识进行选择,有的题不止答案!) (1)杜甫的诗歌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状,人们称他写的诗歌为() A 诗圣 B 诗仙 C 史实 D诗史 (2)古代诗人都给自己起一个笔名,也就是号。如李白又叫李太白。太白就是他的号。那么欧阳修的号是( ) A 东坡居士 B 六一居士 C 五柳居士 (3)中国传统乐器众多,下面不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 骨笛 B 琵琶 C 吉他 D 瑟 (4)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下面是工笔画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掏练图》 C 《女史箴图》 D 《芙蓉锦鸡图》 (5)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婉转圆通,是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的字体。下面哪一项不是小篆。() A 泰山刻石 B 峄山石刻 C 龙门二十品 D 三坟记 3.日积月累。(补充全下列语句,相信你能做到。) (1)冰生于水儿寒于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单元测试题答案

精心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A.对 B.错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C)。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A)。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B)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B.宋代理学学风 C.唐代诗学学风 8、道教创立后逐渐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一支为天师道,也称“五斗米道”。A A.对 B.错 9 A.对 B.错 10、“”这一概 A.韩愈 B. C. A.西学 B.心学 C. A. B. C.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是(A)。 A.《尔雅》 B.《康熙字典》 C.《永乐大典》 日、俄两国的一些汉学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是具有威胁性的。A A.对 B.错 要研究和传承国学,必须实现的贯通是(ABC)。

A.文理贯通 B.古今贯通 C.中外贯通 第四章单元测试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花鸟等物,赋予他们特殊的品格与寓意,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A A.对 B.错 儒家所说的“修身”就是对个人的(B)的提高,类似道家的修炼养性。 A. B. C. “礼”、“ A.对 B.错 A.对以 B.错 A. B. C. A.孤僻 B.自觉 C.谨慎 “ A.朱熹 B.左丘明 C.杨振 戒、定、慧三学是循序渐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A A.对 B.错 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两方面着手:一是修德,二是修心。B A.对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地方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 2.孔子是_______省________人。 3.孔子是________学派创始人。 4.孔子一生培养了________名学生,比较出名的_______人。 5.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将他的言论汇编成一本书是_________。 6.《孔子拜师》中的“师”指的是________。 二、选择 1、人之初,性本善。_________,习相远。 A 性相近 B 子不学 C 苟不教 D 教五子 2、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___________? A 老何为 B习礼仪 C 不成器 D宜先知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_,不知义。 A 子不学 B人不学 C 苟不教 D教五子 5、苟不教,性乃迁。____________,贵以专。 A 教之道 B 子不学 C 择邻处 D 教之严 三、判断题 1、海上航行不需要遵守规则。() 2、海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3、海洋资源应有尽有,可以随便开发使用。() 4、中国淡水资源稀少。()

四、连线题 威海北戴河 珠海东澳岛 香港老虎滩 秦皇岛刘公岛 大连维多利亚港湾 五、问答题 1、写出你知道的其他孔子的名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的海边景点有?(列举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海洋教育》后,我的最大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喜你答完题!请认真检查一遍!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复习题 (画横线的为必背内容。)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论语》(八则):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子曰:“默(默默)而识(zhì,记住)之,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勤奋)以求之者也”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二、《大学》(两则)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小人独处无人时常做一些坏事,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见君子向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见到君子时,却又装模作样)。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三、《中庸》(二则)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检点自己,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警惕小心。)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学习,详细探讨原因,慎重思考问题,明确辨别是非)。 3、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中庸,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即中和,庸即平常。 四、《列子·汤问》(两则) 1、《列子·汤问》是一部记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的书籍,相传其作者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2、《薛谭终身不敢言归》出自《列子·汤问》,批评了那种对学习浅尝辄止的态度。 3、《高山流水》既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是一首琴曲,出自《列子·汤问》。 五、《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学名著。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淮阴侯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3、《史记》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其间近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 【第二单元名人长廊】 六、马援 据《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少有大志,一生实现了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万里扬名的志愿,后来居于高位,终能谨慎自持。《戒兄子严、敦书》是马援写给侄子们的书信,劝诫侄子们要做“敦厚周慎”的人。书信中的“画虎不成反类狗”是指没有画虎的本领却要画虎,结果把虎画得和狗一样,形象生动,至今富有教益。 七、诸葛亮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信。《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